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南宋]锦绣山河-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靖康三年十一月,金太。祖嫡长子完颜合刺拥兵自立,金帝病重,亲征高丽。

    靖康三年十二月;宋将岳飞阻金于山海关;高丽灭,金帝吴乞买痊愈,金国一裂为三。

    自此;距离赵瑗来到上京;已经过了整整五个月。

    五个月的时间,已经足够让赵瑗将金国摸个通透。现如今金帝远在高丽;完颜合刺带着人在北边称帝;完颜宗弼——没错;他终于受够了老贵族们“冒牌货也想冒充皇族”的鄙夷目光,在西面拥兵自立。整个金国整整齐齐地被分成了三块,摊在赵瑗的简笔地图上,完全就是一个倒横的人字。

    最令赵瑗欣喜的是,金国治下的某些州县,已经按捺不住,起兵造。反。

    在金国统共有两类人,一类种地,一类放牧。

    种地的大多是辽国旧人,放牧的大多无拘无束、不受管辖。两里两下这么一凑,整个金国,彻彻底底地乱了起来。

    与金国贵胄们同样感觉到焦头烂额的,还有久留上京议和的宋国使臣们。

    高丽是大宋的属国,高丽一灭,大宋同样岌岌可危;虽然岳飞将金兵阻拦在了山海关,但谁知道那些眼露凶光的金兵们,会不会突然扎了大船渡海,从东面突袭大宋?使臣们使劲了全身解数,分头向完颜合刺、完颜宗弼、完颜吴乞买重拟合约,可惜通通吃了闭门羹。

    与此同时,汴梁城修葺完毕,赵构领着他一手扶持起来的新王廷,千里迢迢地从燕京赶回汴梁。

    “柔福可有什么好想法么?”赵桓苦着一张脸问。近日他愁眉苦脸的次数愈发多了起来。

    赵楷倒是镇定的很,慢悠悠地布了棋盘,左手和右手对弈。可惜盘上黑子白子杂乱无章,便是赵瑗这种不大懂棋的人,也能一下子挑出十七八个破绽来。

    赵瑗站在二层小阁楼上临窗眺望,看着乱糟糟的上京城,深深嗅了一口满城的浓郁酒香,轻声说道:“差不多了。请皇兄下旨罢。”

    “下旨?下什么旨?”赵桓有些惊奇。

    “调韩世忠水师东进,死守渤海湾。”

    韩世忠的水师,是整个宋军中最最精锐的一支。

    要调韩世忠东进渤海湾,不是没有道理,可是……“嬛嬛此举,是否太过唐突?”赵楷搁下棋子,略微皱了皱眉,“虽然金人远在高丽,但已经兵困马乏,不一定能西进,侵我大宋;况且,金人长于纵横驰骋,并不擅长海战。”

    赵瑗不答,却微笑着看着赵桓,轻声说道:“山海关险要,岳将军必须死守。”

    ——岳飞必须死守山海关。

    ——所以,只能调另一支大军,深入金国,接走宋俘。

    ——但如今南边还有一个赵构。如果明说要“接走宋俘”,他十有八。九会下旨阻拦……

    赵桓猛地站了起来,眼睛一亮,呼吸也渐渐粗。重了起来。

    赵楷举着棋子,落也不是、不落也不是。大哥和妹妹的暗语,他好像听懂了一点,又好像什么都没有听懂……

    身为皇三子,赵楷从小到大,就是照着富贵王爷的模式来教养的,与赵桓这种浸。淫在帝王心术中、早早习惯了权谋算计的太子,根本想不到一处去。

    “朕这便下旨。”赵桓有些急促地说道。在那一瞬间,他所能想到的,远比赵瑗和赵楷要多得多。比如他亲自下了这道圣旨,韩世忠究竟是听他的还是听赵构的;比如等他南下汴梁之后,已经当了半年多皇帝的赵构,将会如何自处……

