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男主貌美如花-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莫怀是个聪明人,他当然知道陆珊在想什么,他的表情很平静,同时又透出点无奈:“这桩婚事小忧是同意的,我劝不住她,还被她逼着答应,暂时不能告诉外祖父和外祖母。”
  陆珊若有所思,莫忧和霍愉定亲了,还就要成亲了,这不是两三个月就能完成的事,之前是莫家那边故意瞒着,将军府才会毫不知情,也就不存在反对了。
  “为什么?”陆珊理解不了莫忧的做法,已经定亲了一方生了重病,那是没办法,有重情义的人家还要坚持完婚的,可婚前就知道一方没几年好活了,硬要成亲有意思吗。
  “威远侯最终选择了霍愉。”莫怀同样不理解妹妹,可他确定莫忧不是被人逼的,他就没再多说什么。
  陆珊愕然抬首:“他的身体好了?”威远侯府至今没立世子,不过他家大姑奶奶是四皇子妃,有顾芝罩着,无论威远侯过继哪个侄子,请立世子应该都是不难的。
  “略有好转,不过也就那样了。”莫怀神情淡然,不知联想到了什么。
  人各有志,既然莫忧不是被人强迫的,陆珊亦不再多问,而是开门见山道:“莫姐姐什么时候来遥京?”莫忧来遥京已成定局,来了不久就要出嫁,她倒也说不上多少抵触。
  “这就要看皇祖父了,威远侯府想要双喜临门。”元琳对此不予评价。
  所谓双喜临门,自然是指立世子和成亲了,皇帝什么时候能批准,谁也说不好。
  皇帝暂时没心情管旁人的家务事,他管自家的事还管不过来。皇帝目前最头痛的,无疑就是儿子们的子嗣问题了,除了已逝的顾兰,一家看着比一家可怜。
  没儿子的那些暂且不说,就是有儿子的两家,在皇帝看来也跟没有差不多。
  五皇子妃没有生育,五皇子的两位侧妃倒是各生了一子一女,可惜都没养活,最大的一个也只活到了两岁多。五皇子唯一的庶子是个没有名分的丫鬟生的,性格唯唯诺诺,皇帝极不喜欢。
  七皇子有个嫡子,小时候聪明伶俐,皇帝颇有几分喜爱,但是七皇子妃去了以后,那个孩子性情大变,变得又阴郁又沉默,完全没了过去的灵气,皇帝见了几次,也就失望了。
  皇帝现在最喜欢的孙子是元琪和圆圆,圆圆年纪尚幼,皇帝可以养着玩,元琪明年就要加冠了,皇帝难免就要想得长远些。
  前两年,元琪死活不肯成亲,谁家的小娘子他都能挑出一堆问题。如今,他好不容易看中了一个,家世才情都还不错,皇帝很满意,美中不足就是年纪小了些,暂时不能成亲。
  孙媳妇年纪小不要紧,元琪是郡王,先纳个侧妃就好了,还能早两年给他生个曾孙。
  谁知侧妃的候选人刚出来,还没进行二次筛选,元琪进宫了,告诉皇帝他暂时不要侧妃。
  “元琪,你乃何意?”皇帝需要元琪给他一个解释,一个合理的解释。
  元琪恭恭敬敬站定,拱手道:“皇祖父疼爱孙儿,孙儿感激不尽无以为报,只是侧妃一事,孙儿深觉不妥,还请皇祖父收回成命。”
  “哪里不妥?”皇帝平静地问,脸上看不出丝毫的情绪。
  “父王生平最大的憾事,便是不是皇祖父的长子,孙儿不愿重蹈覆辙。”皇帝念旧,只要把他的白月光搬出来,凡事都成了一半。
  果然,皇帝的眼神变得深邃了些,透出几分隐约的怀念:“他果真这样想的?”
