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皇子奋斗日常-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该怎么办,那该怎么办啊!”三公主的眼泪跟不要钱似的往下掉,“难道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三皇兄他们去死么……”
“你先冷静一点!”安妃沉声说道:“事已至此,你去求皇上根本一点用处都没有。你还是听我的话; 赶紧带着孩子回曾家吧!”
三公主想了想; 觉得安妃说的也有一定的道理,只能绝望地哭着离开了。
……
当天晚上,裴清殊在府里摆了一桌酒,请五皇子和九皇子过府一叙。
五皇子为人和气,是兄弟们当中出了名的老好人。这些年来,不管其他皇子之间发生什么冲突; 五皇子始终谁都不得罪,和哪个兄弟的关系都还不错。所以裴清殊一请,他就来了。
至于九皇子,裴清殊和他的关系,可以说是非常复杂。
刚见面的时候,裴清殊觉得九皇子这人恃才傲物,言辞颇为尖锐,不是很讨人喜欢。
可是后来,由于都很敬重六皇子的缘故,两人的关系稍有缓和。
之后,因为裴清殊的骑射师父从了军,裴清殊就和九皇子一起学武,直到九皇子出宫建府。
除此之外,他还和九皇子一起,接受过四皇子的补习,在无数个夜晚一同挑灯苦读……
那段学习的时光,虽然当时觉得既疲倦又苦涩,可现在回忆起来,却是那样的单纯和美好。
九皇子出宫之后,和裴清殊接触的机会就少了很多,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他们才会一起吃顿饭了。
不过裴清殊一请他,九皇子就很痛快地来到了十二皇子府。
三兄弟入座之后,先是简单地相互寒暄了一下,然后便不可避免地说起了最近在京城掀起惊涛骇浪的科举舞弊案。
“十二弟没被牵扯进去,实在是太好了。”五皇子由衷地说道,“听说十一弟还被父皇训斥了一顿,罚了一年的俸禄不说,还挨了二十大板。平白遇上这等无妄之灾,实在是可怜。”
九皇子却有不同的意见:“要说十一弟也是确实是不应该,自己知道什么,早点说出来就是了,何苦为三皇兄隐瞒呢!我早就看出来了,三皇兄虽为嫡子,却并不是一个合适的储君人选。”
“九弟……”五皇子有些担忧地叫了九皇子一声,“慎言啊!”
九皇子浑然不在意地说:“怕什么,这话就是在父皇面前,我照样敢说。”
五皇子无奈地摇了摇头。
裴清殊突然觉得,五皇子的性格和皇帝还挺像的。都是老好人,不爱得罪人,容易心软。
他和容易冲动的九皇子共事,还挺合适的,两人正好可以互补。
酒过三巡之后,裴清殊开口说道:“五哥,九哥,我也不瞒你们了。今天我叫你们来,其实是想和你们商量件事。”
裴清殊说着,就把现在困扰着皇帝的吏治问题和他们说了一下。其实这也算不得是什么机密了,三皇子供出许多朝廷命官的事情,在京城里早已经传开了。
“我还当其中有些夸大的成分在呢,原来不是么?”九皇子大感兴趣地说:“这么说来,马上就有一大批官员要掉脑袋咯?”
裴清殊神色凝重,还未张口,五皇子便接话道:“我看未必。以父皇的性格,恐怕不会一下子动这么多人。”
“父皇不愿官场地震,引发朝廷动荡,其实是可以理解的。只是放着这些徇私舞弊的贪官污吏,任由他们继续逍遥法外,也不是个事。”裴清殊看着他们,沉吟道:“若是能想办法,尽量填补上这批人的空白就好了。”
九皇子一听就笑了:“十二弟,你这是在给我们吏部出难题啊!”
