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桃家村种田轶事-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村两条一共二百三十斤,一斤五十文,一共十一两五百文。
  桃三爷说道:“小伙子,记的还挺细!”
  王顺笑着把本子揣好,把银钱递给桃三爷,说道:“大爷,都说亲兄弟明算账,我们这碗饭还是四家分着吃,不记清楚不行啊,咱不能无凭无据的分钱吧,更不能为了钱财伤了大家的情分!”
  桃三爷点头赞同。
  王顺笑着指了指木驾车上的两头猪,说道:“大爷,你家两条猪肚子都撑圆了,这一肚子猪食也当肉价卖了!”
  桃三爷把烟杆点着,抽一口,笑着说道:“这个价卖给你已经算很便宜了,再说,现在红薯啥价?猪肉啥价?这一肚子红薯又得长多少膘?你小子等着赚吧!”
  王顺嘴角抽了一下。
  桃三爷接着道:“我给你算了算,你这一头活猪买回去宰了卖肉卖下水,一头活猪按照现在的肉价,至少赚一两五,等到腊月里,出栏猪多了,收购价便宜了,肉价却不会降低,你小子就等着数银子吧!”
  “哎哟大爷,你可真会算,这活猪咱可是囫囵秤的,运回去宰了除去肚腹猪血粪便这些,能有多少肉啊?咱就是挣个辛苦钱,几个人翻山越岭的搬运着牲口又脏又累,赚的钱四家人平分,咱也就赚个过年钱!”王顺叫起苦来。
  “咱这桃家村也是离镇太远,干啥都不方便!说实话,你们大冷天捣腾这个也的确辛苦。”桃三爷跟王顺摆谈起来。
  “的确不方便,这不特意做了这个轴距短的木驾车吗,用骡子拉着也能走山道,等上了官道就方便多了!”王顺说道。
  “哦,我看你这车是觉得奇怪,原来是变窄了。”桃三爷又看了看那个木架子车。
  “变窄了装的也少了,只能多跑几趟,大爷,你看我这手都冻烂了!”贩子伸出他那双红褐色的手,手背上全是陈年冻疮留下的皱皱红红的疤痕,还有新生的破皮流浓的冻疮,翻过手来,手心一层厚厚的茧子,不比庄稼人的茧子少。
  “你这碗饭吃的也是够辛苦的!”桃三爷说道。
  “大爷,实不相瞒,我老家耕地少兄弟多,我早早的就出来找钱自谋生路了,什么活都干过,什么苦也吃过,现在总算有家有口了,虽说没挣上大钱,但也能让媳妇孩子吃饱穿暖!但是想帮衬家里那些兄弟,还心有余力不足啊!”王顺说道。
  “人穷不怕,怕吃苦才可怕!慢慢来吧,你小子还年轻,又能吃苦,日子总会好起来的!”桃三爷拍了拍王顺的肩膀鼓励道,“早过了午饭的点儿了!你们还饿着肚子吧?”
  王顺不好意思的笑笑,“咱们出来跑的,差一顿两顿的,没啥!”
  “小伙子,身体最重要,一家老小都靠你了!”桃三爷抖抖烟灰,接着说道:“咱也没啥好东西招待,你大娘给你们烧了些红糖姜水,蒸了些红薯,你们几个凑合吃点暖暖身子吧!”
  王顺感激的朝着桃三爷作揖,然后招呼其他三个人过来。
  李氏端着一盆热热的红糖姜水,拿四个碗摆好,又去灶房把蒸红薯端出来,四个人朝着李氏作揖感谢,嘴里念叨着:“多谢大娘,多谢大娘。”
  李氏笑着说:“没啥好东西招待,你们也别嫌弃,吃点喝点暖暖身子吧!天寒地冻的挣个钱真不容易!”
