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春浓花娇芙蓉帐-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您应该也让儿子尝尝坐在那把龙椅上的滋味。”
  “你可知龙椅是由无数鲜血铸成的?你不怕?”显昭帝挑了下长眉。
  镇嘉王用不耐的语气说道:“父皇又何必如此废话,乖乖的让出位置来不好吗?你都这般年岁了,也该含饴弄孙了,何必非要死把着权利不放。”
  显昭帝眼底露出异样的笑意:“朕怕你不敢坐在这把椅子上。”
  “儿臣有何不敢?”镇嘉王提剑上前一步。
  宁川王和武陵王下意识的朝后一退,这个举动惹来显昭帝淡淡一撇,两人心头一惊,强忍住惧色又挡在了显昭帝的身前。
  显昭帝冷笑一声,把案几上的宗哥儿往怀里一抱,站起了身来,镇嘉王一惊,手中长剑一指,喝声道:“你想干什么。”
  显昭帝忍不住大笑出声,用讥讽的眼神望着这个愚蠢的儿子:“这般胆色也敢逼宫,朕怎么就生了你这样一个蠢货,不忠不孝也就算了,却蠢笨如斯,怎配为朕之子。”说罢,厉声喝道:“把这个忤逆犯上的孽子给朕拿下。”
  随着显昭帝话音落地,太极宫内两侧帷帐后面涌出数十名侍卫,领头的正是沛国公裴公瑾,同时殿外更是响起了铠甲刀枪撞击之声,而镇嘉王尚来不及反应过来,已被沛国公擒下,一柄利剑直架脖上。
  “带下去。”显昭帝阖上了眼睛,沉声说道。
  “是。”沛国公高声应下,手一挥,两名禁卫便拖了镇嘉王朝殿外走去,镇嘉王被拖在了地上,这才回过神来,满目惊慌之色,在对上显昭帝的冰寒刺骨的目光后,下意识的高声求饶:“父皇,儿臣知错了,儿子是鬼迷心窍了,父皇,您饶儿臣一命,饶了儿臣吧!”
  镇嘉王的哭喊声凄厉异常,他的下场可想而知,宁川忍不住闭上了眼睛,事情到了这一步,镇嘉王必然是活不了的,这一刻,他心里说不清是何感受,喜悦有之,恐慌有之,复杂难言。
  宗哥儿被镇嘉王的喊声惊吓道,“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小手紧紧的抓着显昭帝的衣襟,大哭不止。
  显昭帝低头看了一眼怀里的宗哥儿,笑了一声,夸赞道:“好小子,到现在才哭出声,还是有胆色的。”
  宗哥儿哪里能懂的显昭帝再说什么,只知放声大哭,还打了几个嗝,肉乎乎的小脸上布满了泪水,这段日子,他一直都跟在显昭帝身边,显昭帝自是知如何哄他,两手托在他的腋下,把他高高举起悠了几下,宗哥儿的哭声便渐渐小了,便成了小小声的啜泣,最后咧了小嘴,“咯咯”的笑了起来。
  显昭帝回头看了一眼狼狈不堪的两个儿子,这是自己仅存的两子,却如此不堪大用,幸亏自己已不用对他们有所期待了。
  显昭帝太过森冷,让人不寒而栗,宁川王和武陵王面对这样的目光下意识的低下了头,似乎逃避一般。
  “连个稚子都不如。”显昭帝冷笑一声,把宗哥儿抱回了怀中。
  宁川王眼底闪过一丝羞恼之色,一个小娃娃又懂得什么,怎会知怕字如何写,只是这话他也只敢在心里想想,面上却露出羞愧之色,随即以袖颜面,口中道:“儿臣忏愧。”
  屋外的雨依旧下的个不停,冲刷在地面上把浓郁的血色稀释开,沛国公从外归来时,浑身已湿透,脚下在地面上留下一串的血印,让人瞧了便有触目惊心之感,不免胆寒。
  “反贼已尽数诛灭,圣人可回永安宫暂且歇息。”沛国公单膝跪地,恭声说道,目光不期然与显昭帝怀中的小胖子那大大的眼睛对上,眼底闪过一丝柔和之色。
  “宫中可有人受伤?”显昭帝淡声问道。
  沛国公自是明白显昭帝口中的“人”所指为何,忙道:“宫中妃嫔伤七人,死四人,皇后娘娘和德宗大长公主平安无事。”
  “平安无事吗?”显昭帝似喃声自语,眼底闪过一抹异色,快的让沛国公几乎以为自己花了眼。
  “没有伤到就好。”显昭帝声音淡淡的,又问道:“皇太孙可曾受伤?”
