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汴京春深-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九娘看着陈太初,胸口热得发烫。她若是陈太初,也会这么做。她明白,她懂。他背负的,他要放下的,她都明白。
陈太初也看着九娘,目光澄清,温和,带着歉意。终于,两人同时轻轻点了点头。
身经百劫在心间,恩义两难断。
刚回到家中的苏瞩,慢慢走进了灵堂,扶住妻子,长叹一声:“婚姻大事绝非儿戏。何况我家阿昕已逝。这都是她的命,怨不得人。太初你先回去吧。此事莫要再提。”
陈太初磕了三个头:“太初一片诚心,还望伯父伯母准允。”他长拜不起。
史氏再也顾不得旁的,泪眼涟涟地看向丈夫:“二郎!求你——让阿昕有个去处!别像三娘那样孤伶伶的!”
念及去世多年的姐姐孤坟凄凉景象,苏瞩也湿了眼眶。程氏这才反应过来,下意识看向九娘。
※
傍晚时分,几位官媒捧着周苏两家的退婚文书和新的陈苏婚书从开封府出来,都松了一口气。到底朝中有人好办事,凭着齐国公和苏相公的名帖,不过两个时辰,事情就办齐全了。
苏家早将周家的聘礼堆在车上,一见官媒和管家出来了,将聘礼单子扔在周家管事的怀里,啐了一口。过往的人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还没入夜,陈家的聘礼已经如流水一样抬入苏家。陈苏两家冥婚的消息瞬间传遍了汴京城。
苏瞻得了信,匆匆从宫中告退,一出延庆殿,就见赵栩正在等着他。
“苏相是急着回去阻止这门亲事?”赵栩负手淡淡地问道。
苏瞻深吸了口气:“不错!”二弟恐怕伤心过度糊涂了,这样的关头,苏家怎么能同陈家联姻!冥婚也是婚,也一样有婚书,开封府要入案的。陈太初再好,他姓陈,他是陈青的儿子,是燕王的母族!
赵栩笑道:“我舅舅已不在枢密院,挂着一个国公的号而已。苏相顾忌的是六郎吗?”
苏瞻苦笑道:“臣如今已被比作王莽曹操,改日殿下事成,臣恐怕又是杨国忠韦温之流了。”
“苏相两度拜相,天下人尽知苏郎才名和为国为民之心,又怎么会因为这桩小小婚事看轻苏相?”赵栩摇头道:“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苏相所忧为何?所惑为何?所惧为何?”
苏瞻摇头道:“殿下难道忘记了?陈家和孟家早已议亲多年,在先帝跟前也陈情过。陈太初因内疚而弃孟家不顾,无礼无信也,因怜悯而娶阿昕的牌位,岂不反而陷苏家于不义?”
赵栩上前一步,轻声道:“苏相放心,爹爹临终前亲口赐婚孟九与六郎。御医院两位医官、孙安春、带御器械,皆可为证。太初和阿昕,门当户对,再合适不过。阿昕已逝,也不会再受半点委屈,因何缘故娶她的牌位,何需提起?苏相何必多操这份心呢?”
苏瞻一惊。
“对了,苏相,柔仪殿那夜,爹爹和娘娘亲口所言。王家二房向娘娘告密,诬陷荣国夫人是郭真人之女赵毓,她的病逝恐怕和娘娘还有令夫人有关。苏相不如好好想一想。同样是逝去之人,太初所求冥婚,求的是心安,是为阿昕身后事着想,顾念的是阿昕父母的心。不知道苏相又会顾念谁,心能不能安。”赵栩长叹一声,飘然远去。
苏瞻手足冰冷,耳中嗡嗡地响。这是什么时候的事!那夜,孟九娘和崇王见驾后,先帝召见众臣,要立燕王为太子,要请娘娘迁去西京的事,历历在目。苏瞻一个趔趄,扶住廊柱。
二房告密!难道当年他和高似的话,也是二房的人偷听了?那时候,书院里只有王璎的父亲,是九娘请来对外治丧的王家长辈。那些来拜祭的王氏族人,没有留下过夜的。苏瞻打了个寒颤。
太后的确是从那次九娘返京后不久开始频繁召她入宫的。苏瞻闭上眼,不可能,不会的。阿玞是在巩义着了凉,一时疏忽了才伤了根本,是十七娘非份之念,心思恶毒故意弃药,才使她的病反反复复,不见起色。太后一直待他夫妻二人极好,这许多年也常常感叹念叨阿玞的好,不会的。
二房又为何要做这种事!苏瞻掩面不敢再想下去。王方临终前提到的隐晦往事,他一直不愿回想的那些话,全都跳了出来。和柔仪殿那夜的一切都一点点重合起来,对应起来。
苏瞻强自镇定下来,往事俱往矣,他问心无愧,何需忧惧!
