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皇妾[榜推]-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悖さ檬挚砂
徐莺带着四皇子回京的时候,四皇子才一岁多,早已经不记得孝昌公主了。而分别的这一年多里,四皇子也早已经是大变样,模样渐渐长开,越来越像皇帝,但孝昌公主仍是一眼就认出了他。
对于这个她亲眼看着出生的侄子,孝昌公主还是很有些感情的,眉眼带着笑,伸着手对四皇子道:“昭儿,来,到姑姑这里来。”
四皇子不怕生,加上看孝昌公主又实在觉得亲近,一听到孝昌公主的话,跟小老鼠一般溜溜的扑到孝昌公主身上去了,嘴巴还十分甜的道:“姑姑,你长得好漂亮,姑姑,我好喜欢你,姑姑,欢迎你到我家来。”
孝昌公主听着笑得合不拢嘴,一把将他抱了起来,问道:“昭儿真乖,昭儿都长这儿大了,越长越聪明了。”说着握了握他的手,低头问他道:“昭儿还记得姑姑吗?”
四皇子这下有些犯难了,他自然是不记得这个姑姑了,可是他直觉知道,若果他说不记得,这个姑姑肯定要伤心的。揉着手指头为难了一会,接着突然眼睛明亮起来,转过头在孝昌公主脸上亲了一口,又道:“姑姑你好漂亮,姑姑我好喜欢你。”
孝昌公主自然是知道他不记得的了,但这讨好人的一招还跟小时候一样,想要从大人这里得到什么东西,或者是做了令大人生气的事想要讨好人的时候,就会眼睛扑闪扑闪的往人家脸上亲上去,然后做出一副乖巧的模样,令人狠不下心来拒绝他或者惩罚他。
孝昌公主眼睛柔和的看着他,摸了摸他的脑袋道:“真是个小滑头。”
徐莺见了也笑起来,对孝昌公主道:“这小子是越长越调皮了,又会哄人,我都快治不住他了,也就他父皇还能管得了他。”
四皇子往孝昌公主身上靠了靠,眼睛却十分不满的望向徐莺,道:“母妃说的不对,昭儿最乖了,昭儿是最听话的孩子。”
徐莺十分无奈的摇了摇头,孝昌公主则是低头看向靠着自己的四皇子,脸上带着笑意。过了一会,她才看向站在徐莺身边的另一个孩子,问道:“这是昕儿?”
徐莺道:“正是。”说着低头对三公主道:“昕儿,来,拜见姑姑。”
三公主依言上前去,眉眼弯弯的对孝昌公主道:“见过姑姑。”
三公主长得毓秀可爱,孝昌公主看着也是喜欢,但她毕竟是第一次见三公主,比起四皇子来却又疏了几分,只是摸了摸她的脑袋说了一句:“乖。”说完之后又望向徐莺道:“你后面不是还生了一个吗?怎么没有带来?”
徐莺道:“晗儿还小,怕他太闹腾,加上我来的时候他还在睡着,便没有带过来叨扰公主。”
孝昌公主闻言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只是对身边的麽麽道:“去将哥儿和姐儿带出来,让他们出来见过他们的表兄弟妹们。”
孝昌公主生了二子一女,最大的十一岁了,名叫贤哥儿,次子七岁,叫良哥儿,小女儿只比四皇子大了一岁,现在三岁多,名叫慧姐儿。贤哥儿和良哥儿被孝昌公主教导得十分端方知礼,出来十分恭敬的给徐莺行礼,又跟三公主和四皇子见礼。倒是慧姐儿因为年纪小的缘故,又被父亲和两位兄长宠得厉害,出来一看见坐在孝昌公主膝盖上的四皇子,便十分霸道道:“那是我的位置,你不准坐。”
四皇子则做出一副害怕的样子往孝昌公主身上靠了靠,眼睛却偷偷瞄向慧姐儿,得意的偷笑起来,仿佛在说“我就坐,我就坐,看你能把我怎么样。”
慧姐儿却看得想发飙,手叉着腰眼睛鼓鼓的瞪着四皇子,仿佛随时都想上去揍他的模样。
四皇子却立马揽着孝昌公主的脖子,装作害怕的道:“姑姑,昭儿好怕呀。”
徐莺怕两个小孩子吵起来,便伸手对昭儿道:“昭儿,到母妃这边来好不好,母妃抱你。”
四皇子却不肯,有时候不是谁抱的问题,而是两个小孩子之间争强好胜的问题。
孝昌公主则也对慧姐儿道:“好了,娘在家经常抱你,现在将娘暂时让一下给表弟行不行?”
