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锦堂归燕-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么一比较,倒是显得相府有点龌龊……
定国公本家里只有两房,孙氏是嫡长女,但在宗族里行三,上头的两位兄长对孙氏都极为宠爱。
“姑娘的大舅与二舅都是力抗大周的武将,如今应该都不在府中。不过两位舅母都在。宗族里的姐妹有六位,小爷们有五位,最年长的便是昨儿来府上下帖子的大爷……”
金妈妈讲过定国公府的风气,又讲了定国公府本家的人,秦宜宁都一一的仔细几下。
待到马车来到定国公府时,秦宜宁已经将定国公府的构成与风气都了解了一遍。
“是姑奶奶回来了吗!”马车外传来门子欢天喜地的声音,随后就有人往府里通传:“快去告诉老夫人,大姑奶奶和表小姐回来了。”
车帘撩起,下人们摆好了垫脚的红漆木凳子,金妈妈先跳下车,服侍着孙氏下了马车,蔡妈妈和碧桐搀扶着秦慧宁,瑞兰搀着秦宜宁。
上台阶,进侧门,一行人刚过了仪门,迎面就看到两位贵妇人带着一群少女浩浩荡荡的迎了出来。
“我说等会儿再来,可你二嫂子非要早点出来等,说你们马上就能到,这下子可冷的我们不行。”年长一些的妇人一把握住了孙氏的手,亲昵的道:“哎呦,手上这么暖和。”
第二十七章 外祖母
“嫂子冷的手都僵了,怎么出来也不带个暖手炉呢?”孙氏语气轻快,眉目含笑,将自己的黄铜雕花手炉塞给大太太严氏,又去握着二太太孔氏的手搓了搓,以自己温暖的双手帮她捂热。
两位嫂子都比孙氏年长一些,定国公府的家风严谨,两位兄长对待孙氏又都十分宠爱,孙氏出阁之前,与两位嫂子红脸一次都没有,姑嫂之间相处的比与那几个庶妹都要亲近,这会儿见了自然亲密。
见她这般,女孩子们都笑起来。
一旁便有个穿了身碧色灰兔毛领子斗篷的十四五岁的少女笑着道:“姑姑可别信大伯母的话,说的像她就不急似的,才刚在祖母那里只小坐了一会子,大伯母就看了三四次时辰钟,还是我母亲说‘大嫂这般焦急,屋里闷着也呆不住,不如大家一起出来迎一迎,兴许就将人接到了’,我们这才出来的。”
少女的话音清脆爽朗,听的众人又是一阵笑。
秦宜宁单在一旁安静看着,仿佛都能体会到这个家庭对他们的欢迎之情。
另有个与秦宜宁一样穿了猩猩红斗篷的少女,眨巴着圆溜溜的大眼已经看了她多时了。
似是实在忍不住好奇,小动物般凑到了秦宜宁的身边来,声音有些怯怯的,行了一礼道:“姐姐好,我是孙苓,你是宜宁姐姐吗?”
秦宜宁连忙还礼,“苓姐姐好,我是宜宁。”
孙氏闻声回头,笑着道,“看我,见了嫂子只顾着说话,都忘了介绍。宜姐儿,还不来与你大舅母、二舅母和表姐妹们行礼?”
秦宜宁便对孙苓笑了笑,依着詹嬷嬷这些日教导的规矩给大太太和二太太行了礼。
“大舅母、二舅母安好。”
“哎呦呦!”二舅母孔氏拉住了秦宜宁的双手仔细端量了一番,啧啧道:“果真是个水淘出来的玉人儿,都说咱们公府里你七表姐生的标致,这么一比可不就比下去了!”