    赵桓心中纷乱芜杂,隐隐有些激动又有些惶恐。一年又八个月了,他和他的大臣们,已经在上京呆了整整一年零八个月。其间受过多少折辱自不必说,就连他的皇后也……

    好在,好在有柔福。

    这个平素娇娇怯怯的妹妹,竟在苍天塌陷之时力挽狂澜,救了他也救了所有人。他相信她是上天派遣的神女,也相信唯有她,才能让大宋四海升平永享万年安康。

    赵桓一面写下了圣旨又盖了玉玺,冒着被金人发现的危险,找到了所有他能找到的旧臣,公章私印一个一个不要钱似的往上盖。他已经对柔福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深信不疑,柔福说金国会倒,金国便果真岌岌可危;柔福说会把他们接回汴梁过年,便果真将一切安排地妥妥帖帖……

    “帝姬这双手轻轻一推,金国便哗啦啦倒了一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臣如是感慨。他时常自称已经是半截身子入土的人,唯有南向自刎才能明志。如今看来,他已经不用自尽了。未来会很好,一定会很好。

    柔福……柔福帝姬……

    这几个字已经被数万宋俘顶礼膜拜了无数次,也成了金人永远挥之不去的梦靥。

    赵瑗依旧站在二层小阁楼上看着赵楷双手落子,无数次摩挲着临时勾勒的简笔地图。地图已经卷了边泛了黄,上头描画着无数深深浅浅的痕迹。秋风卷着落叶无情地拍打着窗子,也将她的衣袖吹卷得哗哗作响。

    “差不多了。”她轻轻说了一句,向赵楷福一福身,“臣妹告退。”

    赵楷双手齐齐僵在了半空中,僵硬地扭过头,看着赵瑗:“嬛嬛这是要去哪儿?”

    赵瑗轻声笑了一下:“自然是去铺好退路。三哥莫不是以为,只要韩将军到来,金国便会顺利放我们走?要知道这可是几万宋俘,要知道,这些宋俘里头,有十几个王爷和大宋的官家!”

    赵楷整个身子都僵住了:“你……”

    ——你是女子啊。

    ——这种千钧重担,怎能落在你一个女子身上?

    ——说起来,真是要叫三哥惭愧死了。

    黑白二字啪。啪地掉落在了棋盘上,微微旋转两下,即刻便寂静无声。赵楷站起身来,郑重地同她说道:“三哥与你一起去。你要做什么,尽管告诉三哥,三哥来——”

    赵瑗摇摇头:“三哥唯一要做的,便是好好护着自己,护着嫂子侄儿们,等韩将军来。”

    “嬛嬛!”

    “嬛嬛告退。”赵瑗又低头福了福身,起身走下了阁楼。赵楷起身追了两步,伸出手想要拉住她,最终却只想个泥雕木塑一样,呆呆地站着,一动也不能动。

    他知道他去了也是累赘。

    没有柔福的聪慧沉静、没有柔福的大胆机敏、没有柔福的神机妙算,只是累赘。

    要不然,他怎么能在上京城里苦熬一年半,柔福到来之前,整个人过得生不如死?

    “柔福……”

    他慢慢地蹲下。身子,揉捏着太阳穴,分外懊恼。

    比起柔福,他这个皇兄还真是无能得很,蠢笨得很,失败得很。

    赵瑗一路走到了酒肆里。伙计们齐齐叫着东家,但已经不剩下几个人了。自从金国诸王自立、内乱四起,整个上京城就废了一大半。她点点头,取下斗笠和遮面的纱巾,走进了二楼一间临窗的雅间里。

    里头只坐着一个人,秦桧。

    这些天来,秦桧已经习惯了单独在这件酒肆里喝闷酒。议和之事一拖再拖,赵构已经不耐烦地下旨斥责。再加上岳飞接连打胜仗,所有人都觉得,似乎已经没有必要再议和了。可是,如果不议和,他费心做出的一局大棋,便会就此化为泡影。而他自己,也永远别想要飞黄腾达。

    “秦大人。”

    秦桧无精打采地抬起头,瞧见门边少女的一瞬间,几乎整个人都要跳了起来。

    柔福帝姬!

    她不是远在燕州么,不是说岳飞已经封死山海关,禁止任何人出入了么!

