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匡扶后周-第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返回随州休养。在返回随州过程中,董宗本听说了董遵诲夺取滁州的消息,特意绕路来滁州看他。

这天深夜,严打活动过去三天之后,滁州城外突然来了一支军队。守城将士不敢懈怠,连忙抛下火把照明四野,并命令这支部队马上退后。

这支部队听到了城上的喊话声,马上有一员将领打马冲到滁州城下,大声喊道:“我乃是你们主将董遵诲的结义兄弟杨光义,军中护送的更是董老大人,还请城上守将迅速开城,迎接老大人入城。”

守城将士不敢做主,立即派人禀告董遵诲。董遵诲听完汇报,马上来到了滁州城头。他在外征战多时,最近也没有收到家中消息,谁知道城下是真是假。滁州城里现在关押了不少南唐军俘虏,不排除南唐军前来诈城的可能性!

等他来到城头上的时候,城下队伍也点起了火把,火把下正是自己的结义兄弟杨光义。董遵诲便大声问道:“兄弟,你不在随州守护,怎么跑到这里来了?”

杨光义看到董遵诲,心中很是高兴,连忙解释一番,说自己率军跟随老大人来到前线,向军队输送粮草物资。但现在老大人得了重病,不得不回乡医治。他正忙在介绍情况,运送董宗本的马车也来到了前面,车夫连忙挑开帘子,搀着董宗本勉力从车厢里走了出来,站在了火把下面。

董遵诲转世之后,与母亲很亲,但与父亲却有点隔阂。不过眼下战乱之时看到至亲,他也很激动,于是大声喊道:“父亲,光义说您生病了,找大夫看了没,大夫开得什么药?”

董宗本看见自己有出息的二儿子,心中也很是欣慰,他笑着说道:“为父的病情并不要紧,年轻时的毛病又犯了,倒是你在外征战,一定要注意安全!”

杨光义这时在旁边大声喊道:“兄长还不打开城门,让老大人入城歇息。他老人家最近身体很弱,必须好好休息一番。”

董遵诲轻轻皱了皱眉头,大声喊道:“父子虽是至亲,可守卫滁州乃是陛下交给我的任务,城门更不可在深夜随意开放!光义,你先命人在城外扎下营盘再说。”

听到董遵诲的回答,守城的将士都觉得自己的主将过于谨慎,可是想想前不久前来捣乱的刘仁瞻,却又觉得董遵诲的决定十分正确。不过杨光义却很是失望,他敬佩的是有血有肉的董遵诲,不是一个古板严肃的老木头!

然而就在杨光义失望的时候,董遵诲却将防务委托给石守信、韩重赟两人,自己带着两名军医坐着吊篮缒城而下,前来父亲军中探望。

走到近前才发现自己记忆中强健的父亲,已经须发半百、消瘦异常,董遵诲忍不住眼中一红,拜倒在地:“儿子不孝,让父亲担忧了!”

董宗本看到拜倒在地的爱子,就想要伸出手来搀扶他,可这是个母慈父严的时代,讲究的是含饴弄孙,而不是与儿子亲近。董宗本只能轻轻咳嗽一声,沉声说道:“起来吧,这段时间你为了国事四处征战,也算是辛苦。”接着,董宗本忍不住关切地问道:“你母亲很是挂念你,几乎天天唠叨,只是我也知道战事繁忙,并没有派人给你送信。听说你连打了几场大仗,最近没受伤吧?”

董遵诲上前几步,走到父亲跟前,笑着说道:“儿子现在主要是指挥战斗,很少身先士卒地发起冲锋了,再说了,我天生神力,谁能伤得了我?!”

董宗本轻轻咳嗽一声:“莫要大意,征战沙场还是小心为上……”

董遵诲连连点头,将身后的两名军医叫了过来,向董宗本介绍道:“这两人都是太医院中有名的大夫,因为有志于军事,这才主动请缨,加入到我的医疗队中。孩儿特意请他们帮父亲检查下身体,开些药方。”

董宗本轻轻点头,对两位大夫勉强行了一礼,笑着说道:“有劳了!”

两位大夫哪里敢受董宗本的大礼,连忙起身避开,然后走上前来,为董宗本号脉。一边号脉,一边皱紧了眉头。

董遵诲担忧地问道:“我父亲的病情如何?”

