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汴京春深-第1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箭头有毒——!”
  “别拔箭——!不能拔——”
  完颜亮双眼通红,手中狼牙棒高高举起:“儿郎们,随我冲出去——杀啊!”
  两军相逢勇者胜。先被石砲和神臂驽打得喘不过气来,又被虎威营战马所慑,再遭到乌头无羽箭的屠杀,一贯彪悍的女真军士惶惶然重振旗鼓,跟着完颜亮,挥舞着盾牌往营外主动冲去。
  虎威营的金瓜锤,只攻马头和人头,不到十息的功夫,两军已混战纠缠在一起。黑色重甲的陈家军和银色重甲的女真军变成了黑白相间。
  弃弓挥动斩马刀的武胜营随后卷入其中,朱红领巾在暗夜火光中比飞溅的鲜血更夺目。
  将对将,兵对兵。
  陈太初和完颜亮的眼中也只看得到对方。
  红缨银—枪如电,狼牙棒如雷,雷电交加。
  完颜亮在幻影中找准枪—头,一棒荡开银—枪,狞笑着当头一棒砸下。他在中京故意隐瞒了自己的实力,但除了高似,他还真没输过。
  陈太初双腿发力,战马忽地四蹄一屈,猛然往前冲了出去,贴着完颜亮的战马交错而过。狼牙棒堪堪扫过飞扬的马尾。电光火石间,战马再度挺立,陈太初后仰平躺在马背上,手中银—枪如流星般没入完颜亮的后心。
  失之毫厘便差之千里,不只是人和兵器,更有战场上难以掌控如意的战马。
  陈太初却人马合一行云流水般地两招杀敌。
  看着胸口的精铁枪头,疼痛麻木感极其陌生。完颜亮翻身跌下马时还完全不能相信那乳臭未干的小白脸两招就杀了自己。
  “四太子——!”
  周遭悲痛的呼声不断,帅旗折断。
  ※
  比女真军营更惨烈的是林州叛军和契丹大营。赵栩所率领的三万西征军,虽未调用神臂弩,却一律使用乌头无羽箭,重骑突进下,加上大名府守军的腹背夹击。连日败退的联军溃不成军,四处逃逸。契丹人无心恋战,河北路河东路军士见到皇帝御驾,更加军心涣散。
  林州会战、元城会战,歼敌五万七千余人,缴获战马近一万八千匹。令人不寒而栗的是此战无一俘虏。
  在元城会战林州会战中亲身经历过的大赵军士多年后回忆起来,依然不寒而栗汗毛直竖。方圆百里血流成河,弃械投降者大多是河北两路和河东路的叛军,最多的一批三百多人,匍匐求饶的,受伤倒地的,愿意倒戈的也有,还有哭着要回乡的。熟悉的河北乡音,听着都令人心酸。
  然而领军之将皆面无表情。弃械投降者、负隅顽抗者无一幸免。刀刃卷了边,最后死于无羽箭下的也近千人。人人都从带着一丝犹豫杀到麻木不仁。泣血成川,沸声若雷。
  后来修撰《赵史》的翰林学士,记载“元煦帝善用兵,烈烈恒恒,神机电断,气济师然,以寡敌众,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西折夏,走契丹,禽女真,所向无敌。”那被删去的其实还有“拔城如山,杀人如水。”
  自赵栩亲征开始,一贯以仁义治天下的大赵,战争中一改善待俘虏的旧例,更没有“穷寇莫追”的规矩,大小战役,战必求歼。这是后话不提。
  直到天日大光,厮杀才告一段落。
  陈太初和章叔夜率先会合于女真中军营帐,近百军士押着一批女真军营中的营妓,正在等着他们决断。
  “这些大多是被女真人沿途掳掠的赵女,问了几个,河北路的居多——”虎威营的副将犹豫不决:“将军,这些女子不算俘虏吧?”