“九哥说笑了。按说这事,我不应当管。可现在四哥和父皇僵持不下,我也是替他们着急……”
九皇子也不藏着掖着,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其实按照我心里的想法,我是支持四哥的。若是不知道哪些人贪赃枉法也就罢了,可是既然已经掌握了证据,为何不将他们绳之以法?就算为了维持官场稳定,也不能就这么把所有人都轻轻放过了,起码要杀一批,罚一批才行啊!”
裴清殊赞同地点了点头,没想到九皇子和他的政见竟然出奇的一致:“如果这次不能严惩贪官污吏的话,只怕不仅会寒了百姓的心,还会助长官场上的歪风邪气。以后吏治这一块,就更加难管了。”
“是啊,十二弟同我想到一块去了!”九皇子说着,看了五皇子一眼,“不过我只是吏部一个小小的郎中,五哥可是侍郎,还是他说话比较有分量。”
五皇子见两个弟弟都盯着自己看,颇为无奈地说:“其实这回出现了这么大的问题,我们吏部也有很大的责任,是该由我们出面解决这些难题的。可让人为难的是,很多涉案官员的政绩都很好,考评时还都是优。所以父皇才会心软,不舍得将这些人全都处置掉吧……”
不等裴清殊说出反对意见,九皇子便道:“如果只是因为其中部分官员能做出政绩,就忽视他们的所作所为的话,那目光未免也太短浅了,甚至可以说是本末倒置!毕竟如果能保证科举考试公平公正的话,国家就可以拥有更多杰出的人才,定然不会比现在这些品德低下之人差。”
五皇子不得不承认,九皇子说的很有道理。
裴清殊倒不指望着通过一顿饭就能说服他们,让两人帮他和四皇子解决余下的所有问题。
不过起码通过今夜的沟通之后,裴清殊知道了九皇子非常积极地想要整顿吏治,而五皇子并不是坚决反对的态度,这样就足够了。
不久之后,会试再次放榜。
因为有先前的案子在,这一回礼部官员和考官们都非常注意,可以保证没有任何不公平的现象发生。
令人欣喜的是,傅煦这一回又考中了。虽然和上回相比,他的名次略有退步,但不管怎么说还是考上了。
不仅如此,年仅十四岁的钟悦也榜上有名,成为近些年年纪最轻的贡士。
裴清殊还来不及替他们庆祝一番,他们就要去准备参加殿试了。
在此期间,就舞弊案的处置问题,朝廷中引发了激烈的争论。
有人认为应当将所有涉案贪官一网打尽,捍卫科考的尊严。有人认为应该把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情轻轻放过,从今以后好好抓考场纪律便是。
皇帝被各种各样的声音烦得头疼不已。
可让他心烦的,还不仅仅是那些官员的处置问题。
现在可以确定的是,三皇子作为舞弊案的主谋,他这条命是注定保不住了。
皇帝虽然痛恨三皇子的所作所为,但不管怎么说,三皇子到底是他的亲生儿子,是他曾经寄托过希望的嫡子。
哪怕是软禁皇后之后,皇帝都从来没想过要三皇子死。
可皇帝没想到,他的纵容和爱护,却让三皇子一错再错,走向无法回头的罪恶深渊。
对此,皇帝既痛心,又自责,陷在一种纠结的情绪中,很多天都走不出来。
不知怎的,极度烦恼的时候,皇帝突然很想和皇后说一说话。
尽管皇帝十分厌恶皇后,但他觉得此时这世上能懂他心情的,恐怕也就只有皇后一人了。
来到坤仪宫之后,皇帝发现这座后宫之中离他最近的寝宫,已经变得无比陌生。
难以想象,在他登基后的十几年里,他每个月都要来这个地方好几次。
那些回忆,遥远得都好像是上辈子的事情了。
看守坤仪宫的侍卫们见到皇帝来了之后,也惊讶得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不过他们到底是经受过专业训练的禁军,很快便控制好了自己的情绪,恭迎皇帝入内。
皇帝来的时候,本是尚未日落的下午。可皇后所在的房间里门窗紧闭,光线昏暗,只能模模糊糊地看到一个身材消瘦的女人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
皇帝吓了一跳,差点以为皇后已经因为三皇子之事受了刺激,服毒自尽了。
不过等他走近了才发现,皇后不仅并没有死,还把眼睛睁的大大的,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皇帝不禁说道:“你怎么瘦了这么多!”
