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官-第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另外,也难怪兵马司曹大人那般高贵冷艳,原来是假公济私帮着阁老家公子做事,特别还是做私事,当然可以不用在意他方应物的请求了。
不过这事情真是上不了台面,甘之如饴的曹大人简直是文官之耻,比那洗屌御史能强到哪里去?
不过还有一个疑惑没有解开,曹大人即便再无耻也是个官员,基本的政治敏感性总该是有的。在天下瞩目的会试即将举行的时候,他敢于陷害抓捕赶考举子,不怕出事故么?利令智昏也不是这样的昏法,一个京城地方官员还能连这点政治敏感性都缺乏?
又听杜香琴姑娘说了这么一句:“昨日项公子自称是从江南来的富商,正周游京师,慕名找到奴家这里,原来他是你的朋友……”
方应物恍然大悟,原来项大公子也知道遮羞,是隐姓埋名的来寻花问柳——其实他方应物今日不也是隐瞒了真实身份么?难怪兵马司捉人毫不客气,因为兵马司根本不知道项大公子这赶考举人身份,只当成是普通商人。
到现在,方应物终于达成目的,该打探明白的事情都已经问出来了。他拱拱手,正要告辞时,却见有个婢女快步走进来禀报道:“刘二公子来了,已经到了大门外!”
杜三娘子吃了一惊,略显慌张地对方应物道:“当真是不走运,方公子你先躲一躲可好?就躲在屏风后面即可。”
“哦,好!”方应物下意识答应道,走了两步忽然醒悟过来,“等等,我为何要躲他?”
杜香琴反问道:“你难道不怕他?还是躲一躲好了,我去应付他,你自己找机会溜走。”
方应物淡定地笑了笑,他发现自己有点欣赏杜三娘子的品格了。虽然前面有逢场作戏的一面,因不顺心而着急时也有态度恶劣的话,但关键时候还是显出了几分仁义品质。
“看不出来,三娘子还是个好心人。谁告诉你我怕了他?尽管放他过来!”方应物豪言壮语。
正说话间,门帘晃动,从外头又闪进一位文人。方应物抬眼看去,果然是见过两次面的刘二公子。
那刘二公子也望见了方应物,吃了一惊,“原来是你?你怎的在此?”他听说了昨天有人想买下自己这“红颜知己”,所以今天赶紧过来看看,没想到竟然能撞上方应物。
方应物如今对这刘二公子算是发自内心的鄙视了,忍不住讽刺道:“二公子好大的手笔,不到这里来还不知道。”
杜香琴惊讶地捂住了嘴,不明白这方小公子有什么底气,敢对宰相家人如此说话。
在方应物眼里,一个没一两年很快就要仆街并彻底退出政坛的人物,又有什么好在意的?当然若是普通人,那也挡不住仆街宰相的垂死反扑,但他方应物不是刚穿越时的平民百姓,好歹也有些抵抗力了。
刘二公子神色阴晴不定,不知想什么。方应物的狡诈实在让他教训深刻,此时有些不敢轻举妄动了。
方应物又叹口气,“听说贵府家教甚严,不知二公子你在外面所作所为,比如为了省几个银子故意压榨风尘女子这样的事,你父亲知道吗?”
刘二公子皱起眉头,如遭重击般倒退两步。这种话他印象很深,上次翰林公宴中,方应物就是用这样的句式调戏了他们父子一次。
自家父亲是什么秉性,刘二公子很是清楚,很会装伟光正也很爱装伟光正。自己的事情如果不影响到他,也许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但如果影响到了他,那肯定就要拿自己当牺牲品展示大义灭亲。
当然如果换成别人,谁敢去堂堂次辅大学士面前嚼舌头说他的不是?疏不间亲,随便在别人父子之间递小话是很蠢的行为。
但自己面前的这个人是方应物,刘二公子用文艺青年的直觉也能感受到,这方应物肯定有这个胆量。
而且从过往接触来看,这方应物仿佛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或者说根本没有在意他的阁老家公子身份。
最关键的是,方家有清望,又是翰林清流,不是没有话语权的人。如果拿自己做文章大肆炒作,必定会激怒父亲进而连带自己也倒霉。
方应物居高临下地看着刘二公子,心理优势巨大。只要对方有所忌惮,那事情就好解决了,不是每个人都有破罐子碎摔的勇气的,文艺青年尤其没有这种勇气。
刘二公子反复盯了几眼方应物,忽然又上前一步,冷笑着开口道:“听说贵府家教也很严,在距离考试还有十几天的时候,你这候考举子却跑到花街柳巷与我争风吃醋,这事情你父亲知道吗?”
