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宠冠六宫-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瞧见前面有灯谜会,颜舜华忙叫颜正卿转过去,说:“爹爹我要最好的花灯!”
    颜正卿说:“好,爹爹一定给你赢到最好的花灯。”
    于是颜舜华负责念灯谜,颜正卿负责猜,两人一路杀上前,竟把灯谜解了大半。最后搞灯谜会的商会不得不派人过来给她们送上了最好的花灯,只求把他们送走——他们这样猜下去,还让不让别人玩了!
    颜舜华说:“别急呀,让我爹爹猜完,我爹爹再给你出些新灯谜。”她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语气里满是自豪与得意,“我爹爹可厉害了!”
    其他人也不服气了:“让他猜!就让他猜!看他是不是真能猜完!”
    颜正卿哭笑不得:“晚晚,你这可是将爹爹摆到火上烤啊!”
    颜舜华笑眯眯。
    颜正卿只能咬牙上。
    父女俩最终拿走了最好的花灯,还留下了一批的新灯谜以及议论纷纷的赏灯人。
    颜正卿在通州热热闹闹地过了个年,到大年初三他就启程南下。本来从京城到他任地就够远了,有年假也堪堪能呆上半个来月,更何况是从通州过去。
    如今他必须日夜兼程地赶,才能按时赶回去。
    颜舜华骑着雪球送颜正卿到梅亭。
    颜正卿心中不舍,但他受老师之托守着南疆,不可能随意抽身。他伸手抱了抱颜舜华,却怎么都说不出道别的话,只能狠了狠心上马转身离开。
    颜舜华牵着雪球站在原地。
    李卓然一直守在一边。他顺着颜舜华的目光看去。颜正卿已经转了个弯,消失在路的另一端,只剩雪地上蜿蜒的马蹄印。
    李卓然喊:“姑娘?”
    颜舜华转头朝他一笑:“走吧,我们也回去了!”
    李卓然点点头。
    他有点不解。
    他以为颜舜华会难过,但颜舜华看起来却好像很高兴。
    颜舜华没说什么。她当然是高兴的,比起“上一次”已经好多了,她这次和颜正卿一起过年了!
    颜正卿有不得不去做的事,就像她也有不得不去做的事,能有这几天的相聚已是幸运之至,她有什么好难过的。
    颜舜华愉快地说:“走了,这几天我们好好瞧瞧书院附近哪里适合建庄子,早点儿把庄子建起来。前几天你不是在榷场那边掏来一些西瓜种子吗?我们赶在春天把它种到新庄子里,夏天就可以吃西瓜解暑了。”
    榷场是边境的“互贸市场”,不少草原人都会拿些草原产出的东西到那儿来交换中原的茶酒、布匹、丝绸、陶瓷等等。
    大晋没有西瓜,它是从西边传到北边草原的,这东西容易种,撒一把种子就能结出大大的果实,草原人都非常喜欢。颜舜华以前尝过西瓜,心里一直惦记着,索性叫李卓然平时多留意点儿。
    没想到还真叫他给找着了。
    提起吃的,颜舜华永远都两眼发亮。明明还是寒冬腊月,她却已经想着夏天该吃点什么消暑了。
    李卓然点头。
    要建一个新庄子并不容易,他还是倾向于买个现成的,这段时间别人都忙着跑亲戚,他没那样的烦恼,索性在书院周围找了起来。
    目前他已经相中几家,再过几天就可以去和人商量着把其中一家买下来。
    李卓然将自己的意见说了出来。
    颜舜华微讶。接着她说:“卓然你想得没错,要自己建确实太耗时了。不过那边邻近鹿鸣书院,很多人可能都不愿意卖。”
    李卓然说:“会卖的。”
    颜舜华说:“你先去探探,实在不行我们再自己建。如果要买现成的,最好买个大点的,我还想在里面弄些工坊之类的,可以自己做点好玩的东西。”
    李卓然认真记下了颜舜华的话。
    两人边走边聊,回到家中时已把庄子的事敲定下来。
    沈云初今日要接待客人,不能和颜舜华一起去送行。见颜舜华与李卓然回来了,颜舜华眼睛也没红,沈云初松了口气,上前说:“晚晚,今年的灯笼柿送来了,我都给你留着。”他上前将颜舜华抱下马,朝李卓然点了点头。
    李卓然下马,定定地看着沈云初抱着颜舜华走远,才牵起两匹马去马厩那边,挑来最好的马草给它们喂食。
    颜舜华被沈云初抱了一段路,就觉得不太自在。她严肃地说:“云初哥哥,我已经长大啦,你不能整天抱着我,还是让我自己走吧!”
