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儿女成双福满堂-第2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说,休整河工很重要,有了坚固的河堤,就不用再怕今年易水的水灾。防止了水灾,自然也就没有瘟疫的肆虐……但杨淑人看到的却是眼下……她当初曾着男装,亲自进入疫区给老百姓治疗疾病,然后给病人和家属准备吃的喝的,好不容易才从疫病手里抢回那些人的性命……就杨淑人深谙医术方药的歧黄之术,自然知道疫病初愈的人根本没有多少力气,孱弱的身体也根本抵御不了河工工程的严酷苛责条件……
    孩子们今日说的,唐言璋其实都知道。孩子们今日没说的,唐言璋也知道很多。比如……被征去的民壮们死亡了许多,有病死的,有冻死的,有累死的……还有不明死亡原因的暴毙……
    ------题外话------
    先更一章,争取明天二更

  ☆、第二百八十八章

唐言璋之所以来到安阳城,本就是唐家为了支持二皇子的实际举措。所以,他的行事条件只有一个,而且是唯一一个,那就是执行二皇子的决定。是以,齐王杨璟郁在河工上贪墨银两,强役青壮,致使大比例死亡的事情他知道,甚至,他也知道,那位杨淑人的庄子上想着办法地救济那些失了青壮劳力的老弱妇孺……却一直没有行动,并非他闭目塞听,也不是他无动于衷,不过是为了配合雍王没有擅自行动打草惊蛇罢了。
    今日,得知是那位杨淑人带着孩子们去见了那些老弱妇孺,这样的悲苦之色,他并不反对自己的孩子多见识,见过悲苦,能让孩子们懂得稼穑艰辛,世情不易,也能防止孩子们骄奢、纨绔。
    只不过,他心里想的是,那位杨淑人这样做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仅仅是通过孩子们给自己递个话提个醒?
    依着那位杨淑人之前的所作所为,布局之早,谋划之深远,不应该不知道这其中关键不在他吧!
    或者,只是通过孩子的嘴催促一下?表达一下她自己的态度?
    不得不说,出身高门、久居官场的唐言璋下意识地把自己的惯性思维套到了邱晨身上,殊不知,邱晨仅仅只是不忍看着那么多无辜的百姓被残迫而死罢了。她的惯性思维就是人命为大,在生命面前,其他的都要让步。
    当然了,邱晨也知道休整河工的重要性,可在她看来,休整河工和兼顾青壮们的生命并不冲突……她只是忘了,还有贪墨的黑洞存在。
    休整河工的银钱被贪墨了大半,所剩无几的银钱,根本没法子让青壮工人们吃饱,更遑论其他?饥饿加上冬季的严寒……都让生命变得无比脆弱。
    “爹爹,并非有人胡言乱语……儿子和哥哥姐姐亲眼所见,亲耳所听,那些婆子瘦的很,这么冷的天,就踩在泥地里挖荸荠,挖药材……儿子就去了一小会儿,鞋子就湿了,湿鞋子冷的很,那些人却整天光着脚蹲在那些烂泥里……”闰申眨巴着大眼睛跟爹爹学着舌。
    他没说,还有几个和他年龄差不多的孩子,也是那样蹲在烂泥里干活……他看到那些孩子的手都被冻的红肿溃烂……明明已经三月天,那些孩子们手上的冻疮还没好……
    唐言璋拍拍小儿子的头,目光看向长子,示意他来说一说。
    闰辰沉吟着道:“父亲,儿子所知有限,但儿子明白,修筑河工乃国之大事,也是为了防止水患再发……”
    说到这里,闰辰顿了顿,看到父亲的眼中露出一抹嘉许的微笑,让他略略壮了些胆气,继续道:“只是,儿子今儿去杨淑人的湖庄子,看到那些老弱妇孺都能努力干活养活自己,还能给庄子上干活……嗯,那些人挖荸荠可得其二。今日,杨淑人又教他们挖一种泥里的药材,以十五文一斤的价格收购……照儿子看,无论是荸荠还是药材,杨淑人应该都还有利可得,但获利的同时,她同样也能让那些人吃饱饭,不至于在这青黄不接之际成为饿殍……杨淑人当时说了一句话,她说,她这是‘以工代赈’,让那些人做工,代替赈济……杨淑人的庄子能够以工代赈,既干了庄子上的活计,又同时赈济了那些老弱妇孺,为什么河工不可以这么做?”