方应物皱起眉头,如遭重击倒退两步。暗骂一声,只顾得抓对方小辫子,却忽视了自己的处境,真是失策了!
这事情若闹起来后,是非曲直很难理清,或者没人关心是非曲直。传言多半是,方清之家公子和次辅家公子在妓院里争风吃醋了!
这话如果传到父亲耳朵里,那……去年乡试时也闹了大绯闻,但当时无人能管教他,自然无所谓了,可现在却不同,有个父亲在家里盯着呢。
可叹方应物这么些年来自由自在、随心所欲的野惯了,一时间忘了他如今也是有爹管教的人。不但方清之要慢慢适应父亲角色,方应物又何尝不要慢慢适应儿子角色?
刘二公子与方应物大眼瞪小眼的半晌无言,两人都是投鼠忌爹,一时间竟然僵持住了,杜三娘子夹在中间不知所措。
第二百八十五章 茅坑里的石头
方应物与刘二公子两人相比较,别看刘二公子岁数比方应物大,但要论起历练,还是方应物多一点。
而历练多的人,就更懂得妥协的道理,所以方应物心里首先盘算了一下得失。到目前这个地步,还是误会和斗气的成分大一些,实在没有必要继续损人不利己,只要能把项成贤顺利捞出来就可以了。
心中计较已定,方应物又主动对刘二公子言和道:“今日之事多因误会,昨天在下友人被捉到兵马司也是误会。既然都是误会,似无必要纠缠不休,改日在下另摆酒席,阁下以为如何?”
刘二公子颇有乃父色厉内荏之风,此时虽然与方应物针尖对麦芒,气势勉强不弱,但心里其实打着小鼓。
听到方应物的话,刘二公子忍不住惊喜地暗叫一声,方应物这厮服软了!方应物这厮居然服软了!方应物这厮竟然服软了!
原来昨天被捉的那人是他朋友,现在分明是他有求于自己,那自己还担心什么!如此刘二公子松了一口气,洋洋得意地抬起了头,不屑道:“本公子缺你这一顿酒席么?”
我去!方应物真想把眼前这位公子哥儿的脑壳剖开,看看里面装的到底都是什么货色!
明明互相假模假样客气一下就可以揭过去的事情,这公子哥还想怎么样?他能得到什么实际利益?他头脑里有没有一点无利不起早的意识?还亏得是从宰相家出来的人物,这政治素养也太欠缺了!
方应物正要说什么,听到外头传来人嘶马叫的嘈杂声音。又有小厮在窗外叫道:“有两位官爷前来查访了!三娘子出来迎一迎!”
杜香琴连忙丢下两人,出屋而去,方应物和刘二公子便都跟着出去了。却见外面院首站着十几人,大都是身穿袢袄(pàn,一种有衬里的对襟夹衣。)的军士,但当中有两人十分醒目,皆是纱帽官袍,一个老鸨子正陪着笑与那两名官员说话。
方应物感到很稀奇,这年头风气日坏,若有官员进青楼楚馆并不奇怪,但是穿着官服大摇大摆进来的倒是少见。
距离更近些时,方应物注意到其中一名官员胸前补子是獬豸更是吃了一惊。獬豸这种补服不同于飞禽走兽,乃是风宪官特有的补服,青色官袍又是獬豸补服,那此人身份肯定是御史了。
御史在大明政治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别看品级只是七品,但格调很高,乃是以朝廷小制大思维的落实者,与给事中并称科道,掌握监察大权。御史也差不多是人选和风纪要求最严的官职,公然出现在这花街柳巷实在有点匪夷所思。
方应物正想着时,那监察御史开口对老鸨子道:“本官乃监察御史鱼跃渊,奉旨清查官员狎妓事,你这里客人只这两人么?”
