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汴京春深-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途拍锝畔滦嵋恍幔犊斓刈霾煌#涓霾煌!@洳环啦恢睦镉峙艹隽街环枢洁降幕ǎ膊慌律盏剿諘P面前,甩了甩尾巴,又懒洋洋走去正屋门槛下头蜷缩着晒起大太阳来了。
  赵浅予先是尖叫,跟着又大笑不已:“阿妧!六姐,快来一起荡秋千!”这时已经换了赵栩在用力推她,她飞得太高,几乎要越过西边的矮墙去了。
  九娘站在原地,恍如隔世。前世她办完爹爹的丧事回来开封后,买下这遭洪水淹过无人搭理的小庄子,免了三年的佃租,亲自收拾打理,当时是不是也有一丝期盼?盼着得一知心人,孩子两三个,猫猫狗狗团团绕,瓜果蔬菜不缺,乡里乡亲淳朴,天天醉里不知时节改,漫随儿女打秋千。可是最后一年只带着苏昉来过两回而已。此时毫无准备地蓦然回来,心中热潮翻滚,旧地,故人,阿昉,还有她以前抱回来的小狗都已经生下了小狗。
  “阿昉——?”九娘哽咽着唤苏昉,这一刻,她太想告诉阿昉,娘回来了,你带着娘回来了。她想站起来,双腿发软,站不起来。
  苏昉却已经挽起袖子,走向槐树下的秋千架,并未听见九娘轻声的低唤。苏昕笑着喊:“哥哥!哥哥快来!我也要飞得像阿予这么高!”
  陈太初走到九娘身边,蹲下身子,柔声问:“阿妧你怎么了?身上哪里疼吗?”自从九娘下车,他就发现她有些不对劲,又知道她是很喜爱这些农家农事的,就担心她是不是摔下马还是受了内伤,好强不肯说出口。
  九娘泪眼朦胧地转过头,看到陈太初关切的眼神,没人问还好,一有人关心,她却像崩断的琴弦似的,立时止不住眼泪,喃喃道:“我——我没事。”
  忽地有人轻轻搂住了她:“没事就好,想哭的话你哭一哭,哭一哭就好了。”却是魏氏。她虽然不知道这孩子为何这么伤心,可看着就心疼得很。
  有时候,孩子只是需要人抱一抱,哭一哭就好了。太初,你真是不懂小娘子啊。
  九娘被她一抱,实在忍不住,埋头在她怀里哭了起来。秋千架上的赵浅予和苏昕吓得赶紧下来,和六娘一起围着她问长问短,又责怪孟彦弼思虑不周,肯定害得九娘伤了手臂。
  赵栩定定地站在槐树下,看着被一群人淹没的九娘,任由秋千架晃悠着敲在他腿上,第一次心里有种说不出滋味的虚空和酸胀,有些疼痛,不知道她发生了什么,一时竟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也不知道该怎么做。
  秋千渐渐停了,赵栩和被挤到外围的陈太初目光交会。两个少年静静地互相看着。
  被许多人围着,九娘接过六娘的帕子擦了擦眼泪鼻涕,红着脸抬头对苏昉说:“阿昉哥哥,我只是想起你娘了,小时候她抱过我几回,对我很好。我来这里想到她就有点伤心。”
  众人都静了下来。苏昉失笑道:“傻阿妧,我娘抱你的时候,你才生下来三天。我也抱过你的,你怎么会记得?我只勉强记得自己两三岁的事情,其他的都是爹爹娘亲告诉我的。”
  九娘破涕为笑道:“我周岁的时候,家里头没人记得,你娘还来抱过我,送给我一个黄胖,我一直收得好好的,可惜被十一郎摔断了一只右手!”
  苏昉一愣:“你周岁的时候?我五岁,已经入学了,那次应该没去你家。”
  杜氏笑了起来:“她也记不得这些,都是慈姑说的吧。这孩子就是记着别人的好。”
  正说着,王婆婆笑着出来招呼:“吃饭了!快进屋来吧。”
  ※
  翠微堂里,梁老夫人强压着午后的犯困,细细打起精神来看着程氏,疑惑道:“你怎么突然要给阿姗定亲?”
