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儿女成双福满堂-第3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宜萱垂着头,盯着脚前的地面怔了片刻,然后缓缓转回头来,盯着邱晨道:“大嫂,你说我跟上,会不会被指不孝?”
    邱晨嘴角微微一抽,垂了眼道:“我读书少,大道理知道的不多,可也知道,所谓孝道并非一成不变的。孝不孝也不在守没守在身边……做人妻子的,最重要的是丈夫,做母亲的,最重的自然是儿子……你替他们照应好儿子,也是一种孝。这中间,并不冲突。”
    宜萱的眼睛渐渐亮起来,眉花眼笑地连连点着头道:“大嫂说的对……嗯嗯,是我着相了!”
    六月初九,翟玉甫点了南直隶正定府长清县知县。长清县在正定城北,紧邻运河,乃正定府到通州前的最后一个中转码头。土地肥沃,水利设施完备,有马踏湖和燕归湖等湖泊水面,物产丰富,被誉为京南的鱼米之乡。距离京城只有三百里左右,快马加鞭一日即达。
    邱晨打发了人送了份贺礼过去,隔天,宜萱来跟邱晨辞行,随后欢欢喜喜带着三个孩子跟着翟玉甫离京赴任去了。
    进了六月中旬,秦铮仍旧不见有信,邱晨忧虑渐渐重了起来。
    昀哥儿已经满了六个月,不知是不是营养特别充裕的缘故,比一般孩子健壮许多。王氏的孩子康和比他大三个多月,平日里吃的也不差,却不昀哥儿高,也不如昀哥儿壮。不到六个月就能很利落地坐着了。到了六个半月上,已经开始倒腾着手脚摸爬滚打一番了,只是爬的还不太利落。
    为了防止小东西从床上爬落摔着,邱晨干脆找庄子上的老农帮着做了个大大的蒲草垫子,上边用三梭布封了,直接将昀哥儿和康和放在上边玩耍。然后,就经常看到康和安安静静地坐在垫子一角,昀哥儿则是穿着连衣短裤,满垫子的摸爬滚打。
    连衣短裤经邱晨授意,做的不是小熊就是小老虎,还有个小兔子的屁股后头还缝了个白色的毛球儿,垫子上就不时变换着萌萌的小兔子、小笨熊和小奶虎……
    六月下旬,秦铮仍旧没有消息,北路的徐琼倒是有两回军报送回来,却并没有透露南路军的消息。
    邱晨忧虑着,更不敢让自己闲下来。每日处理家事,应付京中各方的应酬往来,主要的是,春天种下去的马铃薯就要收获了。
    六月底,邱晨带着孩子们再次下乡去了庄子上,避暑。
    这一次,汤老先生因中了暑气,没有随行,汤家的两个孩子汤家卓汤家斐哥俩儿却跟了过来。
    六月底正是一年中最酷热的季节,这群孩子七八岁不到十岁,正是最活跃好动、最不知深浅的年纪,邱晨不敢放任他们自己玩耍,干脆带了他们去地里看着马铃薯收获。并给了孩子们一项工作,每个人发了一本账册子,一根碳条,让他们每人带着两名小厮,在地头寻个树荫候着,庄户们收了马铃薯就送到他们这边来过称记重,一来对产量有个清晰的统计,二来也作为庄户劳力们干活的计酬依据。
    孩子们第一次被授予如此重要的任务,一个个都格外认真负责,一天下来,小脸儿晒得通红了,也没有一个人叫苦喊累。
    收获的第一天,杨璟庸就赶了过来,看着一堆堆马铃薯和孩子们报上来的亩产数量,一脸喜气洋洋地几乎笑成了花儿。邱晨几次想要询问关于藏地的战况,却都被杨璟庸有意无意地避开了去,两次三番之后,邱晨干脆不问了。
    上战场就有危险,秦铮能回来自然会回来。万一……她追着杨璟庸问,就是追着皇帝去问也没什么用。
    杨璟庸得了准确的亩产收入,带了一大筐新收获的马铃薯,临近午时了,都没留下来吃午饭,跟身后有狗撵着一样,带着人匆匆回了京城。邱晨忙着,连送都没送,只盯着运回来的马铃薯,让众多妇人孩子们挑选出破损磕碰的,完好的送进早就挖好备用的地窖中。
    吃过晚饭,邱晨就招呼秦礼秦孝带着孩子们去湖边下水游泳,几个小子仅穿了短短的内裤,跟小白条鱼儿似的,在水里扑腾撒欢儿……邱晨也去,只不过让人清了一处地方。她让丫头们用蚕丝编织了长及膝盖肘部的弹性衣裤,充当泳衣使用。阿满也穿了同样的衣裤,跟在她身边,有些悻悻地。倒是坐在木盆中的昀哥儿,兴奋地有些忘乎所以,几次想从木盆中爬出来,好在有承影和含光几个丫头看护着,邱晨才能放心地教导阿满学着蛙泳、仰泳、自由泳……
    若没有秦铮的长时间失联,庄子上的生活是简单而快乐的,加上马铃薯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让早已经知道结果的邱晨都忍不住悦然心喜起来。
    孩子们晒成健康的小麦色,算盘也打的非常熟练的时候,马铃薯收获完成,统计下来的数字,肥田的亩产跟安阳持平,平均亩产超过了一千六百斤。盐碱地和山坡地的收成低一些,也有九百多将近一千斤!