两位大夫商议一番,这才对董遵诲说道:“少将军,老大人旧伤发作,加上最近劳心劳力,伤了元气。不过医治地尚属及时,只要喝了我们开出的药方,再细心调养、少思多食,至少可保十年寿限!”

董遵诲不由得皱紧了眉头,父亲难道只剩下十年寿限了?!这可是个惊天霹雳!他忍不住哀声说道:“这怎么可能?你们两人都是有名的大夫,麻烦你们多多想想办法吧!求求你们了!”

一边说着,董遵诲一边流下泪来,倒是董宗本却笑着说道:“我前几天还以为大限将至,很是担心,如今听你们一说,心中大安,多谢你们!道安,生死乃是上天注定,不要做小儿女态!要是你实在觉得有些遗憾,那就等回军之后早日举行大婚,为我董家添丁进口!”

被董宗本这么一说,一向脸皮厚的董遵诲倒也有些羞涩,连忙催促两位大夫开出药方,命人回城诊治。如今正是二月,春寒料峭,在野外驻营很是受苦。董遵诲亲自搀扶父亲坐上吊篮,命人将父亲送往城守府中休息。至于董遵诲自己,则在送走父亲之后,又返回城外营中,与杨光义等人畅聊最近的战事,当夜留宿营中。

第二天一早,城门开启,董遵诲便赶回府中,亲自照料生病的父亲。转眼三天过去,董宗本有爱子照料,加上两名大夫的医术着实不错,脸上终于有了几分血色,身体也好转了许多。正在这时,董遵诲接到了南唐使者传来的口信,说要借道滁州,前往寿州城下向大周陛下祈和!

前几天南唐还十分嘴硬,怎么现在又突然转换态度,董遵诲很是诧异,于是向那南唐使者打探消息。使者也有意结交董遵诲,于是知无不言,将最近的情况向董遵诲和盘托出。

原来韩令坤收复扬州之后,立即率领所部将士攻取泰州。而泰州乃是杨氏遗族所居,南吴杨溥让位李昪,病死丹阳。李昪建立南唐之后,害怕南吴遗族作乱,于是将杨溥的子孙强制迁往泰州,关押在永宁宫中,不得外出。杨溥的这些孩子无法外出,又没有长辈照顾,日后长大后在守军的挑唆下居然兄妹通婚,生出许多痴呆的孩子来。

唐主李璟因为后周攻势猛烈,害怕他们攻下泰州后利用杨溥的后代作乱江南,于是赶紧命令园苑使尹延范前往泰州,押送杨溥后代过江,送到金陵安置。

尹延范来到泰州之后,清点杨溥后人,计有男子六十余人,女子数十人。因为韩令坤攻势猛烈,尹延范害怕被周军追上,也害怕杨氏后人借机反抗,居然下令将杨溥后代中的男丁全部斩杀,投入江中,只率领女子返回金陵。

尹延范的这一举动大大激怒了南吴老臣,许多人对李璟更加不满,表现在军事上,就是泰州刺史方讷迫于压力撤退,泰州被韩令坤迅速攻下;鄂州长山寨守将陈泽被手下出卖,被朗州节度使王逵擒获;天长制置使耿谦,举城降周;静海军制置使姚彦洪,投奔南越。

李璟大为恐惧,为了安抚民心,立即下令将尹延范下狱,很快将其腰斩。同时李璟还召集宋齐丘、冯延巳等人商议军情,可是事到如今,冯延巳他们也没有办法,只能够建议李璟迅速向辽国求救。

如今李璟也没有办法,只能寄希望于辽国,重金招募死士,命他们携带求援国书悄悄潜往辽国。那些死士很是卖命,奈何运气太差,刚走到淮北就被周军拦住,将那求援的南唐国书搜了出来,送到了寿州城下的周军御营。

见消息走漏,南唐再也没有办法,主政的冯延巳于是再次奏请与周朝和谈,委派司空孙晟、礼部尚书王崇质等人向周朝递交降表,愿意按照旧例,成为周朝的藩属国,奉周朝为正朔!

孙晟受命之后,对冯延巳说道:“这次出使周朝,本应是冯公你的差使,只是我如果再行推辞,实在是有负先帝的恩宠。这次我情愿代替冯公北上,如果能与周朝议和,那我孙晟也算是对得起两代陛下对我的信任;如果无法达成和议,我孙晟宁死不受周辱!冯公等主掌朝政,也该多思考下主辱臣死的大义,不要再痴迷于党争误国了!”

