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民国]此生应不负-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两者究竟谁对谁错,或者谁错了,谁更错,连当世的几大文豪都还在争论不休,未能给出一个答案,更别说是这些还未出师的学生们了。那男学生纠结了许久才将这个颇为敏感的问题问之于口,无非便是想听听谢锦言的看法罢了。
谢锦言听了那男学生的问题,忽然便低垂着头沉默了。不论是在家中还是在外面,他都是鲜少有这样一言不发的沉默的时候的——
但凡他有些什么想法,他都决计是不吝于告知于人的。而这学生所提出的这场内乱,已经是在四月份便有了苗头的事了,他的心中必然是很有些想法的,且这些想法,他必然已经同他的那些挚友们一同谈过。
锦颐敢如此断定。
可是。。。。。。现下他却为何不将那番想法直接说道出来呢?一下子,锦颐对谢锦言反应的好奇,渐渐压过了她心中对政事的抗拒。
包括锦颐在内,谢锦言迎着教室里所有人的目光,仍旧半低着头,作着一副思考与为难的模样,缓慢的迈着步子踏下了讲台。
他站在离第一排的学生们极近的地方,以一种极为沉重的姿态叹了一口气——
“说到底,这两党之间谁对谁错,也轮不到我来给出一个答案。但如若非要我来说的话,我也只能说一句——至少,产党的南昌起义和秋收暴动是在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无可非议。”
很简单的一句话,谢锦言没有再多说其他的什么,但光是这句话便已足够表达他的立场的。不聊其他,显然,在这一次的两党缠斗这种,他是支持产党的。
课堂上的所有人,在听到谢锦言的答案的时候,显示沉默了半刻,而后方才重新活跃了起来,各自同谢锦言探讨起自己的看法。
时值华夏内忧外患之际,那些文人学生们,但凡是了解一些时局的,总会在胸膛间汹涌着一股澎湃的爱国情怀。方才那男生的问题显然只是一个开端,在那之后,他们又问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但那之后他们究竟又谈了些什么,锦颐却再没听到心里去——
她分明是应该为自己选择搬迁到上海,不曾因留在南京受到波及而欣慰的。但在这样的欣慰间,竟然还掺杂着一种莫名的怅然——
这样的一份安宁,竟然是以一种离开“家乡”的方式而得到的。
之后谢锦言在课上说了些什么,锦颐都未曾在听。等得放学的铃声响了,谢锦言重新将课本放进了提包,拎着提包走到了自己的身旁,她才反应过来,也跟着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锦颐,先生,我跟你们一道出去。”原本坐在锦颐身旁,将桌面的纸笔收拾进布袋的袁幼卿,眼瞧着锦颐站起身后便要同着谢锦言离开,便也连忙将布袋拎好追了上去。
袁幼卿追上锦颐和谢锦言,原本只是因为还未来得及向锦颐这个新交的朋友讨要家中的电话号码罢了。等到她从锦颐的口中得知了锦颐家的电话号码,随口聊了两句,知道两人的家在同一个方向后,才真正跟着锦颐和谢锦言顺道走去。
三人并排走在一起,出了校门,便是繁华的路口。
谢锦言想了想,忽然便侧过脸打断了锦颐和袁幼卿的谈话,“锦颐,今天上课感觉怎么样?有没有感觉和在小镇上的学堂里上课大不一样?”
“是挺不一样的。”停止了同袁幼卿的谈话,锦颐先是回忆了一会儿脑海中属于原主的记忆,而后才露出一抹满意的笑意,对着谢锦言微微颔首。
其实不光是于原主,便是对她自己本身,谢锦言的上课方式都是十分新奇的。
他不惯于用课本,所教授的内容自然便也不拘束于课本之内。他只记住了自己所要教授的那个知识点是什么,之后才以自己的方式,将自己的观点与理解,像是与朋友谈心的方式说与他的学生们听。
她在后世之中,没见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此时虽然是“被迫”来到谢锦言教学的课堂,倒也是有了一种意外之喜的满足感。
谢锦言见锦颐的表情似乎颇为满意,便进而又故作无意般,随口问出了自己的最终目的,“既然觉得不错,那你干脆便来上学好了,省得你天天待在家里没事做。”
“还是算了。”
锦颐一早便料到了谢锦言的盘算,但即便她确实是觉得这个时代的授课方式十分新鲜,但这份新奇又能保持多久呢?等到新奇过后,岂非又是只剩了无趣?