    沈云初看着颜舜华郑重的表情,没有当她是开玩笑,而是弯身将她放下地。他温然笑道:“都听晚晚的。”他
    沈云初答应得这么痛快,倒让颜舜华不太好意思。她主动牵起沈云初的手:“走快一点,我要尝尝今年的灯笼柿。”
    灯笼柿长得比一般柿子好看,远远看去仿佛亮着光的灯笼,而且甜美多汁,口感极好。它的产量很少,只生长在一种特异的土质上,整个通州也只有那么几棵长得好的,每年想要买到都得早早去买。沈家路远,以前是买不到的,后来见颜舜华实在喜欢,沈云初就亲自去与树主人商量着提前订一些——沈云初好说歹说,也才勉强让对方每年留个十斤。
    灯笼柿长得晚,熟得晚,而且时间不定,于是沈云初每隔几天就会派人过去瞧瞧,柿子一红马上让人将沈家的份额买回来,马不停蹄地往回送。
    见颜舜华眼含欢喜,沈云初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
    这几日颜舜华与颜正卿处得那么好,他真怕颜舜华会跟着颜正卿走。从颜家派人过来开始,他就意识到这个一直黏着自己的表妹并不是真正的沈家人,她这样被他们疼着宠着的日子随时有可能结束。
    沈云初牵着颜舜华回到院子。见了那红彤彤的灯笼柿,颜舜华两眼发亮,十斤的份额,沈云初分了三斤过来,其他的才分到五个舅舅和沈老夫人、沈老太爷那边。颜舜华拉着沈云初一起吃,等李卓然过来了,她也递了两个给李卓然,让他去分李嬷嬷一个。
    李卓然拿着柿子出了门,找到李嬷嬷,递了一个过去。李嬷嬷把柿子搁下,拉着李卓然说了好一会儿的话,才旁敲侧推般说道:“卓然,你也快十四了,是时候议亲了。”
    李卓然墨绿的眼睛毫无波澜。他说:“不必。”
    李嬷嬷说:“卓然你……”
    李卓然说:“小时候的事,我都记得。”他望着李嬷嬷,“我不会和旁人一样成家立业。”他只适合站在他们姑娘身后。
    若是被人发现他的存在,他只能离开中原、离开姑娘身边。他也想如沈大郎那样建功立业,让其他人都来巴结他们姑娘、陪着他们姑娘玩,可想到记忆肿的一切,李卓然又收起了那样的想法。
    那样的事自然会有人去做。
    他只想像现在这样留在姑娘身边。
    *
    过完年沈家人又散去了。
    年后天气转暖,雪化了大半,山尖尖已冒出青芽儿。
    颜舜华收拾好行李,轻车简从地来到程应星家。一进门,颜舜华迎面遇上个白衣少年。少年约莫十二三岁,长得很俊,唇红齿白,十分清秀。
    颜舜华总觉得有些古怪。她也不怕生,开口问好:“哥哥,你是先生的儿子吗?”
    少年愣了愣。母亲跟她说了,这两天会有个女孩儿住进来。
    据说这女孩儿聪明至极,竟将难倒父亲的难题解开了。更重要的是,这女孩儿是沈云初领来的,说是他家表妹。
    听父亲说,沈云初家中已打算让沈云初与他表妹订下婚约。婚姻之事,逃不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沈家已有这般打算,她该放下的。
    少年捏了捏拳头,眸光落在颜舜华身上。饶是同为女孩,她也觉得这小女娃实在娇俏可爱、惹人疼惜……
    少年正想着,沈云初已帮颜舜华拿着行李进来。见少年站在那儿,沈云初温言问好:“永旭,你过来了?”他揉了揉颜舜华的脑袋,“这是我表妹晚晚。晚晚,这是先生的侄儿,叫程永旭,永久的永,旭日的旭,你叫他永旭哥哥就好。”
    程永旭?
