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桃家村种田轶事-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久旱逢久涝。桃家村因为早作准备,旱灾受损不大,连续降雨虽有洪涝,还算有惊无险。
  等到河水降到正常水位,水流也变得澄清平缓,桃家村人的生活又恢复到往日的安宁。
  桃三爷家两只抱窝母鸡也跳出鸡窝,带着两群黄色的小绒球,在院坝里溜达了。四十个公鸡蛋,孵出来三十八只小鸡,有两只坏蛋,李氏把坏蛋扔掉,煮了些碎米饭给小鸡喂食。
  母鸡踱着方步在院子里教小黄鸡啄食和刨地,遇到能吃的食物,它就咯咯咯咯的叫着,直到有小黄鸡围到跟前啄食,它才满意的走开。
  黄黄第一次追逐小黄鸡,不仅被炸毛的母鸡啄了几口,还被李氏狠狠教训了一顿。大花大肚翩翩的晒着太阳,暂时对小黄鸡没兴趣。
  小黄鸡在母鸡温暖的翅膀下嬉戏,在宽敞的院坝里追逐。当它们渐渐的褪去绒毛冒出小鸡冠的时候,就满院子疯跑,到处刨地,一旦刨出蚯蚓或虫子,就煽动着小翅膀抢来夺去,有时候,两只小鸡相互看不顺眼了,还要歪着头炸着毛跳着打架,直到一方认输才罢休。
  等到小黄鸡再大些,李氏就把它们放养到竹林里了。
  已是盛夏。
  孩子们也不用去割鹅鹅草了。中午暑热,只需要躺在家里睡午觉,睡醒了就在树林间找蝉壳。土蝉蜕下的壳也是中药,可以卖给药店。
  地里的玉米棒子挂着淡黄色的胡须,高粱也渐渐的低下了头。红薯藤长的铺天盖地,绿油油一片。红薯藤长得太旺,会影响红薯垄里红薯的产量,李氏每天都要去红薯地割红薯藤回家喂猪。田间地头除草施肥的活,都安排到了早晚凉快的时间,太阳当空的时候,人们都在家纳凉。
  嫩玉米和红南瓜绿豆汤成了一家人夏季的主食。
  玉米的做法很多,蒸玉米棒子、玉米粥、玉米团子、玉米干饭都很好吃。
  今天,李氏掰了些嫩玉米,说中午吃玉米团子,刘氏就把石磨清洗出来了。婆媳三人把玉米粒剥下来,用石磨加水把玉米粒磨成玉米浆。
  这些玉米浆带着浓郁的玉米甜香,慢火熬成清香的玉米浓汤,用凉凉的井水湃着。磨碎的玉米渣捏成团子蒸出来,糯糯的很有嚼劲,还带着淡淡的甜味。
  炎热的正午,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大人们手里拿着蒲扇,一边给孩子们扇着,一边嚼着糯香的玉米团子,喝着凉爽的玉米甜汤,惬意极了。
  篱笆门开着,大秦氏端着两个盆儿直接进到院子里来,她喊了声:“三嫂子!”
  李氏放下蒲扇忙着迎了出去。
  “哟!都吃上了!”大秦氏乐呵呵的说道。
  “刚吃呢,快,你也进来吃点。”李氏拉着大秦氏就要往里走。
  “不了不了,家里人都等着呢!中午我做了些凉粉,给你拿些尝尝。”大秦氏递过来两个盆,大盆里装着鱼儿凉粉,小盆里是凝脂一样的凉粉块。大秦氏想着各家味口不一样,而且还有小孩子,就没有在鱼儿凉粉和凉粉块放调料。
  李氏把凉粉倒出来,又给大秦氏捡了一盆玉米团子,两人聊了几句,笑眯眯的散了。
  鱼儿凉粉其实就是把没有冷却的凉粉,倒入带孔眼的漏勺里,晃动漏勺,凉粉漏入凉水里,变成小鱼的形状。
  张氏把凉粉拿到灶房拌好调料端过来,孩子们吃的没有放辣椒油,拌的味道清淡。大人们吃的就拌的色香味俱全,红红的辣椒油,青白的小葱花,黄黄的姜丝,白白的蒜末,还有绿绿的芫荽。
  玉米团子就着美味凉粉,中午饭吃的都很尽兴。
  三宝问李氏:“奶,咱家什么时候也做顿凉粉吃啊?”
