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汴京春深-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被占。张某两日后就要奉太尉之命去青州招安。殿下在河北两路也见到了百姓之苦。苏瞻只以为是杨相公变法遗留的恶果导致的,却不想想吏治败坏、军中腐败,究竟是法坏还是人坏?张某以为乱世用重典,需有雷霆霹雳手段才行!”
赵栩沉默了片刻,拱手道:“多谢张大人看重六郎,可惜六郎当真无意此事。张大人保重。”
张子厚看着他远去地身影,走下台阶,阳光将他的身影投成短短地一截,藏在他身后。他笑了笑,抬起头朝着那一匹日光轻声说:“十四岁,就这么沉得住气,有勇有谋。你说我如今看人的眼光可比得上你了?”
※
午后,喧闹的汴京城终于稍稍安静了一些。孟府的牛车在陈太初的护送下回到了翰林巷。
四娘面色苍白,被翠微堂的女使送回听香阁,并没看到莺素。她一个激灵,想起六娘所说的那些事,想起自己每次只要一哭,甚至根本不需要开口,九娘就会伸手帮她,她忽然一把抓住九娘:“阿妧,到你屋里去,四姐有话要同你说!”
半晌后的东暖阁里,九娘面色凝重地问:“四姐你先别哭,你说哪个姓阮的要逼你给吴王做妾?是姨奶奶还是你姨娘?”
四娘垂泪摇头说:“不是,不知道哪里来的一个叫阮玉郎的,说是我姨娘的哥哥,就是那个演青提夫人的伶人。他胁迫我去见蔡相,说要将我许给吴王做妾室,不然就要把我嫁给程之才。而且翁翁肯定也知道这事,要不然好几次娘看中的人家,怎么会都给青玉堂回了。”
九娘一震:“那个戴黑色帷帽的女子是四姐你?!你怎么——”
四娘哭道:“我——我不敢声张,不敢喊你,那人力气极大!我不肯跟他走,他捏了下我的腕子,你看看——”她撩起窄袖,手臂上一圈乌黑的淤青。四娘哭着说:“还有我身边那个莺素,竟也是他的人。就连那个程之才,也听他的摆布。还有莺素说了,不听他话的女子都死了!我昨夜就想上去找娘和你们,结果他们就让程之才来……”
四娘惶恐之极,死死抓住九娘的手臂:“阿妧,你最聪明最能干不过的,你帮帮我可好?我不想去做吴王的侍妾,更不想嫁给程之才那样的人。我跟六妹说了她不信我。你信的对不对?你帮帮我!”
九娘轻轻拍着她的手想让她冷静下来:“四姐你是孟家的小娘子,他们谁能做你的主!再厉害的人难道还能闯进来抢了你去?走,我陪你去翠微堂,这事情既然牵涉到青玉堂,要先禀报婆婆才是。”
四娘摇头道:“不!婆婆那么讨厌姨奶奶和我姨娘!她也从来都不喜欢我!我不去!婆婆要是也肯了我就完了!婆婆她只在意六娘和你!阿妧,你想想别的法子好不好?”她咬着牙哭道:“你看表叔母那么喜欢你,你和表叔母去说说看好不好?”
九娘怔住了:“表叔母?”她看着四娘,有点明白她要说什么,心中一痛,还是问她:“你要我去和表叔母说什么?”
四娘哭着说:“我——!若是表叔母肯可怜我,我愿意——给太初表哥做妾!我知道表叔母中意你,太初表哥也喜欢你。你平时待我好,我都知道的,只要你肯求求表叔母,将来等你长大后再——”
九娘霍地站起身来,身子禁不住微微颤抖起来。四娘抱住她的腰,不敢看她只哭着说:“历来姐妹同侍一夫,效仿娥皇女英的很多。我做妾都可以的。只要你和表叔母说——”
九娘心中仿佛被狠狠剜了一刀。前世遇到一个,今世竟然还来!十七娘号称不生孩子都可以,现在四娘又说做妾都可以。天下什么样的男子,好成这样?值得她们为了那个人,什么都可以不要!姐妹亲情,伦理道义,甚至连自己都可以不要?她用力挣了挣,却挣不开。
四娘赶紧拉住她:“阿妧!你放心,我不会和你争的,也不要你让。我只是——只是想要个安身之所,我只是想能看见他就好——”她已经卑微到这个程度了,最后一点点希望,她不想放过。
九娘看着她,深深吸了口气:“不!不好!四姐你听好了。我不会嫁去陈家!你也不能给任何人做妾!我也绝不会和自家姐妹同侍一夫!!你要是喜欢陈太初,你自己去争去求去说,不要扯上我!走!去见婆婆去!”