史载冯延巳很是惭愧,于是又命令工部侍郎李德明,与孙晟等一起出行。李德明其实早就有心投降周朝,得到任命之后立即派出信使前往周朝报信,信使的第一站就是滁州。

董遵诲审问良久,发现信使并没有欺瞒,连忙派人飞马禀告郭荣。这议和可是大事,必须等候郭荣的裁决,董遵诲哪里敢擅作主张?!如果没有郭荣的命令,董遵诲甚至不能放任他们自由通过滁州。

不久,董遵诲就接到郭荣的命令,让他向南唐使者展示军威,并派得力人马护送他们前往寿州。于是董遵诲抓紧时间挑选精锐士卒,并加以训练,等候南唐使者的到来。

第372章唇枪舌剑

第372章唇枪舌剑

孙晟一行还没有走出唐境,就又得到了好几个坏消息:光州兵马都监张延翰投降周军,刺史张绍弃城逃走;舒州被周军攻克,刺史周宏祚投水自尽;蕲州守将李福投靠周军,献出蕲州城门,知州王承俊被杀。整个南唐,愁云黯淡,坏消息不断!

孙晟望天长叹,忍不住对随从说道:“国事如此颓靡,周军岂会轻易允许和议,我这次恐怕回不来了!”

众人大为悲伤,有些人甚至落下泪来。不仅孙晟等人来到了滁州,滁州周军守将董遵诲命令部队在城门处列阵,以盛大的军容欢迎南唐议和使团。

孙晟等人看着眼前衣甲鲜亮的甲士,看着整齐划一的队列,愣是被震慑地说不出话来。他们面前的两千甲士,乃是董遵诲从两万守军中选出来的精锐之士,又经过董遵诲的紧急队列训练,虽然战斗力提高不多,但拿出来唬人那是再合适不过。

孙晟悄悄对李德明说道:“周军将士个个威武雄壮,如果任由他们南下,金陵府的那些老爷兵怎么可能是他们的对手?!万一周军取得决定性胜利,咱们恐怕要被迫答应更屈辱的条件,咱们必须昼夜兼程,早日到达寿州,凭借这仅有的筹码取得较为合适的停战条件。”

李德明连连称是,他虽然心向后周,却也知道自己只有在南唐取得更高的地位,才会在后周得到更多的重视。

于是孙晟、李德明一行迅速离开滁州,在董遵诲亲率骑兵的护送下,昼夜兼程赶往寿州城下,拜见后周皇帝郭荣,并献上李璟的称臣表文:

“伏自上将远临,六师寻至,始贡书于间道,旋奉表于行宫。处仰天光,实祈睿旨。伏惟皇帝陛下,受命上玄,门阶中立,仗武功而戡乱略,敷文德以化远臣。朝阳普照,爝火无光。春雷发声,蛰户知令。

伏念天祐之后,率土分摧,或跨据江山,或革迁朝代,皆为司牧,各拯黎元。臣由是克嗣先基,获安江表,诚以瞻乌未定,附凤何从?今则青云之候,明悬白水之符,斯应仰祁声教,俯彼遐方,岂可远动和銮上劳薄伐?有拒怀来之德,非诚信顺之心。

臣自遣钟谟、李德明入觐天朝,具陈恳坎,便於水陆皆戢兵师。方冀宽仁下安亿兆,旋进历阳之旌旆,又屯隋苑之车徒缘。臣既写倾依,悉曾止约,令罢警严之备,不为悍御之谋。其或皇帝陛下未息雷霆,靡矜葵藿,人当积惧,众必贪生。臣复思东则会稽,南惟湘楚,尽承正朔。俾主封疆。自皇帝陛下允属天飞,方知海纳虽无外之化,徒仰祝於皇风。

而事大之仪,阙卑通于疆吏,惟凭玄造,猥念后期。方今八表未同一戎,兹始傥或首於下国,许作外臣。则柔远之风,其谁不服!无战之胜,自古独高。别进金千两,银十万两,罗绮二千匹,伏祈赐纳。臣幸与黎人共依圣政。蚩蚩之俗,期息于江淮;荡荡之风,广流于华裔。永将菲薄,长奉钦明,白日誓心,皇天可质!处输肺腑,上祈冕旒,俟圣言以听朝命。”