  李氏拿蒲扇拍了拍三宝的脑袋,笑道:“你哪天能不挨骂不挨打,奶就给你做凉粉!”
  三宝想了想最近挨打挨骂的频率,有些忧伤,他默默的把剩下的凉粉倒到自己碗里,埋头吃起来。
  夏日的夜晚,稻田里蛙声阵阵,草丛里夏虫唧唧。屋里热的无法入睡,一家人都在院子里纳凉。
  由于蚊子太多,李氏拿了些麦瓤点火,又把周围散落的树叶堆上,制造出滚滚浓烟,蚊子昆虫熏的没了踪迹。孩子们在浓烟里追逐着玩耍,很快就被烟刺激的眼泪不断,他们只好闭着眼睛,在烟雾里伸手乱抓。
  刘氏把一个又大又圆的簸箕搬出来,用湿布擦净了灰尘,扔在院坝里。孩子们在簸箕里躺着,大人们围坐在簸箕周围,拿着蒲扇给他们扇风赶蚊子。
  孩子们躺在大簸箕里也不会安静下来,都抬着腿蹬来蹬去。玩累了,他们才安静下来数星星。
  夜空很晴朗,深邃的天幕上挂着满天繁星,有的亮闪闪,有的又灰扑扑,有的凑成一团,有的又孤零零在一边。
  桃三爷开始给孩子们讲故事,从盘古开天到夸父追日,从精卫填海到后羿射日,从嫦娥奔月到牛郎织女,这些故事年年都讲,孩子们仍然听得津津有味,乐此不彼。桃三爷讲的口干舌燥,恹恹欲睡,他猛灌了几壶水,借口尿遁了。孩子们沉浸在神话故事带来的遐想中,叽叽喳喳的讨论着,幻想着,直到爹娘催着他们起身回屋睡觉。
 

第三十一章 游水
更新时间2014…12…18 12:37:54  字数:2567

 稻田里的秧苗生机勃勃,连带着野草稗子也疯长起来。
  天刚亮,长富和长贵挑完水,就去稻田里拔草了。这些野草比水稻生命力顽强,旱不死涝不死,顽固的在稻田里抢肥,要趁着它们未开花结籽赶紧拔掉,一旦草籽成熟散落在田里,来年会长更多。
  正是瓜菜繁茂的季节。李氏带着儿媳妇们忙着晒各种菜干。
  刘氏从娘家带来的青菜头长得很壮,绿油油的叶子能做成盐干菜,嫩嫩的青菜头切开,里面是水白莹润的嫩肉,切丝晒去水分,再用盐姜和辣椒面腌制,就能做成简单咸菜了。
  竹林里养着新孵的三十多只鸡,正是光吃食不下蛋的时节,吃的多长的也快。竹林里厚厚的腐叶层,已经被它们翻了几遍。桃三爷把一些麦秆扔到竹林一角,等麦秆沤烂生虫了,再让鸡群来找虫吃。李氏每天都会把地里的老菜叶摘来,剁碎了拌糠,给鸡群加餐。
  夏季除了一些田间地头除草施肥的活儿,还算清闲。桃家村人对孩子独自玩水玩火管的十分严厉,但是夏季炎热,大人们还是会带着自家孩子去河边游水,孩子们必须在大人们的监管下才能下水,等到孩子们学会游水,年纪大些了,才会放松管制。
  天边的晚霞映红了西天,桃家村的小河边人声鼎沸。
  大宝几个猴急的在前面冲着,四宝跑不快,看着哥哥们越跑越远,着急的喊道:“大哥,你们等等我啊!”,他又扭头催促桃三爷:“爷,你们走快点行不?”真是想追哥哥们追不上,想等爷爷爹爹们又嫌慢,四宝焦急的跺脚。
  桃三爷笑呵呵的说道:“臭小子,他们跑再快,也要等着我去了,才敢下水。”
  四宝没法,只得牵着桃三爷的手,向河边走去。
  大宝二宝和三宝站在河岸边,他们脱的溜光,急切的看着浅水区打水仗的伙伴们。
  村里的老老少少在小河里扑腾,浅水区全是光屁股的小子,河水已经被他们搅的浑黄。金锁站在水里,露出溜光的屁股蛋子,他撩起一捧水给大宝几个泼来,大声嚷着:“大宝,下来呀!”