以前他总嫌弃皇后的身材不够窈窕,现在皇帝才发现,皇后还是圆润一些的时候更好看。
现在这个样子,让他看得心里发凉。
皇后听到响动之后,抬起眼睛看了他一眼,也不起身行礼问安,只是淡淡地说道:“苟且偷生罢了,还有什么能由得了自己?”
皇帝听了,心中不禁一酸:“睿儿的事情……你都知道了么?”
第163章 皇后
皇后闻言,沉默地闭上了眼睛; 好像完全不愿意想起这件事情一样。
可安妃偏偏把一切都告诉了她; 逼着她面对残忍的真相。
皇帝见她这样便明白了:“想来安妃都已经告诉过你了吧?你放心; 你们是朕的后妃; 朱家的事情,朕不会株连到你们身上。”
只是皇后这后位……是再也保不住了。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更何况皇后的位子本来就已经是岌岌可危,只是有名无实而已。
皇帝看到皇后现在的样子,就像是枯萎了的叶子一样,风一吹就会消散成灰烬似的。
他实在不忍心,在这个时候把自己决定废后的事情告诉她。
不过在皇后的心里; 娘家灭门; 儿子犯下杀头大罪……她活着还是死了; 还是不是皇后,已经没什么区别了。
“皇上,您怎么处置我并不重要。”尽管皇后已经非常疲倦,恨不得就此抛下人世间的一切烦恼; 但她还是不得不打起精神来; 完成自己最后的使命,“妾身只希望,您能答应我最后一个请求。”
皇帝原本还有几分同情皇后,可听到皇后有求于自己之后,他立马警惕起来:“什么请求?”
要是搁在以往,皇后八成会讽刺皇帝一番; 可是现在,人在屋檐下,她不得不低头:“您向来心善,能允许妾身再见睿儿一面么?”
皇后没有求皇帝轻饶三皇子,而是身为母亲,想见儿子最后一面,似乎也是人之常情。
皇帝不忍心拒绝,便点点头答应了。
“多谢皇上。”
皇帝见皇后说完这句话,就闭上了眼睛,不禁问道:“昌仪从南疆回来了,你不想见见她么?”
提起自己远嫁的女儿,皇后心中一痛:“不必了。有我这么个母后,只会是她的拖累而已……”皇后说着,缓缓爬了起来,向皇帝磕了一个头:“睿儿虽然犯下滔天大错,但昌仪是无辜的。还请皇上善待昌仪。”
“那是自然。”皇帝不假思索地说道。
……
殿试结束之后,傅煦名列二甲第十,钟悦二甲第十一,皆位列前茅。
裴清殊资助的另外十几名贫困考生当中,也有四人考中。其中一人还考中了榜眼,可谓一飞冲天。
今年的科考一波三折,所以当一切都尘埃落定的时候,所有人都长长地松了口气。
傅府大摆宴席,庆祝傅家这个最小的儿子考中了进士。
裴清殊也在府里摆了几桌,祝贺他们高中。
女眷席上,宋氏不无羡慕地对钟氏说道:“妙珠妹妹,你们家阿悦可真是出息,小小年纪便中了进士。不像我哥哥,考了两次都没中。”
钟氏忙道:“宋家家学渊源,宋大人又才高八斗,宋公子考中只是早晚的事情而已,姐姐也别太过心急了。”
恰在这时,七皇子和林氏的小女儿从宋氏面前跑过。林氏在后面追着女儿,抱歉地看了宋氏一眼。
宋氏低头看着自己的肚子,颇有几分郁郁寡欢:“是啊,很多事情,急也是急不来的。”
她嘴上虽这么说,可明显还是在心急。
钟氏见了,也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她是好。
宋氏眨了眨眼睛,勉强地笑道:“瞧我同妹妹说这个做什么,真是的。大喜的日子,我应该高兴一点的……”
“姐姐心里的苦,我能明白。只是人活在这世上,有几个能一生顺遂,事事如意的呢。”
宋氏是要不上孩子,四处求医问药。钟氏别说要孩子了,就是平日里无事,也要吃着药养身子。
宋氏想到这点,心情复杂地看着钟氏:“妹妹也不容易。为了我,还要多吃一样药。”
