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桃家村种田轶事-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村里的孩子都出动了,他们高喊着‘下雪了,看新娘子去哦’向着村东头桃大爷家跑去。
  桃大爷家正忙成一团,雪太大,院坝里的桌子只有往屋里搬,桃大爷家除了泥墙茅屋小院落外,旁边还有一套砖瓦大院子,一间屋两张桌子足够放下了。
  院坝里人们忙成一团,孩子们不好进院子,只能站在篱笆外大声喊着:“娶新媳妇了,娶新媳妇了!”
  王氏笑眯眯的端出一盘子炒花生和炸果子,孩子们一人一把分了个干净。
  周家坪离得远些,迎亲的队伍回来已经过了午时,红红的轿顶上积着一层雪,迎亲的和送亲的众人都带上了裹红布的斗笠,白茫茫的天地间,一行红艳艳的队伍,竟比梅花还要艳上几分。桃大爷忙着招呼着给众人端上热腾腾的红糖姜水,让他们驱驱寒。
  永盛红着脸牵着新娘子拜完堂送入洞房。
  礼毕,然后是开席。
  丰盛的菜肴依次上桌,坐席的人们欢声笑语,等到散席收拾完毕,李氏带着儿媳妇赶紧往家走。
  快到家门口了,突然跳出五个雪孩子和一条雪狗,李氏骂道:“下雪天还在外面疯,受了寒咋办?”
  大宝几个嘻嘻笑着,手里握着两个雪球儿,帽子上衣服上全是雪,还有明显被雪球砸中留下的痕迹。
  刘氏把大宝手里的雪球儿拍掉,气的不行,“手套呢,咋不戴上!”
  “娘,哥哥的手套在这儿呢!”妞妞从哥哥们身后站出来,怀里抱着几双手套。
  “哎哟,手冻烂了咋办?快把手套戴上!”李氏赶紧把手套分给几个宝。
  张氏也气道:“回家再收拾你们!”
  哎,大人不能理解孩子对玩雪的热情,大宝几个只能悻悻然带着手套进了家门。
  李氏一回家,就冲着正在下棋的父子三人发火,“心里眼里只有那盘棋了,臭小子些都耍疯了,你们也不管!”
  桃三爷继续下棋,漫不经心的说道:“妇道人家大惊小怪的,让他们出去跑一跑玩玩雪有啥不好,麦苗被雪冻一冻才能丰收呢,小孩子受受冻没坏处!”
  李氏跟桃三爷说不下去,心里暗自生气,只得去灶房给孩子们熬些红糖姜水。
  刘氏和张氏把孩子们身上的雪拍干净,打湿了的鞋子和裤子都换下来。当然,换衣服的过程中,三宝和四宝屁股都挨了好几巴掌。
  因为雪越来越大,李氏就没去看闹洞房,几个宝想去,也被李氏阻止了,理由是:下雪天冷路滑。
  三宝趴在窗口,望着被雪光映亮的夜晚,感叹道:“永盛哥小时候骑过很多狗,他成亲的时候不下雨,竟然下雪了,真厉害啊!”
  刘氏敲了一下三宝的头,笑骂道:“你这小脑袋瓜子成天都想些啥呀?”
  长富说道:“想娶媳妇了吧!”