贤哥儿和良哥儿也低着头小声的劝着她,慧姐儿最后虽然没再说话了,但到底还是不高兴,对着四皇子不服气的哼了一声,这才走到旁边的椅子上坐下,脚悬在半空中一晃一晃的。
而却在这时,外面突然有宫女进来禀报道:“宁妃娘娘带着大公主和二皇子前来拜访。”
徐莺有些讶异,她来了这边已经好一会了,她不相信赵婳不知道她来了,她这个时候来……也不是说她来了她赵婳就不能来,只是她和她的关系有些不和睦,这是满宫里都知道的事,这种时候,自然各自最好避开些来找孝昌公主。她前脚来了,她后脚跟着来,多少让人觉得打擂台的意思。
而更徐莺惊讶的是,赵婳竟然没有带着自己生的三皇子和五公主,而是带着大公主和二皇子来。
孝昌公主对赵婳并不熟悉,但赵婳带着嫡出的大公主和二皇子来,时人重视嫡出,孝昌公主自然也是一样,所以便是看在大公主和二皇子的面子上,也不能不给她这份面子。听到宫女的禀报,她自然便道:“那请他们进来吧。”
赵婳进来后,见到徐莺在这里,面上并无异色,反而笑着道:“倒是巧,原来庄妃也在。”
这么明知故问的话,徐莺都懒得回答她,便只看着她含笑不语。
赵婳见到孝昌公子膝盖上坐着的四皇子,有小小的怔愣,但并不太显得惊讶,很快就神色如常的和孝昌公主互相问好,又让大公主和二皇子上前去拜见孝昌公主。
孝昌公主出阁的时候,皇帝还没娶亲,她自然也是没有见过大公主和二皇子的。此时便不由打量这他们二人,特别是二皇子。
大公主或许是因为年少失母,又身为长姐的原因,性子十分温婉端庄,一行一举都十分有礼,只是面容却带着些愁色。而二皇子呢,则显得有些胆小,看着孝昌公主则是偷偷往赵婳身后躲。
孝昌公主见了,则是在心里摇了摇头。二皇子是嫡长子,只要二皇子不行差踏错,以后是要继任大统的,这让胆小的性子怎么行。二皇子是孝昌公主的亲侄子,她不会怪二皇子本来的性子如此,只觉得赵婳没有将他教导好。
大公主自来会察言观色,看出孝昌公主对二皇子的失望,急忙为弟弟分辨道:“姑姑,昹儿因为自小常生病,难得见生人,所以有些怕生,请姑姑不要介意。”
孝昌公主听到她的话,又对二皇子生起了怜惜之情。她是听说过二皇子天生不足,身体虚弱,长到这么大,吃的药比吃的饭还多,若不是杜邈将他医治好,只怕都长不到成年。
她想着,心里便不由柔软了几分,放下了四皇子,伸手对二皇子道:“来,昹儿,到姑姑这里来。”
二皇子小心翼翼的看了看赵婳的脸色,见她对他点了点头,这才慢慢的走去了孝昌公主那边。
孝昌公主拉着二皇子问了几句话,见二皇子神色淡淡的,在她身边也显得身体僵硬十分不自在,问他话的心情便淡了几分。倒是大公主在旁边,看着二皇子精神不振的模样,心中着急,都恨不得自己替他去回答孝昌公主的问话了。
孝昌公主是父皇最敬重的姐姐,在父皇面前说得上话,大公主心里清楚的知道得孝昌公主有多么重要。昹儿虽然是父皇的嫡子,但毕竟不是父皇的唯一儿子,若是昹儿一直提不起来,她很怕父皇会放弃昹儿,改立其他的孩子为太子。
孝昌公主自然看清楚了大公主脸上的着急,只是不动声色,让贤哥儿和良哥儿带了自己表姐弟们去玩,自己则和徐莺赵婳说话。
孝昌公主开始的时候还能不偏不倚的和徐莺赵婳说话,只是赵婳口齿伶俐,又博古通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与孝昌公主志趣相投,更重要的是,能话里有话的奉承着孝昌公主,很快就吸引了孝昌公主的注意,倒是令孝昌公主将徐莺冷落在一边了。
只是徐莺看着,却也并不在意,她前世就不是什么学霸级别的人物,学不来赵婳这样的博古通今这一套,所以只是含笑着坐在一边,将自己当成壁花。