    “以工代赈?”听到这个词,原本只是想听听儿子有何想法的唐言璋终于有些动容了。
    他之前也知道杨淑人想办法在庄子上安置那些老弱妇孺,也只是觉得是杨淑人在善心救助,往长远了说,是为了庄子的安定和收益……但听到‘以工代赈’,唐言璋不但立刻想到了河工事,而且想到了各种灾患、疫情之后的赈济。
    每逢大灾大疫,都是从本就紧张的国库里拨银拨粮赈济,却往往治标不治本,但若是‘以工代赈’,让灾民用劳力换取赈济钱粮,灾民得到钱粮糊口度日的同时,也能将重建自救的做起来,赈济之后,再恢复耕作生活,就都理顺了。
    沉思了片刻,唐言璋抬手摸了摸长子的发顶,一改往日的严厉,特别温和道:“你说的这些我都知道了。时辰不早了,带弟弟回去安置吧。”
    闰辰张了张嘴,终究没有再说什么,牵了弟弟的手,哥俩儿恭恭敬敬行礼告退下去。
    看着两个儿子退出去,唐言璋眸子黯下来。
    他之前虽然遵守唐家铁律,以二皇子雍王的意志为标准,但之前雍王为人低调,别说与人争斗,甚至极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真正需要唐家人为雍王做的事情也不多。
    但,自从二皇子处置瘟疫赈济灾民高调回京后,一改过去的低调隐忍,封王,开府建牙……也就意味着唐家不可避免地成了朝中备受瞩目的所在,同样意味着唐家不能再沉默低调,而是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存在和势力了。能够提升唐家势力的同时,还能够打击对手,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只是,做事是要付出代价的。特别是通往那至高所在的道路,向来是浸满了鲜血,堆积成山的尸骨……
    杨璟郁虽然贪婪阴鸷狠毒,却不得不承认是个心思缜密之人。这一次的河工事,是个难得的机会……但,真的要出手,唐言璋还是忍不住有些迟疑,特别是看到三个聪慧可爱的儿女后……出手就是生死对决,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局面。他一个人也就罢了……可他很清楚后果不会给他一点点侥幸。
    生,一起生!
    死,对手也绝不会容他保全任何一个儿女!
    已是深夜,安阳知府唐大人府上的书房,灯光却一直亮着,久久未熄。
    三月初四,一大早邱晨就乘车回了刘家岙。
    她惦记着她的玻璃温室,更重要的是惦记着种在温室里的马铃薯。
    若仅仅是做种子,马铃薯不需要膨大太多,大概两个月就能收获。四月底收获的话,到九月底十月初封冻前,还能种两茬……有了这两茬,明年的马铃薯种子就不愁了。
    因为启程早,到家时也不过申时初。这条路来回走的多了,不但邱晨习惯了,不觉得那么漫长了,就连速度也比最初快了一些。
    在门前下了车,跟来往的邻人打着招呼,看着迎出来的众人,邱晨脸上的笑容一僵。那个总是第一个奔出来扑进她怀里的小肉团子被带走了……这一刻,邱晨突然在心里恨起那个不近人情的怪老头儿来。要不是那个死老头儿,她的小女儿何至于被带离她的身边,去往安危的远程!