老鸨子答道:“可不正是,现如今没什么生意,有两个就不错了。”
这御史原来是为了纠察风气,方应物恍然大悟。
肯定是朝廷里不知道是谁心血来潮起了头,又要搞整风运动,所以派了御史到教坊司胡同里进行检查,好巧不巧的,偏生叫他遇到了。
方应物并不害怕,他又不是官员,这检查也不是冲着他来的。
但现在处于正月,是淡季里的淡季,官员大都有无数亲朋应酬,谁会跑这里寻花问柳?这个时候来检查,能查出什么问题?不过当方应物反复琢磨过后,登时佩服起鱼御史,果然处处有学问。
这边鱼御史把目光转移过来,扫了方应物和刘二公子几眼,询问道:“你二人是何身份?”
刘二公子很淡定,“家父谨身殿大学士刘相国,在下单名一个鎡。”
方应物虽不想暴露身份,但刘二公子知道他底细,瞒也瞒不住啊,无奈跟在刘二公子后答道:“在下方应物,家父翰林院方编修。”
听到二人身份,鱼御史不由得多看了几眼。不过他今次是来清查官员的,这两人虽然都是官宦子弟,但毕竟不是官员,不属于他的目标。
但鱼御史仍教训几句道:“尔二人年纪轻轻,正当发愤图强、用心读书时候,不可沉湎于酒色。”说罢,鱼御史转身带队走人,准备去下一家突击检查。
方应物灵机一动,忽然叫道:“慢着!请鱼大人留步!”等鱼御史回头过来,方应物很诚恳地说:“大人清理风气,不可有漏网之鱼。”
鱼御史不动声色地反问道:“你说哪有漏网之鱼?”
方应物指着旁边刘二公子,“似乎刘二公子就是国子监监生,国法校规皆不许眠花宿柳的。如今他明知故犯,鱼御史不可纵容风气。”
方应物是举人功名,没有官方身份,官方清理风气自然清理不到他头上。但是刘二公子这性质就不同了,他是国子监监生,这就是具备官方性质的身份,也该是本次检查的目标。
鱼御史皱了皱眉头,出来突击检查是要写总结的,他可不想把刘二公子记录在案报上去,那是自找麻烦。
但方应物这边如果还不依不饶,他也很无奈了。如果放过刘二公子,方应物回头立刻向朝廷告发自己一个渎职,那自己冤枉不冤枉?要知道,方翰林位属清流,不是没有话语权。
鱼御史这种想法,正在方应物预料之中。他刚才就看出来了,选择这个淡季时间来检查,岂不明摆着就是不想查出问题?所以他可以断定,鱼御史不是敢得罪人的性子,检查也是完全走个过场应付差事。
所以自己只要不多事,鱼御史肯定也乐得轻松,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作没注意到某位宰相家的公子。怎样才能让自己不多事?那就要看刘二公子的态度和表现了。
却说鱼御史不知如何是好,刘二公子先淡定不住了。刚才他也忘了自己身上还有这一层缘故,偏生被方应物提了出来,当场便怒极忘形,对方应物骂道:“好个刁钻的贼杀才!”
方应物面对骂声不以为意,触到了对方痛处才有交换价值。他很为自己的机智而得意,低声对刘二公子道:“二公子,你若让兵马司将我的友人放出,我便一笔勾销今天之事,也不强求鱼御史修理你了。”
刘二公子吃软不吃硬,一口拒绝道:“你休想!大不了被处罚而已!”