  四人喝着热热的糖姜水,吃着烫烫的蒸红薯,心里也是一阵温暖。走的时候,李氏把剩下的糖姜水倒到他们的水罐里,剩的红薯也给他们包上带走。
  桃三爷把钱交给李氏放好,叹道:“都是爹生娘养的,看着那手上的冻疮茧子,脸上的冻疮,心里也不是滋味啊!”
  “可不是嘛,大冷天的谁都不容易!”李氏说道,“咱也尽点心意积点德,以后咱家孩子出门在外,也盼着有人给碗热水喝!”
  桃三爷点头,李氏去正房放银钱去了。
  桃三爷叼着烟杆,又去猪圈里看了看,往日挤挤满满的猪圈里,如今只剩下一条猪了。那条躺着的肥猪听见脚步声,哼嗤一声爬起来,朝着桃三爷叫开了。
  桃三爷把猪圈旁背篓里的萝卜缨子扔了些给它,肥猪马上不叫了,咔嚓咔嚓的大口嚼起来。桃三爷看了一会儿又走出圈舍,溜达着往前院走,心里盘算着留下六两银子作为明年买小猪崽的钱,剩下五两五攒起来,卖鸡和鸡蛋的钱用来买年货和添新衣也足够了,这一年家里银钱出出进进的,还有七八两的盈余,更让人欣慰的是,粮仓里粮食满满的。
  桃三爷在院坝里转着圈儿,三宝和四宝跑过来,一人一边,抱着桃三爷的大腿撒娇,桃三爷心里想着事儿,也由着他们小猴子一样吊在自己腿上。三宝四宝笑的眼睛都弯了,妞妞圆滚滚的跑过来,伸手牵着桃三爷的衣服,跟在屁股后面像个尾巴。大宝和二宝在屋里写字,听见弟弟妹妹的笑声,好奇的跑出来看。
  桃三爷脑海里把今年的账再一笔一笔的过一遍,又把明年的年景各种情况预想了一遍,有了底心里踏实多了,又盘算了一下攒钱修房的事,等他回过神来,发现自己双臂双腿各吊着一个孙子,屁股后缀着一个孙女,桃三爷乐呵呵享受着儿孙之乐,拖着这群猴儿在院坝里继续转着。
 

第六十章 宰年猪与腌肉
更新时间2015…1…19 10:04:36  字数:2622

 冬月底,村里卖猪和宰猪的人家很多,每天都能听见肥猪的嘶叫声。
  这就是过年的前奏了。
  全村都洋溢着一种兴奋躁动的情绪,大人孩子脸上都不自觉的挂着笑容。那个叫王顺的猪贩子记得桃三爷一顿饭的恩情,每次来村里,都要询问桃三爷家需要带啥东西不?他最近在桃家村周边村子和集镇之间往返,带东西很方便。
  桃三爷也不客气,让王顺代买了一些要腌腊肉的井盐,又留王顺几个人在家吃了饭。一来二往两人熟络起来,王顺在桃三爷家吃饭的次数就多起来了,当然,王顺也会给桃三爷送上几盒茶叶几捆烟叶什么的,给孩子们带些糖果和点心。
  冬月二十八是桃三爷和郑屠子约好宰猪的日子,正好今天村里还有两家也是约的郑屠子宰猪。
  郑屠子背着刀具如约而至,李氏热情的给郑屠子煮了大大的一碗手擀面,上面放着几片切的厚厚的腊肉,郑屠子乐呵呵的把面条吃完,抹完嘴就准备宰猪了。
  都说宰年猪很讲究,一定要把屠子招待好,屠子吃饱了有劲,一刀毙命最是吉利的。如果一刀没有捅到要害,猪惨叫着迟迟不断气,还需要屠子补刀,桃家村人认为非常不吉利,来年会诸事不顺。
  郑屠子是深受桃家村人信赖的屠子,而且价钱公道,宰一头猪收费两百文,猪喉管和四个蹄子里的蹄筋归他所有,村民们都能接受。
  桃三爷搬了两条长板凳并排放到院外,又和郑屠子合力把大木桶搬到指定位置。刘氏和张氏一人一口锅烧起烫猪毛的开水,长富和长贵去猪圈把肥猪赶出来。肥猪肚子瘪瘪的,不像是卖活猪时候为了压秤,喂得肚子溜圆,要宰的猪为了方便清理内脏,提前两天就要减少喂食量。