    不过,很快邱晨就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笑着问候了家里的情况,刚刚跨进家门,杨树猛从后边快步冲了出来,看到邱晨就满脸喜色地显摆道:“海棠回来啦?走,走,你快去看看,咱们在玻璃房子里种的东西都长出来了……这会儿外头的物儿不过刚刚动弹,咱们玻璃房子里的菜已经长得老高了……再过上一两天,种的那些菠菜、小油菜就能吃了。”
    一听这话,邱晨也欢喜起来,也顾不得路途劳累,让丫头婆子收拾行李,她一刻不停地跟着杨树猛去了后院。
    三月三,池塘边的杨柳蒙上了一层嫩嫩的黄绿,田野里,也是一片茸茸的似有似无的草色。但林家后院的玻璃温室中,脆嫩嫩水灵灵的菠菜、白菜已经半尺多高,个顶个地旺盛水灵,绿莹莹脆嫩嫩的引人垂涎。
    邱晨满脸喜色地一路看过去,目光直接略过菠菜、白菜等本地菜,径直落在占了近一半面积的马铃薯上。马铃薯显然非常适应这个温室的环境,植株已经一尺高,叶片呈现出墨绿的颜色,茎秆肥嫩粗壮。
    “嗳,海棠,你那是什么东西啊?棵子倒是长得飞快,你看这样,应该能吃了吧?再不吃就老了!”
    说着,杨树猛伸手揪了一段马铃薯的嫩茎,就往嘴里送,被邱晨一把夺下来,白了他一眼,也不跟他多说,径直蹲在马铃薯的植株边,贴着根小心翼翼地扒开地表松软的土层,就看到主根上结了好几个鸽子蛋大小马铃薯,脸上登时爆出一片惊喜。
    “哥,二哥,你看看,这个东西长大了就是我们的收获……可以做菜,也可以顶粮食管饱……而且,你知道这个东西一亩地能收多少么?”邱晨很是得意地让杨树猛看了看幼儿班的马铃薯,又连忙小心翼翼地把扒开的土壤盖回去,稍稍用力压实。
    杨树猛有些不以为意,就这些跟芋头一样的东西能多宝贝,偏偏自家妹妹当成宝贝蛋稀罕着。“能收多少?”
    “哥哥既然知道芋头怎么种,自然也知道芋头一亩地能收多少吧?”邱晨笑彦彦地开口,却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了一句。
    杨树猛皱着眉想了想,然后摇摇头道:“芋头那东西,也就救救饥荒,哪里能当正经粮食,大田里没有种那东西的,不过是田头垄沟里种上些罢了,哪里能知道一亩田能得多少!……听说琅琊那边的矮坡地上种的多,说不定那里的人知道一亩地能收多少。”
    这个时代的粮食作物亩产可是着实不高,作为最主要的北方作物,亩产能达到四石,也就是四百六十斤到四百八十斤,就算是顶了天的高产了。是以,农民们都会将田地尽可能地用来耕种粮食作物,以求饱腹。像芋头这些东西,真真就如杨树猛说的,饥荒的时候拿来顶一顶,没谁真正把它们作为粮食作物来大面积种植,更别说专门为了做菜而大面积种植了。
    邱晨失笑着摇了摇头,略略斟酌着道:“云二公子送马铃薯过来的时候曾经说过,南边儿有人在大田里种过,水肥充足,一亩地能够收两千斤!”
    在现代,马铃薯的亩产能够达到三千到四千斤。只不过,现代的作物大都经过了品种改良,耕作技术也得到了极大地提高,收成自然也高。邱晨就是根据小麦在古代和现代亩产的差别,估摸了一个马铃薯的比较靠谱的亩产量。
    说完,她心里还多多少少不太有底。亩产两千斤,就这个时代的耕作和管理水平,应该能达到吧?
    “哦,两千斤……你说多少?你说这个,这个什么马铃铛一亩地能收多少?”杨树猛随意地应了一声之后,才后知后觉地被惊到了。
    亩产两千斤,在这个农业不发达的时代,着实是个天文数字。
    邱晨心里不是太有底气,但脸上却保持着镇定的微笑:“二哥,这个东西不叫马铃铛,叫马铃薯……”
    “哎管它是马铃铛还是什么薯,你真的听云二公子说,这玩意儿一亩地能收两千斤?”杨树猛仍旧盯着邱晨,紧接着追问着。
    两千斤啊,两千斤,足够一家五口人一年的口粮了。哪怕这玩意儿跟芋头似的软叽叽的粘不唧唧的不好吃,可总可以顶饿啊。吃下去就能当饱,就不至于饿死人啊!
    邱晨笑着点点头:“是的。这个东西伺候好了,水肥充裕了,就能产两千斤。而且,这个东西一年能种两季,也就是说,拿一亩地种马铃薯,一年最少也能收三千多斤!”
