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皇子奋斗日常-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帝的追妻路,看起来还很遥远啊……
晚上皇帝顺理成章地留宿在了琼华宫。因为第二天有大朝会的缘故,皇帝早早地就起了。裴清殊去正殿请安的时候,皇帝都已经走了好一会儿了。
用早膳的时候,淑妃笑眯眯地同他说:“今儿个尚衣局会来人给你量尺寸,该做秋衣了。”
“这么快?”裴清殊感觉夏天还没走呢,没想到这么快就要准备迎接秋天了。
“这还叫快?等入了秋,一眨眼的功夫就要入冬了,那才叫快呢。”提起入冬两个字,淑妃心里就是一揪,“到那时候,你就要搬去庆宁宫了……”
“母妃,”裴清殊连忙安慰她说:“我会像令仪姐姐一样,一有空就回来给您请安的。”
“好孩子。”淑妃拿起筷子,亲手给裴清殊喂了一块用温泉水煮过的鹌鹑蛋,“母妃没白疼你。”
裴清殊听了这话,心里莫名有点发酸。不是亲生的孩子,淑妃还能对他这么好,不管最初是出于什么目的,真的很难得了。
不管俪妃将来会不会出来,淑妃的恩情,他都不能忘。
第28章 伴读
下午尚衣局来人的时候,裴清殊正在书房里和四皇子学写字。七皇子闲着没事就跟了过来; 在旁边画王八玩儿。
这回来的女官是从宝慈宫里出来的; 算是荣贵妃用过的旧人了; 因此见了四皇子也不发怵; 还笑吟吟地说:“既然四殿下和七殿下也在这儿,不若让奴婢一道儿量了,省得再来回跑。”
七皇子笑道:“我们可是空手来的,要是在这儿量,那就得蹭十二弟的那份赏钱了。姑姑少领了两份儿辛苦费,回头可别回去哭去。”
“瞧您说的,奴婢好歹是在荣娘娘宫里呆过的; 眼皮子有那么浅么?”
话虽如此; 可裴清殊最后还是多掏了两份赏钱; 帮四皇子和七皇子出了。
七皇子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十二弟,我回头就叫人还你。”
四皇子也附和地点点头。
裴清殊忙道:“两位皇兄客气了,都是自家兄弟; 这点小钱算什么呀。”
要是搁在以前; 裴清殊肯定会觉得肉疼。可他现在是皇子了,不能那么小家子气。毕竟有时候人和人交往,就是要花钱的,更何况四皇子还“义务”教了他那么多东西,他还没给过束脩呢。
七皇子听了,热情地拍了拍裴清殊的肩:“十二弟; 你可真大方!那下回我得了什么好玩儿的,第一个给你送过来。”
裴清殊笑着点点头。
送走两位皇兄之后,裴清殊若有所思地趴在书桌前发呆。
刚才量尺寸的时候,为了量得精准一些,他们都是脱了外衣量的。要是搁在以前,裴清殊肯定觉得不好意思,要回避。可是现在,他看着兄长们的身体,感觉跟自己的没什么两样,好像已经完全习惯了做男子的感觉。
这……应该是一件好事吧。
入秋之后,淑妃见裴清殊已经习惯了在后宫的生活,就着手准备他年底搬去庆宁宫的事情了。
裴清殊去正殿请安的时候,经常就能看见地上摆着一个大箱笼,淑妃不断地指挥着下人往里头填东西。知道的当她是要送裴清殊去上学,不知道的,还以为淑妃这是要嫁女儿呢。
裴清殊忍不住问她:“母妃,这么早就开始准备么?”
淑妃不假思索地点点头:“当然了,庆宁宫不比咱们这儿,要使什么都方便。母妃寻常无事,连去都去不得。你在那边要是缺了、短了什么,住的不舒服了怎么办?总归是要早些准备,母妃心里头才踏实的。”
裴清殊有点不舍地抱住淑妃:“您不留我过了年再走么?”