  三宝被他爹误解了,气的翻白眼。长富和刘氏假装不知道,继续笑话三宝。
 

第六十七章 祭灶
更新时间2015…1…26 11:28:25  字数:2721

 腊月二十三,祭灶倌。
  李氏一早就取了些猪头腊肉香肠豆腐干放锅里煮着,煮好了捞出来,锅里浮着厚厚的一层黄红色腊油,再加入泡了一夜的干豇豆和干萝卜花慢慢炖着,等到干豇豆和干萝卜花吸饱了油水,炖的软软的,吃起来不油腻还特别香。
  李氏又蒸了一笼白面馒头,炸了些面果子撒上白糖,作为祭灶倌的贡品,一切收拾妥当,就等晚上祭灶。
  雪下了一天一夜已经停了,整个桃家村银装素裹,白茫茫一片,唯有远处山峦峭壁露出润润的黑岩。太阳出来了,白亮的太阳没有什么温度,阳光映雪,白的晃人眼。
  院坝里积着厚厚的一层雪,雪地上有好几溜儿脚印子,有黄黄的,有大花的,还有细微的鸟脚印儿。孩子们早早的起床,被娘亲武装到牙齿,穿着两层厚厚的‘妈妈牌’棉袄,戴着更厚实的“妈妈牌”棉帽绵手套,而且被严令只能在自家院坝里玩耍,因为院坝是石板铺陈的,没有泥泞,不担心弄脏衣服鞋袜。
  只要能玩雪,严令啥的都不是个事儿!
  孩子们打算在院坝里堆个大雪人,大宝和四宝一对,二宝和三宝一对,两人合力往木盆里装雪,然后使劲拍实,再倒扣出来,两盆雪重叠起来,雪人的身子就算完成了。妞妞带着最爱的双色手套,站在雪人面前拍手跳,高兴的嚷道:“哦!哦!堆雪人了!”
  大宝他们又开始滚雪球,滚到差不多篮球大小,四双手把雪球拍紧,再合力抬着放在雪人身子上,雪人的脑袋就算完成了。
  黄黄疯魔般的在院坝里奔跑,甚至支着后腿趴在雪人上,孩子们气的拿雪球丢它,黄黄蹦跳着出了院子,到外面的冰雪世界撒欢儿去了。
  大宝让四宝去守着雪人,严防黄黄回来捣蛋,四宝伸开手臂,把雪人护在中间做保护状,妞妞也学着哥哥,伸开手臂保护雪人。
  雪人的雏形做好了,后期是完善润色,大宝和二宝端着满满两盆雪,开始围着雪人添添补补,三宝则去灶房找雪人的五官。
  “哥,要给雪人做手吗?”二宝问道。
  “做吧!咱做短点,长了容易断!”大宝说道。
  于是两人又开始做雪人的手臂,稍微长一点,手臂就断掉了,大宝和二宝无奈,只能搓两个小圆球代替。三宝找来一截儿红萝卜和两颗算盘珠子,给雪人当眼睛和鼻子。
  雪人做好了,尽管很粗糙简陋,孩子们依然满满的成就感,围着雪人高兴的跳着,玩到后来又开始滚雪球打雪仗了。
  李氏烧了一盆火,把饭厅的桌子搬开,把火盆放中间,大人们都围着火盆烤着,商量年货采买的事情。
  刘氏咬断手里的棉线,妞妞的桃红新衣上的海棠花就算绣完了,张氏接过来抚摸着朵朵海棠,啧啧赞道:“衣襟和袖口都绣满了,绣的好精细啊,大嫂,这淡绿的海棠花儿配的真好看!”
  刘氏抿嘴笑道:“哪有你说的那么好,只是普通的绣法罢了!再说了,自家人夸自家人的,多不好意思啊!”
  张氏朝着刘氏眨眼睛,一副‘你懂的’的表情,说道:“大嫂,妞妞的新衣服都留着吧!啊?”最后一个啊字,完全泄露了她想生闺女的心思。
  李氏和长贵不禁看了张氏一眼,长贵不知道想到什么脸竟然红了,李氏又盯了长贵一眼,明知故问道:“想给你闺女留着吧!”
  张氏嘿嘿笑着,又翻出大宝和二宝的新衣,转移话题,“娘,你看大宝的衣服上绣着竹叶,二宝的衣服上绣的是兰草,啊哦,真是不服气不行啊!大嫂绣的真好!”