  肥猪晃晃悠悠的从猪圈溜达到院外的空地上,悠闲的拱起土来,对即将到来的危险没有丝毫觉察。
  妞妞自从上次看过宰猪就留下了阴影,这次早早的躲到屋里去了。
  正好这天学堂休假,大宝二宝也兴致勃勃的围观起来。这种血腥的场面,对于孩子们来说并无丝毫影响,他们心里想法很简单,就是宰年猪了,宰完有肉吃,宰完就要过年了。村里好多小孩子也跑来看热闹,冬月和腊月最有兴致的娱乐节目就是围观现场版宰猪了。
  一会儿工夫,郑屠子就把一头大肥猪宰好刮毛收拾干净了,剩下分割肉的活儿就更不用说,他拿出剔骨尖刀,在磨刀棍上来回荡几下,快速的分割起来。郑屠子虽然没有庖丁解牛那么邪乎,但是他刀法精准技术娴熟也赢得了极好的口碑。
  大圆簸箕里放着分好的前夹肉后腿肉还有五花肉和排骨,猪头和蹄子尾巴单独放一个桶,剩下的内脏放另一个桶。
  郑屠子从宰猪到分肉做的干净漂亮,桃三爷满意的泡好一壶花毛峰,递上准备好的两百文钱,笑呵呵的说道:“郑老弟,辛苦了,辛苦了!”
  “应该的,应该的。”郑屠子笑着接过钱,当面清点完毕,便坐着喝茶歇息。
  “郑老弟,你这技术真是越来越好了!”桃三爷赞道。
  “哈哈,三哥你太过奖了,我这也是靠熟能生巧混口饭吃!”郑屠子揭开茶碗盖子,浓浓的茶香扑面,黄绿的茶汤上飘着几朵白色的茉莉,“三哥,你也爱喝这种花毛峰?我也觉得这个茶好喝!”
  “我就是个粗人,哪懂什么茶啊,只是习惯喝这种茶了,价钱不仅便宜,味道也浓,冲泡几次都不淡。我听人说越是讲究的人,越瞧不上这种味浓的茶,不过啊,这茶真对了我的味口,太寡淡了还不如喝白开水!”桃三爷笑道。
  郑屠子点头,他也是粗人一人。
  粗人和粗人谈论茶?赶紧打住吧!还是谈论些灌香肠做腊肉来的实际。桃三爷陪着郑屠子歇息够了,郑屠子起身告辞,背着刀具,要往村东头去,还有两家人等着他宰猪呢!
  桃三爷把郑屠子送出门,指了指方向,“你往东走,到那边问问人,我们村又不大,随便一问就知道了。”
  大宝跳出来嚷道:“爷,我来带路!”
  “去吧!”桃三爷说道。
  然后,一群孩子向村东头跑去,还能看两场宰猪,他们能不兴奋吗?大宝跟在郑屠子身边,尽职尽责的当好领路人。
  桃三爷回到正房,李氏已经带着儿媳妇开始收拾猪肉了,李氏把大骨头单独挑出来又留了一块肥肉做午饭,再挑了些肥瘦相间的前夹肉灌香肠用,剩下的肉块又肥又大,李氏乐呵呵的把大片的肉块分成小块,刘氏和张氏拿出井盐仔细的在肉上涂抹。
  刚宰的新鲜猪肉不能沾水,必须直接用盐涂抹,然后交给长富和长贵使劲搓揉,尽量把盐揉到肉块里。揉制好的肉块,一层一层的放进半人高的大缸里,然后是排骨、猪头肉、耳朵、口条、蹄子、尾巴都腌制完放到缸里,等到所有的肉都腌制完毕,大缸已经放的满满的。
  腌肉缸就摆在正房饭厅后面,长富和长贵兄弟俩使劲把腌肉压紧,再盖上竹簸箕,又透气又遮灰,再等上十来天就算完成了。
  李氏和儿媳妇又忙着去收拾内脏,长富和长贵赶紧去挑水。
  一家人忙到午时,才把内脏收拾出来。这个时候炖骨头汤已经来不及了,李氏切了些猪肝,做了一盆肝腰合炒,又烧了一盆红烧肉,肉块又肥又厚,炖的油汪汪的,再炒了盆白菜,烧了个萝卜汤,摊了些混合面饼子。
  午饭都要上桌了,除了妞妞在家外,其他四个臭小子还在村东头看宰猪呢!