  沛国公脸色的神色微变,声音低了下来:“臣无能,皇太孙受了重伤,太子妃为护皇太孙已薨。”
  听到皇太孙受了重伤的消息,显昭帝脸上的神色没有任何的变化,太子妃的死更不曾让他动容,他神色漠然的走到大殿门口,微带寒意的声音由他口中传出:“厚葬太子妃。”由始至终,他都不曾问过皇太孙的伤势,在他召三王入宫的时候,皇太孙在他眼中已成了一枚死棋,他的生死自然不在他的眼中。
  沛国公原觉得太子妃的死有些蹊跷,尚在犹豫是否要实言禀告,却见显昭帝没有多问的意思,他便闭了嘴,躬身送显昭帝出了太极宫,等显昭帝有一行禁卫护着远去后,他才直起了身子,口中舒出一声长气。
  “沛国公果然是父皇信重的能臣。”宁川王斜眼睨着沛国公,他如今总算看明白了,这一切都是父皇特意下的一个套子,就瞧着谁能上套,他好来个杀鸡儆猴,可守卫这样重要的事情却交给了沛国公来做,不可谓不信重。
  沛国公淡淡一笑,拱了下手道:“王爷玩笑了,臣不过是尽忠行事罢了。”
  宁川王抚掌一笑,眼底微带了冷意:“沛国公对父皇如此忠心耿耿,想来也不会存了私心,难怪到现在我那好侄子还不曾有消息传来。”他这话显然是反着说的,他疑心沛国公已把此事告知了严之涣,若不然,蜀地怎会没有一丝响动,若他不知实情,手中又握有十万大军,必然要趁此机会挥军北上,直捣皇城。
  沛国公似未曾听懂宁川王话里的意思,唇边的笑意微微一敛,正色道:“臣还有公务在身,就先行一步了。”说罢,不等宁川王同意,已经转身离去。
  宁川王牙齿紧咬,忍不住骂了一句:“老匹夫,也不过是父皇的一条狗罢了,也敢如此猖狂。”
  武陵王口中溢出一声轻笑:“那也是父皇的狗,由不得咱们打骂。”说完,挑眉看向了宁川王,露出一个充满恶意的笑来:“皇兄不回府去瞧瞧?你府上可还有一大家子人呢!”话音落地,便大笑着离去。


第114章 
  镇嘉王以谋逆之罪被下大狱; 消息传到蜀地的时候; 镇嘉王已被问斩,其家眷尽数流放房陵,子嗣皆贬为庶民,受到牵连的官员达数十人; 其九族与镇嘉王同日问斩。
  “太子妃薨了。”
  严之涣的眼神晦暗莫名,似有遗憾一般,这样利落的死法实在太便宜她了; 而且; 她死的时机更是不对; 简直逼的他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裴蓁轻“嗯”一声,抬手牵了牵滑落在臂弯处的细纱披帛,轻声道:“圣人怕是会召你回京了。”太子妃名分上是他的嫡母,按照礼法来说自是要回京奔丧,为太子妃守孝。
  她穿着湘妃色齐胸襦裙,外罩烟雨色窄袖罗衫; 胸前雪白的肌肤大片的裸露在外,严之涣瞧得眼热; 喉头忍不住滚动了下; 随即扯过她肩处的披帛挡在她胸前; 这个时候,他自是不敢与裴蓁同床的,以免让她受孕,到时候惹人非议。
  “是得回京; 我准备让赵勇带一队人马先行进京,到时候分散在幽州境内。”严之涣手上拿了个小锤,敲了一个核桃仁喂进裴蓁口中,又道:“我想让你留在蜀地。”
  裴蓁一怔,严之涣的手指还被含在唇齿之间,下意识的便咬了他一口,眯眼问道:“什么意思?”
  “不过是不想你跟着折腾罢了。”严之涣温声说道,语气低柔的不可思议。
  裴蓁抬头看着他,突然冷笑一声:“你是压根就没打算再回蜀地吧!”