苏相你所忧为何?所惑为何?所惧为何?他不愿想,可由不得他。那些明明早就远去的声音笑容,如鬼魅一样缠住了他。
宫墙深深,夜幕低垂。苏瞻一步步往东华门走去。殿外的两个随从吓了一跳,从没看见相公的脸色这么差!上前要扶一把。苏瞻停下脚,摇摇头,又慢慢一步步走着,千斤万斤重,还是要往前走。
“和重,阿玞受我所累,从小吃了许多苦,以后就请你多看顾她一些了。她那样的性子,看着什么都不在意,其实什么都藏在心底。难得你夫妻二人少年时就心意相通,还记得唤鱼池是你们两个取的名字吗?阿玞后来还是认定了你的。你们一直这么和美恩爱,我和她娘很放心。该交出去的,我早都交付了。阿玞再无娘家人,只有你和阿昉!请你千万护好她!”
当年,他只顾着在意前半段话了。他从来没问起,阿玞也从来没提起。为何第一次相看她会逃去山里玩,第二次相看他失约一整天,为何她后来还会答应嫁给他。他从没想过要问,他们当然只是遵守两家的婚约而已。可是,那时他已经心悦阿玞,岳父临终前却说出这样的话。他不禁想着张子厚说的欠阿玞一条命,究竟是什么意思。一想到成亲那日掀开盖头,阿玞笑意盈盈的模样,可能不是因为他,他简直要发狂。想起那夜洞房事后,她明明疼得厉害,还红着脸从枕头下取出双鱼玉坠给他系上,他更要发狂。
阿玞从那次返回京城,对他就淡淡的。话也少了,笑也少了。她办福田院,慈幼局,买田庄。他都尽力帮她,但他不敢问,不想问她究竟在想什么。他怕阿玞已经知道了唤鱼池三个字的阴差阳错,更怕阿玞看不起他怨恨他,还怕她介意自己对五娘的情意,更怕她知道是自己自污入狱害得她失去了孩子。他忧他惑他惧。他总以为会有个合适的时候,让他好好一诉衷肠坦诚心意。可是他越来越忙越来越忙,她越来越淡越来越淡。
他至今也不知道,阿玞究竟知道不知道,她当年认定的不是他苏瞻。
不对,这些细微的一闪而过的念头,他早就忘记了,早就不放在心上了,为何今日会被张子厚和燕王几句话弄得失魂落魄!阿玞为他高兴,为他骄傲,也为他伤过心。阿玞为他孝敬翁姑,为他抚育阿昉,为他幕后听言,为他出谋划策。阿玞是和他过日子,是苏王氏,是苏家的宗妇,自然都是为了他苏瞻。
苏瞻越走越快,越走越快,一出东华门,上马往百家巷疾驰。
第180章
再次举哀后,众皇子公主们,终于吃上了稀薄的菜粥。
赵栩和定王联袂出了殡宫,沿着长廊往拱宸门而行。夜已经深了,皇城司的亲从官们见到他们,纷纷肃容退避开来行礼,一位指挥匆匆上前来行礼问安。
“刘继恩被大理寺收监后,恐怕皇城司的各位指挥没少巴结你吧?”定王慢腾腾地负手而行,随口问赵栩。
赵栩点了点头:“皇城司都知一职举足轻重,这几天停朝,恐怕得十来天后才定得下来。我看他们也没少在太皇太后和娘娘跟前走动。入内内侍省也蠢蠢欲动。”
“五郎毕竟还挂着皇城司武功大夫的名头,我看今日有两个押班还在围着他转。”定王叹了口气:“你爹爹在位三十六年,虽说和西夏没停过争战,也算得上是天下太平。六郎啊,你任重而道远哪。”
两人边说边走,出了拱宸门才上了檐子,往瑶华宫而去。
瑶华宫前几天走水后,因先帝骤然驾崩,大内忙得团团转,只有十几个殿前司的禁军守在门口,还无人顾得上修缮一事。见到赵栩和定王来了,一直等着的殿前司天武卫指挥立刻迎了上去。
两人穿过院子,在坍塌焦黑的上房前头默然站了一会。定王想起几年前陪官家来瑶华宫看临终前的郭真人,他也是站在这里,等了很久。
“都是孽缘啊。”定王长叹一声,摇了摇头。
赵栩却想起了赵瑜最后说的那句:“瑶华宫那个地方不好,我娘最怕黑,最怕脏的……”
他说他想看看他娘,现在应该看到了。
原以为自己会无比痛恨赵瑜的,不知为什么,却恨不起来。
赵栩也叹息了一声,转头问属下:“人呢?”