  章叔夜转头看过去,那五十多个女子年纪不一,衣不蔽体,裸露出的手臂和腿上多有累累伤痕。她们瑟缩地挤在一起,有几个年纪大的痛哭流涕苦苦哀求军士放她们归家,其他的都垂首掩面而泣,不知是羞于归家还是已无家可归。
  “二郎,这些女子即便归家,只怕也难以安宁度日。”章叔夜低声道。被女真人掳掠来为营妓的女子,归家后只怕家人只会怒斥为何不曾自尽以全节气。
  陈太初的目光从她们身上一一扫过,点了点头:“大名府可有尼庵道观,若愿意前往的还劳烦叔夜代为安置。若有家可归的,发一贯钱,派五名军士护送返家罢。”他停了停,看着那几个哭着要回家的女子,又叮嘱道:“万万别透露了她们的遭遇,只说逃难至大名府即可。”
  这样的境地,还能撑着活下去的弱女子,一定有她们牵挂着舍不下的人。活着远比死去更难。他愿意助她们一臂之力。
  “陈将军——!请往林州见驾——!”四匹战马飞速驰近,马上的传令官高声呼喊着。
  陈太初拍了拍章叔夜的肩膀:“这笔遣散的钱,算我的。”
  章叔夜正了正头盔:“好。”这钱没法从军饷中出,他也真的没钱。
  哭闹的几个女子听了章叔夜的话,嚎啕大哭起来,无力地倒在了地上,一旁有军士挥刀割下营帐帐幕,轻轻给她们披盖上,遮住了伤痕。有人忍不住轻声道:“将军英明,这帮畜生,就不该留做俘虏还养着,杀得好!”
  营妓们哭成一团,其中一人缓缓抬起头,不远处陈太初策马扬鞭,依然挺拔如青松翠柏。她紧紧捂住了自己干涸裂开的嘴唇,眼泪滚滚而下。
  陈太初!这三个字终究还是没有说出口。
  章叔夜的视线在她蓬头垢面的半张脸上停了片刻,转开了眼,柔声对她们道:“你们若是不愿回家或无家可归的,请随本将去大名府,虽无度牒紫衣,但出家人慈悲为怀,收留诸位娘子总非难事。若能做些力所能及之事就更好了。”
  当即许多人都低泣着点头愿意前往。
  章叔夜令一名副将带着两百军士,先找来女真营中的骡马粮车,将这些女子送回大名府安置,随后翻身上马,前往安排处理这几万尸体,以免瘟疫横行。
  走了不多远,章叔夜突然回头,那些个女子正慢腾腾登上骡马车。
  那个女子,不知道二郎有无认出来。
  算了。
  

第349章
  陈太初会合了陈元初赶至林州时, 远远就闻到一股恶臭,密林上空飘散着一层轻烟。跟着他的十几个陈家军亲卫不约而同地一凛, 转眼看向陈太初。
  “大郎、二郎, 他们是在烧尸?!”
  元城的战后由章叔夜处置。他们离开的时候,战场两侧的山上林中都已经开始挖坑填埋敌军尸首。己方战死的军士也一一核对名号运回大名府,留待上报兵部后封妻荫子免除赋税。但即便对待敌军,也从未听说过将对方挫骨扬灰的。
  陈太初心中说不上什么滋味, 六郎历来不出手则已,一出手便不留余地, 又狠又绝。然而几万尸首, 若要全部挖坑填埋, 十天也处置不完。
  “这有什么, 北方和契丹女真的民间向来都有火葬风俗,吐蕃也多。”陈元初语气淡然:“虽是深秋,这许多尸体来不及填埋, 也容易产生瘟疫。”
  他身后一片沉默, 只有马蹄踏地声哒哒哒。
  陈太初望向浓烟飘来的地方, 凡入侵反叛者一概诛杀, 归顺也无活命机会,死后挫骨扬灰。这应该也是六郎所要的震慑之效。今日一战, 契丹和女真皆元气大伤,十年内想要再度来犯都难。至于声誉二字, 六郎何尝在意过?