  大宝回头看桃三爷已经走到河岸边,着急的询问道:“爷,我们能下去了不?”
  桃三爷故意不吱声,慢悠悠的走过来,看着孩子们焦急的眼神,严肃的说道:“你们几个臭小子只能在这块水浅处游,不许往深水处走,不听话就不带你们来了。”
  大宝他们赶忙点头应承着,扑通的跳入水中,傍晚的河水带着余温,猛的跳入水里,并不会被刺激的颤抖。这片河水很浅,四宝这样的小矮个下去,也刚好没过腰,他蹲在水里,露出小脑袋,惬意的享受河水温柔的包裹。
  金锁和大宝他们个子高些的小子,稍微往深处走了点,差不多水深没过腰际,他们才施展拳脚自由扑腾。
  金锁激动的向伙伴们展示他刚学的狗刨式游法,伙伴们纷纷效仿,河水变的更加浑浊。
  村里的年轻人们都熟练的游到河中间,老人们守在浅水区外围,预防孩子们溜到深水处。桃三爷在孩子们附近搓着身子,眼睛盯着大宝几个。
  四宝和三宝两个矮个子正在练习闭气,他们闭着眼睛,用手捏着鼻子,然后蹲下沉入水中。水的浮力会让他们慢慢的浮上来,他们从浑水里抬起头,松开鼻子大口喘气,双手把湿漉漉的头发混乱一撩,又捏着鼻子沉下去。
  桃三爷乐呵呵朝三宝和四宝招手,两小矮子欢呼着挪到爷爷身边。桃三爷一手抬着一个孩子的肚子,让他们浮在水上。三宝和四宝手脚并用,一阵扑腾,水花溅的到处都是。桃三爷把他们挂在自己脖子上,往深水处游去。
  三宝和四宝像两只小猴子一样挂在桃三爷脖子上,感觉水温慢慢变凉,水慢慢变的澄清泛绿,他们知道已经被爷爷带到深水处了,他们胆怯的搂紧爷爷,桃三爷安慰的拍了拍他们的小屁股。
  桃三爷带着三宝和四宝在深水区晃悠一圈回来,三宝四宝如临大赦,赶紧溜回浅水地带,他们真是害怕那种脚下空空的凉凉的感觉,还是脚能触底带给人安全感。
  大宝和二宝缠着桃三爷教他们游水,桃三爷乐呵呵的讲解了基本的游水动作和换气要领,就让他们自己练习去。大宝和二宝练习了一会儿,又和金锁狗蛋他们打起了水仗,孩子们嘻嘻哈哈的乐成一团。
  桃三爷把身子搓洗干净了,唤长富过来看着孩子们,他惬意的游到河对岸去了。长富也搓洗干净了,他把大宝几个依次拧过来,全身搓了一遍。孩子们身上的脏污已经泡软了,很好搓,没花多少工夫,就清洗完毕。
  天边的晚霞完全散去,只剩下一丝亮光。孩子们虽然搓洗干净了,但是他们依然在浑水里打闹。
  桃三爷游了一圈回来,把几个小子带到深水区清洗了一遍,提溜上岸。孩子们正玩到兴头上,心有不甘的噘着嘴。
  三三两两的大人们提着自家孩子上岸,穿衣回家。大宝他们只穿着裤衩就往家奔去,桃三爷和儿子们提着脏衣服慢悠悠的在后面跟着。
  李氏和儿媳妇们已经准备好了晚饭,一大锅南瓜绿豆汤、一摞混合面饼子外加几个凉菜。
  妞妞不能跟着哥哥们去河边游水,她小尾巴一样跟在刘氏屁股后面,在灶房里转悠。刘氏几次险些踩到她,“妞妞,乖哦,去小板凳上坐着。”
  妞妞摇头,她还在为不能跟去游水伤心,小嘴撅的高高的,不说话,委委屈屈的望着刘氏。
  刘氏笑道:“妞妞是小闺女,不能跟着哥哥们去河里游水知道吗?”