提起服用避子汤的事情,钟氏不由有一点脸红:“姐姐说什么呢,统共也没吃几回,不碍事的。”
自打钟氏进府之后,裴清殊便忙于公务,很少涉足后院。就是去后院歇息,也是去宋氏那里居多,所以钟氏服用避子汤的机会并不多。
宋氏嫁人时间长些,对于这些话题倒不像做新媳妇时那么害羞了。
不过钟氏脸红起来的时候,肌肤白里透红,可谓我见犹怜,宋氏见了都觉得十分漂亮。
宋氏本还以为,以钟氏这样的颜色,入府之后难免要被裴清殊专宠一段日子。
她都已经做好了被冷落的准备了,却不想被冷落的反倒是钟氏。
“幸好妹妹出身于太医世家,钟太医医术高明,可以替妹妹调养身体,不然我这心里就更加过意不去了。”宋氏顿了顿,意有所指地说:“不瞒你说,有时候我还挺羡慕妹妹的。这年头呀,找个可靠的大夫可不容易……”
钟氏抿唇一笑,她知道宋氏的话还没有说完。
果然,宋氏有些犹豫地动了动嘴唇,组织了一番措辞后,低声说道:“其实,我一直很想请钟太医替我把一把脉,就是不知道方不方便……”
钟氏神色微动:“父亲这边应当是没什么问题的,只是……我们共侍一夫,姐姐可信得过我?”
“我若信不过你,怎会提出这样的请求呢。”宋氏温和地笑道:“我们认识也有几年时间了,我相信妙珠妹妹的人品。”
钟氏心中一涩,有种说不出的滋味来:“姐姐放心,这件事情,回头我会去同父亲说的。”
其实,就像钟氏曾经对裴清殊说过的那样,她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身份是什么,也做好了一辈子低宋氏一头的准备。
但在钟氏心里,是不可能完完全全地把宋氏当成自己的好姐妹的。
在许多独眠的夜里,她的心里也会感到一丝酸涩,羡慕,甚至是嫉妒。
她由衷地羡慕,宋氏有一个这样好的出身,可以给裴清殊做正妃。
但现在,钟氏逐渐意识到,当初裴清殊会选择宋氏做正妃,不仅仅是因为宋氏出身清贵那么简单。
宋氏的性格、气度,还有人品,都是做适合这个皇子妃的位置的。
钟氏自认,如果换做是她,她做不到宋氏这样大气。
这样一想,钟氏心里反倒平衡多了。
钟太医给宋氏诊脉的事情,裴清殊知道后也没说什么。
他相信钟太医不会为了女儿而害宋氏,也没有这个胆子,更没有这个必要。
裴清殊现在是一门心思地想要嫡长子,所以宋氏越早怀孕,对钟氏反倒更有利。
而且就算宋氏当真出了什么意外,裴清殊就是续弦另娶,也不会扶钟氏做皇子妃。
毕竟当初他挑选皇子妃的时候,都没有选择钟氏,现在就更不可能了。
殿试结束之后,裴清殊比起前段时间清闲了不少。得空的时候,他除了呆在府里,陪陪宋氏她们,就是去九皇子或者五皇子那里串门。
自打上回请九皇子吃饭,发现二人政见相投之后,裴清殊和九皇子的交往就多了很多。
关于舞弊案过后,如何处置官员的问题,裴清殊不好在明面上插手,就在私底下和九皇子交换了很多意见。
对于裴清殊的想法,九皇子很是赞同:“借此机会改革地方官制,的确是一个很不错的想法。不仅能缓解一大批贪官落马后人手不足的问题,还能趁机给朝廷节省一大笔支出,以后都不用养着那么多的闲人了。”
兄弟俩又凑在一起,商讨了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具体怎么执行,那就都是九皇子他们的事情了,裴清殊一个礼部的人不便过问太多。
因为有先前整顿官学的经历在,裴清殊知道,九皇子这回必然会遇到不小的阻碍。
但是古往今来的改革,没有哪一回不是顶着压力实行的。他们不能因为前方困难重重,就放弃希望。
……
坤仪宫里,皇帝按照约定,让刑部的人押送三皇子去见皇后。
三皇子一见皇后,就十分激动地说:“母后!你快点替我向父皇求情啊!我可都是为了救你,才会做出这么多掉脑袋的事情的!”
