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桃家村种田轶事-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四宝媳妇是李氏亲自挑的,人虽瘦,但腰细髋大好生养,果不其然,进门才两个月,就有了孕。
四宝乐的见牙不见眼,三宝愁得眉头皱到一起。
殷氏因体寒的原因,这两年一直在调理。李氏私下还与桃三爷商量过,要是殷氏真不生,就把大宝后面的孩子过继一个在三宝名下,毕竟殷氏是三宝的救命恩人,不能做过河拆桥的事,桃三爷也是赞同。李氏又找机会跟刘氏商量了一番,刘氏也同意,长富知道了也没意见,至于大宝和潘氏这边,长辈们决定暂时不提,等到大宝和潘氏多生几个再说。
三宝虽然压力大,很想要孩子,但对殷氏真是巴心巴肝的疼爱,言语上从来没向殷氏试压,但行动上却表现出来了,壮劳力可不是吹的,农忙时节还节制点,闲暇时间,吃完饭都早早歇下,吹灯就抱着媳妇去运动了。
等到三宝媳妇有喜,已是两年后的事了。
可想而知,三宝的疯魔状态,没事傻乐就不说了,对殷氏更是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宝贝的不行。桃家人也为三宝高兴,由着他疯魔,只要不威胁到殷氏的健康。
山腰殷家的汤圆已经三岁了,长得眉清目秀唇红齿白,小模样着实惹人疼。
得知殷氏有孕,殷修竹自是欢喜,骑马去镇上买了些贺礼,下午赶回来,就带着汤圆到桃家道贺。桃氏想跟去,无奈肚大腰圆,不宜走动。
汤圆可是桃三爷家的常客,山腰寂寞,哪有桃家热闹,比他小四个月的斌斌表弟,比他小八个月的依依表妹,还有比他小一岁八个月的聪聪表弟,都是汤圆的玩伴,几个孩子凑一堆儿,不管能不能交流,本能的驱使,还是能玩到一起去的。
斌斌生的跟潘氏相像,潘掌柜看第一眼就老泪众横,太像他早夭的儿子了,于是,潘掌柜被斌斌勾了魂,一天不见想得慌,三天两头的往桃家村跑,悦来客栈就交给大宝全权打理了。
斌斌毕竟是桃三爷家的重长孙,潘掌柜只能提着一堆好吃好玩的,到桃家看上几眼,却不能久留,几番下来,潘掌柜大手一挥,银子一掏,在村口的山地上,修了一套砖瓦大院子。如今,潘掌柜带着孙氏长住桃家村,每天晃晃悠悠的到桃三爷家逗弄斌斌小外孙。
潘掌柜在桃家村买了十亩田地,桃三爷家一直帮忙耕种着,收获的粮食潘掌柜也不要,说是给他闺女,如今有了小外孙,十亩田地直接记在斌斌名下,还有他的那些家产宅院,都是斌斌的。
村里有些后生想去镇上找活干,请桃三爷家大宝帮着介绍,大宝如今全权打理悦来饭馆,招了些村里的实诚人帮忙打理,生意一直不错,账房的学徒工如今也能独当一面,大宝轻松多了,隔三差五的回桃家村看看,顺便向岳父汇报下饭馆的情况。
如此又过了五年,到大宝二十八岁这年,桃三爷已经七十一了。
这年除夕,桃三爷要求大办一场,请山腰殷家,村口潘家过来一起团年。
除夕一早李氏就起来主持灶房工作,潘氏是主力大厨,刘氏张氏打下手,小李氏殷氏和小赵氏则负责洗洗涮涮,切丝切片。女人们有条不紊的在灶房忙活,男人们则忙着写春联贴春联。当然,春联还是殷修竹提笔挥毫,大宝二宝负责贴,三宝四宝站在远处看竖直。如今都是儿女双全的人了,三宝四宝仍改不了从小养成的毛病,不一会就相互追撵着跑开了,惹得众小朋友跟在后面,四宝停下,自愿当鸡婆子让孩子们牵成一串,和三宝玩起了老鹰抓小鸡的游戏。
☆、第一八七章儿孙满堂
三宝四宝带孩子们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长富和长贵顶替三宝四宝,帮着看春联贴齐整否,新旧两套院子贴满后,殷修竹又写了好些春联,几人配合拿到山腰殷家和村口潘家贴上,除夕中午团年饭虽在桃家吃,但自家的春联还是要贴的。
桃三爷年岁大了,不爱动弹,偏爱躺在睡椅上晒太阳,潘掌柜年岁只比桃三爷小八岁,陪坐在一旁抽烟唠嗑,潘掌柜瞧着桃家一屋儿孙羡慕的紧,心想:赚再多银子有啥用?没花出去的银子,就不叫银子,冰冷冷的摆那儿,哪有这满屋儿孙热闹!
