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一侯-第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收起激荡转过身。
“拿名帖准备礼物。”
随从应声是,想着虽然陛下的圣旨还没发,由蒋友这一番游走,项云的名字必然在朝中诸臣中先扬名了。
。。。。。。
。。。。。。
崔征的书房里,坐着的官员们在说项云。
项云的履历被翻了出来摆在每个人的案头,从他求学到入仕以及每年的考评都清清楚楚。
离开京城时没有搬走任何金银珠宝,朝廷的典藏文书印鉴都一个不少。
“项云的出身真不错。”一个官员道,“太原府项氏虽然本朝清淡不显,几代前也是显赫之家。”
“比李奉安出身好。”另一个官员道,更不用说武鸦儿,武鸦儿都不算有出身。。。。。野地里长的。
“做事也很沉稳。”有官员更关心人,毕竟现在乱世家世又不能换来兵马和征战的能力,“李奉安也视为得力,所以才特意要了陇右为他设节度使。”
“此人有能力有沉稳也有带兵之才。”
“他有心投奔相爷。”
“最关键的是,他能领剑南道的兵马。”
“对,他是李奉安的助手又是亲戚,李家子女都靠他扶持。”
厅内诸人七嘴八舌皆看好项云,这个人的出现真是太及时又太合适了,以前怎么没有发现此等人物?
“那是以前轮不到他出现。”崔征说道。
以前太平盛世,征战就那么一小部分,能有战功的也只有那么一小部分人。
“其实人和人的差别能有多大?能出仕为官大家的才智都差不多,人生成就有差别,很多时候只是因为差的是机会。”
崔征看着诸人。
“以前有李奉安,谁会看到他身边的其他人。”
诸人点头。
“现在李奉安不在了,他就要想办法出头了。”崔征道,“不仅是在大夏,还有在剑南道。”
剑南道不也是他的吗?争什么?诸人对视一眼,难道他不能掌控剑南道兵马?就算这个人再厉害,如果没有兵马也难以委托重任。
那些卫兵都来自各地,都有自己认定的将官,天子之命他们听,天子任命的人他们就不一定听了。
那个武鸦儿如果不是因为有凶猛的鸦军,能驱赶挟裹这些卫军历经几次出生入死,能一拥而上将不听话的将官当阵斩杀威慑,他也不可能对这么多兵马掌控自如。
在这个乱世,有人马最重要,才能倒是其次。比如那个娃娃节度使,比如淮南道的楚国夫人,一个孩子一个妇人,还不是因为有兵马。
“不是他掌控不了剑南道,是剑南道现在也有些纷乱。”崔征淡淡道,从项云那个门客含蓄的讲述中可以得知,“李奉安死后,想要出头的可不止他一个人。”
诸人明白了,有人皱眉道:“那他这样还可用吗?”
“这样当然可用,更可用。”崔征道,“这样的他更心智坚定更渴望功名更需要靠山,现在他缺少的就是一个靠山,如果扶他一把,剑南道的那些纷乱对他来说就不堪一击。”
所以呢?