    这些地原本是没什么收益的,充其量就是生些青草喂牲畜,或者草枯黄了后割回来做柴火。如今,有了马铃薯,这等废地居然也能亩产上千斤……其惊喜程度丝毫不亚于肥田的超高收益。
    七月初八,收获完成。
    七月初十,户部和庄子隶属的通州知县就赶了过来。当然,作为其中的主导人物,雍王爷杨璟庸也亲自过来,看收获的马铃薯,看生长旺盛,即将收获的玉米和红薯。
    午饭就留在庄子上用的。邱晨就用刚刚收获的马铃薯做食材,好好地款待了这些官员。或炖、或炸、或蒸、或炒……马铃薯的高产和美味,随着一顿饭深深地印在了官员们的大脑中。
    七月十五中元节前夕,邱晨带着孩子返回京城。
    中元节,乃祭祀大节。秦铮不在家,纪夫人的祭祀就有邱晨带着人事不懂的昀哥儿进行。
    中元节的香灰味儿还没散尽,人们已经为即将到来的八月节做起了准备。邱晨也备了节礼,送往安阳正定等处。
    七月底,赵国公徐琼部传来捷报,在藏南终于将叛贼余势一举全歼。此次,西北叛乱历时将近两年,终于随着这次捷报画上了个完满的句号。唯一不完满的,就是秦铮率领的西南部众失联已经两个月……邱晨此时唯一安慰自己的就是交通不便、路途遥远,信件受阻……
    只要没有收到确凿的不利消息,她就始终坚信,那个男人不会言而无信,撇下她们母子们先行离去。他说过,护佑她以后的岁月,让她和孩子们平安喜乐的。
    邱晨的信件原来是跟着秦铮的信一来一往的,如今秦铮的信断了,邱晨的信却一直未曾间断。每隔十日,她就会写一封信,交给秦礼。
    秦礼没有拒绝过,她的信就一直写下来。
    她的信中,写家中诸般事宜,写阿福阿满的学业,写昀哥儿的成长点滴,写庄子上的春耕和秋收……
    赵国公大捷的消息传回来,国人无不欢庆。
    胜利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脸上的时候,邱晨端坐在书案前,铺下笺纸,提笔给秦铮写信。
    ——定南侯成了赵国公,如今再次大捷,或许会封王?
    ——孩子们在庄子里玩的欢畅无比,一个个都晒黑了,却都壮实康健。阿福阿满学会了记账,学会了丈量田亩和估算亩产……昀哥儿会坐了,会爬了,如今已经能够扶着东西站起来了……你若再不归家,昀哥儿就要会走、会跑……然后长成大人了。你错过了孩子的出生,错过了孩子的成长点滴……或者,等哪一天你回来,哥儿已经长大,你已经两鬓斑白,须发苍苍?

