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汴京春深-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九娘和两位尚宫合力将偃月刀抬了起来,才知道这刀极重,见赵梣眼眶红了,她赶紧道:“娘娘,陛下能拉开他的弓了,该陛下守护娘娘才是。”
赵梣咬着牙取过小弓,拼尽全力地拉了一个满开:“娘娘!看我——!”
九娘和几位尚宫齐声喝彩,向太后含泪笑道:“十五郎真是了不起!”
孟在和张子厚在外头等候通报,听到里头的笑声喝彩声,不由得对视了一眼,面色凝重,恐怕她们还不知道今夜将有多凶险。
第308章
赵梣见到孟在和张子厚来了, 又紧张又兴奋,握着自己的小弓不放:“孟卿, 我能满开此弓了!”
孟在板正肃谨的脸上有了些微的笑意:“臣贺喜陛下。”
张子厚行礼道:“官家, 宫中一个月来不断清洗出可疑之人,阮玉郎的人所剩无几,但忠于太皇太后的大有人在,为防万一, 还请官家和娘娘转往福宁殿,便于禁军守卫。”
向太后吩咐身边的尚宫:“去将真人、四主主和魏娘子请过来。我们一同过去。”
赵梣大眼眨了眨:“把两位哥哥还有姐姐们都接到福宁殿来。”向太后欣慰地点了点头。
九娘上前柔声道:“娘娘,为防有心人利用姜太妃胁迫娘娘和陛下, 不如把姜太妃也挪至福宁殿。”
向太后看了赵梣一眼,见小皇帝的眼眶鼻头已经红了, 便轻轻点了点头,不欲多提:“阿妧呢, 你便不要去都堂了,还是随我们留在福宁殿。”
九娘福了一福, 微笑道:“臣恳请陛下和娘娘恩准,允臣回翰林巷陪伴祖母和爹娘。”
张子厚沉声道:“九娘你欲以身犯险,诱阮玉郎党羽出来, 但你身边连章叔夜都不在, 只有禁军和部曲, 万一——”他反对了几回都没有用, 只能说出九娘的打算, 好让官家和太后阻止她这般冒险。
孟在垂下眸子, 他自然明白九娘的意思,她放心不下家中只有孟建一个,更是为了大局才会这么决定。阮玉郎和太皇太后,为了能要挟赵栩,若有党羽留在京中,肯定会全力拿下陈素和九娘。若是九娘离宫,不仅能打乱敌方计划,分散敌人,还能将内城外城潜伏着的乱党引出来。
赵梣立刻大声反对:“你家里都是老人女人,你回去更危险,还是留在宫中好。”
向太后却点头道:“陛下尚知怜惜兄姊,阿妧挂念祖母爹娘,也是应该的。阿妧,你安心回去照顾家里人。有伯厚在,宫中无恙。”
刚入殿的陈素、赵浅予和魏氏听言,都依依不舍,再三叮嘱九娘要当心。张子厚抿唇不语,他是无家之人,无牵无挂,唯独只有她一个放心不下。她要做什么,他陪着就是,倾大理寺之力也要护住她。
众人到了福宁殿,一一安顿好。九娘行礼拜别。向太后微笑道:“梁老夫人此时北归,孟氏一族那许多郎君投笔从戎,誓死护卫十五郎,老身甚是感念,你孟家的老供奉被太皇太后宣入宫中,如今也该随你一同回去守护孟氏一族。”
钱婆婆从殿外慢慢走了进来,微微有些佝偻,给官家太后见了礼,便走到九娘身后站定,双眸落在身前少女纤细的腰上,想起三年前在家庙见到这孩子打人,钱婆婆的唇角不禁微微翘了一翘。
九娘眼眶微红,钱婆婆能伤了阮玉郎,当今世上,只怕除了高似无人是她的对手。向太后不但允许她回翰林巷,还特意派钱婆婆保护她,拳拳之心无需言表。
※
九娘带着孟在调拨的五百禁军精锐连夜赶回翰林巷,孟府上下又惊又喜。早就背了弓,佩了剑的十一郎亦步亦趋地跟着九娘回到听香阁,心里高兴,嘴上却埋怨:“你不留在官家身边,回来给我添麻烦,真是的,不过你放心,我如今能射五十步以外呢。”
林氏连连点头称是,看到站在一旁的钱婆婆,立刻规规矩矩地行了个礼:“谢谢钱供奉上回救了奴。大恩大德,奴这辈子一定要报答。”
钱婆婆听她没说下辈子做牛做马报答救命之恩,倒确实是个实心眼,便眯起眼点了点头。
换了一身骑装的九娘将魏氏给自己的袖弩取了出来,扬眉笑道:“士别三日,阿姊我可全靠你了。”
十一郎抢过袖弩左看右看,沮丧地道:“还是我靠着你算了。你这么个厉害玩意从哪里得来的?”