  陈太初挥鞭策马, 率先进了林州大营。契丹和叛军的两处大营早已面目全非, 壕沟中尸体堆积如山,大名府的民夫和义勇都还没到,两边的军士皆布帕蒙面,正将木板车上的石块和泥土倾入壕沟。十多个医官蒙了面,戴着油布手套,一路抛洒药粉,预防尸毒。
  烧成了灰黑色的旗杆在苍黄的天空下四零八落,成群结队的军士正在往两旁运送尸首。一旁搭起了临时的草棚,下头或仰或躺着密密麻麻的西征军伤兵。几十个随军医官正带着人在检查伤势敷药包扎。
  清理出来的空地上,皇帝金帐和五色帝旗十分醒目,陈太初进了大帐,里头密密麻麻坐着二十多员大将,却悄无声息。众人见他兄弟二人来了,纷纷抱拳点头示意。
  赵栩去了外袍,还未卸甲,左臂上似乎受了伤,裹了几圈布条,正在看手中的文书,眉头微皱,眉心夹出了针尖纹,抬头看见他二人,眉头就展了开来,丢下手中的文书,几步迎了上来,和陈太初互相上下打量了一下,两人同时伸手轻轻给了对方肩头一拳,跟着紧紧抱了抱对方。甲片相撞之声脆生生的,离开时带出刺耳的摩擦声。
  陈元初笑着退到一旁,和众将相互见礼。
  陈太初后退两步,单膝跪地:“臣等幸不辱命,元城之战已胜。臣亲手诛杀了完颜亮!”
  金帐内一静,既而爆出众将轰然喊好的声音。
  赵栩大喜,伸手扶了他起来:“你可有受伤?”
  “臣无伤。陛下是受了什么伤?”陈太初视线落在赵栩左臂上。
  赵栩动了动臂膀,笑道:“无妨,用力过猛,旧伤裂了开来而已。你来得正好,太尉前两日在海州歼灭高丽军两万六千多人,方才枢密院的军报才送来。”
  陈太初落了座:“高丽蛮子无路可退,背水一战,不知我军损失如何?”他从东路战场离开时,领三千轻骑绕道突袭海边停泊的高丽战舰,三百余艘高丽舰焚毁了一大半,余者仓皇逃往南方去了。
  赵栩指了指手边的文书:“只有粗估出来的死伤八千余人。过几日应该就会报到兵部。元初来得正好,太尉还在淮南路追击福建路的叛军,要有劳你赶回秦凤路。”
  陈元初起身行礼:“臣领旨。”
  “梁氏在西平军司重振旗鼓,割让玉门关、瓜洲给黄头回纥,又把北山一带让给了西州回鹘,借兵五万,已攻下了肃州,往宣化府而去。”赵栩语气轻松,抬了抬手。
  成墨带着四个亲卫赶紧展开一侧的大赵西部舆图。帐中众人纷纷起身靠了过去。
  陈元初对西部各州县城池烂熟于胸,略看了一眼,胸有成竹道:“陛下,臣这就前往兰州坐山观虎斗,再等着收一点渔翁之利。”
  众将嗡嗡嗡议论起来,给陈元初出主意的有,赞皇帝高屋建瓴的有,跃跃欲试想请命去立功的也有。
  赵栩长身而立,负手在舆图看了片刻,取过成墨呈上的朱笔,在舆图上画了一条线,转身笑道:“吾欲元初为大赵立下不世之功。”
  众人定睛一看,都有些头晕,心跳加速,屏息看向皇帝。
  少年天子眉头舒展,秀致无双的下颌微微扬起,薄唇带笑,只看着陈元初。
  这条线,西起西凉府,沿着贺兰山到兴庆府,黄河、阴山一路到东边吕梁山山脉。靠着太原府才止。将西夏卓啰和南军司、西寿保泰军司、静塞军司、嘉宁军司、祥祐军司、左厢神勇军司全都囊括在内,这也是西夏最为繁荣之地,平原丰沃,水土肥美。
  皇帝这是要灭夏啊。不少将领这才明白为何陈青竟然未趁胜追击梁氏。
  “臣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陈元初胸中豪情激荡,跪了下去。
  赵栩亲手取过尚方宝剑、敕书、枢密院的调令和任命书,一一放到陈元初手中:“今日起,陈元初便是我大赵西军元帅,统领秦凤路、永兴军路、河东路三路十军。”他顿了顿:“由吾代摄监军。”