    先前他只是隐约听说,金国这半年来所发生的一切,背后都有柔福帝姬的影子。他起初认为这不过是传闻,后来认为这是那些已经无依无靠的老臣们的自我安慰。何曾想……何曾想,他居然真的在上京城里,看见了帝姬本人!

    “金国的诸州县,已经被我策反了一半。”赵瑗倚在门边,静静地开口,“剩下的那一半,我会让‘金国诸王子互相不服气,全部拥兵自立’,然后将金国彻底分裂成几十个自顾不暇、内。乱频频的小国,从此无暇顾忌南侵大宋。这般情形下,秦大人又将如何自处?”

    秦桧脑子飞快地转了起来。

    赵瑗不等他想完,便又耸了耸肩,轻声说道:“我从不掩饰对你的厌恶,秦大人。虽然你眼下什么也没做,但我依旧很讨厌你,非常非常……讨厌。你最好不要被我抓住什么把柄,最好不要‘再’做出什么节外生枝的事情来,否则——”

    她威胁的话只说了一半,便住了口,戴上斗笠披上面纱,转身出了酒肆。

    靖康三年十二月末,金国诸王反,数十州县自立为王。

    靖康三年十二月末,韩世忠麾下大军千里疾行,东进渤海湾,转而北上,出山海关,经北安州,直抵金国上京。

    头一个反应过来的,是眼下已经自立为金帝的完颜宗弼。

 第73章 宋俘南归

    不得不说;宗弼是个极厉害的人。

    起先完颜合刺与完颜宗磐争斗;又与完颜吴乞买闹翻,整个上京都笼罩在“调停矛盾”的急切气氛中时,只有宗弼不声不响地召集了旧部;又杀掉了一些有异心的部下;还趁机拉拢了几个宋臣;以“放归南廷”为许诺;让他们替自己办成了不少事情。据说这其中,就有秦桧秦大人的影子。

    也幸亏赵瑗对此一无所知。否则她定不会这么轻易放过秦桧。

    但此时韩世忠大军悄无声息地越境;金国下头数十个州县都没有半点觉察,宗弼居然能集齐所有部下,拦截在北安州与建州千里大。地上;撒开一张巨大的网;挡住宋军;真真是厉害得很。

    现如今;无论韩世忠要走哪条路;都非得撞上宗弼不可。

    赵桓急得像是热锅上的蚂蚁,赵楷也已经不再左右手对弈,赵瑗站在小阁楼上看了很久的秋风卷落叶,沉吟不语。

    放弃么?

    不可能。

    她谋划了整整七个月,又付出了这样大的代价,若不趁着金国虚弱,将数万宋俘一并带出。等金国缓过劲儿来,想要再走,那便是难如登天。

    “官家。”她转过身,询问赵桓,“官家身边可有一二个身强体健的亲卫?”

    赵桓不知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却也诚实地点了点头:“有几个颇为忠心的。”

    “可否让臣妹借上一两个,出建州一探虚实?”

    赵桓尚未出声,赵楷便已经急急站起身来,连声说道:“不可!”他不等赵瑗赵桓反应,便将眼下的危险仔仔细细地说了一遍。譬如宗弼大军素有恶名,比如两军交战时,极容易被飞来的流矢击中,比如……不管怎么说,他就是不同意妹妹去冒险。

    赵瑗颇为无奈地望着他:“三哥还有更好的法子么?”

    赵楷语塞,而后咬咬牙,似乎是下定了什么决心:“我去!”