“在西边置物间里关着。殿下这边请。”
一扇破旧木门吱呀一声被推了开来,身后人提起灯笼。赵栩当先跨了进去,小小置物间里有股尘土味和淡淡地霉味,几个旧木箱子叠着,地上一老一少被捆得结结实实,靠在墙角。
那八九岁的少年披在肩上的头发散乱,嘴里塞了一块布头,一见到定王和赵栩,先是一愣,立刻激动地扭了起来,嘴里咿咿呜呜,用下巴示意他身边的老妪,忍不住眼泪直流。
赵栩冷冷垂首看了他片刻,才去看他脚边蜷缩着的老妪,看年纪已经六十有余,散开的白发披在脸上,看不清面容,一样被捆着,嘴里塞着布,却一动也不动。
赵栩伸手将少年口中的布团取了出来,对定王说道:“这是阮玉郎的儿子,赵元永,好不容易从大名府抓回来的。”
赵元永到底只是个孩子,一双泪眼眨了眨:“婆——婆!求你救救我婆婆!”他用膝盖轻轻碰着阮婆婆,哑声道:“求求你!”
定王愣了片刻:“赵珏有了儿子?”
赵栩蹲下身,拨开那白发,肯定这老妪不是孟家的阮姨奶奶,有些失望,再探了探阮婆婆的口鼻,将她口中布团也取了出来:“松绑吧。”
外面送进两张椅子,赵栩闲闲地坐定了,一手撑在腮上,看着属下麻利地给他们松绑。
赵元永托起阮婆婆的头哭着低喊起来:“婆婆!婆婆!”
“大——大郎?”阮婆婆慢慢醒转了过来,抬起手想摸摸赵元永。
赵元永大喜:“婆婆!大郎在这里!”
阮婆婆动了一动:“贼人——走了吗?你爹爹呢?”
赵元永忍着泪抓住她的手放在自己小脸上:“爹爹没事,姑婆婆也没事,我们——我找到我六哥了,我们,也没事了。”
赵栩一扬眉,看到赵元永小脸上满是哀求,伸手敲了敲扶手:“嗯,婆婆放心,你和大郎没事了。”
定王的白胡子动了一动。
赵元永拭了一把泪:“六哥,我婆婆两天都没吃过东西了,这里有水吗?”
赵栩定定地看了他片刻:“送点茶水糕点来。”
“多谢六哥!”赵元永咬了咬牙:“我婆婆眼睛看不见,腿脚也不便利——”见赵栩脸上露出似笑非笑的神情,他哽咽着收了声。
定王看着赵元永细细掰碎了糕点放进阮婆婆口中,又喂她喝了两口水,终于忍不住问:“大郎,你娘是谁?”
赵元永抬起眼:“我娘生下我就死了。是婆婆和燕素姑姑一直陪着我。”他想起为了护住他和婆婆,身受重伤的燕素莺素两位姑姑,眼中又湿润起来。
阮婆婆低声问赵元永:“这是哪里?他们究竟是谁啊?”
“这是金水门边的瑶华宫,成宗皇帝爱妃郭玉真出家后住的瑶华宫。我是先帝的六子,燕王赵栩,是我请您和元永来的。刚才问话的,是我皇太叔翁定王。婆婆你又是阮玉真的什么人?嫁给孟山定为妾的阮眉娘又和阮玉真是什么关系?”赵栩托着腮,有些疑惑地问道。
阮婆婆的手抓紧了赵元永,侧过头,静默了片刻,轻声道:“玉真啊……定王?是武宗皇帝的幼弟赵宗朴么?”