几个人在听香阁说了会话,程氏派人来传话,说陈家来了上百部曲,还带来不少陈家的街坊邻里。原来魏氏见九娘执意要回翰林巷,特地命陈家部曲全部赶来翰林巷护卫九娘。
九娘亲自出了二门,见到陈管家,大大方方地道了谢,见他身边站着的少年,眉眼间的神采十分熟悉,却又不是陈家三郎四郎,知道他就是那位后起之秀秦幼安后,又各自见了礼。
这边刚刚安顿好陈家赶来的两百多号人,那边惜兰带着苏昉和苏家众人也进了东角门。
苏老夫人在翠微堂落了座,叹道:“多谢老姐姐想得周到,把我和媳妇还有孩子们接来,和重兄弟两个也好安心办差。”
梁老夫人笑道:“都是姻亲,无需客气。也是娘娘和陛下的恩德,派了这许多禁军,汉臣家的部曲也都在,人多力大好办事,我家许久没打过叶子牌和马吊了。今日倒能凑上两桌。”
堂上众人都笑了起来,兵临城下的压力似乎也不那么大了。九娘看着正和十一郎低声说话的苏昉,心里也安定了许多。
翰林巷孟府所有的灶都升起了火,粥香顺着晨风在黎明曙光里慢慢飘散。
※
翌日午间,枢密院收到军报,燕王赵栩率领的先锋军,前日在河中府遭遇了河东路叛军以及绕道太原府南下的女真契丹骑兵共计三万人,再次强行突破,以少胜多,杀敌三千七百余人,俘四千五百余,得契丹马一千多匹,现已赶向洛阳平叛。河中府,离洛阳只有五百多里路了。
都进奏院来不及印制这好消息,赶紧派了差役带着唱榜人,沿着各条大路宣扬。京中军民纷纷喜上眉梢。
陈桥北的禁军已击退了叛军十多次的攻击,收到喜报后士气大振。
刚刚安扎好营帐的赵棣大军却人心浮动起来,燕王竟厉害到这等地步,难以想象。河东路和河北两路的禁军虽然从未和女真契丹打过仗,却深知对方骑兵骑射极佳,用的兵器也比大赵禁军骑兵的要重,却在河中府以多攻少一败涂地。
赵棣皱眉看向几位将军:“汴京城墙高且厚,如今先锋军连陈桥都攻不下来,还不知道几时能入城。不如速速赶回洛阳去。万一洛阳落入赵栩之手,如何是好?”他对赵栩忌惮已久,若是丢了洛阳又攻不下汴京,两头没着落更糟糕。
帐外一个童子轻手轻脚进来,对着上首的赵棣行了大礼:“陛下,郎君担忧河中府战事令陛下心生退意,请陛下在中军大帐静候佳音,明日五更天,封丘门、新酸枣门必定打开,大军可长驱直入。陛下必能登上宣德楼,昭告天下。”
赵棣一怔,看向两旁的十多位将领,见众人都一头雾水的样子,不由得问道:“先生人在何处?吾好几日未见到先生了。”
童子躬身禀告:“郎君已在汴京皇城内帷幄运筹。”
赵棣心中一惊,脸上却不禁露出一丝笑意:“那先生可说过洛阳之危如何解?”