潘掌柜眼光一直追随着斌斌,这孩子长得太像他潘家人了,后面生的老二睿睿却是桃家人的模样,老三琪琪是闺女,瞧着也像桃家人多些。潘掌柜完全被外孙勾魂了,这几年住在桃家村,每日里都能见着斌斌,仿佛重生了一般对生活充满了希望,那些早年累积的毛病,也好了很多。
桃三爷如何不明白潘掌柜的心思,再怎么说也是他老桃家的重孙,多个人疼爱也无可厚非,只要不宠坏孩子就好。
院坝里欢声笑语,惹来对面大秦氏家的三个重孙,一进院门就朝着汤圆道:“汤圆哥哥,让我们参一个嘛!”
汤圆是个谦让懂礼的好孩子,赶紧停下来,让新来的小伙伴参进来。小鸡的队伍越发壮大了,鸡婆子四宝不敢跑的太快,尾大不调的后果就是后面的几只小鸡被三宝抓走了。剩下的小鸡尖叫着抱住四宝的手脚,更让四宝寸步难行,三宝贼笑着把小鸡们从四宝身上拔下来,当拔到自家小子君君的时候,君君大眼睛湿漉漉的望向三宝,祈求道:“爹爹,不要抓我!不要抓我!”三宝心一软,放过自家孩子,把四宝家的两小子拔下来,嚣张的大笑而去。两个小子朝着四宝伸手。叫嚷着:“爹爹,快救我!三叔把我们抓走了!”
四宝只好把三宝的小子和闺女拿来做筹码,把自家两小子换回来。
四宝的闺女还小,此时正被桃氏照看着呢!桃氏也是人如其名。姓桃名子。多子多福。成亲七年多,连生了三个小子,喜得殷修竹遥望北方。对着故去的爷爷爹娘道喜。
桃氏如今也体会到二婶张氏当年盼女的心情了,一回娘家,就抱着哥哥家的几个小闺女不放,尤其是四哥的小闺女,两岁不到,最是好玩的时候,一逗弄就露出小米牙,大姑姑大姑姑叫个不停!至于她家的三个小子,根本不用她操心,汤圆也七岁了,带着俩弟弟玩的很好,在家有相公教着认字读书,她只需要把饭菜做好,家务干好就行了。
小玉儿如今也十五了,出落的婀娜动人,眉眼更是顾盼生情,已经有人家上门提亲了,张氏心疼闺女,想多留几年,慢慢张罗个好人家的好小伙当女婿。
五宝已经考中童生,是桃长贤众多学生中,最优秀的一个,毕竟是小乡村的族学嘛,教书的先生也才是个童生,就读的学生都是庄户人家的子弟,认几个字而已,主要重心还是在养家赚钱上,如今能出个童生,已经算很优秀了,周围十里八村有闺女的人家都看着呢,都想着早点下手。桃三爷如今重孙满堂,没啥欲求了,对五宝的亲事也不着急,由着他在家专心读书,争取考个秀才,光宗耀祖。
曾经一棵桃树上的五个青涩小果子,后来增加到七个。其中五个青涩小果子已经瓜熟蒂落生根发芽,散开了各自的枝桠,大宝如今已有两子一女,二宝一女一子,三宝一女一子,四宝后来居上,也是两子一女,妞妞嫁到山腰殷家,育有三子。剩下小玉儿和五宝,正是硕果挂枝的年纪,迟早也会生根发芽,自成一番天地。
除夕的午饭快做好了,桃三爷带着儿孙重孙去族里坟地祭祖回来,饭厅里已经摆好了满满三桌酒菜,男人们挤着坐一席,女人们要照顾孩子,分成了两席坐。
桃三爷见家人都坐好聚齐,端着酒杯做了除夕讲话,众人们举着酒杯碰过,各自随量饮下,酒量大的就多喝,酒量小的浅酌,没酒量的以茶代酒,孩子们更是没得说,白开水伺候。桃三爷年纪大了,只喝一杯,李氏更是一杯倒,如今年纪也不小了,端着茶水凑数而已。
桃三爷举筷,说道:“开动吧!都不要客气!”