  李氏让儿媳妇端菜盛饭,自己叉着腰站在院门外,朝着村东方向高声喊着大宝的名字。
  大宝和弟弟正专心的看着分割猪肉呢,旁边铁蛋拿手肘撞他,“大宝,你奶喊你呢!”
  大宝细听,真是李氏的声音,赶紧带着二宝三宝四宝往家跑。几个宝这会儿又想到中午吃肉的事情了,恨不得插翅飞回去。
  李氏守在院门口,手里拿着一根枯树枝,等着飞奔回来的几个宝。
  孩子们都穿着厚厚的棉袄,风一般的穿过院门,李氏手里的枯树枝只碰到最后面的四宝,枯树枝脆弱的无法想象,挨身就扯断了,四宝无察觉的往饭厅跑。
  李氏气的把手里剩下的半截树枝扔掉,嚷道:“咋不洗手,脏兮兮的就想吃饭!”
  大宝还算听话,赶紧把弟弟带到后院洗完手,再回到饭厅。
  妞妞笑眯眯的朝着哥哥们嚷:“哥哥,肥肉肉,吃肥肉肉!”
  李氏分发完混合面饼子,说了声吃吧,孩子们就伸筷子夹肉了。今天是自家宰猪,李氏做的肉分量十足,大人也不用再顾着孩子,也敞开了肚皮吃。
  妞妞一根筷子插着一块肥腻腻的红烧肉,举到嘴巴边慢慢舔着,慢慢咬着,刘氏不时拿手绢给她擦嘴,妞妞吃了两块肥肉就腻了,刘氏又给她喂了几块猪肝和腰花,直到她拨浪鼓似得摇头,才放任她自己吃点萝卜白菜。
  饭后,李氏把雪白的猪板油切成小块,慢火熬着,直到一锅板油块儿全部融化成透明的猪油,板油块炸成金黄色的油渣儿,李氏用竹捞子把油渣儿捞出来,单独装盆里,滚烫的猪油舀到猪油罐子里自然冷却,就变成了雪白的化猪油。
  油渣儿脆脆的,装一小碗儿撒些白糖给孩子们吃,剩下的油渣儿可以炖菜吃,跟肉一样美味。
 

第六十一章 腊八
更新时间2015…1…20 11:48:32  字数:2633

 每年宰年猪这天是腊月里最忙的,熬猪油、腌肉、灌香肠等后续活可不少,一家人都没闲着。
  熬完猪油紧接着是灌香肠,还要晒血皮子。
  灌香肠的前腿肉已经被切成小块,李氏把调料铺配置的大料用铁臼杵成粉末,加入花椒粉辣椒粉盐糖酒蒜等和肉块搅拌均匀,放置一旁慢慢腌制。
  刘氏受不了猪肠的味儿,刮肠衣的活就由张氏来完成,婆媳两个坐在小板凳上,小心翼翼的从大肠小肠上刮着肠衣。刘氏去灶房用猪血做血皮子,做好的血皮子切成小条铺在簸箕里晾晒,晒干了可以用来炖菜吃。
  肉腌制够味了,肠衣也刮出来了,李氏找出专用的小竹筒,套在肠衣一头,慢慢的往竹筒里塞着肉块,刘氏和张氏配合着慢慢把肉块往下挤,灌好一截儿就用麻绳系住,香肠如果出现堵塞的气囊,刘氏就拿针扎一下,把气体放掉。
  灌好的香肠像蛇一样盘在簸箕里了,李氏把香肠上的麻绳结扣提起来,穿到竹竿上挂起晒太阳。