四娘哭着扯住她:“我不去见婆婆!你以为我没有争没有求没有说吗?我和陈表哥说了我求过他了!!!可他——他不理我!他不肯帮我!他——他喜欢的是你!他们都只喜欢你!阿妧只有你能帮我!我求求你!”
九娘气极反笑:“我帮你?!我帮你嫁给一个不喜欢你的人?甚至去做妾?你以为你喜欢他,嫁了以后他就会喜欢你了?你以为你对他好,他就会也对你好?你以为你付出一腔真心,他就应该也真心尽付?你以为你只要看着他就满足了?!你不会的!你看着他了,你还会想要他也眼中有你,要他关心你,要他爱护你,要他爱慕你!你只会越要越多!你只会越来越贪心!可是他不会的!他心里只想着他喜欢的人!他会样样拿你和那个人比!你永远不如他心里的那个人!无论那人活着还是死了!你永远走不到他心里去!他其实从来不在意你爱吃什么、你喜欢什么颜色、你爱看什么戏、你害怕什么虫子!他不会留心你累不累、辛苦不辛苦、脆弱不脆弱!他也永远不会在意自己说什么话会让你难过、做什么事会让你伤心!他要是只喜欢你一个,你可舍得把自己的丈夫让给别人一丝一毫??!!我要是真心喜欢一个人,哪怕他是贩夫走卒,你就算是我亲姐姐,也别想碰他一根汗毛!”
四娘看着九娘满面泪痕,听着她连珠炮一般说到最后声音都嘶哑了,被她吓得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慈姑和玉簪匆匆进来行礼道:“姊妹们说话就说话,怎么倒一起哭成这样了?”
九娘极力深深吸了几口气,一把抓住四娘:“你忘记家规了吗?走,我带你去见婆婆,你相信我,婆婆决计不会不管的。”她胸中不知怎地涌上一腔悲愤,不管四娘怎么哭,拖了她就走。四娘想不到九娘的力气竟然也这么大,众目睽睽下跌跌撞撞被九娘拉向翠微堂。慈姑和玉簪觉得奇怪,只能跟在后面。一行人,连着侍女,七八个人大日头下,肩舆也来不及传,直奔翠微堂去了。
有那仆从见到她们,赶紧去木樨院回禀程氏去了。
第71章
翠微堂里,六娘正在听她母亲吕氏和老夫人说着纳民的事,心里七上八下犹豫要不要把四娘的事告诉婆婆,却见九娘拉着四娘来了。
四娘手上的帕子半捂着一脸泪痕,心中一片慌乱。又怕九娘把刚才自己的话全都告诉婆婆,更怕婆婆知道后直接把自己扔去青玉堂。她前几天就听姨娘说再拖上几天,木樨院就会把她连着她的嫁妆都送去青玉堂,任由翁翁做主。
九娘红着眼行了礼,看了看吕氏。老夫人纳闷:“你二伯娘是当家的人,有什么事尽管说就是。咱们也好一起商量。”贞娘赶紧让堂上的侍女们都退出去,亲自掩上槅扇。
九娘看了看四娘:“四姐,你好好和婆婆说那个阮玉郎的事,你要是不肯说,我可就全都说了!”
四娘扑通一声跪倒在老夫人膝下,抱住老夫人就哭了起来:“婆婆救救阿娴!不要送我去青玉堂!”