  程氏抿了抿唇:“娘,昨日我哥哥说了,已经给大郎进纳了开封府陈留县主簿的官职,虽是进纳的,也是个正经的八品官。家里怕他不安下心来好好做事,想给两个孩子先定下亲事。过个三年,看着他确实洗心革面好生过日子了,再行纳征请期之礼。”
  程氏顿了顿:“正好我爹娘过了年也要来汴京,日后有他们照应阿姗,我也放心多了。”
  梁老夫人沉默了会儿,摸了摸手中的数珠:“老三怎么说?”
  程氏垂目道:“昨夜和三郎商量了,他觉得先行纳吉,三年后再纳征请期的法子蛮好。两家本是至亲,不对外张扬也没人知道。万一大郎实在不争气,三年后阿姗也才十五岁,大可以退亲再议。再说阿姗这次闯了大祸,也是她心太大的缘故,现在定下来,她也就死心了,留在家里我也好多陪陪她。”
  梁老夫人一怔,叹了口气:“你和娘家亲上加亲,本来也是件好事。只是如今有个阮玉郎掺和在里头,你哥哥未必知道里头的厉害,若是被他绑上了船,万一以后有个——”
  程氏恭谨地回道:“昨日媳妇和哥哥说了此事。哥哥说那阮玉郎对阿娴做的事,不过是想费心讨好蔡相,为的是西北要新开四个榷场的生意。家里也只是和他有生意往来,并无别的往来。”
  老夫人皱起眉:“朝廷要在西北新开榷场?”
  程氏点了点头:“就是表哥四年前就定下来的那些地方。这几年一直拖着,听说重阳前后就要开了。”
  老夫人定定地看着程氏好一会儿,才淡淡地道:“既然你和老三都觉得好,就这么办吧。反正还能再好好看上三年。”
  程氏又说:“还有三房嫡子的事也拖了这许多年,我和三郎商量定了,眼下也就十一郎读书还像样,就把十一郎记到我名下做三房的嫡子。就是青玉堂那边——”
  老夫人想了想:“既然老三能下定决心,我去请族长出面就是。你们想什么时候办?”
  程氏思忖了片刻说:“冬至祭祖前如果能改名重入家谱就最好了。还有,我想把阿妧一起记到我名下来,以后和陈家结亲,两边面子上都好看。”
  老夫人暗暗吃惊:“这两件都是大事,你想清楚了吗?”多出一个嫡子一个嫡女,程氏的嫁妆原本是都给七娘的,现在要分成三份了。这阿程什么时候这么大方了?
  程氏点了点头:“其实也就是我那点嫁妆的事,不算什么。三房就盼着十一郎以后读书争气,能考个进士回来,好替阿姗撑腰。也想着阿林和阿妧别再记恨阿姗了。这些日子阿妧对阿姗不理不睬的,阿姗不知道一天要哭几回,唉。”
  老夫人沉吟了片刻:“把阿妧也记到你名下,自然是件好事,也是你心胸宽广。最好她们姐妹几个能和好如初。阿妧和十一郎日后也感念你这个嫡母的贤德,必定好生孝顺你,也能照顾到阿姗。陈家再不懂人情世故,也会谢谢你这份心思的。”老夫人何尝不知道程氏的打算,多了陈太初这个嫡亲的连襟,程家再有钱,程之才也不敢再七娘跟前蹦跶。
  老夫人喝了口热茶:“阿婵和我说了好多次,她舍不得阿妧也入宫,我也想着把阿妧留在家里。我看不如这样,等过了年开了春,把她们姐妹俩的亲事一起定了。魏氏不是也等着回复吗?若是陈青家能等个四年,也同样先纳彩问名纳吉好了,这样大家都避开明年的采选,定定心心。”
  程氏想了想:“娘说的有理。媳妇就这么回复魏氏。”
  “你也要和你哥哥说清楚,眉州程氏不只是和我孟家三房结亲,也等于是和太尉府结了亲。万事需谨慎为先,若能和阮玉郎撇清关系的,早日撇清关系才好。我看阮玉郎不只是为了谋财讨好蔡相。那四个榷场,是你表哥苏瞻以前所提的,如今能重开,肯定也是他一力主张。你哥哥与其绕着弯子通过阮玉郎走蔡相的门路,还不如好好想办法去和苏瞻重修旧好,毕竟是骨肉至亲,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总比那来历不明的外人可靠。你也不妨试着两边牵牵线。”梁老夫人缓声一一道来。