童子又行了一礼:“郎君有言:天机不可泄露,请陛下安心、放心。”
帐中不少将领幕僚都跟着劝说赵棣打消回转洛阳的念头。赵棣长叹了两声,掩面作势大哭道:“你等只知道拿下京师,可娘娘、太妃,皇后、贤妃还有吾那未出世的皇子,皆在洛阳,叫吾如何能安心呢?此时不归,只恐天下人要指着吾脊梁骂无情无义不孝不仁了。”
外头又通报洛阳来使。众将见赵棣好不容易被说服了,万一来使带着太皇太后的懿旨,倒真是陷入了难进难退的困境。
阁门使入了大帐,果然便宣读了太皇太后的口谕:“赵栩猖狂,洛阳危急,五郎速归。”又献上皇后的亲笔信一封。
赵棣这才真的急得哭了起来,再展开六娘的信,见六娘劝他早日上书,归顺朝廷,赵氏宗室齐心协力击退外敌,她身为妻子,必会有难同当,好生照顾他。气得连眼泪都止住了。赵棣在众将面前含泪道:“吾处境之难,众卿可见到了?”
几位大将上前和那阁门使说了半天,将他打发回洛阳传信,确保明日若不能攻下京师,便回师洛阳对战赵栩。
那阁门使临行前想了又想,又上前行礼道:“陛下,张贤妃有一句话要小人务必带到。”
赵棣精神一振:“为何此时才说?快说。”
阁门使眉头抖了两抖,压低了声音道:“贤妃说,请陛下万勿顾念洛阳,纵使洛阳陷落,有皇后在,燕王也不可能将太皇太后和她们这些嫂子如何。但只要陛下攻入汴京,只需拿住陈真人和孟九娘,燕王必会屈服。”
赵棣眼中泪扑簌扑簌落了下来:“蕊珠她!”不自觉地将袖中六娘的信揉成了一团。
※
废弃了一些日子的瑶华宫,还有小半边尚未修缮便再也无人来管,散乱着的几块青砖,被夕阳拥着,还有些热热的,薄薄的一层金色似乎游离在青砖上方,若即若离地变幻着深浅和明暗。
阮玉郎的手指从砖上轻轻划过,视线落在生母住过陈素也住过的正房,木门是新换的,看得出工匠的心很定,黑漆漆得油光发亮,没有一丝线痕。
一墙之隔的金水门人声鼎沸,商贩早已不再摆摊,喊着要帮忙守城的人倒有一堆。开封府和兵部的人都在募兵,下起十三岁,上至六十三岁,只要是男丁都统统收下。
孟在将人都归置去了福宁殿,算他识相。可惜到了明日,一切还是枉然。
一小撮青色粉末从阮玉郎手心中轻轻飘下,落在被挖开的黄土上,第二个守城夜就要来了。
第309章
这一夜, 扎营于汴京城北的数万叛军, 只出动了两三千骑兵不断骚扰城北的守城禁军。遵孟在之命, 一万多守城禁军坚守营寨不出, 神臂弩和各种石砲轻易地便能击溃来犯之敌,叛军连壕沟都接近不了, 反而伤了一两百人马。再守几日,燕王殿下的大军便能攻下洛阳了。
苏瞻于三更时分才从皇城回到百家巷, 进了门才想起来阿昉派人送过信,说孟家把他们全部接去翰林巷了,有禁军护卫更安全一些。二门的婆子见他回来了, 赶紧掏出钥匙将门打开。
园子里黑漆漆的,身边随从提高了灯笼, 树叶婆娑的黑影在昏暗的灯光下一从一丛, 苏瞻蓦然觉得有些失落。不远处正院各房的轮廓在黑夜中依稀如巨兽蹲立, 沉默无语。曾几何时,后宅正院的立灯廊灯总是彻夜不熄, 是阿玞定下的规矩,这样无论他几时归来, 总是亮堂堂的, 总有人等着他。即便后来她不再等他, 也还是会留着灯。
苏瞻在园子里站了片刻,天上无月, 高空中薄纱般的云慢腾腾地从城东往城西去了。
“十七娘她们呢?”虽然知道苏昉是绝不会带着王璎姐妹去翰林巷的, 苏瞻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声。
二门的婆子怔了怔, 才明白郎君在问自己,赶紧躬身答道:“禀郎君,娘子还住在佛堂里,还有青神的那位病了好些天了,有两个侍女在照料着。二娘子随着老夫人和大郎去了翰林巷孟家。”