  妞妞问:“娘,为啥呀?”
  “嗬嗬,你看啊,奶奶、娘和你二婶不是也没去河里游水吗?你现在还小,等你长大了就知道为啥了!”刘氏把妞妞抱起来,走到小板凳旁边放下,“晚上娘给你把澡盆里装满水,只让妞妞一个人在里面游,好不好?”
  听了刘氏的话,妞妞乖乖的坐在小板凳上,眼睛都笑弯。刘氏递给她一把小蒲扇,让她自己扇着驱蚊。
  大宝他们的声音从前院传来,妞妞拿起蒲扇就往前院冲,还不停的喊着哥哥。大宝他们给妞妞讲着河边游水的事,还手脚并用的模仿着游水,妞妞乐的咯咯咯笑不停。
  刘氏和张氏找出干净衣服给小子们换上,都是长袖长裤,虽然很热,但是蚊子太多,真要露胳膊露腿的,就等着被蚊子追着叮咬吧!
  晚饭后,李氏烧了洗澡水,刘氏和张氏在家洗漱完毕。刘氏特意给妞妞装了满满一木桶温水,把妞妞光溜溜的放进去。
  妞妞满足的在木桶里扑腾,刘氏拿着蒲扇在桶旁边给她扇风驱蚊。一直等到妞妞游够了,刘氏才把她抱出来,擦干穿好。
  大人们照旧围着在簸箕周围纳凉,一边扇着蒲扇,一边聊着村里的事。孩子们躺在簸箕里,数着漫天繁星。
  夏夜在不知不觉间消退了暑热,孩子们也渐渐的沉入梦想,然后被温暖的手臂抱进屋子,放到床上。刘氏把孩子们放好,把蚊帐揭开,用扇子把蚊子都赶出来,再放下蚊帐,把蚊帐边角都压到凉席下,严防蚊子钻入。
  刘氏把孩子们安置妥当,才回屋睡下。
 

第三十二章 心愿达成
更新时间2014…12…19 12:29:25  字数:2554

 地里的豌豆苗新发的一茬豌豆尖可以采摘了,家里的鸡蛋也攒到一百来个。桃三爷决定去趟镇上赶集,日子就挑在学堂休学这天。当初说好要带孩子们去镇上的,桃三爷可是说话算话的人。
  赶集前一天傍晚,李氏和儿媳妇们掐回来满满一背篓嫩嫩的豌豆尖,摘回来一背篓顶花带刺的黄瓜和豇豆,还有一背篓青菜头,夏季蔬菜多,正好赶集去镇上卖些钱买零用。
  桃三爷抽着烟杆说道:“老太婆,这么多菜和鸡蛋,还要背四个小子,怎么背的下哦?”