  帐中的将领们一怔,皆心潮澎湃。官家自己代摄监军,那就是将三十多万西军全部交给了陈元初,若他有异心,完全可以自立称王了。
  皇帝竟然如此信任陈家!百年来大赵终于有了一位不再重文轻武的皇帝,连外戚都不疑不防。
  ※
  捷报频传至汴京,朝廷内外更是喜气洋洋,枢密院和兵部的官员走路生风,只忙坏了户部的官员。
  陈元初任西军元帅,陈太初掌东四路兵权,还有陈青执掌枢密院,领兵追击福建路等南方叛军。皇帝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对陈家权势滔天的议论成了坊间的热门,朝中御史台、宗正寺也纷纷上书谏言皇帝不可给予外戚这般厚待,跟着举荐了不少文臣担任监军。
  皇帝的旨意隔了两日到了二府。张子厚于早朝宣读,旨意言简意赅。
  举贤不避亲。若有能胜过陈家父子的,尽管举荐。文臣监军,不懂兵法,掣肘万千,延误军机,无需再议。
  震惊朝野的还有皇帝宣布十一月先帝灵驾发引后,开武生恩科,设武状元、武榜眼,武探花,入殿前司任职,再设二甲、三甲武进士,得军中将领保荐,可任地方上的县尉,变成了从八品的朝廷武官。
  虽有不少文臣反对,奈何二府诸相公皆无异议,就连五日一朝的大资苏瞻也出言赞成。
  皇榜贴出,汴京百姓一传十十传百,往日街坊里的泼皮无赖都收了心思,去寻那禁军的教头,若能考上,吃上朝廷的皇粮,可比混迹于市井不知强了多少。一时间国子监的武生都跟着吃香起来,日日都有士绅带着管事等在门口替女儿相女婿。那些个等着来年大比的士子倒受了冷落,想到战祸频发,四面受敌的局面,也只能感叹自己生不逢时了。
  洛阳此时却越发萧瑟,出不去进不来,也挡不住各处大战的消息飞一般的传播着。
  白马寺悄悄迎来一位贵客,白马寺住持亲自将张贤妃迎了进去,帷帽下看不清面容,只觉得雍容华贵,声音十分柔美。相陪着往大殿上敬香拜过后,再往一旁方丈室歇息。
  不多时,统领洛阳各寺的传灯老方丈在住持的引领下进了方丈室,张蕊珠赶紧起身行礼,将自己的信女之心柔声道来。
  传灯方丈在蒲团上盘膝坐了,不急不缓地讲了离相寂灭分,大半个时辰后,张蕊珠起身送走方丈,又用了一些素点心,便以坐禅为由遣走了寺中之人。
  她在罗汉榻上斜斜靠了片刻,外头一阵脚步声传来。跟着晚词轻声禀报:“娘子,孟大学士来了。”
  张蕊珠蹙眉,泛起万种轻愁,泪盈于睫,柔声道:“快快有请。” 
  

第350章
  “多谢孟大学士在陛下面前陈词, 洗清了蕊珠不白之冤。”张蕊珠微凸着小腹, 盈盈下拜。
  孟存侧身避开,躬身行了礼, 言辞冷淡疏离:“请娘子有言直说。若给人知晓娘子私会外臣, 只怕臣满身是嘴也说不清楚。”
  “六娘和蕊珠同窗数载,不敢说情同姐妹,却也相得益彰,又有缘分一同侍奉官家, 她不见了,蕊珠亦惶惶然。”张蕊珠语带伤感:“何况表姑父和孟大学士乃是亲兄弟, 蕊珠和六娘也算是表姊妹——”
  孟存有些不耐地打断了她:“有言直说,娘子若是要叙亲, 当请内人来才是。”
  张蕊珠视线在孟存清隽的脸上转了转, 侧身举起帕子掩了半边脸笑了起来:“孟大学士在蕊珠面前这般清高严苛做甚?盗得汴京城防图、私刻孟在印章、临摹我舅舅字迹这些事,不都是大学士亲力亲为的么?”
  孟存双耳中嗡嗡作响, 身不由己退了一步。她怎会知道!阮玉郎这厮必然是故意泄露给她知道, 好让她牵制自己, 也好让她压在阿婵头上。
  看着孟存面色由红转白,又从白到红, 张蕊珠叹道:“若不是我从舅舅书房拿出了几封信, 孟大学士又怎能临摹得天衣无缝?你我都得了阮先生的指引, 为的都是官家的大赵江山,不然——孟大学士,我张蕊珠何以肯让出皇后之位给你女儿?”