于是一家人纷纷聚筷,有条不紊的吃着菜,孩子们虽多,但都很拘礼,大一点的孩子都能自己夹菜吃,小一些的还需要娘亲帮着夹菜。
一顿饭吃罢,女人们收拾完,就忙着包饺子了,男人下棋或者打小牌,孩子们在院坝里玩耍。
除夕这天太阳很好,晒在身上暖洋洋的,桃三爷继续跟潘掌柜闲聊,大秦氏家三个重孙吃完饭又过来玩了,院子里全是小孩们的嬉闹声。
自从桃长耀接任族长后,族里每年一次的聚餐又恢复了正常。如今敲锣挨家挨户通知的不再是桃永盛了,换成了他儿子桃清善,桃家村这一辈是清字辈,族里同辈的男子姓名里都带个清字。
李氏把聚餐要带的酒菜准备好,除了桃三爷长富长贵,大宝二宝三宝四宝也要去的,都是成年男子了,族里的活动不容推脱。李氏特意让大宝从镇上买了一套超小号的酒杯,专门应付除夕聚餐。
殷修竹和潘掌柜都是外姓人,虽说住在桃家村,这种族里活动还是没资格参加的,晚饭过后,李氏包了两簸箕饺子,让他们各自带回家去了。
山腰殷家不再是寂寞冷清的小两口,三个小子一条狗一只猫一条猪八只鹅一对灰兔子还有十来只鸡,都成了这个家的一份子,平日里鸡飞狗跳儿子吵闹,甚是欢愉。除夕守夜也是如此,三个小子都齐聚在正房客厅里,由于烧着火炕,屋里暖烘烘的,猫猫狗狗都进了屋,各自蜷窝在一处,桃氏端出早就准备好的点心糖果花生瓜子,挨着相公孩子坐下,一家人说说笑笑,熬到子时,就拿出娘家带回的饺子煮了吃,吃罢,洗漱干净了,各自回炕躺下。
村口的潘掌柜家就有冷清多了,潘氏不能陪着爹娘守夜,把斌斌派过去,陪着姥姥姥爷守夜。潘掌柜早就准备好了各种吃食,还有白花花的大元宝,给斌斌压岁。斌斌倒是个好孩子,并没有被美食和钱财击垮,真心实意的陪着姥姥姥爷守夜,他跟大宝一样善良,看不得姥姥姥爷孤独无依,子时吃过饺子,在潘家睡下了,第二天一早吃过饭,才回桃家。
潘掌柜虽然最偏心斌斌,但对潘氏生的老二睿睿和老三琪琪也是相当疼爱的。年前,潘掌柜想请镇上最好的裁缝给桃家几个重孙各做一套新衣,被潘氏劝阻了,说再这样下去,桃家人跟他就不好相处了,潘掌柜只好作罢。
桃家男人们聚餐完毕,回到家来,身上酒味虽重,但都没有喝多,女人们端出热水让他们洗漱一番,再泡上热茶,围坐在客厅里。小点的孩子已经在娘亲怀里睡过一觉了,被爹爹叔叔们的动静吵醒,顿时来了精神,从娘亲怀里挣扎着下地,跟哥哥姐姐们玩耍起来。
李氏笑着给他们讲三宝四宝小时候的趣事,特别是除夕守岁,必定扭打到地上去。
四宝家两小子鹏鹏和壮壮都比三宝家的小子君君大,听着李氏口中的趣事,三个小子笑着上前挨着李氏,同声保证道:“太奶奶,我们不会打的!”
李氏笑着把三个宝贝重孙楼住,高兴道:“好!好!懂事的好孩子,别跟你们爹爹学!”
君君点头,告状道:“太奶奶,我爹和四叔中午还在院坝里打呢,把我们当小鸡抓!还扔来扔去的!”