淑妃见他这样依恋自己,便温柔地拍了拍裴清殊的背,心里头暖洋洋的:“母妃当然想留你多住一阵子了,只是……母妃不能害了你。那天你四皇兄训你的事情,母妃都听说了。说实话,我想了很久,最后觉得还是让你早点去庆宁宫正式读书比较好。”
一想到自己好不容易适应了琼华宫,又要搬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和十几个不熟悉的哥哥相处,裴清殊心里头就有一点打怵。不过他也知道,这是他必须面对的事情,绝对不能因为贪图眼前的安逸就退缩不前。
“好孩子,你毕竟是个哥儿,和令仪不同。女孩子嘛,最好的时光就是嫁人前的日子了。撒一撒娇,偷一偷懒,不想做女红就不做了,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可你身为皇子,将来终究是要走出皇宫,为你父皇效力的。母妃不能再像宠着令仪那样宠着你了,你能理解母妃么?”
裴清殊连忙点头,小小的一张脸,看起来很认真的样子,把淑妃给逗笑了:“你呀,见天儿地就会点头,你到底听懂了没有啊?”
裴清殊还是点头。
淑妃没脾气地笑了笑,又和他提起选伴读的事情。
“我娘家弟弟有个哥儿,叫煦儿的,和你年纪相仿,只比你大两岁。听说小小年纪,性子很是稳重,功课也不错。母妃想着,让他给你做伴读,你看怎么样?”
裴清殊哪有不答应的道理:“都听母妃的。”
淑妃笑道:“什么都听我的呀,上回你让孙妈妈出宫探亲,不就存了让你乳兄弟进宫的心思么?”
裴清殊有点不好意思地挠挠头:“什么都瞒不过母妃……”
他本想着晚一点再跟淑妃提这件事的,没想到淑妃倒主动说起来了。与淑妃这种在王府、皇宫里混迹了十几年的人相比,裴清殊到底还是嫩着呢。
“这有什么可不好意思说的,你这孩子,什么都好,就是心思重了些。”淑妃说这话时,倒是没有丝毫埋怨,反倒看起来有些心疼裴清殊的样子,“在那样的地方长大,也真是苦了你了。”
淑妃以为他懂事听话,是因为在冷宫出生,看惯了旁人的冷眼,所以才会这样谨小慎微。不过只有裴清殊自己知道,那是因为他的壳子里装着的是一个成年人的灵魂。他再怎么演小孩儿,也不可能一直像个小孩子一样的。
不过,既然淑妃给他找了个合理的理由,那他就顺势接受了吧。
“殊儿不苦。”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能遇到母妃,殊儿觉得自己很幸福。”
淑妃又被他给逗乐了:“你这小机灵鬼!好了,还是说说你奶兄弟的事儿吧。那孩子的情况,我已经派人打听过了。你要是想让他进来,也不是不可以。只是皇子的伴读,大多是勋贵子弟,你这奶兄弟的出身低了些。母妃想着,左右他们赵家也没人了,不如把那孩子过继给你舅舅。到时候他们两个小的有个兄弟名分,将来也更亲热不是?”
这事原要由孙妈妈来决定的,不过淑妃显然是养尊处优久了,对于下人的看法根本不怎么在意,所以只跟裴清殊这个“主子”商量。
可裴清殊不习惯替人做决定,哪怕是伺候他的下人也不行。所以他只是暂且应下,说是回去再和孙妈妈商量一下。淑妃倒也没说什么。她知道,孙妈妈一定会同意的。
“听说你三皇兄当年进学的时候,是带了六个伴读的。不过母妃觉得,读书如何,不在于伴读的数量多少,要那么大的排场没有用。你看你四皇兄,身边就一个伺候茶水的小太监,书不是也读得好好的?”