崔征站起来云淡风轻道:“我去给陛下说说,给他请个旨意来面圣吧。”
那这件事就说定了,官员们便不再想现在了,开始想以后。
“武鸦儿不回来,更好,把军中的官员换一批。”
“项云来了带的是陇右道还是剑南道?兵马也交替一下。”
“梁振不是在攻打范阳道吗?让这里的振武军去增援一下,以示陛下关怀。”
大家说说笑笑拥簇着崔征向外走,刚迈过门槛有人跑过来举着一张名帖和信。
“相爷,韩旭给大人的信。”他说道。
先前他们还要说韩旭呢,后来去说项云,忘记了。
没想到说他他就送信来了,诸人有些好奇,是现在看还是先去见陛下?每天送到相爷手上的信和名帖多的是,相爷不可能把这些都看了。
不过韩旭嘛。。。。。
崔征停下脚,先看到韩旭的名帖上写着益州刺史韩旭,这个一根筋。。。。。。
他伸手接过打开,韩旭刚柔并济的字体展现在眼前,第一句话干脆利索声势赫赫。
“韩旭不负先帝所托,已掌管剑南道。”
第七十五章 能博崔征一笑
张安王林是亲自来送帖子和韩旭的信的,但没有过多停留,递了信就走开了。
他们作为节度使的时间短,山南道又一分为三也有些乱,去京城拜访崔征并不多。
如今京城换了地方,相爷门房也换了人,一切都更陌生了,门房不认得他们,态度轻慢接过信让他们回去等着。
相爷如今很忙的。
张安王林并不觉得这个理由多过分,进入麟州后看起来太平繁华,但毕竟叛军在外虎视眈眈,没有人能真正的安心,街上的民众说说笑笑,总会突然就一惊一乍左右看。。。。。。。
朝廷为了维护麟州的繁华和安稳民众,要做的事太多了。
但他们才走出去没多远,就有相爷府上的人追来,恭恭敬敬的请他们进去。
相爷竟然立刻就见他们了?
张安王林是打听过的,一般来说递了帖子,最少两三天,多则七八天才有回音,没有回应的是大多数。
“相爷要问韩大人的事。”来人说道。
传言果然没错啊,韩旭是崔征的人,还不是一般的人。
张安王林被请来崔征面前,他们施礼讲述先前和崔征见面的两次场景,追忆先前悲愤叛贼。
崔征没有追忆和悲愤,在叛乱发生先帝死去的那时候,他就抛下了没用的情绪,坚定和向前看才是他的心志。
节度使在麦田里是特殊的存在,但可惜节度使也是有区别的,像李奉安安德忠齐山这些大节度使,崔征当然不陌生,而眼前这两颗节度使没什么印象。
不过这些都无所谓。
崔征打断他们的话,径直问:“韩旭怎么回事?你们是山南道的,怎么跟他又认识了?”
张安道:“此事说来话长。”
王林道:“韩大人其实一直在我们山南道。”
他们面对满厅的官员将韩旭的事从头讲来,回家探母察觉范阳军异动,一路守城护民,九死一生才来到山南道,又怎么让李明玉信服,压制李明玉的叔父,收服剑南道的官兵,斩杀怯战失城的山南东道节度使,又怎么派兵援助江陵府,以及连通四方,与淮南道东南道协同作战,势将中原腹地打造的铁桶一般。
这些事有的是韩旭告诉他们的,有些是他们亲眼看着亲身经历的,事情是真实的,细节经过了他们的扩充渲染,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厅内摆开了舆图,随着讲述在其上指点标记,故事真实肃重,清晰明了又跌宕起伏,让厅内的官员们听的如痴如醉。
张安王林茶水添了三次,日光从正午到了黄昏,室内点亮灯火,韩旭两年多的历程才讲完。
“韩大人真是不容易啊。”
“这掌管的其实不止是剑南道,所过之处也都因他而受益啊。”
“可以说是走一路震慑安抚稳固一路。”
厅内的官员们议论着回味,还有人在认真的思索,不时的响起惊讶声。
“我记起来了,见到过一封急报,是一个小城报来的,说多亏了朝廷谏议大夫喝退了乱兵。”
不过对于纷乱的时局来说,一个小城喝退乱兵实在算不上什么捷报好消息,反而会让人有些悲悯,能喝退乱兵,可能抵得住叛军?这个小城在捷报送到麟州的时候,已经不存在了,所以大家也没有在意。
现在则明白了,原来那时候就是韩旭在做事了。
还有人搬来了文书,对照适才的讲述地点查看,果然不断的发现韩旭的身影,印证了张安王林说的不是假话。
崔征没有怀疑张安王林说的假话,从讲述里已经可以印证,这就是韩旭做事的一贯性格。
虽然张安王林说的夸张,但这种事还真是只有韩旭能做出来。
“这么说剑南道已经在韩大人的掌控下了?”