  ☆、第四百二十章 勇气

经过六月的酷热,七月的渐凉,八月的天气已正式踏入秋季,田野由夏季的浓绿转为一片灿烂的金黄,秋高气爽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
    秦铮活着,亦或者已经遭遇了不幸,她都没办法丢下三个孩子去做什么,日子还是要日复一日地过下去。
    因为玉米是间作套种的,七月底已经渐次成实起来。赵九跑了一趟庄子,带回来几大筐嫩玉米。邱晨收拾收拾,给杨璟庸送了一筐过去,剩下的就全部交给小喜去处置。
    在刘家岙时,小喜用玉米做过吃食,这回拿到嫩玉米倒是毫不含糊,煮玉米、奶油玉米烙、松子玉米、玉米排骨煲……形形色色的玉米菜色做了满满一大桌子。三个孩子,连最小的昀哥儿,也对奶油玉米烙爱的不行,一连吃了两块,还要吃呢,邱晨怕消化不好,不准他吃了。害的小小子撅着嘴巴闹了一晚上脾气。
    当然,大部分玉米都被直接煮熟了,让邱晨分给了她和孩子们身边伺候的人了。
    昀哥儿已经八个月了,坐的稳当,爬的麻溜儿,扶着手已经能够稳稳地站起来了。不过,因为爬的速度很快,小东西对身为爬行动物完全不觉得不好,想去哪里,小胳膊小腿儿一起倒腾,根本想不起来站立行走的事儿。
    吃过晚饭,哄着昀哥儿睡下,邱晨想起现代的学步车、学步带之类的东西。随即,她又把学步车给否决了,据说那个东西对孩子的发育并不好。琢磨了一回,她还是觉得,昀哥儿之所以不起来走,还是因为活动范围太小,用爬的已经足够了。就是穆老带着孩子出去玩儿,更多的也是抱着背着,没有特意地锻炼孩子锻炼行走……
    琢磨着,不知不觉邱晨睡着了。
    好像刚刚睡着,就有小丫头飞奔进来通报:“夫人,爷回来啦!”
    邱晨有些不敢相信,一直没有消息,怎么就突然回来了?连个信儿也没有啊!
    心里疑惑着,她的动作却没有半点儿迟疑,匆匆起身,自以为冷静却动作无比迅速地自己开了柜子拿了一套衣裙换上……
    又有小丫头飞奔进来:“夫人,爷回府了,进大门了!”
    正在擦脸的邱晨手顿了下,顾不得其他,接过旋冰手里的簪子自己攒上,起身就往外走……走了两步,又想起回头从王氏手中接了昀哥儿,几乎是小跑着往外奔出去……
    沐恩院的大门口,一身牙黑团花袍子的男人,挺拔矫健,龙行虎步一脚跨进来……
    邱晨抱着昀哥儿怔在那里,看着渐渐走近的男人,僵如木桩,嗓子里哽得有些窒息的痛,她动不了,说不出声,只是直直地看着一步步走过来的男人。黑了,瘦了,下巴上蒙着一层胡茬儿,沧桑了风尘,却不颓丧不萎靡,整个人如历经战事磨砺过的剑,没有太多光亮,却暗隐锋芒,成为任何人无法忽视的存在。
    “海棠……”男人黯哑地低呼出声,伸手将她和怀里的孩子一起揽进怀中,紧紧地拥住,再发不出一丝儿声音。
    “呜……”被有力的臂膀揽住,靠上坚实有力的胸膛,邱晨才发现一直被她压抑着隐忍着的思念担忧,早已经满的让她不堪重负,如今,这份思念落到实处,这份担忧可以放开,所有的痛、所有的苦、所有的所有,都化成了最简单的最软弱的表示,溶在一滴滴咸涩的泪水中涌出来,无声无息,却瞬间湿透了秦铮的胸膛!
    泪水冰凉,哭声咽在喉咙里,卡的难受,哽得生疼,却始终发不出来……
    邱晨闭着眼睛,任由泪水肆意地流淌着,直到泪水流尽,她才从枕头旁拿了块帕子擦了眼睛,擦了脸……
    秦铮回来了,她怎么就顾着哭了,都没把昀哥儿给秦铮看看!昀哥儿长这么大,还没见过爹爹呢!
    默默地躺了片刻,除了拿帕子,她连躺着的姿势都没有动,似乎如此,她就仍旧能够感受到梦中那坚实的胸膛,能够感受到那有力臂膀的拥抱……还有,那属于自家男人特有的气息……
    原来,不知不觉中,她已经对那个男人有了如此深重的眷恋和思念!