  程氏站起身恭谨地应了:“是,我姑母也一直盼着苏程两家重新交好呢。”
  一个时辰后,贞娘听着老夫人还在床上翻来覆去,上前轻轻替她捶起腿来。
  安息香虽然绵延悠长,老夫人还是心里乱成了麻。
  贞娘轻声道:“您别太担心了,若不先趁了他的意,又怎么知道他还会做什么呢。”
  老夫人长长地叹了口气:“老三家的啊,心里头藏着事呢,还是件大事。你让老大晚上来趟翠微堂吧。”
  ※
  酒足饭饱后,王婆婆引着众人进了后院。后院里种着几株木樨,沿着院墙种着果树,石榴已经挂了果,还没泛红。
  后院的东厢房三间是书房,沿墙的三排书架上堆满了书。九娘一排排看过去。这些是前世爹爹收藏的书籍,跟着她从青神带来开封的。如今,都是阿昉的了,真好。
  临窗的长案上,纸墨笔砚都已备齐。赵栩也不啰嗦,让随从将一副长画卷送进来铺在长案上。
  众人眼见屋外雁翅排列开几十个带着兵器的随从,都心知兹事体大,上前细看。画卷上面丹青水墨,一棵盘根错节的大树,树根向上,分成三支,中间写了一个“赵”字,左侧那根写了“高”,右侧那根写了“郭”。再往上枝丫交错,有粗有细。
  九娘站到案前,福了一福:“多谢六哥费心,这事情虽然是孟家的家事,却眼看着要把各家牵扯进来,所以借着社日,一并告知,请各位哥哥姐姐们都心中有数,一同商议对策。”
  九娘就把中元节第一次见到阮玉郎开始,直到昨日秋收在程家所见所闻,都细细告诉了众人。也将赵栩和她上次的商讨全盘托出。随着她一步步的叙述,赵栩的描边笔在各枝丫上添上了孟、程、阮、苏和崇王、定王、蔡相、西夏、契丹等字。
  待九娘说完,魏氏和杜氏及孟彦弼所知最少,三人大吃一惊,细细想来,不免心惊肉跳。赵浅予一脸迷茫,看着画卷更加稀里糊涂。
  孟彦弼霍地就往外走:“我去抓了那阮玉郎来,问个清楚!要敢不答,就好好尝尝我孟二郎的拳头!”
  杜氏喝了一声:“糊涂!你难道还能去蔡相府上找人?”孟彦弼一愣几步垮回书案前问杜氏:“娘!我孟家和阮家有什么仇?姨奶奶和阮玉郎为何非要盯着三叔房里?”杜氏摇头不语。
  苏昉心思敏捷,立即指向树根处的郭和阮:“这个阮玉郎的真正身份最是关键,他应该不是你家阮姨娘的亲兄长,如果不是崇王,他和郭真人究竟是何关系呢?”
  赵栩指着阮氏那里:“我从宗正寺和尚书内省的旧档里查到,先帝登基那年,大阮氏是随郭氏一起进宫的。奇怪的是郭氏当年入宫的时候只是正五品的才人,只一年,虽然台谏三次谏言,她还是升成了正一品的贵妃。”
  苏昕咋舌不已:“她会不会——是因为生育了皇子?”可就算生育了皇子也不能这般升法啊,这是在明晃晃打皇后的脸。
  赵栩摇头:“她在这一年里并没有怀孕生子。而且宫中旧档,只记载了她是代北应州金城人以及她爹爹的姓名。至于她怎么入宫的,又怎么能带着自己的女使入宫的,一概没有线索。从她入宫到瑶华宫内去世,郭家也从来无人递折子请见。甚至郭家没有人加官进爵过,只有她爹爹追赠为太尉,她娘追赠为国夫人。”
  六娘和九娘齐声说道:“难道她和先帝以前就认识?”只有这样才能解释她为何能够一入宫就宠冠后宫了。
  陈太初指了指定王二字:“那么郭真人的来历也变得很关键了,会不会定王殿下和郭真人以前也认识?还有为什么她一年里升成贵妃,宗室和礼部都不说话?定王会维护大阮氏肯定也是因为郭真人。”
  赵栩想了想:“从大阮氏的话来看,阮玉郎肯定和郭真人关系匪浅。无论他是不是我三叔,无论他有没有遗诏。眼下我大胆猜测,他为的恐怕都是——”
  孟彦弼脱口而出:“谋逆?!”
