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莲谋-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指头刮了刮穆清的面颊,“四郎都不哭,阿母是大人了,还要哭,羞羞。”
英华不知丢下了手中的甚么物件,碰在地下,发出刺耳的“哐啷”一声响,随即狠狠在地下跺了一脚,又踢翻了一张低案,不等穆清阻拦,一阵风似的跑了出去。
这声响一下激醒了穆清,此刻不是流泪哀伤的时候,她三两下抹去了眼泪,搀着四郎往后院去寻阿柳,因带着他的乳母已不在府中,便暂将他交予阿柳,同拂耽延一处照看着。折腾了一晌午,毕竟孩子幼弱,吃过午膳,便在床榻上睡着了,睡梦中犹紧张地唤了几声“阿母,阿母”,惹得阿柳也陪着也流了一回眼泪。
穆清自回屋,细致地收拾出一只匣笥,将四郎的大小衣物,平日惯用的物件,俱收了起来,她不知这一别究竟要多久,就连还能不能见,她亦不敢确定。她原以为立了国,扫平天下之后,她的生活不会再有担惊受怕,却不曾想,乱世烽烟算得上什么,原是这帝位争夺才是剜心割肉的刀刃。
抑或说,他们这些本该不相干的人,才是天家内讧所使的刀。她心底里慢慢腾起些怨气,天下苍生与她何干,谁坐帝位又与她何干。她想要的不过是守住她的家。若为这个她最是在意的家,一切事她皆做得。这股子积怨鼓荡在她胸口,使得她的手脚重又寻回了气力,不觉整个人更硬冷了几分。
☆、第二百零七章 李代桃僵(二十四)
宅子外的羽林郎们事先得了贺遂兆的吩咐,不敢高声喧闹惊扰了宅中人,又因多少带着敬重,愈发的安守本职,不惹半分麻烦。故夜幕笼盖下来之后,便将这偌大的一座宅院笼在了其中,静谧得连秋虫低鸣都听大不到了。
英华何时回来的,穆清浑然不知,她正同阿柳在屋内坐着,身后的床榻上并排躺着四郎和拂耽延,阿柳正低声劝慰着,便见英华推开门,失魂落魄地走进屋子。
她立在床榻前,垂眸瞧了四郎好一阵,忽然轻声笑起来,“阿姊,将四郎交予我,你可放心?”
穆清愣了一息,猛然醒过神来,心中明白必有不好,只不知道还会有什么比眼下更糟的,“你浑说什么!”她嗓音陡然尖利,忽又回头看了看床榻上的两个孩子,捂住了嘴,压低声音,“你,你去了哪里?平白无故的,这会子又说起这没头的话。”
“我去了外城的军营。”英华淡淡如常地答道。
“去军营作甚么?”穆清警觉起来,“你可莫要做傻事。”
英华缓缓轻叹,“阿姊多虑了,我不过是去营中寻秦王殿下叙叙,如今咱们家这样,他自然是想我留在长安,更愿意我……入弘义宫。”
“你应了他?”穆清腾地自床榻上站起来,险些没从榻边的足踏上跌出去。
英华低头不语,隔了许久,方才认命地点了点头,“我知道阿姊舍不下四郎,他还那样小,身边怎能没有一个至亲?阿构阿荷与他究竟隔了一层。且他二人的品行……又怎堪托付?我若肯去做了弘义宫内的姬妾,殿下亲口允诺,许我将四郎养在身边,亲手抚育。”
穆清用力闭下眼睛,只觉晕头转向,缓了足有一刻,也不知自己是如何被英华和阿柳两人架扶着重坐回床榻边。“英华。你听阿姊说。”她捏紧英华的手。“你实不必如此。你尚在垂鬟时阿姊将你带出吴郡,一心指望着能替你挣个将来,莫要为人妾室。这些年来你果然做得不错,与男儿们一道驰骋沙场,出生入死,好容易过来了。只要你愿意,大好前程就在跟前。咱们家虽一时不济。却不曾牵连到你,你又何必……这般一来,教阿姊如何对得住你,如何对得住庶母。”
“这便是阿姊想偏了。”英华抿了抿唇。强打起笑颜,“我原也是为了,为了二郎才着了戎装。说到根底,前程功勋。我一个女儿家,要来何用?他待我之心,阿姊也冷眼旁观了这些年,只说好是不好?既如此,我还有甚么可旁顾的,至于作不作人姬妾,各人命里早有定数,早些迟些,总跑不了一个命字。”