  严之涣嘴角牵动了一下,避开裴蓁锋利的目光,笑道:“怎么会,我可舍不下我的娇娇。”他低头吻了吻她的额头,灼热的气息拂在她的脸上。
  裴蓁伸手抵在严之涣的肩膀上,冷声道:“你以为你回不来了,我在蜀地还能安稳无忧不成?可笑,我竟不知道你还有这样天真的时候。”
  严之涣伸手握着裴蓁的手,见她冷笑,可眼底却带着焦怒之色,不由笑了起来,神色分外的柔和。
  “我不过是怕到时候出了意外,留你在蜀地我更安心些,况且,一切我都安排好了。”严之涣低笑说道,把她的指间抵在唇上,轻轻的吻着,他自然明白一旦他在京都出了事,他的娇娇自是不能置身事外,所以他已安排了张萧,一旦他出了事便立即护送她去番邦,虽未必能像现在这样衣食无忧,却能保她周全。
  “大郎,让我随你同去。”裴蓁抬手圈在严之涣的脖颈上,软声说道,明眸似蒙了层水雾般,娇娇的央求道:“我到时候就留在幽州,你若出了事,我还能想法子救你。”
  严之涣把裴蓁搂的紧紧的,这样的话由她口中说出,让他心头一阵火热,可他却不敢冒这个险,不敢让他的娇娇身处险境。
  “听话。”严之涣柔声说道,放低了声音:“回京后我会安排外祖母和岳母带着宗哥儿离京,你在蜀地等着接人不好吗?”
  “不好。”裴蓁摇了摇头,贝齿轻咬着下唇,随后口中发出一声叹息:“大郎,你若出事,折的不只是你一人,我知你必然已安排妥当,可寄人篱下的生活不是我要的,更不是外祖母和母亲要的,尊严有时候比性命更重要。”
  “歪理,活着才是最重要的。”严之涣轻声斥道,如若人人都把尊严看的比性命重要,那他早已不在人世了。
  裴蓁露出淡淡的笑容:“对于我来说,手无再无筹码那一日,绝不会苟且偷生。”说完,她把脸上贴在了严之涣的胸口处,柔声道:“大郎,你知我的性子,言出必行。”
  正是因为知道,他才不敢与她透个实底,严之涣轻叹一声:“娇娇,活的就有希望,我就是靠着这句话一路撑过来的,我知道,只要我活着,便有成为人上人的一天。”
  “假话,因为有希望才能活着,如果连希望都没有了,还有靠什么来支撑,况且,男女之间本就大不同。”裴蓁淡淡一笑,她已猜到了严之涣为她安排的后路,能走的也不过是投靠大舅父他们,可大舅舅这两年来身体越发不好,谁又知道哪一日会去了,到时候,草原必会大乱,谁又能护得住她,她这样的女娘,又生的这副模样真到那一日早早的去了反倒走的干干净净。
  严之涣神色一震,听明白了裴蓁话里意思,忍不住苦笑,这世间哪里有万全之策,他什么都想到了,却忘记了以裴蓁的容貌,孤身一人不管在哪里都会惹来一场祸事。
  “是我想的不够周全。”严之涣面色阴沉了下来,事已至此,再无退路可走,唯有杀出一条血路方能解了这困局。
  严之涣突然目光如电般瞬间凝向裴蓁,半响后,圈在她腰间的手臂收紧,力道大的险些让她痛呼出声。
  “我让明凤门会为你而开。”严之涣闭了闭眼睛,将头深深埋入裴蓁白嫩的粉颈间摩挲起来,深呼了一口气,同时作出一个孤注一掷的决定。
  十一月十四,严之涣接旨回京奔丧,裴蓁由赵勇护送随后而至,落在后方的还有一辆华盖马车慢悠悠的行驶着,裴蓁一行人至幽州便止步不前,而严之涣则率五千人马直奔京都,而后命大军驻扎京郊十里外。
  在郊外前来相迎的却是宁川王,他比照严之涣印象中消瘦了不少,不过也不让人意外,毕竟他唯一的嫡子死在了镇嘉王谋逆当夜,痛失爱子这一打击几乎让宁川王一蹶不振。
  “皇叔。”严之涣一拱手,微微一笑。
  宁川王神色复杂的看着严之涣,谁能想到这样一个曾因生母卑贱而屡屡遭人轻贱的庶子如今竟能与自己平起平坐,还真是世事无常的让人觉得可笑。
  “大郎节哀。”宁川王叹息一声,随即在心底嗤笑一声,想起了尚在府里养伤的皇太孙来,彼时这两人还是云泥之别,如今倒依旧是云泥之别,只不过皇太孙已为下,而当年可由人随意轻贱的庶子已站了云端,可以是天壤之别。
  严之涣面沉似水,目光深沉的慑人,那双幽深的眼眸几乎不掩饰的透出杀意,口中发出一声冷笑:“可惜了。”
  可惜什么,可惜太子妃的死,还是可惜她不是死于他的手中,宁川王相信必然是后者。
  “圣人命你连夜进宫,不得有误。”宁川王沉声说道,目光落在后面已扎起的大营上,眯起了眼睛,突然问道;“太华呢?怎么没有随你归京?”
