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皇子奋斗日常-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许是因为祖上就不是什么正儿八经的官家出身,孟家人向来洒脱不羁,在京城的贵族圈中; 好似一个异类。
这样想想; 卢维会看中孟氏,也就不足为奇了。
把卢维夫妇送到永昌伯府之后,永昌伯非常热情,硬是不让裴清殊走,非要留下他一起用饭。
裴清殊推辞不过,只好和卢维还有孟家人一起吃了顿饭。
孟家人个个随和可亲; 不似寻常贵族,总是端着架子。裴清殊刚开始还有点放不开,后来聊着聊着,喝着喝着,只觉越来越自在,不知不觉中就多喝了几杯。
等回宫之后,玉栏和玉岫两个一边给他擦脸一边念叨,问裴清殊今天怎么喝了这么多。
“高、高兴嘛。”裴清殊说着话,见玉栏开始解他的衣带,有点不好意思地说:“你们下去吧,叫小悦子进来伺候。”
玉栏和玉岫伺候裴清殊已经很多年了,他小时候光屁股的样子她们都见过。只是他现在到底大了,就算玉栏和玉岫比他年长许多,裴清殊还是觉得有些别扭。
而且他总想着,这俩姑娘伺候他尽心尽力,不能让人家把一辈子都搭在他的身上。他之前已经提过好几次给她们找婆家的事儿了,可是两个姑娘都坚决不答应,非说要伺候他一辈子。
裴清殊没办法,只能跟淑妃提了这件事。
淑妃的意思是,玉栏的年纪大一些,在裴清殊还没出宫之前,先让玉栏嫁给一个傅家的管事。等裴清殊的婚事定了,将来一出宫,就让玉栏夫妇去他的皇子府替裴清殊当差。最近淑妃已经在着手帮玉栏相看了,玉栏是傅家的家生子,自然是淑妃说什么是什么,估计最晚今年年底就要嫁人了。
至于玉岫,玉岫本是清白人家的女孩儿,早几年裴清殊说要给她些嫁妆,送她回家嫁人去,可玉岫死活不肯,偏要跟着裴清殊,说是在宫里见贵人们习惯了,也不觉得伺候裴清殊委屈,不乐意回家去过那种鸡毛蒜皮的市井生活。
裴清殊没办法,只能等玉栏出嫁之后,再帮玉岫寻一个婆家,到时候让他们两口子继续在他的皇子府里住着就是了。
小悦子进来,帮裴清殊擦了身,换了身干净衣裳之后,因为酒醉的关系,裴清殊很快就睡下了。结果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一觉睡得太沉,第二天早上上学的时候,他死活没起来,晚了一刻钟才到。
陆先生不比从前那位朱先生,虽然人看着慈眉善目的,但治学规矩极严。所以,哪怕是面对功课最好的学生裴清殊,该罚的时候,陆先生一样要罚。
眼看着虎儿都那么大了,还被先生叫上前去打手板,裴清殊只觉得那戒尺一下一下地敲在自己的心口窝上,比让他自己挨打还疼。
裴清殊得了教训,回去的路上一个劲儿地跟虎儿发誓:“以后我一定不喝那么多酒了!谁让我喝我都不喝!”
虎儿把受伤的手藏起来,露出两个小虎牙,笑着说:“没事儿,我皮糙肉厚的,不怕疼。”
“怎么没事儿,打这么一回,起码叫你十天半个月握不动笔。”傅煦沉着脸说:“都说了这回让我来挨,你抢在前面做什么,显得就你对殿下忠心么?”
“阿煦……”见虎儿受了伤,傅煦还如此严苛地和他说话,裴清殊有些于心不忍,忍不住叫了傅煦一声,“虎子也是为了我好,你就别说他了。”
谁知道傅煦生起气来,连裴清殊都敢训:“殿下您也是的,前日临走前怎么和您交代的?永昌伯府的人喝酒都是论坛来的,您不说三杯就倒,但半壶也就是极限了吧。可我听小德子说,您昨儿个竟然喝了整整一壶……”
“小德子这个嘴碎的……”裴清殊小声念叨了一句,十分羞愧地说:“好了好了,我都说我知道错了嘛,以后不会这样了。”
“希望殿下不是只是说说而已。”傅煦神色凛然,一板一眼地说道:“您要知道,您是我们的主子,我们之间就是共生的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主子若是行为稍有差池,我们这些下头的人就有可能人头落地!”