李璟此时为了自保,已经顾不上脸面,不仅许诺削去帝号,还自降身价,与吴越等地一样,成为后周的藩属国。同时,李璟还愿意献出黄金千两、白银二十万两及绫罗绸缎等硬通货,换取周军的撤兵。

在李璟看来,自己已经做出了重大让步,希望郭荣能够答应自己的请求,不要得寸进尺!而在郭荣看来,周军已经攻下了淮南一半以上地区,各部捷报纷传,拿下整个淮南只是个时间问题,他完全没有必要答应李璟的请求。

于是郭荣满脸不悦,怒声说道:“你们不过是拿着这么一张破纸就来搪塞、糊弄朕,你以为朕就这么容易上当受骗吗?!”

孙晟微微一笑,从容回答道:“我家主上派遣微臣前来称臣纳币,书礼俱到,怎么能是虚文,更不是什么破纸,岂能说是来蒙混陛下?况且陛下此次南征,避过已经奉表臣服,自古以来中原上国都是讨伐叛逆、赦免臣服,从没有例外。陛下乃是英明之主,想必肯定会答应我国的请求。”

郭荣也是个实在人,他冷笑着说道:“朕此次率军南下,一是为了征讨你国的不臣之举,二是为了淮南的土地,难道是你献上这么点金银财帛朕就率军回国,真是笑话!只要攻下淮南诸地,光是缴获府库,就能得到数倍于你们进献的财宝!如果你们真想让朕退兵,那么赶紧将长江以北的州县全部献上,朕才会考虑一二!”

既然李璟想要议和,那郭荣索性狮子大开口,对南唐狠狠敲诈一番。孙晟主动请缨前来议和,为的就是尽可能保全南唐的权益,又岂会随便答应郭荣的讹诈。

孙晟平日里虽然有些个口吃,但是面对郭荣,这次他却超水平发挥。就听孙晟大声反驳道:“江北这些土地乃是先朝传留,并不是取自大周。而且我主现在已经奉表称臣,成为了大周的藩属国。我朝土地相当于也处在大周治下,皇帝又何必苦苦相逼呢?”

郭荣大笑,沉声说道:“朕若是非要逼迫你们呢?”

孙晟也大声说道:“我唐国虽然相对弱小,可也有甲兵三十余万,恐怕你们周朝还没有这么强大的胃口,小心胀破了肚子!”

眼见着两人越谈越崩,郭荣脸上已呈怒色,侍立一旁的董遵诲上前说道:“唐使休得妄言,我部占据滁州之后也曾打探你们唐军实力,你们现在不过是十余万兵马,且守护在金陵附近,不敢乱动,哪里还有三十万大军?!”

郭荣连连点头,怒气稍消,大声说道:“道安说的不错,朕也曾派出细作,你们不过是十余州郡,哪里有这么多兵马,不要在这里胡说八道、欺蒙于朕!”

被郭荣、董遵诲揭破老底,孙晟脸上一红,随即恢复平静,大声狡辩道:“我们虽然只有精兵十余万,不过却有长江天堑,飞湍千里,风涛激涌,可以抵上十万精兵。而且……而且我国国师宋齐丘智谋宏远、机变如神,足可与王猛、谢安比肩。在他的指挥下,我军战力剧增,也可抵上十万兵马!”

为了维护南唐的利益,孙晟居然顾不上事实,对一向看不起的宋齐丘大加吹捧,试图强词夺理,误导郭荣。可是国与国之间想来讲究实力,如果没有实力做后盾,一切都是空谈,这就是弱国无外交的道理。就像是美国公民惹出了事自然有军队兜着,恐怖分子袭击他们也得考虑考虑得失;而中国国民走出国门,基本上小心谨慎,因为咱们的防御性军队对国外的震慑实在是有限。当然,等到国家富强了,中国的态度自然也会强硬起来。

孙晟在这里说个不停,可郭荣只是轻轻冷笑,孙晟的所有犀利言辞就全都失去了震慑能力,没有实力只剩下嘴皮子,哪里会有半点成效!

董遵诲便有些冷场,就接过话来说道:“汝等不必在此絮絮叨叨,汝国一天不考虑割让江北之事,我国陛下就不会考虑退兵之事!”