    无声地躺着,任由泪水在眼眶中聚集,却没有再次任它肆意流淌。
    不自觉的,从清水镇回春堂后院的第一次相见,到后来的种种种种,一幕幕,一帧帧,如幻灯片一般,在她的脑海中轮番浮现……当初,她迟钝着、怯懦着,固守着自己的平静生活,如今经历了如斯梦境之后,再回头,她才发现,他那样清淡骄傲的人,一而再地去刘家岙养伤,其实早已经婉转地向她表明了什么……而她自己,一直给自己做着心理建设,让自己时刻铭记这一世的身份,还有这一世的伦理道德……再回首,她早已经心动。
    想起自己那些拙劣的逃避,想起自己那些自以为平静淡然的表现……邱晨忍不住无声失笑。
    回想着之前的一幕幕啼笑皆非,也回味着婚后秦铮言语不多,却细致入微的体贴关切,还有两个人在一起的甜蜜融洽……邱晨再次抱着希望睡过去,却再无梦境。
    一睁开眼睛,明晃晃的光线刺疼了她的眼睛,她忍不住发出一声轻轻的叹息。
    承影听到声音走过来,撩起床帐,微笑着问候:“夫人早!”
    邱晨嗯了一声,有些眷恋,却仍旧毫不迟疑地起了身。
    承影的目光落在邱晨的眼睛上,微微露出一片惊讶来,随即转开了目光,笑道:“夫人,您今儿睡得真好!刚刚大公子和小姐已经起了,哥儿也醒了……”
    邱晨眨了眨眼睛……夜里哭的狠了,眼睛一定是红肿不堪了,涩涩地生疼着。
    “嗯,什么时辰了?”张口说话,声音沙哑的连邱晨自己都吓了一跳。
    含光端着一只盖盅过来,看到邱晨的眼睛也是吃了一惊,随即将手中的盖盅递上来:“夫人,红枣蜂蜜水,您先用了吧!”
    邱晨点点头,接过来喝了,这才觉得沙沙作疼的嗓子好受了些。将杯子递回去,从床上起身。
    承影跟含光对视一眼,含光退了出去。
    邱晨进了净房洗漱了,接过帕子来擦了脸,含光捧着两只熟鸡蛋进来,低声道:“夫人,敷敷眼睛吧!”
    邱晨怔了一下,点点头躺回床上,含光手脚麻利的把鸡蛋皮剥了,热热地把鸡蛋放在邱晨眼睛上,慢慢地滚动着。温热的蛋清柔软而富有弹性,慢而轻缓地在眼周运动着,舒服的邱晨想要叹息出来。
    眼底那股涩涩地感觉被她暗暗压下去,努力调整着自己的情绪,将对那个梦境的留恋,和被梦境挖掘出来的哀伤掩下去,转而开始想着秋收的事情。
    之前,马铃薯收获时没有人跟着,杨璟庸不过是走了一趟……这一次玉米收获,却不再是那般简单。不但户部、通州县的人会到场,连宫里也可能派人过去……
    依着她原来的性子,会把这些人打发去雍王的庄子上去……但如今,她却需要这些……
    鸡蛋的温度冷下去,邱晨再次睁开眼睛,已经舒服了许多,不再那么胀涩地疼痛。
    如常起身,将自己收拾利落,出了里屋,就看到昀哥儿已经在临窗的榻上追着康和爬的欢快了。康和比昀哥儿大三个月,快满周岁了,也还不会走路,爬起来也不如昀哥儿利落,却每每被昀哥儿追的仓惶不已,不为其他,昀哥儿不知什么时候添了个小毛病,特别爱啃人脚丫子,大人的没有机会给他啃,每天陪着他的康和就成了他的追逐对象,每每追着康和,一不留神被他追上,就直奔康和的小脚丫去了。
    看着守在榻下的王氏和蒸雪,邱晨摇摇头,上前将昀哥儿抱起来,点着他的额头笑道:“你个小坏蛋,又欺负康和了!”
    昀哥儿还没怎样,王氏立刻曲膝道:“夫人,哥儿没欺负,就是玩儿呢!”
    昀哥儿看到自家娘亲,暂时把康和的小脚丫儿抛开去,搂着邱晨的脖子,咯咯地笑着,因为长牙,小家伙儿的口水分泌特别旺盛,一咧嘴,一串晶莹的口水落了下来。邱晨连忙抽了帕子给他擦了,亲了亲小东西的鼻尖儿,这才正了颜色,回头对王氏道:“你也小心的太过了!”