  众人都噤声无语,不寒而栗。
  九娘低声道:“大赵立国以来,律法远不如唐律严苛。《大赵刑统》卷十七贼盗律有言: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父子年十六以上皆绞。十五以下及母女妻妾、子妻妾亦同祖孙兄弟姊妹部曲资财田宅并没官。”
  众人面面相觑苦笑起来。阮玉郎无论是不是崇王,事败的话,看来都只会死他一个。他要是自己不怕死,还真干得出谋逆这样惊天动地的事情来。
   

第94章
  书房中气氛凝重。孟彦弼在空地上来回兜着圈子,一会搓搓手,一会握握拳,看看亲娘忧心忡忡的样子想要去安慰几句又不敢上前。赵浅予靠着魏氏和杜氏,努力回想着在陈婕妤宫里有哪些年纪很大的宫人。
  陈太初和六娘、苏昕静静地凝视着画卷。苏昉却看着案头的钧窑三足笔洗和一边的定窑葫芦形笔觇出神。九娘的视线也落在这两件物事上头,这都是阿昉开蒙时,爹爹送的礼物,应该还有一件白玉子母螭镇纸和一件哥窑笔筒。她思索着怎么才能启发他们找到线头来梳理此事,转头一看,那镇纸正在赵栩手中被细细把玩着,画卷原先用镇纸压着的地方改压了一个翡翠笔船。
  赵栩见九娘的视线落在自己手中的镇纸上,随手就递给了她:“阿昉家的宝贝真多,你要看这个?”
  苏昉看着九娘媲美白玉的手指在那子母螭上轮番点来点去,不自觉地伸出中指在书案上头敲了几下。笃,笃笃,笃,笃笃。九娘一怔,抬眼看向苏昉,心里酸酸的,阿昉这个敲书案的习惯和苏瞻一模一样。
  苏昉忽地眼睛一亮:“有母才有子,有因才有果!既然猜测到阮玉郎想做什么,我们不如想想,如果他真的要想谋逆,最需要什么?最先要做什么?”
  众人聚拢过来,互相看看后,异口同声道:“钱!”
  苏昉点点头,又问:“阮玉郎既然是这几年才和程家搭上的,那么他以前通过谁弄钱?弄到的钱去哪里了?会用在什么地方?”
  陈太初和赵栩对视一眼:“养私兵?!购兵器?!”
  孟彦弼一拍腿:“养马!”
  六娘轻声道:“还有养人也要钱。我家里那些给他传递消息的人,七八个,人人一个月可领一贯钱呢。”
  赵栩点头:“不错,皇城司之所以能确保爹爹对汴京的外城内城皇城了如指掌,是因为有近三千名元客。全皇城里数皇城司开销最大。阮玉郎手下刺探消息和所用之人也不会少。他通过程家弄来的钱,除此之外,最多就会用在——”
  他们四个指着“程”字异口同声道:“榷场!马市!”
  赵栩点头:“他用程氏从海上赚来的钱,应该大部分用在榷场。兵器和战马只能从榷场进来!我们肯定能找出蛛丝马迹。”
  众人一扫方才的疑虑和无措,振奋起来,想着要合力对抗这太后娘娘和梁老夫人都顾忌的人,更觉得热血澎湃。孟彦弼更是摩拳擦掌。魏氏和杜氏看着桃源社这八个孩子,年纪最长的孟彦弼也不过才十八岁,现在个个脸上一副初生牛犊不怕虎跃跃欲试的模样,真是后生可畏。
  赵栩笑道:“阿昉你继续说,九娘,请你把我们说的都记在纸上!咱们回头再一条条梳理,看看怎么击破,现在他在明,我们桃源社在暗,肯定可以打他个措手不及!”
  九娘看到苏昉洞察力敏锐,条理清晰,很为他自豪。再看身边人个个毫无惧色,心里由衷地高兴,接过六娘和苏昕递过来的纸笔,脆生生地应了声:“好!”