定王一怔,看了眼赵栩:“正是我,你是哪一位故人?恕我年迈眼花,认不出来了。”
阮婆婆轻声喟叹道:“昔日宫中珑萃阁旧人,和你同岁,小时候总不肯喊你一声皇叔,你还在姨母面前告了我一状,害我手心吃了姨母五板子。你不记得了?”
定王霍地想站起身来,又重重跌回了椅中,须眉颤动。
※
百家巷苏府门前挤满了百姓。苏家既是丧事又是喜事,更何况还是赫赫有名的陈太初和当朝首相的侄女昭华郡主冥婚,好奇者甚众,不免悄悄向百家巷的街坊邻里打听原委。
邻里这两日原是热衷传播周家如何有情有义的,现在格外义愤填膺,周家怕自家的儿子做了郡马,得为郡主守孝三年,又不能科举入仕才临时退婚,一幕幕说得有板有眼仿佛亲眼所见,说到苏家如何把周家的聘礼扔出门来堆上车,更是绘声绘色,引来唏嘘一片,也有个把别有用心之人暗暗提及郡主死得蹊跷,周家恐怕情有可原,立刻被周遭人的唾沫喷了一脸。
“若是死得蹊跷,汴京陈太初会宁可冥婚也要把郡主变成陈家妇吗?那可是陈太初!那可是齐国公府!那可是陈青家的媳妇!呸!兀那汉子怕是周家请的泼皮吧!亏他溜得快!周家真是不要脸!”人群中一阵骚动。
也有人说郡主和陈二郎早就情投意合,奈何两家文武殊途,同为朝中重臣不愿联姻,郡主被另许他人才日渐憔悴最终为了一个情字撒手人寰,陈二郎宁可舍弃仕途,这才有了今日之事,又引来众人唏嘘不已。
更有从各处赶来的“太初社”的小娘子们,伤心欲绝,有几位宗室贵女甚至买通那地痞流氓,往周家大门上丢了许多牛粪,还觉得不解恨,守在苏家门口一定要看上陈太初一眼。
等鼓乐声近了,这百家巷门口的人越发喧闹起来。
一身绯红新郎冠服的陈太初,面如冠玉,丰神俊秀,胸口一朵红绸大花,骑马跟着高举烛火的前导远远而来。一般的朱红花轿,八名轿夫头上,一边簪红花,一边簪白花,面上却难寻喜气。一行几十人停在了苏府门前。
周遭有小娘子扯着嗓子喊了两声“太——初!陈太初!”平时总会温和笑笑转头抱拳致谢的陈太初,却目不斜视地下了马。
陈太初眼中酸涩得厉害。他今日所穿所佩的,都是娘亲私下一早准备好的喜服吉饰,只不过不是去孟家亲迎,而是来了此地。
围观的众人渐渐静了下来,以美姿闻名汴京的陈二郎,脸上明明带着一丝笑意,可那笑意,令人不忍心多看一眼。
苏瞩也换上了早备好的喜服,带着两个儿子等在大门口,见到陈太初,三人都有些难抑的激动。
催妆乐一响,陈家的先生和两位官媒上前念催妆诗,勉力想念出热闹和喜气来。接过苏家的红封,个个都在心中叹了声可惜。
看着陈太初进了苏家,路人才渐渐又议论起来那各种推测。
不多时,苏瞻沉着脸翻身下马,一路传入耳中的议论,令他更是愤怒。什么情深意重!若不是陈太初弃下阿昕一人,她又怎么会轻易被阮玉郎所害!当年阿玞是最疼爱阿昕的,当亲生女儿看待的。如今这孩子人都没了,还要成全陈家的名声,把他捆上燕王的船!除了张子厚那厮,谁还有这种好手段!卑鄙无耻下流至极!
