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第一侯-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文案:
惨死重生十年前的李明楼   
并没有有仇报仇有冤报冤的喜悦   
要想当人,她只能先当鬼

第一卷 李家有女
序章 魑魅

  大夏成元三年六月十八,天狗吞日,一瞬间暗无天日,所幸下屯县早有准备,官民齐动锣鼓乱响吓退了天狗,饶是如此也无人心安,接连三日不分日夜民众都聚集街上。
  天狗虽然被吓退了,更多的怪事却开始传出来。
  一个在街上避险的小民胆大,被几个闲汉的鼓动决定回家去睡,但当他独行走到家门口的巷子时,遇到了一群怪人。。。。。
  “那些人高有一丈,身穿黑衣,手握五色旗幡,面容凶怪。”
  “小民大叫一声,手中灯笼跌落,燃起火焰,那些人便没入墙壁中不见了。”
  “那小民次日被人发现,已经死去了。”
  茶楼里的人们听到这里便响起一片惊呼,便有很多人大叫。
  “是鬼。”
  “是勾魂鬼。”
  “非也。”有一个面容枯皱的老者摇头,捻须道,“不是鬼,是神。”
  神和鬼自然是不同的,民众们大喜:“方老翁,果然是神?”
  方老翁面色却无喜只有悲戚:“是瘟神。”
  神仙和神仙也是不一样的,听到瘟字民众们大惊,面色发白,鼓噪起来。
  没有人怀疑方老翁的话,方老翁是这个县活的年纪最大的读书人。
  “书上是有记载的,瘟神就是这般。”他说道,随之念出一串拗口的文字描述,又抬头看外边的天,天上的太阳已经恢复如初,但依旧带着诡异的白晕很是刺目,“每逢大变大灾,瘟神必然现世。”
  茶楼中的民众们更加惊乱:“这么说我们下屯县要有大灾了!”
  方老翁还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街上传来更大的喧哗,恍若又回到了那日天狗初现。
  “快去看啊,五道人捉妖了。”
  “丁家庄有妖了。”
  这可比听人讲的不知真假的瘟神现世更惊人,茶楼里的人涌涌而出,胆大的汇入街上奔走相告看热闹的人群,胆小则惶惶的向家中逃去,自今日起闭门不出了。
  茶楼里眨眼变空桌椅狼藉,但方老翁还依旧坐在桌前端着茶碗。
  “方老翁,你怎么不去看?”茶楼的伙计问,他正犹豫要不要跑去看。
  方老翁道:“有什么可看的。”
  是妖怪啊,不过方老翁活了这么久定然见过吧,也不觉得稀奇,他还年轻还没有见过,伙计放下茶壶溜了出去,将来老了可以跟晚辈子孙们当谈资,这种事可不是常能遇到的。
  掌柜在后恼怒的喊了几声无果。
  茶楼里空了,街上的喧嚣也远去了,恍若空城。
  掌柜没有跟去,伙计可以忍着挨骂跑去看热闹,他不敢丢下店不管,相比于妖怪,东家更吓人。
  “有五道人在,妖怪定然掀不起不起风浪。”他看着外边,几分轻松说道。
  五道人是下屯县外云梦山清风观的道士,捉鬼除妖驱邪有仙术,据说县令这次能提前准备驱逐天狗就是五道人进言,有如此仙人在,瘟神应该也能通融一下,至于妖怪更是不算什么。