“四皇兄没有伴读么?”裴清殊有点意外。对于皇子来说,伴读的意义并不是字面上的意思那么简单。因为宫里的皇子大多都是异母兄弟的缘故,在很多情况下,皇子和伴读之间的感情,甚至要好于亲兄弟。等将来皇子出宫立府了,这些伴读就是他们最好的谋士甚至是朋友。
“小时候是有过的,不过后来不知怎的闹掰了,被你四皇兄撵回家去了。为着这个,荣姐姐不知道和我埋怨过四皇子多少遍。”
裴清殊想了想,以四皇子的性格,还真是干得出来这种事情。
“还是咱们殊儿好,殊儿最听母妃的话了。”淑妃看着裴清殊,真是越看越喜欢。母子俩靠在一起说了好半天的悄悄话,午觉都是一起歇的。
或许正是因为他们知道即将分别,相处时的每一分每一秒才显得越发珍贵。
不知是不是为着裴清殊的缘故,皇帝最近常来琼华宫。尽管俪妃特意交代过让他不要特殊对待裴清殊,可皇帝还是管不住自己的腿,总想来看看这孩子。
他每回来见裴清殊,第一句话肯定要问:“殊儿,朕瘦些了没有?”
刚开始的时候,裴清殊是真没看出来皇帝哪里瘦了。为了鼓励皇帝继续锻炼身体,控制饮食,裴清殊决定“童言无忌”一把:“没有。”
于是皇帝很受伤地回去了。
裴清殊本以为皇帝就是一时兴起,没想到过了一两个月之后,裴清殊发现皇帝还真是瘦了一些,模样瞧着比之前顺眼多了。看来,爱情的力量果然很伟大!
不过裴清殊觉得,皇帝还是没有达到俪妃会喜欢的那个标准。
于是他送皇帝四个亲手写的大字——“继续努力”。
这四个字是他特意找四皇子“教”的。皇帝收到之后,如获至宝,还让人裱了起来,挂在了饭厅。每回用膳的时候,都以此来提醒自己不能吃得太饱。
皇帝的身材一日好过一日,天气也一日一日地寒冷起来。
冬初的时候,荣贵妃千挑万选,终于把大公主的婚事给定了下来。
原先公主的婚事,应该是由皇后来定夺的。可自从夏末那阵儿帝后失和,皇后在宫中的话语权就跌落到了谷底。
荣贵妃和全贵妃都是那种把权力握到手里之后,就不会轻易撒开的人。皇后这些日子没少折腾,就想要压一压两个贵妃的风头。可在大公主的婚事上,荣贵妃不肯退让半分。最终皇后还是不得不依了荣贵妃的意思,给大公主定了承恩公府的嫡次子。
原本皇后想的是,承恩公府乃是大齐当之无愧的第一名门,她是想要把承恩公的公子留给自己的亲生女儿,也就是三公主的。三公主虽比那承恩公的嫡次子小了几岁,可她与嫡三子却是年纪相仿。
结果没想到,荣贵妃也盯上了承恩公府。这下子好了,一个国公府,总不好出两位驸马吧?毕竟人家养了儿子,也是想要出仕的。若是尚了公主,就只能领个闲置,施展不了什么作为了。
皇后气急败坏,却又不得不尽心尽力地为大公主准备婚事,筹办嫁妆。毕竟大公主是皇帝的第一个孩子,在皇帝心里的分量很重。若是不把大公主的婚事给操办好了,皇帝还不知要气她气到什么时候。
尽管事情已经过去了好一段时间,可皇后想起自己与皇帝的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时,仍然会气得浑身发抖。她实在不明白,俪妃不过是生的貌美些罢了,皇帝怎么就像着了迷魂汤似的,只要是跟俪妃有关的事情,就跟变了一个人一样。
以往皇帝性格温吞又软弱,虽然和皇后关系平平,却也绝不会冷落她这么久,结果现在就连初一、十五都不来坤仪宫留宿了。皇后心里又气又恨,可是毫无办法——皇后再大,毕竟大不过皇帝。只要皇帝强硬起来,她就拿皇帝一点办法都没有。
无奈之下,皇后只能主动一回,以尽心操办大公主的婚事来向皇帝服软。
大公主明年春天才正式成婚,还有四五个月的功夫,看起来好像时间挺充分的样子。可皇家礼仪繁多,皇后和荣贵妃近日来忙得不可开交,连年关的事情都顾不上了,只能放权给全贵妃去操持。
和总是冷着脸摆谱的皇后不同的是,全贵妃在宫里向来平易近人,为人处世十分周全。加上敬妃和敦嫔的帮忙,在皇后和荣贵妃忙不过来的这段日子里,全贵妃把迎接年关的事宜打理得井井有条,就连皇后和荣贵妃也不得不佩服全贵妃的办事能力。
荣贵妃私下里跟淑妃叹气:“全妃生的若不是次子,而是长子的话……这皇贵妃的位子,八成就是她的了。”
淑妃不赞同地说:“我看倒未必。全贵妃人虽玲珑,生的儿子却不成器。我听人说……二皇子见天儿地和宫女厮混,甚至还养了些个貌美的太监和戏子……”
“怎么会有这种事!”荣贵妃惊呼道:“他们这个年纪,对女人新鲜也就罢了,怎么会对男人……”
“谁知道呢!”淑妃一脸八卦,却是压低了声音,悄声道:“听说全妃一直让人压着呢,就怕这事儿传到皇上耳朵里。不过庆宁宫人多嘴杂,哪里是她瞒得住的,我看二皇子迟早要遭殃!”