    永久的永,旭日的旭?颜舜华莫名觉得这名字有些熟悉。她眉头跳了跳,想起了另一个名字:程咏絮。
    程应星有个女儿,自幼好强,能文善武,名叫程咏絮。
    通州城破,鹿鸣书院被毁,程咏絮被鞑子掳走。她没有放弃求生,寻机逃了出来。当时无人愿到通州来任职,她改换男装毛遂自荐当上通州州丞,立誓不再让通州落入鞑人手中。
    程咏絮女儿身暴…露之后,引来不少风言风语,她丝毫不曾放在心上,在沈云初的支持下继续以州丞身份留在州府。
    当时大晋上下风雨飘摇,朝廷里谁会管她是男儿还是女儿?她终归还是以女儿之身将通州守到了最后一刻。
    原来是她啊。
    颜舜华恍然了悟。
    难怪她刚才觉得有些古怪。虽然程咏絮早已习惯男儿打扮,但到底还是个小女孩,举手投足会流露一点女儿态。
    颜舜华挺喜欢程咏絮。她笑眯眯地喊:“永旭哥哥!”
    程咏絮心头一跳。明明颜舜华喊得甜甜的,她却觉得这小娃娃好像看透了什么。
    程咏絮压下复杂的心绪,伸手摸了摸颜舜华的脑袋,领颜舜华和沈云初去找房间。
    珠圆、玉润手脚麻利,很快将颜舜华的行李整理好了。
    眼看这边已经没什么需要忙的了,颜舜华把沈云初往外推:“云初哥哥,你也该去收拾你的住处了,你得住书院里呢。”
    沈云初无奈地说:“好。”
    沈云初一走,颜舜华就拉着程咏絮说话。
    程咏絮还是个半大少女,心里那点别扭很快被颜舜华的热情化解。她心中本就有不同于寻常女子的志向,对沈云初的感情不过是情窦初开时朦朦胧胧的好感。如今知道沈云初已有婚配,索性斩断了念想,安心招待起颜舜华来。
    程咏絮自幼得程应星教导,颜舜华的许多疑惑她都能轻松答出。越是相处,颜舜华眼神越发明亮,看向程咏絮的目光满是崇拜。
    程咏絮忍不住揉了揉颜舜华脑袋。
    这小女娃儿真是又聪明又可爱,怪不得沈云初把她当宝贝一样宠着。
    颜舜华就这样在程应星家住了下来。
    书院的生员都穿着白衣白袍,珠圆给颜舜华也改了套小孩子穿的。颜舜华每天高高兴兴地穿上,扎着两个包包头、背着小书包去书院那边旁听。每日程应星起身去书院巡查,身后都缀着个小尾巴。她亦步亦趋地追着程应星跑,小胳膊小腿的,却脸不红气也不喘,脚步迈得比程应星还稳健。
    没过多久,整个书院都知晓有这么个小生员。
    颜舜华才七岁,还不到讲男女大防的时候。起初还有几个古板的夫子不愿意让她来旁听,后来察觉这孩子不是来玩儿的,而是真真切切地在听自己讲学,也就慢慢接受了这个特别的“学生”。
    “老实说,瞧见她端端正正坐在那里听讲,讲起课来好像特别有劲。”这是有些夫子说的原话。
    长得可爱本就讨喜,更何况颜舜华聪明伶俐,有时别人答不出的问题她能不假思索地回话。
    更别提背诵和练字了。
    有了这么个“小同窗”,不少生员都比从前更勤快了。
    没办法,一个七岁小娃娃都学得那么好,你都十几岁的人了,却连个问题都答不上来,像话吗?