后院苏昕的闺房内,少了些她常用的器物,其他都如旧。
程氏抹着泪说:“二嫂别生阿姗的气,这个冤家!我回去再好生收拾她!”因冥婚的仪式,需女方的姐妹捧着牌位去男方拜堂成亲,但苏昕只有一个堂妹,就是王璎的女儿二娘,年方六岁。因为王璎的缘故,史氏就开口请七娘代捧牌位去陈家,七娘却嫌不吉利怎么也不肯,哭着闹着赖在苏老夫人房里不肯出来。
史氏含泪将苏昕的牌位交到九娘手里,对程氏说道:“你不要再骂阿姗了,她陪着老夫人是应该的,再说都是嫡亲的表姐妹,阿妧替阿昕拜堂也是一样的。”
程氏取过盖头,盖在了牌位上,哽咽着叮嘱了九娘几句。外头的官媒来禀报:“姑爷进了正院了。郎君请娘子们过去呢。”
正院的空地上,迎亲送来的百结清凉伞和纸扎的交椅摆在一起,衣匣裙箱也有一半是纸糊的。红绸绿花,伴着白绸黑花,扎在人眼中格外刺目。
上房里,陈太初沉静如松,由苏昕的两个哥哥陪着,对上首的苏瞩夫妻行了跪拜大礼:“小婿陈太初拜见岳父岳母!岳父岳母万福金安!”
苏瞩和史氏赶紧扶了他起来。苏瞩想要说几句,看着陈太初,终只是拍了拍他的肩膀。
克择官正要高声唱报时辰,却被人一把推了开来。
苏瞻喝道:“二弟你糊涂了!这亲事绝对不成!”
屏风后的九娘一愣。
上房的门关了起来,克择官大声喊着院子里的乐官们:“奏乐!奏乐!吉时还未到呢!”
外间鼓乐齐鸣,里面一片沉寂。
“太初你回去吧,改日我亲自登门向你父亲请罪。我家苏昕,你陈家不能娶。这亲事,苏家要退。”苏瞻在上首坐下,单刀直入。
史氏一手捂嘴哭了起来,一手死死拉着丈夫的衣袖。
“大哥!”苏瞩拍了拍妻子的手:“还请大哥宽谅一回,让阿昕有个好去处。”
苏瞻看向他,难掩失望:“二弟!你忘了平日我说过什么?这样的关头,你难免糊涂,但岂可不识大体至此!”他转向依旧沉静无波的陈太初:“何况,太初你也知道,是你害死了阿昕。虽有恶徒行凶,但你责无旁贷。我苏家心胸狭窄,容你不下。你回吧,我自会给阿昕另找一个好人家,让她和她爹娘都安心。”
他沉下脸:“你回去转告你爹爹,君子一诺重千金,他和张子厚,少用这些手段来谋算于我苏瞻,连阿昕这样逝去的女子都要利用,有失陈青一世英名!”
苏昉一惊,他虽然也怨恨陈太初,却没想到爹爹竟说出这样的话来。陈青是怎样的人,连他一个小辈都清清楚楚,爹爹怎么这么糊涂!
陈太初眼中厉芒闪过,双手慢慢握了起来。阿昕的事,怪他也好,打他也好,甚至要了他的命,他也心甘情愿。但辱及父亲,却不成!
“表舅!九娘有一事不明,请表舅指点!”九娘双手捧着盖了盖头的苏昕牌位,从屏风后大步而出。
苏昉一滞,刚要抬的腿又收了回来,一颗心怦怦飞速跳动起来。阿妧要说什么?还是娘亲要说什么?!苏昉的心钝痛无比,阿昕的离世,除了二叔一家,最心疼的就是娘亲和他了!
苏瞻皱起眉头,看了九娘一眼:“胡闹!”他看向屏风后:“阿程!你孟家就是如此教养女儿的吗?”
程氏藏身在屏风后头,只当作没听见。最多以后私下被多骂几句,也好过现在被表哥当着这许多人的面训斥。
九娘却直走到苏瞻身前,一字一句地说道:“陈汉臣此人,有勇有谋,忠肝义胆,不党不朋,无欲无求,天下君子,俱不如他也!”
苏瞻打了个寒颤,全身皮肤都战栗起来,死死地盯着眼前身穿素服更显得仙姿玉质的少女,终于慢慢站了起来。
“你方才说的话,”苏瞻口干舌燥:“何人告诉你的?!”
阿玞当年对陈青的评价,这个孟家的女孩儿怎么可能知道!