  掌柜的话没有得到回应,方老翁端着茶碗神情没有轻松,更添几分悲戚:“青天白日朗朗乾坤就有妖怪作乱,乱世多魑魅,恶地满魍魉,真是要有大灾了。”
  说罢将茶碗摔在地上掩面放声大哭跌跌撞撞而去。
  掌柜的吓了一跳,犹豫再三没有追上去索要打坏的茶碗钱。
  活的久的读书人都有些疯疯癫癫,这个时候还是不要招惹。
  这边大街上方老翁孤零零悲哭乱世大灾,城外丁家庄人山人海却安静无声。
  丁家庄就在云梦山下,六月炎夏,村后山脚下一片平整毫无遮拦的田地间郁郁葱葱的庄稼被踩的东倒西歪,田地里站满了人,爱田地庄稼如命的农户却没有去驱赶呵斥,所有人的视线都凝聚在正中的一块田头。
  这边田头空出一片,只有一人,白眉长须,身着道袍,手握桃木剑,围绕一棵枝繁叶茂的小树,时而怒目疾奔,时而闭目摇晃,宽大的道袍飘飘,忽的一声怒叱,桃木剑劈向小树,并未接近,却轰的一声腾起火球,小树瞬时被火焰吞没,四周响起惊声一片,旋即欢呼声如雷。
  “树妖被天火诛杀了。”
  “五道人法术了得。”
  伴着欢呼村老被搀扶上前,对肃立的道人连连施礼道谢,但也有不少人询问这一棵小树怎么就是妖怪,看起来很普通的小树。
  听到询问一个当地人露出高深的笑:“因为这田头原本没有树。”
  诸人向田间看去,这才发现除了正在燃烧的那棵小树,田地里只有庄稼并没有树木。
  天狗吞日后的晚上,一个妇人起夜察觉院子里有声响,看到有人影在鸡窝前偷鸡,农妇大喊大叫抓贼,四邻灯火照耀。。。。
  “那贼赤身裸体,枯瘦灰白,四肢如枝干,绿发拖地,口角鲜血淋淋,正在生吞活鸡。”
  “此鬼被发现便起身扑向妇人,吹了一口气,妇人应声倒地气绝。”
  “四邻敲响驱赶天狗的锣鼓,另有猎狗狂吠咬住白鬼,白鬼奔逃出村不见,村人战战兢兢未敢搜寻,待天明顺着血迹寻去,便看到田头多了一颗小树。”
  “大家近前看,那小树树干上有猎狗咬伤的伤口,犹自流血。”
  随着讲述缩肩咬手指的诸人再次向田头那边看去,小树已经烧的差不多了,嫩叶卷黑,树干焦枯,恍若人形。
  果然是树妖,还好有五道人在,否则满村人必遭荼毒。
  “书中称此为枫子鬼。”
  说这话的人站在不远处山路上,他是一个年轻的僧人,穿着青色发旧的僧袍,山路两边皆是树木,遮挡日光斑驳,让他的面容也变得模糊,似乎蒙上一层尘土。
  他执杖而立,俯视前方的田地距离高且远,视线里泱泱的人和熄了火焰的小树混为一体。
  “木和尚见过此鬼?”有人问道。
  此人坐在下方山路旁的一块山石上,是个非僧非道胖乎乎的中年富家翁,山下烧鬼口中谈鬼,他并没有丝毫的惧意,细小的眼睛笑眯眯。
  木和尚看着山下,斑驳的日光在他身上跳跃:“鬼怪只在书中。”
  意思是人世间没有鬼怪?富家翁饶有兴趣:“和尚不信世上有鬼怪神还算什么和尚,拜什么佛。”
  木和尚淡淡道:“我不是不信世上有鬼神,而是鬼怪神与人没有什么区别,也自有生死轮回命定,无须在意。”
  富家翁更有了不解:“这日食神鬼妖怪都不在意,那什么是该在意的?”