    一时之间,书院之中连放课后都是埋头苦读或者认真讨论的生员,整个鹿鸣书院仿佛被注满了勃勃生机。
    颜舜华住在程应星家,对这一切一无所知,只当这是鹿鸣书院风气好。
    程咏絮和沈云初却是住在书院里的,他们能清晰地感受到书院新一年的变化。
    瞧见那罪魁祸首还每天兴致勃勃地旁听和抢答,程咏絮和沈云初都有点哭笑不得。
    而程应星每天捋着胡子从窗边走过,逐一巡查。见每个生员都精神抖擞地听夫子讲学,他满意不已。
    这小娃娃果然是自己的福星啊!不仅让他没了被老友举荐的烦恼,还让书院的生员们都知耻而后勇,拼命地学、拼命地赶。
    当然,也不是每个人都是这样想的。
    书院之中有一批人是家里捐了学田进来的,也有几分小聪明,学业不至于跟不上,但从小锦衣玉食惯了,不太习惯书院清寒的生活。书院不允许带仆从,他们便重金诱一些家境贫寒的生员伺候他们衣食起居,继续过衣来张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颜舜华入了书院之后,愿意帮他们做事的人少了很多。
    这批人之中有个挑头的,叫潘成金,他是昌州人,年级也才十三。潘家十分富裕,算是昌州首富,他喜欢给头发擦油,擦得乌黑闪亮,衬得耳朵边上的黑痣也像在泛着光。
    潘成金一直看沈云初不顺眼,觉得沈云初假惺惺的。可他又对程咏絮很有好感,觉得程咏絮正是夫子所说的“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颜舜华进了书院,要么是和沈云初在一块,要么则是和程咏絮在一块。
    起初潘成金见她是个小女孩,也没怎么放在心上。后来发现有了这么个家伙,自己很多事都得自己亲自动手了,永旭贤弟也不理自己了,顿时有点不满。
    潘成金命人去挖来一盒蚯蚓,说要钓鱼。等那生员一走,他就悄然把蚯蚓扔到颜舜华常坐的桌底下,准备好好吓一吓颜舜华!
    颜舜华抱着书包和程咏絮一起走进屋,走到座位旁脚步一顿,乐了。地上那些蔫了吧唧的蚯蚓横七竖八地蜷在那儿,瞧着可怜得很。
    别的小女孩怕这个,她可不怕。
    颜舜华瞄向旁边的程咏絮。
    程咏絮自然也是不怕的,但她生气了。
    她一看就知道这是谁的手笔。
    能进上舍却又顽劣不堪的家伙,除了潘成金就没别人了!
    程咏絮绷着小脸,转向潘成金,说道:“你立刻把这些蚯蚓清走!”
    潘成金笑嘻嘻:“春天到了,蚯蚓就爱到处跑,你为什么叫我清?永旭贤弟,你可不要血口喷人。”
    程咏絮说:“你若是不把它们清走,以后就别贤弟贤弟地叫我,我才不和你这种人称兄道弟!”
    颜舜华心里咯噔一跳。坏了,潘成金这人看着就是吃软不吃硬的,程咏絮这样和他呛声,潘成金会听才怪!
    果然,潘成金脸皮抖了抖,说道:“自从这小娃娃来了,你就只顾着陪她玩儿!谁稀罕!”
    颜舜华用纸折了个小盒子,正拿小木棍把蚯蚓一条一条挑进去。见程咏絮和潘成金快吵起来了,颜舜华招呼程咏絮:“永旭哥哥,我们把蚯蚓拿回去给先生钓鱼!夫子快来了,你也来帮帮忙!”
    其他人闻言都过去帮忙捡蚯蚓。
    程咏絮顿了顿,也转身去帮忙。
    潘成金一个人站在原地,脸色一阵青一阵白。
    潘成金那批人只有他进了上舍,其他都在中舍或下舍。他神不守舍地上完半天的课,才去找其他人说话。
    另一边,有个生员在下课后一脸窘迫地向颜舜华和程咏絮道歉:“蚯蚓是我挖来的,我不知道他会做这种事。”
    等听这生员说完事情原委,颜舜华才知道书院里竟还有这样的事。
    这就是所谓的“勤工俭学”吧?