“为什么?”
“咦?锦颐,你为什么不想来上学呢?”
在谢锦言开口的同时,站在锦颐另一侧的袁幼卿也跟着问了出来。
她不明白锦颐为什么会拒绝,她瞧着谢锦言问话的模样,不像是家中不允锦颐入学的情况,反倒好像是锦颐自己不想上学念书。现下上海的人家中,哪怕仅是家庭条件一般的人,都是想要送自家儿女入学的怎么锦颐偏偏还要拒绝呢?
三个人仍旧是在往前走,但到底几人的脚步都慢了下来。
“你们上课的模式,大都是提问与回答,那若我无甚问题呢?若我不愿参与你们的问题呢?由我呆愣愣的坐在教室里,岂不比待在家里还要难受些?”
——怎么会?
课堂上,即便只是听他们的问题和回答,又怎么会觉得无聊?
大约是极喜欢这种教学模式的,所以袁幼卿从来没想过课堂会是无趣的,此刻便连听得锦颐这么一说,都也只觉得不敢置信。
她微微睁大了一双澄澈的杏目,正想开口否定锦颐的猜测,但还未待她开口,锦颐身旁一侧的谢锦言沉吟了一会儿,便首先开了口——
“既然是因为害怕课堂无趣,那么倒也不是想要强求你去上学。你只偶尔随着我去旁听几堂课,不要整天待在家里便是了。这个要求应该不算过分了吧?”
谢锦言想的要比袁幼卿想的多,他在锦颐提出这个可能的时候,第一时间不是去否定,而是去设想这个可能存在的可能性。毕竟,没有人可以保证自己的课堂便一定能吸引所有人的注意的。锦颐向来聪明,她会觉得一些课堂不合心意,倒也不是没有可能。
所以,谢锦言最终想了想,最终还是给出了另一个更为宽松的方案。锦颐想了想,觉得这个方案并不是那么令她抗拒,便也点了点头答应了下来。
一旁的袁幼卿见两人都已经决定了下来,虽然还是弄不明白课堂上究竟哪里无趣了,但最后,她却还是没有再多说些什么。
“咦?”撇了撇嘴,她转过头重新目视前方,忽然便皱着眉,望着前方的一处不动了。
锦颐和谢锦言顺着袁幼卿目光的方向望去,只见一条并不宽敞的小巷弄里,不断地有人行色匆匆的从中跑过。
“怎么回事?我们进去看看。”谢锦言皱起了眉,如是说道。
锦颐下意识的便想要拒绝——她不喜欢凑热闹,更不喜欢凑这种显然是十分麻烦的热闹。
但此时的谢锦言,在撂下了那样一句话后,便直接跨步向着小巷弄的那一头行去。便连她身边的袁幼卿也已经在她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挽着她的手臂向谢锦言刚刚兴趣的方向行去。锦颐无法,便也只好随着他们一道过去。
眼前的那条小巷弄极长,穿过了那条小巷弄过后,入目的即是一座有一座的上海老式弄堂。
想来,方才那些跑过的人,应当都不是这弄堂里的居民。锦颐他们不管往何处望去,那些真正居民们,都是一脸肃穆的将门窗死死掩上。
这是怎么回事?没有人知道。
锦颐的潜意识告诉她不该再往前走了,但当她侧过脸瞥了一眼身旁的谢锦言的时候,她知道,她是拦不住他的。更何况,不知道为了什么,便连她自己的脚步,都如同鬼使神差般,始终不曾停下——
作者有话要说: 唉,说要修文的,结果老是要出门。。。。。。等过几天再说吧╮(╯_╰)╭
☆、第七章
在锦颐他们面前的这一处老式弄堂,是个唤作合乐里的地方,地方不大却十分的陈旧,约有数十幢中式房屋的模样。