  严之涣淡淡一笑:“蜀地离京都路程遥远,她坐马车自不如我打马来的快,眼下,怕还是刚出了蜀地境内。”
  “是吗?”宁川王打量着严之涣,似乎在掂量着他话里的真假,随后一笑,比了一个请的姿势。
  严之涣回身与张萧吩咐了几句,率先跨马而上,带了一千士兵进了城,而他身后正踏上马车的宁川王露出一个诧异的神色,似乎没有想到严之涣会只携一千人马进城,之前因未见裴蓁随行而生出的疑心倒是因这个举动而释怀了。
  显昭帝在太极宫内接见的严之涣,他居高临下的高坐在宝座上,神色冷硬的近乎冷酷,眼底含着一抹威压,几乎让人不敢直视,而他红润异常的脸色更让人感到诧异。
  “回来就好,二郎如今还在府中养伤,太子妃的丧事总要有人主持,你回来的时间倒是恰到好处。”显昭帝淡淡的开了口,眼神中透着意味深长之色。
  严之涣正色道:“孙儿接到圣旨便立即打马赶回了京城。”
  “你倒是舍得把蓁娘一个人丢在路上。”显昭帝哼笑一声,不加掩饰的表达出他对于严之涣行程的了若指掌。
  严之涣眼底露出一抹异样的神色,果然让姜妈妈一行人随车架在后是正确的,若不然,让圣人知晓裴蓁已抵达幽州之事,只怕他现在已身陷牢笼,与镇嘉王同一下场了。
  “孙儿虽不舍,可她身子娇弱,更受不得赶路之苦,倒不如做马车随后,也免受颠簸之苦。”严之涣恭声回道。
  显昭帝不明意味的笑了一声,让人去把宗哥儿抱了来,父子二人第一次相见,严之涣以为自己对于这个未曾谋面的嫡长子不会有过多的挂怀,哪怕他是裴蓁所出,哪怕他是自己第一个儿子,可四目相对的时候,看见那双肖似裴蓁的大眼睛,他的心顿时软的一塌糊涂,伸向他的那双手也不由自主的颤抖着。
  宗哥儿睁着黑白分明的大眼睛看着眼前陌生的男人,不知血缘的关系是否真如斯强大,他小胖手虽依旧搂在秦四玖的脖子上,可大眼睛却弯了起来,红嘟嘟的小嘴一咧,露出八颗糯米似的乳牙。
  “宗哥儿,我是父亲,来,让我抱抱。”严之涣温声说道,想从秦四玖的怀中把宗哥儿接过来。
  宗哥儿却突然扭过头,这个举动让严之涣顿时无所措手,只能拿出耐心来轻哄他,半响后,宗哥儿才慢慢的把小胖脸转了过来,小脸皱成了一团,似乎在烦恼该不该让这个男人来抱他,犹豫了一下,才缓缓的把紧搂在秦四玖脖子上的小胖手递给了严之涣。
  严之涣不由自主的咧嘴傻笑,一把将宗哥儿抱起,高高的举了起来,这是他的儿子,是他和娇娇的儿子,他要把这世上最好的东西都送到他面前,让他成为天下之主。


第115章 
  太子妃的葬礼已然有人在筹备; 严之涣不过以主事人的身份出现在葬礼上; 这个位置本该由皇太孙来担任,只是如今他卧床养伤,谁又敢用这样的事来打扰他。
  莫说严之涣和太子妃之间尚有旧怨,便是他亲爹当年的葬礼上也不见他有多少悲痛之情; 更不用指望他在太子妃的葬礼上能露出什么悲痛之色,好在他眼下心情不畅,寒着一张脸; 倒让人挑不出错来; 至少避免了言官因此参他一本。
  德宗大长公主以太子妃丧事为借口; 携了宗哥儿出宫,宗哥儿因养在显昭帝身边的时候时常被人抱着,是以走路并不算利落,小脚踩在地面上不免磕磕绊绊,德宗大长公主弯腰牵着他的小手一步步慢行,府里的侍女见状; 便想把宗哥儿抱起来,德宗大长公主却是一记冷眼扫了过去。