    颜舜华对潘成金这种做法倒是没多大恶感。
    有钱,肯花钱,好事嘛。
    颜舜华看向不远处的潘成金,感觉像瞧见了一块金灿灿的金子。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入V了!
    三章合一!这章特别胖!谢谢大家支持!
    因为下午有点事,没有及时和编编联系,所以v晚了!!么么么么!
    *
    谢谢大家这几天的地雷(づ ̄ 3 ̄)づ
    怪笑k扔了1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6…09…01 11:37:25
    打西瓜!扔了1个手榴弹 投掷时间:2016…08…30 12:17:56
    紫小楼扔了1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6…08…30 07:00:30
    杉沐扔了1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6…08…30 02:05:38

  ☆、第23章 22。21。20。1

《宠冠六宫》
    第二十三章
    鹿鸣书院分为上舍、中舍、下舍。
    下舍是刚入书院的,学的都是基础的内容;中舍与上舍学的内容差不多,只是上舍教得更深入。中舍每个月都会进行考核,考核通过才能进上舍。
    潘成金这批捐学田进来的生员也是经过挑选的,资质虽然不如其他生员,但也不至于太愚钝,潘成金考上上舍就是最好的证明。
    潘成金丢了面子,其他人也觉得丢脸,看向颜舜华的眼神就有些不善了。
    事实上他们心里都越来越不安,别人憋足劲往上冲,他们不仅找不到人来帮自己挑水打饭抄书,还面临着考核不过关被逐出书院的危机。
    这一切都是因为那小娃娃!
    所有人都同仇敌忾地望向颜舜华。
    没想到颜舜华正巧也在看着他们,见他们望过来,顿时朝他们挥起小手,眉眼都含着笑意。
    与那双笑吟吟的眼睛一对视,潘成金等人都愣了愣。
    这都什么人啊!他们可不是在向她释放善意好吗!
    他们是敌视!敌视!他们给的是充满敌意的凝视!
    潘成金捧着饭,内心忧伤。
    另一边的颜舜华站到石板上和程咏絮耳语几句,拉着程咏絮往潘成金那边走。
    书院一般不会允许生员外出,生员的三餐都在书院里解决。颜舜华年纪小,分到的量却特别足,米饭堆得跟山尖似的,菜里的肉也特别多。因此她一走过去,其他人的目光不由落在她捧着的饭菜上。
    颜舜华注意到他们又嫉又恨的视线,挺起小胸脯说道:“这是鲁师傅奖励我的!”她得意地追问,“你们不觉得最近的菜特别好吃吗?都是我教鲁师傅的!”
    有人冷嗤一声:“是啊,谁不知道你姥爷是个掌厨的。”
    颜舜华惊讶:“姥爷他这么有名吗?”
    潘成金瞪着开口的人一眼。
    程应星最不喜别人拿出身说事,他们家中富裕又怎么样?还不是没办法跻身仕途?
    如今整个通州也只有沈家和程应星有办法往朝廷举荐人才,这家伙一开口就把两边都得罪了,脑子呢?
    潘成金突然觉得自己和这些人混在一起也是没脑子。
    见程咏絮站在颜舜华身旁望着他们,潘成金憋了半天,终于憋出一句话:“早上是我不对。我就是觉得你光顾着陪这家伙玩儿不理我,心里不舒坦,才想捉弄捉弄她。”
    颜舜华一脸“孺子可教也”的表情。
    潘成金恼羞成怒,瞪她:“你什么意思!”
    颜舜华说:“我们知道你在闹别扭,所以过来找你一起吃饭啊。”
    潘成金:“……”
    程咏絮见潘成金脸色涨红,不知是气的还是羞的,不由也露出了一丝笑意。
    潘成金脾气冲,她脾气其实也冲,不然也不会和潘成金吵起来。
    潘成金挑的位置不错,面朝勤学湖,湖边都是垂杨柳。柳树刚刚长出幼芽,枝条随风袅袅拂动,抬眼瞧去是一片烟青。湖光柳色,美不胜收。
    颜舜华和程咏絮叫潘成金往旁边让了让,还真在旁边坐下了。
    到底都来是十来岁的少年郎,矛盾来得快去得也快,颜舜华开了话头,他们慢慢也变得话多了。
    寒门子弟嫌潘成金他们什么都不干只想着差遣人,他们也嫌寒门子弟又要拿他们的钱又端着读书人架子,两边谁都看谁不顺眼。
    而潘成金他们最妒忌的人就是沈云初了,沈家捐的学田不比他们少,偏偏沈云初的功课又是上舍之中最出挑的,是以沈云初隐隐是鹿鸣书院中的第一人。
    一顿饭吃下来,颜舜华几乎摸清了他们的家境与他们的想法。她抿唇笑了起来,说:“你们都在担心吧?”