  李氏笑道:“前几天你大嫂绣的福字纹鞋面儿,你爹看了都点头称赞,虽说都是些简单的花样子,但是她针脚细手法好,配色也好,老二媳妇好好跟你大嫂学一学,将来真有闺女了,看你这个当娘的咋好意思拿出手!”
  张氏不好意思道:“到时候只有有劳大嫂了!”
  刘氏认真的点头,长富看了几眼自己的媳妇儿,心里偷着乐。
  孩子们玩雪的声音从外面传来,李氏对桃三爷说道:“老头子,你出去看看几个调皮蛋在干啥?”
  桃三爷起身出门,很快他气呼呼的吼叫声传来:“是谁把我的算盘珠子抠下来的?”
  三宝看着哥哥弟弟妹妹同时指过来的手指,嘿嘿笑着装傻,看到爷爷的胡子都吹起来了,手脚利索的把雪人两个眼珠子抠下来,递到爷爷手中。桃三爷心中气啊,让他学算盘,他不学就罢了,还把他算珠抠下来了。
  桃三爷吹胡子瞪眼的捏着算珠进了屋,十三档的大算盘最后一档上梁两珠果真没了,桃三爷气鼓鼓的把两颗上珠装上。
  李氏笑开了花,“哎哟,我的乖孙真是能干,这么快就发现他爷的算盘上有一档松了!”
  儿子媳妇儿几个都偷着笑,刘氏看到长富看过来的目光,剜了他一眼,眼神传递着‘又是你的好儿子惹的祸’的眼光,长富嘿嘿挠头。
  桃三爷正气着呢,听见老伴儿笑话他,赶紧说道:“天色不早了,还不快去准备祭灶的贡品!”
  李氏抬头看了看门外,嘀咕道:“早着呢,你着啥急!反正祭灶都是你们男人的事!”
  桃三爷又坐回到火盆前,隔上一会儿催促李氏一次,李氏最后烦了,起身去了灶房,刘氏和张氏也跟了去。
  婆媳三个到了灶房就忙着打扫卫生,规整碗柜,灶膛里的草木灰要清扫干净,柴草也要码放整齐。做完这些,就是准备贡品了,猪头肉、腊肉和香肠分别切了三盘,又装好白面馒头和糖果子。灶房东面墙上贴着灶王爷的画像,经过一年时间的烟熏火燎,画像已粘满了烟灰油气,变得面目黢黑,隐约能看见“九天东厨司命灶君”几个字。画像前摆着一个小供桌,李氏拿麻布巾把供桌擦干净,把香炉取出来,炉灰倒掉再装上新的炉灰,压紧实了放回原处,再把装有五样贡品的盘子一一摆好。
  黄昏时分,桃三爷拿着酒壶酒杯、三柱香一对蜡、一捆黄色糙纸进了灶房,李氏则带着儿媳妇出了灶房。长富和长贵带着几个宝随后进来,诸人虽然穿的粗布衣衫,但都收拾的整整齐齐,桃三爷站在供桌前,点上香蜡,插进香炉,再斟满酒,端出火盆把象征金条的黄色糙纸烧掉,然后带着儿孙磕头,口里念叨着:灶神吃好喝好,上天后在玉皇大帝面前多奏好事,保佑咱家平安云云。
  桃三爷念叨完毕,起身把黑黢黢的灶王爷画像取下来,拿块糖果子涂抹在灶王爷的嘴巴上,念叨着“灶君封位口,四季无灾愁”,然后说了句:“恭送找灶王爷升天!”长富赶紧拿来事先扎好的简易稻草马,桃三爷把灶王画像放在马背上,点起火,在火盆里化掉!
  灶王爷升天,祭灶接近尾声,桃三爷和儿孙们磕头恭送,桃三爷一脸虔诚,孩子们也尽量学着虔诚,谁知四宝在磕头时没忍住,夹着的屁噗噗的响了两声,大宝二宝咬牙克制着不笑,三宝克制不住,嗤嗤的笑出声了,四宝脸憋得通红,明显还想接着放。
  桃三爷眼神复杂的看了看几个宝,又转身朝着灶王爷上天的方向,拜了拜,念叨着:“灶王爷莫怪,小儿痴傻得罪了灶王爷,愚民再为灶王爷添上一杯酒,请灶王爷勿怪!”