“你不想去青玉堂就好好地说,什么救不救的?这是什么话!”槅扇砰地被人推开,却是程氏听了禀报赶了过来,听见她这么哭哭啼啼地就无比恼火。
七娘也跟在身后,看见六娘面色不佳,九娘明显哭过了,心里纳闷,只悄悄地站到了六娘身边。
四娘看着躲不过去,只能哭哭啼啼把阮玉郎胁迫之事,还有莺素和程之才的事一说。程氏就跳了起来:“你就算不想嫁给程大郎,可也不能这么含血喷人信口雌黄!你姨娘哪来的兄弟?大郎又怎么可能听那人的话?!你成日里做着白日梦,竟然杜撰起这等荒唐事来!!”
吕氏也纳闷不已:“娘!我们可从来没听说过阮氏有一个哥哥啊!还有莺素明明是牙行送来,阿娴自己挑的!还有程家的大郎的确不大可能——!”
七娘皱着眉,也觉得四娘大概私底下话本子看得太多了。看看六娘,六娘皱眉不语。
九娘想起阮玉郎的模样,很肯定地说:“婆婆,四姐说的肯定不假。我见过那男子一面。虽然他做了那青提夫人的妆扮,可是五官样貌,都和阮姨娘极像,肯定是阮家的人,但是又比阮姨娘更——”她想了想,只能用了个“风情万种”来形容。
程氏差点要上前捂住九娘的嘴,添乱!这做女子的就是不应该去读那么多书,个个满心胡思乱想异想天开!阮氏要有哥哥,怎么多年死去哪里了?纳妾文书上,阮氏可是没有兄弟的在室女!
老夫人的眉毛扬了扬,竟半晌没有说话。
六娘和九娘互相看看,心里狐疑,难道婆婆真的不管青玉堂的事?真的不想管四娘吗?
吕氏正要说话。老夫人却突然问九娘:“阿妧,你可见过阮姨奶奶?”
“阿妧幼时远远地见过阮姨奶奶在喂鱼,那男子举手投足,和姨奶奶神韵十分相似,说不出的好看。”由于那风姿太过惊心动魄,九娘十分肯定地答道。
老夫人就叹了口气,垂目看看一脸惶恐还在抽泣的四娘:“好了,阿娴起来吧。凭他是蔡相的什么人,手也不能伸到我孟家来。贞娘——”
贞娘垂首应是。
“你带上我的对牌,去请老大媳妇,让她挑上十几个身强力壮的婆子,先去听香阁,把那个叫莺素的女使拿下,好好搜一搜她的屋子,看看她有没有藏匿四娘的私物,首饰衣物信件通通不能疏忽了。再让四娘的乳母把西暖阁的库房账册全取出来,一一核对。”老夫人一脸平静地转向程氏:“老三媳妇,你对外就说阮姨娘犯了事,现在开始软禁在西小院。没有我的对牌,谁也不许进出西小院,一应信件物事都不许进出。你和贞娘先把西小院和听香阁里里外外抄检个透。如果没有可疑之处的奴婢,给她们领多半个月的月钱压惊,继续当差。有可疑之处的,全部押到家庙的暴室里去。”梁老夫人井井有条地吩咐着,却面带苍凉之色。
吕氏和程氏都脸色大变,她们嫁入孟府这么多年,第一次遇自行抄检之事,更是头一回听到要开启家庙的暴室。程氏不敢多话,低声应了。
九娘和六娘七娘心中凛然一惊,四娘更是瘫软在地。她们几个,都没有想到过莺素可能会偷盗四娘私物,万一已经落在阮玉郎的手中可就糟糕了。
老夫人看出她们的心思,摆摆手道:“无需太过担心,婆婆只是有备无患而已,咱们家的小娘子,一应私物除了首饰外,历来不许绣闺名在上头,显得小家子气不说,就怕有那心思叵测的奴婢动了坏心,白白送了把柄给人家。你们的首饰财物又是侍女们天天盘查核对在册的,只要没有信件——阿娴,你可有写过什么?”
四娘一怔,随即伏地痛哭起来。她一腔情思,全付给了陈太初,那闺阁怨词,几年来写了一堆,现在怕就怕会被莺素藏匿了甚至送了出去。
老夫人叹了口气摇摇头,让贞娘跟着程氏先去领人办事,顺便传了慈姑进来。
“慈姑。”老夫人淡然一笑:“十几年没有用过你了,你可别生疏了。替我写封折子罢,我要进宫觐见太后。”
满堂的人都吃惊地看着老夫人。眼下官家还昏迷着,宫中也忙成一团。老夫人竟要为了四娘进宫?!难道蔡相和吴王竟然如此势大?