“难怪,难怪,”荣贵妃一连道了两个“难怪”,“难怪这些日子,全贵妃和敬妃老撺掇着皇上给大皇子也挑一门亲事,让他出宫立府去,原来是为了让二皇子出宫做准备呢!”
淑妃笑道:“所以说嘛,姐姐根本不用担心什么。大皇子虽有点儿战功,为人却很鲁莽。二皇子小小年纪便贪图色欲,甚至还和男子不清不楚……必然难成大器。三皇子虽是嫡出,可皇上和皇后的关系,也不用明说了。四皇子为人这样正派,念书又好,我看姐姐你呀,福气还在后头呢。”
荣贵妃听了忙道:“妹妹这话可不能乱讲!墨儿再怎么好,他上头还有三位兄长在呢,怎么都……怎么都轮不到他的。”
淑妃却不以为然:“远的不提,就说咱们皇上,那也不是先帝长子呀。除了忠、礼两位亲王之外,当年可不就数皇上年纪最小了吗,还不是照样继承大宝。”
荣贵妃叹了口气,还是不敢说什么大话:“就算不立长,若是皇上要立贤的话,宁贵嫔膝下的六皇子,可是所有皇子中最聪明的一个。墨儿读书虽用功,可文才却不及他六弟,不过是会画两笔画儿罢了,又有什么用!”
“姐姐也莫要太悲观了,六皇子才学虽出挑,可宁嫔出身平平,哪里比得上姐姐尊贵。姐姐出身容氏,那可是百年大族。宁嫔不过一个小官之女,靠着生了皇子才坐上贵嫔之位,姐姐根本无需将他们母子放在眼中。”
荣贵妃被淑妃说得心花怒放,忍不住笑道:“你一个傅家之女,在我面前说什么百年大族,这不是臊我呢么!”
容家和傅家,都是大齐开国功臣之后。一个历朝历代都保持中立,经久不衰;一个站队明确,争取每朝都能辅佐正确的君主上位,立上“从龙之功”。
在这件事情上,傅家成功的时候很多,失败的时候也有。不过不管经历过多少次打击,傅家都屹立不倒,且家底越来越丰厚,地位越来越稳固。因此每一朝的皇子,但凡有夺嫡之心的,大多会与傅家或者傅家的姻亲联姻,以此来达成互惠互利的目的。就连淑妃当年,也是这样进瑞王府的。
“要说大族,承恩公府那才叫富贵滔天。”一提起‘承恩公’这三个字来,淑妃不自觉地带上了一丝敬意,“那可是唯一一个出过女帝的家族,咱们这些世家,哪里能和左家相比。”
女帝左氏,是大齐这几十年来最传奇的女子,没有之一。
当年景宣皇帝病重,膝下无子。皇后左氏摄政,并于五年后登基为帝。
更令人惊叹的是,女帝的真实身份,竟然是景宣皇帝的长嫂。民间多有传言,说是景宣帝为了霸占长嫂,陷害长兄,致使原本最有可能继位的皇长子死于非命。之后他不顾众人反对,立左氏女为皇后。不想左氏坐上皇后之位没多久,就给景宣帝下了毒,让他像死人一样躺在床上,只剩一口气在。之后左氏便大权独揽,可谓窃国。
这样的故事,不管真假,只要足够离奇,就能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传奇故事。甚至在女帝离世后很多年后的今天,她的故事都还在民间广为流传。
淑妃对着荣贵妃恭维道:“景仪能嫁入左家,那可真是叫人羡慕极了。咱们年轻那阵儿不也是么,要是能嫁入左家,恐怕连皇家的媳妇儿都不想做吧!”