  苏昕生性活泼大胆,又学了些花拳绣腿,能参与这样的大事,更是兴奋不已,索性在一边磨起墨来。
  魏氏和杜氏见他们已经有了章法,就牵了赵浅予坐到边上的罗汉榻上。魏氏剥起了葡萄皮,才觉得手在抖,她朝赵浅予笑道:“别怕,天塌下来,有哥哥姐姐们顶着呢。”杜氏拍拍她的小手:“先有个子高的舅舅舅母顶着呢。”
  苏昉点了点“程”和“蔡”字:“阮玉郎用程家,就能打着程家的幌子私下运送兵器,甚至通过蔡佑的势力,可以在榷场私购军马。所以蔡佑就是他选中的朝中人,方便他以权谋财。而且把蔡佑跟他牢牢捆在了一起,一旦他谋逆成功,朝中蔡佑怕是第一个会奉他为君的!这一招最是狠辣精准!”
  赵栩笑道:“阿昉,我在福宁殿听过你爹爹说蔡佑是那虹桥上的‘五两’。不错。蔡佑此人毫无节操,贪财之极,阮玉郎必然处处迎合他,还会替他赚取许多银钱。”
  九娘想起四娘隐晦的话中意思,便略微暗示道:“对了,四姐说起那夜见到蔡相父子和阮玉郎的模样,似乎那阮玉郎和蔡相的儿子有点怪怪的——”
  赵栩陈太初苏昉都一呆。孟彦弼已经跳了起来:“这个阮玉郎一定还卖屁股了!这——得多大仇啊!那他就算谋逆成了,也是那——”还没说完已经被陈太初红着脸捂住了嘴:“二哥,你!有些事不用说,妹妹们都在呢。”孟彦弼那些军营里没边的荤话蹦出来,简直能污浊整条汴河。
  杜氏气得满脸通红,葡萄都捏碎在手里,汁液直滴下来,恨不得撕了孟彦弼的嘴。
  赵栩和苏昉都不免脸上一红。苏昕大大咧咧地挥手道:“不就是断袖分桃嘛,我们没见过真人,可也读过史,我知道汉哀帝和卫灵公!”
  六娘羞红了脸转身去一旁的茶几上倒茶。九娘瞪大了美目看着眼前脸颊微红的三个美少年。心底偷笑起来,哈哈,原来他们三个竟然会因为这个害羞啊!
  赵栩抬眼看见她芙蓉面上两颗黑水银般的瞳孔转来转去,唇角还露出一丝坏笑,脸上更热了,伸指就在她额头上一弹:“想什么呢你!不许想!”
  九娘“嘶”了一声,瞪了赵栩一眼就转身去端茶,心里却嘀咕着自己怎么就忽然开始骂不还口打不还手了,这忽然被西风压倒的滋味不太好受,是不是太久没让赵栩吃瘪了?
  六娘嗔道:“阿妧莫调皮!你还小呢,不许听二哥胡说!”
  九娘赶紧点头不迭。
  众人都喝了一盏茶,又精神抖擞地回到长案前面。
  陈太初点了点画卷:“阿妧刚才说到程家这两年海上生意做得很大。你们还记得蔡佑罢相不就是因为泉州抵挡所案吗?泉州抵挡所案,正是因为造船以及海运生意引发的。会不会是四年前泉州的被抓了,阮玉郎才改找了程家呢?”
  九娘轻声提醒:“他找程家会不会也有报复苏家的意思?毕竟泉州案是表舅负责的。”
  苏昉略一思索,指着自家的苏字那根分枝,沉声说道:“六郎,太初,不瞒你们,我翁翁一直身体康健,六十岁还赤足在田间健步如飞,胃口也一向好得很。去世前半个月我们还收到他的平安信,他在信里说自己走了十二里山路去看他一个老朋友一点都不累。所以我爹爹和二叔当初一直怀疑翁翁的死因。爹爹派高似带着人在眉州查了三个月,还特地又去了成都、泉州等地,毫无线索。不知道会不会和这个阮玉郎有什么关系。”
  他一语即出,石破天惊。众人齐齐看向苏昉。九娘更是大吃一惊。
  赵栩皱起眉头:“如果真是阮玉郎所为,那真是一石三鸟。既报复了泉州一案,又害得你爹爹丁忧,更使得蔡佑顺利起复!此人心机手段,实在深沉毒辣之极!而且就我所知,泉州案涉及两亿贯,最后缴回国库的,不过一千多万贯……”
  陈太初也皱起了眉头,露出些忧虑之色。
  九娘看他们士气又低落下来,便朗声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阮玉郎看来已经伺机而伏十数年,不惜卖身为优伶,勾结蔡佑,心机深沉,行事狠辣无度,就是泉州抵挡所一案,若不是表舅,谁能想到那小小抵挡所竟然能牵扯出亿万贯?可你们看,我们现在能从他逼嫁四姐到猜测他要谋逆,其实全因为我四姐不肯听他摆布。自古以来,人心最难谋算。他敢在表舅和表叔面前带四姐去见蔡相,可见他为人极其自大自傲,行事也爱大胆冒险。一步错就会步步错,阮玉郎肯定还会露出更多漏洞来。刚才六哥说的榷场是一个,程家也是一个,还有阮姨奶奶,也是一个漏洞!他利用的人越多,漏洞就越多!”