  木和尚抬起头,手中木杖抬起一指:“不该存世的魑魅魍魉。”
  富家翁随着他的视线看去,这视线是看向前方,但又越过聚集的人海落在远处的田地尽头。
  田地的尽头有一条小路,此时有两人正行走,一高一矮,似乎为了躲避刺目的日光,两人皆是黑袍黑衫,一人头戴黑油斗笠,一人手中执把黑油伞。
  居高临下举目远眺,跟云集的人群的相比,这二人就像两只落单的蚂蚁。
  似乎察觉到这边的视线,走动的两人停下脚步。
  日光照耀下的田地里喧嚣如麦浪滚滚。
  惊惧紧张而安静许久的人群肆意的宣泄,或者聚众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或者争相去看枯树,或者敬畏感激的跟在族长里正身后拥簇着道士,试图沾染一些仙福气。
  没有人注意到田地尽头小路上的两人。
  “小姐,我过去看看发生什么事。”戴着斗笠的男人抬起头,斗笠下露出年轻刚毅的面容,他的视线从人群这边收回,落在撑着黑伞的人身上。
  黑伞没有抬起,反而更压低了几分,六月炎夏黑伞遮挡面容黑披风掩盖了身形:“不用去。”
  声音是女子。
  从远处看二人是同时停了下来,但事实上是这女子先停下脚,跟随的男人才停下来。
  她停下身形转向田地这边,这边如此喧哗热闹,是一路走来未见过的,所以好奇了吧。
  但她又拒绝了去探看,并不想要知道这边发生了什么事。
  男人应声是,撑伞的女子抬脚迈步向前而去,这边的喧闹恍若未闻。
  。。。。。
  。。。。。
  两只蚂蚁般的身影沿路慢慢而去,站在山路上的富家翁收回视线。
  “他们适才是不是在看你?”他兴奋说道,“竟然能察觉,可见有些本事。”
  木和尚手中的木杖垂下,视线看着路上的两人。
  “敢现世自然是有些本事。”他道。
  富家翁神情感叹:“能听到你夸赞可不容易。”又形容肃重,“既然是需要在意的魑魅魍魉,何不出手除掉?更何况适才他们发现你了。”
  既然发现危险,那对方说不定要先动手或者逃。
  木杖顿地轻响,和尚收回视线转身衣袖轻甩,迈步沿山路向上:“无须我出手,自有天收。”
  树精妖怪是可以存在的,他却要人收除,这个不可存在的反而不用理会?富家翁从山石上跳下来:“那不可存在到底是什么意思?”
  木和尚再次回头,此时他走出了树荫面容呈现在日光下,脸上的尘埃褪去露出干净的眉眼,他伸手指了指上空:“就是不可见天日。”
  富家翁抬头看天,失笑:“这天日就在这里,怎么能不见?”
  他再看向路上远去的两人身影,万物皆在苍穹之下,怎能永不见天日?
  “见了天日会如何?”他问道。
  “会死。”
  和尚的声音传来。
  见了天日就会死,那还真不用人出手了,天命不可抗,富家翁收回视线,见和尚已经向山上走去,忙晃动肥胖的身躯追去。
  “和尚,你真在道士这里住下?小心佛祖怪你。”
  “佛祖在我心中,又怎么会因为我去哪里而怪我?”
  “论辩难我辩不过你。”
  “论挣钱治家也没有见你多好。”
  “和尚,如此刻薄可不好。”
  伴着言语来往,两人在山路上走去,没入林中只闻声不见人,渐渐的人声也林深掩去,山间清净。
  。。。。。
  。。。。。
  身后的喧嚣抛却远去,烈日炎炎下小路不见人影,只有两人的脚步声轻响。
  “小姐前方是哪里?”男人掀起斗笠看去,眼中闪过一丝茫然,虽然是自己一步步走来,但似乎并不知道身在何处。
  “下屯县。”伞下传来声音。
  男人的神情有些惊讶:“下屯县了啊,竟然转来转去到了这里,那距离江陵府不远,我们很快就能到家。。。”
  他的话没说完,伞下传来喝断声:“方二!”
  被唤作方二的男人立刻闭上嘴,脸上浮现惭色眼中还闪过一丝惊惧,下意识的抬头看天,烈日晴空,但不知是不是幻觉,似乎有雷声隐隐滚来。
  女子手里的黑油伞再压低几分:“走吧。”
  方二抬手将斗笠压了压,跟在女子身后向前而去。
  二人没有再说话,缓慢不停不歇的走着,走小路穿荒野绕村庄过城镇,从烈日炎炎走到了落日昏昏,暮色里路上有老人牵着牛缓步而行,其上坐着小童手中一把草叶翻舞。
  看到这迎面走来的两人,老者和小童都露出惊讶的神情,毕竟天不下雨也没有烈日已近黄昏还打着伞很是怪异,而且看他们要去的方向。。。。。
  这两人要擦肩而过,老者忍不住道:“乡亲,你们要去哪里?前边是山,天黑走不得了。”
  女子脚步未停,手中的伞微微抬起,前方暮色里隐隐有一座山盘踞。
  “我们随便走走。”她道,伞再次压低。
  随便走走?