方应物恨不得把刘二公子掐死,此人当真如茅坑里的石头,与自己简直不是一个位面的生物!懂不懂什么是妥协么?
第二百八十六章 坑爹与爹坑
方应物自诩聪明,也有点小机变,但此时面对刘二公子竟然有点无计可施的挫败感。猪一样的队友固然很可怕,但有时候猪一样的对手也挺可怕的……
思维不知不觉发散起来,刘二公子性格如此,他的父亲刘珝又能好到哪里去,多少也有点相像之处罢?难怪刘珝这个次辅会被首辅万安和第三大学士刘吉联手灭掉。
要知道,按照事情普遍规律,一般都是老二和老三联手,然后灭掉老大分蛋糕的时候居多。成化朝这次权力争斗却是老大和老三联手灭掉老二,可想刘珝人缘多么失败。
此次清查行动,是由两名官员带队的,一个是风宪官鱼御史,另一个就是负责管辖教坊司的礼部官员,官职是员外郎。但这名姓张的礼部官员很低调,始终没有开口,一直以鱼御史为主。
不过见方应物和刘二公子根本谈不起来,张部郎便突然发话,对鱼御史道:“既然如此,那就记名罢。”
记谁的名?当然是记刘鎡这个国子监监生的名字,刘二公子连忙强辩,“我今日并非寻花问柳,而是到此来寻人的,之前只有这方应物在此寻欢作乐,一问便知,两位大人不可不察!”
但刘二公子的指责如此软弱无力,方应物既不吃公家饭又不领公家俸禄,朝廷整顿风气自然整顿不到他头上去——由此可见,相对于做官的进士和在校的秀才,举人是何等逍遥自在,有权利没义务的典范,难怪项大公子这种人中举后便不求上进了。
张部郎便答道:“刘公子你究竟如何,本官并没有看见,既然是方公子指证的,就先按方公子所言记下。”
鱼御史叹口气,方应物掀了盖子,张部郎也不想含糊,那自己想息事宁人也没法子了。
正如方应物所猜测的那样,年前时候朝廷确实有人上疏,道是近年来风气渐坏,官员流连青楼楚馆者多有,奏请陛下整治。
这么大义凛然的奏疏放在天子面前,天子自然无不可。按规矩朱批一个准字,至于大臣们怎么办就不管了。
诏旨下发后,清查整理风气的差事一层层落到了鱼跃渊御史头上。但鱼御史的理想只是混几年御史资历升迁而已,不想在这种揭丑的事上得罪人,可是旨意当头不能不去做,办理结果按程序还需要复奏给大内。
于是鱼御史充分发挥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智慧,选了正月最淡季里到教坊司胡同突击检查。这种时候大概什么也查不到,就算查到什么也只是小鱼小虾而已。
这样鱼御史既用大张旗鼓的行动落实了差事,复奏大内时有话可说,又不至于真正得罪人,能够圆满解决掉他的囚徒困境。
刘二公子凭着出身不算小鱼小虾,鱼御史本来想着放过去算了。谁知道对面有个方应物,身边有个张部郎,两张嘴上下一合,刘二公子硬是跑不掉了。
刘二公子又怒了,他堂堂的宰辅公子,怎能受得了两个六七品小官的“欺辱”。若今日被抓住上奏也太窝囊了,传出去岂不成了大笑柄?以后还有什么颜面去见文艺界的朋友?
他忍不住加重了语气辩道:“两位大人怎可如此武断行事?还是三思而行的好!若在下受了冤屈,只怕家父那里交待不过去。”
张部郎回应道:“如此说来,你到这里找人,令尊是知道的?”
方应物冷眼旁观,瞧着张部郎一步一步诱导着刘二公子说话,三言两语就要上升到刘次辅这个高度了,可叹刘二公子陷入彀中尚不自知。
他不是刘二公子这种蠢货,看得出张部郎别有用意居心叵测。刘家贵为宰辅又怎么样?宰辅难道就没有敌人了?