  人不在了,记得的都是好处,顾茂不是普通的庶长子,他有军功,有不输太子的母家,他给顾兰带来的压力,真的是非常大的。


第125章 顾兰
  元琪很小的时候就隐约感觉到; 他的皇祖父是个性格复杂难以琢磨的人。他表面上看起来又慈祥又和蔼,似乎从来不会发火的样子,可他一旦发火,却不是谁都能承受得住的。
  皇帝的性情有些时候特别柔软,他似乎每个儿女都很疼爱,总想让他们得到最好的,无论他们犯下怎样不可饶恕的错误,他都是轻拿轻放,舍不得下狠手; 总要给人留下一条活路。
  但是有些时候他又特别残忍,但凡是对自己的皇位有一丁点威胁的人,他处理起来都是毫不手软。
  昔年太子顾兰被废; 大皇子顾茂被圈禁,就是最好的例子; 至今让人不寒而栗。
  元琪比谁都更了解自己的父亲,以及他一生最大的对手; 顾兰和顾茂或许有过争斗之心,但是他们从来都没有谋朝篡位的想法,哪怕一丝一毫也没有。
  偏偏皇帝不是这样想的,他也许是觉得这两个儿子太能干了,对自己的皇位有威胁; 也有可能是不赞同他们主战的做法,生怕他们的行为触怒了光明王朝,从而威胁到自己的地位。
  简而言之一句话; 对自己没有威胁的时候,皇帝是个再慈爱不过的父亲,哪个儿女都疼爱,即便有所偏颇,大面上总是过得去的,绝不会故意苛待或是冷落了谁。
  可他要是察觉到了危险的存在,哪怕是曾经最疼爱的儿子,贬谪流放也是毫不犹豫。
  元琪说不清自己对皇帝是怎样的感情,爱恨或许都有,又或者都已经没有了。
  十岁之前,皇帝是最疼爱他的祖父,只要是元琪想要的,没有皇帝不会给他的。
  顾兰夫妇自幼对元琪元琳管束严厉,要求他们谨言慎行,不得胡闹滋事。皇帝对待他们姐弟却是宽宥纵容,就像平常人家的祖父,疼爱自己的孙儿孙女,简直要把龙凤胎给宠上了天。
  在元琪元琳还不是那么懂事的年纪,他们对皇帝的喜爱程度是超过了太子夫妇的。
  元琪十岁那年,皇帝废掉了顾兰的储君之位,将他们全家贬为庶人。
  不仅如此,皇帝还不许顾兰一家留在遥京,他把他们贬到了易州的红河郡,那是盛宁王朝最南方的一个郡,多山多水,地势崎岖,气候也是十分恶劣。
  从繁华若梦的遥京到穷山恶水的南疆,从奴仆如云锦衣玉食到亲力亲为粗茶淡饭,面对云泥之别的落差,要说元琪心里没有怨,绝对是不可能的。
  尤其元琪还很清楚,他的父亲是被人冤枉的,顾兰怎么可能亲手杀了自己的弟弟……
  元琪从小就知道,他的父亲和叔伯们的关系不算太好,除了排行靠前的几位,几乎就没有往来。
  可就是有往来的几位,也只有大伯父顾茂长期在和父亲较劲,三叔顾芝和四叔顾若,他们和父亲的关系与其说是兄弟,还不如说是君臣更妥帖。
  就算是在顾茂军功最盛的时候,顾兰也没担心过他会动摇自己的储君位置。顾兰更在意的,其实是顾茂和自己截然不同的联盟方针,他们一直都在试图说服对方站到自己的阵线来。
  很多人可能没有意识到,顾兰和顾茂的关系从来就不是人们想象中那般剑拔弩张,他们一直是有并存的可能的,只不过顾茂进退皆可,顾兰却是毫无退路。
  顾兰生来就是太子,这就注定了他的人生只有一个方向可走,登不上皇位的皇太子,历来是没有好下场的。
  顾茂比顾兰多了一个选择,而在元琪看来,顾茂未必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可以这么说,除非顾兰顺利登基,否则顾茂除了夺嫡上位,根本没有其他出路,哪个皇帝能够容忍自己头上有位军功如此显赫的兄长,那不是把自己的命脉交给旁人掌握吗?