皇后虽然心疼这个唯一的儿子,可一听三皇子这么说,她就气不打一处来:“少来这一套,你所做的这一切,根本就不是为了救我出来,你只是为了满足你自己的私欲而已!为了权力和地位,你害了你妹妹一辈子,难道你以为我都不知道么?!我没有你这样心狠手辣、虚伪至极的儿子!”
“母后!”从小到大,皇后一向疼爱三皇子,三皇子要什么,皇后便努力去争取什么。
三皇子没想到,皇后现在竟然是这样想他的。
“您怎么能这么说我呢?如果当初不是您犯了错,被关在这坤仪宫里,我会受到那么大的屈辱么?可您不但不心疼我,还反过来怪我……”
三皇子委屈地说:“我也是为了您,为了昌仪好啊!只有我当上了皇帝,您和昌仪才能真真正正地过上好日子!”
“我只希望你,不要再做什么不切实际的梦了。”皇后寒声说道:“安妃都已经安排好了,你快点从后面走,不要再回来了!”
“母后,您多保重。”三皇子也知道,现在不是说话的时候,和皇后争辩这些对错之分没有丝毫意义,“等儿子回来之后,儿子就奉您为太后!”
皇后用尽浑身力气,狠狠地推了他一把:“快走,别再回来了!”
三皇子走后,皇后便如将死的鱼一般,无力地倒在了地上。
第164章 石出
其实,皇后提出要见三皇子最后一面; 固然有她自己的情感因素在; 但更多的; 还是因为安妃的计划。
这几年来; 安妃不得皇帝宠爱,又没有子嗣,便把自己的所有心思都投入到了三皇子和朱家的“大业”上。
这回舞弊案发,三皇子入狱,安妃等人本是抱着一丝侥幸心理,希望三皇子能够逃过一劫。
可既然四皇子他们已经查到了三皇子身上,安妃他们没办法; 只能利用皇帝的心软; 让三皇子来到皇后这里; 然后再悄悄地把三皇子送出宫,送到南方曾家那边去。
一个与三皇子体貌相似的死士,换上了三皇子的衣服,留在皇后的寝宫里。
与此同时; 三皇子已经被秘密地送出了宫。
安妃也乔装打扮成了一个小太监; 和他一道跑了。
当有人发现牢中的人不是三皇子的时候,三皇子和安妃已经逃离了京城。
皇帝震惊之下,立即令人抓捕他们。可一旦人出了城,抓起来便如同大海捞针,并没有那么容易。
皇帝立刻意识到,自己被皇后给骗了。
他怒不可遏地来到坤仪宫想找皇后算账; 却发现皇后已经用三尺白绫,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看着皇后的尸体,皇帝如同被人扼住了喉咙一般,一个字都说不出来,只能发出痛苦的叫声。
他想要逃离这个地方,可双腿却不听使唤,愣在原地动弹不得。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猛地转身跑了出去,扶着汉白玉栏杆干呕起来。
朱氏死后,因为皇帝已经下旨废后的缘故,并没有像太后薨逝时那般风光大葬。
但皇帝也没有做绝,当真把朱氏丢到乱坟岗里去。
他让人把朱氏,葬在了妃陵的一个角落里,也算是给她一个安身之所了。