  李氏正在埋头整理蔬菜,她抬头说道:“不用你操心,我知道分寸!”李氏把没有虫眼,长度均匀的嫩豇豆用稻草捆好,一捆一捆的堆放在脚边。
  刘氏找来一个干净的大背篓,把青菜头叶子去掉,只留椭圆形卖相好的青菜头,青菜头偏硬不怕压,刘氏把它们紧密的从背篓底部堆砌而上,青菜头上面铺上一层软软的草垫,再堆放鲜嫩的黄瓜和豇豆。
  张氏正小心翼翼的往另一个背篓底部铺放软软的麦瓤,再放上鸡蛋,这样一层麦瓤一层鸡蛋放好,再铺上厚厚的麦瓤封顶。最后,蓬蓬松松的豌豆尖用布袋子装好放在麦瓤上,由于豌豆尖很轻,加上麦瓤的保护,不用担心鸡蛋被压碎。
  桃三爷、长富和长贵三人,有两人必须要背着蔬菜和鸡蛋,剩下一人背孩子,可是四个孩子,背在一个背篓里,根本放不下。
  晚饭后一家人照常在院坝里纳凉,桃三爷说道:“大宝、二宝,明天赶集你们得走着去了,三宝和四宝还小,肯定要人背的。”
  大宝二宝两眼神采奕奕的点头,他们早就下定决心,一定要走到镇上去看看。
  三宝不服气的嚷道:“爷,我也能走到镇上,不用背!”
  桃三爷磕了磕烟杆,笑道:“好小子,又志气,爷可看着呢!”
  三宝昂头挺胸,一副说到做到的表情。
  四宝深知自己的实力,不敢夸口,他求助般的望向自己的爹爹,长贵笑着用手掌拍了拍四宝的脑袋。
  李氏乐呵道:“呐,我看呐,还是带两个小子去吧,下次再带剩下的。这么远的路,真让大宝二宝走着去,我可不放心。”
  几个小子马上纠结的望着桃三爷,桃三爷吐出一口烟,没有说话。
  大宝和二宝对视一眼,虽然失望之色溢于一脸,还是表示这次让弟弟们先去,他们可以等下一次。
  桃三爷笑道:“还是都去吧,我这当爷的,在孙子面前还是要做到说话算话才行!路是远点,咱们可以多歇歇嘛,大宝二宝又不是娇气娃,我相信他们肯定能走到镇上,回来咱再背他们。”
  大宝和二宝眼睛马上笑成了月亮弯弯,李氏看了他们一眼,也不再多说,她起身去灶房把第二天的水和干粮准备妥当,等到夜色凉了才各自回房歇息。
  大人们很快沉入梦想,孩子们却激动的难以入眠。西屋二宝和四宝兴奋的说着赶集的事情。东屋里,妞妞小睡神已经呼呼开了,大宝和三宝还睁着眼睛躺在床上。
  大宝突然想起什么,他翻身起来,小心翼翼的从床帐里钻出来,再转身把床帐边角压好。三宝坐起身来,问:“哥,你干啥呢?”
  “你别出来,当心蚊子钻进去了!”大宝道。
  三宝哦了一声,坐在凉席上,床帐子挺厚,他也看不清外面,只能乖乖的等着。
  月光从窗外洒进来,屋里并不暗,大宝踩着凳子从木柜顶上取下两个罐子,放在桌上,然后拍了几下身上的蚊子,快速的钻到蚊帐里。
  “哥,你干啥呢?”三宝接着问。
  “我刚想起来,插秧时候爷让我晒的干蚂蝗明天正好带到镇上卖掉,还有咱们捡的蝉壳,也可以卖,我怕明天早起忘记了,就先找出了放桌上。”大宝躺下说道。
  “哦,哥,你别说,我们都忘记这茬了。”三宝也躺下了。
  “快睡吧,明天五更就要起。”大宝闭上眼睛。
  “哥,你能睡着吗?我可睡不着!我猜二哥和四宝肯定也睡不着。”三宝笑着说。“哥,你说镇上是啥样的?”