“不,不,英华,你莫要犯了糊涂,事关终身,万不可草率冲动。”穆清仍是一味摇头。
“阿姊不必再劝。”英华一脸刀切斧砍的确定,“我与二郎之间,要么闪躲不前,要么避而不见,向来迷糊一团,不曾好好理清过。而今我既定了主意,倒是从未这般明白清醒过。”
穆清怎会不知英华这番话中有多少认命,有多少掩饰,又有多少是有意要减削了她的愧疚。以英华的性子,她若果真想跟了秦王,岂会应允了赵苍的求娶。往常只怕秦王负她,处心积虑地要撇清他俩的纠葛,到头来谁曾想,负了她的,却是她这个自认为一切皆为她好的阿姊。
“阿姊还担心甚么?以二郎待我之心,决计不会随意就被人欺负了去,只是往后卸了戎甲,总有些舍不得。原说了转过年来要往相州去讨刘黑闼,这一回,大约是去不成了,昔日同袍之谊,倒不得亲口一句交代,只得由秦王教旨代为传话了……”话到此处,英华的眼眶不自禁地红了一圈。
若说初时只是为了秦王而战,大大小小的征战过后,疆场上的风沙,阵前的烽火金鼓,早已渗入她的血肉;染血的戎袍,坚实的明光甲,长刀马槊,已是她骨骼中的一部分。她述说不尽,穆清却全能明白,她心所向的不是秦王,亦非赵苍,沙场驰骋,军营篝火,才是她心底渴求的归宿。只这些,绝非女儿家应有。
“只一桩,还请阿姊替我周全。”英华稳了稳嗓音,眼下的红肿悄悄褪去,依旧是浅淡却依然明艳的容色,“赵医士那边,是我辜负了,实是对他不住,还请阿姊好言安抚,退了这门婚约。”
穆清终是愧疚,苦笑一声,点了点头。
“明日一早,待阿姊出城,我便带着四郎他们入禁苑。”英华站起身,头也不回地往屋门口走,生怕多呆一息,便要多听一句劝似的。
“明日一早……”穆清低声喃喃应和了一句,回身在四郎熟睡的小脸蛋上来回摩挲了几下,随即又狠力揉了揉自己发胀酸痛的眉心。
“七娘,事已至此,多想无益了,往好一些的地方想,四郎养在英华身边,好歹你也能放心不是。”阿柳见她揉捏眉心,想来大约是头脑又胀痛起来。以往倒是常见杜如晦揉捏眉心的动作,不知何时起,连穆清也染上了个习惯。
阿柳伸过手,缓缓替她揉过一阵两侧的太阳穴,手中力道拿捏得极好,穆清纷杂的心绪渐次平静下来。不敢耽搁,忙请阿柳去请了阿达过来,将明日的一应安排当着两人重又细述了一遍,反复审视,直至寻不出任何纰漏来,方才吩咐两人早些歇息,以应对明日大事,自己则返身出了屋子,往二门去找贺遂兆说话。
贺遂兆仍旧在屋前檐廊下坐着,与前夜一般无二,手中却多出了一只酒囊。穆清自内院款款走出时,贺遂兆正仰头咽下一大口酒。石灯内烛火飘摇,他眯起眼直直地望着她走过来,心里教酒液烧得暖暖的。
穆清径直走到他身边的,也不行礼。便在他身侧的石阶上坐下。
“诸事可都安妥了?”贺遂兆沉声问道,一股酒气扑面而来。
“都妥了。”穆清声调单薄。
“英华的事……办得倒是极快,她尚未回来,弘义宫的教旨已传了过来,若不是眼下不便,羽林中的旧识们,必定要拿住她好好贺一贺……”贺遂兆小心地挑着字眼。一语未尽。就教穆清冷冷打断,“莫再说了,我只恨不能同那些外人一样。只当她是欢天喜地地入宫的。”
贺遂兆识趣儿地闭了口,又仰头饮了一口酒,犹豫了一下,还是将手中的酒囊递给了穆清。“康三郎那儿弄来的私藏。”
穆清接过酒囊,向他举了举。“便借你的酒来谢你。”说罢仰脖倒了一大口,“这头一口,我替克明谢你肯替他涉险。”
不等贺遂兆回话,她举起酒囊又灌了一大口。这一口饮得急,微微有些呛,“这是我自个儿谢的你。凭心而论,我顾七娘欠你的不少。一句‘多谢’决计不够。”