因为三皇子逃走这件事情,皇帝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心软,已经造成了太多难以挽回的后果。
他终于下定决定,采纳四皇子和九皇子等人的建议,严查三皇子余党,将涉案官员或斩首、或贬官。
在此同时,还将许多闲职合并或者削减,减少国家的用人成本。
虽然这样做,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不小的震动,不过好在兵部早有预见,已经派出了一批京军,在几个贪污的重灾区维稳。
容漾身为兵部郎中,也带兵去了潞安府。
容漾走的时候,特意嘱咐令仪,说最近乃是多事之秋,让令仪母子几个暂时回到宁国公府居住,以确保他们的安全。
所以令仪要见裴清殊,还是以宁国公府的名义下的帖子。
姐弟俩曾经有过约定,如果是要紧事的话,令仪就会在帖子上画上一个只有他们两个能懂的标记。
裴清殊一看到那标记,便立马赶往宁国公府。
令仪一见裴清殊,就有几分慌张地说:“你可算是来了,我有要紧事要告诉你!”
“发生什么事了?”令仪的性子虽然风风火火的,但这样着急的样子并不多见。
“今天昌仪同我说,原来三皇兄贪污所得来的钱,都送去了曾家!可这笔钱并没有送到昌仪的手上!”
这件事情,裴清殊和公孙明他们早就猜到了,所以听到之后并不奇怪。
“皇姐的意思是?”
令仪不无担忧地说:“这样看来,三皇兄现在很有可能就是逃去曾家了啊!我担心,曾家手握十万兵马,会不会……谋反?”
裴清殊没想到,令仪这个看起来再单纯不过的女子,竟然也能想到这一层。
“皇姐果然不愧是公主,还是很有政治头脑的嘛。”
令仪着急地说:“你就别说这些没用的了,现在我们该怎么办?”
“叫上三皇姐,我们一起进宫面见父皇。”
以往裴清殊只是心怀猜测,却没有证据。现在有三公主这个直接的证人在,皇帝就是不信也得信了。
令仪却没有动:“昌仪今天也是跟我诉苦的时候说漏嘴了,才会告诉我的。曾家可是她的夫家,三皇兄还是她的嫡亲哥哥,她能愿意把她所知道的都原原本本地告诉父皇么?”
“当时三皇兄和安妃逃跑的时候,应该也叫了三皇姐一起,可她并没有逃走,就说明在她的心里,京城才是她真正的家。”
令仪一想也是:“那个曾俊那么对她,昌仪没有回去就对了!走,咱们这就去找父皇!”
乾元殿里,三公主将自己所知道的事情,包括曾俊殴打她和孩子、宠妾灭妻、收取三皇子大笔银两的事情,全都原原本本地告诉了皇帝。
因为皇后自尽之故,三公主至今仍然十分悲痛,说起悲惨处时忍不住痛哭失声。
但在她断断续续的叙述之下,裴清殊等人还是听明白了她的话。
令仪是女子,不便议论政事,裴清殊便出面说道:“父皇,曾家乃是武将世家,手握十万精兵不说,还得了三皇兄的上百万两银子……他们所图谋的,恐怕不简单啊!”
皇帝面色铁青地说:“这个逆子,难道还想造反不成?!”