不要觉得今天这些都是无关紧要的小事,关键是看借题发挥的能力强弱而已。蝴蝶都能扇动出飓风,那么小题被有心人大做实在不稀奇,所以先贤才会深有感触地说“勿以恶小而为之”。
方应物上辈子一直不懂二代们是怎么坑爹的,新闻也是捕风捉影居多,但今天算是亲眼目睹到一起即将发生的坑爹惨剧,涨了不少见识。
这刘二公子本意肯定不是想坑爹,但是周围人会有意或者无意地诱导他去坑爹。可叹在一开始,只不过是桩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放在外人眼里,就是两个官宦子弟斗气而已。但因为刘二公子这别扭个性,又加上机缘巧合,一步步闹到了这个地步。
初见面时,刘二公子可以与自己妥协并息事宁人,但他不乐意;刚才两个官员来到现场监察时,他还有与自己妥协的机会,但他仍旧不乐意。
两次机会都错过后,现在真正的黄雀出现并露出了钢牙,刘二公子想找人妥协都无法妥协了。文青不可怕,但是公子哥儿脾气的文青就太可怕了,方应物暗暗感慨。
张部郎沉吟片刻,又对鱼御史道:“把方公子也记一下罢?”
方应物连忙摆手道:“不必了!协助朝廷整顿风气乃是吾辈义之所在,指认刘公子是理所应当的责任,并不为图名!”
张部郎微微一笑,“忘了与你说,记你并不完全是因为你指证了刘公子。须知上疏奏请整顿风气之人就是令尊,所以你也是特殊的一个,应该记名。”
方应物愕然,敢情这事是父亲大人提议的?父亲大人前面上奏要整风,他家儿子后面就出现在教坊司胡同里,这种事儿当然特殊,值得记上一笔。
方应物不由得仰天长叹,若没有父亲上奏,他根本不会被记名,别人是坑爹,他是被爹坑,这就是做人的差距啊。
“哈哈哈哈,不错,在下也反过来指认方应物招妓自娱,里面残留酒菜尚在!”刘二公子像是听到了很好笑的笑话,在旁边放声大笑。
你笑个头啊,你知不知道下面最倒霉的将是你自己?方应物心里大骂,这刘二公子不愧是“二”,蠢得令人肝肠寸断,但却让他很抓狂。
但穿越以来,却从没有一个人能这样让方应物暴躁,他终于知道,一个蠢人也是能把聪明人激怒的。几句脏话险些脱口而出,但他终归还是想起了自己读书人的身份,便硬生生忍住了。
第二百八十七章 一地鸡毛
鱼御史和张部郎两人的目光只在刘二公子和方应物身上打转,旁边的杜香琴姑娘则被无视了。
从技术上说,杜三娘子才是最有力的证人,是最能说明情况的人,总比方应物和刘二公子之间近乎荒谬的互相指证要专业点。但是,此刻明显不是靠专业说话的时候,现在是政治来说话,专业靠边站。
方应物也在考虑一个问题,自己要不要趁此机会进一步揭发刘二公子?
虽然不知道这位礼部张大人是谁的人马,但可以确定他与次辅刘珝肯定不是一路的,不然也不会为难刘二公子。所以说,这也是个落井下石的良机。
方应物手里可以检举出去的刘二公子罪名还有两个,一是为一己之私强买强卖欺压妓家,很是没品;二是公器私用,指使东城兵马司违规捉拿应试举子项大公子,若炒作得好了,这也是一件很敏感的事情。
不过经过再三考虑,方应物还是放弃了落井下石的念头,一直目送两名检察官员离开院子,也没有再说出什么。
不是他不烦刘二公子,而是他要当一个成熟理智的人,否则和刘二公子有什么本质区别?