  只有顾兰可以,他是盛宁王朝名正言顺的储君,他有信心,让自己的每一位兄弟都为自己所用。
  对顾茂来说,位极人臣肯定赶不上位登九五,可两者的难度,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顾茂扳倒顾兰的可能性,远远低于顾兰干掉他的可能性,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皇帝把他们两个都干掉。
  除了顾茂,顾兰比较欣赏的就是顾芝和顾若了,下面那些弟弟,他估计话都没跟人说过两句。
  十五皇子是皇帝最小的儿子,比圆圆还要小一岁,皇帝喜爱他不足为奇,可他再是对小儿子偏心,人们也不会觉得皇帝是想要废长立幼,旁人尚且不会这样想,聪明如顾兰又怎么会呢。
  退一万步说,顾兰就是看这个弟弟不顺眼,非要置他于死地,他也只会派人下手,哪有自己亲自动手把人掐死的道理,他还要不要脸面了,他又不是疯了。
  孙婕妤所谓的证据,十三皇子所谓的证词,表面上无懈可击,只要深究下去,总能发现问题的,因为顾兰不可能这样做,他的脑子还没有坏掉。
  偏偏皇帝就不追究了,他相信了孙婕妤的说辞,认定了这件事就是顾兰做的,谁的话也听不进去,甚至把王皇后的去世都算在了顾兰的头上,让元琪十分心寒。
  就算是皇帝唯一的嫡子,就算是正式册封的储君,一个刚出生就没了母亲的孩子,在宫里长大总是会比较辛苦的,他说不定会羡慕自己的兄弟姐妹都有母亲。
  皇帝此举,无疑是在太子心上狠狠地插了一把刀,这比所谓戮弟的罪名,更让元琪无法接受。
  流放南疆三年,顾兰夫妇和元琳也就罢了,虽然生活清苦些,至少没有性命之忧。
  元琪则不然,他好几次差点死在了南疆。可能是当年在娘胎里没有抢过元琳,元琪生来体弱多病,所幸宫里不乏名医良药,他从小好汤好药被人养着,顺顺利利长到了十来岁。
  南疆潮湿的气候和浓郁的瘴气对元琪几近致命,他能活着离开红河郡,已经算是福大命大。
  六年前,皇帝不知是想通了什么,突然就要顾兰回京,虞妙歌不肯让顾兰走,说是此去危机重重,他的那些兄弟,未必会让他活着回去。
  顾兰坚持要走,他说这是他们最好的机会,也是最后的机会。
  如果他能回去,他什么都不会再顾忌了;如果他回不去,元琪元琳也会有机会回去的,皇帝爱屋及乌,迟早有一天会心软的。
  元琪至今记得顾兰那时的表情,那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平静,仿佛早已看透了人世间的种种。
  元琪莫名有些害怕,他问顾兰可不可以不走。顾兰摇摇头,说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必须要做的事。
  虞妙歌一语成箴,顾兰果真没能回到遥京,他在距离京城不到三百里的地方遭遇潜伏多时的刺客,苦战不敌。
  除了皇帝本人,谁也不知道他当时召顾兰回京是为了什么。但在顾兰身故以后,皇帝恢复了他太子的身份。
  元琪不得不承认,他的父亲是非常了解祖父的,不管他曾经怎样忌惮过这个儿子,在他遇刺身亡以后,他忘掉了他所有的错处,记得的,都是各种好处。
  就是元琪如今拥有的一切,都是因为他是顾兰的儿子。
  皇帝永远不会承认,顾兰的死自己才是主要因素,他把一切怪罪在顾茂头上,从此彻底冷落了他。
  看到皇帝脸上露出怀念的表情,元琪心里阵阵冷笑,可他面上什么也没表示出来,还淡然道:“果真如此,父王说他儿时常和大伯比武,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对于小孩子来说,两岁的年龄差距是不可忽略的,顾茂又是天生的学武奇才,顾兰比不过他,其实一点也不稀奇。