贺遂兆意味不明地低笑几声,待要取回酒囊,却见她仰头又灌下几口,这一次却是有些不能自控了,月光与灯火下能见她单薄的手腕不能自持地微微颤抖,晃得酒囊中的酒液一半教她饮了,一半顺着她的唇角溢流过下巴,蜿蜒而下至胸襟前,襦裙上束胸的丝绦湿了一大片。
“这是替天下受益者敬你。想着那些毫不相干的人,白受着将军的恩惠,倒不若由七娘替他们道一声谢,总不教将军白操劳一场才好。”穆清放下酒囊,毫不在意地抬手以衣袖拭去了唇边胸前洒落的酒液,酒液带着苦涩,与她面上的笑容一样,“七娘一介女流,目光短浅,胸襟狭隘,原不懂甚么天下大义,这些年来不过是追随盲从夫君罢了。可祸不及他人的道理,七娘还是懂得的。如今贪生怕死,明知故犯,牵累将军要以身犯险,实是不该……只怕克明醒转获悉后,也是不肯原谅的……”
说着她的声音和脑袋一起低下去,酒气悄悄袭上来,头脑尚算清明,眼神已然迷离。
贺遂兆接过酒囊,就着囊袋急饮一口,“难得七娘肯坐下听我浑说几句,说句实话,七娘莫要取笑。早先几年,七娘冷对,只当自己家世身份及不上杜兄,提着性命拼杀几年,入了长安,不才也挣下了一官半职,原以为身家上已不输杜兄。岂料七娘对我,仍是不屑一顾,贺遂一时百思不得其解,到如今,才算彻悟了。”
穆清果然捂嘴轻笑起来,见贺遂兆略显尴尬地停下话,她又忙摆手道:“我并非在笑将军,只是想到从前的那些事,多少有些,有些……只是,将军悟了甚么?”她一手支在膝上撑着头,另一手胡乱挥了几下,看起来手脚绵软乏力,并不十分受控。
贺遂兆知她酒劲上头,放开了拘谨,话也多了起来,当下率真本色毕现,有意将心底藏了多年的话说上一说,便接着道:“我输于杜兄的并非遇着七娘的早晚,也非出身好赖,而在这儿。”他抬起握着酒囊的手,捶了捶自己的心口。“杜兄敢为天下谋的气度,却是我如何都及不上的。他也曾与我提过,男儿必要有一番顶天立地的作为,方不枉来世一遭。只可惜彼时我一心所想不过是仇怨,所熬过的一切捶打磨砺,皆是为了挣上一个好出身,好使家仇得报,到底是输了格调。”
穆清托着腮,静静地瞧着他。他再饮过一口酒,口气畅快起来,“所幸我明白得还不算迟,家仇,总抵不过大义。杜兄豁出性命去做的事,我贺遂兆总该帮上他一帮。况且,若非杜兄援手,一十六年前这世上便不该有贺遂兆,更不会有甚么宁远将军,也是时候略作还报了。”
穆清缓缓叹了口气,接过贺遂兆手中的酒囊,只觉酒囊轻减了不少,晃了两下,原来已空了。她扶着石阶摇摆着站起身,丢下一句“等我一等”,便自顾自地往后厨走去。
☆、第二百零八章 李代桃僵(二十五)
待她再次出现在石阶前时,贺遂兆果然还在原处坐着,她扬了扬手中的酒囊,笑道:“我这酒可比不上这先前这囊袋里装的,却也是克明藏了许久未舍得开封的,想来过了今晚便都糟蹋了,不若我代克明与将军痛饮一场。”
贺遂兆低低地笑了几声,拧开囊袋的塞子,痛饮了几口,旋即又递给刚在石阶上坐稳的穆清。穆清并不接酒囊,却向他摊开手,手中一片油纸松垮垮地包裹着一块糕点。贺遂兆取过油纸,剥开来瞧,只一眼,便怔怔地失了神。只见一枚已有些发硬的粔籹赫然躺在油纸上。
“将军总问我若是先于克明遇着我,今日可会有甚么不同。”穆清瞟了一眼他掌中的粔籹,徐徐而道:“其实,我与将军相遇得并不晚,也未错了时候,只是原该……”
“七娘。”贺遂兆蓦然开口打断她,“莫再说了,我都明白,原是注定了的。”声音暗哑,仿佛用尽了气力来说这一句话。
穆清心中不忍,有意想要岔开话题,便指了指他掌心里的那枚粔籹道:“这粔籹的滋味远不如当年我赠你的,却是前些日子我亲手做得的,倘若不嫌弃,还请将军尝一尝,可还入得了口?”