    “三哥……”

    “嬛嬛需得稳坐上京,看护官家。”赵楷说起大道理来一套一套的,“我既是闲散王侯,又是官家亲弟,由我去一探虚实、联络韩将军,自是再好不过。嬛嬛从来都是个顾晓大局的人,应当懂得这些道理才是。”

    “三哥……”

    “莫要再说。”赵楷转过身,向赵桓拱了拱手,“恳请官家恩准。”

    赵桓迟疑片刻,终于点点头,说了一个“准”字。

    赵楷走得很急。

    上京已经愈发破败萧条了,两位自立的金帝都不约而同地抛弃了上京,另择都城。唯有远在高丽的吴乞买派遣长子宗磐回来转了一圈,稳定大局。

    据说宋使秦桧又找宗磐谈了几次,趁着金国虚弱且疲惫,签订了有史以来最令官家“欣喜”的合约:只让出山海关,其余九成的燕云故土尽归于宋,大宋每年提供岁币三十万两、绢三十万匹、粮食三十万担,每过三十年遣帝姬和一次亲,以结两国百年之好。

    赵瑗听说之后,当晚就去找了秦桧,但却扑了个空。

    “秦大人已在宋军护送下,前往汴梁复命去了。”万俟卨如是说。

    赵瑗很后悔前些日子太过心软,没有下手废掉秦桧,至少也要把他送到西伯利亚去吹寒风。出让山海关、岁币和亲、称臣纳贡……这份协议,秦桧怎么签得去手!

    比起焦头烂额的赵瑗,赵桓却显得平静多了。他唯一的一句话便是:“山海关果然很重要么?”

    赵瑗郑重地点了点头。

    赵桓更平静地说道:“那么,九弟签,朕不签便是。”然后笼着袖子在庭中散步,闭口不谈此事,长久以来微皱的眉头,却就此纾解了开来。

    赵瑗望着赵桓的背影,沉默良久。

    “九弟签,朕不签”。

    短短六个字,便可以决定未来大宋的皇帝由谁来当,谁才能坐稳。因为赵桓心里清楚,自己这位顶顶厉害的皇妹,心中最为挂念的,其实是大宋的国门。

    只要他咬死不签这份和议,那么无论将来如何艰难,他这位皇妹,永远都会站在他这一边。

    更别说他皇妹身后,还站着一支骁勇善战的西军!

    西军的厉害,旁人不清楚,他赵桓心中可是有数得很。

    反观赵构,除了那帮子扶他上位的老臣、御营里专门绞杀叛。军的张俊一系之外,几乎一无所有。

    虽然秦桧这人很讨厌,但此时赵桓心中,竟然隐隐有些感谢他。若不是秦桧下了这么一着臭棋,恐怕到时候回归汴梁,还得和赵构好好磨一磨嘴皮子。如今么……呵。

    打、死、他、也、不、签、宋、金、合、议。

    ——————————

    建州州界上,崇山绵延,峻岭巍峨。

    韩世忠已经和宗弼正面正面冲撞了许多次,两人的手下也不大不小地交了几次火。时间拖得越长,韩世忠便越是心焦。因为这一回,他是接了赵桓的密旨,才贸然北上的,半点差错也不能有。否则,便是个全军覆灭的结局。

    三帝,不,二帝相争的局面,朝中重臣都知道,他也知道。

    相比起朝中大臣们默默地选边站,他决定听老婆大人的话,站在赵桓这一边。且不说赵桓是名正言顺的嫡长子,纵是他身后站着的那位柔福帝姬,便已经足够让人下定决心了。

    因为,韩将军从来都对帝姬奉若神明。

    这一回他瞧见官家玉玺旁盖着帝姬的小印,便毫不犹豫地从燕云一路东进再北上,以最浩大的声势,迎回官家与诸位重臣。没料想,却在建州这处地界上,与宗弼的人撞了个面对面。

    宗弼此人厉害非常,他小小地试探了几次,也没沾到半点便宜。

    这一天,两人正习惯性地对骂打嘴仗,一小队宋军突然从东北面疾驰而来。宗弼眯着眼睛仔细看了一会儿,便将他们放了过去。韩世忠不认得赵楷,却认得赵楷身上的紫袍玉带。他领着亲兵行了礼,才知道对方居然是柔福帝姬的同母胞兄。

    赵楷的神色颇为焦急,一口气儿不停地询问韩世忠,能否趁着金国诸州县闹着自立、内部虚疲的时候,一举攻入上京,接回宋俘。毕竟当初金兵统共掳掠了数万宋俘北上,除了王室宗亲之外,还有宫娥、侍者、匠人、商贾……几乎把整个汴梁都给搬空了。