  祭灶完毕,四宝冲出灶房,在外面噼里哐啷一阵放。
  桃三爷郁闷的去了前院,长富和长贵笑着瞪了几个孩子一眼,也去了前院,只留下几个笑着一团的宝!
  

第六十八章 扫尘
更新时间2015…1…27 11:03:18  字数:2723

 上天汇报工作的灶神被送走了,到了年三十,桃三爷会再把灶君接回家来,当然,所谓的接回来,也就是去镇上再买一张画像贴灶房里。至于四宝祭灶途中放屁事件,除了引发桃三爷心里一丝郁闷外,家里其他人都当笑话来说。
  祭灶的贡品就是一家人的晚饭,李氏一边分发馒头和糖果子,一边说道:“吃了祭灶果,脚骨健健过!”
  当李氏给四宝递糖果子时,噗嗤的笑出声来,台词也改了:“吃了祭灶果,不再放屁了!”
  四宝接过糖果子,幽怨的看着李氏,委屈道:“奶,我也不知道那时候咋那么多屁?我实在憋不住了,才得罪灶王爷的!”
  李氏忍着笑,又奖励四宝一个白面馒头,和蔼道:“乖孙,放几个屁有啥的!咱活人还能被屎尿憋死啊!奶告诉你啊,灶王爷啊可是上天派下来监察民情的神,他老人家什么没看过啊,他心里跟明镜儿似得,咱家四宝又听话又懂事,灶王爷才不会怪罪你呢!”
  四宝心思单纯,很快就不沮丧了,开心的吃起饭来了,左一口糖果子,右一口大馒头,最后吃不完,还是他爹长贵帮他吃下的。
  到了二十四这天一早,都忙着扫尘了。
  屋里屋外院前院后都要彻底清扫一遍,桃三爷砍来三根细竹竿,把稻草绑在竹竿顶端,举高了把屋顶的灰尘和蛛丝扫下来,李氏带着儿媳妇翻箱倒柜的打扫屋子,犄角旮旯里积累着一年的老灰,都要扫的干干净净,李氏说这些都是尘秽,不清扫干净,家人容易生病。
  院坝里的积雪都扫到菜地里了,只留下孩子们的雪人,雪人眼睛本来是圆溜溜的算珠,如今换成了两个核桃。雪人的面部一下子怪异起来,不过孩子们还是很满足的,戏称大眼睛雪人。
  长富和长贵去井边挑水,水桶就放在院坝里,然后搬出家里的桌椅板凳用竹刷子清洗干净,等太阳慢慢把水气晒干。
  男人们忙完手里的活儿,还有更重要的活等着他们,就是把院子周围的檐沟疏浚一番。一年来雨水风沙早在檐沟里积满了枯叶和砂石,桃三爷扛着锄头提着竹篓就忙开了,长富也帮着提土装背篓,长贵则负责把这些枯叶砂石背到别处倒掉。
  李氏和儿媳妇把屋子收拾完毕,然后拆下被褥和床帐,拿到河边清洗。
  今天几乎全村人都忙着扫尘,河边的媳妇婆子可想而知,都排上队了。李氏都有经验了,她也不着急,提水到岸边空地上,把脏的被褥床帐泡到大木盆里,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小板凳,坐在木盆旁边用搓衣板慢慢搓着。
  都说下雪不冷化雪冷,今天正是化雪的天气,河水冻的刺骨,女人们却洗的热火朝天,三五成群的聊着,这边一阵笑声,那边一阵骂声,嘻嘻哈哈的尽是年味儿。
  到中午时分,被褥才洗了一半,李氏先回去做午饭,留两儿媳妇继续洗,饭好了就让大宝来河边喊她们回家吃饭,饭后,婆媳三人再一起到河边继续洗。
  等到被褥床帐全部清洗完毕,院子里已经搭起了竹架子,红红绿绿各色的被面床单床帐挂在竹架子上,随风轻摆,滴滴答答的水珠儿汇聚到一起,流到院坝边的菜地里。
  孩子们在悬挂的被单里藏猫猫,李氏气的抓起一根枯树枝赶人,“臭小子些,皮痒了是不?把架子碰倒了被单弄脏了,你们就背下河去洗!”