  自从宰了年猪,孩子们就多了一项神圣的任务,就是守在院坝里赶鸟儿。因为香肠每天都挂在院坝里晒着,很多越冬的鸟会循着味儿飞来啄食香肠。
  这是大人们决不允许发生的事,更是孩子们不能容忍的事,他们每天都只能眼巴巴的看着香肠闻闻香味儿,凭什么这个长翅膀的抢了先?孩子们拿着系有红布巾的竹竿,每天坚守岗位,一有长翅膀的出现,就‘啊啊啊’的冲上去挥舞着竹竿驱赶。
  香肠保卫战开始了。
  紧接着打响的是腊肉保卫战。
  到腊月初八这天,腌制了十天的腊肉,已经够味了。李氏把腊肉从缸里取出来,用麻绳栓好,一部分挂在竹竿上晾晒,做成风干肉,另一部分用铁钩挂着,用柏桠末造出的烟慢慢熏成烟熏肉。
  腊肉取出来,缸里还有小半缸腌制出来的水,李氏也不倒掉,留在缸里等着泡豆腐。
  正好是腊八节,按习俗是要熬腊八粥的。
  腊八粥就是一锅乱炖的粥,既然是乱炖就要体现在一个乱字上。
  李氏挑了一截脊椎骨和一小块肉,用水洗净,又端着盆子到粮仓找豆子,红豆绿豆黄豆豌豆胡豆豇豆花生,只要是家里有的豆子都要抓上一把,然后是糯米大米高粱玉米渣乱七八糟一盆儿。李氏把这些混合粮洗一洗直接倒入铁锅里,再加入剁碎的脊柱骨和肉丁,点起柴火慢炖起来。
  李氏又去地里拔了些红萝卜,再洗些红薯,切丁了加入乱炖的铁锅里。腊八粥咕嘟咕嘟的熬了一个时辰,乱七八糟一堆口粮熬成一大锅稠稠的粥,红红白白绿绿黄黄各色都有,散发着豆子的浓香和骨头肉条的油味,还有糯米的黏滑和红薯大米的粘稠,再带点红萝卜的微甜,最后撒些咸盐提味。
  乱七八糟杂味的腊八粥上桌了。大人孩子都不是挑食的人,何况配料这么丰富的粥,都大口大口的吃着。
  桃三爷最喜欢吃腊八粥,感觉这就是他一年辛苦的一个见证,他筷子一挑,哟嚯!绿豆黄豆红豆,嗯!今年绿豆黄豆红豆收获不错!再一挑,哎呀!花生玉米高粱,好好!今年花生玉米高粱也丰收了,明年继续种!接着挑,啊咧!骨头和肥肉条,嗬嗬!今年三条猪养的肥啊,明年最好能养四条!继续挑,红薯糯米大米,哈哈!今年提早预防旱情不严重,稻子收成不错!桃三爷美滋滋的吃着腊八粥,心理活动不可谓不丰富,却不想孩子们的破问题又来了。
  “爷,腊八粥为啥要放这么多豆子,还有红薯萝卜高粱米!”大宝问道。
  “还有玉米!为啥?”这是二宝。
  “还有骨头和肉!为啥?”这是三宝。
  “我碗里还有花生!为啥呢?”四宝也来参言。
  桃三爷气的吹胡子:“去年吃腊八粥就说过,前年也说过,上前年也说过,你们几个臭小子,光吃饭不记事,年年都问!”