“二舅母谬赞了。不过是母亲疼惜我,舍得给我打扮罢了。”秦宜宁微笑垂眸,声音软软柔柔的,模样看起来十分乖巧讨喜。
孙氏听了心里十分受用,就拉着秦宜宁的手拍了拍,一派母慈子孝的模样,丝毫不见之前的冷待。
早已被冷落多时的秦慧宁冷眼看着孙氏带着秦宜宁与两位舅母寒暄,心里像是被谁浇了一瓢热油似的,好半晌才调整了怨愤的心情。
“大舅母,二舅母安好。”秦慧宁也行礼。
大舅母仿佛这会子才注意到她,上下打量她素淡的穿着和尤为鲜艳的妆容,似笑非笑的点了点头,却未多话。
二舅母则是上下打量了秦慧宁的穿着打扮,笑着说了句:“慧姐儿出落的越发标致了。”
秦慧宁暗喜,端庄的道:“二舅母不要取笑我了,有七表姐和小溪妹妹珠玉在侧,我们这些人不都被比成了泥猪癞狗了。”说着掩口而笑。
这话说的虽是谦虚,可若其他的姊妹若有妒忌之心,这会儿可不就被勾了起来?
大舅母和二舅母对视一眼,并未多言。
一旁的姐妹们却不似乎相府的姑娘那般容易挑拨,纷纷垂眸当做没听见。
秦宜宁心下好笑,明知道定国公府的家风如何,秦慧宁还来这般作态,真是不知所谓。
秦慧宁有心表发现姐妹和睦,便挽住秦宜宁的手臂笑道:“小溪妹妹,我来给你介绍。”
指着站在二舅母身旁穿了嫩粉色白兔毛领子披风的少女道:“这位是七表姐,比咱们大三岁,已经与吕大学士家的公子订了亲,不日便要成婚了。”
“七表姐好。”秦宜宁忽略了秦慧宁对她的称呼,笑着给孙七小姐行礼。
七表姐还礼:“宜宁妹妹好。”
秦慧宁又介绍了方才那位穿碧色斗篷的、浅蓝色斗篷的,以及主动与秦宜宁说话穿红衣的,依次道:“这是九表姐,十表姐和十一表妹。十表姐和十一表妹今年也都十四。”
秦宜宁又依次见了礼,九表姐、十表姐和十一表妹都还了礼。
十一小姐笑着扯了扯秦慧宁的斗篷,又看看自己的,笑道:“表姐的衣裳料子与我的一样,可见咱们是有缘的。”又转过头,猫儿瞳望着秦慧宁,好奇的歪着头问:“难道慧宁表姐不知道宜宁表姐的名字?怎么总是‘小溪’、‘小溪’的叫?”
秦慧宁闻言,脸上笑容一僵。暗骂十一小姐不过是长房的一个庶女,竟然也敢当面给她难堪。
孙氏本与大舅母和二舅母闲聊着,听到这边的动静也有些不满起来。
她娘家的氛围与婆家是不同的,虽然嫁给秦丞相是一件风光的好事,可婆家的风气却一直是她的心病,虽然有时她觉得婆家那样行事也没什么不好,可她知道娘家的人确实看不上那样的,可秦慧宁却偏偏要将相府的那一套拿出来。
从前在相府,孙氏也没觉得秦慧宁称呼秦宜宁小溪有何不妥,如今站在定国公府的地面上,她却感觉到了愤怒。
然而她又不好直接当面就训斥秦慧宁。
正当这时,秦宜宁笑着挽住秦慧宁的手,柔声解释道:“十一表妹有所不知,我从前流落在外,曾得养母的救助,养母在溪边拾到我,所以便给我取了个小名儿,叫做小溪。慧宁姑娘是知恩图报之人,我十分赞许,我俩私下曾经约定过让她时常叫我小溪,也可以时刻提醒我,不要忘了养母八年来的养育之恩。”
十一表妹听了十分动容,眼中含着水雾点点头:“宜宁姐姐在外受苦了。”