第181章
陈太初凝目看着九娘的背影,紧握的双手慢慢放松了下来。有根细细的线,把那个已经被放逐到天外的陈太初慢慢牵了回来,有岸可泊。
他明白她贸然冲出来,冒着不敬长辈的罪名,是为了维护爹爹的声誉,为了陈苏两家不至于因此事翻脸。九娘,还是那个顾全大局的九娘,看她捧着牌位,应该是要代苏昕和自己拜堂。他忽然松了一口气。她不怪他。在他跪下求亲时,他就明白了,她没有怪他,她也没有怨他。她懂他的。
“九娘曾在表舅母遗留下的手札上见过此言。”九娘侧身对苏昉福了一福,又转向苏瞻:“敢问表舅,表舅母素有贤名,为何会对陈家表叔作此评价?听表舅所言,陈家表叔连阿昕都要利用,岂不是卑鄙无耻之徒?怎么会天下君子,俱不如他?表舅母当年又怎会一叶障目的?”
苏瞻一怔,看了苏昉一眼。苏昉点了点头,垂眸不语。
“一边是表舅,一边是表叔,两头都是亲戚。若是真如表舅所言,九娘也该禀报家中长辈,亲君子,远小人才是。表舅也该让天下人看清楚陈家的真面目,不然大赵万民还以为陈表叔家一门忠勇,都是英雄人物呢!”九娘深深福了一福,美目中泛起光彩:“请问表舅母究竟为何说天下君子,俱不如他?”
苏瞻胸口忍不住微微起伏起来,他看着九娘,又看向陈太初:“阿昉娘亲在世的时候,待阿昕如亲生的女儿,是我太过伤心阿昕离世。我在外头听见许多风言风语,一时激愤,错怪你爹爹和你了。但亲事还是要退的,你先回去,改日我必定登门向你爹爹请罪。”
苏瞩长叹一声,握住妻子的手。史氏却挣开来,不顾苏瞩的阻止,站起身对苏瞻哭道:“大哥!当年你入狱的时候,大嫂一个人忙里忙外。弟妹粗笨,没有照顾好她,没帮上什么忙,害她太过劳累失去了腹中的孩子。”
苏瞩大喝一声:“好了!娘子你不要再说了!”那件事是大哥心里的刺,碰不得的!
史氏摇头哭道:“那日家里没人给大哥你送饭,你就写了绝命书,新党旧党没一个人替大哥你说话,是太初的爹爹替你把绝命书送到官家面前的,不是吗?阿玞跟我说过的!她不会看错人的!大哥求你了,让阿昕好好嫁去陈家吧!二郎说了,待阿昕和太初回过门,他就辞官带着我们回乡去,我们和陈家的亲事,不会给大哥添麻烦的!”
苏瞻胸口被灼得剧疼,又是狼狈又是恼怒。史氏愚鲁,妇人之见不识大体。两家联姻,又岂是这么容易撇清的。他怒视着苏瞩:“二弟也执意如此吗?!”
苏昉有些茫然,看向九娘。九娘神情平静,已退回了屏风边上。九娘问的话,原来是这个缘故。不,不对,不是九娘要问的,是九娘替娘亲问的,娘在替陈家打抱不平,娘为何不怪陈太初?还有,陈青他,于爹爹有恩,爹爹也是肯定知道的。可苏家从来没和陈家往来过。不朋不党,无欲无求。……苏昉看向父亲,他很少看见父亲发火。
苏瞩看着长兄,又看了陈太初一眼,叹息了一声,不得不开口道:“大哥别急。我仔细想过的。一来就算阿昕嫁去陈家,大哥你和阿昉,同燕王之间,也已出了五服。二来齐国公早已无兵权在手,今日也特地说了苏陈两家联姻后,十日内他就辞爵去秦州做田舍翁,免得燕王和大哥为难。三来,太初这孩子,前程似锦,却为了苦命的阿昕,宁愿放弃仕途做个郡马都尉,我和娘子又怎么忍心再怪他?这几年在朝中大哥也顺当,就容二弟我不识大局一次,我也想辞了官带着母亲回眉州去,还请大哥成全。”他声音越来越低,越来越没底气,又内疚又惭愧,深觉对不起兄长。
苏瞻气极,却不愿在苏昉陈太初面前失态,痛心疾首地看着苏瞩。为了一门冥婚,他竟然宁可辞官!不忍心怪陈太初,倒忍心将苏家绑上日后的外戚的大船上!宫中争斗明明已经和他说得清清楚楚!