当然,如果仅仅是面前的一处弄堂的话,那是不足以引得锦颐和谢锦言驻足的。像这样的老式弄堂,在整个上海滩里,不知凡几。真正让锦颐三人怔愣住的,是那合乐里周遭围满满着的一圈人。
那一圈人中,领头的是一身着西服、面色刻薄的洋人,在他的身后,既有印度巡捕,又有由华夏警察组成的马队。他们统共百余人,俱是手持器物,涌入屋子后,不管不顾的便开始砸起了东西。
锦颐三人躲在合乐里前方的一处弄堂墙侧,看得也不大真切,只看得见那房屋被打砸得震颤,那门窗剧烈摇晃。
那犹如地震般的打砸声响彻耳际,随着而来的,便是那一座座房屋里的呼叫喊声、惊哭嚎啕此起彼伏——
此刻正是正午,为了休息和吃饭,合乐里中的人们都已早早的回到了各自家中。这突如其来的强制拆迁,几乎是让他们从睡梦中惊醒,在他们尚未清醒的时候,便叫他们遍体鳞伤。
那一声又一声的痛呼声不曾断绝,锦颐的心也好似随着那一声声的惨叫而被捏紧——
哪怕只是看看也好,她想瞧瞧合乐里里面的人都怎样了。但从始至终,任她如何将那合乐里的大门望穿,她都不曾看见有任何一个人从大门逃出。
那惊声嚎啕还在耳边激荡,锦颐瞧了瞧那挺直着腰板、站在合乐里门前的洋人,见他听着合乐里居民们的痛苦与呼救反而露出了得意安然的嗤笑,心里忽然便有些空荡荡的——
这就是她想要的平静与安宁吗?
锦颐有些恍然,但她身旁的谢锦言却似再也隐忍不住一般,陡地便想要冲上前去。
猛地回过神来,锦颐一把便向谢锦言的身上抓去,刚好便抓住了他一只衣袖的袖口——
“你要去做什么?!你能去做什么?!你想把自己也搭进去吗?!”像是要将心中不知从何而起的压抑全都发泄出来,锦颐一见谢锦言回头望向自己,便立马沉着嗓音急声低吼道。
做什么?能做什么?不要命了吗?
她是在问谢锦言,同时也是在暗自询问自己,拷问她的良知——
她的心不是冷的,她不是不爱国,也不是没有一腔热血。她只是因为惜命,只是因为深知以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极难去改变什么,所以才会从来到了这个年代的一开始,便决定了不作为。
她以为,从一开始便不作为,要比她付出一切过后再体会失败要好受得多。她以为,这世界上不平之事总有许多,她只要不听不看,便可以假作不知,便可以当作天下太平。她以为,她只要安分一点,只要低调一点,那么即便是在这个年代,她也仍旧可以活得很好。直到——
现在。
直到现在。
“我或者什么都不能做,也或者什么都不能改变。但锦颐,我不能眼睁睁的看着我的同胞们被欺辱被杀害。”
谢锦言伸出另一只手,想要推开锦颐紧握在他袖口的手。但似乎,他们两个人、两只手的推拉间,已然变作了一场争执。
两个人,两种观念。是明哲保身是错?亦或是奋不顾身是错?锦颐已经听不清谢锦言在说什么了,她只迫切的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却又害怕得到一个与她想法相悖的答案。
她扯住谢锦言袖口的手越捏越紧,连指甲都已经包裹着谢锦言身上的西装外套,深深地掐进肉里,也不肯放手。
但最后,谢锦言还是拨开了她的手,大步向着宜乐里的大门跨去。
随着他袖口从掌中的的离去,锦颐脑海里一直被绷紧的弦,似乎也一下子便断了开来——
她不明白,这个年代的人怎么会有如此极端的两种人?