  大宝只好带着弟弟妹妹到院子外玩,很多孩子因为同样的原因被家人赶出来了,正好聚集到一起玩,天寒地冻的也没什么玩的,孩子们只能玩兵抓匪的游戏,毕竟跑着暖和些。
  腊月二十六晚上,桃三爷把需要采买的年货又梳理了一遍,准备二十七一早去赶集,一趟买齐全。长富和长贵背着背篓跟着一起去,孩子们嚷着要跟去,被无情打压下去了。
  李氏照旧准备好干粮水壶,五更天把桃三爷和儿子送出门。
  冬天的早晨黑漆漆的,幸好几人对路况无比熟悉,长富提着风灯走前头,桃三爷走中间,长贵随后跟上。他们在村口遇到好几家出门赶集的人,大家相互打过招呼,正好一起去镇上采办年货。
  集镇人太多了,都是四面八方赶来的采办年货的人,同村的人一到集镇就散了。
  桃三爷把怀里的钱袋子摸了摸,找了个僻静地,把钱分给长富和长贵,一人负责采买几样东西,然后在出镇口汇合。
  等到父子三人回到家,天已经黑透了。刘氏和张氏去灶房端来烧好的热水,让公爹和相公洗洗,暖和过来了,李氏才从灶上端来热着的饭菜。
  祭灶那天煮的腊肉香肠,这几天一家人都配菜吃,腊月底每天都有荤菜,要是赶上村里娶亲的人家多,加上挑回来的粉蒸肉,腊月里的伙食就更好了。
  一天都没吃到热乎菜了,这会儿喝着热热的玉米糊糊,吃着蒸软的猪头肉,父子三人胃口大开,吃完后心里舒坦极了。
  饭后,桃三爷拿出采办的年货,一一展示。三坛子泥封贴红纸的高粱酒,十斤瘦猪肉,十斤豆腐,十挂炮,两把香,一捆蜡,两卷纸封,四盒茶叶,一包米花糖,三支银簪子两朵淡绿色的小绢花,一些笔墨纸砚,还有几斤韭黄和豆芽菜。
  年货除了家里自备的,采买的不多,都是过年必要的。
  李氏指着簪子问道:“老头子,买错了吧,事先没说买这啊!”
  桃三爷笑道:“今年收成不错,临时决定给你和两儿媳妇买个簪子,花样子都是长富和长贵挑的,绢花是给妞妞买的。”
  长富把那支雕着桃花儿的簪子给了刘氏,刘氏甜蜜蜜的收下了。张氏也赶紧催长贵把她的簪子给她,长贵拿起一支雕着杜鹃花的簪子给了张氏,张氏笑眯眯的收起来。当然剩下的这支银簪子就是李氏的了,簪头雕着三个重叠的元宝。
  李氏拿起簪子细看,做工虽然不是很精致,但是元宝是她的最爱,老头子记得清,她心里甜蜜蜜的,可嘴上不停的抱怨道:“花这么多钱干啥,都成老太婆了戴个元宝在头上,多难为情!”
  桃三爷笑而不语,李氏嘀咕着,把年货收起来。
  妞妞嚷着要把小绿花儿扎头上,刘氏心情好极了,笑着把她抱在怀里,温言细语道:“妞妞乖哦,等到大年初一了再戴好不好?初一别人都穿新衣服戴新头花,妞妞今天戴了,就成旧头花了哦!大年初一就没有新花花戴了哟!”