“三皇兄都已经逃离了京城,这种事情,也不是不可能的,还望父皇尽早做好准备。”
皇帝点点头道:“殊儿,你说的有道理。朕这就传英国公他们进宫商议对策。”
临走之前,皇帝把三公主叫住了:“昌仪,现在外头太乱,你们娘儿几个自己住着怕是不安全。你就别回去了,等会儿朕让人把云儿和涵儿接进宫来。”
要是搁在以前,三公主肯定会天真地以为皇帝这样做是因为爱护她。
可是现在,三公主一下子就明白过来皇帝这么做的用意,跪倒在皇帝面前苦苦哀求道:“父皇,不管驸马做错了什么,孩子都是无辜的啊!还请父皇不要因为三皇兄和曾家的过错,惩罚那两个无辜的孩子!”
皇帝好声好气地说:“昌仪,你放心,云儿是朕的外孙女,朕怎么会舍得伤害她呢?快点起来吧,先去琼华宫等着,朕让淑贵妃给你把慧曜楼收拾出来。”
三公主听了,这才满腹心事地走了。
裴清殊相信,三公主自己也清楚,她大义灭亲,检举三皇子和曾俊,顶多也只能保住她自己的女儿曾云而已。
至于那个养在她膝下的庶子,八成是活不成了。
十日之后,裴清殊等人的猜测成为了事实。
曾家果然出兵,以“清君侧”为由挥兵北上。
曾家兵强马壮,除了自身的十万大军之外,还有这些年来偷偷训练的私兵,约有五万人马。
因为身处大齐的最南端,不用担心腹背受敌,所以曾家几乎动用了他们的全部兵力。
十几万人马一齐发动,又有三皇子这个“嫡子”作为他们名义上的大将军王,曾家军势如破竹,很快就攻破了南方六城。
消息传到京城之后,众人皆惊。
虽说北夏时常骚扰大齐边境,可在大齐的领土上,已经数十年没有发生过战乱了。
一时之间,京城之内人心惶惶,生怕曾家军会打到京城来。
曾家谋反,朝廷当然不可能无动于衷。
因为提前受到了三公主和裴清殊等人的提醒,皇帝已经命英国公等人提前做了战前准备,务必戍卫好京畿的安全。
镇守在大齐西北的慕老将军,也已经率领八万军马,前去平叛。
皇帝打算再从京中派出一名武将,率领五万河北驻军前去支援。
思来想去之后,皇帝决定还是用大皇子为主帅,率军出征。
虽然大皇子的母妃敬妃已经被废,但以皇帝对大皇子的了解,他不是那种会借着国难图谋不轨之人。
更何况他和三皇子有过节,就算谁被三皇子策反,大皇子都不会。
大皇子一听说自己可以率兵出征,去征讨老三,高兴得跟什么似的,当场就向皇帝发誓,一定要亲手把三皇子给捉回来。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皇帝沉声说道:“清德,这个任务,朕就交给你了。”
大皇子心中咯噔一声,突然明白了皇帝的意思。
他本想着皇帝心慈手软,肯定是要让他把三皇子活捉回京的。
可现在皇帝这么说……意思就是带三皇子的尸体回来,也没有关系了。
大皇子心中一寒,怀着沉重的心情离开了京城。
和他一道出京的,还有七皇子和赵虎。
七皇子的武功本来就很不错,算是皇子之中除了大皇子之外骑射最好的。
不过七皇子平日里性子比较懒散,不像大皇子那样爱出风头,所以很多人都忽略掉了他骑射俱佳的事实。
这回大皇子出征平乱之前,七皇子在和四皇子、裴清殊他们商量了一下之后,就找到皇帝,请旨随军。
以四皇子和裴清殊的观点来看,这一仗虽然不太好打,但曾家必败无疑。
四皇子是觉得三皇子贪赃枉法,敢在科举一事上做手脚,名声早已经臭了。曾家造反,可以说是师出无名。且南疆距离京城十分遥远,曾家军就算再勇猛,也迟早会感到疲倦。
裴清殊则是觉得,虽然历史的轨迹已经和前一世发生了许多改变,但还不至于发生这么大的变动。
为了确保自己的想法没有错,裴清殊还特意来到公孙府,请公孙先生替自己算了一卦。
比起去年最凶险的时候,公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