有这么严重么……
裴清殊心里这么想了一下,却不敢说出来。因为他知道,傅煦说的其实确实有道理,这一次的确是他大意了。
公孙明见裴清殊被傅煦训得低下了头,赶紧站出来活跃气氛:“好啦好啦,我知道阿煦你是心疼虎子哥,也是为了殿下好,可是就像你说的,殿下是我们的主子,我们可以规劝主子,却不能没有分寸,让主子难堪,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傅煦一愣,想了想后,对裴清殊施礼赔罪:“殿下恕罪,刚才是傅煦一时情绪激动,失言了。”
“不碍事的,我知道你也是为了我好。”裴清殊见虎儿皱着眉头,在旁边不说话的样子,就知道他现在一定很难受,于是不再废话,让傅煦赶紧带着虎儿回府上药去了。
等他们走后,裴清殊见公孙明仍然留在自己这里,就问他说:“你怎么还不回去?”
公孙明喝了口茶,开朗地笑道:“还有几句话想和殿下说。”
其实说句老实话,虽然几个伴读里头,公孙明是来的最晚的,但傅煦沉闷寡言,虎儿敦厚老实,裴清殊还是和公孙明最合得来。
“你说吧。”裴清殊也不赶他,让玉栏下去准备了一些点心,两人边吃边聊。
“刚才傅公子在,这话我没敢说。其实我倒觉得,殿下这回犯错犯的正是时候。”
裴清殊奇怪地说:“这话怎么讲?”
“殿下现在尚未出宫,还没有正式在朝堂上展露头角。如果现在就能早早明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道理,更加谨慎行事的话,那于我们这些效忠殿下、追随殿下的人来说,其实是一种福气。”
裴清殊瞬间明白了他的意思,也意识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有多重大。
“其实在殿下这个年纪,能够做到现在这个地步,已经十分难得了。只是我们视殿下为主,为殿下的期望不免高了一些,还请殿下谅解。”
裴清殊好笑地说:“什么叫在我这个年纪,咱们俩不是同年同月生的么?少在我面前装老成了!”
“嘿嘿,”听裴清殊这么说,公孙明瞬间原形毕露,“其实这头一句话,是我爹说的。”
“公孙大人?”裴清殊一听就来了兴趣,“他还说什么了?”
“他还说啊,殿下是个值得追随之人,让我好好效忠殿下,尽我所能,为您排忧解难,出谋划策。”
裴清殊挑眉道:“那你可知我现在最烦心的事情是什么?”
“自然是婚事了。”
裴清殊叹了口气,不再直着身子,而是用手支撑着下巴,苦恼地说:“母妃近日催得越发紧了。我心里烦,可又不得不尽快做决定。可是婚姻大事,绝非儿戏,我哪能在不了解别人的情况下,随便选一个妻子呢?”
“随便选一个当然不行了,毕竟殿下选的不仅仅是皇子妃,还有可能是未来的……”
公孙明的话没有说完,但裴清殊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
说起这个,裴清殊忍不住又是一叹:“阿明,我也不把你当做外人。说句老实话吧,其实我到现在还没有想好,自己能不能争取那个位子……先不说大皇兄、二皇兄、三皇兄他们年长我许多,比我有更大的优势,就是我自己心里的这一关,也很难过得去啊。”
公孙明有点意外地瞪大眼睛:“殿下你还没想清楚呢?!那你这么努力读书做什么,就为了当个闲王么?!我还以为您心里早就打定主意了呢!!”