    “啊?啊?三千斤……三千斤啊!”杨树猛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听到了什么,惊讶地应了一声,随即,猛地喊了一嗓子。
    一亩地一年就能产三千斤……这是什么概念啊!一家五口人只种这个什么马铃铛不但够吃,还可以有剩余的拿出来卖……这哪里是马铃铛,这是银铃铛,金铃铛啊!
    “哎哟,就刚刚你给我看的那些小豆子?嗳,我刚刚没看清楚,不行,再让我看看……”杨树猛兴奋的简直有些癫狂了,扑跪在地,伸手就去扒马铃薯的根!
    邱晨吓了一跳,刚刚扒拉一次,她只是想着确认这里的土壤能不能适应马铃薯的生长,本来就会影响到马铃薯的生长了,若是再让杨树猛这么毫不顾忌地一扒拉,这一棵马铃薯说不定就给扒拉死了……她得的马铃薯有限,如今这每一棵马铃薯称之为宝贝都没有错,邱晨还指着它们分生繁育呐,哪里能够再让杨树猛祸害。
    一把上前拉住杨树猛的手,邱晨嗔怪地呵斥着:“二哥,你看你,咋这么没个轻重。我刚刚看就是为了知道咱们这里能不能种。结了小豆子,已经确定咱们这里的土质也适合种它了,哪里还经得起你这么扒拉……我可跟你说,我还指着再过一个,用这些小豆子做种子种到大田里去呢,你这会儿扒拉死一棵,将来可就少种十几二十几棵,到秋后,可是少几百斤的收成呐!”
    被邱晨拉住手腕,又这么亦真亦假的算了一笔账,杨树猛一下子顿住扒拉的动作,愣了愣,渐渐清明起来,嘿嘿憨笑着挠挠头道:“嘿嘿,我这不是太欢喜,欢喜的有些糊涂了嘛。二哥不看了,不看还不行啊?二哥等着收成的时候再看!嘿嘿,到时候,咱们庄子上都种上这种马铃铛……一亩地能收两千,十亩地能收两万,一百亩地就能收……一百亩地能收……”
    杨树猛跟着孩子们一起识字算术,如今普通的书籍帐页都难不倒他了,但上十万百万的大数额,却没有学过,实在是算不清,嘟哝了两遍,最后就成了一阵不好意思地嘿嘿。
    邱晨白了他一眼,笑着道:“一百亩地就能收二十万斤!”
    杨树猛又一次呆愣中,眼睛灿亮,整张脸都爆出一阵狂喜之色来。
    邱晨被他的样子闹的哭笑不得,心里也怕一下子把二哥欢喜傻了,连忙拍了拍他的胳膊,笑道:“一百亩地收再多,咱们今年也没有那么多种子去种一百亩地……而且,这个东西种来做菜,或者贴补粮食还成,哪能把地都种成这个……”
    她要大力推广种植面积的可不止马铃薯,还有一种作物比马铃薯有更大的优势,而且是真的能够作为粮食作为主食。
    不错,她的种子宝贝中还有一袋玉米呢。她今年就要种上,明年就能够扩大种植……唉,玉米的种植要求气温比较高的季节,没有马铃薯泼辣,否则要是能种两季玉米,她根本就不用发愁怎么想办法给那些庄户们糊口活命了,种上两季玉米,哪怕是交了租子去,剩下的部分也足够一家人吃用嚼裹了。
    “嗳,嗳,嘿嘿……你说的是,这个虽然收成高,也不能把地都种了它,还得种麦子种豆子谷物……那些才是真正的粮食呐!”杨树猛随口附和一句,注意力却根本没在邱晨身上,只围着马铃薯转悠着,满脸宠溺地看着这些植株,那眼神,邱晨怎么看怎么像是他看俊章俊礼的眼神一样。
    “二哥,这东西咱们第一回种,能收多少实在是没有准数,我今儿跟你说的,你先别急着说给别人……等咱们真的收了,再说不迟。万一豁腾出去,咱们再收不了那么多,岂不白白惹人笑话嘛!”邱晨略一转念,又忍不住叮嘱起来。
    这话本来就有理,更何况杨树猛如今对这个妹妹服气的很,几乎是言听计从了,哪里会不答应。
    随之,邱晨干脆去拿了篮子来,将温室中的菠菜、小白菜都拔了,送去厨房做菜。她则把留下的一半马铃薯都交给杨树猛,让他在把了菜空出来的土地上种植。