    韩世忠面露难色。

    两人正商议着,对面忽然嗖地射过来一只长箭,箭上有字条,却是宗弼指名道姓地要与赵楷谈谈。赵楷与韩世忠又磨了一会儿嘴皮子,终于决定让韩世忠守卫在赵楷身边,与宗弼遥遥喊话。

    “我认得你,宋国的王爷。”对面的宗弼居然在笑。

    赵楷不答,只厌恶地皱了皱眉,可惜对面的宗弼没有看到。

    “柔福帝姬是不是还留在上京城里?”对面的宗弼一口道出了“柔福”二字。

    赵楷的眉头皱得更深了,连韩世忠的脸色也不太好看。

    “我知道她一定留在上京城里,因为只有她,才能让整个金国日薄西山。”宗弼似乎在自说自话,又似乎是在陈述着某一个事实。

    赵楷忽然有了一种不妙的预感。

    果然,他清清楚楚地听见宗弼说道:“交出柔福帝姬,本王放你们离去。”

    “办不到!”赵楷想也不想,便脱口而出。

    交出柔福帝姬?谁知道柔福落进他们手里,会受到怎样的折。磨!同样的事情他已经忍受了整整二十个月,不能再让妹妹她……

    他立过誓,要好好保护好她的,不惜任何代价。

    “先别着急。”对面的宗弼又说道,“将我的话传给柔福帝姬:自己站出来,我就放你们走;让我满意一次,我就放走一千个宋俘;让我爽一次,我就放走一万个宋俘。我是大金的帝王,我说出口的话,自然是做数的。”

    “可你做不了吴乞买与完颜合刺的主!”赵楷涨红了脸,气的。

    宗弼远远地丢了一个鄙夷的眼神过来,可惜赵楷也没看到。

    “将本王的话原封不动地传给柔福帝姬。本王能否做到这一点,帝姬比你更清楚。”

    ————————————

    西军的健马,是极为彪悍的。

    尤其是在宗弼没有任何拦截、一路长驱至上京的时候,速度更是快得惊人。

    此时上京已经破败得有些凄凉了,守军们每天除了喝酒买醉,半点事情也不干。完颜宗磐叫骂了几次,甚至杀了几个带头的人,依旧于事无补。吴乞买的归期一天天接近,大伙儿也愈发怀了异心。赵瑗曾经派过两个人去追回秦桧,但下一刻,赵桓居然流着泪,扯着她的袖子,声嘶力竭地求她别这么做,再没有半点官家的仪态,反倒像是个落魄且凄苦的贵族。

    真是……真是……

    赵瑗又气又恨又恼,正思考着两全之策的时候,外间便传来了西军斥候特有的叩门声。

    笃、笃、笃……

    她先是一惊,再是一吓,不过想想再怎么坏也坏不到大宋灭国,便起身开了房门。

    来人身着西军的铠甲、带着西军的信物,哆哆嗦嗦地将先前宗弼的话重复了一遍。赵瑗听着听着,眼睛越睁越大,最后渐渐笑弯了眉眼,因为秦桧带来的郁气也消散了不少。

    “去告诉宗弼,本帝姬允了。”

    “但是,也希望他信守他的承诺。”

    这世上,还有什么方式,比数十万金兵护送宋俘出建州、入北安州、南下燕云更方便、更安全?

    至于宗弼那些看似狠戾的计策……

    她会给他一点儿厉害甜头尝尝的。

    赵瑗又对眼前的斥候低声说了两句话,便转身对赵桓说道:“还请官家召集上京里滞留的所有宋俘,南归。”

    赵桓吓了一跳,怔怔地看着她,似乎是不敢相信,又似乎是欢喜得疯了。

    “请官家立即下旨。”宋俘们留在上京近两年,必定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联络方式。这种事情一定要快,若是拖个三两日,金人反应过来,那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当晚,上京开宵禁,大街小巷中摆满了酒,任人白吃白拿。