  老者怔了怔看着这两人走过去,天都要黑了,随便走什么?还是个女子。。。。。
  “爷爷,爷爷。”牛背上的小童发出有些惊慌的喊声。
  小童手里的草已经跌落,脸上满是惊恐。
  “爷爷,那个人,那个人的脸。”他结结巴巴,伸手指着路上渐渐走远的两人。
  那个人的脸怎么了?斗笠下男人的脸普通,一点也不吓人,老者不解。
  “那个打伞的,头和脸,都裹着黑布。”小童在自己脸上比划一下,瞪圆眼,“只眼睛鼻子嘴巴露出缝隙。”
  适才那女子把伞抬起了一些,老者在后方视线看不到,小童坐在牛背上又正在其身旁所以看到了形容。
  大夏风气开化,女子也如同男子般自在行走,那些富贵女子们出行会用遮面遮挡尘沙和日光,保护她们娇美的容颜。
  这种没有日光也没有尘沙的时候头脸包裹,应该也是为了保护容颜,是不能见人的容颜。
  或者因为伤病,或者因为天生丑陋。
  老者的脸上浮现几分同情,视线落在那走远的撑着伞女子身上,不知道她经历了什么,听声音还很年轻,便要裹在布袍里遮盖下,只能在大晚上去没人的地方随便走走,可怜。
  那女子并没有察觉他的怜悯,脚步不停的走向渐渐被夜色笼罩的大山。
  几次日升日落,当再一次天光放亮的时候,衣袍上沾满泥土,手中的黑伞和头上的斗笠都蒙上风尘的两人终于停下脚步,看向前方的一座城池,清晨的日光下其上江陵府三字清晰可见。
  “小姐,我们到。。。。。。”方二摘下斗笠,竭力的克制,激动依旧难以掩饰,话到嘴边又微微吞咽,最终只再吐出一个字,“。。。。了。”
  这一次女子没有喝断他,黑伞虽然压低没有抬起,但微微的点了点。
  “到家了。”她道。
  (早上好)


    
第1章 第一章 归来的小姐

  成元三年六月末,江陵府迎来了久违的大雨。
  六月二十九早晨晴空万里,到了中午黑云滚滚遮天蔽日,大雨如黄豆般洒下来,眨眼天地一片混沌。
  街上来不及跑的人被浇透,但没有人抱怨反而扬起一片笑声,雨水缓解了旱情,也冲刷驱散了人们因为天狗吞日带来积攒的恐惧。
  雨一直下到了七月初一的清晨,雨收云散满院凝萃,疾奔在庭院里的李二老爷李奉常没有觉得耳目清爽,也无心欣赏雨后美景,他因为疾奔不时的大口喘气,面色发白。
  “二老爷,您慢点。”身边的随从一溜小跑的跟着。
  有一群人迎来,看到李奉常如此模样,几个妇人吓了一跳。
  “快搀扶老爷。”
  “老爷慢点。”
  壮仆妇一涌而上将李奉常左右架住胳膊搀住。
  李奉常依旧向前冲了几步,喊:“别拦我,仙儿怎么样了?”
  迎来的人们将他围住。
  “二哥不要急。”一个年约三十左右的妇人道,“大小姐由二嫂陪着。”
  李奉常没有丝毫缓解焦虑,用力的喘了几口气,推开仆妇们。
  “回来几个人?”他再次疾步向内奔去,“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仙儿可有受伤?”
  妇人们忙都跟上,人多涌涌阻碍了李奉常奔跑的速度。
  “只有方二跟着回来了。”先前的妇人答道。
  李奉常都不知道方二是谁。
  “给大小姐赶车的。”妇人补充道,“至于发生了什么事。。。。大小姐说什么事都没有。”
  怎么可能什么事都没有!