  大宝嘿嘿笑道:“爷,我记着呢,我是帮三宝四宝妞妞问的,他们年纪小不记得了!”
  二宝也说:“是啊,爷,上前年妞妞才生呢!三宝和四宝也还小。”
  桃三爷无奈道:“那大宝二宝可以给弟弟妹妹讲啊,这就是传承,懂不懂!”
  三宝眨着眼睛道:“我就是要听爷爷讲嘛!是不是四宝?”
  四宝猛点头。妞妞专心的选豆子吃,根本不理会哥哥们在干啥!
  桃三爷把筷子一放,说道:“爷就长话短说,腊八粥五谷杂粮都熬一起,就是我们庄稼人在答谢神灵和祖宗的保佑和恩赐,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也是在告诫后辈珍惜粮食,任何一颗收获的粮食都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你们看。”桃三爷配合着挑起一筷子稠粥,“这些红豆绿豆黄豆都是你爷你奶你爹娘叔婶辛苦种下、浇水、采收的,这些玉米高粱红薯也是咱们冒着旱灾水患辛苦种出来的,还有这些猪肉,也有你们天天割鹅鹅草的功劳,碗里这些粮食,每一颗每一粒都是付出辛劳后的收获,这腊八粥啊,吃的是杂粮,传承的是劳动致富精神气!”
  吧啦吧啦,吧啦吧啦,桃三爷正‘长话短说’着,大宝几个无奈的相互眨眼,专心的听爷爷讲着,也不敢吃饭。李氏看在眼里,假装不知道,这几个臭小子,就得好好治治他们,让他们不长记性!
  长富两口子和长富两口子也偷笑着,一碗接着一碗的吃,妞妞小闺女最聪明,挑完碗里的豆子,剩下的就推给刘氏,刘氏也不嫌弃,把妞妞小碗里的腊八粥倒到自己碗里,再给妞妞盛一勺子粥,让她继续挑选豆子吃。
  桃三爷还在继续吧啦着,三宝忍不住了,对着桃三爷讨好道:“爷,你的粥凉掉了!”
  桃三爷心里偷笑,面子上不显,仍继续说。
  三宝无力的趴桌上,四宝说了声:“我去尿尿!”溜出去了。大宝和二宝可怜兮兮的装着认真听爷爷的话。
  桃三爷看差不多了心里偷着乐,一本正经的问道:“你们几个都记住了吧!”
  “记住了!”几人异口同声。
  “那就继续吃吧!”桃三爷碗里的粥凉了,李氏又给他添了些热的,混合一下温度正好,桃三爷大口吃的攒劲,几个宝也不差,吃一碗添一碗,肚子都胀鼓起来了。
  一家人都吃的太饱,午饭后都歇着消消食。
  歇够了,又要开始忙活了,桃三爷帮着李氏搬了些黄豆出来泡着,泡一夜,明天就可以磨豆子做豆腐了。
  当然,推磨的活儿是由男人们来做了,腊月里闲的一身力气无处发,正好推磨消消火气,磨盘子转的呼呼响,李氏笑骂长贵:“哎哟,我的儿,你慢点推,磨心子都被你磨烂了。”
  张氏笑着上前掐了一把长贵,骂道:“劲儿多的使不完是不?”