“是的是的,李小都督对韩大人信服如父啊。”
“李小都督的叔父代管剑南道,跟韩大人争执,韩大人只一语就驳回了他,剑南道的卫兵是陛下的,不是李家的。”
“所言极是啊,唉,有些卫道真的是仗着纷乱,朝廷管不到他们,就为所欲为。”
“就需要有韩旭这样的朝廷命官来监管。”
听着官员们询问以及张安王林的再次回答,崔征嘴角微微上扬,韩旭何止掌控了剑南道,李小都督对韩旭信服如父,这山南道,这两人不也是?并且深陷其中而不知。
“张大人王大人,你们跋涉而来也累了。”崔征打断厅内的说话,“你们先去歇息吧。”
这样就结束了啊,也没有留饭也没有说什么,张安王林有些失望,当然不敢表现出来,带着一肚子相爷家的茶水告退了。
韩旭让这两人来并不是真的只来送信的,而是向朝廷举荐这两个节度使,厅内的官员们也有些猜不准崔征的心思,有胆大的便主动问:“相爷,您怎么看?”
崔征道:“我看很好。”
很好是什么意思?诸人愣了下,直到看到崔征脸上的笑,大家都看呆了。
崔征已经不年轻了,年轻的时候也只能算中人之姿,笑容还不至于颠倒众生,老了就更不会了。
大家惊呆的是。。。。。
“相爷多久没有笑过了。”一个官员说道,声音发颤,眼角有泪滚下。
在场的人都回过神,争先恐后为崔征的一笑悲伤或者欢喜。
。。。。。。
。。。。。。
崔征的笑不为外人知道,但张安王林进出崔征府,蒋友很快就知道了。
“他们竟然也来了。”蒋友神情凝重,“是被韩旭送来的?”
随从倒是神情轻松,笑道:“不用担心,那两人进了相爷府,没有被留饭,天黑就被送出来了。”
蒋友可是跟崔征一起吃过饭的。
“两人可能是来替韩旭表功劳要奖赏了。”随从猜测。
对这个韩旭他当然也没有好感,自从韩旭来了,剑南道的人就更忘了项云了,项云才是剑南道的自己人,韩旭可是个外人。
蒋友没有随从这么乐观,让他盯着张安王林所在,一夜没睡,第二天一大早随从就神情不安的跑回来了。
崔征带着张安王林入宫见陛下了。
蒋友心中一凉:“昨天才来今天就去见陛下?山南道是有什么紧急的事吗?”
张安王林也有些心惊肉跳,跟着人来到鲁王府,看到崔征果然引着他们向宫内走去才相信。
“我们见了陛下是要说说韩大人吗?”张安大着胆子问。
传闻中很严肃脾气很不好的崔相爷转过头对他笑了笑:“那些过去的事就不用说了,陛下关心的是现在,说说你们山南道吧,你们山南道做的事可不少啊,不仅能与剑南道携手共进,还能协助江南道抵抗叛军,真是至关重要居功甚为。”
张安王林狂喜又不可置信,意思是原本讲的韩旭的功劳的,要说成是他们的?