“妹妹又说浑话了!”荣贵妃心里得意,面上却是嗔笑道:“左家是好,只是皇后不是一直有心把三公主嫁入左家么?这会儿被景仪截了胡,皇后母女心里头指不定怎么别扭着呢。”
“姐姐管她们做什么,你就景仪这么一个女儿,还不是什么好的都先紧着她么。三公主年纪还小,皇后有的是时间再给她寻一个好人家。”
荣贵妃笑道:“这倒也是。若不是为了景仪,这些日子,我也不能叫全妃在后宫独大。只要景仪嫁的好,我就是矮全妃一头,也认了。”
“姐姐莫慌,全贵妃得势,也不过是这几个月的事情罢了。在这宫里呀,年轻妃嫔靠的是宠爱,到了咱们这个年纪,靠的就是子女了。全贵妃就二皇子那么一个儿子,哪里比得上姐姐你的福气。景仪的婚事如此体面,再加上和左家的姻亲关系,将来四皇子必然前途无量……”
其实荣贵妃心里,的确生出过让四皇子争一争那个位子的意思。只可惜一来四皇子的排行不占绝对优势,二来裴清墨这个人一根筋,除了舞文弄墨之外,对朝政和争宠之类的事情一点兴趣都没有,看的荣贵妃干着急。所以在这件事情上,荣贵妃是有心而无力。
相比之下,淑妃活的就比较轻松了。裴清殊年纪小,除非当今皇帝能像先帝一样长寿,不然这皇位怎么着都落不到他的头上,所以淑妃只要踏踏实实地把孩子养大就好了。
腊月十八这一天,是裴清殊满五周岁生日的日子。淑妃老早就叫人定下了酒席,请了几个交好的后妃来琼华宫小坐,还在裴清殊屋子里单独开了一桌,让裴清殊请他的几个皇兄吃饭。
裴清殊和他的大部分皇兄们还不太熟悉,就只请了四皇子、五皇子、七皇子来做客。比起请来一堆处不来的人,裴清殊觉得倒不如和几个关系好的哥哥一起聊聊天,喝喝……喝喝果蔬饮品什么的。他年纪太小,淑妃根本不让人上酒。说是酒席,不过是吃菜罢了。
不过就算是这样,兄弟几个还是聊得很开心。四皇子和五皇子年纪相仿,两人时不时聊一聊功课上的事情。五皇子虽然才能平平,但极为谦逊,大多数时候都是他在向四皇子请教。
七皇子性子最活泼,只要有他在,就没有冷场的时候。等吃饱喝足之后,四皇子和七皇子还一人画了一幅画送给裴清殊。四皇子那幅山水图,裴清殊特别喜欢,立马让人送去裱起来了。至于七皇子的那幅画像……他就不敢恭维了,果然爱好和特长是两码事情啊。
琼华宫热闹了大半天,等把客人都送走之后,天都快黑了。裴清殊怕自己这个点儿睡下,晚上就睡不着了。于是打起精神,去正殿找淑妃。
让他没想到的是,向来被一群人围绕着的淑妃,那个在人前一直都光鲜亮丽的红衣女子,竟然一个人独自坐在窗边喝闷酒。
裴清殊心里一揪,走过去叫她:“母妃。”
第29章 母妃
裴清殊走过去问她:“令仪姐姐她们走了?”