徐莺和赵婳在孝昌公主这里坐了有半下午的时光,直到快傍晚的时候,孝昌公主才让人送了他们出来,顺带的还有给四皇子等人的见面礼。
☆、第一百三十七章
等到晚上皇帝来探望孝昌公主的时候,孝昌公主笑着跟皇帝道:“你倒是好,让我给你的宠妃做面子,你不知道我是最不喜欢陷入到你那些妃嫔的争风吃醋里面去的,没见到我连皇后都不想应付。”
皇帝也笑着道:“我倒是听闻,姐姐跟宁妃谈得颇为相投,倒是将莺莺冷落一边了。”
孝昌公主听到他的话,端着茶碗笑了一下,像是有所思的道:“宁妃,是个很聪明的人,懂得的东西很多。”
皇帝不知道她的指的什么,抬起头来望着她。偏这个时候,孝昌公主倒是不愿意说了,道:“不说这个了,我倒是有另外一件事想和你商量。”
皇帝道:“姐姐请说。”
孝昌公主道:“你看,将曦儿配给贤哥儿如何?”
皇帝却听得皱了皱眉,并不像赞同的模样。孝昌公主见了道:“我知道你不想曦儿像我一样远嫁,但你也要明白,曦儿嫁到谁家去,也不会嫁到我家去舒服。哪怕她身为公主,也有婆媳妯娌问题,她固然可以用公主的权势压住别人,但跟夫家的关系弄僵了,难道她就能过得高兴。我是她的亲姑姑,她进了我家的门,我以后自然不会为难她。贤哥儿长她一岁,年纪也正适合。”
皇帝道:“姐姐喜欢曦儿?”
孝昌公主叹道:“今天看到她,明明是皇家的公主,但却显得太懂事了,令人看着心疼,令我想到了我们小的时候。”同样是幼年失母,同样是早早便要学着长大,照顾年幼的弟弟,看着大公主,她就像是看到了幼年的自己。她想到这里,又抬起头来跟皇帝道:“不过她和昹儿好一点的是,遇到的是你当父亲,而不是当年的父皇。”当年的她和弟弟,处境要比如今的大公主和二皇子艰难千百倍,没了娘,爹不疼,中间还有装出慈母样却恨不得他们去死的郭氏,以及其他庶母妃嫔,外家碍于先帝的忌讳不能出手相助,他们如同生活在水深火热里,她连晚上睡觉都不敢睡熟,就怕有人趁机谋害了他们。
皇帝没有说话,当年的事他亦是记得清楚,所以他打心底里感谢护着他长大的姐姐,要不是她,或许他也活不到现在。所以如今,他也一直敬重姐姐,想要补偿姐姐。
孝昌公主继续道:“反正他们年纪还小呢,你可以多考虑几年,并不着急。但有另外一件事,我倒是想要提醒你。”
皇帝转过头来望着她,等着她说的模样。
孝昌公主道:“我看昹儿的性子实在胆小怯懦了些,他翻过年已经七岁了,反而不如不足三岁的昭儿。他是嫡长子,这样的脾性实在令人担忧。你要多费些功夫多教导他才是。”
说到这个嫡子,皇帝也头痛的很,有些无奈的叹了口气道:“姐姐说的这些,我也不是不知道,只是这孩子,与我不亲。”
孝昌公主有些讶异的望着皇帝。
皇帝道:“这孩子一出生便没了母亲,后面宣国公府送了宁妃前来照顾他,我以为宣国公府送了她来便有能拿捏住她的办法,加上那时我要忙外头的事,实在没有精力自己照料他,东宫里又找不到更好的照顾他的人选,便同意了。只是他天生不足,将药都是当饭吃的,太医都断定他未必能活得过成年。我那时候只求他能平安长大,哪里还能对他有更多的要求,所以也没花费心力去教导他。”
而且他那时候隐隐还有另外一重担心,倘若他能御极,而二皇子的身体又无人能治好,以他的身体,并不是储君的人选。但以他嫡长子的身份,他任何一个兄弟登基只怕都会忌讳,所以他宁愿他愚钝一些,反而能长命富贵。
皇帝继续道:“后来我去了南疆两年,虽然带回了杜邈医治了他的身体,只是大约是身体不好的缘故,所以对照顾她的宁妃格外依赖,对我却并不大亲近,我有心想要教导他,但大多时候却感觉有心而力不足。”
孝昌公主自然能明白皇帝的想法,开口道:“那你如今对昹儿的打算是如何?”