崔征看了他们一眼,淡然道:“没有山南道,韩旭能做成这些事吗?当然是你们的功劳。”
张安王林瞬时挺直了脊背,脚步变得沉稳。
他们郑重施礼,满脸感激的看着崔征:“我们谨遵相爷的吩咐,讲给陛下听,让陛下安心。”
崔征嗯了声点点头没有再多说,这已经是他说的最多的话了,他端正身形向前而去,张安王林在后紧紧跟随。
官员们站在路边看着这一幕。
“相爷这是要提携这两人啦。”一个官员笑道。
“不是提携他们,是提携韩旭。”另一个官员纠正,“韩旭把他们送来想让朝廷委以重任,相爷就满足他的要求。”
又一个官员没有在意这些,想的是另一件事:“没想到韩旭竟然没有死,还混的风生水起。”
“这是他好命,遇上剑南道是个娃娃节度使。”有人不屑道,“换做是个成年人,他现在说不定已经死了。”
听到好命两字,有个出神的官员噗嗤笑了。
“韩旭还真是好命。”他道,“太平盛世有女人倾慕,乱世征战里也有女人飞扑,不是有钱就是有权,现在又多了一种,有兵有马。”
提到这个大家都想起来了,随着韩旭消息到来的,还有他与楚国夫人的流言,现在通过张安王林详细的讲述。。。。。。
“这可不像是流言。”一个官员意味深长一笑,“韩旭与楚国夫人还真是同生共死之情,关系匪浅。”
宫门前响起了笑声,站在一起的官员们恍惚回到了从前,那时候没有战乱,车马平安,他们上朝闲闲清谈,饮茶喝酒,笑看韩旭被女人痴缠。
真是美好的时光啊。
。。。。。。
。。。。。。
蒋友并不觉得曾经的时光多美好,现在才是他最美好的时光,但此时此刻头顶一片阴暗。
“陛下留下了张安王林?”他不可置信说道。
对面坐着的是一个穿着便服的官员,收了蒋友很多钱,所以还是愿意给他说好消息。
“陛下也说了让项都督也来。”他低声道,“你快回去告诉都督吧。”
蒋友看着他:“圣旨呢?”
那官员皱眉道:“哪有什么圣旨?这种事要什么圣旨。”
先前可不是这样说的,蒋友最后一丝希望破灭,原来煮熟的鸭子真的会飞啊。
第七十六章 项云看的清楚
项云将蒋友的信放下,笑了笑。
没煮熟的鸭子会飞走,熟透的鸭子只要没吃到嘴里,也会被人拿走。
就算吃到嘴里没吃完,也还能被人夺走。
就像两个小孩子争抢,嘴里咬了一口的也不会嫌弃,大人在争抢上其实跟小孩子没什么区别。
亲随在一旁听的有些无奈:“都督,你还有心情开玩笑?”
谈论什么孩子大人的,不如想想陛下是怎么想的,崔相爷又是怎么回事?
项云道:“不用想,有了更多的选择,我就不值钱了,没必要用圣旨来召我入京。”
亲随苦脸又愤怒:“张安王林这两个钱买来的节度使怎么能跟都督相比!崔相爷怎么能看上他们?蒋友是怎么做事的?”
崔相爷当然不是看上了他们,而是他们身后的韩旭。
项云心里很清楚,只不过这句话就没有必要说出来了,不如自己的人与自己相提并论,更能激起众人的愤怒和不平,愤怒和不平也是一种凝聚力。
“蒋先生已经做的很好了。”项云道,看着桌上的信,“如果不是他多方游走,当时陛下就只说让张安王林留下了,不会有几个官员提了我的名字,要不然别说圣旨,连口谕都没有我。”
亲随不忿又轻叹:“都督就是人太宽宏了,什么都不争不抢,只会被人欺负。”
项云道:“休争闲气。”
亲随要说什么,外边有亲兵跑进来:“都督,吉卫袁卫两位将官带兵来了。”
亲随大喜:“胡知府果然说服他们了。”
胡知府尚未归来,代替胡知府坐镇的项云要招待他们,商议安置防守,如此大局便握在手中。
也算是好消息,项云神情微微舒缓,起身向外走去,院子里已经有人声嘈杂。
“胡知府还没回来?”
“明华小姐也没有回来了?”
“现在到哪里了?怎么这么慢?”
“是不是岳卫将军那家伙耽搁了?”