不管张大人是帮着谁对付刘二公子和他背后的父亲,那也不是他方应物应该插手的。道理要彻底想明白,次辅太大、方家太小,仅此而已,更具体地说是两点——
第一,根本得不到足够大的收益,最多被别人赏点残羹剩饭而已。一个小人物积极主动帮忙对付某位大人物,然后论功行赏能得到天大好处的故事仿佛盛行不衰,但这类故事都是小说家言,太当真就要在现实里傻眼了。
利益交换哪有这么简单?与利益交换最息息相关的是一个人的地位有多高,而不是这个人的功劳有多大。他方应物连进士都不是,充其量算潜力股,在庙堂大佬面前有什么实际政治地位?
其次,潜在的风险与收益不成正比。刘二公子这些破事,起到的作用只能是削弱刘次辅在天子心中的地位,并打击刘次辅的威信,这还处在一个量变阶段,尚不足以真正致命。
那么次辅还是次辅,他方应物若表现得过于积极,与黑帮片里的傻头傻脑炮灰小弟有什么区别?
归根结底,他方应物只不过是一个赶考举子,就不要操首辅万安、大学士刘棉花的心了。当然,如果确定能成为刘棉花的女婿,那另当别论。
方应物瞥了一眼刘二公子,智商上的优越感油然而生。不过刘二公子再蠢也知道,目前这情况是他自己搞不定的了,他没与方应物继续斗气,与杜香琴悄悄说了几句话后,便匆匆离开了,大概是要回家。
人来人往,一地鸡毛……方应物在走人之前,转头对杜香琴道:“刚才有朝廷大人在这里,我没有帮着你去鸣冤告状,你心里不会埋怨我没有同情心罢?”
要说失望,还真是有点,杜香琴强颜欢笑道:“方公子说笑了,区区风尘贱躯,怎敢抱怨贵人。”
“现在还是不说为好,你也先守口如瓶罢,不要告诉刘二公子说我已经知道了他那些胡作非为的事情,就当我什么也不知道。这对你也有好处,不然后果难说得很,阁老家可不是吃素的。”方应物意味深长地说。
杜香琴点头称是,随后方应物招呼了两个随从王英和方应石,离开教坊司胡同,再次前往东城兵马司去。
项大公子还被关在兵马司监牢里,不将项大公子捞出来,这趟出门就不算成功。上午第一次来时,准备不足,没有说动曹指挥放人。但经过刚才在杜香琴家里的事情,方应物心有定计,决定再来一次。
曹指挥没有拒见,态度依旧不算差,至少没有横挑鼻子竖挑眼,也没有对三番两次前来打扰的方应物表现出厌烦之情——其实作为负责具体事务的京城地面官,这是基本素质,不然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只是曹大人依旧不肯放人,“方公子见谅,确实放不得人,大概……要查问几天,情非得已还请多多谅解。”
“在下去了杜香琴家里,刚从那里过来,倒是见了一桩趣事。”方应物胸有成竹不紧不慢地说。
曹大人问道:“是什么趣事?”
方应物答道:“看到有军士守着几处胡同口,然后一位御史和一位礼部大人亲自清查门户,说是要搜寻不法官员,你说有趣不有趣?”
曹大人也不慌不忙,与方应物话家常一般,“此事本官亦有耳闻,本兵马司还借出去若干人手,不足为奇哪。”
方应物笑眯眯地继续说:“有趣之处在于,他们在杜香琴那里找到了刘阁老家的二公子,并记了一笔,毕竟刘二公子是太学监生身份,曹大人说有趣不有趣?”
刘二公子?曹指挥脸上微微变色,方应物点出刘二公子,显然是已经知道了他和刘二公子之间的关系。其实这不算什么,有心人稍加打听就能打听出来,知道了他身后背景也未必是坏事。
让曹指挥意外的是,那两个监察官员居然不给次辅大学士面子,记了刘二公子的名字,方应物应该不会说这种谎。
“刘二公子是在杜香琴家被记了名,而兵马司捉走项公子也是从杜香琴家捉走的。为了避免别人联想起来,在下劝曹大人还是放了我那朋友罢!否则别人将两件事串起来后,难免叫刘二公子的遭遇雪上加霜。”
曹指挥心里动摇起来,刘二公子那边出了这档子事,正是要灭火时候,自己还关着人不放,岂不等于是给刘二公子招灾?或许应该派人去找刘二公子问一声。
方应物见曹大人有所意动,又添了一把火,“曹大人可否知道,我这朋友其实是从外地到京城赶考的举子,也是堂堂的举人身份,只不过他隐姓埋名不肯实说。若就这样随随便便地把他抓来,只怕极为不妥罢?”