“原来你还记得这个。”贺遂兆抬了抬手中的粔籹,随手又包裹了起来,眼睛慢慢笑弯起来,浮夸的笑意一点点重回他眼中,“眼下倒不觉腹饥,带着明日出城路上用以充饥。”
两人同笑了一阵,又饮过几口酒,穆清脑袋渐觉沉重。坐着欠身道:“要教将军扫兴了,七娘酒力见底了,不敢再饮,以免误了明日的事。”
贺遂兆点点头,放下酒囊,暗色中仔细辨了辨她的面色,忽又认真起来。“七娘。此时我同你说的话,你可还能记住?”
穆清轻笑一声,“头脑昏沉。却并未迷糊。”
“那便好。”贺遂兆放心地舒了口气,好似叹息,又好似如释重负。“你且记住,我麾下有一千死士。这是秦王,杜兄与你皆知的。除开咱们这几人,再无旁人知晓。然我另有百人,精练强悍远超那千人,只听候我一人差遣。忠心耿耿,秦王却并不知晓,惟杜兄知情。我已传过令。倘或明日午后我尚不能归,自此他们便惟你号令是从。”
穆清登时有如被当头泼了盆凉水。酒意清醒了大半。“你,你与我说你有法子脱身,胜算要大过克明亲身出城。”
“确是比他更有胜算,他若亲身出城,绝无生还可能。”贺遂兆嘿嘿一笑,竟还颇有些得意,“毕竟这事谁也无法作准,如能安然归来,自然是好,倘或有个好歹,教我悉心调教出的那百人落入旁人之手,或就此湮灭,岂不可惜。也便是你与杜兄,我方信得过。待我回至长安,诸事安妥下,自是要向你讨回他们的。”
穆清怀疑地盯了他许久,眉头蹙起又松缓,松缓了又蹙起。
“贺遂兆向来不加掩饰,我几时欺瞒过你?”他满不在乎地说道。穆清的目光在他脸上转了一圈又一圈,直到看见那习以为常的轻佻笑容出现在他脸上,方才不确信地点了点头,“你万要多加小心,我欠了你那么多回,再欠,此生可就偿还不清了。”
“此生便罢了,尽数积攒至下一世,连本带利一并还了我罢。”他笑嘻嘻地斜过脸来看她。
穆清挥手隔开他的视线,“又不打正紧。”她抬头望望已至中天的月亮,手中的酒囊只剩了最后一口,她递到贺遂兆跟前,“明日还有紧要事,莫坐太晚,秋来夜凉,再教酒气侵了可不好。”
说罢她晃着身子自石阶上立起,端端正正地向贺遂兆敛衽行了个礼,转身便下了石阶往二门内去。贺遂兆不高不低的声音在她背后追了过来,“在下有生以来最为快意之时,当属今夜。”
……
五更鼓声悠远低沉地从天边滚过来,随着第一波鼓声传入永兴坊深处这座军兵把守的宅子,穆清猛的一个激灵,腾地自床榻上坐起。窗外仍是一片化不开的浓黑,她摸着黑快速换上衣裙,又摸索着点上妆案前的灯,草草梳起一个单螺髻。
门上响起两声谨慎的轻叩,阿达与另一个高挺的身影映在窗纱上,“娘子,车驾已备妥了。”
穆清打开屋门,阿达身边一袭玄色斗篷从头至脚严严地裹着一个人,身量上瞧与杜如晦相仿,体格却更宽实一些,罩着大斗篷,若非如她这般说熟悉,却也瞧不出甚么差别来。
她捧出一只小囊袋,低声问道:“克明少有随身饰物,每日囊袋中所带的不过是名章、出入府衙以明身份的玉玦、小刃等零碎。将军看这可还行?”