其他的表姐妹也都围了上来,虽然对秦宜宁在外头的经历好奇,可这会子也被她一番话撼动了柔软的心。
倒是没人记得方才秦慧宁拉的仇恨了。
孙氏见状松了口气,对秦宜宁如此识大体的举动感觉分外熨帖。
大舅母挑眉,洞若观火的眼神再度打量秦宜宁,温和的笑了。
二舅母就拉住了孙氏的手,笑道:“咱们先去春熙堂再叙话不迟,这会子母亲也该等的急了。”
孙氏忙点头:“正是呢,再站一会儿大嫂若是冻着了,感冒风寒了,大哥知道了还不要与我急了。”
“你个泼猴儿!你就会无故攀扯我!孩子们都在你就这般胡说八道的!”大舅母笑骂。
姑娘们和仆婢们见了也笑起来。
被欢乐的气氛感染着,秦宜宁也禁不住笑,一行人欢欢乐乐的进了垂花门。
定国公府是个面敞五间纵深七进的大宅院,据说这宅院是前朝的王府,后来皇帝因孙家祖上战功赫赫而赏赐下来的。
虽冬日里已是万物凋零,可府中精巧的园林设计,依旧让秦宜宁看的目不暇接,禁不住一边走着一边幻想着夏季来临时候此处景色会多么优美。
见秦宜宁喜欢,表姐妹们就都围绕在她身边你一言我一语的介绍着,热情的像是欢迎贵客,丝毫没有丁点架子。
秦慧宁这时跟在他们身旁,仿佛成了陪衬,她脸上的笑容都要僵了,却依旧要保持着风度。还是身旁的蔡妈妈和碧桐搀扶着她低声与她说话解闷,才让她郁闷的心情缓解了一些。
一路到了定国公夫人起居的春熙堂,远远地就有丫鬟婆子迎了出来,又有婢女进去回话。
秦宜宁这厢刚刚踏进春熙堂的门槛,就见正屋的宝蓝夹竹锦绣暖帘一撩,一位穿了暗紫色宽袖素面妆花褙子,头戴紫狐皮暖帽,年过六旬的丰腴妇人率先走了出来,后头跟着的丫鬟婆子鱼贯而出,跟随着下了台阶。
这妇人身量高挑,面上皱纹初生,眉间有一道淡淡的川字纹,显得人有些严厉,但秦宜宁知道,这类人通常是经常蹙眉的,可见这位妇人平日操心很多。她修长的眉和那双充满慈爱的眼中涌动着温暖,走路时仪态端庄,背脊挺的笔直,看起来是个十分精明的夫人。
几乎看到一眼,秦宜宁就可以确定这位便是定国公夫人,她的外祖母,再看她身旁跟着的包妈妈,就更加可以确定自己所猜测的不假。
秦宜宁在打量定国公夫人,定国公夫人也在打量她。
一众姑娘中,虽然秦宜宁与十一表姐一样都穿了猩猩红的斗篷;虽然她未施脂粉,不似秦慧宁那嫣红的唇十分惹眼;虽然秦宜宁也不如九表姐高挑。
可定国公夫人依旧是一眼就看到了她。
不是因为她是陌生面孔,也不因为她足以艳压群芳的容貌,而是因为她周身上下半含锋芒,却又温文内敛的气势。
看眉目明媚便可知她聪慧过人,看她身姿就可知她礼仪和气节,她就像是一把入鞘的宝剑,想要锋芒毕露便可锋芒毕露,想要温文尔雅,也可温文尔雅。
定国公夫人这般聪慧又阅尽千帆的妇人,什么样容姿的美人没见过?
第一眼看人早已不会注重容貌了。
见到这样的秦宜宁,她心里十分的欢喜,而且她不似孙氏那般怀疑秦宜宁的身份,她却是可以确定这姑娘一定是孙氏所生的。
她的亲外孙女如此优秀,定国公夫人怎会不喜?