  张蕊珠美目流转, 清丽无双的面容上略带怅然。
  孟存喉咙里发出两声极其嘶哑的笑声:“臣不明白娘子在说什么。”
  张蕊珠淡然地端起茶盏:“大学士不懂无妨,六娘都懂,汴京的赵栩和孟妧也懂。你母亲梁老夫人,你的兄弟也都会懂。”
  孟存平静下来,干脆在一旁落了座,也端起了茶盏:“娘子心思玲珑剔透,可惜命运弄人时局不佳。臣的前程性命倒不劳娘子操心。”他看着张蕊珠隆起的小腹上笑道:“娘子还是将心思都花在官家和腹中的皇家血脉身上才好。”
  这是有求于他了,他所作所为,缜密之极,汴京看得到破绽却绝不会有证据,再者有六娘在,无论如何他都不会有性命之忧。只是现在多了张蕊珠这个“证人”要挟于他,只能先虚与委蛇探探虚实,看她究竟要做什么。
  张蕊珠有求于他,有台阶自然立刻要跟着下:“大学士所言极是。蕊珠并无他意,腹中孩儿到底也要唤六娘一声娘娘,唤大学士一声外翁。左右都是一家人,只盼着大学士也能体恤蕊珠母子,这时局艰难时能给蕊珠指点一条路。”
  “娘子嫡亲的两位舅舅,苏瞻虽然不再是宰相,却还是那位信重的大资。苏瞩是户部尚书,你的表哥苏昉也入了翰林学士院,苏家荣宠如旧。就算洛阳失陷,娘子和腹中胎儿必会安然无恙,不知娘子为何要转这许多弯来和臣商议?”
  “赵栩杀人不眨眼,暴戾残忍,鲁王死于他剑下,三公主前些时自尽于公主府,也不知道是自尽还是被自尽的。两军对战他杀尽俘虏,毫无仁心。即便蕊珠是苏家的外甥女,可他恨官家入骨,又怎会放过我母子?舅舅原本要来洛阳说和,为的也是保我母子性命,却未得赵栩的允准。”
  张蕊珠想起多年前在那家鹰店里赵栩看着自己的眼神,打了一个激灵。
  孟存失笑道:“臣何德何能,能左右他的意愿?”
  “大学士心里不也跟镜子一般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张蕊珠记着晚词千辛万苦打探来的消息,装作轻描淡写地试探道:“大学士和岐王殿下再三恳请陛下将虎符交给枢密院,好方便枢密院调配守城将士,又常去军中慰劳将士,难道不是要献城立功么?”
  孟存瞳孔猝然一缩,却仰面哈哈大笑起来:“娘子真会说笑话。”
  张蕊珠视线落在他脸上,正色道:“立下这等大功,天下皆知,总有万般不是,汴京也只能赏。大学士和岐王殿下真是好谋算。”
  孟存搁下茶盏:“娘子想要立这样的功,臣不敢阻拦。”
  张蕊珠这才肯定了晚词打探来的消息果然不假,心中有多了三分胜算,便柔声道:“官家不受朝臣尊重,历年来为太皇太后所制,如今无论如何都不会将虎符交会枢密院的。除非城中将士造反——”
  “娘娘是要盗取虎符,还是要怂恿军中将士造反献城?”孟存抬手理了理三缕长须,心里已做了决定。
  张蕊珠双手轻轻覆盖在小腹之上:“大学士身为男子,只怕不知道天下女子之苦。我为了陛下吃过的苦,受过的委屈,只有我和陛下知道。为着陛下,我和养父决裂,甚至对不起嫡亲的舅舅,也舍弃了名分。可是,当太皇太后要杀我时,陛下他竟然——”
  她唇角微微上扬起来,凄然笑了两声:“女子为情所困,终究还是一场空。若没有这孩儿,蕊珠也不惧死。可如今——”
  孟存眉头微蹙,轻叹了一声。
  “若蕊珠盗了虎符交给大学士和岐王殿下,两位可愿上书汴京,允蕊珠大归于苏府,从此做个普通民妇,安然养育腹中孩儿?”张蕊珠轻抬玉腕,印去眼角泪痕:“届时阮先生留给蕊珠的那些和大学士有关的物事,蕊珠当一并交还给大学士。”
  孟存站起身来,行礼告辞:“如此便一言为定,臣静待娘子的好消息。”