深没于斗篷下的贺遂兆伸手接过小囊袋,藏入怀中,“足矣。我这便去了,你莫要急着出城,不论什么动静,定要在崇化坊内守至正午再走,介时你们自延平门出城,延平门的城门盘查最为松散,出城后向西走十里,教人觉着你是要往金城去。瞧准了无人盯梢,再折返往南。可记牢了?”
阿达连连点头,躬身长揖,“记下了,断不会有差错。阿达粗鄙,不知该要如何答谢将军……”
贺遂兆爽直地笑了一声,“闲话不叙了,再罗唣怕是要天亮了,倘教人认出端倪,却再帮不了你家阿郎。”
阿达不敢再多言,与穆清二人一同将他送上备好的青帐马车。穆清上前亲手去解散绑缚着帘幔的细带,贺遂兆撩开兜帽,深深瞧着她,瞧得她心头忽然涌起一阵恐慌,手上不禁加快了些,即便这一行果真会要了他的性命,此刻她也不会再阻止,她不敢去想若这车上的人是杜如晦。她要如何承受。眼下她只能自私地让贺遂兆去替代他。
念及此,她的手指不觉细微微地颤抖起来,那缠绕的细带一时竟解不开,心里不住地默念,对不住,对不住。贺遂兆伸出手,一言不发地替她将那缠绕的细带解开。
帘幔落下的瞬间。她还是低低地道了一声“多谢”。
“昨晚那枚粔籹。便当做答谢罢。”话音落下,车已缓缓动起来,转过头往后院的角门出去。马车乍一出门。黑暗中围守着羽林郎们便集起了队,分两列围着这驾马车没入沉沉暗色中,待将这驾马车送至延平门,瞧着马车出城。他们这三日来的差才算完了。
穆清在角门边侧耳细听了一阵,直至齐整的马蹄声渐远去。消失在坊门之下。她这才提起裙裾,快步返回内院。
内院中另有两驾马车候着,阿柳带着拂耽延与两名留下跟随的仆婢,已在车上坐着。英华抱着四郎从屋内走出。也不知何时来的,后头跟着杜构杜荷。
四郎睡意朦胧中,见着穆清张开手直唤“阿母”。穆清的强压下已漫溢至眼眶的泪水。向他伸出臂去。
“阿姊……”英华的嗓音打着颤,“我原不想带四郎过来。可我怕他醒来后不见了阿母,心里更是难受,故此叫醒了他,好来与你辞行……”话至一半,却教泪意吞没了后半句。
穆清心下了然,她是怕日后四郎大了,忆起事来责怪阿爹阿母不告而别,有意让她与四郎好好说上一说。她深吸了两口气,将四郎放到地下,蹲下身子,扶着他的小肩膀,“四郎,阿爹阿母要走了,往后姨母会陪着你。咱们四郎是个好儿郎,定会听姨母的话,乖乖的不哭不闹,是不是?”
四郎犹豫了半响,不太情愿地点点头,“可,可要是四郎想念阿爹阿母了,眼泪就会自己跑出来。”
穆清摸了摸他软软的小脸,“阿母想四郎的时候,眼泪也会自己跑出来,可是这却要如何呢?流再多的眼泪也是无用。阿母教四郎个法子可好?”
四郎睁大眼睛看着穆清,拼命点头。
“四郎想阿母的时候,便去认真背一背书,阿母与四郎的心是相通的呢,听见四郎背书,知道咱们的四郎长了本事,心里也会高兴。”
“真的吗?”四郎鼓起面颊惊奇地问道:“阿爹也能听见么?”