  妞妞想了想,点头,让刘氏把她的新花儿收好。此后几天,妞妞都会不厌其烦的让刘氏把绿花儿给她看看,确认花儿还在并没有丢失,她才能放心的去玩。
  腊月二十八这天,李氏准备了一只活鸡,一坛高粱酒,两斤猪肉,两斤腊肉,两斤豆腐,两盒茶,都用红纸包着麻绳儿系着,让桃三爷带着大宝二宝去给桃长贤送年礼了。庄稼人虽说没多少学识,但也知道尊师,桃三爷家两个孩子在族学里就读,年礼准备的就丰盛一些。
  长富和长贵在家杀鸡,李氏当初留下的三只鸡,一只做了谢师礼,剩下两只宰了过年吃肉。
  今年准备的年货前所未有的丰盛,李氏感叹着日子越过越好了,心里也喜滋滋的,就盼着这日子就这样富足的过下去,然后再盖上大瓦房,孙子长大了都娶上媳妇,她早日抱着重孙!
  李氏想的正美呢,仿佛重孙子已经抱在怀里了,抬眼看见几个矮搓搓的宝,正在院坝里追狗玩,怀里的重孙子眼可见的飞起来,越飞越远直到消失不见,她狠狠的盯了几个宝一眼,抱怨道:“顿顿吃那么多饭,也不见长个儿!一个个跟矮冬瓜似得!”
 

第六十九章 除夕1
更新时间2015…1…28 10:36:23  字数:2731

 除夕。
  整个桃家村的人都是早起,大人们起床忙活,孩子们盼年睡不着。
  李氏从肉架子上取了些过年要吃的腊肉香肠,一锅炖了。香肠熟的快,早早的挑出来晾着,再放入四四方方的豆腐干继续炖,等到豆腐干也熟透了,再用筷子插一下腊肉,熟透了一插就透,李氏把腊肉香肠豆腐干全部捞到盆里,用温开水把裹着的浮油洗掉,再装盆放碗柜里,新年里几天都不再煮肉,要吃就切现成的,也省事多了。
  锅里厚厚的一层浮油,加入干豇豆干萝卜花等炖一锅,当早饭的下饭菜。
  除夕的早饭还是跟往常一样,是熬的香香的杂粮粥,下饭菜就是一盆儿油汪汪带腊肉味的炖豇豆萝卜花。
  孩子们盼着中午那顿大餐,心痒痒难耐,根本吃不下早饭。
  李氏指着四个宝,郑重说道:“谁要是不吃够两碗粥,就别想着吃中午饭!”
  四个宝只得数着碗里的米粒儿,花了比往常多一倍的时间,才吃完李氏规定的两碗粥。
  饭后,李氏和儿媳妇就忙着中午的大餐了。
  桃家村的习俗是除夕中午吃大餐,晚上喝团圆酒,吃腊菜,守岁吃饺子。
  桃三爷买了十斤新鲜猪肉,给桃长贤送了两斤当年礼,剩下八斤一半剁成馅炸丸子,一半切成条炸酥肉。丸子和酥肉都离不开鸡蛋和红薯粉子,李氏干脆把装红薯粉子的罐子搬到灶房备用。
  油罐里的菜籽油也是新榨的,李氏倒了小半到锅里,吩咐张氏加大柴火,炸东西必须要火大才行。刘氏在灶边搓丸子下锅,李氏拿着竹捞子在油锅里不停翻动,炸至金黄就迅速捞起来,沥干油,继续再捞。
  婆媳配合默契,很快一盆炸丸子,一盆炸酥肉,一盆炸豆腐泡都完工了,李氏让张氏把灶膛的火熄掉。
  刘氏提醒李氏道:“娘,还有花生没炸呢?咱们再炸些小面食吧,过年村里的孩子来窜门,咱也有吃的招待。”