    昀哥儿已经二十四五斤重,抱在怀里一会儿就觉得胳膊发酸,邱晨抱着昀哥儿在榻上坐了,看着王氏道:“我让康和进来,给哥儿做个伴儿不差,可也不是由着哥儿欺负的……你不用说什么忠心,这个关不着忠心的事儿。哥儿还小,脾气性格儿打基础的时候,事事由着他,大了性子歪了,想掰回来就难了。”
    说到这里,邱晨叹了口气。自己为主,王氏为仆,让她严厉管束昀哥儿,她不敢不说,自己心里也会不舒服……她还是有些难为人了。
    “算了,再有这样的事,你想法将他的心思混开,给他些玩意儿吧!”
    王氏连忙曲膝应了。
    邱晨想起昨晚想的学步的事情,开口问道:“王嫂子,你前后两个孩子都多大会走路的?”
    王氏略略有些意外,却仍旧恭敬回道:“老大那会儿日子宽裕些,一岁两个月就开始挪步了……老二懒,一岁半才会走路……”
    邱晨意外地看看怀里用力蹬着她的手往上爬的昀哥儿,再回头看看刚才累坏了,正安静地坐在角落里的康和,难免又从心里涌起一声叹息来。这个时候的生活条件营养状况根本没办法跟现代的孩子相提并论,一岁内学会走路的几乎没有。昀哥儿刚刚八个月……她太心急了。
    孩子发育状况良好,爬就爬吧。
    从旁边的炕柜上拿了一块栗子糕递给康和,看着孩子欢喜的眼睛亮亮的,邱晨抬手摸了摸康和的头顶,不等她说什么,昀哥儿回头看了看康和,伸手紧紧搂住了她的脖子,小身子在她的怀里扭起来,焦急地张开小嘴呀呀地叫着:“羊……!”
    邱晨愣了愣,含光惊喜道:“哎呀,哥儿会叫娘亲了!”
    王氏也跟着欢喜道:“哥儿真厉害,这么小就会叫人啦!”
    邱晨这才回过神来,昀哥儿叫的是‘娘’,不是‘羊’!
    双手将昀哥儿撑起来,低头看着似乎有些兴奋有些不好意思的昀哥儿,邱晨连声道:“昀儿叫娘了?再叫一声……娘!再叫一声……”
    昀哥儿难得的垂着头,双手抓着邱晨的衣襟就要往她怀里钻。邱晨用手臂撑着小东西的身子,想了想,拿了一块栗子糕举在昀哥儿面前,逗弄着:“昀儿,叫娘,叫娘有糕糕吃哦!”
    昀哥儿伸着小手就要来抓,脸上笑嘻嘻的,却不肯在开口。
    康和已经将栗子糕吃进了嘴里,眨巴着大眼睛,看着邱晨手里的栗子糕,怯怯地叫了一声:“娘……”
    邱晨一愣,回头看向康和,笑起来:“康和也会叫人了……来,康和叫人了,吃栗子糕奖励!”
    说着,将手中的栗子糕递了过去。
    昀哥儿抓了两下被邱晨躲开,这会儿又见娘亲将栗子糕送了人,一时恼了,一手撑着邱晨的胳膊,两条小胖腿稳稳地站起来,伸手将邱晨已经放在康和手里的栗子糕抢了过来。
    栗子糕得而复失,康和再懂事再小心,这会儿也不乐意了,小嘴儿撇了撇,哇地一声哭起来。
    邱晨有一种捂额的冲动!
    这小子,刚刚她还跟王氏说让人家不能惯着……转眼,这小子就给她出难题了!
    将昀哥儿抓着衣襟的小手掰开,将他放在榻上,邱晨抽了帕子给康和擦着泪水,一边又拿了一块栗子糕给他:“康哥儿不哭,姨姨给你拿一块新的……”
    康和好哄,栗子糕拿在手里,眨巴着眼睛看着邱晨,就止了哭声。
    邱晨将康和放进王氏怀里,“你带着康和去吃早饭吧。吃过早饭再过来!”