四娘抬起泪眼,心中满是悔恨,早知道婆婆会为了自己进宫见太后,她又怎么会在陈太初面前尊严全丧!又在九娘面前那样卑微到极致!四娘哀哀地低呼了声“婆婆!”匍匐在地痛哭起来。
吕氏突然站了起来,颤声道:“娘!您不能进宫!您不能去!阿娴的事家里处理不就行了吗?蔡相总不能派人来绑了阿娴!哪用得着您亲自进宫?万一太后娘娘要六娘进宫可怎么办!我家两个嫂嫂还约定了过两天让孩子们见上一见!娘!——”
堂上一片寂静,就连四娘都忘了哭。
梁老夫人慈爱地看了看六娘:“六娘,你怕吗?”
六娘镇静地上前扶住吕氏:“婆婆说要进宫见太后娘娘,一定有必须进宫的理由。就算太后娘娘要我进宫,阿婵也不怕。婆婆尽管去。我们在家里等着婆婆。”
梁老夫人点了点头:“这才不愧是我孟家的小娘子。”吕氏又气四娘,又恨毒了青玉堂,一时哭得停不下来。
不多时,贞娘回来禀报:“莺素不见了。听香阁和西小院正在抄检。”她抬眼看了看老夫人:“青玉堂派人出去找三郎君了。”
老夫人摆了摆手:“且不管他们,没有翠微堂的对牌,谁也不许进出西小院。你们四个都在翠微堂歇着。”四姐妹第一次见识到老夫人的雷霆手段,心中各有想法,齐齐先应了。
吕氏惭愧地请罪:“都是媳妇不周到,才有了内贼。”
老夫人摇头道:“你别自责,以有心算无心,你也防不住。当前最要紧的是先把家里清理干净。木樨院就交给老大家的和老三家的,你只管看好纳民那一块,,免得有人乘机混进来。青玉堂的人也要盯紧了才是。”她看了看孙女们,指点道:“这外贼内贼,全靠消息传递才能筹划,出了这样的事,最要紧的先要砍断他们之间的桥梁,免得敌明我暗,两眼一抹黑。”想起当年宫内的翻天覆地,老夫人叹了口气道:“大家都先定下心来,日子总还要过的。四娘的事情等我见了太后娘娘再定怎么处置。”
孟府木樨院里翻天覆地,直到亥时才停了。程氏派人来唤四娘七娘九娘回去歇息。六娘便带着人提了纱灯,送她们出院子。
垂花门前,七娘忽地停下来,看着脚尖轻声说:“有一件事,昨夜我是被刺客吓昏了头,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胡说八道了些什么,还请姊妹们都当没听过罢,要是被别人知道了,我也不活了。”
六娘一怔,七娘却已经带着女使提着灯笼快步去了。
四娘看了看九娘,刚要开口。九娘却已经淡淡的说道:“你不用担心,出你口,入我耳,绝不外传。四姐放心就是。”她朝六娘福了福,也自带着玉簪和慈姑走了。
园子里有倦鸟归巢,嘎嘎了两声,树叶沙沙响了几下。
※
福宁殿前殿里,二府的宰相们、各部重臣以及几位宗室亲王都在。蔡佑正在问张子厚:“子厚几时去青州招安?”
张子厚答道:“后日就出发。”
蔡佑就笑道:“子厚你现在自己的主意也太多了,为何不附议二府的拥立?连你们陈太尉都没有异议呢。”
一时殿上安静了不少,陈青垂目看着手中牙笏不语。苏瞻抬了抬眉,看着这个昔日同门。
张子厚环顾四周后,笑着坦言答道:“吴王轻佻,不可君天下!”
陈青眼皮抬了抬,看了他一眼。张子厚只觉得脖子一凉,看看殿上众人都瞠目结舌地看着自己,竟又坦然重复了一句:“吴王轻佻,不可君天下!”
殿上响起了轻轻的议论声。大宗正司的老定王摸了摸自己的胡子,闭目假寐起来。
苏瞻垂下眼。张子厚这几年的行事越来越难以捉摸,无迹可循,这是又要闹哪一出。
这时门口的小黄门喊了一嗓子:“吴王殿下到,燕王殿下到!”