皇帝道:“他是嫡长子,我自然是希望能将他教导出来,立了他为太子。”
只是孝昌公主看着他脸上犹疑的神色,只怕心里也不是那么坚定。孝昌公主想到二皇子的性子,却又理解皇帝,就是她来,怕也要犹豫一番,将江山教到他的手中,他能不能压得住群臣,保得住这江山。
孝昌叹了口气,道:“他是嫡长子,能不放弃就不要放弃吧。”
皇帝道:“这是自然。他的身体也医治得差不多了,只是因为小时候亏得太厉害,现在还需调养。我从前怕读书太耗神,会亏了他的元气,所以到现在连蒙都没给他开。等翻过年,我准备从翰林院里找几个大儒来慢慢教导他。”
孝昌公主点了点头,没再说什么。她忽而又想起照顾大公主和二皇子长大的赵婳,突然没头没脑的说了一句,道:“你那位宁妃,不像是个简单的人物。”
皇帝笑了笑,道:“听说姐姐跟宁妃聊得很投契,我还以为姐姐喜欢她。”
孝昌公主笑道:“聪明人一向都不会喜欢聪明人,就像你,长得这样聪明,偏偏喜欢的却徐莺这样的傻白姑娘。”
皇帝道:“姐姐可真是会找机会夸自己。”
孝昌公主笑了笑,半是玩笑半是认真的道:“我一向不喜欢自谦,明明是聪明人,为什么非得说自己愚钝不堪。”
皇帝没有再说话。
孝昌公主又接着说下去道:“听闻宁妃的父亲只娶了一个妻子,不曾纳妾,家中人口简单,没见过宁妃之前,我还以为她会是个单纯的人物。今日见了她,才知道她学识才情皆是不一般,懂得的东西很多,且口齿伶俐,极为圆滑。这样的女子,若是生为男儿,就算不能封侯拜相,也要名列九卿。我在想,这样一个七巧玲珑心的人,抚养昹儿的时候,应该不至于看不到昹儿的性格缺陷,更不会不知道他性格的缺陷,会对身为嫡长子的他带来怎样的不利。”
她说着顿了顿,又道:“听闻宁妃也有个儿子?他长得如何?”