今天淑妃让下人在花厅里给公主们也开了一桌酒席。令仪算是裴清殊的亲姐姐,他过生辰; 令仪肯定是要回来喝上一杯的。大公主是荣贵妃所出; 与琼华宫走得近; 自然也要来。四公主的生母信贵人住在琼华宫里; 当然也要回来。这样一来,竟然只有一个皇后所出的三公主和琼华宫关系不怎么近。
话虽如此,统共只有四位公主,要是独独不请三公主的话,三公主又不知道要怎么闹。为图省事,淑妃便让令仪邀了三公主一起来。
不过她们姐妹两个向来不对付,大家一块儿吃了顿饭; 也没说什么话; 便各自回去了。
“嗯; 都走了。”淑妃突然长长地叹了口气,“热闹了一天,这会儿突然静了下来,母妃这心里头呀; 还真是空荡荡的。”
当初丽嫔搬走的时候; 淑妃特别高兴。可好日子没过多久,裴清殊也要走了。
等他搬走之后,琼华宫里就只剩淑妃和一个寡言少语的信贵人。淑妃和信贵人向来没什么共同语言,一想到未来枯燥无味的日子,淑妃就觉得心里难受。
类似于将来一定会经常回来看她的话,裴清殊已经说过好多次了。这会儿临走了; 裴清殊反倒不想再说,只是沉默地靠在淑妃身上,抱住了她。
让人没想到的是,傍晚的时候,皇帝竟然来了。淑妃猝不及防,也没做什么准备,正要去让下人张罗酒菜,就听皇帝和气地说道:“累了一天,就别忙叨了,有什么算什么,再叫御膳房添几个菜便是了。”
淑妃听了,这才坐下。皇帝又问了些裴清殊搬去庆宁宫的事情,见淑妃一一应答如流,不禁满意地点点头,夸赞道:“当初把殊儿交给你,真是对了。瞧这孩子,被你养的多好,真是辛苦你了。”
淑妃本来好不容易忍不住了,这会儿皇帝一说,眼圈儿立马就红了,连忙掏出帕子擦眼泪。
裴清殊见了,就悄悄地退了出去,给大人们一点独处的时间。
饭后,裴清殊站在自己的房间里,看着宫人们忙忙碌碌,收拾行李打包。
想想他来的时候,穷的跟什么似的,浑身上下连件好衣服都没有。那时候哪能想到,走的时候他会带走这么多行李,还有这么多下人呢?
因为庆宁宫是皇子们居住的地方,怕漂亮的宫女太多会扰乱皇子们读书的心思,所以大多数皇子身边都是太监比较多。
这回去庆宁宫,孙妈妈、福贵、玉栏、玉岫、小德子和小悦子这几个得用的下人,裴清殊肯定是都要带走的。其余的人里,玉栏她们又帮他挑了四个勤快老实的小宫女和四个跑腿的太监,其余的丫头婆子,就都留在了琼华宫,没有全都带走。毕竟到了那边之后还是要再添新人的,若是带得多了,只怕庆宁宫那边管事的还会不高兴。
裴清殊正看着玉栏给几个留下的小宫女送赏钱的时候,一个脸熟的御前太监走了过来,和福贵低声说了几句话。福贵点点头,走过来对裴清殊道:“殿下,皇上在外头等您呢,说是想出去走走,散散步。”
裴清殊点点头,刚要跨出门槛,就被孙妈妈给拦住了。
“我的小祖宗诶!这大冷天的,哪能就这么出去呀!”
玉栏和孙妈妈配合默契,只一眨眼的功夫,玉栏就把裴清殊的那件白色狐裘披风拿了过来,然后单膝跪在他的面前,将披风系在他的身上。
等玉栏把同色的手套也给他带好之后,玉岫又拿来一个小小的手炉,让裴清殊拿在手里捧着。
屋里头烧着地龙还有上好的银霜碳,一点都不冷,甚至还有点热。裴清殊被她们里三层外三层地裹得严严实实的,不禁有点烦躁地说:“我不要!我又不是小姑娘!”
听到这么孩子气的话,玉岫她们都忍不住笑了:“瞧殿下这话说的,这大冬天的,就是皇上出门,也要用手炉捂手呢,关姑娘不姑娘的什么事儿!”
玉栏也道:“屋里头热,出去就冷了,殿下快些拿着,别叫陛下久等了。”
裴清殊说不过她们,只得老老实实地捧着小手炉,像个白糯的小粽子一样挪出了门。
皇帝果真等在院子里,见他出来,脸上没有一点不耐烦的样子,还带着一丝和善的笑意:“殊儿,父皇带你出去走走好不好?”