    完颜宗磐曾经试图阻止,却只是徒劳地拉了几个守军之后,被暴揍得鼻青脸肿,丢在街头昏迷了整整一夜。

    自从三位金帝带走了最精锐的兵马,整个上京,便已经彻底纸醉金迷,摇摇欲坠。这回赵瑗又别出心裁地摆出了白吃白拿的美酒阵,没过两个时辰,整个上京就醉倒了一大片。

    三更天,城门大开。

    次日一早,整个上京城里的数万宋俘,全都走得干干净净。

    这是一个奇迹。

    但在关乎身家性命的时候,人们往往会拼了老命地,创造奇迹。

 第74章 最满意的事

    问:在什么时候,人类的奔跑速度;可以超越极限?

    答:逃命。

    在受够了将近两年的折磨之后,所有留在上京城里的宋人,在守卫酩酊大醉、城门大开的那一瞬间;疯狂地向城外涌去。无论是耄耋之年的老臣还是小脚蹒跚的后妃;全都一路疯狂地跌跌撞撞地奔跑着。官道上统共有两队兵士把守;左边是金兵、右边是宋军;全都军容整肃,沉默且无言。

    没有人对这种怪异的阵仗提出半点疑问,每个人心中都只剩下两个字:向南!

    快向南跑;南边有温暖的土地温暖的亲人,南边再也不用承受极北之地的苦寒与金人的折辱。

    向南;向南;一路向南!

    累了没有人哭;饿了没有人抱怨;脚底起了泡挑开继续跑。浩浩荡荡的人。流一路向南;一路畅通无阻地到了建州的边界上,又立刻被金兵拦了下来。

    这支金兵的首领,是一位身穿金国帝服的年轻男人。

    有不少宋臣认得这个男人,他曾在最后一场宋金交战中大出风头,迄今仍有止小儿夜啼的凶名。

    那是金国先帝的第四个儿子,完颜兀术,汉名宗弼。

    “人呢?”宗弼望着跪在马前苦苦哀求、衣衫褴褛的宋俘们,根本不为所动。

    推搡的人群渐渐分开了,衣衫褴褛却依旧风。流文雅的老臣们,簇拥出了两个人来。

    先头那个,是位身穿帝服的男子,已经不再年轻,却依旧有一派浑然天成的文雅之态;后头那个,却是个身着帝姬服色的少女,顶多只有十七八岁,仪态从容。

    “先将我皇兄放了。”少女脆生生地说道。

    “办不到!”宗弼断然否决。

    “用本王赎回官家!”另一头,赵楷焦急地朝这边喊道。

    “办不到!”宗弼粗暴地否决,紧接着打量了眼前的少女一眼,眯着眼睛笑了,“你的皇兄,宋国的官家赵桓,抵得上一万人。”

    言下之意是,让他爽上一次,就可以放走赵桓。

    赵瑗在心中默默地数了一下,然后对他说道:“我总共带来了两万一千零八十七人。”

    “嗯。”宗弼短促地发出了一个音节。

    “大王与我打了这么多年交道,应当知晓我的性格。”赵瑗柔声说道,“我素来喜欢做生意,也很擅长做生意。所以,大王给我算个添头如何?除我皇兄之外,这八十六个人,便充作添头抹去。”

    “嗯。”宗弼隐隐有些兴奋。

    “好。”她微微一笑,偏头冲赵桓点了点头,上前两步,一副无所谓的模样,“我乖乖地来了,而且将上京守军尽数毁了一遍,还将我在上京的一切家底都给烧了个干净。你现在过去,立刻就可以接手上京,顺便还能揍宗磐一顿出气。”

    宗弼眉头一扬,吩咐手下:“放一千又八十六个人过去。”

    此言一出,一大群宋俘推推搡搡好不热闹,周围“大人还是等下一拨罢”“容老夫先去”的声音不绝于耳。赵桓静静地看着这些熟悉的面孔们,眉头一会儿皱起,一会儿又舒展开。他身边早已经站了一批望眼欲穿的重臣,眼巴巴地瞅着那处窄窄的过道,分明想挤,却又不敢。

    笑话呢,连官家都还在这头望眼欲穿,现在去挤,立失圣宠!傻子才去呢……

    不过,这种归心似箭又被折磨怕了的“傻子”们,倒是不在少数。

    赵瑗等一千来个人过完了,走到宗弼的马前,静静地说道:“你可以当着两万宋臣、数十万宋军的面,狠狠甩我一个大耳刮子,以泄心头之愤。我保证,他们不会找你的麻烦,我也不会闪避、不会还手。你可以让他们先发个毒誓。”

    “嬛嬛!”