是举人?曹大人吃了一惊,举人相当于半个官身,一般官员是没有权力随随便便抓捕举人的,特别当前快要会试,擅自捉拿赶考举子实在是个不明智的事情。
这种事情就算刘二公子靠父亲顶得住,他姓曹的也顶不住啊,曹指挥暗暗想道。自己就是替刘二公子干脏活的,那个姓项的被关在这里就是现行恶迹,不能再雪上加霜了,或许应该直接放掉并抹去此事痕迹。
这时,方应物很善解人意地说:“在下也不欲多事,知道这都是误会,也不是曹大人的本意。只要放了人,一切就当没有发生,曹大人以为如何?”
曹指挥三思之后,拍案道:“好!本官便做主放人了。”方应物立刻感谢道:“谢过曹大人。”
曹指挥心生感慨,眼前这方公子为人处世比那刘二公子强得太多了。
不多时,项成贤被领到方应物面前。初时项成贤精神还是萎靡不振,但走几步出了兵马司衙署大门,立刻变得生龙活虎起来。作为一名享有一定特权的举人,或许项成贤从一开始就没太担心过自己的处境。
“方贤弟,你午前不是说今天很难将为兄救出来了么?怎么过了半天,那指挥大人又乖乖地把为兄放了出来?”项成贤问道。
“发生了一些事情而已。”
项大公子并没有刨根问底,抬头看了看天色,“时间正好,今晚为兄做东道,去那杜香琴家里吃酒如何?顺便你帮为兄参谋参谋!”
正在发愁怎么回家对父亲交待的方应物无语,有种把项大公子重新塞进监牢的冲动。这项大公子到京城来真的是为了考试?
第二百八十八章 所谓人品
细思之后方应物决定原谅项大公子,不把他重新塞进牢中了。毕竟他在牢里被关了一天,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情,表现得没心没肺情有可原。
不过方应物却发现,自己有一点点羡慕项大公子。如今他和项成贤本身条件差不太多,都是举人功名,但项大公子却能活得如此快乐,不像他这么多思多虑地操心。
想来想去,难道因为自己潜意识里也有对上层建筑的好奇和向往,这辈子有了机会便不想错过?上辈子时常自嘲说国人都喜欢讲政治,轮到自己也不能免俗啊。
又或者是因为上辈子学了明史专业,穿越过来后,看到平生所学能派上用场,心里便技痒了,不然所学为何?屠龙之技不使用出来,人生又有什么价值?
一路无言,方应物与项成贤一边互相嘲讽,一边晃晃悠悠地回到了西城。快到家时,方应物猛然一拍额头,突然想起什么,对项成贤道:“你先自行回去,我还要去另一个地方。”
说罢,方应物不多解释,头也不回的换个方向走了。“还挺神神秘秘的……”项成贤没有在意,嘀咕两句后摇摇头回住处了。
又过一刻钟后,天色都已经黑下来了,方应物却出现在大学士刘府大门外。当然这个刘府是刘棉花的刘府,不是刘珝的刘府,方应物也没胆量去闯刘珝家里。
之所以匆忙赶到这里,只因为方应物突然想到,刘棉花位居内阁大学士,如果看到了鱼御史和张部郎的奏折,或者是自己和刘二公子消息传开让刘棉花听到了,他心里会作何想?
到目前为止,刘棉花是可能性最大的未来岳父。而岳父看待女婿的桃色消息,与别人看待不相关人的桃色消息,心情绝对不是同一种心情,角度也绝对不是同一种角度……
更何况他方应物目前处在一个比较关键的被考察时期,要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