“好。”裴清殊乖乖答应。
他本以为所谓的走走,就真的是走走。结果没想到才出琼华宫没多久,皇帝就要把他往龙辇上拉。
裴清殊吓得腿都软了,死活不肯动。皇帝不知道他是不敢坐御辇,见他迟疑不前,还当是裴清殊年纪小,不抗冻,双脚僵硬走不动路了,便亲自将他抱了上去。
裴清殊只觉一阵天旋地转,晕乎了好半天,他才战战兢兢地开口:“父皇,我,我可以坐这里吗?”
“有朕在呢,你怕什么。”皇帝捏捏他的小脸儿,好笑地说:“这点倒不像你母妃,胆子太小了。”
裴清殊不服气,反过来问他:“父皇做皇子的时候,也坐过皇爷爷的御辇么?”
皇帝一愣,忽然露出一丝伤感的神色:“没有呢。你皇爷爷虽然把皇位传给了父皇,可他最喜欢的儿子……是你九叔。”
“九叔?”裴清殊模模糊糊地有个印象——这位九皇叔,是先帝最小的儿子,也是皇帝一母同胞的亲生弟弟,现在的礼亲王。
太后秋天从行宫里回来的时候,裴清殊远远地见过礼亲王一回,只记得他生的相貌堂堂,旁的就不知道了。
“是啊。大孙子,小儿子,向来都是老人家的心头肉。”皇帝摸摸裴清殊的头,和他回忆起往事来,“那个时候,若不是父皇年纪最大,恐怕这皇位也不会落到朕的头上吧……”
“谁说的,殊儿就觉得父皇很好呀。”抱紧皇帝的大腿,多夸他几句总是没错的,“父皇对殊儿最好了。”
皇帝忍不住笑道:“谁对你好,谁就适合当皇帝吗?那你说说看,你的这些皇兄里头,哪个对你最好?”
裴清殊闻言心中大震,脸上的笑容差点僵掉。
这这这……!立储这么大的事情,皇帝竟和他一个五岁小儿商量了起来,这样真的好吗?!
“殊、殊儿不知道……”为了掩饰自己的慌乱,裴清殊赶忙添上一句:“皇兄们都很好。”
裴清殊觉得,皇帝的笑容里,好像突然闪过一丝讽刺。不过那种神情转瞬即逝,也可能是他看错了。
“都很好么?你从寒香殿出来这么久,你大皇兄和你说过几句话?你三皇兄可曾正眼看过你一眼?”皇帝苦笑道:“他们的眼里,恐怕只有功名利禄,半点骨肉之情都没有了吧。”
裴清殊也不知道未来的皇帝到底是哪位哥哥,不过不要轻易得罪人总是没错的:“大皇兄他们比我年长许多,又有差事和功课要忙,顾不上殊儿也很正常呀,殊儿不怪他们的。反正我和四哥、七哥他们玩儿的也很开心呢。”
皇帝好笑地说:“就你四哥那个性子,还能带你玩儿?对了,朕特意交代过他,不让他打你手板,他没有阳奉阴违吧?”
“当然没有了,四哥对我很好的。”虽然四皇子经常把他吓得心肝儿颤,不过平心而论,四皇子还是一个不错的小哥哥。
“墨儿和逸儿,倒都不是那种贪图名利之人,只是……”
见皇帝欲言又止的样子,裴清殊忍不住追问道:“只是什么呀?”
皇帝摇摇头道:“罢了,你还小,朕就是与你说了,你也不会懂。”
裴清殊听了,忍不住有些气闷地嘟起小嘴。
皇帝被他生气的样子逗乐了。裴清殊生的玉雪可爱,这样的小孩子只要不是在哭闹,做什么表情都是惹人喜爱的。
父子俩说了一会儿话,裴清殊渐渐地就感觉到不对劲了:“父皇,您要带我去哪里呀?”
其实他心里已经有答案了,算是明知故问。
皇帝温声道:“儿的生日,娘的苦日。你也有好久没有见过你母妃了,去看看她吧。”
虽说皇帝嘴上说的一本正经,可裴清殊总觉得,皇帝是有私心在的。
他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