苏瞻心中轻叹了一声,往西面小佛堂走去。
小佛堂里还亮着一豆灯火,小小的院子里并未杂草丛生,院门口的一从修竹也刚刚修剪过。苏瞻在廊下站了片刻才推开槅扇门。
佛龛上并无佛像,地上的蒲团被人抠得破破烂烂的,王璎抱着一个女童扑碟牡丹团花瓷枕正坐在罗汉榻上,口中喃喃自语着什么,脸色因长年不见太阳苍白得近乎透明,发髻整齐,身上半旧不新的丁香色褙子在灯光下给她平添了几分幽怨秀美。
两个壮壮的仆妇守在一边,看到苏瞻来了,上前施礼问安。
苏瞻摒退仆妇,静静看了王璎许久,慢慢走过去,在罗汉榻另一侧坐了下来,看着那空荡荡的佛龛,忽地开口道:“有个小娘子,和你九姐极像。”
王璎的手指抽搐了一下,将怀中的瓷枕抱得更紧。
苏瞻这段日子千头万绪,心中乱糟糟的,说了这一句后,才惊觉自己心不定的一直是这一件事。宫中相处得多了,他经常疑心那个反驳自己说服群臣的孟妧,像是阿玞转世的。就算根据阿昉所述,札记所载,世上又有什么人能模仿阿玞的神韵模仿得那般像?但她看自己的眼神——苏瞻伸手轻轻抚了抚额,他大概是魔怔了,只怕张子厚也这么觉得,才对她千依百顺吧,张子厚是早就入魔了。
屋内静悄悄的,只有灯火微微颤动,带着一地昏黄也不住晕开。
苏瞻长叹了一声,站起身来:“你是二娘的生母,家里也无人亏待你,便这样吧。”他再痛恨她,可因为二娘,总要保她一个平安无恙。
王璎的视线落在苏瞻的背上。她当然是个疯子,早在当年第一眼看到他的时候,她就疯了,无时无刻不想着他不念着他,做梦也都是他。
槅扇门轻轻开了,外头的灯笼被提了起来。
“其实是你害死她的。”王璎森冷的声音在苏瞻背后响了起来。
“害死她的不是我,是你。”那声音带着幸灾乐祸,又说了一句。
苏瞻深深吸了一口气,轻轻将槅扇门陇上,她果真是疯了。
※
书房里极亮堂,甚至让人觉得有点热。小厨房的汤水也跟着送了进来,想来是母亲去孟府前特意叮嘱过的。捧起汤盅,苏瞻胸口的烦闷略散了一些。
廊下传来随从们呵斥的声音,还有兵器出鞘之声。苏瞻立刻放下手中汤盅,摘下墙上的长剑,还未及拔剑,门已经开了。
一个修长身影斜倚在门上,轻笑道:“苏郎风姿一如往日,玉郎嫉妒已久,终能一叙,此生无憾矣。”
阮玉郎?!
苏瞻的头皮发麻,整个人几乎不能动弹,他身为宰执之首,朝廷也派有两百多禁军前来守护,家中部曲也有一百多人,阮玉郎竟如入无人之境,要杀自己岂不易如反掌。
阮玉郎看了看廊下东倒西歪的部曲随从们,叹了口气:“我只是来和苏郎你说几句话,放心,我不杀人。”
苏瞻将剑轻轻搁下,一甩公服的宽袖,冷笑道:“我苏和重并不怕死。”
阮玉郎轻笑起来,桃花眼眯成一线,反手将门关了,闲庭信步般在书房中来回踱了一圈,见到那书架上的盒子,视线逗留了片刻,看向苏瞻道:“玉郎是来劝苏郎归顺赵棣的。”
不等苏瞻开口,阮玉郎已伸手取下那盒子:“也不能叫劝,要挟而已。用的是这汴京城十余万的性命来要挟你。苏瞻苏和重,你待如何取舍?”
双鱼玉坠,裂痕如旧,静静地躺在盒底,温润光泽未变,只是久不近人,失去了水光和灵气。
苏瞻沉声道:“先放下你手中之物再说。”
阮玉郎却将玉坠取了出来纳入怀中,笑盈盈地把盒子塞在了苏瞻手中:“这双鱼玉坠是我外祖母郭皇后的陪嫁之物,后来分别赐给了我两位表姑母。阿玞当年要嫁给你时,姑母让我将她手中的玉坠送去青神当做贺礼。阿玞既然不在了,理当完璧归赵,苏郎不会见怪吧。这盒子还是当年我挑的,留给你便是。”
苏瞻双目赤红,抱着那盒子,嘶声喝道:“胡言乱语,你害死我妻,还要抢夺她的遗物,无耻之极!”