李氏顿时对三宝甩各种眼刀。
三宝宠孩子的很,由着儿子告状,笑的一脸享受状。
☆、第一八八章旱灾1
今年春早,村里的桃李早早的冒出了花苞,李花更是急不可待,一夜间全部绽放,浓郁的粉味招来成群的蜂儿蝶儿,无奈,一夜春风春雨过后,李花瓣儿被风吹雨打去,只剩下零星的残瓣挂在枝头。
这场春雨过后,山头迅速的绿了,杨柳榆钱儿纷纷冒头,粉桃白梨竞相绽放,李树如今花期已过,绿叶疯长,叶片间是密密的青色小果子。
桃家村人纷纷拿起了锄头,到田间地头忙碌,男人们翻地,女人们播种,到处都是一派春耕农忙的热闹景象。
殷修竹这悠闲农人,放着镇郊大片的田地不操心,天天伺弄着桃家村的两亩耕地。村里其他农人都是日出而作,他却日出带着儿子练上两套拳,然后督促儿子读上三遍书,留下一些题目让儿子练习,才慢悠悠的扛着锄头翻地去,不到午时,他又扛着锄头回家来,中饭后小睡一会儿,再扛着锄头去地里。别人家几十亩地,他家才两亩,如此悠闲也是必然。镇郊田地很多,但离得远,都是租给农户耕种,每年收的粮食交完赋税,留足存粮,剩下的全部换成银钱。他这个悠闲的伪农夫,日子过得相当惬意,箱子里又增添了不少关于田园耕作的画作,没事的时候,拿出来观摩一番,自是乐趣!
靠天吃饭的庄稼人,播种时候盼落雨,收获季节盼天晴,这些年,虽说每年小旱小涝不断。但老天爷还算厚道,每年总有粮食进仓,庄稼人节约持家,日子过得还算不错。
今年春耕,遇到透透的一场春雨,连村里最有经验的老人都捋着胡须赞道:“一年之计在于春,瞧这春雨如此及时,今年准是一个风调雨顺的大丰年啊!”
庄稼人最喜欢风调雨顺四个字,这意味着收获,意味着粮食。意味着满足。这份喜悦心情充溢在庄稼人的胸膛。春耕时节,随处可见笑意融融,随时能听笑语晏晏。
往年春旱,桃家村人会提前蓄水。今年春雨早。春雨足。蓄水的事谁也没有提及,等到人们发觉再无降雨的时候,赶忙引水蓄水已是晚了。
沿河的村子都在用水车踩水灌溉。河水眼可见的水位直降,到后来就是挑水背水灌溉地里的庄稼。每天,村民们累的汗如雨下,无奈,一瓢水泼下去,眨眼间消失在干裂的土地上,庄稼日渐一日的蔫萎下去。
村里的堰塘蓄水不多,连育秧水都不够。族长桃长耀和村里当门立户的当家人商量了一番,决定不育秧了,用堰塘的水保收小麦。
到了五月里,小麦成熟了,往年金色稠密的麦浪,如今再不可见,麦穗小了一半,麦株稀疏,收回粮仓,何止减产一半,只有往年的三层收入。
天旱,再遭遇上炎热的夏季,河水很快蒸发干净,河床上只有三尺宽的小水沟,很多村民带着孩子在河岸边捡干涸的鱼儿,回家晒成鱼干。今年粮食无收,村民们都想办法存储粮食,田间地头没有干死的野菜也挖了个干净,山林里能吃的蘑菇树耳也被收罗一空。
还好,桃家村人人家里都有存粮,虽不担心饿死,但瞧着田地无产出,只能坐吃山空,都愁眉不展!
桃三爷愁得天天睡不好吃不下,李氏把家里的存粮重新收拾了一番,家里人口翻了一番,一家人的吃喝还得筹划筹划。
殷修竹抗了两大袋粮食来,说是他家人口少存粮多,要是不够吃,后面再送来!李氏心里自是高兴,说道:“好孩子,咱家存粮也不少,往年的小灾没伤根本,今年的大灾也能应付,而且族里还有公粮,你还是把这些粮食拿回去吧!几个小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可不能亏了他们!”