  “哎哟,真把这茬忘记了,这会还来的及,长贵媳妇,你先别烧火,去粮仓把剥好的花生米拿来。”李氏真忘了炸花生面食的事。
  张氏赶紧从灶后起身,去粮仓拿花生米,刘氏也忙着和面,准备做些小面食。
  刘氏一边和面一边说道:“娘,五花肉裹上鸡蛋和红薯粉子炸出来的酥肉挺香的,咱按照这个办法把花生也裹上炸出来尝尝,正好盆里还剩些蛋糊糊。”
  李氏看了看盆里剩下的用鸡蛋和红薯粉子搅成的蛋糊糊,赞成道:“这个法子好,咱先试着炸点吃,好吃再多炸些。”
  张氏把花生米拿来,听了刘氏的提议,也说好,激动的赶紧烧火去了。
  李氏把花生洗净,拿一些裹上蛋糊糊,下锅炸出来,金黄酥脆,的确好吃。李氏高兴的把花生米分成两份,一份裹蛋糊糊炸,取名叫酥花生,跟酥肉一个姓!另外一份花生还是直接炸,撒些咸盐了事。
  大宝又拖着几个尾巴溜到灶房里,李氏给他们一人抓了一把酥花生,孩子们从来没有吃过,都笑眯眯的说好吃。一把吃完还想再吃的时候,李氏不给了,说是花生吃饱了,午饭就吃不下,孩子们才悻悻然离开。
  这时,刚成亲几天的永盛,精神焕发的敲着锣,挨家挨户的通传:今晚酉时一刻准时到族里祠堂聚餐,下酒菜自备白米饭族里提供。
  永盛在桃三爷家传达完,又去了桃五爷家,传达完毕,永盛和长正两个新婚不久的兄弟伙,溜到院外僻静处,神神秘秘的交流了好一会儿,两人才红着脸鬼鬼祟祟的离开。
  永盛路过桃三爷院门口时,大宝几个从院门背后跳出来,吓的永盛手里的锣都掉地上了,大宝道:“永盛哥,你脸咋这么红?”
  永盛支支吾吾了几句,逃了。几个孩子疑惑的盯着永盛的背影,三宝喃喃道:“永盛哥准是偷五奶奶家的鸡蛋了!”大宝明显不信,但也想不出其他原因来,也懒得猜了,正好桃三爷端着一碗浆糊出来贴春联,孩子们一拥而上围着爷爷看。
  长富嚷道:“靠这么近干啥?都散开点,你爷手里的春联都铺不开了。”
  桃三爷哼着曲儿,把手里的对联展开抹上浆糊,让长富帮着扯住一头,两人在门框旁比划着,长贵站在远处,观察春联是否对齐,一旦歪了,就赶紧指正,直到春联对齐了,桃三爷才用手轻轻的把春联拍到墙上。
  孩子们也学会了,站在长贵的位置开始瞎指挥,刚说完左边高了,马上又改口说右边高,桃三爷气的吹胡子,让长贵把臭小子些赶走,不让他们捣乱。
  长贵也惯孩子,笑了笑也不管,只是把自己的嗓门提高了,让桃三爷以他的意见为准。
  前院七扇门上全贴上了春联,大宝和二宝识得一些字,大宝指着上联念着:“爆竹千声同辞旧岁”,二宝就念下联:“梅花一点独报新春”。三宝兴奋的指着横批嚷道:“大!大!我认识这个字,这是大!”
  桃三爷笑道:“横批四个字呢,你就认识个‘大’字,其他三个念啥?”
  三宝挠头道:“爷,等我翻过年进了学堂,我就会认了!”
  桃三爷笑着点头,“大宝,你告诉三宝这四个字咋念?”