    “夫人……”王氏抱着儿子,眼睛却看着呆愣在旁边的昀哥儿,“夫人,是康和不好……”
    “康和没有不好!”邱晨挥手打断了王氏的话,“康和很听话,很乖,你带他下去吧。”
    王氏不敢再说什么,抱着康和屈了屈膝,退了下去。
    昀哥儿终于琢磨出不对来了,举起手里的点心看了看,随手一扔,朝着邱晨张开小手:“娘……”
    软软的童音,带着小心翼翼和委屈,让邱晨心里软成一片,刚刚的怒气瞬间消散的不见了踪影。
    只不过,她没有如平日般伸手将昀哥儿抱起来,而是要了湿帕子过来,替昀哥儿擦了手脸,一边道:“刚刚娘亲说了,叫娘的孩子给糕吃。康和叫了,娘亲给他点心,你怎么去抢人家?”
    耐着性子被擦干净了,看着邱晨脸色仍旧不好,小东西虽然听不太懂娘亲说的什么,却能够敏感地感觉出娘亲不高兴生气了,他伸过小手来,揪着邱晨的衣袖站起来,抬了抬脚,却没站住,一下子扑进了邱晨的怀里。
    抱着儿子软软肉肉的小身子,邱晨轻轻叹了口气。
    儿子还太小,跟他说什么估计也不懂……可,这性子如今看来比她想象的还要坏!这会儿就要想办法抝过来,等长大了再改就难了!不过,这事儿急不得,以后自己多花些心思,慢慢来吧!
    拍着昀哥儿的小身子,将小东西哄的抬了头。大厨房先将昀哥儿的虾茸蒸蛋送了上来。
    邱晨一手揽着昀哥儿,一手挖了软软的蒸蛋,吹得不烫了,送进昀哥儿的嘴里。小东西食欲很好,大口大口地吃的很是香甜。没多会儿,就将一只鸡蛋的蛋羹吃完了。
    邱晨又拿了晾好的羊奶,给他喝了小半碗,小东西的早饭就算完了。
    正好阿福阿满早锻炼完了回来,两个人叫了声娘亲后,就逗着昀哥儿玩起来。阿满还拿了一朵菊花给昀哥儿……把昀哥儿欢喜的满脸满眼都是笑。
    邱晨看着丫头们摆好了饭,张罗着阿福阿满洗了手,一起坐下吃了早饭。
    阿福落在了后头半步,来到邱晨跟前低声道:“娘亲,你是不是想念爹爹了?”
    邱晨愣了一下,随即晃过神来。她的眼睛虽然用熟鸡蛋敷过了,却仍旧有些肿。阿满大喇喇的没有注意到,阿福心思细致,想来是给他看出来了!
    暗暗叹息了声,邱晨伸手将阿福抱进怀里,拍着阿福的脊背道:“嗯,你们爹爹一去都大半年了,娘亲有些担忧!”
    阿福虽然心细,但年纪毕竟还小,听娘亲这么坦白地承认了,他反而没了话说。他也没办法让爹爹赶紧回来!
    憋了一会儿,阿福窝在邱晨怀里瓮声瓮气道:“娘亲别哭,爹爹会担心。儿子和妹妹也会心疼!”
    邱晨心里暖暖的,抱了抱阿福道:“嗯,娘亲不哭了,娘亲很勇敢!你放心吧,该去上学了!”
    阿福伸开有些细瘦的胳膊抱了抱娘亲,退开一步,拱手行了一礼,转过身快步而去。
    邱晨脸上的笑落下来,垂了眼睛,回头看向正在专心致志撕着菊花的昀哥儿,心里柔软着,温暖着,虽然伤痛仍在,却比之前更加镇定更加充满了勇气和力量!