皇帝道:“宁妃将他教导得很聪明,两岁多开始教他认字,如今还不足四岁,却已经认得不少的字,也会算不少的数了。”虽然宁妃在尽力掩盖三皇子的聪慧,但这宫里,他若连这都不知道,那也就不用混了。
☆、第一百三十八章
到了除夕,平常百姓家要吃团年饭,同时聚在一起守岁。而在皇宫,大年三十的晚上,各宫妃嫔和皇子公主、太妃、太嫔,以及今年在京城过年的孝昌长公主母子女四人一起,吃了一顿皇家家宴,算作是团年饭。往年这个时候,先帝并不和后宫妃嫔一起守岁,但今年换了皇帝,又是皇帝登基后的第一个新年,倒是饶有兴致的和后宫众人聚在了一起,一边看烟花一边守岁。
大年三十,皇宫会放烟花,烟花会一直放到子时,也即现代时候的凌晨一点。届时满京城的人都能看到从皇宫里面放出来的烟花,欢庆这盛大的节日。
皇帝站在保和宫中,抬头仰望着天上层层叠叠绽放开的烟花。他的左边站的是皇后,右边站的是徐莺,再往后是柳淑妃和赵婳,再往后是刘嫔、江婉玉、杨婕妤等,再后面的则是先帝的妃嫔们。
这个时候的女子看身份地位都是看她所依仗的男人,先帝未驾崩时,那些太妃太嫔们自然是女人中身份最尊贵的大臣,而随着先帝一去,皇帝登基,除了太后或皇帝生母还能享受尊荣以外,其余太妃太嫔,哪怕是像生育了子嗣的萧太妃之流,也只能站在徐莺等人的后面。
徐莺觉得,自己第一次理解了后宫的女人们对后位和皇位的孜孜以求。假如自己不能成为太后,儿子不能成为下一位的皇帝,就算生了儿子又如何,等她们依仗的男人一去,她们照样是这皇宫里的浮萍。
徐莺想到了自己,假如自己会比皇帝长命,或许她以后也就是这些人中的一个。站在一群女人的后头,仰望着从前或许她根本没看在眼里的女人们。人只要习惯了高位,总是不会再习惯成为下位者的,从前她只是东宫的侍妾时,她仰着头看着站在高处的先帝妃嫔,并不觉得有什么。但如今她成了庄妃,倘若有一天,她要像现在的萧太妃等人那样,再高高的去仰望以后皇帝的妃嫔,不说心里受不受得了,难受却是一定的。
徐莺觉得有些悲哀起来,为自己,也为现在站在她后面的那些太妃太嫔。先帝活着时,她们争来争去,先帝死后,其实下场都差不多一样。
徐莺叹了一口气,转头去看身旁的皇帝。皇帝并不知道她心中所想,只是觉察到了她的目光,转过头来对她温柔一笑。
看着皇帝的笑容,徐莺顿时又觉得自己有些杞人忧天了。皇帝还年轻,离他死还早得很呢,她现在想那么多做什么。何况,说不定她就死在了皇帝前头。不过徐莺想,或许她死在他前头反而更好些,不用遭受生离死别的痛苦,也不用忧心她现在忧心的。
相通了这些,徐莺也对着皇帝温柔的笑了一下。
那笑容映衬在外面满天的烟花里,显得格外的惊艳。皇帝看得不由心里软软的,便悄悄伸出手来去牵她的手。徐莺顿时心里熨烫起来,暖暖的,如同是冬天喝下去的热茶,从心里暖到了外面,然后她的忧虑她的担心顿时都被丢到了脑后了,整颗心都在感受着她的袖子下面,皇帝包着她的手心的手。
站在皇帝另一边的皇后像是没有发现皇帝的小动作,依旧目不转睛的望着天上的烟花。而站在徐莺后面的赵婳,则是微微垂下了头,手紧紧的握成了拳头。
等到了子时,随着鼓楼上夜半的钟声想起,这一年便过去了,迎接的是新的纪年——泰熙元年。
过了子时,随着皇帝的离去,保和宫的其他人便也渐渐散了。
从四皇子出生后,皇帝每年大年三十,守完岁之后都是和徐莺一起的,今年也不例外,过了子时,便牵了徐莺一起回了玉福宫。
每年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五,京中四品以上的官员和外命妇都是要进宫领宴,太子在含章宫中招待群臣和亲王郡王,而皇后则在关雎宫中接受贵妃以下内外命妇的朝贺。
以前是徐莺进宫拜见先帝的后妃,不过就算以前,徐莺也只随着元后孝慈皇后来过一次,那一次还差点被皇后暗害闹出了事故,又因为她在宫宴中被检查出有孕,后面几天都没有再进来。而后面的几年,皇帝或许是因为那一次她差点被陷害的事心有余悸,或者也是不想她再去进宫给人磕头问安受那种委屈,便寻了借口,没有再让她进宫领宴过,所以她对新年宫宴的印象并不深。
直到现在,她成了后宫的半个主子,接受别人的跪拜时,才觉得这宫宴实在是无聊。
底下一群的外命妇,围着你叽叽呱呱的说些话,虽然是奉承人的话,但也未必就是你爱听的。更别说下面的人中,有时也会波涛汹涌,明争暗斗。
便如此时,本来在皇后身边逗着趣的平昌公主,看到后到的新昌公主进来时,便突然笑眯眯捂着嘴道:“二姐,我还道你今年不进宫来了呢。听人说你得了心口痛,如何,身体可好些了?”