  “龙年大吉!”大宝念道。三宝拍手,嚷道:“我知道,明年是龙年!”说完做了个猴子挠头的动作,桃三爷笑骂:“龙年你学猴子干啥?”三宝振振有词:“龙啥样的我也没见过啊,我只见过猴子!”四宝也跟着学小猴子挠头。桃三爷大笑着带儿子去后院贴春联了,猪圈门上不贴春联,只需要贴个“六畜兴旺”。
  春联贴好了,灶房里午饭也准备的差不多了,除夕这顿是一年里最丰盛的午饭。
  桃家村人除夕饭前的习俗是祭祖,跟清明差不多,各家各户都端上一些吃食到自家先人坟前祭拜。
  桃三爷用小簸箕端着一盘腊肉一盘香肠一盘排骨,长富拿着一挂鞭炮,长贵带上香蜡纸,妞妞太小被刘氏留在家里,其他四个宝都跟着去了族里的坟地。桃三爷把祭品摆上,点上香蜡,带着儿孙们磕头,然后是烧纸,等先人们享用完毕,才点起鞭炮,这边一阵噼里啪啦结束,那边又响起来了,平日里幽冷的坟地,如今鞭炮声此起彼伏,活着的人们到了年底,也不忘故去的旧人,祭奠完毕,才端起祭品回家去了。祭品拿回去,一家人会分吃,桃家村人坚信,这份祭品里承载着先辈的祝福,一家人吃下去就会得到祖辈的庇佑,身体康健,祛病消灾。
  家里,李氏和儿媳妇已经摆上了满桌酒菜,一碗蒸丸子,一碗蒸酥肉,一碗油炸豆腐,一盘烟熏肉,一盘风干腊肉,一盘腊排骨,一盘香肠,一盘熏豆腐干,一盘酥花生米,一盆野蘑菇炖鸡汤,一锅白米干饭,一壶酒,十一个小酒杯。
  除夕这顿几乎都是荤菜,既是犒劳一年的艰辛,也是对来年丰收的祈愿。桃三爷亲自执壶给两个儿子、两个儿媳,然后是老伴儿斟满酒,孩子们面前的杯里则是茶水。
  桃三爷端起酒杯,郑重的说道:“这是兔年最后一天,明天起就是新的一年了,这一年里咱家勤劳耕作,换来这满满一桌酒菜,明年不管年景咋样,我相信家和万事兴,只要咱们一家子和和睦睦,日子会越来越好!”桃三爷又看着几个孩子道:“明年三宝也要进学堂了,能读书认字是人生幸事,多少人想读书没有机会,既然你们有了这个机会,就要珍惜,爷不求你们加官进爵,惟愿你们明事理知进退!”
  桃三爷说完,看着似懂非懂的孙子们,笑道:“年年都是这些话,都听烦了吧,来,咱一家子干一杯!”
 

第七十章 除夕2
更新时间2015…1…28 18:41:12  字数:2586

 一家人都端起酒杯,妞妞端酒杯,盯着杯子里晃悠悠的茶水,笑的眼睛都弯成月牙了,甜甜的喊道:“喝酒!喝酒!”
  李氏笑道:“哎哟,我的乖孙呢,听这口气也是个大酒量的,长大了准能喝!”
  大宝几个也装豪迈,学着大人一饮而尽,然后喊着:“满上!满上!”
  桃三爷乐呵呵的看着几个孙辈儿,也豪爽道:“好,咱桃家村的汉子就得有那么股劲儿,大宝,给你弟弟们把茶水满上!”
  大宝嘿嘿的笑着,果真拿过茶壶,给弟弟们斟满。
  李氏是一杯倒,所以端着酒杯很小心的碰碰唇意思一下,刘氏和张氏能喝两杯,都笑眯眯的一口闷了。
  “吃吧!都是劳动所获,吃的舒坦!”桃三爷举着筷子说完,后辈们才动筷子。
  刘氏给妞妞小碗里夹了一个丸子、两块酥肉、两片香肠几颗酥花生米,妞妞高兴的拿着勺子开吃。
  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