第72章
赵棣的脸色不太好看,相当不好看。他当然听见了张子厚的话。
向来枢密院的官员,别人都只关注陈青。但张子厚出使吐蕃羌族,联盟回纥,立的是极大的军功。这些年他俨然是枢密院最出彩的官员,甚至不少人也暗暗揣测张子厚拜相也是迟早的事。
在赵棣心中,最重要的事:张子厚还是他心上人蕊珠的父亲。
被自己倾心爱慕之人的爹爹,未来的岳丈大人当着众朝臣的面这么说,脸面何在?在地上,被踩得太疼了!可是一想到那夜开宝寺门口,这位张大人眼睛都不眨一下,丝毫不给自己面子,当场就给了蕊珠一巴掌。赵棣也只能给他看看自己的脸色,显然未来的岳丈完全不在乎他的脸色如何。
众人和两位殿下见了礼,纷纷询问起后面官家的情况。
蔡佑却轻笑了一声对张子厚说道:“子厚你这几年的心可真是大了。”
张子厚笑着一拱手:“杨相公说过,心怀天下,再大无妨。但心不可以歪。子厚铭记在心,自省不怠。”
蔡佑从鼻子里哼哼了两声,走去苏瞻身边。苏瞻正在和陈青一起看那户部司库官手里的运粮路线折子。此番陈青率军出征,江南东路调运的粮草要从常州经苏州运到秀州。苏瞻正考虑要从淮南东路的泰州、通州也调运一部分粮草走江阴送往秀州。
赵棣走到前面,拱手朗声道:“爹爹刚刚醒了片刻,此时又睡了。医官确诊不是昏迷,只是睡着了。娘娘请蔡相苏相稍留,其他大人还请先回去休息。”
殿上的官员们立刻朝官家的御座跪了下去,三呼了“陛下万福金安!”,才鱼贯退了出去。
老定王赵宗朴慢悠悠地搭着小黄门的手朝外走,经过赵栩的时候,停了下来,抬起眉眼看了看他。赵栩躬身行礼。老定王忽地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扯了扯嘴角:“好小子!”
赵栩自己也想不出在这位皇叔翁心里好在哪里,只躬身行了个礼,目送他和张子厚携手出了大殿。
赵棣颇不是滋味地笑了笑:“六弟能被皇叔翁称赞,是不是又做了什么了不得的好事?”他那几日天天在开宝寺祈福,怎么就没遇上什么游方的和尚把那古方给自己呢。这和尚也忒不长眼了!
赵栩想了想:“大概因为我最近没打人?”
赵棣笑了笑:“这算什么功劳?若是有一天那什么游方的和尚尼姑的,再给六弟你一颗仙丹,让爹爹吃了能长生不老,那可才是天大的功劳了。是不是?”
赵栩右手捏拳在眼前晃了晃,眯起桃花眼对着赵棣笑了笑:“一有人嘴欠,我就忍不住手痒。”
赵棣笑道:“哈哈哈,六弟真会说笑话,五哥我先走一步。”
※
过了两日,皇榜贴了出来。唱榜人大声解说:“官家已经醒了,身子正在好转中!太后娘娘垂帘听政。大家各忙各的去吧,暂时先别去两浙路,反贼房十三嚣张不了几天啦,英勇无敌的陈太尉就要出征了!还有青州府也别去,济南府也不太平。”不少庶民士子纷纷叩谢天地。
到了族学散学时,观音院门口的小报上,除了这些,又多了两条消息:燕王奉官家旨意知宗正寺,加封秦州防御使。吴王知皇城司,加封岳州团练使。更有那把房十三房十八兄妹俩和吐蕃王子画成同一张脸的小报,画了两位殿下的风姿,虽然那脸缩小了许多,可是细看竟然还是同一张脸。九娘忍住笑,心想赵栩如果看到这张小报会怎样想。
七娘看了一眼,想要骂这小报,再想了想,还是闭上了嘴,刚才念叨着张蕊珠这几天为什么请假的话题,也不想提了。四娘本来心里就七上八下,不知道婆婆什么时候才会应召进宫,更加不留意。