    “柔福!……”

    “……帝姬。”

    “……”

    不少宋人已经扭过了头,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不敢再看。当着数十万宋人的面被折辱至此,素来高高在上的帝姬,也已经豁出颜面了罢?况且……

    “这是第一轮。”宗弼全身都像烈火一样痛快。他知道眼前的帝姬有通天彻地之能,随时都有可能消失不见,这回居然要结结实实地挨他一耳光。最妙的是,这是第一轮!第一轮!……

    两万宋俘,加上一个赵桓,她至少要让他爽上三轮,才能把这些宋俘全部送回去。反正这些死不了的老家伙们留在上京,也是浪费粮食。这回居然能换柔福帝姬的……

    真真是太!值!了!

    “立誓。”她声音不大,却隐隐有几分凌厉的意味。

    赵桓低低唤了一声“柔福”,走近了想要摸摸她的头发,却硬生生被一位老臣拖住了衣袖。但是,很明显可以看出来,赵桓眼中已经泛起了几分湿。意。

    当众被打一耳光呢。

    在这个“士可杀不可辱”的年代里,颜面被削,是一件比丢掉性命更严重的事情。

    大宋官家垂下了头,带着几分愧色、几分悲痛,用沉重的声音立了誓。他发誓这一切都是柔福帝姬自找的,出了什么后果,自由柔福帝姬一人承担,绝不会找四大王的麻烦……

    接着是他身边的近侍,接着是远方那些带着悲怆之声的西军汉子们……

    啪!

    宗弼抬起手,结结实实地给了赵瑗一耳光。

    赵瑗微微侧过脸,抿去了嘴角的一丝血痕。即便不用去看,她也能知道,脸上已经肿的通。红。虽然她很迅速地朝旁边侧了一下头——就像电视中见过无数次的那样,在巴掌到来之前侧过头——但宗弼的力气,还是过大了些,比上回赵构打她还疼一些。

    “啧。”宗弼甩了甩手,似乎是嫌自己打得轻了,“放一万人过去。”

    “不成!”宋俘中有人抗议,“理当让官家先过!”

    回答他的,是宗弼结结实实抽过去的一鞭子。

    “砧板上的鱼肉,没资格与本王讨价还价。”宗弼冷冷地说道,“让一万人过去。”

    这一回,过去的人不再像先前那般欢呼雀跃,步子也沉重了许多。那一声清脆的巴掌就像是打在了每一个人脸上,从脸颊到脚板底,通通是火辣辣的疼。

    赵瑗捂着通红的脸颊和渗血的嘴角,仔仔细细地数了一万人过去,然后才略略松了一口气。

    宗弼抱着胳膊,好整以暇地看着她。第一轮是一个耳光,那么第二轮呢……

    “你可以骑着马,从我身上踏过去。”她静静地开口。

    众皆哗然。

    金人的马有多厉害他们是清楚的,铁蹄子一旦踏在了脑袋上,要么死无全尸,要么还是脑浆迸溅死无全尸。就算是踏在了身体上……被金人活活踏死的人,还少么!

    最要命的是,眼下这边还有一万宋俘,和一个官家赵桓!

    若是赵瑗这一轮,被宗弼活活踏死在当场,剩下的一万宋俘,或是赵桓,就必须留下一个……

    “如何是好?”近旁的大臣们都捏了一把汗,喃喃自语。没错,马踏脑袋的确比甩她一巴掌更能让宗弼感觉到爽快,可若是她就此命陨当场……

    远处的赵楷甚至不顾金兵拦截,一路纵马而来,要替代赵瑗,让宗弼的马,从自己身上踏过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