  “我也不知道,明天去了就知道了,赶紧睡吧,别把妞妞吵醒了。”大宝翻个身,背对着三宝。
  三宝也不再说话,憧憬中慢慢的睡着了。
  仿佛眨眼之间,大宝和三宝就被刘氏轻轻拍醒。大宝翻身起来,三宝有起床气,正要咧嘴哭呢,就被刘氏一把捂住嘴,凑在耳边小声道:“你敢哭出来,娘就不让你赶集去。”
  赶集这个词,很好的治疗了三宝的起床气,他两眼放光的迅速穿衣起床。
  刘氏带着大宝三宝到后院洗漱,李氏已经做好了一锅黄瓜面疙瘩汤。
  李氏把面疙瘩汤一人一碗盛好放在桌上晾着,等桃三爷和儿孙们洗漱后过来吃。她又把昨晚做的韭菜饼包好,和水壶一并放在三个背篓旁边。
  起的太早,没什么胃口,桃三爷和儿孙们吃了一碗就吃不下了,李氏也不劝,反正干粮准备的充足。
  长富背着装青菜头黄瓜豇豆的背篓,长贵背着装鸡蛋和豌豆尖的背篓,桃三爷背着装大宝二宝和三宝的背篓。
  大宝和二宝嚷着不进背篓,说好的要走着去镇上。三宝也嚷着要自己走。
  桃三爷说:“外面还黑着呢,你们没去过镇上,路还不熟,等天亮些了再让你们下来走吧。四宝让你爹顶着。”桃三爷考虑的很周到,他背篓里装三个孩子正好,长富背篓里装的青菜头黄瓜豇豆很重,长贵背篓里的鸡蛋和豌豆尖轻一些,正好把四宝顶在肩上。
  大宝和二宝抱着装干蚂蝗和蝉壳的罐子,中间夹着三宝,三人都身体前倾,靠着桃三爷的肩膀趴着,他们知道这样的方式爷爷背着走路不累。
  三人四孩出得门去,等眼睛适应了,并不觉得外面有多黑。桃三爷和长富长贵常年干惯农活,这点负重一点也不在意,大步流星的往村外走去。一路走来,稻田的蛙鸣,杂草里的虫叫,让孩子们心情分外愉悦。
  出村的路他们很熟悉,很快到了河边,然后是沿着河岸小路走向山外。
  等到天亮一些了,大宝和二宝吵着要下来走路,桃三爷只好把他们放下了,三宝也跟着哥哥们走。
  桃三爷想把长贵顶着的四宝接过来背上,长贵推拒道:“爹,你就歇着吧,这么个小崽子,我顶着就行了。”桃三爷没法,只得乐呵呵的背着两个罐子。
  庄户人家的孩子,小时候满村满山的疯跑,长大些又帮着家里干活,体力是没的说。大宝和二宝走得挺快,三宝甚至小跑到前面,然后,驻足等着大部队赶上了,再继续向前跑去。
  早晨的山林小道很凉爽,醒来的鸟儿在枝头鸣叫,有时还能看见枝头跳动的小松鼠,运气再好点,还能撞见草丛里窜出的野兔。
  走了一半路,三宝就明显体力不支,他再也不能小跑到前面等着大部队了,而是落在最后面,让大部队等他。他手里拽着一根树枝,有气无力的喘着气。
  大人们适当放慢了步伐,桃三爷乐呵呵的把三宝放进背篓里背上,大宝和二宝虽然也觉得累,但是还能坚持。他们停下喝些水,然后继续向前走着。
 

第三十三章 集镇
更新时间2014…12…22 11:36:12  字数:3037

 一路走走歇歇,等到桃三爷一行人走到集镇的时候,比往常晚了将近一个时辰。