六娘叹了口气:“自从我生下来,头一回知道原来天下还有这许多人不愿意好好过日子,竟然会走上造反这条不归路。虽然大赵没有宗族连坐之刑罚,可他们的父母妻儿总是逃脱不了绞刑或流放了。”
九娘叹了口气,沉默不语。若不是官逼民反,谁又愿意造反。
现在看来官家一醒,立储一事又有了变数。赵栩为什么会去宗正寺呢,宗正寺和他是最不对板的。从官职上来看,加官秦州防御使和岳州团练使并无差别,但赵棣还是占了明显的优势,皇城司几乎掌管着京城内所有的动静,只是不知道赵棣是去做负责警卫的亲从官还是负责刺探消息的亲事官。她忍不住又在心底琢磨起来。
忽地耳边似乎响起赵栩那句:“阿妧,我舅舅的事,我的事,宫里的事,朝廷的事,你以后都不要再想不要费心打听——”
前世爹爹信里也总叮嘱类似的话,让自己别思虑过多,别费心太多,尤其是朝中的事情太过耗神,千万要少费神操心。想不到现在竟然要一个少年郎来提醒自己。自己的老毛病真是难改。
九娘默默叠好小报放进书袋里,逼着自己好好想一想今晚木樨院吃什么。一想到木樨院,却又忍不住想到看似毫无动静的青玉堂,还有暴室里关押着的六七个仆从,还有那销声匿迹了一般的阮玉郎。似乎朝中宫中家中,都充满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息。
六娘看着九娘轻轻地甩着头,不由得问她:“阿妧你怎么了?头疼吗?”
九娘笑道:“在想今晚木樨院要吃荷叶冷淘,要拌些什么调料才好。我让慈姑给你和婆婆也送两碗去可好?”
六娘点点头:“把你上次熬的那个藙辣油再送一小罐子来,我看婆婆小厨房里快吃完了。那个配冷淘正好。”
七娘忽地插嘴道:“阿妧你调的冷淘最好吃,给我也送两碗过来吧。娘也爱吃,总说你调的才是眉州口味。对了,我不要荷叶,一股子味儿,难闻。”
九娘点头应了。一时牛车内静了下来。四娘低了头,这几天九娘待她十分冷淡。往常七娘要是这样说了,她不用开口,九娘自然也提起要送给她一份。看来九娘她心底恐怕也是喜欢陈太初的,不然何必这么在意自己那天的提议呢。口是心非,人皆有之。
※
汴京城南的南薰门附近,有个五岳观。五岳观边上是小巷口。名字叫小巷口,巷子却很宽敞。里面有一个学堂,也正是散学的时候。
这里住的都是平民百姓,自然没有马也没有牛车等着,大多是家里人亲自来接。沿街照旧也挤着不少路边小摊,青布伞下一辆骡车上,两个大木桶引人注目,上头竖着一个招牌,这是在卖香引子,不少人在排队,那小童们在学里待了一天,多盼着花上三文钱喝上一杯冰冰的引子。家境稍好一些的,等在卖荔枝膏的摊子前头。
一个七八岁的男孩,穿着薄薄一件细棉布青色右衽褙子,背着个黄色书袋,扎着两个小髻,从学堂里急急走了出来,一边抻长了脖子左右看看,一边心不在焉地和同窗告别。有熟悉他的翁翁婆婆见了他这幅模样,都笑着问:“大郎,今天是不是你爹爹要来接你?”
那孩童抿唇点了点头,眼睛闪闪发光,走了没几步就大声喊起来:“爹爹!爹爹——!”小腿搬得极快,几乎是小跑着冲进一个郎君怀中,大笑起来。
那郎君风清月朗,也穿了件青色细棉布褙子,一把将他抄了起来,手一抬,就让他骑到了自己脖子上,也哈哈大笑起来。那孩童迫不及待地指着荔枝膏的摊头喊:“爹爹,我要吃荔枝膏!”