“这就是宜姐儿吧?快到外祖母这里来!”定国公夫人伸出双手快步迎上来。
第二十八章 风头无两
“外祖母,请受孙女一拜。”秦宜宁不敢托大,驻足行了大礼。同行之人自然避开在左右。
定国公夫人目光越发柔和,双手搀扶,拉着她的手怜惜的道:“好孩子,无须如此多礼,让外祖母好生看看你。”
定国公夫人的手有上了年纪的人特有的干燥温暖,丝丝热量传递过来,让秦宜宁不由自主的泪盈于睫。
定国公夫人只望着秦宜宁那双水濛濛的眼睛,心就柔软的一塌糊涂。
有些人有缘,见了面便心生喜欢,定国公夫人瞧着秦宜宁便是如此。
定国公夫人的手指感受得到秦宜宁手上的茧子和疤痕,心里酸软,疼惜的将人搂在怀里拍了拍,声音强忍哽咽:“可怜的孩子,这些年你受苦了。”
一句话,暖的秦宜宁眼泪不自禁的落了下来,温暖柔软的怀抱和定国公夫人身上淡雅的熏香,都在触碰她心里最柔软脆弱之处,她强韧着才没有在这大好时候哭出声来。
“外祖母不要难过,不论从前如何,一切都过去了,咱们都往前看,不必回头。”
此话直说进了定国公夫人的心里,她连连点头道:“是啊,都过去了,都过去了。”
早已被感动的不断拭泪的大舅母和二舅母也忙点头,就连找到女儿后情绪几番波折的孙氏,一时间也忍不住哭了起来。
大冷风里抱头痛哭的场面太悲怆,大舅母忙吸了吸鼻子,道:“瞧母亲欢喜的,天气也顾不得了,怎么穿着屋里的软鞋就出来?仔细地上冷。”
包妈妈用袖子沾了沾眼角,配合的道:“老夫人这是迫不及待的要见外孙女。奴婢要伺候换鞋都不让。”
“还说我?也不知是谁在我这里都坐不住了。”定国公夫人打趣两个儿媳。
悲伤的气氛被冲淡,只余欢喜,众人嘻嘻哈哈笑起来,挨挨蹭蹭的进了屋,就连撩帘子的小丫头子都满面笑容,像是过了年似的。
秦宜宁一直含着泪微笑,听着舅母与外祖母你一言我一语的关怀,话都插不上。
这个场面,是她曾经从梁城回京一路上幻想过无数次的。想不到在自己家里得不到的,竟在外祖母家得到了。
她昨夜辗转反侧,思考出的那些突发状况和应对办法,好像都是无用功,倒是她杞人忧天、小人之心了。
定国公夫人由两个儿媳服侍着坐在首位,大舅母、二舅母以及孙氏就在一旁各自坐下。
包妈妈为秦宜宁端来蒲团,秦宜宁跪下端正的行了大礼:“孙女请外祖母、两位舅母安。”
“快起来,快起来。”定国公夫人倾身搀扶,将人拉起挨着身边坐下,“回来住的可还习惯吗?还缺少什么东西不曾?你母亲脾气急躁,心又粗,她要是敢粗心怠慢你,你就来告诉外祖母,我打她!”
定国公夫人的语速很快,秦宜宁根本插不进话,只能连连摇头,表示并不曾被怠慢。
“母亲偏心,宜姐儿来了,就把我都给比下去了。”孙氏被生母这一番话说的脸上涨红,不由想起自己又是打孩子又是严厉警告的,可几次三番,都是这个孩子识大体的成全自己的体面,心里便有些愧疚。
“你多大的人了,还与你闺女计较!我就不说你那个急脾气了,你往后也多动动脑子,不要别人说风你就是雨。”定国公夫人点了下孙氏的额头。
秦慧宁闻言,脸色瞬间苍白如纸,垂着头偷眼观察定国公夫人的神色。
孙氏则一缩脖子,满脸笑意的吐了下舌头,惹得姑娘们都笑了起来,喧哗笑语凭空传出很远去。
秦慧宁忐忑至极。
她知道,外祖母并不是个简单人物,可不似孙氏这般好摆弄,她方才那句话分明就是话里有话!