  镇子不大,却很繁荣。镇上的房屋是紧挨着修建的,大多是青砖瓦房,还有两三层的木楼。沿街的房舍都伸出细长的竹竿,上面挂着各种写满字的布幡。正好遇到赶集日,四村八庙的人都聚集过来了。街道上熙熙攘攘人声鼎沸,很多庄稼人穿着粗布衣服,背着背篓或者提着篮子,卖些瓜菜鸡蛋山货,买些油盐针线茶布。到处都是兜售商品的小贩,有的小贩大声吆喝着售卖糖人点心,有的小贩卖着五颜六色的瓜果,有的小贩举着木架子,上面挂着各种针线饰品,还有耍猴艺人指挥着猴子戴面具翻跟头,赢得叫好声不断,另一只猴子会赶紧端着盘子向围观者讨要赏钱。
  桃三爷担心孩子们贪看热闹走丢了,他把三宝和四宝背在背上,两手牵着大宝和二宝。大宝哥几个自从进了镇,就跟好奇宝宝一样睁大眼睛四处看着。大宝和二宝上了几个月学堂认得几个字,他们兴奋的指着街道两旁的布幡念着茶、面、布等他们认识的字。桃三爷乐呵呵的给他们讲着哪些是粮铺,哪些是布店,哪些是饭馆,哪些是药店。
  耍猴艺人被人群团团围住,大宝他们很好奇,想挤进去看看究竟。桃三爷紧紧拽着他们不放,这里人多眼杂,一个不小心,孩子被拐子拐走了,那可要了他的老命。大宝他们有些失望的继续向前走着,很快,他们就被一个糖画艺人吸引住了。
  糖画艺人摆着一个小摊,左边摆着一个有火炭的小炉子,上面放着一个熬着糖稀的盆子,右边是一块打磨的光滑如镜的石板。正中间放着一个方形的木板,木板四周画着各种图案,小的诸如蝴蝶蜻蜓蛐蛐等昆虫,中号的诸如猫狗猪兔鸡鸭等家禽,大号的就三种老虎、凤凰和龙,当然,龙是最大的。木板中心钉着一个一头削尖的竹片,顾客出钱,用手拨动竹片转动,最终竹片所指的图案就是糖画艺人现场为顾客绘画的图案。
  糖画艺人端坐在摊位后面,围观的人不多,以小孩子为众。大宝和二宝凑上前去,再也舍不得挪动半步,桃三爷没法子,只得由着他们围观一会儿。有个小孩子哭着嚷着要买个糖画,他爹爹被缠的没法子,掏出十文钱,让孩子转一次,挂着眼泪的小孩伸出小手使劲转了下中间的竹片。竹片旋转着,把围观孩子们的眼睛和心都带着一起转动,大家都不约而同的喊着“龙!龙!龙!”,最后在失望的叹息声中,竹片指向一只蜻蜓。
  糖画艺人乐呵呵的右手握勺,从一个盆里舀起一点糖稀,在旁边平滑的石板上飞快的画起蜻蜓来。眨眼之间,一只栩栩如生的蜻蜓就画好了。糖画艺人把一个长竹签压在蜻蜓身上,等上片刻,待到糖稀干了,他用一个薄薄的铲子,把蜻蜓铲起来,捏着竹签递给小孩。那小孩小心翼翼的捏着蜻蜓,早没了刚才没有转到龙的沮丧心情。他伸出小舌头,轻轻舔了下蜻蜓翅膀,然后高兴的被他爹爹牵走了。
  围观的孩子们羡慕的看着手举蜻蜓腮挂眼泪的小孩离去,他们也好想能转上一次啊并且都坚信自己能转到最大的龙!大宝和二宝咽了咽口水,转一次就要十文钱,他们还是懂事的跟着桃三爷走开了。
  桃三爷一行人到了买卖菜蛋的街道,早已散市了,加上天气正热,这条街上也没几个人,不过,沿街的茶馆倒是人声鼎沸。桃三爷去茶馆添满水壶,顺便打听了一下菜蛋的价格,然后找了个沿街的大槐树,在树下阴凉处坐着,掏出韭菜饼分给儿孙们,一边吃着午饭,一边商量接下来的行程。
  简单吃完午饭,桃三爷一行就去了长富上次卖豌豆尖的悦来饭馆,不巧,饭馆的掌柜出去了,店里只有账房和小二,都不敢拿主意。