    这一批种的晚了些,收获自然也会晚一些,不过不要紧,若是紧赶着,也能再种两茬,最后一茬或许收成会少一点,但不会影响明年的种植……这么盘算着,她几乎已经看到了明年收获的美好场景,堆得像小山一样的马铃薯,还有黄澄澄金灿灿的玉米……
    有了这些,别说她新买的近四千亩良田,就是清水镇这个一百亩的小庄子拿来种植,一年的收获也足够几个作坊近两千号人吃饭。
    种完土豆,邱晨看着玻璃温室中还有些边边角角没有利用起来,于是她就取了一小把玉米种子过来,估摸着浸了种,大致跟杨树猛说了一遍,杨树猛就很有模有样地一窝两粒玉米地种植了下去。
    如今是三月初,再过一个月,到一个半月,第一批种植下去的土豆就能收获了。届时,室外温度也升起来了,下一茬马铃薯就可以直接种植到大田里去。剩下的温室,把架子一拆,就成了一片露天的小菜园……有这三四十棵玉米,也不虞担心授粉的问题,到时候,不指望这里的玉米做什么种子,但至少能够让她时隔两年,跨越了两个时空,再一次吃到熟悉的煮玉米香味。
    邱晨也就是幻想幻想,具体种植操作她是不知道的。将玉米种子交给杨树猛去播种管理,她则喜滋滋地去了厨房,跟陈氏和大兴家的商量做饭的事情。
    小白菜用热水焯一下,然后放入清亮的高汤中,调色入味……就是极鲜美的一道‘高汤白菜’,最是清淡鲜浓。
    菠菜更好做了,焯一下凉拌,加虾皮儿做汤……清新鲜亮,汤头淡而鲜美,是邱晨最爱吃的一道农家菜。还有菠菜巴拉子,还有清炒小白菜……一冬天都在吃各种的冬菜和腌菜……这回能够吃上一回鲜亮亮水灵灵的青菜,也难怪孩子大人们都吃的几乎没了鼻子。
    如是过了半个月,林家温室大棚的温度已经很高了……土豆的根部土壤,因为土豆的快速膨大,而微微隆起来,有些地方的土壤甚至出现了裂缝儿……
    邱晨满心欢喜地每日关注着马铃薯的长势……看到根部土壤的隆起和裂纹,她就知道,距离自己的收获季节越来越近了。
    与此同时,玉米的小苗儿也长势喜人,达到了邱晨的膝盖下一点点。当初为了保证成活率,杨树猛种的时候,都是一个坑里种上两个三个玉米种子……后来出苗之后,按照邱晨能够记起来步骤剔苗……邱晨就把被给她出的我很有些怀疑。

  ☆、第二百八十九章

眼下的大明朝没有经历元蒙人的统治,但也是接的南宋的江山。江北大片土地当初都是金地,金国的京城中都,也就是燕京,也被沿用了下来,由开国皇帝改名为‘北京’。
    历经两朝的京城,气象自然非同一般,就是普通的老百姓,只因为生于天子脚下,长于四九城中,这一份眼界和见识,也绝非其他乡野村民能够比拟。
    而且,京城里的老百姓,不管是家底殷实的富户,还是赶脚的车夫,就连乞丐,似乎也特别爱呆在遍布京城大街小巷的茶馆门外,听茶馆中说书先儿讲一段大明开国的铁血征战,或者说一段靖北侯大败北戎,将大片疆土纳入大明版图的卓著功勋,也或者,赶上说书先儿未开场或者中途休息,茶客们闲聊的四九城中的大小新闻轶事……有人曾经形容过京城的茶馆,称其为‘谣言集散之地,消息勾当之所。’短短十余字,就将京城茶馆的重要性清楚明白地表述了出来。
    也因为消息谣言传播的快,话题也更新的极为迅速。前些日子,靖北侯的功绩卓著刚刚被南直隶的水灾和瘟疫取代,这些日子,茶馆中的话题一变,就成了几位成年皇子齐齐封王,开府建牙,甚至各个王爷后院的香艳传闻……
    穿了一身洗的发白的青布夹直缀的,一副落魄文人模样的茶客甲坐在角落的茶桌上,品着一杯淡的看不出颜色的茶,默然听着旁边桌上几个人热烈地议论着最近异军突起的雍王。听那几个人说雍王谦和温厚,为百姓隐瞒身份亲入疫区……等等,说到热烈处,有一个感叹道:“这位是真的仁人君子,而且雍容大气,若是……那就是天下百姓之福气啊!”