殷修竹坚持己见,放下粮食,就告辞了。
李氏随后又让三宝把粮食送了回去,殷修竹无奈,三宝劝道:“大哥,咱家粮仓存粮可不少,爷奶小时候挨过饿,对粮食看的极重,存粮够吃三年。”
殷修竹笑了笑,只好把两袋粮食丢回粮仓。
今年的旱情五十年难遇,河床裂开的口子足有半尺宽,仅有的那点河沟水早没了踪影。
桃家村家家有存粮,心里还算稳定,可是村东村西两口井,已经见了底。族长桃长耀再次把村民召集到一起,挑了些壮劳力在东山和西山脚下寻找水脉,众人齐努力,挖了两口新的水井,并宣布:因井水有限,井水纳入管制,按人口算,一天一人分一瓢水。
村民都嘀咕起来,有人道:“家里的牲口咋办?猪一天都要喝一大桶水。”
桃长耀道:“谁家没养猪,也不看看今年是啥情况,新井每天渗的水有限,真要把畜牲养上,咱们等着被渴死吧!”
村民都安静下来,是啊,人都喝不上水了,还管什么畜牲啊。
大多数村民养的小猪崽都是开春后买的,如今也才几个月大,宰了吃肉不够肥,卖又卖不上价。
桃三爷家今年养了四只小猪崽,花了七两多银子,如今狠下心,把四只半大的猪连同三十只鸡全部拖到镇上卖去。
谁想到,镇上卖猪鸡的人太多了,都是受了旱灾的影响,想把本钱赚回去。有些猪贩子和鸡贩子趁机压价,贩一车猪鸡其他县城或蜀州府去卖。
桃三爷气的不行,非要让长富和长贵把猪和鸡拖回家去。
长富道:“爹,你老别生气,咱不卖就是了,这里人多,贩子嚷的厉害,咱去大宝那歇歇脚!”
桃三爷骑在驴上,生着气,跟长富长贵去了悦来饭馆。
往日人来人往的悦来饭馆如今门可落雀,大宝和店里的帮工都闲坐着,拿着扇子祛暑,瞧见家人到来,大宝赶忙引出去,扶着爷爷进店歇息。
桃三爷还在气头上,嘴里抱怨道:“这群黑心肠的贩子,半大的猪给我一两银子,连本钱都卖不回来,更别说粮食了。鸡价就更低了,白送他不如!”
大宝道:“爷,把猪和鸡放店上吧,正好店里要用。”
桃三爷道:“店里连个人影儿也没有,你拿去卖谁去?你这孩子,少糊弄你爷,旱灾严重,还不赶紧关门回桃家村呆着!”
大宝点头道:“爷,孙儿正有此意,回头跟岳父商量商量,暂时关门吧!”
桃三爷喝了几口凉茶,心里的火气消了不少,对长富道:“长富,你把猪卖给那些贩子去吧!半大的猪宰了也没几两肉,卖一点算一点吧!鸡咱就不卖了,买些咸盐全部做成腌鸡!留着自己吃!”
长富点头,把四只猪背出去卖给猪贩子,又买了些盐才回来。
桃三爷父子三人歇息片刻,也不多留,出了悦来饭馆,往桃家村去了。
一路上碰见好些村民,都是来镇上卖猪和鸡的,本钱都没卖够,都气的骂骂咧咧。桃三爷心头的气被勾了起来,也跟着骂起来,说这些黑心肠的贩子,趁灾年行这烂心肺的事,迟早有报应,云云!
回到家,桃三爷又气鼓鼓的说了一遍黑心商贩的事,李氏道:“能卖一点是一点吧!灾年咱也没办法,只是你买这么多盐回来干啥?”
桃三爷道:“鸡价太低,我没卖,买些咸盐回来,做腌鸡!”
李氏皱眉:“这么热的天,咋做腌鸡?又不是冬腊月!”
桃三爷傻眼了,气道:“冬天咋腌的,夏天也照着做呗!大不了多放盐!”
李氏翻白眼,语气也重了:“我可不会,你找会腌的人去!”
两老人别扭上了,三宝笑嘻嘻的说道:“哟嚯,老头儿老太太头发都白了,还学小孩子怄气呢!嘿!你们几个小的,快来看你们太爷爷太奶奶吵嘴!”