  账房先生姓王,年纪和桃三爷差不多。桃三爷报上姓氏来历,客气的向王账房打听消息,王账房也算识人无数,他看桃三爷憨厚知礼是个实诚人,说道:“桃老哥,我也不瞒你,我们掌柜昨天才买了几筐鸡蛋,如今鸡蛋不缺。不过,新鲜蔬菜倒是每天都需要采买,我看你家菜挺新鲜,卖相也好,你要信得过在下,就把菜暂时放在我们店上,你们先去卖鸡蛋,等卖完鸡蛋再过来店里,兴许掌柜也回来了。”
  桃三爷想了想,点头同意,示意长富把背篓放到王账房指定的地方,然后向王账房表示了感谢。王账房笑着说道:“看你们也是实诚人,也不用客气,这大热天的,你们背着这么重的菜,又累又热的,折腾几个来回,再新鲜的菜都被晒蔫了。”
  桃三爷再次诚恳谢过王账房,带着长富和长贵出来,找其他饭馆卖鸡蛋去了。一连问了十来家饭馆,才找到一家缺鸡蛋的。受旱灾影响鸡蛋的价钱也涨了不少,上次长富卖的六文钱一个,如今桃三爷八文钱也卖掉了,一百二十五个鸡蛋,刚好一千文。桃三爷让大宝给他算算账,大宝脑子好,算盘打的啪啪响。大宝掏出小算盘在一旁嘀咕道:“一个鸡蛋八文钱,十个鸡蛋就是八十文,那么,一百个鸡蛋就八百文,二十个鸡蛋是一百六十文,五个鸡蛋是四十文。”大宝掰着手指“爷,一共是一千文。”桃三爷拍拍大宝的头,乐呵呵的接过饭馆老板付的一两银子。
  路过药材铺子,长富就进去打听了一下干蚂蝗和蝉壳的价钱,然后挑了一家出价高些的铺子,把干蚂蝗和蝉壳卖掉了。药材收价虽然不低,但是晒干后的蚂蝗不压秤,蝉壳就更不用说了,一大罐子倒出来轻飘飘的,药店的秤盘就那么轻微微的动了一下,两样药材最后卖了一百五十文。虽然不多,大宝几个还是特别激动,更加坚定了再多找蝉壳卖钱的想法。
  桃三爷回到悦来饭馆,掌柜正好也回来了。
  饭店每天迎来送往的,掌柜早不记得长富和长贵了,不过看到豌豆尖他倒是想起来。当初,掌柜也是图个新鲜招揽客人,至于怎么操作,就是饭馆后厨的事了,后厨把这些新鲜的豌豆尖用开水一烫,加点盐蒜末和麻油凉拌,味道清淡爽口,饭馆卖的不错,后来开发了豌豆尖肉丸子汤,清爽不腻,也挺受欢迎。等到掌柜想再买些时,发现市面上没有卖的,只好作罢。如今,再见到卖豌豆尖的,二话不说就买了下来,并且还预定了以后的豌豆尖。
  今年天旱,蔬菜比往年贵些,虽然前阵子降雨缓解了旱情,但是错过了时节,蔬菜价格仍然高居不下。前次的豌豆尖长富瞎卖二十文一斤,掌柜买了,如今,桃三爷倒是没有涨价,还是按照二十文的价钱出售,青菜头黄瓜豇豆按照市价出售,桃三爷和掌柜谈好了菜价,掌柜就叫店小二取来秤杆,双方当面过称。
  桃三爷乐呵呵的看着店小二把布袋子挂在秤钩子上一秤,大声报数:“诶!豌豆尖十五斤五两!”王账房坐在柜台里听着小二报完数,噼里啪啦的在算盘上打着。大宝又掏出小算盘啪啪几下,对着桃三爷小声道:“爷,豌豆尖三百一十文。”
  长富长贵忙着把豇豆装到一个竹篮里,挂到店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