  张蕊珠还有一肚子的话,来不及说,见孟存已掀开帘子出了门,倒是一呆。这孟存看起来不温不火毫无威胁,临到关头倒毫不拖泥带水……
  ※
  又过了几日,洛阳城守军的逃兵越来越多,即便下达了多条军令也阻止不住。此时不逃,一旦战败会遭到无情屠杀,还会尸骨无存挫骨扬灰,连转世投胎的机会也没有。到了十月底,一天竟有一千多军士冒死从城头爬下去,被守军射杀了好几百人,依然有半数逃到了西征军大营投诚,被好生安置起来。待听说这些逃兵可以选择留在西征军内作战立功,也可以领三百文钱回乡务农,每夜逃离洛阳的军士更多了,就连一些副将也不免心思松动。
  洛阳朝会上从热火朝天地辩论是战是降,到古井无波不翻波浪,也不过是几天的功夫。看起来各部还是在各司其职,但已无人议论城防之事,人人面上都带着一种得过且过的深情,甚至在赵棣看来,他们早就对自己这个“皇帝”绝望了,只盼着赵栩立即攻下洛阳好早日解脱。
  他借着逃兵一事狠狠斥责了枢密院和兵部的官员,却不料兵部尚书竟然当朝除了乌纱,跪下自请辞官归田。这一跪,带出了十多个四品以上的官员,纷纷请罪辞官。
  赵棣气得浑身发抖,将御案上的玉盏都砸得粉碎。要死一起死,这话终究喊不出来。他坚决不允,直接宣布散朝。
  回到寝殿,女史宫人们的神情也是那种惶惶不可终日的茫然和恐惧。赵棣不知道自己是什么神情,但一日一日,压在他心头的恐惧如大石一般,一天重过一天,他喘不过气来。他知道洛阳成了孤城,那些连连传来的败仗,被赵栩占领回去的城池州县,这些消息总是很快就传遍了洛阳,一定也是赵栩故意为之,要逼他开城投降。
  他不愿意。他先是被赵檀压着,不得已地奉承他和赵璎珞,而后又被赵栩压着,即便没有他们,还有太皇太后处处管束。若真的要败,这洛阳城十万军民便给他陪葬!他也值得了。
  张蕊珠命人将御膳摆了,亲自取了参汤汤盅,摸了摸汤盅,还微微有些烫。
  “五郎,你思虑朝政,又消瘦了不少,先喝了汤罢。”
  听到张蕊珠柔美动听的声音,赵棣扭曲的面容满满恢复了平静,他接过汤盅,喝了两口,一股暖流入肚,抚平了他纷乱的心思。
  搁下汤盅,赵棣轻轻牵起张蕊珠的手:“蕊珠,赵栩是不会放过我的。我让人安排你出城避难可好?”他将手放到她腹上,猛然一颤,却是那孩子朝他俩的手上踢了一脚。
  赵棣又惊又喜,更觉心酸,哽咽道:“珠珠,他在踢我们?”
  张蕊珠泪盈于睫,柔声道:“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妾身生是五郎的人,死是五郎的鬼,无意独活。你看,孩儿他也不愿意呢。五郎莫要再说这些话伤蕊珠的心了。”
  赵棣忍不住轻轻伏到她腹上,似乎能听到一阵心跳声音,不太有力,但真真切切。
  张蕊珠伸手揽住他,笑道:“妾身娘儿俩都在五郎身边,五郎当振作精神,洛阳城里粮草充足,城墙高又厚,守上一年半载,世人都知赵栩残暴,总有义士会举旗反他的。”
  赵棣紧紧搂住她的腰,却看不到张蕊珠冰冷的眼神中的轻蔑和不耐。
  将要入冬了,残月如勾,寒霜覆地,洛阳宫城的巍峨殿阁,在稀落的灯火中肃穆冷然,千年来的古城见证了多少兴亡,眼前的小儿女情怀,不会留下一丝印迹。
  夜深人静时,更漏渐残,深宫寝殿内的帐幔内,昏黄的灯光划出的圆弧如刀刃般锋利。
  张蕊珠转身看着赵棣睡梦中依然紧皱着的眉头,屏息静待了片刻,伸手探向赵棣枕下,摸索了片刻,停了停,轻轻又缩了回来。
  一把长柄玉匙温温的,在她手中发亮。