  提起顾兰,皇帝的眼神愈发柔和,他想起顾兰比如今的圆圆更年幼的时候,看到顾茂有张贵妃,顾芝有李淑妃,顾若有陈皇后又有杨德妃,羡慕地不得了,就问他自己的母亲哪里去了。
  皇帝如何答得上来,那会儿顾兰才刚开始认字,跟他解释生死无常这种事,显然是不可能的。
  皇帝甚至不记得顾兰当时具体说了什么,反正最后的结果是,父子两个抱头痛哭了一场,顾兰的问题最终也没得到答案。
  虽然立了陈皇后为继后,可皇帝的初衷是希望有个人出来统摄六宫,同时告诉后宫其他人,他的嫡子只有顾兰,不会再有第二个了,让她们勿生杂念。
  但是皇帝从来没让陈皇后抚养顾兰,他宁可让她养着没改玉牒的顾若。
  顾兰是皇帝亲自养大的,不管最后几年,他是如何对待这个儿子的,之前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他对顾兰的疼爱绝不作伪。
  如今顾兰不在了,皇帝只能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元琪和圆圆身上。
  皇帝之所以急着给元琪纳侧妃,是考虑到陆珊年纪太小,他等不及四五年以后才能看到曾孙了。
  但是元琪的话提醒了皇帝,一旦侧妃在正妃之前生子,元琪日后的嫡子就会面临顾兰曾经的处境。
  皇家不比普通人家,嫡庶之分没有那么分明,如果元琪只是普通宗室也就罢了,太丨祖皇帝有规定在先,事关王位继承,嫡庶规矩是乱不了的。
  可他一旦立了皇太孙,事情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元琪的侧妃出身不会太低,若是早早生了长子,日后王妃进门,庶长子年长嫡子好几岁,倒也是个问题。
  见皇帝还在犹豫,元琪又平静地补充了句:“昔日东宫也有不少美人,可孙儿没有异母的弟妹。”
  皇帝沉默不语,他想起自己那么多儿子,就只有顾茂和顾兰的儿女全是嫡出。
  很明显,这两个人对嫡子都是很执着的,根本不要庶子。他们为什么不喜欢庶子,皇帝也是知道个中缘由的,元琪受到顾兰的影响,不愿先生庶子完全说得过去。
  皇帝思忖良久,终于下定决心:“元琪,你的婚事不能拖,现在就让内务府操办,等陆家丫头满过十五,你们立即成亲,片刻不能耽搁。”
  “孙儿谢皇祖父成全。”知道把顾兰搬出来就能事半功倍是一回事,真这么做了,元琪的心情又有些莫名的惆怅。
  元琳带着陆珊到了讲武堂,那些学生都很纳闷,一个舞阳翁主就够了,怎么又给带了个小娘子来,谁家父母这么开明,居然要让女儿从军,真是不可思议。
  太丨祖皇帝创立讲武堂的时候曾说过,男女生都可以收,前提是能通过入学考试。
  事实上,讲武堂创立一百多年了,招收过的女学生不超过十人,还都是顾家的公主郡主,一个外姓的都没有,陡然来个不是姓顾的,谁都需要适应时间。
  舞阳翁主自小以武艺见长,她选择来讲武堂,人们接受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
  谁知舞阳翁主今日又带了个小娘子前来,个子虽然高挑,脸上却显稚嫩,还说是来报考讲武堂的,先来参观一下,被舞阳翁主打击地无地自容的众人立即有点懵了。
  得知新来的小娘子姓陆,是安远侯府的三姑娘,众人更是惊讶到差点把眼珠子给瞪出来了。
  能够报考讲武堂的,就算不是世家子弟,也是家有余财,不然也不会让孩子学这个。
  前些天,皇帝刚给临川郡王和陆家三姑娘赐了婚,消息全城皆知。这才过了几天,陆三姑娘竟然来了讲武堂,真是太不可思议了,临川郡王脑子里都在想什么。
  “你别管那些人心里都在想什么,讲武堂是个凭实力说话的地方,等你把他们打服气了,他们就不会胡思乱想了。”元琳神情自若地给陆珊传授经验。