“你先别激动,”裴清殊轻蹙眉头,缓缓道来,“我的想法是,不管最后能不能成,先朝着那个方向努力,把该做好的事情准备好。万一,我是说万一……万一父皇没有撑到我建功立业的那个时候,把皇位传给给了哪个兄长,那起码我还有本事,用自己的能力与之抗衡。”
公孙明摇摇头道:“难,太难了。自古以来,皇位之争,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殿下想的恐怕太简单了。就拿大皇子、二皇子、三皇子三位殿下来说吧,您觉得他们哪一个当上皇帝之后还会重用您?”
“那……四哥呢?”裴清殊发现,这是自己这么多年来,这是他第一次同别人讲起有关皇位之争的心里话。
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裴清殊忽然觉得心里放松了不少,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从今以后,他终于不再是一个人孤军奋战了。
可公孙明还是摇头:“四皇子纵然与您关系亲近,可他终究不是您,而是旁人。兄弟之情,在明道皇权面前,实在是太脆弱了。殿下又能拿什么来保证,四皇子会永远不变,像现在一样对您好呢?”
“我保证不了。”虽说四皇子本人并没有对裴清殊做过什么,但荣贵妃见死不救的事情,就像是埋在裴清殊心里的一根刺,就算把这根刺拔了出来,伤口一时也难以愈合。
公孙明目光灼灼地看着他说:“那您就应该知道,谁都没有您自己靠得住。”
这个想法,其实裴清殊很早就有过了。可是因为自身的原因,他时不时地还是会产生一些懦弱的心理,觉得当皇帝责任重大,怕自己坐不好这个位子。
公孙明看他神色,好像明白了什么:“殿下是不是怕将来前途凶险,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太重,怕自己难以胜任呢?”
裴清殊诚实地点了点头。
公孙明忽然大笑起来:“其实啊,您完全不用担心这个。您现在还没出宫,身边就有我和阿煦他们了。等您将来出宫建府之后,还会有更多的人看中您的才能和实力,心甘情愿地来投奔您,做您的马前卒,或是智囊团。您要做的,其实就是稳住自身,然后知人善用。很多事情,都不需要您亲自来做,甚至不需要您动太多脑子。您是主子,只需要下最后的决策就好了。”
裴清殊听他这么一说,还真是有些心动。是啊,他怎么忘了,当皇帝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事情,还有许多心腹大臣可以从旁辅佐。
若单论才能,可能许多人都比他出色,可他们都没有裴清殊这个皇子的身份。如今公孙明自愿追随于他,也是因为公孙家觉得在诸位皇子之中,裴清殊最为靠谱儿。
他真的不能再妄自菲薄,优柔寡断下去了!
“好,那你说……如果是以这个目标出发的话,我该娶一位怎样的妻子呢?”
公孙明笑了笑说:“说到娶妻一事,虽然我和傅公子的关系不错,但是我还是得做这个小人,背后说他一句坏话。我觉得他刚才教训殿下时,恐怕存了一些私心。”
“这话怎么说?”裴清殊可是一点都没听出来!
“殿下昨日去永昌伯府吃酒,应当知道永昌伯也有几位千金,与殿下年纪相仿。阿煦可能是怕殿下和孟家人走的太近,会看中他们孟家的姑娘吧!”
裴清殊颇为无奈地说:“所以,你也觉得我应该娶阿煦的妹妹么?”
公孙明摇摇头道:“那是最理所当然,但是也最没意思的做法。阿煦这个人作为男人的确不错,可若是女子也是这么个性子,咱们不说她不好,但是起码和殿下您,恐怕是合不来的。我母亲教导我说,人活这一辈子,不光光是为了功名利禄,也不能完完全全地为责任而活。自己的健康和快乐,也很重要。所以说,虽然在维系您和傅家的利益关系上,娶傅五小姐是最合适的,可您若是不喜欢她,那就一定不要娶,否则将来只会成为一对怨偶。”
裴清殊深感赞同:“此话有理!”