    潘成金斜睨她:“担心什么?”聊了这么久,他心那里点小别扭彻底没了,也不把颜舜华当小孩了。哪有这么精的小孩啊!
    颜舜华说:“你一点都不关心你的朋友们!”她看了其他人一眼,“你功课好,自然不担心,但是他们很担心啊。”
    潘成金一愣。他也看向其他人。
    他不笨,见其他人的脸色果真有些不对,顿时明白过来。下舍的人若是升不上中舍,很可能会被赶离书院;而中舍的人想升上上舍,难度也大大增加。
    他们家里都希望他们能入程应星的眼,借程应星的举荐进入仕途,进不了上舍,他们进鹿鸣书院的目的就达不成了!
    潘成金沉默下来。他们这批人什么水平,他是最清楚的,想要进上舍本来就难,颜舜华一来更是难上加难。
    潘成金望向颜舜华:“你难道有办法?”
    颜舜华说:“有啊。”她站起来,小手儿按在程咏絮的肩膀上,“你们觉得永旭哥哥厉不厉害?”学院之中,功课能勉强赶上沈云初的就只有程咏絮了。
    程咏絮是程应星的侄儿,比起沈云初,他们还是更容易接受程咏絮——毕竟程咏絮没沈云初那么变态。
    潘成金却不乐意了:“难道你想让永旭贤弟教他们?这会耽搁永旭学弟自己的学业!”
    程咏絮也看向颜舜华。
    颜舜华说:“没想到你还挺为永旭哥哥着想的,早上不是说不稀罕吗?”
    潘成金被这么一挤兑,又把脸气红了。
    颜舜华说:“我的意思是,我们要发挥优势!永旭哥哥的优势是可以经常请教先生问题,我们的优势是什么?”
    潘成金语塞。
    其他人也陷入沉默。
    他们的优势是什么?他们说不出口,说了害臊!
    颜舜华却很自豪:“我们的优势是有钱!”
    程咏絮:“……”
    读书人都把钱财称为“阿堵物”。
    这里头有个典故,说的是以前有个人有雅癖,觉得说“钱”字很不雅,他妻子故意用铜钱绕床堆着。这人早上起来一看,立刻叫来婢女说:“举却阿堵物!”意思是把堵在这儿的东西搬走。
    这虽然有点清高过头了,但像颜舜华这样得意地表示“我有钱”的人还真没有。
    潘成金还是很理智的:“有钱也买不来学问吧?”
    颜舜华眼含赞许地看着潘成金。
    这觉悟不错,至少态度很端正。
    潘成金觉得在颜舜华面前自己才是小孩子。他破罐子破摔,直接问:“你到底是什么意思?”
    颜舜华说:“我们可能考不进上舍,但是我们有钱啊。”
    潘成金插话:“我是上舍的。”
    颜舜华说:“那你别听了。”
    潘成金没声了。
    颜舜华说:“我们有钱,可以帮没钱的人。我们先建个学习会,唔,就叫鹿鸣学习会吧!”
    程咏絮好奇地问:“什么叫学习会?”
    颜舜华一脸认真:“就是大家一起努力学习的地方!加入了学习会,就是学习会的成员。成员之间相互帮助、相互促进,一起把课业提上去。”
    程咏絮说:“那其他人为什么要加入?”
    颜舜华说:“因为我们有钱!”
    程咏絮:“……”
    颜舜华说:“我们还有云初哥哥和永旭哥哥呢,你们的学业可是最好的。”提到这个她才问,“永旭哥哥你加入吗?”