阮玉郎扬了扬眉头,唇角更弯:“她不死,你又怎能另娶如花美眷生下雪玉可爱的女儿?你该谢我才是。这些儿女情长男女之事都是一场空,和重难道不在意这汴京城的十几万条性命了?”
苏瞻深深吸了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坐回书案后,拿起一卷书:“你要杀我容易,要我降,万万不能。何况燕王河中府大胜,这汴京城如铁桶一般,满城百姓的性命,不劳你费心。”
阮玉郎懒懒地靠到罗汉榻上,两手枕在脑后,长腿搁在案几上头,感叹道:“万民如蝼蚁,水火皆可灭。”
苏瞻的瞳孔不自觉地收缩了一下,京中为防止乱党纵火,各处望火楼倍加警惕。但听阮玉郎的口气……
阮玉郎侧过头,看着边上的漏刻,快四更了。
“四更了,先送赵栩一件大礼罢。”
苏瞻猛然一惊,听到自己的声音暗哑无力:“你疯了!”他几步奔至西窗,推开窗户。
地面似乎骤然震动了起来,轰然的巨响声,跟着是噼里啪啦的炸开。远处火光冲天,浓密的黑烟窜至半空,聚拢似一朵黑云。
兵部军械所的火药库。大赵军用霹雳砲的霹雳火、流火弹,还有宫中节庆所用的烟花炮竹,更有御前火药作秘藏的大量火药。明明有重兵把守,怎会竟毁于一旦。潜火锣鼓声急剧响遍全城。
苏瞻猛然回头,水火皆可灭。如果这就是阮玉郎所说的火,那么水呢?他的心猛然揪了起来。盛夏雨季,黄河之水滔滔!
阮玉郎微笑着退至门口:“和重这么聪明,不如带着群臣降了吧。眼下,我要去送给赵栩第二份大礼了。”
不等外面投鼠忌器的禁军有所动作,他已飘然远去。
“来人,备马入宫——”苏瞻嘶哑的声音高喊起来。黄河堤坝,汴京水门,阮玉郎究竟要从何处下手?还来不来得及?
这一刹那,苏瞻从未如此厌恶过孟妧,更气自己未能全力说服向太后和官家退守大名府,十万民众,三千朝臣,如今被置于阮玉郎这个丧心病狂的疯子的刀刃之下,陷于水火交加的危险之中。
守住一座死去的京城有用么!
第310章
地面的震动和随之而来的爆炸巨响, 令广知堂的一溜槅扇门轻颤不止。堂上的九娘和张子厚正在调配后日各部各司人手,立刻奔出门外, 金水门方向的浓烟和火光遥遥可见。
张子厚的心沉了下去, 低声道:“军械所里有御前火药作,只怕是火药库被毁了。”
九娘心中除了痛惜焦急更多的是愤慨:“兵部有奸细!”
张子厚点头道:“防不胜防,蔡党余孽, 阮玉郎暗中收买降服之人,还有忠于太皇太后的一派,这两日再不作乱就来不及了。”
最后一搏, 双方皆拼尽全力。
军械所就在金水门边上,离瑶华宫很近,若是陈素还未迁入宫中, 只怕会被阮玉郎手到擒来。九娘手臂上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浑身发冷:“你快回宫里去!阮玉郎要从瑶华宫入宫犯上!”