  在半路上消失,找到了被山石砸碎的车和砸死的马匹,就算四周没有找到尸体,大家也都猜测人死了。
  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半个月后,人回到了家中。
  这如果叫什么事都没有,那真是见鬼了。
  一定有事!还是不便言于人前的要事,李奉常脸绷紧,脚步加快进了一座院落。
  院子里很多人,仆妇丫头们年轻女子媳妇们,或者安静坐立,或者三三两两低语,看到李奉常响起一片问候声,安静的院落里变得热闹,李奉常摆手一概不理会迈进屋内。
  屋子里有妇人迎来,穿着素雅,已过四十岁,但身姿利落,脸上带着一丝焦虑,这是李奉常的妻子左氏。
  “我接到消息,连夜赶回来了。”李奉常没有寒暄,问,“仙儿怎样?”
  他的视线已经扫了室内,除了左氏以及两个仆妇并不见别人,内房门紧闭。
  左氏亦是没有多言,神情肃重:“老爷,仙儿应该是伤了。”
  砸死的车马,消失不见的人,就知道必然有事,李奉常深吸一口气:“大夫怎么说?”
  左氏道:“还不曾见大夫。”
  从归家到现在已经一天一夜了,李奉常眉头倒竖,左氏抬手指向自己的脸。
  “伤的是脸。”她道。
  。。。。。。
  。。。。。。
  “肯定是脸出事了。”
  “只有这种伤才不用叫大夫。”
  “进门的时候丫头仆妇们都看到了,大小姐头脸都裹了起来。”
  “祖母来也不让看。”
  “说话动作都很利索,虽然不见人但一顿饭也没少。”
  院子里坐在紫藤花架下的几个女孩子也正在说话,话题围绕昨日归来的李明楼,小名仙儿的长房大小姐。
  能吃能喝有时候是一个人状态的反应。
  想到适才送进去的一桌子饭菜,一个女孩子按了按肚子:“我们一晚上担心的睡不着,天不亮就过来了,根本顾不上也没心情吃饭。”
  “伤的应该不重。”另一个女孩子赞同。
  伤重的话怎么吃得下去饭。
  “但伤在脸上的是不能论轻重的。”有女孩子摇头,“那可是脸。”
  对于女孩子来说,脸上哪怕留下一个被蚊虫叮的疤都是天大的事,要包住头脸不让人看的地步会是怎么样的伤。
  “怪不得回来了。”一个女孩子喃喃道,“这样子是不能嫁给项家少爷了。”
  毁了容的女孩子是没办法嫁人的,没有人愿意娶一个不能直视面容的妻子。
  这是需要嫁人的女孩子们对于这件事的第一个念头,但对于李奉常来说并不在意这个。
  听完左氏讲述李明楼回来的形容举止,他也确定李明楼身体上没有受伤,除了脸。
  应该是山石砸伤的,他已经亲自看过出事的现场,车马都被砸烂,能从中逃出来已经是不可思议,留下伤是很正常的。
  不管怎么样,性命无忧就是天大的喜事。
  李奉常松口气,对左氏点点头,走到内房门前抬手轻轻的敲了敲:“仙儿,让大夫看一看总是好的,脸上的伤也不是不能治。”
  李奉常进门到跟左氏说话,内房门始终安静无声,房间再大,外间说话里间不可能听不到。
  此时李奉常敲门,内里没有再沉默。
  “多谢叔父。”女声传来,“已经找大夫看过了,不用再找了。”
  不用再找的意思是看不好了吧。
  李奉常默然。
  “天下神医多的是。”他又坚定道,“总要试一试。”
  “叔父费心了。”女声道,“只是暂时不用了。”
  李奉常要说什么,左氏拉了拉他的衣袖,对他摇摇头。
  李奉常虽然不解,但相信妻子便收住再劝的话,房内的女声声音平和冷静,可见情绪稳定,不是失了心智犯糊涂。
  左氏再次对他使个眼色。
  “好。”他点点头,“平安回家来就好,别的事都无关紧要,你先好好歇息。”
  “我知道,叔父放心。”内里的女声道。
  “那你歇息,我和你婶娘先回去,有什么事你让人来叫我们。”李奉常干脆利索道。