——奋不顾身者,譬如谢锦言。麻木漠然者,譬如那些远远绕走的匆匆行人。
回过神,谢锦言早已不顾那洋人气急败坏冲进了合乐里的大门。
叹了一口气,锦颐回首,望着身后皱着眉,满脸愤怒与担忧的袁幼卿,问道:“如何?我哥已经闯进去了,我必是不能不管他的,幼卿你呢?你要不还先回家去好了。”
最终,不论观念是否相同。但至少,她是无法对谢锦言坐视不管的。
她嘴里说着要闯进合乐里,但面上却笑得极其轻松。若不是那合乐里里面的惨呼声和打砸声仍旧不绝于耳,袁幼卿甚至都以为她要去的地方,是某一个风景绝伦的游玩之地。
放开了蹙起的眉眼,袁幼卿自来便胆大过人,此刻见着锦颐要跟着谢锦言闯合乐里,不仅没想着退缩,反而还在眼里闪着细碎的光芒,颇为兴奋道:“谢先生冲出去的时候,我便想跟着出去了。现在连锦颐你都要进去,我自然便没有退缩的道理。更况且——”
袁幼卿顿了顿,望着锦颐笑道:“我是上海滩袁二爷的女儿,那些马队的警察们大略都是认得我的。即便待会儿我们打不过他们,看在我爸爸的面子上,他们也不会为难我们的。”
袁二爷?
锦颐挑了挑眉,望向袁幼卿的目光有些讶异、有些探究,她没想过袁幼卿会是袁二爷的女儿,也没想过袁二爷的女儿会主动同她搭话。
袁二爷是整个上海滩最大的帮派山门的三大巨头之一,向来是叱咤上海风云的人物,便连租界里的各国驻华领事夫妇都要给得三分薄面。若是有袁二爷作保,那么即便是他们今天得罪了谁,想来也不会惹出什么祸事。
锦颐在后世之中出身豪门,对于利益关系的算计自要高于普通人。若是袁幼卿仅仅是一个普通人、或者普通商人家的女儿,那她决计不会让她去冒这个险。但既然她是袁二爷的女儿,那让她参与便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事,她也不会去傻到推辞。
对着袁幼卿重重的点了点头算作应允,锦颐牵着她便从原本躲避着的墙后直直冲出。
“喂,你们又是什么人?!华夏人都是这么爱多管闲事的吗?!”
眼见着合乐里的大门已经近在眼前了,忽然那没能拦住谢锦言的洋人,便操着一口并不娴熟的中文,再次拦到了锦颐和袁幼卿的前面。
他将整个身子都挡在锦颐和袁幼卿的身前,说着便不耐烦的伸出一只手,想要重重的将锦颐推开。
谁知,他的手指甫才刚刚触碰到锦颐的肩头,锦颐便扯过他的手腕,三两下便将他撂倒在地——
名门儿女,自幼便会为了防止绑架而学习防身之术。她前世所学,恰恰在此时派上了用场。
至于袁幼卿,她的父亲是帮派中的狠角色,自然不可能不跟着学上一招半式。所以她才会在看锦颐轻而易举的将一个高高大大的外国男人撂倒的时候,没有什么多余的表情。
没了他人的阻拦,两人十分轻易的便进入到了合乐里的内部。也是直到她们真正的站在了合乐里的里面,她们才真真切切的看见了这座弄堂里究竟放生了些什么——
那些印度巡捕和华夏警察马队的人,有的砸东西,有的趁着慌乱还会抢些东西。他们又是敲墙又是砸地,待锦颐和袁幼卿进到弄堂里面的时候,那些房屋已是一片狼藉。
“别拿了别拿了!我求求你们把钱都还给我吧!求你们。。。。。。我的儿子该念书了。。。。。。”
当锦颐和袁幼卿沿着合乐里的楼梯,上到合乐里二楼的房客们所居住的地方的时候,首先瞧见的便是靠近楼梯的一处房屋里,一个妇女正死死地抱着一位华夏警察的小腿痛哭流涕,苦苦的哀求着那警察将他拿走的银钱归还。
谁知那警察却根本不将妇女的哀求当做一回事,当妇女的丈夫怒目圆瞪,预备冲到他的身旁,将他夺走的银钱重新夺回的时候,那警察竟一脚踹开了抱着他小腿的妇女,高高举起手中的手、枪,用枪托对着那妇女的丈夫便是重重一击。
甚至,他还神色狰狞的在嘴里骂骂咧咧着,“一对狗玩意儿,敢跟老子争东西!”