  赵栩扬眉击掌道:“阿妧说得对!来!阿昉,接着说!”
  苏昉沉声道:“阿妧说得不错,但阮玉郎如果是害死我翁翁之人,他就是一石四鸟,他还祸国殃民!”
  众人一凛,看向苏昉。罗汉榻上的赵浅予更是星星眼闪烁。阿昉哥哥这汴京小苏郎名不虚传!
  苏昉面容沉重,缓缓道来:“熙宁六年初,爹爹成为首相后,四个月内推行了十二项变革举措:整顿吏治;减轻赋税;盘查各州库银;废除差役法;废除青苗法;废除保甲法;全国重新清丈土地,按婺州的方法重造鱼鳞图册;设置各州贡院增设院试选拔贡生;增设大理西夏契丹的四处榷场;增设明州密州等地的四处市舶司;西北各路马场扩大;和女真、吐蕃开通马市。”
  众人细细咀嚼着这十二项变革,当时皇榜一经颁布,尤其是科举上的变革,和精简庞冗的各衙门等项,引来士庶欢呼,深觉大赵中兴有望。
  苏昉扼腕道:“可惜因为翁翁的去世,爹爹不得不丁忧,蔡佑起复后,这十二项推行了不到一年,就几乎被全盘推翻。随后蔡佑铸大钱,继续推行差役法保甲法青苗法,增赋税,关闭新开的榷场,倒行逆施,害得百姓流离失所者众,私铸大钱者众,逃避差役法者众、逃避强贷欠债者众!甚至举旗造反者众!”
  赵栩露出赞赏之色:“阿昉,你真不该去做什么教书先生,实在大材小用了。你说得不错。还有,蔡佑起复后,新设的榷场和马市很有可能是因为他和阮玉郎的势力插不进手,才索性强行关闭的。那次导致大赵和吐蕃契丹女真的关系十分紧张。阮玉郎既然是要谋逆,自然要先祸国!他想使我大赵越乱越好,最好民不聊生,他才能名正言顺地跳出来救万民于水火!幸亏当年有张子厚出使,大赵和吐蕃羌族结盟了。”
  陈太初皱起眉:“对了,张子厚也是蔡相的人!他上书拥立六郎你会不会有什么阴谋,会不会和阮玉郎有什么关系?”
  赵栩点头:“张子厚上书前找过我。如果有阴谋,也无非是要我和老五斗,最后阮玉郎好收渔翁之利。不过张子厚是个真小人,应该不至于如此。他说蔡佑这两年十分贪财,处处伸手,背离了杨相公的变法之道。所以他和旧党的一些人十分不满。还有,他很看不上老五。”
  听出他语气中还带着些微孩子气的得意,六娘和九娘几个不禁偷笑了起来。
  张子厚是真小人?难道赵栩心里还有谁是伪君子不成?九娘暗暗嘀咕。
  

第95章
  日头渐渐往西去,院子里的蝉声越发尖厉,西边的厨房上头,有袅袅青烟缓缓飘上碧天。
  赵栩想了想,将那写着“阮”字的枝丫延了几笔,和“苏”字那根相交:“阿昉,阮玉郎要想乱我大赵,必定会与你爹爹为敌。”
  陈太初对苏昉说:“可惜张子厚和你爹爹素来不和,不然倒可以合力打压蔡佑。不过我看阮玉郎拿捏眉州程家,除了钱财之外,恐怕也有利用程家要挟孟家、苏家的意图。阿妧问阮姨奶奶的那三件事,就可以肯定阮孟两家有仇。”
  孟彦弼和六娘九娘都点了点头。
  赵栩看向九娘:“阿妧,你问阮氏的三个问题,有一点很奇怪:你为何会怀疑你爹爹不是阮氏所出?”