  作为太子的女儿,元琳进入讲武堂很容易,几乎没被任何人为难,可她真正在讲武堂站稳脚跟,凭借的是自身实力,那些人单打独斗赢不了她,带兵作战还是赢不了她,可不只能服气了。
  “琳姐姐,你放心,我都明白的。”陆珊从前就是练过军校的,如何在讲武堂站住脚,她心里有数。
  听着元琳和陆珊的对话,莫怀一脸压力很大的表情:“我有点为自己的前途感到担忧……”元琳的武功就不说了,他至今没见过有人是她的对手,陆珊虽然年纪小,进步速度也是很惊人的。
  “表哥不用担心,学武之人都是不会对不会武的人动手的。”元琳和莫怀的武力值差距太大,两人反而动不起手,因为元琳只要出手,基本就没有以后了,她不得不多掂量下。
  “照你这么说,我该同情小舅子了?”莫怀隐约觉得,陆珊的话好像哪里不对。可到底是哪里不对,他又说不出来,于是一句话没过脑子,直接就蹦了出来,让莫怀自己也有些惊讶。
  陆珊愣了愣,反应过来莫表哥说的小舅子就是元琪,忙解释道:“我还不是七哥的对手,我不会自讨苦吃的……”而且元琪也没有欺负她的爱好,所以他们也是打不起来的。
  略微顿了顿,陆珊又道:“琳姐姐和莫表哥好过分,之前瞒得严严实实,都不把我当自己人。”自从离开西川,陆珊就没关心过莫家兄妹的事,她原以为他们的人生不会再有交集了。
  “你以为我们乐意吓你玩吗?要怪就怪元琪,谁让他那么急,早早就把你给定下了,生怕你会跑了似的。”元琳说着挑了挑眉,神情略显古怪,她不太喜欢这种事情超出自己控制范围的感觉。
  陆珊不解地眨眨眼:“琳姐姐,我都不知道你和莫表哥的事,怎么就和我有关了?”
  “你不知道元琪知道,可他怕你跑掉,早早策划了这一切,你说和你有关系没?”要不是元琪和陆珊定了亲,皇帝哪会催她成亲,元琳想起这事儿就挺无奈的,她的计划整个都乱套了。
  陆珊还是不解,想了想猜测道:“皇上说要长幼有序?”宫里赐婚的旨意刚下来,他们家老太太就说了,在陆珊嫁出门之前,陆玲和陆玮必须嫁了,陆瑾陆瑜和陆琮,最好也把媳妇给娶了。
  没等元琳回话,陆珊又接着道:“可是至少还有三年的时间……”话没说完,陆珊自己打住了,是她想错了,她和元琪暂时成不了亲,元琳的确不着急,可莫怀急啊,莫忧眼看就要嫁了。
  于是,陆珊小心翼翼地问道:“琳姐姐,你和莫表哥是要成亲了吗?”
  元琳没有回答,她转头看了眼莫怀,又转过头对陆珊道:“小珊儿,我下午还有事,就不陪你了,你回家好生准备。子思也要回城,你们正好同行,路上也能说说知心话。”
  陆珊默默地在心里翻了个白眼,她和莫怀能说什么知心话,他们压根儿就不熟的好不好。
  由于时间还早,又有莫怀同行,陆珊回程放低了速度,她知道莫表哥有话要对她说,还是不好当着元琳的面说的,元琳也是故意在给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说起来无所顾忌。
  莫怀沉默了许久,久到陆珊都要怀疑自己是不是想多了,莫表哥其实没什么话想对她说。
  “小珊儿,我和舞阳翁主的关系,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莫怀轻声开了口,第一句话就出乎陆珊的意料,什么叫不是她“想象的那样”,她以为他们就要成亲了,难道不是吗。
  “什么意思?你们其实并没有在一起?”陆珊仔细回忆,元琳和莫怀好像是没有正式承认过他们的关系,可是陆珊说什么,他们也没有否认,而且莫怀还打趣地管元琪叫小舅子。
  莫怀摇摇头,眼神稍显苦涩,沉声道:“我们的确是要成亲了,但是我和翁主的关系,跟你和临川郡王完全不同。”两个人在一起,有些话不好对陆珊讲,现在分开了,莫怀毫无保留。