于是,几个小猴儿凑过来,很快把桃三爷和李氏逗笑了,搂着心肝宝贝叫个不停。
那三十只鸡长富做主,放回后面竹林里,幸好鸡对水需求不大,只是这鸡食就犯愁了,喂口粮是不可能的,喂野草野菜也没有,眼见着鸡群消瘦下去,饿的恨不得把竹根都刨出来。
☆、第一八九章旱灾2
与其让鸡群都饿死,还不如吃进肚子里。
于是,桃三爷家灾年的伙食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一天一只鸡,炖一大锅金色的鸡汤,一人一碗,瘦瘦的鸡架子让孩子们啃着玩。大人们吃着粗粮混合面窝窝,也不能像往年那样敞开肚皮吃了,一人一个哄饱肚子即可。反正地里也没活干,少吃点也无所谓。
山腰殷家因自带泉眼的缘故,生活还算滋润。虽然泉眼的水量较往年小了很多,但一家人的饮水还是够得。至于几只无水不欢的大白鹅,早早进了一家人的肚腹。这对殷修竹画笔下的主角,从此以后只能打开画卷追思了。
殷修竹和桃氏早搬到正房居住,东屋让出来给三个小子住,西屋更是夸张,全部用来堆粮食了。租地上交的粮食几年攒下来也不少,加上殷修竹这个悠闲农户,侍弄桃家村的两亩耕地,年年都种小麦,家里的主食也渐渐偏向面食,三个小子如今也喜面不喜米,一天不吃面,就吵吵的厉害!
旱灾对殷家的影响不大,对村口潘家影响只体现在饮水上,旱灾严重,潘掌柜再多银子也买不来清冽的饮水,再加上桃家村井水受到限制,一人一天一瓢,潘掌柜着实熬不住,带着孙氏回到镇上。
镇上的各行各业受旱灾影响生意萧条,家家户户门可落雀。尤其是饭馆茶馆等饮食类行业,很久都没有生意了。潘掌柜一回来。召集店里帮工开会,把工钱结了,让各自回家呆着,等灾情缓解了,再来店里帮工。
大宝打算回桃家村,潘掌柜道:“永麒啊,你回去把凤云和斌斌他们几个都接到镇上来吧!桃家村的井都快干涸了!”
大宝道:“岳父,桃家村的事我也听说了,我觉得族长做的很对,不把井水管制起来。任由人们无节制的使用。等井水真的干涸了,村民迟早会被渴死的。”
潘掌柜道:“一人一天一瓢水,只够喝的,洗衣洗澡都不能!”
“岳父。非常时期。活命才是最重要的!前阵儿村里好多人都把猪鸡卖掉了。还不是为了给人多留些饮水!”大宝解释道。
“哎!我也劝不动你,岳父还是那句话,桃家村生活不下去了。赶紧带着孩子到镇上来!”潘掌柜说道。
大宝道:“岳父,镇上的几处水井也快干涸了,好些人家都掏银子买水,我看镇上也不是长久之地,不如随我回桃家村吧!一家人也有个照应!”
潘掌柜摆手,他刚从桃家村回来,肯定不愿意又回去,说道:“过阵儿再说吧!”
大宝只好作罢,收拾几样衣服,跟岳父岳母告辞,回桃家村了。
七月里,飘过几团乌云,人们追着乌云跑,恨不得用绳子把乌云拴住。
乌云最终飘到哪里去了,谁也不知道,一点雨也没见着。村里的人都有气无力的在自家躺着,几个月没有洗澡洗衣了,浑身怪味引的蝇子围绕。
一直持续到十月里,下了场下雨,雨点小,时间短,地面都没打湿,就完事了。
潘掌柜带着孙氏又回到了桃家村,说是镇上的水井彻底没水了,镇上的居民都关门各自投奔亲戚去了。
桃家村两口新水井的水线还是保持原状,渗出的水虽不多,但聊胜于无。村民们每天的大事就是去井边领水,往日里稀可见底的清粥,如今也是奢侈,哪有那么多水给你熬粥啊,家家户户都是蒸一笼杂粮窝窝,就着少许水,把命吊着。
李氏心疼重孙子,留了几只下蛋母鸡,省着水和谷糠喂着,下的蛋给几个重孙子补身体。
殷修竹隔上一两天会给桃家人送一大桶清水过来,说是后院泉水够用。李氏不信,亲自跑了一趟山腰殷家,后院那眼丰沛的泉水如今成了屋檐滴水般,滴滴答答少的可怜。桃氏接了个木桶在泉眼下,照这样的速度,一天一夜也只能攒一桶水。
李氏道:“我看你这泉眼也快枯水了!”