  长贵嘿嘿笑着,慢了下来,推了一会儿不觉得累,倒是觉得头晕,然后换上长富。
  孩子们来试试推磨,可怜个子太矮,推起来费劲儿,只好作罢。
  磨完豆子,装了两大桶豆浆,剩下的活儿就是女人们的了。李氏带着儿媳妇在灶房里忙着做豆腐,至于点卤这种重要环节,依然是李氏亲自操作。
  当两板黄白色的卤水豆腐做好后,李氏用刀把豆腐切成四四方方的大块儿,放到腌肉缸里泡上三天,水里的盐分慢慢渗透进新鲜豆腐里,再捞出来摆到铁架子上,用麦壳稻壳锯末造出的烟小火熏着。
 

第六十二章 腊月里
更新时间2015…1…21 10:48:45  字数:2596

 腊月里,家家户户都忙着准备年货,大多是农家自产的,只是花费些功夫。
  李氏和两个儿媳妇进了腊月就没有闲着,泡糯米磨汤圆粉,炒花生核桃芝麻拌着红糖做汤圆芯子,还要炒些花生南瓜子炸些面食当零嘴,白天忙着备年货,晚上忙着缝衣服做鞋袜。
  大人们不用年年做新衣,一身新衣省着穿能过几个新年呢。孩子们长得快,虽然个子小不费布料,但也不会年年都做新衣。当然,孩子中岁数大的就显出优势了,大孩子明显做新衣的频率比小孩子高,大孩子过年穿新衣,小孩子穿大孩子去年的新衣。
  桃三爷家也是这样的情况,大宝二宝每年都能赚一身新衣,三宝四宝只能穿哥哥们去年的新衣,妞妞是闺女,不用捡哥哥的衣服穿,一点布料就够给她缝套新衣服了。
  今年也是一样,只做大宝二宝和妞妞的三套衣服,李氏拿出压箱底的布料交给刘氏,刘氏用手给孩子们大概量了下尺寸,抽了两天时间,把孩子们的新衣服剪裁好,至于后续缝制和绣花,可以慢慢做。
  腊月里,院坝都不够用。
  最好的位置晾晒着香肠和腊肉,院子靠近菜地的位置堆砌着两个简易灶膛,一边熏着腊肉,一边熏着豆腐干。桃家村一到腊月里,家家户户都冒着几股青烟,早晨雾浓里看不明显,等到雾气散开,太阳露脸,就能清楚的看见青山绿水间的村落里青烟袅袅,不时传来人们的欢声笑语,还有孩子们啊啊啊驱逐飞鸟的声音。
  腊肉慢慢的熏出香味,外皮变成暗黄色油澄澄的样子,赚了好多孩子们的口水。
  白白方方的豆腐块儿,熏的缩小了一倍变成黄褐色了,这些豆腐块都是有数的,三宝和四宝趁大人们不注意偷偷抠下几个指头大小的小块儿,然后把豆腐干翻个面,把抠出的小坑儿遮挡住,最后躲到无人处笑眯眯的嚼着豆腐干。
  到晚上,李氏都会把豆腐干和烟熏肉收起来,当然香肠和风干肉也不例外,统统收进屋子,等到第二天再拿出来继续熏和晒。
  那些被三宝四宝抠出小坑的豆腐干,通常会在第二天被李氏发现,李氏不用想,直接点了三宝四宝的名。
  庄稼人在腊月里讲究多,不会轻易打骂孩子,更忌讳说话带死啊亡啊之类的晦气字眼,年货也要尽量做到无损,平日里晾晒腊肉香肠都是小心翼翼,晾晒汤圆粉更是轻手轻脚,如今一不留神,豆腐干被臭小子些抠了几个坑,李氏气的瞪了三宝四宝好几眼,最终忍住没有打骂人,不过中午的饭桌上,大宝、二宝和妞妞都有煮鸡蛋,三宝和四宝只能干瞪眼。
  李氏得意的笑道:“臭小子些,跟你奶斗,还早着呢!”
  大宝和二宝吃着鸡蛋幸灾乐祸的笑,妞妞也拿着鸡蛋朝三宝四宝显摆。
  桃三爷、长富长贵都呵呵的笑话他俩,刘氏和张氏倒是不客气,拿眼刀唰唰的往三宝四宝身上丢,不能打骂,只能来些精神攻击了!