    程咏絮:“你接着说。”
    颜舜华早就知道程咏絮不是草率的人,她点点头,接着说:“我们有钱,可以出钱。若是有人愿意每天抽一个时辰为其他人解答疑问的,我们可以从学习会的经费里抽一笔钱给他们当薪金。学习会每个月出一笔钱作为奖金,奖励学习会里每个月考核名列前茅的人。若学习会里有人家中需要用钱或者交不起束脩,也可以从学习会经费里预支。”
    虽然有学田供养书院,但个人的食宿还是需要缴纳一定钱财的,这对家境贫寒的寒门子弟是一个极大的负担,许多人便是因为这样而无法念书——农家要供一个人念书,等于家中少了一个劳动力,同时要付出对他们而言非常大的一笔束脩。
    一家人若有七八个堂兄弟,可能倾合家之力才能供其中一人到书院进学。
    颜舜华将这些情况细细说来,潘成金等人都沉默下来。
    在他们看来,那些寒门子弟又穷又酸,实在入不了眼。颜舜华这样一说他们才知道,他们遇到的这些同窗竟已是家中骄子,这些同窗的其他兄弟已经在农田里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劳作。
    通州土地贫瘠,若不是陶州牧年年苦撑,农家一年的收成指不定还不够缴税钱!
    颜舜华把学习会的完整规划说出来,潘成金等人都明白的,颜舜华是真的在为他们好。
    这个计划已经非常完整,沈家又不是出不起这点钱,颜舜华完全可以不带他们玩儿。加入学习会,他们的学业可以得到提升,也可以与其他人好好结交。
    将来他们考不进上舍、入不了程应星的眼,学习会的其他成员也许可以啊!
    将来学习会的成员若是步入仕途,其中好处自不必说;若是进不了仕途,那这些可都是能识文断字、也能算数记账的人才!他们家里若能把这些人招揽过去,肯定会有大用处。
    潘成金等人到底是商贾之家出来的,心思都比较活跃,颜舜华这么一说顿时都兴奋起来。
    有人忍不住问:“你都说出来,就不怕我们自己弄一个不带你?”
    颜舜华说:“不怕。”
    潘成金也奇了:“为什么?”
    颜舜华笑眯眯。
    程咏絮说:“你们就算弄了,也没有人愿意加入的。”
    程咏絮一开口,潘成金等人就明白了。颜舜华可以请动程咏絮和沈云初,他们请不动啊!
    这两个人都去颜舜华那边了,沈大郎又是威武大将军兼通州州牧,要是表现出色很有可能直接被选到州府任职——但凡有脑子的都知道该怎么选吧?
    潘成金等人没声了。
    颜舜华问程咏絮:“永旭哥哥要加入吗?”
    程咏絮说:“要。”
    颜舜华看向潘成金等人。
    潘成金说:“要!”
    其他人也齐齐应了。
    颜舜华说:“那就这么定了!”
    这时一道温和的嗓音从他们背后响起:“定了什么?”
    颜舜华转过身,只见沈云初立在那里,同样是白衣白袍,他穿来却有种清雅出尘之感。对上沈云初温柔的目光,颜舜华说:“云初哥哥,我正要去找你呢!”她将潘成金推了出来,“成金哥哥你把我刚才说的给云初哥哥说一遍。”
    潘成金最不喜欢沈云初,梗着脖子问:“你为什么不自己说?”
    颜舜华说:“我刚才说多了,口渴。”
    “为什么是我来说?”潘成金还是不乐意。
    “你记性好。”颜舜华顺嘴夸了他一句。
    潘成金高兴起来:“那是!”他马上把颜舜华刚才说的东西都转述一遍,一个字都没漏掉。
    沈云初本来边听边给颜舜华剥橘子,结果越听越惊讶,动作都慢了下来。
    潘成金得意洋洋。能看到沈云初吃惊的模样,值了!
    潘成金看向颜舜华的目光顿时有些不同。原以为这学生会是沈云初想的,没想到竟是颜舜华的主意!
    难怪这小娃娃能让那么多夫子容许她到处旁听,果然聪明极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