  九娘无奈地道:“古有孟母三迁,徐母自绝,陶母剪发断柱。阿妧觉得为人母者,哪有万事不为自己儿子的前程着想的?可是慈姑告诉我青玉堂以前十分宠溺我爹爹,还是婆婆搬出家法,硬把爹爹迁到外院,让大伯二伯带着进学的。后来他们做主让我爹爹和程家联姻,又硬塞了小阮氏给爹爹。如今又想把四姐送人。爹爹这些年仕途上也一无所成,还是靠着表舅才谋了实缺,所以我总觉得怪怪的,就想问一问看看她的反应。”
  赵栩皱起眉:“我仔细琢磨过你和她的话。她答的是‘你爹爹若不是我生的,又是谁生的?只是他不曾叫过我一声娘而已。’这话乍听上去是说你爹爹是她生的,但如果不是她生的也说得通,有些故弄玄虚的意思。”
  苏昉的手指在书案上敲了敲:“六郎说的对!我觉得大阮氏这样的言辞,是在故布迷阵,若是我们像太后娘娘、梁老夫人那样纠缠于阮玉郎的身份谜团,只会陷在几十年前的往事里。实际上几十年前的事,无论阮玉郎的身份还是表姑父是不是阮氏所出,除了阮氏和阮玉郎,根本无解。反而会让我们忽略了他们的行事目的、行事手段。”
  赵栩笑了笑:“不错!我们根本不用管他到底是谁,反正他想要做什么我们就不让他得逞就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简单、直接、粗暴,最是有效!”
  众人都笑了起来。
  苏昕疑惑地问六娘九娘:“阿婵阿妧,我有一件事不明白。阮玉郎算计你家四娘,要把她嫁给程家,或是给吴王做妾,究竟是为什么呢?难道就为了讨好蔡佑?不说你家四娘心智堪忧,心眼小的像芝麻,做什么砸什么,就算她肯听从摆布,你们孟家也不会因为这一个女孩儿就去谋逆吧?一旦事败,程家肯定完了,只要你孟家不参与,虽然是妻族,若是将她一个庶出的女儿从族中除名,有太后娘娘在,应该也不至于被连累问罪。再说吴王总不至于做谋逆那种事吧?”
  她指指画卷上的“苏”和“程”:“还有我们苏家和程家是姻亲,可我家婆婆是程家的出嫁女,程家出事,牵连不到苏家。阮玉郎这样,又怎么要挟我们两家?最多也就是我们两家没面子而已。”
  九娘心中一动:“难道阮玉郎真正的目标其实是——?”
  六娘想到的是:“三叔?”
  苏昉则脱口而出:“青神王氏?!”
  如果阮玉郎掌控了孟建和青神王氏,那自然就会牵连到三族之内的孟家和苏家。
  陈太初皱起眉:“阮玉郎有了钱以后,所作所为都是要大赵越乱越好。阿妧,你爹爹是不是在户部负责这次南征军的粮草调配?”
  九娘只觉得心惊肉跳,眼皮都猛跳了好几下。众人都静默下来。
  赵栩和陈太初不约而同地想起了那夜州西瓦子外面惊心动魄的刺杀。
  九娘强压着心头的不安,摇头道:“不会的,我爹爹虽然不聪明,可是绝不至于也不敢做出违背法理的事情。这点分寸他还是有的。何况眼下逼嫁未成,阮玉郎又拿什么要挟我爹爹?”
  赵栩问:“阿妧,你爹爹近日可有什么特别之处?”
  九娘细细思索了一番:“爹爹这几年忙于打理庶务和荣国夫人的嫁妆铺子田庄等事,早出晚归。回户部后,这两个月回来的更晚了,有时还常去阿昉哥哥家里和表舅说话,其他的并没有什么异常。”
  苏昉沉声道:“不要紧,只要有迹可循,就能防患于未然,你细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