  “哪里不同?”陆珊傻眼了,明明动作比他们还快,为什么莫表哥一点都不开心呢。
  “皇上要让翁主成亲,她不愿意,可又不能拒绝,于是就……”莫怀说出的话让陆珊大吃一惊,原来他和元琳不是日久生情两情相悦才要成亲的,而是觉得对方比较适合,然后就将就凑合了。
  “表哥,你喜欢琳姐姐吗?”陆珊想明白自己之前哪里觉得不对了,莫怀和元琳的互动有问题,远看像模像样,可仔细再瞧,不像是热恋中的恋人,倒像是配合默契的伙伴。
  莫怀还是摇头,他和元琳的关系,从一开始就不是那么单纯的。元琳被皇帝逼着嫁人,毫不犹豫就选中了他,不是因为喜欢,恰恰是因为不喜欢,只有不喜欢的人,合作起来才更轻松。
  “既然不喜欢,你为什么要答应?”莫说元琳还只是翁主,就是盛宁王朝的公主,也没有强迫人尚主的,盛宁王朝的驸马不能议政,公主们其实是很不好嫁人的,顶多是拒婚的难度有点高。
  莫怀愣了愣,似乎是没有想到这一层。片刻,他轻轻笑道:“自然是有其他好处了。”
  “那你觉得琳姐姐喜欢你吗?”陆珊很无语,干脆换了个问法,就是不知道,莫怀能不能听懂。
  莫怀这回没有摇头了,他低低笑了声,自嘲道:“我想应该是不喜欢的。”
  陆珊无言以对,明明是两个聪明人,怎么会做出这么蠢的事情来,叫她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元琳再是被皇帝逼婚,可她好歹有三年的缓冲期,有什么必要非得找个既不喜欢又还急着成亲的人,以元琳那么骄傲的性子,她做不出来这样的事,她对莫怀必须是跟其他人有所不同的。
  所以在陆珊看来,元琳对莫怀的感情就算不是喜欢,也是超出常人的好感,再发酵发酵,说不定就成了。
  再说莫怀,他那个因为莫忧要出嫁了所以要先成亲的说法其实也不是很说得通。
  通常来说,兄弟或者姐妹按照年龄大小先后成亲,是很多人家都有的习惯,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打破。姐弟也是如此,一般姐姐嫁人在先,弟弟娶妻在后,只有兄妹是例外,时常会有破例。
  原因很简单,男子成亲的年纪通常比女子要大些,如果哥哥只比妹妹大了一两岁,那么妹妹嫁人了哥哥再娶嫂子,也不算是很稀奇。
  没人规定莫怀必须要在莫忧出嫁之前成亲,可他偏偏就要坚持这一点,而元琳也答应了。
  陆珊有理由相信,莫怀这么做的原因和元琪差不多,只是她和元琪心照不宣,莫怀和元琳却是雾里看花,看不清自己的感情,更看不清对方的心,只能慢慢磨了。
  见陆珊面上的表情变化莫测,莫怀苦笑道:“小珊儿,有些话以后别在翁主面前说,她会不高兴的。”
  “我知道了,表哥准备什么时候上我家去?”陆珊满不在乎地回道。元琳才不是那么小气的人,不过她和莫表哥的事她还是知道的不够清楚,回头问问元琪去,说不定有更多的收获。
  “过两日就去,我得先把有些事处理干净。”莫怀在遥京没有其他亲人,去了安远侯府肯定被顾萝留下来,再要随时出门就没那么方便了,这也是他之前不急着上门拜访的主要原因。
  陆珊没问莫怀什么事,他跟了元琳一年多,肯定是在为她办事,也难怪两人的关系那么纠结。
  陆珊回到家,先去见了顾萝,她没说莫怀和元琳的事,倒是先说了莫忧的婚事。
  顾萝听完叹了口气,低声道:“小忧像二姐夫,竟不像我二姐。”
  “娘,二姨母什么样?”陆珊一直想不通,顾萝和顾萍那么要好,怎么她和莫忧一点没有捡到。
  “二姐又温柔又和气,我做什么都会陪我,再没比她更好的姐姐了。”谈到过世的姐姐,顾萝的眼神逐渐变得深沉。
  见顾萝对莫忧的婚事没什么看法,陆珊又问道:“莫表哥说他们家太太想让莫姐姐从我们家出嫁,有这样的规矩吗?”安远侯府人多事杂,陆珊真不觉得这是个很好的选择。