“其实,您现在挑花了眼,感觉京城中适龄的大家闺秀很多,但事实上只要您把自己的要求设定清楚了,候选人的范围就会缩小不少,然后再用排除的方法把不合适的人选排除掉就好了。”
这个裴清殊早就想过了:“我不想盲婚哑嫁,和没有接触过的、不知底细的人家结亲。我还是想娶一个我认识的姑娘,不说熟识,但起码是见过。姑娘的家世固然重要,但本人的性格也必须要好相处。至于年龄倒是不那么重要,只要比我大小三岁以内的,我都能接受。”
裴清殊说完,提了几个自己接触过的姑娘。还有一些公孙明知道的,裴清殊就没提。
公孙明想了想,一个一个地给他分析:“要说这几位姑娘里头,自然是傅五姑娘和您的家世最匹配,但是傅五姑娘和您性格不合,所以排除。左三姑娘性格开朗,身份高贵,但可惜出身于左氏,容易埋下隐患,所以排除。容三姑娘性格讨喜,出身大家,但容家已经有了荣贵妃和四皇子,只要有他们在,容家就无法一心一意地为殿下谋算,所以,还是排除。”
裴清殊感觉再让公孙明这么分析下去,自己就要娶不到媳妇了,但还是要让他继续说完。
“英国公之女不仅身份尊贵,而且英国公手上有一定的军权,娶她对殿下来说看似最为有利。可殿下也要想到,万一殿下成了,荣登大宝之后……”
尽管屋里没有旁人,但公孙明还是用极低极低,只容他们二人听到的声音说道:“很有可能外戚干政,扰乱朝纲,成为殿下施展拳脚的一大隐患。到时候国将不国,朝中定然一片混乱!”
裴清殊深以为然:“这个你放心,虽然英国公正是炙手可热的时候,但我原本就没打算高攀他家的女儿。”
他刚才根本就没提英国公之女,还是公孙明自己想到的。
公孙明听了,毫不意外地笑道:“我知道殿下不是趋炎附势之人,只是把我想到的,都同您交代清楚罢了。”
“那你排除来排除去,到底建议我娶谁呢?”说了一大通,也没见公孙明说谁好的。
公孙明也不故弄玄虚,直接问他:“殿下可曾考虑过您启蒙老师的女儿,宋姑娘呢?”
裴清殊脑中瞬间浮现出一个女子端庄文雅的模样:“你说的,可是老师的二女儿?”
公孙明颔首道:“据我所知,这位宋二姑娘乃是宋大人嫡出。虽然比您大了一岁半,但她底下的妹妹乃是庶出,不足以与您相配。”
见裴清殊沉思着不说话,公孙明继续说道:“先说宋大人吧,他出身清贵,还是延和十二年的探花郎,金榜题名之后便进了翰林院,没过多久就兼任了您的启蒙老师。可以说无论是出身,还是和您的关系,那都是没话说的。这些年来,宋大人的仕途十分顺利,每回任期期满,都会有所晋升,现在已经是从五品的翰林院侍讲。每回皇上去行宫,都会带上他在身侧答疑解惑,想来距离内阁仅仅一步之遥了!”
“再说宋姑娘本人吧,我也曾远远见过她几回。虽不如钟姑娘秀美,但也是样貌端正。毕竟是探花郎的女儿嘛,在长相上还是配得上殿下的。而且她才华出众,在京城中颇有才名。殿下娶了她不亏。”
裴清殊默了默,又是轻轻一叹:“你不用说了,我知道宋姑娘很好。这样看来,她和我的各方面条件也很匹配。只是……只是我不知道该怎么和你说,就是……”裴清殊情不自禁地变得吞吞吐吐起来,“就是我知道她很好,我对她的印象也还不错,可以说是挺欣赏的吧。但是我对她还没有那种男女之情,你明白我的意思么?”
“明白明白。”公孙明笑着说:“其实我刚才提起钟姑娘的时候,就发现殿下的神色有一些微妙的变化。其实在殿下心里,最属意的还是钟姑娘吧?”