张子厚一怔:“你大伯在宫里——”
“金水河!”九娘顿足道:“军械所的火药库爆炸, 内城金水门的城门和水门一定会开,只要会水, 就可从金水河沿河游至禁中后苑!”后苑历来少防备。如今重兵都集中在福宁殿一带和都堂一带, 那边更是空虚。加上爆炸一事,乱中更无人留意后苑。
张子厚深深看着她,点了点头, 忽地伸出手, 想拍拍她的臂膀或肩头, 却不知所措地停在半空中, 想说什么还是说不出口。他还是不敢。
九娘看着他有些突出的颧骨和凹陷下去的眼窝, 心中一酸,伸手握住了张子厚的手,他的手骨节分明,凉凉的有一层薄汗:“你放心,有钱婆婆在,我没事的。你也要当心。”
张子厚垂眸落在她的小手上,温暖柔滑。他点了点头:“我去了。”
赴汤蹈火,余在所不辞。
※
军械所大火还未扑灭,金水门的城门和水门大开,往来的潜水官兵、义勇和帮忙救火救人的百姓乱成一团。开封府的官吏嗓子都喊哑了,几十处受爆炸波及的民房坍塌,大火延烧过去,衙役和街坊们拼命从砖瓦木头下挖人,要抢在大火烧到之前救出人来。不少人被那浓烟熏得剧烈咳嗽,面目发青。也有身上不慎起火的人拔足飞奔跳入金水河中,又再爬起来奔回火场帮忙。
宫中很快来了御医院的医官,将沾了水的湿布四处分发给靠近火场的潜火兵。这批火药有不少为了研制中的毒烟霹雳炮和毒烟蒺藜球准备的,毒性很大。
张子厚刚抵达东华门,就有大理寺胥吏追上来禀报,外城内城多处发生骚乱,大相国寺、建隆观虽有防备,也已被乱民所占,他们在自己身上浇淋火油,手持火把,要与寺庙道观同焚。寺庙和道观的和尚道士为了保住寺庙和道观,都极力阻止大理寺和开封府的驻守官差出手。还有近百这样的死士,正往州桥和御街冲去。
“理那些糊涂虫做什么?传令下去,一概当场火箭射杀,用铁网网了弃入汴河!这等丧心病狂的畜生,就该挫骨扬灰永世不得超生!”张子厚在马上厉声喝道:“若有一人靠近了宣德门和翰林巷,你们提头来见!”
半个时辰后,已不止一人靠近了翰林巷。从过云楼的顶楼看下去,孟府两边对着第一甜水巷第二甜水巷的围墙上,弓箭班的近百将士正弓矢连发,架到围墙上的木梯刚靠近围墙,便被围墙内的部曲们用铁叉叉开。二门围墙四周,部曲和粗壮仆妇均严阵以待。各院的院落里也站满了人。翰林巷里孟氏族人和街坊邻里正手持棍棒菜刀板凳和乱党战作一团。
第一甜水巷观音院的飞檐顶上,微亮的晨光里一人衣袂飞扬。阮玉郎负手看着满目疮痍的京城,视线转向过云楼,不禁微笑起来。中元节的戏没唱成,晚了大半个月再唱又何妨。
是生是死,数十万人,皆由他翻云覆雨随心所欲而定。烈火焚尽一切罪与罚,再由他亲手开辟新天地,何等畅快!
九娘在楼顶看了片刻,凝视西北皇城方向,皇城中也有几处起火,看方位是东边的御膳和北边的后苑。再看百家巷好几处也冒出了浓烟,九娘想到王璎还在苏府,不由得暗叹了一声。
苏昉眉头微蹙,看那烟起处,确实像是苏府。
“我爹爹兴许会一个人在家里。我要回去看看。”苏昉毫不犹豫转身急走。钱婆婆悄无声息地让开了路。
“阿昉——!”九娘急道:“那许多禁卫和部曲只护卫你爹爹一人,不用担心。”
苏昉却不回头,只朗声应道:“他是我父亲,我是他儿子!”
九娘大急,我是你娘!你也是我儿子!
苏昉咚咚咚下楼去,却撞上从下而上的惜兰,停住了脚。
惜兰顾不得苏昉,手捧着一只翅膀擦伤的飞奴,冲上顶楼喊道:“宫中怕有急变,张理少飞奴传书!”