    其他几个也纷纷附和起来。
    那落魄文人听得连连摇头道:“自古,立嫡立长……这位……”
    含含糊糊地说了两句,落魄文人又摇摇头,摸出两枚茶钱放在桌角,径自起身,竟是匆匆走了。
    刚刚那几个说的热闹的面面相觑了一会儿,也多少在彼此的眼睛里看到了一抹忧惧之色,也拱拱手,各自付了茶钱离开了。
    这几个人离开之后,很快茶馆中又有人高谈阔论起了三皇子齐王亲往南直隶,督修河工……也有消息灵通人士带着一脸的别有意味,悄悄说起齐王去了一趟南直隶,齐王府又添了一批绝色……甚至还有人抖露出了齐王的兄友弟恭,从南直隶回来,不但亲哥哥诚王送了‘礼’,连二皇子雍王那里都没落下。
    “……也不知道,齐王送人的‘礼’,有没有被他自己受用过!”
    不知谁猥琐地说了一句,引来一阵同样猥琐的低笑。
    继而,这话题又从皇子封王,开府建牙,说起了如今这几位王爷,大皇子、三皇子俱娶了正妃、侧妃,但雍王年过二十,可还没立妃,据说雍王府里连个侍妾都没有呢。众人纷纷议论起,眼下雍王得了圣眷,不知是谁家的小姐能这么好命地嫁入雍王府……
    因之前雍王杨璟庸低调的几乎不存在,几乎从不出现在人前,前些日子突然做出几件大事,得了皇上的连番嘉许,并与之前风头最劲的大皇子三皇子一起封王,开府建牙,前后落差如此之大,自然也是被人议论最多的一个。
    皇子们成年后,分封爵位,开府建牙。因大明京都沿用了金京都,内城格局虽然阔朗,但经过两代的经营,早已经没了空闲的土地,于是分封过的皇子建府,多是赐下各种旧宅院,重新翻盖或者休整后改成。
    之前大皇子三皇子虽然都没有封王,却都已经成亲,并开府建牙。是以,此次封王的几个人中,只有二皇子雍王杨璟庸赐了府邸,在皇城西北,临什刹海,曾经是开国十八功臣之一燕国公的府邸,之后曾赐给一位公主作为公主府,公主刚过二十岁就早逝,未留子息,不过三年,驸马获罪,公主府也就重新闲置了下来。
    京都内城多年经营,早已人口繁密,寸金寸土,临什刹海的宅院聚集了当朝六大功勋和后起权贵,自然更是最受人推崇的,只是这一个占地近四十亩的大宅院却仿佛被遗忘了,一直闲置着任由风吹雨打和岁月的磋磨,一路损旧、萧条下来。是以,当今此次将这个宅子赐给雍王,各人意见也有不同,有艳羡雍王得了这么个巧宗捡了个便宜的,也有暗暗撇嘴不以为意的,那个宅子位置是不错,规制也不错,可奈何几十年闲置着,房屋早已陈旧腐朽,不大修甚至不翻盖根本没法住人,就雍王一个刚刚封王的皇子,又没有强势豪富的外家支援,从哪里来钱修房子?王爷府邸规制够高,可也最烧钱呐!这么大一座院子,没个十几万两银子,根本修不起来,这说的还是主体建筑,至于园子花木,屋里的陈设摆布,那就更是烧钱没个数了,若是想要摆布的四角俱全,那银子可就要往海里花了,远比盖屋子起房子花钱多得多。
    但让朝堂上下大跌眼镜的是,雍王并没有烦难,人家直接修了正路的一座院子就搬了进去,后边颓废的房屋仍旧保持着原样,动都没动。而且据说,就那一个院子也是略略修整加固了一下,没有粉饰,更没有翻盖……所费可想而知没几个钱。