“能,自然是能的。”穆清微微笑着,心口却不断翻腾着。
四郎低头极认真地想了片刻,扬起小脸,摸着穆清发凉的面颊道:“那四郎以后就多念书背书,阿爹阿母想念四郎的时候,就能听见四郎在背书。待四郎念完了所有的书,长了本事,就来寻阿爹阿母。”
穆清除了点头,再不能言语,英华在四郎身后捂着嘴亦不敢出声,生怕自己一哭,骇着了孩子。阿柳在车中坐着,早已哭成了泪人。
“娘子,时候不早了。”阿达忍不住僵硬着嗓子开口催促。
穆清站起身,头也不回地蹬上了头里一驾空马车,一上车便使劲捂住了耳朵,不敢令四郎清脆的唤声入耳。直至马车驶出宅子,驶出永兴坊,她才虚脱地放下双手,贴着面颊的两侧衣袖早已凉湿一片。
直到过了崇化坊的坊门,她才反复拭了几下面颊和双眼,努力把稳住情绪,怎奈眼泪流得太多,眼盖刺痛且红肿。转眼崇化坊安置杜如晦的那宅子已到跟前,她也顾不了双眼如何红肿,急匆匆地下车,闪身便进了宅子。
赵苍正立在院子中间等着,见她进来,忙大步跨上前,“杜长史安好,昨夜我瞧着他险些醒转过来,便擅作主张加了一回药,眼下又睡沉了。七娘的眼睛,这是……”
穆清下意识地按了按自己的双眼,“无碍。”
“怎不见英华和孩子们?”两驾马车上的人均已进了宅子,赵苍越过穆清,向她身后张望。
穆清离伤未过,乍听他这么一问,突然噎住了将要出口的话,阿柳与阿达亦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回他。整个小院陷入了一阵怪异的沉默。
“英华她……她会带着孩子们入禁苑。”穆清万分为难地踌躇了一番,拣了一句无关紧要的话说,“孩子们,不随我们一齐走。他们,他们留在长安,将被接入秦王的弘义宫。”
赵苍惊异地张了张口,“这是……秦王的意思?英华可是要送他们入宫后才走么?”
穆清暗自咬了咬牙,横下心道:“英华不走了。她带着孩子们入宫,便留在弘义宫中。”
赵苍不由地向后退了一步,迷惑地看着穆清。“这是何意?”
“意思是。英华被秦王纳入后庭,将成为弘义宫中的一名姬妾,教旨昨日已下了。”穆清一闭眼。索性讲话说到了底。
赵苍睁圆了眼睛,双手紧握成拳,怒火已在周身浮动,模样竟是有些骇人。一声闷雷似的低吼从嗓子眼里陡然而出,“可是秦王逼迫于她?”
阿柳心内一慌。支起胳膊肘推了阿达一把。阿达蓦然回神,疾步走到穆清身侧,脚下踩稳了地,随时准备要将穆清与赵苍格挡开来。
“不曾有逼迫。”穆清晃了晃头。几乎是叹息着道:“英华与他自幼一处熬练习学,若要逼迫,他又何必等到今日?此事确是对不住……”
话尚未尽。赵苍乍然回头,一声不吭地大步走出宅子。步履错顿,身形僵直,再不回头。
满院子的人皆愣在了原地,这几日的异变已教他们懵了头脑。还是穆清头一个回过神来,蓦地转身向屋子里跑去,跑得过急,险些教门槛绊倒,直至看见杜如晦平静安然地躺在里间的榻上,她才抚着咚咚乱跳的心,在他身畔坐下。
随后的三个时辰内,穆清一动不动地端坐在杜如晦身畔,仿若泥塑,阳光透过直条窗棂挤进屋子,纤细飞扬的粉尘在光照下翩然舞动,她直直地盯着他面上的每一根线条,暗自思忖,或许待他睁开眼后,便再不想见到她。
时至正午,日影直晒时,她又似猛遭金锣铙钹击醒,跑到屋外催促阿达快些备车。众人哪敢有丝毫懈怠,两驾马车早在院中待命,一听她唤,阿达与杜齐二话没有,干脆利落地将自家阿郎从屋内榻上挪至车中。
众人皆知已是紧要关头,都垂头忙着各自手中的事,连不满八岁的拂耽延也绷着脸,一言不发地帮着他阿母往车上装载物什。不过半刻,阿达杜齐二人已分别在两驾马车的车辕上坐稳,扬鞭催马,缓缓地驶离崇化坊的这座小宅院。