九娘接过飞奴,展开纸卷。苏昉疾步回了楼上。
两人低头细读,张子厚的簪花小楷密密麻麻,字迹极小,很是潦草,有几处油斑和水渍,没有血迹。
自凌晨起,宫中不少禁军出现腹泻肚痛浑身无力的症状,疑似饮水中毒。临近四更时,有内侍和皇城司的人作乱,禁军将士早有准备,四处镇压。后苑却从金水河潜入近百女真契丹的高手,突破禁军防线袭击福宁殿,孟在率领带御器械和他们激战时,向太后身边的尚宫和供奉官骤然发难,制住了娘娘和官家。陈素和魏氏均受了轻伤。
娘娘和官家被制后,依然同声命令禁军无需顾及他们只管剿灭乱党。孟在护卫着公主皇子们还有陈真人魏娘子退守往垂拱殿。魏娘子腹痛不已。苏瞻提出阮玉郎可能会损毁滑州黄河大坝,引黄河水淹没汴京等地,目前垂拱殿众臣正在争论是否开城门议和,以换官家、娘娘及满城百姓性命无忧一事。
纸条最末一句话却是方绍朴的字迹:别急,七月生八月死。九娘心中稍定,有方绍朴在,魏氏即便早产,也有个倚仗,若如方绍朴所言,七个月时早产多半能母子平安。她眼下若赶往宫中,只怕正合了阮玉郎的心意。
“阿昉,你即刻带着钱婆婆和惜兰去宫里,无论如何要保住表婶大小平安!还有千万说服你爹爹,绝不可开城门议和。一则赵棣绝不敢担上弑母杀弟之名;二则阮玉郎若用洪水威胁众臣,即便开了城门投降他也未必不泄黄河之水。”九娘不再犹豫,看向苏昉。
苏昉取过纸卷,又看了一遍,犹疑不决。先前在阿妧和父亲之间,他还是选择了父亲。可要现在父亲已在宫里,要他带走钱婆婆,只留下阿妧在这里,他怎么也不放心。何况父亲又怎么会同意投降……
九娘深深吸了口气,劈手将苏昉手中的纸卷揉成一团,弃于地上厉喝道:“你若再三心二意,不如不学!”转而又弯腰捡起纸卷摊了开来,看着他柔声道:“阿昉不急,慢慢来,我看这一横写得很平,比我初学时的蟹爬好多了。”
苏昉心中一片混沌,又有一线清明,眼中却逐渐模糊起来。他三岁握笔练字,坐不定,父亲归来后发了脾气,可娘却没有夫唱妇随,反而如此安慰他。可稚儿也有脾气,他偏偏不愿意练父亲天下闻名的苏体,而写一手母亲擅长的卫夫人簪花小楷。这样的往事琐事,是母亲回来了么。
“书香最香,太阳香最暖,青草香最甜。”九娘含泪微笑道:“可怎么也比不上我家阿昉的奶香味。阿昉知道么?你刚生下来那几个月,拉的臭臭也是香的。”她瞪大眼,怕他不信:“真的,我凑近了闻过,金黄色的,有点麦香味,一点也不臭。”
钱婆婆轻叹着转头看向皇城方向,默念了一句:痴儿。
苏昉嘶声轻呼:“娘——?是你么?”眼前究竟是阿妧,还是母亲,他分不清楚,涕泪交加落在衣襟上,他顾不上。
九娘泪眼婆娑地抬起头,伸出双手替苏昉正了正发髻上的玉冠:“我家阿昉长成了顶天立地的男儿郎,娘高兴得很。妇孺遭掳,城池将倾,江山有难,你爹爹此时决不能行权衡之计妥协退让。阿昉,你替娘去力挽狂澜可好?”
苏昉捉住九娘的双手,埋首其中抽泣起来,哽咽道:“好——”
九娘轻轻抚摸着苏昉的面孔,自重生以来想过千百次,却未料到是在这样的深刻能亲近阿昉。
“婆婆,阿妧求你护住他。”九娘殷切地看着钱婆婆道。
钱婆婆叹了口气:“惜兰,把你身上的铜钱都赏给老婆子罢。”
苏昉拭了泪,沉声道:“人在城在,城毁人亡,苏家绝无苟活之人,娘,阿昉这就去。”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朝阳自汴京城的东方冉冉升起,翠微堂的碧绿琉璃瓦铺就一层软金。打斗声,呼救声,不远处的烈火,还有那金碧辉煌的皇城,一切那么近那么远。九娘目送着苏昉匆匆远去的身影,拭干泪,往翠微堂走去。
观音院的屋顶上,已不见人影。
第311章
曙光乍现, 乱成一团的第一甜水巷中, 听不到往日打更的梆子声,但昔日一早出来摆摊的摊贩们却都到了, 他们带着家伙, 和街坊百姓一起人人争先, 看见乱党就打。
“滚出甜水巷——!”
“滚出观音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