  低垂的重重帐幔被掀开,张蕊珠赤足套上绣鞋,蹑手蹑脚走到屏风外,今夜特地遣开了守夜的女史,但外间还有四个宫女在。她孤身一人,不得不多加小心。
  成败在此一举。
 

第351章
  赵棣寝殿的屏风外, 临时设了一张长案, 上头还垒着不少等着批阅的奏折和上书,一旁雕着山水峦纹的楠木橱柜, 被琉璃灯的灯光照得山水浮动。
  张蕊珠屏息静立了片刻, 忍不住转头看向屏风内,侧影投在橱柜门上,紧张的下颌绷出了一条不太自然的曲线。
  寝殿内悄无声息,她方才似乎觉得屏风内的帷幔动了动, 等了会儿,自嘲做贼心虚大抵都是这样疑神疑鬼, 但额头已渗出了一丝冷汗,手足冰冷。
  又停了片刻, 她伸手握住那瑞兽门环, 轻轻拉开柜门。
  最上层的搁架上,一排金黄色隐隐反射着灯光, 自从太皇太后薨逝, 司宝女史奉旨将全套玉玺印宝都收在此处。
  张蕊珠踮起脚, 那从枢密院调来的半块虎符应该是个不大的盒子。她伸手摸索过去,将上头最小的盒子取了下来, 又凝神静听了片刻, 悄声走到案边, 小心翼翼地放下,解开金黄色印有朱红团龙纹的布帛,露出里头上了锁的碧玉虎纹盒来。
  两滴汗从她鼻尖坠落, 玉盒上多了一团水珠。
  她忍不住伸出手指抹了去,深深吸了一口气,从怀中掏出那柄玉匙,轻轻地咔嗒一声,玉锁开了。
  张蕊珠抬起眼,紧盯着屏风内,依稀可见帷幔低垂,毫无动静。今晚的汤里,她特地安排御厨和御药加了安神的药,为了让赵棣能好好睡一觉。赵棣还夸她贴心,想得周到。
  玉盒打开,张蕊珠心头一阵火热,背后也出了一身汗,手指触及盒中那半边青铜卧虎,沁凉逼人。
  她掏出丝帕,将半边虎符裹了,放入怀中,又将玉盒关闭,锁上玉锁,包好布帛,放回原处,做完这些已有些气喘吁吁,扶着柜门深吸了两口气,才又关上了柜门。
  殿外伺候的宫女听到银铃声,赶紧轻轻推开寝殿殿门。晚词已带着两个内侍抢在她们前头进了寝殿,稍后又退了出来,吩咐替张娘子去备一碗火鸭丝粥来,又安排宫女进去添灯油换蜡烛。
  忙了大半个时辰,张蕊珠靠着罗汉榻用完了一小碗粥,又洗漱了一番,这般折腾,帐幔里依然毫无动静,平日警醒的赵棣睡得死沉。晚词进来在她耳边悄声回禀了几句,张蕊珠松了一口气,点了点头,看看更漏,眼见要四更天了,挥手让众人退了出去。
  衣架横杆上的藕色披帛,因门开门关轻轻荡了两下,繁密的粉色芙蓉花纹跟着动了动。
  修长的手指缠住了披帛的一端,无声无息地将那芙蓉花扯出一片花瀑,落在了地面上,飘飘荡荡地到了罗汉榻前,又慢慢升了上去。
  案几上的定窑冰裂纹茶盏悠悠泛着润泽的淡蓝色,白色茶沫早已消退,深碧的茶水中浸入了半朵芙蓉花,转瞬湿成了深粉色,跟着另半朵也变深了。
  紧握着披帛的手有些颤抖,茶水一涨一落如潮水,不多时浅可见底。张蕊珠侧身坐在榻沿,披帛软软地搭在案上,案几的木面也湿了一块。
  “你再恨我,我也没法子。”张蕊珠咬了咬牙,站了起来,将披帛一剪为二,那湿了一段的披帛缠了几缠,被她牢牢捏在手里。
  赵棣依然蹙着眉头,发丝散落在枕间,双手交叉放在胸口。
  张蕊珠将床头的银铃解下,放到脚踏下头,把披帛的另一端慢慢穿过赵棣颈后。
  她习惯睡软枕,赵棣却喜欢睡硬枕,间中的空隙大,披帛穿过去,绕上两圈,他毫无知觉。她心里又酸又疼,眼泪掉在赵棣手背上,他也毫无知觉,将他手腕也缠住打了好几个结,芙蓉花开在他胸口,他看不见。
  握紧了披帛交叉后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