  “你不是说霍家想要双喜临门吗?真是威远侯府娶世子夫人,从安远侯府出去倒也无不可。”莫忧从哪里发嫁并不是问题,她的这桩婚事,最大的问题就是新郎官本身。
  陆珊双手托腮,满腔疑惑道:“娘,你说莫姐姐到底想要什么?再尊贵的寡妇,那也只是寡妇啊。”顾澈当年查过霍愉,他的病药石罔效,纯粹就是拖时间了,她不相信会有奇迹发生。
  “既然威远侯选了霍愉,说明他肯定是有过人之处的……”其实顾萝也没想通,威远侯过继世子为什么要选个病歪歪的,要是霍愉走在他前面,还没留下子嗣,这个儿子不是白过继了吗。
  “可是选嗣子和选夫君,就不是一回事。”尤其霍愉还有和宁雅蕊的那一段,陆珊至今没搞清楚,霍愉看中宁表姐哪里了,竟让霍家不择手段也要帮他娶到宁雅蕊,只是最后功亏一篑。


第126章 催婚
  莫忧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陆珊想不明白,也不会花时间去多想,她的当务之急是尽快进入讲武堂。
  皇帝一向忌讳儿子们涉足兵权,当年顾茂带兵出征,也是出征前临时授权,回来立马收了兵权。顾兰什么政务都接触过,监国理政也不止一两回,唯独军事,从来没有插手。
  但是元琳进了讲武堂; 陆珊还想进去,皇帝却不见得会多想。讲武堂出来的都是低级军官,日后天南地北各居一处; 职位不高还都分散,就是拉拢了几个人; 也成不了大气候。
  更可况,元琳和陆珊都是女儿身; 早晚总要嫁人生子,在皇帝看来,她们就是生性尚武,趁着年纪小过把瘾,等到嫁了人; 自然也就收心了,让她们任性几年也无妨。
  毕竟,元琪也不介意不是; 亲姐姐也就罢了,未来媳妇还能这么纵容,真是叫人大开眼见。
  陆珊当然知道皇帝低估了元琳,也低估了自己,可她很满意这种低估,要是皇帝知道他的孙女和未来孙媳妇想做什么,他会被吓到的,就让他自以为是好了,只要他不干涉她们就好。
  不要说皇帝了,就是元琪元琳的叔叔们,也没把元琳和陆珊当回事,不过是两个小姑娘,就是武功比常人高了点又如何,还能上得了战场杀得了敌人,想想也知道不可能。
  叔叔们不看好,伯伯却不这么想,伯伯的女儿们更是羡慕地不得了。
  “父王,陆家妹子都能去讲武堂了,为什么我和妹妹们不能去?”顾元娘很早就想去讲武堂了,顾茂一直不让,说是讲武堂都是男人,哪有小娘子去的道理,在家跟他学不就得了。
  顾元娘想想也是,论起行军打仗,讲武堂的师傅未必赶得上顾茂,她与其去讲武堂,不如跟着父王学,家里还有妹妹们跟她练手,真去了讲武堂,那些学子不见得敢和她动手。
  后来元琳回了遥京,又去了讲武堂,顾元娘不知不觉又萌生了去讲武堂的念头。妹妹们都比她小,谁也打不过她,父王赋闲在家,每天一对一教学也很可怕,她宁愿去和堂姐作伴。
  但是顾茂还是不许,说是他和顾兰争了半辈子,从未落个下风,要是顾元娘打不过元琳,岂不是丢了他的脸。
  顾元娘闻言很无奈,她的武功真的不算差了,同龄的小郎君都打不过她,但是元琳,她是奇葩中的奇葩,十皇叔和十二皇叔加起来都不是她的对手,她能有什么办法,父王真是太过分了。
  “大丫头,你过来。”顾茂朝着女儿招招手,示意她坐到自己身边来。
  顾元娘秀眉一挑,神情有些不忿,可她眨了眨眼,还是乖乖地挪了过去。
  “你知道我和你母妃怎么认识的吗?”顾茂问了个貌似不相关的问题。
  “西夷犯境,你带兵反击,和母妃不打不相识。”顾元娘的说法已经是很温和很客气了,顾茂和穆王妃不是普通的不打不相识,他是直接俘虏了穆王妃,把人当成了自己的战利品。
  所幸穆王妃就吃这一套,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