  三宝四宝现在后悔死了,就因为吃了几个小指头大小的豆腐干,就遭受如此对待,真是不划算啊!两个烂兄烂弟默默的吃着饭,装得温顺又乖巧,不敢表露一丝一毫不满。
  午饭后,三宝四宝卖力的挣表现,赶个鸟儿,嗓子吼的比谁都响亮,小腿跑的比谁都快,大宝二宝乐的偷闲,大宝拿出小算盘啪啪打着,妞妞站在哥哥旁边兴致盎然的看,二宝捧着一本托猪贩子王顺帮他从镇上找的草药类的杂书悠闲的看着,当然,多半的字他都不认识,还好有些简易的草药图,二宝看的兴致盎然。
  随着年货一样一样的置办齐全,一家人也闲下来。李氏和儿媳妇们现在不需要忙一天三顿的猪食,每天只需要喂喂鸡,做好一家老小的饭菜,剩下的时间就是烤火做鞋聊天等着过年。桃三爷没事也溜达出去找几个老头子下几盘棋,长富长贵则是出去打打小牌混个时间。
  腊月十五这天一早,李氏打算做醪糟。
  能干如她也没什么做醪糟的经验,毕竟自家很少种糯米,八月节做糍粑的时候,都是去有糯米的人家换的,更别说用糯米做醪糟了。李氏把糯米泡上水,急冲冲的就往村东头桃大爷家走去。
  王氏此时正在院子里翻豆腐干,李氏人还没到,声音就到了,“大嫂子,忙着呢!”
  王氏转身看见李氏急冲冲进了院门,笑道:“狗撵来了吗?跑这么急!”
  “大嫂子,你可得帮帮我,我今天做醪糟,心里没底啊!”李氏焦急道。
  “我还以为啥事呢,火急火燎的,不就是做个醪糟吗?我给你说啊,这做醪糟说简单吧又不简单,说难吧又不是那么难!”王氏慢腾腾的说道。
  “哎哟,我的大嫂子,你快点说重点吧!”李氏更加急了。
  王氏笑着把做法一说,李氏倒不急了,“要泡一夜啊,我才刚泡上。”
  “当然了,就跟你磨汤圆粉一样,要把糯米泡软才行!”王氏说道。
  “我刚泡上,到明天早上会不会泡太久了?”
  “你晚上用手掐一掐,要是一掐就烂了,你就来喊我,我带着你做一次。”王氏说。
  “那真是有劳大嫂子了!”李氏感谢到。
  “其实,你可以加些大米在里面,不用全是糯米,做出来的醪糟也很好!”王氏进一步指点李氏,“我家还有酒曲,到时候我给你带些来,你说说你泡了几斤糯米?”
  李氏说道:“我还真没数,等我算算啊,从你家换了二十五斤糯谷,就算能舂了二十斤糯米吧,八月节那天做糍粑用了四斤,后来又做了糯米红扣用了两斤,前几天磨汤圆粉用了六斤,剩下的全泡上了。”
  李氏记性不错,但是算数不行,她盯着王氏想知道答案,王氏也盯着她,两个婆子嘀咕不出个确切数,一旁拿着竹竿赶鸟儿的永盛乐呵起来,“奶,三奶,剩下八斤糯米都算不出来吗?”
  李氏拍着掌笑道:“这不有个能算的吗?咱们两个老婆子瞎算啥呀!”
  王氏笑眯眯的点头说道:“那就是泡了八斤糯米,你再加两斤大米,凑个十斤!”
  李氏同意,王氏对永盛说道:“永盛,去挖些醪糟来给你三奶尝尝!”
  永盛也好这口,两三步跨进屋子挖了一碗醪糟出来,只见暗蓝色瓷碗里满是透明的水液,上面漂浮着零散的雪白色米粒,下面则是粘成团的米粒,阵阵酒香扑鼻而来。
  永盛端着碗递到李氏面前,“三奶,你尝尝!”
  “哎哟,这么多,我吃下去岂不是醉了!”李氏笑道,“好孩子,去给三奶拿个勺子,我尝一口就行了,吃醉了路都走不了!”
  永盛很快取了勺子来,李氏舀了一勺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