这时李德明心中胆怯,也怕孙晟继续口出狂言,惹怒了后周君臣将求和之事彻底搞砸,于是他上前说道:“微臣临行之时,曾得相国吩咐:只要陛下同意议和,我主愿意献上濠州、寿州、泗州、楚州、光州、海州等六地,每年向陛下进贡岁币百万!”

郭荣见逼出南唐的底线,心中很是得意,便笑着说道:“你说的才是正话,不过光州已经被朕的大军攻克,就不必再由你们进献。其余各州,朕也已经发兵攻取,相信很快就会有捷报传来。只是那寿州刘仁瞻一直据城而守、不肯投降,朕也觉得他是个人才,不忍心强攻寿州。如果你们真心献城求和,可替朕将他招来降我大周,也算是昭显你们的诚意!”

李德明听了大吃一惊,他可不敢去寿州城中冒险。这刘仁瞻是个死脑筋,如果杀了自己祭旗,自己岂不是冤枉。而且自己好不容易才给后周君臣留下好印象,如果徒劳无功,岂不是有损自己的形象。再说了,现在刘仁瞻之所以还能够保住城池,无非是人家周军不肯付出重大牺牲而已。周军一旦不惜代价急攻寿州,区区一个孤城,难道还能真挡住周朝大军不成?!

等到周朝拿下寿州、吞并淮南,说不定就会过江,将南唐彻底消灭。所以在李德明看来,眼下最要紧的是在周朝吞并淮南之前,返回金陵府,劝说李璟放弃幻想,割让淮南十四州,换取周军撤兵!

于是他对郭荣说道:“刘仁瞻乃是一州刺史,非下官可以指挥。敝国国主并不知道陛下兵力如此强大,外臣愿意返回金陵详细解说,将江北土地全部献给陛下,以递交合约!”

郭荣听了李德明的回答,倒是有些满意,同意了他的请求,并派供奉官安弘道送李德明等南唐投降派返回金陵,至于孙晟、王崇质等人则被郭荣扣押。为了震慑南唐上下,拿下寿州便成为了郭荣目前的主要目标!

第373章重创刘仁瞻

第373章重创刘仁瞻

此时的寿州城中,愁云黯淡,南唐派出的各路援兵都被周军击溃,而且清流关、滁州、扬州等地也被周军一一攻下,寿州城已经彻底地孤立无援。

这段时间,周军对寿州虽然围而不攻却也不是毫不理会,不仅挖掘了深深的壕沟,将寿州城彻底孤立起来;还利用远程引导的投石车,对寿州城进行不间断的轰击!前段时间董遵诲指挥砲兵的时候,麾下只有几十辆轻型投石车,现在可是郭荣这个皇帝坐镇,就连重型投石车也被拆卸送来,在寿州城下组装完毕。

在周军投石车的不断进攻下,寿州城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数千人战死,近万人伤残,这才勉强保住了寿州城。尽管如此,城墙附近的民居建筑已经被彻底地夷为平地!

郭荣特意命人将孙晟、王崇质等人押上望楼,远眺寿州城。看着城墙附近那些个碎石瓦砾,听着重型投石车那震耳欲聋的砲击声,王崇质面如土色,孙晟也不复巧言模样,愣在了当地。

郭荣见此,心中暗喜,便对孙晟说道:“刘仁瞻负隅顽抗,罪当至死,只是朕爱其将略,不忍心将他杀害!爱卿也看到了城中惨剧,如果寿州继续顽抗下去,那只能是玉石俱焚!爱卿既然学识通达,当知爱民的道理,希望你去劝说刘将军,让他放下武器,出城投降!”

孙晟心中一动,朝廷与寿州已经隔绝联系多日,想那刘仁瞻也会心中惶恐,害怕朝廷将其放弃。不如趁这个难得的机会,坚定刘仁瞻抵抗的信心,让寿州成为郭荣心头上的一根刺,让郭荣大军纠缠于寿州,顾不得南下。想到这里,孙晟装出为难的样子,好像是反复思索,这才答应下来。

郭荣很是开心,这就让中使押着孙晟前去城下劝降,这时董遵诲走了出来,对郭荣进谏道:“陛下,孙大人原来辛苦,不如明日再让他前去劝降。反正寿州已经在我军重重包围之中,翻不出什么幺蛾子!”