  ☆、第四百二十一章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邱晨在通州庄子上,虽然面积不大,却是种植玉米最多的庄子。
    因为这里水浇条件最好,甚至比靖北侯那个庄子的水利设施更完备些,再加上,从安阳过来的十名老农住在这里,再有,这边的庄子用的是佃农,却因为这个,这些人耕种起来更加用心尽力……种种条件综合之下,这边的玉米长势最好,一只只玉米棒追几乎都有二十五厘米以上,颗粒饱满,顶部几乎没有空白部分。
    收获日,邱晨提前一天就到了庄子上,在庄子上过了一夜,第二天天还没有大亮,她就匆匆吃了早饭,带着人到了地里。
    庄户们已经开始收获玉米。一家一户的合作,老人和孩子们在前头将一个个玉米棒槌掰下来,放进篮子里、包袱里,身强体壮的男人拿着小镐头,高举之后用力挥下,一人多高的玉米秫秸就被刨了下来。女人紧跟其后,将男人们刨下来的玉米秫秸收成一抱,就地取了玉米秫秸打成捆,再扛到地头上去。这些东西趁着不是太干运回去,用铡刀铡了储存起来,就是喂牛喂马的上好饲料。当然了,除了饲料,这些东西也是烧火做饭的好柴禾。
    与玉米秫秸一起摆在地头上的还有一个个用柳条子变成的大囤,老人孩子们掰的玉米棒槌装满了篮子,就吃力地提到地头上来,倒进大囤中。一个个沉甸甸的玉米棒槌,让他们今冬明春不用再饿肚子,若是卖得好,还能够过一个难得的富裕年……收获着庄稼,就是收获着希望,收获着看得见的富裕和满足,每个人,不管老人孩子,还是男人女人,不管他们的身体多累,他们每一个人的脸上却都洋溢着满满的喜悦和满足。
    邱晨带着孩子来到地头上,从大囤里拿了几个玉米棒槌剥开皮壳查看,见到玉米棒槌良好的生长状况,也忍不住笑起来。
    正好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人领着一大一小两个孩子过来送玉米,邱晨扬着手里金灿灿的玉米棒槌道:“老人家,今年收成的好哇!”
    “哎哟,是东家,老头儿顾着看脚底下了,没看到东家,东家别怪罪啊!”老人连忙放下手中的筐子,拱手向邱晨讨饶。
    邱晨笑笑,伸手拎起老人的筐子,将玉米棒槌倒进大囤里。跟着她来的秦礼秦孝几个,也连忙上前,将两个孩子篮子中的玉米倒进囤里。
    “老人家,您老别担心,我过来看看收成……嗯,今年咱们庄子上的粮食都收拢起来,过几天还要评出谁家种的田最好。最好的一家,可以减一成租子。而且,收回的粮食,咱们也要分等,最后按等级合成银钱算账……扣除租子之后,剩下的可以要银钱,也可以要麦子、面粉、大米,也可以用来换过几天要用的麦种,明年的玉米种、马铃薯种。”
    说到这里,邱晨一顿,笑着问老人道:“老人家,你们种没种马铃薯?”
    老人跟孩子们别的活不行,掰玉米这活儿却不用太大的爆发力,正好适合身体硬朗的老人和稍大些的孩子做。老人孩子们人手多,远比后边刨挖、搬运玉米秫秸的夫妇速度快的多。
    老人抬眼看看地里还在埋头苦干的年轻夫妇,招呼孩子们:“大妞,给你爹娘送碗水过去!”
    旁边一个头发黄黄的七八岁小姑娘答应着,将目光从邱晨衣服上的绣花转开去,跑到地头上拎了一个粗瓷罐子,摇摇摆摆却明显很熟练地往地里走去。
    邱晨伸手扯过一捆秫秸来,随意地坐下,从承影手中要了两只粗瓷碗,倒了一碗茶递过去:“老人家,喝口茶歇会儿。”
    老人虽然上了年纪,但气度沉稳,明显看得出是个有成算的。见邱晨相邀,又亲自递了茶过来,老人连忙拱拱手:“不敢,不敢劳动东家!”
    说着,接了茶碗子,也不拉秫秸,就地找了个还算平坦的地方坐在了泥地上,捧着茶碗子深吸了口气,连连点头,咕嘟咕嘟连喝了几口,抬头笑道:“这茶香咧!”
    邱晨笑笑:“老人家今年种了多少地?”
    老人道:“租了二十亩……我们家人口少,统共这六口人,就我小子一个劳力……唉,我老了,俩孙子还小……不过,今年东家让种的这个玉米好哇……我估摸着,这一亩地咋说也能收六百斤粮……交五成租子,自己个儿还落摸三百斤,二十亩地,就是六千斤……怎么吃都够了!”
    说着,老人的脸上禁不住地满溢出欢喜和满足来。旁边老人最小的孙子只有三四岁的样子,虎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