从来到定国公府,那个野蹄子就一直是大家目光的焦点,就连外祖母都只看得到她,自己仿佛变成透明的。
如此慢待原本就让秦慧宁妒怒怨怼,可如今,那些怨怼的情绪被定国公夫人的一句敲打熄灭了,剩下的只有失宠的恐慌。
她忙给定国公夫人行礼,笑道:“外祖母这些日子气色更加好了。”
定国公夫人握着秦宜宁的手,一面轻轻地拍着她的手背,一面笑着道:“是啊,我这日子过的舒心,你两个舅母和你表兄妹们都孝顺我,如今啊,这个家我也不当什么事儿了,有什么事你舅母都自个儿扛着,不肯将捕风捉影的话在我跟前提起半句,我无事一身轻,只管含饴弄孙,你说,这气色能不好吗。”
秦慧宁脑中嗡的一声,脸色上一阵红一阵白,强笑道:“外祖母是有大福气的人,舅母和表姐妹们孝顺,舅舅和表哥们也都争气。”
“是啊。”定国公夫人满目含笑的看向身旁的秦宜宁:“我们宜姐儿从前吃了苦,既然回了家,劫数就都过去了,往后就都是好日子了,所以宜姐儿也是有福气的。”
众人就都附和着笑,大家七嘴八舌的聊了起来。
秦慧宁悻悻的退回一旁站定,藏在袖子中的手紧握成拳,掌心几乎被她的长指甲抠出血来。
她想不到定国公夫人会如此下她的面子,言语中三番两次的暗自敲打她。
她不知道旁人听不听得懂,可是孙氏八成是能听懂的。
秦慧宁不安的看向孙氏,却见孙氏正微笑望着定国公夫人和秦宜宁的方向,不知听了什么,笑的正开心。
许是感觉到她的视线,孙氏询问的转过头来。
二人四目相对,秦慧宁眼中来不及收起的怨毒尽数落在孙氏眼里。
孙氏愣了愣,想着方才定国公夫人的话,再想想今日秦慧宁在众位表姐妹面前还不忘使手段,她心里不喜欢,也就没有如往常那般将人叫过身边来安慰,又继续去和两位嫂子说话。
她竟不理她了!
秦慧宁差点咬碎了满口银牙!
谁亲谁疏,现在可真是看出来了,这些人的心未免太歪了,她的确是被换了来没错,也的确占了秦宜宁十四年的嫡女之位,可这些又怎么能怪她?她也是受害者啊!这会子却给她摆脸色看。
她们这样对她,能怪得了她去争吗!
“老夫人。”大丫鬟进来行礼,笑道:“国公爷和大爷散朝回来了,宫里头的王大总管随同而来的,说是有圣旨到!叫咱们全家都去前头接旨呢!”
“是皇上身边的王大总管亲自来的?”满是寂静,定国公夫人的声音显得有些高。
大丫鬟点头:“是,奴婢问了跟着的小吆,说是国公爷和大爷瞧着都很高兴,王大总管也十分客气,才刚已经吩咐小爷们都先别来春熙堂,先去了前头见王大总管,预备接旨去了。”
二舅母一拍手:“我说那些孩子们还不来,原来是有好事儿!母亲,八成是老爷们的好事儿呢!”
定国公夫人和大舅母也是这般猜测的,二人脸上都有喜色。
定国公满门都是对抗大周入侵的中流砥柱,不论是如今正在前线抗敌的世子孙海茞、二老爷孙海菁,还是入仕在朝的笔杆子孙禹,文臣武将,都是皇上主战一派的利刃。
如今王大总管亲自前来,必定是对国公府的哪一位爷们儿有所嘉奖。
此时也顾不上说话了,定国公夫人、大舅母、二舅母、孙氏这些有封诰的都急忙去大妆起来,女孩子们也都理了衣裳,随后快速去了前院,焚香接旨。
秦宜宁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场面,难免有些紧张。她跟着表姐妹们一同跪俯在女眷们的最后,听着王大总管略显得尖锐的声音宣读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翰林院侍讲、定国公世孙孙禹,为人磊落、才德兼备、克己奉公、高节清风,不与泥淖同流合污,忠心可鉴、深慰朕心,着即晋为翰林院侍讲学士,赐黄金百两,钦此!”
“谢皇上隆恩!”
众人齐齐叩头。
王大总管双手将圣旨奉上,笑道:“孙大人,恭喜恭喜!”
孙禹双手接过圣旨,忙笑着道:“多谢王总管,还请花厅用茶。”
定国公站起身笑道:“有劳王总管走一趟,必定要尝一尝老夫的好茶才回去。”
王大总管笑的双眼弯成了月牙儿,躬身行礼道:“多谢国公爷,奴婢就却之不恭了。”
“请。”
定国公与孙禹一同去招待王大总管。
女眷们和其余的小爷则一同回了春熙堂。
待到更衣盥洗,重新落座,气氛才再度活跃起来。
“哎呀呀,真是天大的好事儿,天大的福分!”孙氏拉着大舅母的双手道:“难为大嫂养出这样的好儿子来,小小年纪就已入阁,且还靠着自己的才学擢为翰林院侍讲学士!更能得皇上的亲自己嘉奖!如此殊荣,咱们家可是得天独厚头一份儿啊!”