  内里女声道谢,左氏已经先一步出去,让院子里的人们都退去,一阵嘈杂混乱之后安静下来,李奉常再叮嘱了几句从内里走出来。
  “就这样不管她行吗?”他皱眉低声道。
  “并不是不管,伤在脸上,一遍又一遍让大夫们来看,对她来说是重复伤害。”左氏道,“别逼得她崩溃。”
  女子们。。。。李奉常深吸一口气:“伤总是越早治越好。”
  左氏应声是点头:“老爷放心,已经让人遍寻名医,仙儿跋涉半个月才回来,让她先缓缓。”
  李奉常点点头:“这半个月不知道受了多大得罪。”
  就让她先缓缓,有些事过两天再问。
  脚步轻响远去,院落里外除了屏气而立的丫头仆妇再无他人。
  站在内房窗边的女子收回视线,看向窗边妆台上的镜子。
  镜子里的人头脸依旧裹着黑布,缝隙里透出的幽深目光。
  她李明楼回来了。
  不过不是跋涉了半个月,而是跋涉了十年。
  十年了。
  。。。。。
  。。。。。
  (悄悄的进村打枪的不要,刚开慢慢来,大家先收着放着存着。)


    
第2章 第二章 她的死而复生

  李明楼还是李明楼,只不过不是十三岁的李明楼,而是二十三岁的李明楼。
  十三岁的李明楼与太原府项氏子弟定亲,从江陵府去了太原府,十年后与功成名就立业的项氏子弟成亲,婚礼当天李明楼亲弟李明玉带领的来参加婚礼的李氏族人五十人并三百亲兵,被剿杀在婚礼现场。
  听闻消息从后院疾奔来的新娘李明楼被十箭连发射死在院门口。
  射箭人项南,她的夫君。
  李明楼听到咯吱咯吱的声音,那是她口中牙齿咬磨,纵然已经半个多月了,想到那血流成河尸首堆积的场景依旧难以自控。
  她伸手在身前抚摸,黑披风已经解下,换上了夏日的衫裙细薄柔软,隔着布料能感受到肌肤的温热。
  这里,这里,和这里。
  箭头穿透刺破,血如泉涌。
  项南是赫赫有名的神箭手,十箭连发是他的绝技,只是这十年他多在外,每年在家时间不多,在家也从不炫耀技艺,所以这还是她第一次亲眼见。
  箭箭命中要害瞬时便丧命,并没有感受到多么的疼,以至于她再次睁开眼的时候,恍惚了好久,以为是在做噩梦。
  李明楼环视室内,十年模糊了记忆,但年少时的记忆又是最深刻的,熟悉感很快会唤醒,这是她少年时的住处,一桌一椅笔墨纸砚花草摆设都刻着她的印记。
  这不是做梦。
  现在活着不是做梦,先前死去也不是做梦,她李明楼死而复生回到了十年前将要去往项家的时候。
  这是命运的转折点。
  这一次只要她不再去项家,一切就能改变了。
  当在路途中驿站醒来认清此身发生的事后,李明楼第一个念头就是这样想的,也立刻去这样做了,但是。。。。。。
  灼痛让她发出嘶的一声。
  李明楼低下头看着抚在窗上的一只手,天已经大亮,晨光落在了她的手上。
  裸露在外的白皙的小手瞬时变红,恍若被日光点燃。
  李明楼收回手垂下衣袖,往后退了几步避开渐渐投进室内的日光。
  室外有声响不断的传进来,丫头们轻轻的走动,偶尔压低交头接耳,有关切的亲人派仆妇不时的进来探问。
  “来人。”李明楼说道。
  门外一阵安静旋即涌涌脚步响动,门被拉开后只有一个丫头走进来,这个丫头十六七岁,穿着剪裁合体的衣衫,面容秀丽。
  “小姐。”她施礼道。
  丫头金桔。
  李明楼还记得她,在李家伺候自己的丫头,去太原府的时候没有带她,成为生命里的过客,现在她还是身边比较亲近的丫头。
  “收拾了吧。”李明楼道,指了指摆着早饭的桌上。
  金桔应声是并没有叫人进来,自己很快收拾好了没有再多说话,施礼告退。
  李明楼也没有与她再说话,坐在床边嗯了声,看着金桔退了出去关上门。
  金桔退出去,院子里便又响起了低低切切的嘈杂。
  “金桔姐姐,小姐怎么样?”