殷修竹点头,道:“这泉眼是西山的积水汇成的,如今天旱,泉眼迟早也会枯竭的!”
李氏叹气:“井水也没见你去领过,你这滴滴答答的水仅够一家人吃,以后别送水来了,我家里人虽多,领的水还是够吃的!”
“孙婿知道了!”殷修竹拱手道。
“哎!都快旱一年了,这老天爷让不让人活了啊!”李氏叹着气,下山去了。
天旱严重,吃水困难。年节在灾年就是奢侈,五月节八月节都没人提过,年底更是没有腊肉香肠,这一年的日子都是一样的,窝窝头白开水。
灾年就这样过了。
第二年开春,人们盼着今年的年景能好一些,盼着春雨能缓解旱情。
盼望而已,渐渐的变成了绝望,不管你在龙王庙烧了多少香蜡纸,也无济于事。
继续干旱。
由干旱引发的诸多病症,随同干旱一起折磨着庄稼人,二宝前所未有的忙碌。
灾年药比金贵,二宝岳父帮忙采买的药材也越来越贵,二宝看病本就没收症金,药钱也是极其便宜,渐渐的也负担不起昂贵的药材进价了,只得采买些便宜实用的药材,加上常年山里采摘的草药,仅能把一些常见病症治愈。至于那些需要贵重药材的疑难杂症,二宝只能开方,让病者家属去镇上抓药。
桃三爷一家二十多口人,重孙辈就有十个,年纪小吃的也不多,家中的存粮仍就一天天的少下去。往日胖胖的小脸儿,如今都瘦了下去,呈现出营养不良的蜡黄。
村里有两个老人因病相继离世,桃家村上空笼罩着灾年的愁云。
听说有些村子已经有人出门乞讨去了,家中存粮没了,拖儿带母一大家子,只能走上乞讨的路。五十年一遇的大旱灾,整个蜀州都不能幸免,乞讨的人越来越多。
桃家村天天都有前来乞讨的人,刚开始,桃三爷和李氏还能给个窝窝啥的,后来,乞讨的人多的打不住,也就关了院门,没事在家闭门不出。
李氏是个心软的人,看不得拖家带口前来乞讨的,可是自家粮食也不多了,今年再干旱下去,即使明年旱情得到缓解,种上粮食也要等到后年才能有收成,粮仓里那点粮要熬到后年去,家中二十多口人要吃喝,李氏心一狠只能关上门,眼不见为净!
族长招人一商量,在村口竖起了一道木栅栏,那些来乞讨的进不来村,只好继续上路,去镇上,去县城,去蜀州府甚至走秦川出蜀州或者下巴陵出蜀州,到更北方更南方的地方去乞讨。
这种灾年迁徙乞讨已是习惯,至于朝堂之上是否有官员重视,是否拨下赈灾粮款,远在千里之外犄角旮旯的桃家村村民就不得而知了,除了在上交赋税时能见到所谓的官员差役,真真道了灾年,这些人早已没了踪影,更别谈赈灾钱粮了。
桃家村人坚信,灾荒只能靠自己,保住命才最重要。村里很多人家已经没有存粮,族里的粮仓立刻显出了优势,桃长耀把族粮分配规则一说,村民都赞同。
当初桃大爷把族田分给村民,村民每年都按照比列上交公粮,如今也按照这个比列从族粮里领取粮食,期间,族里祠堂和粮仓几次大修的经费和村里集体劳作的伙食用粮,都要一一扣除,这些花销都是桃长耀当着全村男女老少摆在明面上说的,算账的是大宝。
桃长耀做事敞亮,特别是事关生死的大事,村民们十分信服,往日有些对上交族粮有意见的农户,如今也转变了思想,对族粮赞不绝口。
最后皆大欢喜,有了粮食,人心也定了,都等着熬过灾年重新劳作。
☆、第一九零章洪涝1
连续两年大旱,颗粒无收,能保住命就算可喜可贺了。还有那些灾年出生的小生命,存活下来的跟个萝卜头一样,看着惹人心酸。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