大舅微笑着摆手:“瞧你说的,鸣哥儿不过是好运气。而且这一次也确实是戳中了皇上的痒处。”
如此一说,众人倒是都觉得好奇。
定国公夫人问道:“我也正奇怪,好端端的为何皇上特地命王大总管来宣旨颁赏,擢升官职不算,还赏赐了百两黄金?”
秦宜宁也好奇的眨眼,人都说天威难测,大表哥能得皇上如此器重,倒是难得。
第二十九章 一份大礼
大舅母闻言轻叹一声,“这也不是什么秘密,先前没有告诉母亲,也是怕母亲听了跟着焦急。前儿大周曾有人联络过鸣哥儿,想鸣哥儿投靠大周,期间说了种种咱们皇上的不是,又说大周的逄小王爷骁勇,他率领的虎贲军的铁蹄早晚有一天会踏平咱们大燕的山河……”
在坐的女眷闻言,皆倒吸了口凉气。
定国公夫人眉头紧锁。
二舅母也掩口惊呼。
孙氏性子最为直接,一把拉住大舅母的手:“大嫂,这大燕朝的人不安好心!这话儿若是传到皇上耳中,那岂不是授人以柄,万一给咱们扣上个通敌叛国的帽子可怎么好!”
“可不就是传到皇上耳中了么。鸣哥儿当场就严词拒绝了那说客,还自行解了官服去皇上那负荆请罪。你们也知道,咱们皇上……多疑。不过最后终于是有惊无险,过了这一关。”
秦宜宁对京都高层之事不甚了解,却是知道关于皇帝的种种传闻。
在民间,骂昏君的比比皆是:老眼昏花,昏聩无能,宠信妖后,令奸臣当道。尤其是昏君宠信国丈曹太师,纵容皇子内斗,使得如今大燕朝堂一半掌握在曹太师手里,皇子凋零,如今只剩下太子一个皇子,继承皇位之事挑选都没的挑。
大舅母再度叹息,幽幽道:“鸣哥儿这般开罪了大周朝的人,又做了这么多年的出头鸟。我真是担心,他那个人别看性子温和,倔强起来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罢了,都过去了。好在皇上相信了鸣哥儿。”定国公夫人拍了拍儿媳的手,眼神温柔慈祥,示意她孩子们都在,不要再多言。
大舅母这才勉强从担忧之中缓过神来,笑着道:“时辰也差不多了,母亲,我先去厨房瞧瞧,待会儿就要开宴了,咱们就将宴摆在暖阁可好?”