“哐”
闷闷的一声,重重的在那中年男人黝黑的额际响起。
随着那枪托的一击,锦颐的心便是“咯噔”一下,瞳孔都跟着猛地缩了缩——
在这小巷弄中,所居住的大多是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和文坛底层的知识分子。他们大都在省吃俭用、减少开支之后,才能稍稍存下些许的钱。那妇女说那警察掠走的钱,是她存给儿子读书用的,那那些钱便极有可能是他们一家数年的积蓄了。。。。。。
“我去帮他们!”
眼瞧着那警察仍旧在妇女的家中翻箱倒柜,而那妇女跪在地上托着身体爬到了她丈夫的身边,将她丈夫的脑袋轻柔的揽进怀里,连哭都再不敢大声的哭出来,袁幼卿的眼里便溢满了怒火,连忙便想要冲进去给那警察一个教训。
但与她不同,锦颐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冲进那妇女的家里去帮她揍那警察一顿,而是想到那些警察会不会向对那中年男人一般对待谢锦言,他们会不会同样因为谢锦言的阻拦,而不由分说的用枪托予以谢锦言重重一击?
“你先去帮她吧,我先去找我哥。”
皱着眉,锦颐越想便越觉得心中不安,匆匆对着袁幼卿撂下了一句,便又接着跑到楼上去找谢锦言去了。
*
最终,锦颐是在合乐里三楼的走廊间发现谢锦言的。
锦颐瞧他那模样,虽然有些狼狈,但好在并没有受什么伤。
悄悄地松了一口气,锦颐放下了那颗一直吊着的心,放慢了脚步便向着谢锦言的方向走近——
“我死也不会让你们拆迁!”
一道苍老、嘶哑却极其嘹亮的声音犹如泣血一般绝望,生生使得锦颐将要拍向谢锦言后肩的素手停在了半空。
顺着那打开的房门望去,锦颐脸上那抹因为寻到了一个未曾受伤的谢锦言而展露的轻松笑意还未散去,便已渐渐冷凝——
一个显然是患病已久的老妇人颤颤巍巍的从床上站起了身来,直指那印度巡捕的中堂,寸步不让。然而,就在锦颐望去的刹那,那印度巡捕用着一只穿着大头皮靴的罪恶的脚,只一下,便使得那老妇人颤颤死去。
那老妇人死去的最后一眼,锦颐看清了。
——那是一种死不能安的绝望和愤怒!犹似杜鹃啼血,心有不甘。。。。。。
在老妇人倒下的那一刻,谢锦言怒吼着冲了进去,不顾生死的同那印度巡捕缠斗在一起。
那一刻,锦颐没有拦他,她的心中闪过千万种念头,却没有一种念头是她真正能够抓住,让她认真去回想的。
老妇人生前最后的那句话语不断在她脑海中回想,一字一句犹如世间最锋利的刀,生生的扎在了她的胸口之上。
忽然,锦颐便打了一个冷颤,她不敢再往下想了。
犹如鬼使神差一般,她的步子开始迈了开来,她不知道该以何种姿态去面对每一个房屋里的残暴血腥,好似每看一眼,便都是对她曾经装聋作哑的无情嘲笑。
“强盗!”