  宗哥儿如今说话已是利落; 黑白分明的大眼睛一转; 便伸手拉了德宗大长公主的裙摆; 然后胖藕似的小手一伸,软软的说道:“祖母,抱。”他尚分不清称呼,不管是德宗大长公主还是卫皇后; 一律只叫祖母。
  “是曾外祖母。”德宗大长公主纠正他道。
  宗哥儿大眼睛扑闪着,红润的小嘴一张,吐出清晰的字眼:“曾外祖母,抱。”
  他实在招人喜欢,平时甚少哭闹,笑起来一双大眼睛弯成月牙状,像一尊观音座下玉雕的童子,饶是德宗大长公主这样偏冷的性子,也对他的喜爱渐渐加深。
  “你得学会自己走,没有人能一直牵着你走完所有的路。”德宗大长公主蹲下身来,沉声说道。
  宗哥儿神色懵懂,虽听不明白这话里所有的意思,却明白他的求抱遭到了拒绝,小嘴扁了扁,老老实实的把小胖手藏会了袖子里,晃晃悠悠的朝前走了两步,回头看向德宗大长公主,肉乎乎的小下巴微微一扬:“曾外祖母,走。”他表情得意又骄傲,似乎在说,瞧,我走的多好,快来表扬我。
  德宗大长公主忍不住笑了起来,重新牵住宗哥儿的小手,像当年牵着裴蓁那样,带着宗哥儿走完了这条小路。
  “殿下,锦川王来了。”周嬷嬷轻声说道,又看了宗哥儿一眼,不知该不该把他抱下去。
  德宗大长公主摆了下手,带了宗哥儿回了屋里,亲手解下他身后的雀金裘,又端了一碗热乎乎的酥酪来喂他,宗哥儿小脸一躲,要自己拿了小勺子来吃,严之涣进来时,胖娃娃正拿着小勺子舀着奶白色的酥酪朝小嘴里送,他小嘴张的圆圆的,见他进来,眼睛便睁得大大的,小嘴还含着汤匙,模样怪让人发笑的。
  宗哥儿把酥酪咽了下去,小心翼翼的拿脚尖点着地,胖乎乎的小身子一扭一扭,好不容易双脚落了地,晃晃悠悠的朝着严之涣走了过去,小爪子一搭,作了个揖:“父亲,安。”他如今已知严之涣是他父亲,只不过依旧生疏,见了礼便又晃晃悠悠的回了德宗大长公主身边,椅子对他来说有些高,便抬手要德宗大长公主抱他,口中软软的道:“曾外祖母,抱。”
  严之涣嘴角一扯,大步上前把他抱到了椅子上,之后与德宗大长公主见了礼。
  德宗大长公主一指下首处的椅子,道:“坐下说话吧!”
  严之涣应了一声,落座后朝四下扫了一眼,德宗大长公主知他这是有话要说,便挥了下手,屏退了屋内的侍女。
  “外祖母,太华已在幽州等着与您和岳母会和,您准备一下,太子妃出殡当日我会派人送您和岳母出京。”严之涣声音压的极低,直言而道,这是唯一可不知不觉离京的机会,若错过了,再想离开京城,必要惊动圣人。
  德宗大长公主神色一凛,瞬间便知严之涣他行何事,若要逼宫,唯有太子妃出殡当日是最佳时机,一旦错过,他只能如被斩断翅膀的鸟,围困京城。
  “你可有完全把握?”德宗大长公主沉声问道。
  严之涣苦笑一声,据实以告:“只有一半的把握,只是,若不一搏,只怕我再难离开京都了。”
  德宗大长公主闭了闭眼睛,再睁开之时那双凤目凌厉似剑,带有咄咄逼人之色:“我不能走,你让送了阿姈去幽州。”
  “外祖母?”严之涣一惊,却德宗大长公主沉声道:“我若走了,卫修明那个老东西必会生疑,到那时难保他不会倒戈相向,禁卫军有大半的人马都出自他的麾下,若他一旦倒戈,你的胜算便又少了两分,况且,幽州的兵权尽为他掌握,他若有异动,你也难全身而退。”
  德宗大长公主凌厉的目光牢牢锁定在严之涣身上,喝声问道:“你可还记得你向我求娶太华之时的许诺?”