“自然是好。”
大舅母就起身退了下去。
二舅母便又叫过了方才跟着进来的两位表兄弟介绍起来:“宜姐儿,这是你五表哥,这是你八表哥,你二表哥和四表哥都投身军中,这会子不在家。”
秦宜宁忙起身给五表哥和八表哥行礼。
孙家的男子生的都很高大,浓眉高鼻是他们的特点,五表哥和八表哥一个二十出头,一个十七八岁,都十分客气的与秦宜宁还了礼。许是年龄相差的多,也许是男女有别,他们并未多聊。
再度落座,闲聊片刻,秦宜宁才知道孙家的五位表哥,除了大表哥孙禹之外,其余的四位都已经成了婚,如今大舅和二舅镇守着京都不远处的奚华城,二表哥和四表哥也带着家眷都在奚华城,很久难得回来一次。五表嫂和八表嫂有了身孕,一个即将临盆,一个初有身孕胎像不稳,都不宜走动,是以今日没有出来。
“表嫂既不方便,来日方长,还怕没有见面的日子?”秦宜宁笑着道:“就请表哥为我带个致意。”
五表哥和八表哥都笑着点头,“往后多来走动,见面的机会还多着。”
见小辈们相处的融洽,定国公夫人笑的十分开怀。
正说话时,外头有婢女来回话:“老夫人,宴已经摆下了,国公爷和大爷已经去了暖阁,也请夫人、小姐、少爷们移步暖阁。”
“走吧,咱们去暖阁。”定国公夫人笑着站起身。
屋内随行的婢女就各自伺候着主子穿戴起来,一众人浩浩荡荡、说说笑笑的到了暖阁。
暖阁烧着地龙,一进门便觉得热气扑面而来,伴随着一阵饭菜的香气,让人感觉有家的温暖。
地当间儿摆着一座黑漆翠竹的八节屏风,将两桌席面分隔开来,男子在另一侧,女眷们则是围坐了一桌。
从进了暖阁的门,定国公夫人就一直拉着秦宜宁的手,落座时秦宜宁自然就坐在了定国公夫人身旁。孙氏则是坐在生母另一边。
秦慧宁抿着红唇,垂眸坐在孙氏的身旁,随后才是表姐妹们。
大舅母和二舅母站在定国公夫人身侧,都拿了公筷伺候布菜。
定国公夫人笑起来:“今儿个不要你们立规矩,快坐下,咱们一家子好好吃顿饭。”
大舅母将一块去了刺的糖醋鱼放在定国公夫人面前精致的五福捧寿碟子里,笑道:“母亲疼惜媳妇,媳妇也不能托大不是。”
二舅母也道:“正是,伺候母亲用饭都惯了,母亲就别推辞了。”
秦宜宁不着痕迹的打量大舅母和二舅母的神色,发现他们二人都很真诚,也很开怀,并非言不由衷。
大家族讲究食不言的规矩,暖阁中只听得见碗碟声,可秦宜宁却感觉得到气氛的轻快和愉悦。待到众人都用罢了饭,婢女们便端着痰盒、茶碗、黄铜盆和巾帕进来伺候主子们漱口洗手。一切停当之后,才上了茶。
秦宜宁毕竟是初回高门,自然成为了视线的焦点,姐妹们暗自打量,定国公夫人更是全程观察秦宜宁的举止。发现她坐姿端庄,背脊挺直,气定神闲自有一种大家闺秀的气度和温柔,仪态礼仪没有丝毫错漏,若是无人去说起她的过去,根本看不出她是个才回家几天的人。
定国公夫人便暗暗点头。
这丫头肯如此努力去学习,聪明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因她能够审时度势,在确定了情况后又有极强的行动力去执行。
有这么个人跟在孙氏的身边,见到事了至少能够劝解几句,不必像从前一样让孙氏单独成为秦慧宁的一杆枪,定国公夫人也能放心一点。
“你们把屏风撤去吧,都不是外人,宜姐儿也该见一见你外祖父。”
“是。”婢女们将屏风抬走。
包妈妈走到门前,只略看了屋内服侍的婢女一眼,众人就立即会意的跟随在包妈妈身后离开了暖阁,并仔细的关好房门,退至院门前等候差遣。
屋内只剩下了自家人。
定国公与定国公夫人起身,重新坐在首位,其余姊妹们依着身份站在一旁。
秦宜宁跪在花团锦簇大红地毡上,给定国公行了大礼:“宜姐儿拜见外祖父。”
“起来吧。”定国公的声音低沉,宛若洪钟,听着便知定国公身体底子很好。
趁着抬眸的功夫,秦宜宁快速打量了一眼。定国公年近古稀,身材高大,面色红润,双眼有神,是个极为威严矍铄的老人。
定国公问一旁的定国公夫人:“你不是还有见面礼要给宜姐儿?”
“我正要与宜姐儿说呢。”定国公夫人将一碗温热的茶水递到定国公的手中,随即佯作嗔怒的道:“就你会做好人,我要说的话,却被你给抢了先。”
定国公“噗嗤”笑了,一口茶险些喷出来:“你们瞧瞧,多大人了,还这么歪曲我。”
姑娘、小爷们见惯了祖父祖母这般,都跟着笑了起来。
秦宜宁也禁不住笑。
外祖父与外祖母的感情真好。
这一家人也都和善。与之相比,相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