两个身材高大的将军在亲兵的拥簇下涌进来,一面大声问一面向这边看。
项云对他们抬手施礼:“两位将军辛苦了,胡知府和明华小姐前几日刚离开潭卫,估计正在路途中。”
两个将军看着他,有些陌生有些猜测有些迟疑。
“这是陇右节度使,项云项都督。”旁边的人忙介绍。
两个将军这才施礼,带着几分恍然:“原来是项都督。”“久仰久仰。”“项都督是为协助明华小姐来的吧。”
项云伸出做请的手微微顿了顿。
这边亲随已经纠正了:“项都督是陇右道,此次特意前来。。。。。”
他的话没说完被那两个将军打断。
“我们知道项都督是陇右道。”
“陇右道不就是剑南道嘛,大家一家人。”
两人哈哈笑着,神态熟稔。
项云不纠正也不回答这个问题,制止亲随解释,伸手做请:“两位将军一路辛苦,进来说话。”
两个将军却抬手施礼:“不了,既然明华小姐还没回来,我们就先去彭城营吧。”“明华小姐说了,剑南道兵马驻守彭城营,我们去看看有什么帮忙的。”
亲随皱眉要说话,项云再次制止了他。
“不如我先把江陵府的形势给大家讲一讲,商议一下兵马怎么布置?”他和气说道。
两个将军笑哈哈的摇头:“不用了。”“明华小姐已经给我们讲过了。”“等明华小姐回来我们再一起商议。”“我们先去彭城大营熟悉一下。”
亲随道:“为什么要等,万一贻误战机。。。。。”
项云再次制止他,对两个将军含笑点点头:“也好。”唤江陵府的将官们,“陪同两位将军去大营。”
江陵府的将官应声是,两个将军也没有再客套,对项云拱手辞别。
“项都督辛苦了。”
“待明华小姐回来,我们再一起痛饮。”
嘈杂涌进来又涌出去,府里的官吏差役也都跟着出去看热闹了,江陵府衙重新恢复了安静。
亲随站在廊下焦急:“为什么让他们去啊,他们这是什么意思,都督怎么不留下他们?”
一口一个明华小姐,还看不出是什么意思吗?这两人只听信明华小姐,就算留下他们,安排商议兵马布置,这两人也不会听他的。
项云心内也有些惊讶,李明华的确去了,但为首的应该是胡知府,明华她一个女子。。。。。
怎么听起来这两卫将军反倒以她为首了?
思索未了,外边又有喧哗声声。
“项都督。”有兵将跑进来,满面欢喜,“胡知府和明华小姐回来了。”
。。。。。
。。。。。
江陵府外人声鼎沸,兵马涌涌,民众也涌涌,远处尘烟飞扬彩旗招展如万马奔腾。
亲随看的惊讶:“走的时候没有这么多兵马吧?”
“听闻是剑南道的明华小姐,一路上有不少人投靠,愿意从军杀贼。”有消息灵通的人介绍。
他们在城门观望,那边两卫的将官已经带着兵马迎去。
“明华小姐,你们回来的可真不慢啊。”
“这短短时日真是辛苦了。”
他们高声喊着,冲迎面越来越近的人马招手,兵马展开,彩旗分列,露出其中一人一马。
黑马上坐着红裙女子,身上裹着一层轻甲,如花的面容铺满风尘,双眼明亮,身姿挺拔矫健,奔跳到众人眼前。
她身段流畅仪态自如的对迎来的两位将军抬手还礼:“是两位将军神速啊。”
两位被赞兵贵的将军哈哈笑了。
项云收回视线转身走下城门。
亲随忙跟着追下来,见项云不是去外边迎接,而是向衙门走去,不解的问要去做什么?