  “小姐有没有说什么?”
  几个丫头围住金桔急急的询问。
  金桔冲她们摇头:“小姐现在才回来不想说话,大家就不要问,也不许惊慌不安,就跟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免得小姐心烦。”
  因为夫人早逝老爷宠溺,小姐骄傲又敏感。
  丫头们明白她的意思,低头应声是,金桔守在屋门口,让大家各司其职如常。
  “可是,到底是发生了啊。”
  “是啊,我们装没发生也没用啊。”
  两个小丫头蹲在院门口低声叹气,她们可不像金桔那般从容,此时神情惶惶不安。
  小姐才回来一天,各种流言已经在李家传遍了,更何况先前失踪了半个多月,李家的人马一批又一批派出,外边也不知多少人窥探猜测。
  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尤其是一个要去嫁人的姑娘。
  虽然避免刺激李明楼不对她询问,但不代表别人不能问,就在李奉常回来没多久,更多人马涌进了李家大宅。
  因为分散寻找李明楼,除了最先接到李家送来的消息的李奉常,其他人都落后一步。
  四老爷李奉景站在房间内,他虽然没有像李奉常那样在庭院里奔跑,但也大口大口的喘着气。
  “母亲,我已经跟二哥说过了,真的没有发生任何事。”他说道,面色通红,是气的也是急的。
  是他送李明楼去太原府,身为庶子一直难有表现的机会,这一次家中突逢大事,二老爷李奉常要在族中稳重如山,三老爷李奉耀去剑南道主持大局,长房中只有兄弟四人,那么送李明楼去太原府的事家里必然要有正头长辈,就只能李奉景来做。
  李奉景很高兴,这也是他的一个机会,可以与项氏结交熟悉。
  没想到路还没有走一半就出了事。
  大管家在一旁作证。
  “一直好好的,大小姐什么都没有说过,那天落脚驿站下着雨,吃晚饭的时候大小姐还问了到太原府有多久,又跟四老爷说忘记了带别院的一对鹦鹉,四老爷答应说立刻让人去取来,保证等我们到了太原府,鹦鹉也能到。”他红着眼跪在地上叩头,“没想到大小姐半夜突然就带了几个人走了。”
  “你们的意思是仙儿因为一对鸟儿跑了?”坐在上首的李老夫人问道。
  她长的矮矮胖胖,常年礼佛,佛香气常年萦绕身上,只是家里接连出事,慈祥的老太太疲惫又愤怒,不见往日的和气。
  李奉景也不敢站着,跪下来喊冤。
  “母亲,孩儿不是这个意思。”
  “我们是真不知道啊。”
  “一切发生的莫名其妙。”
  “孩儿也很想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如果孩儿有对仙儿半点不敬半点怠慢,就让我立刻去见大哥。”
  这是发了死誓了,因为李奉景的大哥,李老太太的长子李奉安已经过世了。
  听到大哥二字,李老夫人神情悲戚,如果李奉安还在,又哪里会发生这种事。
  眼看母亲要陷入悲伤,李奉常将话题拉回来:“母亲,四弟不会说谎的,四弟做事有分寸。”
  李奉景喊了声二哥,委屈又感激。
  “但你没什么好委屈的。”李奉常沉脸道,“仙儿一个女孩子半夜离开你们竟然没有发现。”
  虽然李明楼带着的人不多,虽然没有动用车马,虽然谁也想不到一个孩子会莫名其妙的偷跑。但李明楼还是个孩子,他们这么多人,这的确是说不过去且很丢人的事,
  李奉景羞惭垂下头应声是。
  “四弟是太大意了。”左氏轻叹道,“仙儿岂是一般的孩子,那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