不知就这么在走廊上愣了多久,兀地一声稚嫩的谴责便以一种极为强硬的姿态,将她的神志给强行唤了回来。
真是太霸道了!竟连一点喘息的机会都不肯施舍。。。。。。
在走进合乐里之前,她已经准备要改变了。但凡改变,总是需要一些过程,绝非一蹴而就的。但似乎,上天连一点时间都不肯给她,在这合乐里所遭遇的接二连三的冲击,叫她恍似身处绝境深渊,连挣扎都无法挣扎。
自嘲的笑了笑,锦颐最后还是认命般抬起了头,向着眼前看去——
在距离她的不远处,那是一个被印度巡捕给赶出了房屋的小男孩儿,方才那一声满含愤怒的稚嫩辱骂也是出自那男孩儿之口。
他像是一头执着顽强的幼兽,纵使明知自己的反抗于眼前的巡捕而言,都只如挠痒般无甚大碍,却仍旧瞪着一双倔强的眼,分毫不肯退让。
原来,便连幼子都是懂得舍生取义的。。。。。。
锦颐的心里不是不感慨的,但当她再往那印度巡捕的身上一瞥,却见他已然下意识的要高扬起手中刚刚拆卸下的一块瓦片。
他想做什么?!
锦颐的心中有些猜想,却仍旧是不敢置信——
危危垂死的老人。。。。。。年只六七的稚子。。。。。。
原来,这些人是毫无良心底线的。。。。。。
这一次,她未曾再犹豫,只见那巡捕扬起了手中的瓦片,便想都没想的快跑着将那男孩儿揽过。
“砰”
那原本站着男孩儿的地方上瞬间有一块瓦片瓣瓣碎开,甚至有些碎成小块儿的还高高跃起,自锦颐的脚腕划过。
仅听那一声重响,她便该懂得那巡捕是用了怎样的力度的。待她将那显然也是被瓦片震得回不神来的男孩儿放在地上,伸出左脚往脚腕看去的时候,她的脚腕处已然被划出了一道细细的血口。
若是那瓦片实实在在的咋在了男孩儿的身上会怎样?若是那瓦片恰巧便砸在了男孩儿的头上又会怎样?是不是一条鲜活的生命又会在她的眼底逝去?
她不为自己脚腕的伤口感到疼痛,相反她十分感到庆幸——
她挽救了一条生命。
笑着嘱咐了男孩儿躲好,别再去招惹那些巡捕和警察,锦颐转过身,看着眼前的巡捕,想也不想的便将手握成拳头,重重挥去。
她终于也像袁幼卿和谢锦言一般放任自己,去与这些毫无人性的家伙们缠斗在一起了。
原本,她是不想去与他们打作一团的。但现在,哪怕明知对方有百余人,哪怕明知自己或许打不过对方,但是她还是奋不顾身的向他们动手了。
哪怕是为了心中的畅快也好,在这一个小时的经历里,她实在是有些太过压抑了。。。。。。
*
最终,锦颐和谢锦言、袁幼卿三人都被那巡捕和警察给擒了起来。
但所幸,他们也没敢那他们怎样。先前说过的,整个上海滩,是没有什么人敢动袁二爷的女儿的。
而关于合乐里拆迁一事,因着三人的掺和最终也只能不了了之。合乐里暂且算是保了下来,虽然那一幢幢房屋里的残骸废墟已难复原来模样。。。。。。
同那些已然将嗓子给哭到沙哑的人们一起,望着那显然是不能住人了的合乐里。锦颐三人十分默契的,都不曾说话——
住在合乐里的人们,几乎都是生活在上海底层的人们。住处被捣毁了,银钱被掠走了,他们还能住到哪里去?还能如何生活?
睡在大街上?睡在大桥底?