裴清殊不说话了。
“殿下年少,倾慕佳人,也是人之常情。说句老实话,我也觉得钟姑娘艳色无双,就是比起俪妃娘娘也不遑多让。只是娶妻娶贤,钟姑娘到底是太医的女儿,配普通官家的公子,已经算是不错了,如何能做皇子正妃呢?是,恩嫔娘娘的生母也姓钟,可您别忘了,当年她嫁给林老太爷的时候,林老太爷还只是一个小小的秀才。这样的婚事,才是门当户对啊。”
“唉,你说的这些,我都知道,所以我才觉得为难。”裴清殊终于知道自己这段时间为什么这么焦躁了,“我说这话,你可能不相信,但我真的不只是因为钟姑娘生得好,才格外注意她的。其实小的时候,第一次见她那会儿,我就觉得这姑娘看起来娇娇弱弱的,有一种很想保护她的冲动。当时我只当她是年纪小,格外怜惜她几分罢了。谁知等她大了,这种感觉不仅没有消除,反而更强烈了。”
公孙明理解地说:“钟姑娘体态娇弱,看起来有弱柳扶风之态,殿下怜惜她,想要照顾她几分,也是可以理解的。只是殿下好好想想,自古以来,可有太医之女为皇后的先例?”
裴清殊苦笑着说:“没有。我知道没有,所以我也明白,我不能娶她。”
裴清殊对钟姑娘可能是有一些好感,但是这种感觉还远远不足以让他冲昏头脑,去做一些不理智的事情。
公孙明安慰他说:“殿下也别太悲观了,以钟姑娘的出身,给殿下做一个侧妃,其实还是绰绰有余的。”
裴清殊摇摇头道:“她是个好姑娘,没必要耽误在我身上。更何况我除了一位正妃之外,恐怕还要纳一个傅家的庶女为侧室。钟姑娘性子柔弱,我想她恐怕应付不来。”
“哈哈,刚才光顾着说正妃的事儿,还没来得及和您说傅家的庶女呢。看来您已经想通了,我就不用再劝您了。”
裴清殊摇摇头道:“其实如果不是傅家一直强烈地想要和我结亲的话,就是傅家的庶女我也不想要。但是淑母妃养了我这么多年,我实在不忍拒绝,所以……这个侧妃,怕是不得不娶了。”
第106章 真相
和公孙明商议了一番之后,裴清殊觉得自己心中安定了许多; 不再那么迷茫和纠结了。
他觉得公孙明的分析很有道理;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 宋姑娘都是和他最匹配的人选。虽说他和宋姑娘还不熟悉; 但起码他对宋姑娘的印象还不错。而且以他对宋尧各方面情况的了解,宋家的女儿应当也差不到哪里去。
至于夫妻感情问题……就像七皇子说的,感情这东西,婚后可以慢慢培养,哪家夫妻不是这样过来的?
只要宋家人愿意的话,裴清殊就打算娶宋二姑娘为正妃了。
接下来裴清殊要做的,就是和淑妃、俪妃分别说一下自己的打算。她们若是同意了; 然后再去跟宋家通气。
俪妃那边想来不会有什么阻碍的。不过淑妃这边; 裴清殊心里有点发虚; 就怕淑妃不高兴。
到钟灵宫陪十四皇子过完生辰之后,裴清殊犹豫了一下,决定还是先和淑妃商量,等基本定下来之后再来告诉俪妃; 省得情况有变; 再晃到俪妃。
裴清殊想了好几天,自己该怎么说服淑妃。结果让他没想到的是,他还没来得及和淑妃说他觉得宋姑娘合适的理由呢,淑妃便拍手叫道:“哎呀,你跟我想到一块儿去了!”