  “自不敢忘。”严之涣起身,长揖到底。
  德宗大长公主脸上露出一抹欣慰的笑,随即道:“裴家三郎已在禁卫军站稳脚跟,那日他会助你行事,我盼事后,你勿忘承诺,一如既往的待我的太华。”
  “您得离京,我对太华许有承诺,必会送您和岳母去幽州。”严之涣眼底带了几分急色,若德宗大长公主不走,晋安郡主也未必会走,到时便是事成他又该如何对裴蓁交代。
  德宗大长公主摇了摇头;“我已活了这把年纪,有儿有女,更有太华承欢膝下,如今更是曾孙有见到了,还有什么是舍不下的。”她望向了还在吃了酥酪的宗哥儿一眼,眼底目光柔和,转瞬间却眼底蒙上上一层厉色,周身带着一种难以用笔墨形容的威严气势。
  “我走不得,我得留在京城让卫修明那个老东西看着,这样他才有胆量孤注一掷助你行事。”
  严之涣知德宗大长公主以性命相赌所谓何人,却依旧动容,这世间能有几人肯为他人舍命。
  “太华怕是要怨上我了。”严之涣苦笑一声,知他没有办法让德宗大长公主改变主意,除非那日他让人把她打晕过去。
  德宗大长公主淡淡一笑,太华的性子她自是知晓的,那是她一手带出来的孩子,此事过后,哪怕她安然无恙,也是要与大郎闹上一通才肯善罢甘休的。
  “太华被我养的娇,日后你多担待些,不求你能十年如一的牢记那日的誓言,只望你与太华起了争执时,能想起她的好来,还有你岳母,她性子暴烈,却没有野心,将来让她与沛国公和离,你便不用有所顾忌,你姨母她尚算一个聪明人,将来让她出宫在别院将养,她们姐妹也能做个伴。”德宗大长公主似在交代后事一般,神色异常的平静,说到最后,她叹息一声:“我就把她们托付给你了。”
  “我以性命起誓,必不会负您所托。”严之涣一脸郑重之色,这一次行的却是跪拜大礼。
  德宗大长公主露出淡淡的笑容,她这一生不知受过多少人的跪,当年兄长曾跪于她身前,求她应下和亲之事,离开京都那一日,更是群臣跪拜,唯有今日严之涣这一跪,跪在她的心里,让她便是去了也可放下心来。
  “你们父子相见不易,你带了宗哥儿去暖阁吧!”德宗大长公主挥了下手,让严之涣抱了宗哥儿离去。
  宗哥儿却不愿意让他抱,只伸出小手给他牵着,一步三回头的望着德宗大长公主,这是个念情的孩子,德宗大长公主在心里想着,念着情便好,如此她的太华才是真正有了依靠。
  严之涣与宗哥儿算上这次,却只相处过三次,一个还是个娃娃,说话便是利索也不过几个字几个字的蹦,严之涣又一脸严父之态,不知该如何与他相处。
  宗哥儿倒是自在,没人理他,迈着小胖腿拿了美人塌上的花瓣绣球来玩,那花瓣绣球颜色鲜丽,个头也不小,他扔到地上,便抬起小胖腿踢着,踢得远了,便撵了过去,不小心摔在柔软的地毯上,让严之涣吓了一跳,刚想把他扶起来,宗哥儿便自己爬了起来,也不哭不闹,继续踢了绣球玩,他力气比寻常孩子大,这一脚便踢到了严之涣脚下,严之涣抬脚一踩,挑眉看向宗哥儿。
  宗哥儿一呆,歪着脑袋想了想,便摇摇晃晃的走了过去,抓着严之涣的衣摆,一手指着他脚下的绣球,一边仰着胖嘟嘟的小脸:“我的,我的。”
  那意思是让严之涣把绣球给他,他生的实在是漂亮,胖嘟嘟的惹人喜欢,严之涣忍不住笑出声来,把他抱在膝盖上,说道:“叫爹。”