两人一路过去,偶尔和那熟识的人打招呼。待吃完荔枝膏,那郎君又掏出五文钱给儿子买了一个风车,握着他的两只小腿,快快地跑了起来。
那风车就哗啦哗啦地转,两人的笑声一路散落开。
转过小巷口,就是延真观。附近都是窄巷,两父子边跑边笑地进了菉葭巷,推开两扇黑漆门,里面是一个三进的小院子。
一个女使迎上来,问了安,将那门闩插上,跟着他们进了正屋,给他们倒上茶水,笑着说:“郎君回来了,婆婆正在问呢。晚上家里备了大郎最爱吃的烤鸭。”
那孩童高兴极了,赖在父亲的两腿间扭了扭:“爹爹,你今夜会留在家里陪我和婆婆的吧?”
他父亲就笑了:“陪陪陪,走,我们去给婆婆请安。”他一笑,眼尾就有几根细纹也皱了起来。
后屋里,两个婆子看到他们来了,笑着说:“正念叨着就来了,可是巧得很呢。”
掀开竹帘,屏风后头的藤床上,躺着一个白发老妪,旁边一个女子正捧着一本《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轻声念着,另一只手在轻轻地给她打着扇。
听到婆子们的声音,老妪嗯了一声,就想要起身。
床边的女子赶紧放下经书和蒲扇要去搀扶,那郎君已经抢先一步,手一托,已经将老妪扶了起来,随手拿了一个大隐枕靠在她背后,笑着说:“婆婆,是我。”
那老妪转过头来,双目浑浊,竟是位盲婆,她伸出手来,在那郎君面上摸了摸,点点头:“是玉郎回来了啊。”
阮玉郎轻轻在她手上拍了拍:“是我,出去了好些日子,婆婆可想我了?”
大郎凑过来喊:“婆婆万福金安,还有我呢,还有我呢!你也摸摸我的脸!”
阮婆婆笑着也摸了摸大郎的脸:“小馋猫,可是吃了荔枝膏了?这嘴下头黏糊糊的呢。你爹爹十一天没回来,可馋坏了吧?”
阮玉郎接过床边女子递过来的湿帕子,给大郎擦了擦小嘴:“去吧,让燕素带你去吃些点心,晚一些爹爹可是要来检查你的课业的。”
大郎吐了吐舌头,牵了那女子的手出去了。
阮玉郎倒了杯水,亲手喂阮婆婆喝了几口:“前几日下大雨,您那膝盖可疼得厉害?”
阮婆婆摇摇头:“自从你回来的这几年,替我灸了那么多回。我已经好多了,就是可惜以后啊,都不能告诉你们下雨不下雨了。”
阮玉郎笑着握住她的手:“莺素也回来了,以后还是让她服侍你罢。”
阮婆婆愣了愣,反手紧紧抓住他:“玉郎!你是不是在外头出什么事了?”
“婆婆怎么这么说?我能出什么事?”阮玉郎笑笑。
阮婆婆叹了口气:“玉郎啊,你听婆婆一句劝,算了吧。冤冤相报何时了?如今你也挣了不少钱财,不如好好地照顾大郎长大,自己再娶上一房妻室,你也过得舒坦些。要能把你姑姑从孟家接出来,一大家子和和美美的,多好啊。你看看大郎,是个多好的小郎君啊!要不是婆婆瞎了,真想天天自己伺候着他。”
阮玉郎轻笑了一声:“婆婆,你最知道我的。那失去的东西啊,我喜欢亲手拿回来,我总会亲手拿回来的。你放心。我来替你剪指甲,今日再好好给你洗个头,好不好?”
阮婆婆犹豫了一下,叮嘱道:“好,但你记得,可不能做坏事,不能害人性命啊,你爹爹、你翁翁、天上的祖宗们知道了,也要不高兴的。”
阮玉郎笑得肩膀都抖动不已:“好好好,总要让他们也高高兴兴地看着是不是?”那样死去的人,还能在天上高兴得起来?他笑得眼泪都冒了出来。
“郎君,莺素妹妹来了。”外面有人禀报。
阮玉郎柔声道:“我要给婆婆洗头,你们一起去备水吧。对了,让厨房把那烤鸭的肉拆尽了,鸭架子用义安冬菜熬碗汤给婆婆。”外面应声去了,他从床头的抽屉里取出小银剪子,握着阮婆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