“啊?”裴清殊愣了一下。
“母妃先前就觉得这个宋姑娘还不错,看起来端庄大方; 模样生的又好。就是她父亲的品级略低了一点,所以我才犹豫了很久……”
“母妃,您不能只看眼前啊。宋大人是我的启蒙老师,他的才学和人品,儿子再了解不过了。他绝不会一辈子止步于从五品的位子上的。”
淑妃想了想道:“也是这么个理儿。而且母妃还想了,宋尧本人身上虽然没有爵位,可宋家的家主恪靖侯是他的嫡亲兄长,长嫂又是皇上敬重的姐姐淮阳长公主,侄子还是前几年的榜眼,也是前途似锦……总之宋家算是京城这些家族当中底蕴最深的清贵世家了,族中人口众多,姻亲关系无数。你若是当了宋家的女婿,将来这人脉一下子就能打开了。”
“那……傅家呢?”裴清殊知道不好开口,但这话还是要问:“母妃打算怎么回那两位舅妈?”
淑妃笑了笑道:“既然正妃的位子已经打算给宋家姑娘了,那你五姐姐是不用考虑了。她一个嫡女,怎么着都是没办法给你做侧妃的。你若是愿意的话,就在你六妹妹和七妹妹当中选一个做侧妃,选哪个都不要紧。只是不要过太久再做决定,毕竟女孩子家到了这个年纪,都是得抓紧时间找婆家的。”
对此裴清殊并不意外,只是点点头道:“母妃,如果可以的话,我能不能再和两位妹妹接触一下?”
“那没问题,就算是娶侧妃,那也不能随意选,得选个可心的才行,毕竟是要过一辈子的人呢。”淑妃不知怎么,突然叨咕了一句:“要说起来,当年我一个嫡女,还给皇上做了侧妃呢……现在皇子妃的身份啊,真是越来越低了。”
裴清殊猜测道:“应当是父皇的儿子太多,怕外戚势大,会影响朝政的原因吧?”
其实裴清殊能够理解皇帝的做法,毕竟妻族对一个男人的影响特别大。就拿五皇子来说吧,原本他是一个老实人,可如果他娶了一个出身显赫的妻子的话,那他的岳家就很容易会生出别的心思来,鼓动五皇子做一些争权夺利的事情,到时候朝堂上的局势可能就会更乱了。
淑妃缓缓点头道:“这样看来,你宋先生的品阶稍微低一些,倒也不是什么坏事了。”
和淑妃商议妥当之后,裴清殊又寻了个日子,去钟灵宫找俪妃。
虽说俪妃说过不会在他的婚事上有什么要求,让裴清殊自己挑个合心意的就好了,不过裴清殊觉得,俪妃毕竟是自己的生母,在正式议亲之前,还是要问一问她的意见的。
和裴清殊想象当中完全相反的是,俪妃听了裴清殊的打算之后,并没有立即说好,而是深深地看着他说:“这是你自己的主意么?”
裴清殊浅浅地笑了一下:“算是吧。”
“什么叫算是?婚姻大事,绝非儿戏,你可要想好了再做决定。”
还不及裴清殊回答,俪妃又补充道:“毕竟这不是你一个人的事情,还关系到人家姑娘的一生。你若决心要娶她,就一定不能辜负了她,你可明白我的意思?”
裴清殊感觉得到,俪妃说这话是走了心的,于是他也和俪妃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我承认,我想娶宋姑娘,是看中条件多于感情。可是感觉这种东西,实在太虚无缥缈了。受各种礼教所限,我又没办法深入了解那些未婚的姑娘。所以……我只能用这种方式选妃。不过母妃放心,只要宋姑娘答应嫁给我,我一定会好好待她的。”
俪妃默了默,颇为无奈地说:“你说的也对。受礼教所限……这一辈子能和自己真心喜欢的人相守,实在是太难了。”
自打上次解开误会之后,母子二人已经许久没有像现在这样长谈过了。裴清殊见俪妃谈兴还不错,就同她讲了卢维成亲回京,娶了永昌伯家的姑小姐,还带回来一个小儿子的事情。
俪妃难得露出一丝笑模样:“是么?改日有机会,我倒想见见这位卢夫人。”
裴清殊觉得俪妃每次提起卢维的时候都挺开心的,一点儿都不像卢维自己所说的,俪妃躲着他,对他避之不及之类的。
裴清殊好奇之下,忍不住问道:“母妃,卢先生总说您年轻的时候看不上他,也没看上那位……钟太医,这是真的么?”