什么都不用做了,项云心想,做什么都没用了。
原本以为有胡知府在,李明华又是女子,出去也不过是添个热闹,没想到她竟然撑起了场面,胡知府反而成了陪衬。
虽然很荒唐,但这乱世里太多荒唐了,虽然是个女子,但有挥动着李姓,再拿着剑南道大旗,也能造出气势。
城门的那一幕,本该属于他。
但现在李明华气势已成,他要再抢过来就不容易了,已经尝过且熟悉掌兵权滋味的李明华也不会轻易被说服放弃了。
在权势面前,女人有时候比男人还贪婪,比如那个楚国夫人。
要真跟李明华抢,就是跟剑南道撕破脸了,现在撕破脸对他没有好处。
这次只能就到这里了。
项云停下脚回头看了眼,如果不是那刺客。。。。。。
他收回视线心里轻叹一声,时运不济。
“都督,那我们接下来去哪里?”亲随低声问。
项云道:“当然是去京城了,怎能违抗陛下口谕。”
口谕也是谕,路虽然不太好,也是路,把不好的路走出个风光大路也未尝不可。
亲随应声是:“我这就去准备。”
项云又唤住他:“去京城之前,我们先去东南道,见见齐都督。”
第七十七章 齐山的相谈甚欢
听到项云要离开,李明华虽然有些惊讶,但并没有过多挽留。
“伯父能来援助江陵府已经是很大的帮助了。”她说道,“项伯父毕竟是一道之首,虽然不舍,明华不能耽搁伯父的大事。”
项云道:“明华做事,我也放心。”
李明华一笑,短短月余不见,曾经青涩的笑容已经变的轻松自如,也没有像以前那样不安谦虚,而是道:“有伯父这一段治下安稳,又有胡知府在,更有四卫重新联手,江南道无忧了。”
这一句话是让项云放心,也是夸赞了项云,胡知府以及聚集来的四卫将军。
这个夸赞很有主人风范,项云笑了笑,这个小姑娘果然已经把自己当做江南道的主人了。
不过年轻人不知道,主人可不是容易当的,一次胜利并不意味着次次胜利,江南道一次危难解除了,无数的危难正在前方。
年轻人,祝你好运吧。
项云谢绝了李明华和胡知府举办酒宴送行。
“我是以东南道兵马名义来的,大张旗鼓的传开我的身份被叛军知道了,只怕会不好。”项云笑道,对诸人拱手作别,“待平叛安定之日,我们再饮酒相庆吧。”
项云带着陇右的兵马离开了,如同来时一般默默无闻,引得诸人感叹。
“所谓英雄就是这样吧,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胡知府赞叹。
李明华点头道:“项伯父一向如此,所以才深的大伯父器重。”
一片感叹中也有人想别的事:“那这么说,只剩下我们楚军在这里援助了?”
英雄消失在视线里,众人回到眼前,视线都看向土蝗,什么意思?他们也要走了吗?
土蝗要说什么,周石接过话来。
“我们会留在这里的,不仅如此,楚国夫人会再派些援兵来。”
竟然还会再增加援兵?不过仔细一想也不意外。。。。。
“楚国夫人对韩大人真好。”有官吏脱口说道。
这是当众,又有未婚的小姑娘在,没有人应和他发出笑声,视线如箭,气氛一时凝滞。
趁着冷场土蝗抢到机会说话:“我们当然和项都督不一样,我们淮南道已经收复了,安稳坚固,不像东南道,项都督还得去东南道帮忙呢,哎,项都督是哪个道来着?”
这种浅薄粗鄙的问题没有人想回答,胡知府直接道:“项都督说的对,现在还不是放轻松的时候,叛军依旧对江南道虎视眈眈,大家加强防卫都忙去吧。”
众人便应声是一哄而散。
李明华似不舍项云,落后一步目送,默默一刻忽的对身边的剑南道亲兵低声道:“给都督那边说一声,项都督已经离开我们这里了。”
亲兵应声是,李明华再次看项云等人离开的方向,给明玉说一声是让他知道项云走了,至于项云会去哪里,她就不知道了。
如果回剑南道,李明玉可以派人迎接功臣,如果不回剑南道。。。。。。东南道不安稳,剑南道有说要援助吗?