  宗哥儿瞥他一眼,还惦记着地上的绣球,严之涣拿他没有办法,弯腰把绣球捡了起来,刚递过来,宗哥儿便牢牢的抱在了怀里,白胖的小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讨好的冲严之涣一笑:“父亲,好。”
  严之涣纵声大笑,他怎么就生了这样一个小东西,这精乖精乖的性子,讨好人时的神态,亏得娇娇还说宗哥儿像他,分明是与她一个模子刻出来一般。


第116章 
  太子妃出殡当天; 晋安郡主带着宗哥儿悄然无息的被人送往了幽州。
  皇太孙作为嫡子; 被人抬着走在送葬的队伍前,严之涣虽为庶子,却是亲王之尊,自也有资格与皇太孙一并打头; 严之涣随意的看了一眼被人抬在一顶露天辇轿上,被风吹的瑟瑟发抖的皇太孙,嘴角勾了下; 他的目光不加掩饰; 皇太孙自是有所察觉; 在目光相对的瞬间,那张俊美的容颜变得异常扭曲,下一瞬便伸手摸向身侧,却在瞬间被护在他左右的侍卫按住了手,顺势解下他腰间的匕首。
  皇太孙脸色立时一变,怒视严之涣; 满脸阴森的说道:“你想干什么。”
  太子妃葬礼唯有严之涣一人经手,送葬的队伍自然全部都是他的人; 他又何惧皇太孙; 当即便冷笑一声:“二弟还是安分一些的好; 免得让太子妃走也走得不安心。”
  皇太孙在傻也看出其中蹊跷,怒目切齿的望着严之涣,牙齿咬的“吱吱”作响,厉声道:“放肆。”
  严之涣几乎要仰天长笑; 他走到皇太孙身边,低声讥笑;“如今你不过是一条丧家之犬,也敢在我面前乱吼。”说罢,打了一个手势,皇太孙身侧的人一个手刀便将人劈晕过去,随即口中惊呼道:“皇太孙悲痛过度,已晕厥过去。”
  “还不把皇太孙抬下去。”严之涣喝声斥道,神色冷酷,藏在袖中的手已不自觉攥紧,多年的夙愿终在这一日实现,马上王氏母子便可团聚,严之涣可以想象到他们母子在地下相见时是怎样一幅情景。
  太子妃的灵柩被送进了墓穴,葬于皇太子灵柩之侧,随着石门缓缓而落,严之涣眯起了眼睛抬头看着头顶的天空,天空一片灰白之色,阴沉的似乎那沉甸甸的乌云随时都要坠落。
  “回。”严之涣右臂高扬,调转马头,额上的青筋跳动,鼓胀的他脑仁子一阵疼痛。
  程纲驭马来到严之涣身旁,低声道:“王爷,一切都已准备妥当,亥时指挥司尽数出动。”
  严之涣微微点头,沉声吩咐道:“让人把三品以上官员的府邸尽数围住,若有人要强行突围,格杀勿论。”严之涣不在意名声,更不会在意身后之名,历史是什么,正如他的娇娇所言,不过是白纸一张,胜者自可在上面任意挥毫,只要大权在握,又何惧人言。
  启圣二十四年十二月十七,严之涣发动明凤门政变,明德与安华两门先后由四千人马攻破,子时三刻另有五千人马如若在无人之境一般由明德门而入,丑时末,两万大军由幽州直攻京都。
  显昭帝得到消息的时候,便下令让沛国公率禁卫军迎敌,同时召永宁侯进宫,直至丑时一刻,永宁侯依旧未曾出现,与此同时,传来禁卫军左统领余玄礼叛变的消息,显昭帝瞳孔一紧,脸颊肌肉抽搐着,事到如今,他已明白永宁侯必是叛变了,可他想不通,当年被父皇打压的只能残喘的永宁侯府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施恩如此之重,更把幽州万军交付到他的手上,且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