如果不是最近见了好几次那位钟太医的侄女,裴清殊恐怕根本不会把这句话问出口。他总觉得长辈们对当年的事情讳莫如深,至今都没有给他还原出事情完整的真相。
说不好奇那是假的,只是裴清殊一直没有等到一个合适的时机去了解实情。现在其实也不是那个最好的时机,只是裴清殊实在是好奇,等不及了。
俪妃见他这么问,下意识地说道:“都是些陈年旧事了,和你们这些小辈也没有什么关系,你又何必再问?”
“您这么说可就不对了,我都这么大了,您还把我当孩子看呐?我只是想知道,在父皇之前,您到底有没有爱过其他人。您和那位流放到外地去的钟太医,又是什么关系?”裴清殊越说越觉得,这件事明明和他自己很有关系,“为什么父皇当年会疑心我不是他的儿子?如果母妃当年不曾和钟太医有情,父皇怎么会那样想呢?”
俪妃听了,幽幽地看了他一眼。
裴清殊也坚定地看着俪妃。
一般来说,父母一辈的人,的确很少会把有关自己感情的经历说给孩子听。
但裴清殊觉得,俪妃这样特立独行的人应当是个例外。
果然,俪妃沉默了很久后,终于叹了口气,告诉他说:“阿维比我小几个月,我没有弟弟,就一直把他当成弟弟看待。我性子孤僻,不喜与人交往,他会那么想,我也并不意外。至于那位钟太医……他是你姨母的表哥,因此钟家和林家多有来往。只不过我和他的接触很少,与他并不熟悉。在和他定亲之前,只是打过几回照面而已。”
裴清殊越听越觉得不对劲:“既然钟太医和姨母是青梅竹马,那为什么和钟太医定亲的不是姨母,而是您呢?”
“家中原本的打算便是让堂姐嫁给他的,只是延和六年,秀女大选,我们林家必须送一个女儿入宫。我这性子,家中长辈都担心我会触怒龙颜,连累家族,或是得罪了高位妃嫔,葬身于宫中……当时我们这一辈只有我们两个年轻女孩儿,所以最终长辈们决定,让性格温和的堂姐入宫。那个时候,她还没有来得及和钟太医订亲。不过在此之前,两家人已经透露出了要结亲的意思。所以堂姐入宫之后,为了表达对钟家的歉意,家里人就想让我代替堂姐,和钟太医订亲。”
裴清殊听的入了迷:“母妃当时愿意么?”
俪妃摇摇头:“当然不愿意。我当时认为他们两个两小无猜,钟太医心里肯定是有堂姐的,我又何必挤进他们之间?可那位钟二公子告诉我说,他们只是兄妹之情,绝无半点男女私情,他真正喜欢的人是我。就算堂姐不入宫,他也不会和堂姐成亲。他其实早就知道我在写书的事情,他也支持我婚后继续写书。我承认,听他这么说,我心动了。因为他答应我,婚后可以给我最大程度的自由。”
裴清殊这才知道,原来钟太医和恩嫔并非情投意合,而是恩嫔……一厢情愿。
“那后来呢?”
“后来,就在我和钟二公子订婚后不久,皇上不知怎的,突然要我进宫。我想过各种办法抗拒,装病也好,绝食也罢,什么方式都尝试过了,可是都没有用。我甚至试图毁容,在脸上划一道疤……是钟二公子救了我。那个时候我很绝望,在绝望之下,我生出了一个错误的念头。”
裴清殊听得心惊肉跳:“您……做了什么?”
俪妃张了张口,似乎十分难以启齿:“这件事情,我实在不方便告诉你。”
裴清殊心中却已然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测:“难道您在进宫之前……曾经和钟太医有过夫妻之实?”
俪妃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没有,绝对没有!但是……”俪妃本是不想说的,但见裴清殊已经猜到这个份上了,只能告诉他说:“当时我一时冲动,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