不,想必到了最后,他们还是会选择屈身睡在合乐里的。哪怕这里已是难以入目了。
收回目光,锦颐有些不忍再看下去了——
她无法帮助他们,谢家无法帮助他们。没有谁能平白无故的负担起百余人的生活,便连这合乐里,能不能真正保住也还是个未知。
悄悄下了楼,退到合乐里的大门口,望着门口冷清的小道,忽然便产生了一种恍如隔世的慨叹——
荒唐。
忽然一下,她便只觉得荒唐。
那些洋人在华夏的领土上,要强制拆迁华夏人的房屋是荒唐。那些分明身为华夏人,却帮着洋人残害华夏人的警察是荒唐。对这一切不闻不问,哄骗自己天下太平的她也是荒唐。
什么都是荒唐。
她像极了那些或远去的行人,或自掩门窗的百姓。总是只想着“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但若是别人的砖瓦上的霜雪已然全覆,下一个又当是谁?
她现在可以假作无事的过着自己的太平日子,那等到同样的欺凌同等的降临在自己的头上的时候呢?
国难当头。
直到现在她才真正明白这四个字的含义。
刹那,犹如醍醐灌顶一般,锦颐只觉得自己的脑子前所未有的清明。
奋斗。她要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这个念头甫一在脑海中闪现,锦颐便只觉得胸膛间的激荡不断升腾而起,恍似这样的决定,才是她真正的心之所向。
就像她从前说的,前世二十多年的人生里,她始终误解了自己——
大略每一个华夏人都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至少他们的民族精神没有问题,他们的爱国情怀没有问题!
不是不爱国,她只是初至民国,因那些黑暗的悲痛而有些忘却了自己也有一颗赤诚之心罢了。
“你怎么了?”
同着袁幼卿一同下了楼走到合乐里的门口,谢锦言原本仍旧是准备沉默着一言不发的,但在看了锦颐明显是轻松下来的神情后,到底忍不住皱着眉问道。
想来,她现在的神情是有些不合时宜了。锦颐清楚的明白,但最终她也没想将自己面上轻松的表情给收回去。
她半仰着头,望着高出自己一截的谢锦言,笑着问道:“哥,你说。。。。。。要到什么时候我才能理直气壮的对那些洋人们说,这里是华夏?”
——那要到华夏真正崛起的时候了。
谢锦言和袁幼卿都知道答案,但最终谁也没能将答案说出口来,因为没有人能肯定那一天究竟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到来。
见谢锦言未能回答自己,锦颐也不强求,一边回答着谢锦言一开始的问题,一边向着门外踏去,“没什么,我只是想通了一些事情罢了。”
想通了什么?
不言而喻。
谢锦言同着袁幼卿一起,跨着大步,赶上了锦颐的步伐。
良久的寂静中,谢锦言忽然便沉声道:“会有那样一天的。”
他的声音里充满了期待与希望。
“是吗?”袁幼卿眨着一双大眼睛,像是迫切的希望得到谢锦言的再一次回答,连忙又问道。
“一定会的。”抢在谢锦言的前头,锦颐首先肯定了下来,语气如此笃定。
一定会的。华夏那样强大的场景,她亲眼见过。
作者有话要说: 肥章,根本停不下来~~~~
☆、第八章
“你们怎么这么晚才回来?我们都等了你们好久,饭菜都凉了~”
与袁幼卿分开过后,锦颐和谢锦言回到家中,首先迎上来的便是齐玉茹。
她一开口,仍旧如以往般相差不多的话语,大体都是裹挟着关心的,但其中的语气却已然与以往大不相同。
上海是个神奇的地方。或者是因为受了这样一个摩登城市的影响,也或者是因为眼界开阔了许多,她的语气里已经鲜少再有那样抱怨的时刻了,只剩一些根深蒂固的思想依然如故。
“没什么,路上遇上了些事情,有些耽搁了时间。”
原本,遇上了合乐里那样一件事后,锦颐两人是谁都不想说话的。但最终,迎着齐玉茹温柔如水的眸子,锦颐还是给出了一个回答。
“我叫李妈给你们热了饭,便不在这里呆着了,你们吃过饭后,也快些上楼休息。”大约每一个父母都是免不了有些爱啰嗦,齐玉茹虽然知道锦颐和谢锦言心中都是有着盘算的,却还是免不了一番叮嘱。
“我们知道的。”
锦颐耐心的回答完,亲眼见着齐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