这句话听着像是没什么,只是宫里的女人说心口痛,大多其实是被气着了。结合新昌公主是被废的先帝继后郭氏的亲女,被囚禁皇陵的惠王亲妹,这句话就隐隐有在皇后面前,说新昌公主对新皇不满的意思了。
平昌公主是王太嫔所出,王太嫔是宫女出身,被先帝看中纳入后宫,宠爱了一段时间。后面生了平昌公主,却渐渐不得先帝的宠爱了,生女后也只封了一个婕妤。她如今太嫔的份位,还是皇帝登基后恩封先帝妃嫔给抬上来的。
先前郭氏得势时,平昌公主一向唯郭氏所出的三位公主马首是瞻,堪称她们三人的马前卒。如今郭氏惠王一系失势,死的死被圈的被圈,没想到平昌公主落井下石来也绝不手软。或者是她以为对新昌公主落井下石,便可讨好了皇帝皇后等人?
徐莺虽然不喜欢新昌公主,但也不喜欢平昌公主这种人。
不过徐莺也未曾想到今日新昌公主会进宫。从郭氏死了,惠王被囚禁之后,便传出新昌公主病了,而这半年多了,新昌公主也的确没有再在外面露过面。如今看着她消瘦蜡黄的脸,可见传言并非有虚。
而自从新昌公主进来之后,殿中早已安静了下来。每个人的眼睛都望向她,各种表情都有,但大多数都不显得友好。
新昌公主仿佛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白眼,十分平静的看了一眼平昌公主,脸上没有愤怒没有怨恨也没有不甘,平静得吓人。她走上来给皇后和徐莺等人行了礼,新昌公主如今已经是落水之犬,皇后并不欲为难她,叫了起之后,便让人给她赐了座。
再之后,新昌公主便十分安静的坐在椅子上,不跟别人交流,甚至不说话。平昌公主若有似无的挤兑了她几次,新昌公主却毫无反应,倒是让平昌公主闹了个没趣。
皇后也不喜欢平昌公主这样迎高踩低的性子,转头对另一边的桓郡王妃道:“听说你家大媳妇前几日终于生了儿子?”
桓郡王世子夫人前头连生两个女儿,一直令桓郡王妃十分不喜,怀第三胎的时候,桓郡王妃已经明确提出了,若是再生女儿,就要给世子娶二房了。这所谓的二房可不是普通的妾室,而是正经的贵妾,生了儿子是能继承爵位的。
听到皇后的问话,桓郡王妃笑起来,道:“回娘娘的话,腊月二十八那日出生的,是个儿子。”
换郡王妃连生两个女儿的遭遇,让皇后想到了自己来。而桓郡王妃比她的运气还好些,第三胎终于生了个儿子。而她却因为生六公主伤了身子,以后会受孕困难。六公主出生后,皇帝已经再没有在她宫里留过宿了,昨晚她放下身段,话里隐隐请求皇帝留宿关雎宫,但最终皇帝还是和庄妃一起去了玉福宫。她这辈子,还不知道有没有福气能有一个亲生的儿子。
想到这里,皇后对桓郡王妃道:“等孩子大些,让你媳妇抱了孩子进来给本宫看看。”
得了皇后的青眼,无论是这个孩子还是桓郡王妃都要令人高看一眼。殿里顿时又热闹起来,对着桓郡王妃说些恭喜的话,在明喻暗喻的说皇后宅心仁厚,贤惠端方之类的奉承一番。
徐莺坐在皇后的旁边,虽然半天下来很少说话,但她受宠,也不缺少奉承的人。但这些奉承的话,听一句觉得欢喜,听第二句的时候就觉得平淡了,若是有人想蚊子一样聒噪的在你跟前说,那就显得让人有些烦了。
徐莺坐了半天,实在觉得无聊,干脆找了个借口,从关雎宫中出来了。
外面冰天雪地,一片银装素素。风吹过来,刺骨的寒冷。哪怕徐莺穿得厚,又手里拿着手炉,仍是觉得冷得很。