    就在朝堂上下惊讶于居然还能这样的时候,圣上再一次嘉奖了雍王,克勤克俭,堪为人臣之楷模,并赐下白银两万两,给雍王修整府邸。于是,那些纷纷的议论嗤笑声音,一下子湮灭无踪了。
    两万两银子拿到手,雍王也没有大兴土木,而是仍旧只是加固修整,一切从简。如此一来,工程也快,如今的雍王府虽然仍旧朴素,但却整齐了许多,关键是院落里不时有人走动,让这个颓废寂静了多年的宅子,重新恢复了人气。
    就在雍王府后院角落的一所小院里,三间正屋带着两间厢房,简单朴素的房舍,几乎没有任何装饰,让不大的小院子更像是一个农家小院。唯一生动之处,大概就是院中西墙根儿的一架古藤,藤茎粗壮虬结扭曲,密密匝匝的枝叶在西墙根儿上架成一个藤萝架,如今季节尚早,古藤的叶片刚刚长齐,花藤已经萌发,却还细小如一簇簇的米粒儿,远没有花期的似锦繁华,却别有一种蓬勃动人的生机盎然。
    林娴娘一件湖蓝锦缎通臂,下着乳白色绣兰花多幅裙,发髻简单,只攒了一支白玉簪,孑然立在藤萝架下,微微仰着头,似是在看铜钱般大小的嫩绿叶子,也似乎透过了藤萝绿叶,望向了不知何处的某一处。
    自从被齐王杨璟郁当成礼物送给雍王后,林娴娘就成了真正的笼中鸟,盆中花。更因为雍王府没有正妃、侧妃,她自然不需要晨昏定省,当然也就不需要四处走动,每日只待在这个不足半亩的狭小院落里,唯一能做的就是看着这架藤萝从枯枝生发出嫩芽,嫩芽又渐渐长成叶片成为一片荫凉。
    虽是被送给雍王做礼物,可进了雍王府三个多月,她到目前还一次都未见过那个曾经被传为窝囊,如今却异军突起的雍王爷……
    长日寂寞,寒夜孤清……经历了许多日日夜夜的交替,从焦灼到冷静,她终于明白了曾经的爱护和规劝何等可贵,也终于明白了,曾经的自由和随意是何等值得珍惜……只可惜,她亲自讲那些丢弃了,将自己送进了这么一方禁锢的小天地里。
    她自己都不知道,会不会就这么每日望着四角的狭小的天空,日复一日,任由年华老去,鸡皮白发。
    不知什么时辰,门外进来一个妇人和一个小内侍,小内侍甩着拂尘,在林娴娘身旁不远处站定,躬身禀报:“林姑娘,王爷知道您喜欢刺绣,特替您请了苏绣师傅来……从今儿起,苏绣师傅每日未时中来教授一个时辰。”
    说完,也不等林娴娘回应,仍旧刻板地一丝不苟地行了礼,转身径自去了。
    与京城雍王府的清冷不同,刘家岙的林家,则是人来人往,不管是作坊里还是宅院里,都是一片热闹繁忙的景象。
    进了四月,气温日渐升高,玻璃温室拆除了,这一片就成了一个长方形的园子。园子里的马铃薯植株已经近一米高,根部附近渐渐膨胀隆起,裂纹也渐渐密集增多增大起来。植株上的淡紫色的花朵已经开过了,邱晨估摸着,马铃薯很快就能收获了。玉米长势也非常好,宽大浓绿的叶片伸展着,植株窜的很快,已经远远高出马铃薯一大截,成了家里人人关注的新鲜事务,每天都会有人过来瞅上几眼。而邱晨的注意力已经转移到了旁边培育的辣椒秧子和西红柿秧子上,这些秧子已经离地大半尺,长的茁壮,茎秆粗实,邱晨就琢磨着,盖找个阴天将它们都移栽到大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