苏瞻慢慢坐回椅中,感觉从未如此心力交瘁过。阿昉,因为他娘的缘故,不愿科考不愿入仕。现在二弟,为了逝去的阿昕,竟然也要背弃家族,辞官而去。苏家嫡系原本就只有他兄弟二人!众叛亲离这四个字,从他脑海里一闪而过。
陈太初上前对着苏瞻拱手道:“苏相,陈家一门诚意,还望苏相成全小侄和昭华的亲事。”连一声大伯他也不愿意叫了。
苏瞻转头看向苏瞩夫妻,沉声道:“你们不忍心责怪他害了阿昕的性命,好一个不忍心哪。我这个做大伯的,阿昉这个做堂兄的,如果还要怪他,是不是就不合情理不近人情了?”
史氏捂住嘴,靠在丈夫身上,浑身颤抖不已。她不怪那玉坠,不怪阿昉,她都不允许任何人提起那玉坠的事,免得阿昉自责,她又怎么能怪陈太初!要怪都怪命!
苏昉心中混沌得厉害,他看向九娘。
九娘怜惜地看着苏昉,心里更痛。她感激史氏不让阿昉知道那玉坠才是害死阿昕的缘故,她有多自责,阿昉只会更自责。
“表舅。”九娘轻声唤苏瞻。
苏瞻皱起眉,眯起眼:“你又有何事?”孟家尽出惹事生非的女子,生养的,娶进门的,没有一个省心的!
九娘垂眸低声道:“请恕九娘无状。上次在这里,惊闻阿昉哥哥的娘亲竟然是被她一直善待的堂妹所害,也见到表舅伤心欲绝。若是阿昉哥哥的外翁外婆还在,他们是会怪表舅您害死了表舅母,还是会不忍心怪您,让您好好照顾阿昉哥哥呢?”
堂上一片死寂。屏风后的程氏腿都软了,打人不打脸,戳人不戳心哪,阿妧你真是胆大包天!
苏瞻浑身颤抖起来,几疑自己听错了,明明她声音很轻,为何震得他耳中疼?谁敢对他说那件事这种话!谁敢!
九娘抬起澄清的眸子,无悲无喜:“人已经去了,有仇报仇便是,让那行凶者血债血偿,自是应当的。一味责怪那无心之失的人,若能让死者活过来,自然要责怪。可若是不能,难道不是要先顾着死者身后事和还活着的人吗?表舅连害死表舅母之人都能不送官,不报仇,好生养在家里,不也是为了活着的人吗?又为何不能放过太初呢?”
苏瞻霍地站了起来,几步走到九娘身前,手腕一抬,不得不停在了不避不让的九娘脸颊边。苏昉紧紧握住了他的手,两眼通红,仰着下巴,抿唇不语。
九娘扬了扬眉:“九娘出言不逊,理应被表舅掌掴教训。阿昉哥哥勿拦着。九娘认罚。只望表舅多加顾念。表舅母的死,最痛心最自责的人,恐怕是娶了行凶之人的表舅您啊。阿昕的死,最痛心最自责的,也是陈太初啊。”她看向苏昉,哽咽道:“世上又有谁能没有过错没有无心之失?阿昉哥哥,你娘亲也识人不明,引狼入室,她肯定怪自己害得你幼年失母,怪自己不能看着你读书写字,怪自己没能看着你长大。她不知道多么自责呢,你怪她吗?怪不怪她?”
苏昉忍住泪,慢慢松开父亲的手:“爹爹!您就允了吧。”
苏瞻只觉得万箭攒心,他看着儿子,无力地垂下了手,颓然往身后的苏瞩夫妻,陈太初面上一一看过去。
外面喜乐震天,他心上成千上万个血洞,以为盖着就不疼了,此时却被掀开来,汩汩流着血。
“好,你们去吧,莫误了吉时。”苏瞻点了点头,转向苏瞩道:“你先不要辞官,先帝当年调你回京时就说过举贤不避亲,你我亲兄弟也无需避嫌。户部没了你终究是不行的。既然陈汉臣要归隐,你就留下。”他定了定神,又对陈太初说:“行礼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