但徐莺喜爱冬天的白茫茫的冬景,和树枝上挂着的冰花,便不由在关雎宫附近的地方走了走。
关雎宫不远处的小花园里种了梅花,冬天正是梅花开放的时候,粉红色的花朵一簇一簇的挂在枝头上,冷风吹过,梅花的花瓣簌簌而落。徐莺便不由站在梅花林里赏了赏景。
梨香站在徐莺的身后,一边搓着手一边道:“娘娘,我们差不多就回去了吧,免得在外面冻坏了,而且等一下宫宴也要开始了。”
徐莺看了看天,算了算时间,正准备往回走,却忽然看到梅花园中的不远处,有一男一女两个身影。两个人隔了两三步的距离,面对着面不知道在说些什么。
女的背对着她,又带着风帽,看不清面容,只觉得身影十分熟悉。而女子对面的男子,徐莺看了一会,却是认出来了,竟然是新昌公主的驸马梅殷。
徐莺有些好奇,正想着那女子会是谁,旁边的梨香突然道:“咦,那不是孝昌长公主和汝南侯世子吗?”
一语惊醒梦中人,徐莺这才想起,那个女子的身形的确像孝昌长公主,而徐莺记得,孝昌长公主今日也的确是穿着这件大麾出的门。
徐莺甚至还想起来,孝昌长公主跟梅殷仿佛还有青梅竹马的情谊,而梅殷对孝昌长公主的感情不一般。徐莺至今还记得,当年同样是在御花园里,梅殷对着她的背影深情款款的一声:“阿瑥。”
皇家的长公主跟另一位长公主出现在后宫的御花园里,实在惹人怀疑。梨香望了望徐莺,开口道:“娘娘,我们还是快回去吧。”
这种时候出现在孝昌长公主的面前,实在是不明智的行为。孝昌长公主跟汝南侯世子没有什么还好说,若万一有什么,若是让孝昌长公主知道她撞破了他们,只怕孝昌长公主要恼了她们娘娘。
孝昌长公主是皇上的亲姐姐,又跟皇上的感情好,万一在皇上面前说了娘娘什么,说不定会影响了皇上对她们娘娘的感情。
徐莺还是相信孝昌长公主的,只是此时也实在不好出去,更不好站在这里偷窥,便点了点头,带着理想回了关雎宫中。
而她没发现的是,在另一个方向,有另外一个女子,也在悄悄的站在那里,看着梅花林中的孝昌长公主和梅殷。
她看着他们,平静无波的目光里渐渐变成一种刺痛,手紧紧的握成拳头。
而另一边,孝昌长公主和梅殷对视了好一会,孝昌长公主终于叹了一口气,然后道:“如果你没有什么话要说的,那我便先走了。如今我们,实在不适宜再单独见面,你以后也别再找我出来了。”
说完转身便要离开。
梅殷跟着动了动步子,喊住她道:“阿瑥。”
孝昌长公主停下脚步,但却并没有回头。
梅殷开口道:“我寻你出来,其实也不知道要跟你说什么,我只是想要看看你。这些年,我一直十分……”他说到这里,大约是知道接下来的话并不十分适合说出口,便没有再说下去,只是又继续重复着前面的那句话:“我只是想看看你,想看看你过得好不好。”
孝昌长公主再次叹了口气,道:“你又何必呢。”
这个男子温润如玉,暖人心弦,曾是她年少时孤苦的生活中唯一的温暖,是她少女时期的一个梦。哪怕坚强如她,曾经也梦想过嫁一个心仪的男子,生几个聪明的孩子。
只是说到底是他们有缘无分,如今卿有夫君有妻,何况她对他的少女心思早已成了过去式。曾经她将自己的婚姻,当成了给自己弟弟增添的一个筹码,可是十五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