有一些不太合适的念头在心里闪烁,虽然李明华对项云没有不好的看法,项云为人和善,做事认真周到,不争不抢心怀宽广,实在是挑不出半点不好,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有时候跟这个人好不好没有关系。
李明华想到李明玉给她的信上,通篇没有提项云,似乎不知道项云要来,那他是不是也不知道项云要往哪里去。。。。。
这些日子她不和父亲不和伯父写信,只写给李明玉,怎么做做到如何事事详细,李明玉虽然是个小孩子,但她手里这块鱼符可是这个小孩子给的,能不能守住江南道安稳,最终她能依靠的也是这个小孩子。
“明华小姐。”
胡知府的声音传来。
李明华看去,见胡知府冲她招手。
“明华小姐,一起回衙门吧。”
因为看到李明华还没走,走动的官将们都立刻停下脚等候。
李明华款步走过去,一步一步脚踏在结实的地面上,她还是觉得现在的日子像做梦一样呢。
。。。。。。
。。。。。。
看到项云到来,齐山也捻着胡须感叹一声:“像做梦一样啊。”
齐山今年四十六岁,身高手长仪态不凡,他的父亲是有名的美男子,当初在清海军中只是一个小校,凭借相貌被允州刺史一眼看重,将其女许配,从此青云直上,生儿养女,娶媳嫁女结亲在岭南壮大了基业。
齐山是家中幼子,与兄长姐姐们不同,他的身姿随了父亲,五官随了母亲,作为齐家相貌不佳的人,备受父亲和母亲宠爱,怕他将来无法结一门好亲事,只能让他在军中多攒功业。
齐山也很争气,文武双全,将父辈的基业壮大,一举拿下东南节度使,虽然兵马以及财富比不上剑南道的李奉安,但在战乱后没有被击垮,反而兵马财富越积越多。
齐山便明白了一个道理,有些人的机遇是在太平盛世,而他的机遇则是在乱世。
眼前又有一个机遇便是项云。
“我在东南道安坐,功劳就铺到我身上了。”齐山伸手挽住项云的胳膊,“这明明是项都督你的功劳啊,现在人人都夸我足智多谋,奋勇敢战,不仅解救了江南道,还吓退了安德忠。”
项云道:“是先有齐都督足智多谋奋勇敢战,才有用东南道的旗号就能吓退江南道的叛军,也才有安德忠都惧怕都督兵马雄厚。”
齐山哈哈笑了:“项都督真会说话。”
项云不跟他客套这些:“只要能击退叛军,都是我们受益。”他拉着齐山坐下来,坦诚道,“我对外界打着齐都督的名号,但对朝廷和陛下并不能隐瞒。”
他将朝廷听到江南道大捷后如何询问,他又让属下如何汇报,挑挑拣拣真真假假给齐山讲了。
齐山听的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但又没有理由生气,日子本就不是做梦,别人出生入死拼杀难道真是为了给他做嫁衣?他又不是项云的亲爹。
人清醒过来就少些怨愤,齐山握住项云的手也诚恳道:“这本就是项都督的功劳,还能分我荣光已经是惭愧了。”
项云道:“都督不要客气了,你我二人休戚与共,此战功少了谁的名字都不行。”不再纠缠互相推辞,直接说战功的结果,“陛下命我进京去。”
齐山啊呀一声:“恭喜贺喜项都督,陛下这是要委以重任啊。”
项云没有否认也没有承认,只道:“陛下如有吩咐,我等必将舍身忘死。”
齐山连连道喜,这次是真心实意的欢喜,他也终于明白项云为什么非要对朝廷说明白此趟的功劳了,项云的目的是要进京啊。
“正该如此。”齐山意味深长点头,“敢为陛下舍身的不止那武鸦儿一人。”
“大夏卫兵人人敢如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