正值大市,西市人流如织,驼马往来。与东市尽然有序的热络不同,西市一向少有达官显贵,皇族贵胄出没,街面上的商客旅人没有拘束,高声商讨价格,嬉笑怒骂,鼓乐琵琶相闻,自有一番恣意欢跃。
穆清无心留意这些,只将车上的帘幔帷幕遮得严严实实,暗祷快些过了城门关隘。一路轻微的颠簸之下,杜如晦忽然皱起眉头微弱地闷哼了一声,将穆清唬了一跳。正要撩起帘幔瞧瞧离延平门还有多远,车却慢慢停了下来。
“……禀这位差公,车上原是我家阿郎与娘子,再就是几个随侍的家仆,都是规规矩矩的人家。”阿达的声音在外头响起。隔了一会儿,又听他道:“我家阿郎身子弱,染了些病,看着像是风寒,却总也不好,这正是要出城寻访名医。”
车帘幔忽然被打起了一小角,有人探头向内一望,车内一片暗色,实也瞧不出甚么来,又一听是染了病的,盘缠的兵卒只觉晦气,放下帘幔不耐烦地挥手,“快些走,莫耽误了后头出城的人。”
车身晃了两晃,又向前挪动起来,穆清顿坐下身子,松了口气。杜如晦却又动了动身子,好似极不舒服地拧起了眉头,眼见着就要醒转,穆清心下不禁发急。
出城门后的官道平整紧实,两驾马车不停歇地一气儿奔出七八里,一路畅行并无异常,再往前两三里,便要出了长安的地界,穆清撩起帘幔左右望了一圈,官道上平静得如同任一个寻常的日子,甚么毗沙门死士,甚么太子伏击,仿若从不存在。
“可有看见贺遂将军的那驾马车?”穆清探身问向阿达。
“一路都不曾瞧见。”阿达回道,口气中亦是带了重重的疑惑。“娘子,你瞧!”忽然他抬手以伸出马鞭指向前头不远处的一堆人群。
穆清极目望去,只见有十来个人,围拢在一处。隔了一段距离,却瞧不真切。“怎有那么多人,咱们小心着些。”
“娘子……”阿达语气沉重地唤了她一声,“恐怕,恐怕是……”他吞吐着不知该如何往下说。
“是咱们家的马?”马车又跑向那堆人跑近了些,穆清已能清晰地望见路边地下横躺了一匹枣红的大马,一股子焦糊的气味向她飘散过来。
不必去翻看马蹄上的铁掌印记。阿达也认得这正是自家的马匹。马身上杂乱地插着数十支羽箭,大约是箭镞上淬了甚么毒,翻到在地的枣红马看似早已气绝。吐了一地白沫。马尸身后头黑漆漆的一团,依稀能辨是驾车,近了才看清,那驾车已然焚得只剩了半边框架。焦糊的气息便是出自这里。
“阿达,阿达。快停车!”穆清一下钻出车厢,急喊,“快去瞧瞧,究竟是如何一回事。”
阿达带停马车。却不敢擅离了她,正犹豫,后头杜齐驾着车赶上前。杜齐敏捷地自车上跳下。“阿达你莫离了娘子,我去探一探。”
他小跑几步。钻进人群,三转两转,寻到个老者。穆清在车上远远地瞧着他将老者带至车边。那老者行到车边,显然惊魂未定,面带惊恐,顾不上向她行礼,比手画脚地演说了起来。
“小老儿原在路边支棚卖茶,两个时辰前,那驾马车才过了小人的茶摊子,便有一阵乱箭射来,小人因骇怕,便躲了起来往外瞧。射了一阵,马和车夫摔在地下死了,一伙强人自路边野地里奔出,还未奔到车前,这车边便自己烧了起来,火势太旺,那伙强人一时过不去,待烧尽了,他们自那车里扒拉出了一团焦黑得不能辨认的东西,他们翻腾了一阵,从那团焦黑中拿走了几件物什。小人耳力不佳,只依稀听得他们说那是甚么‘杜长史’,拿走的那些仿佛是这位杜长史的名章印信等随身之物。”
穆清身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