郭荣轻轻皱眉,却也答应下来,命令中使押着孙晟、王崇质等人回帐休息。等到众人走远,郭荣这才向董遵诲疑惑地问道:“道安刚刚为何劝我?难道说孙晟还敢耍出什么花招不成?”

…文】“陛下明见!”董遵诲行礼说道:“那孙晟昨日与陛下反复争辩,今天却突然改变了立场,答应了劝降刘仁瞻之事。刘仁瞻坚守的寿州可是唐国议和的重要棋子,岂会轻易放弃,微臣担心其中有诈,这才劝阻陛下。”

…人】郭荣听到这里,轻轻点头:“你倒是用心了,朕刚刚有些疏忽。这样吧,刚刚那个王崇质倒是有些被我军军势所夺,就让他前去劝降吧!”

…书】第二天一早,孙晟早早地起床梳洗,将身上的衣袍轻轻拍打,力保梳平每一道皱褶。今天也许是自己生命中的最后一天,自己一定要在今天绽放出最让史书铭记的光彩,让世人看到自己的风骨!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就在今日!

…屋】孙晟都已经想好了,等到自己被押到寿州城下的时候,就招呼那刘仁瞻上前搭话,然后对他大声喊道:“我来周营议和,尚无头绪。君受国恩,切不可开城纳寇,主上已经发兵来援,不日就可到达!”

孙晟决定到时候提起所有的丹田气,将这些话迅速果断地说出来,免得被周军打断。作为南唐的丞相,他岂会教唆自己国内的节度使投降,郭荣也太小看了他!

为了确保嗓音响亮,孙晟又喝了一大碗水,默默地等待着。只是他等啊等啊,却一直等不到周军来此。想要出帐,却被郭荣安排的近侍所拦下。孙晟不会想到,此时郭荣已经命人押着王崇质来到了寿州城下!

王崇质大声喊道:“我乃是礼部尚书王崇质,寿州守将刘仁瞻何在?”

刘仁瞻也看到了周军阵前的异常,连忙走到雉堞后面,往下看去。见对面正是有过数面之缘的礼部尚书王崇质,刘仁瞻连忙整理衣甲,对王崇质拱手说道:“在下就是刘仁瞻,王大人为何来此?”

王崇质叹息说道:“咱们国主派遣李德明大人与我前来与周朝商议议和之事,愿意削去帝号,交出寿州等六地州郡,并献上金银百万两充当岁币。周主宅心仁厚,已经答应了我国的部分条件。将军再抵抗下去也于事无补,反而徒伤性命,伤及无辜百姓。昨日看到城中的瓦砾废墟,某心中甚是难过,今日某特意前来劝说将军:你已经尽了你的职责,是时候投降了!”

刘仁瞻眼中全是泪花,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自己竭心尽力坚持了这么久,为什么战事还是没有任何起色,为什么还是没有援兵的消息?!如今就连朝中大员都来主动劝降,我唐国真得没有希望了吗?!不!不!

刘仁瞻仿佛是被重伤的猛兽,他怒吼道:“这不是真的,这不是真的!寿州地理位置如此重要,陛下怎么会轻易放弃?!你在骗我,你在骗我!王崇质,你是不是被俘了,这才胡说八道,乞求周军的宽恕!是不是?!”

王崇质轻轻地但是坚决地摇了摇头,从怀里掏出李璟给予的信物来,冲城上来回示意。

这时有人快步上前,对一旁的董遵诲低声说道:“将军,已经测定好刘仁瞻所在的方位,砲兵们已经做好了发射准备!”

王崇质连忙低声说道:“再给他一个机会吧,刘仁瞻也算是个将才!”

董遵诲轻轻点头,连忙跑去请示郭荣。

郭荣叹了口气,对董遵诲说道:“良臣贤将在朕的手中才是良臣贤将,在敌人手中就是乱臣贼子!刘仁瞻虽然粗通军略,可我大周军中也是人才济济,远的不说,道安你就远胜于他!既然刘仁瞻不肯投降,死忠于唐国,那我们就给他一个殉葬的机会吧!”

董遵诲领会精神,立即下令砲击。可怜刘仁瞻被王崇质的言语所震惊,不小心从雉堞后露出了身影,立即被周军抓住了机会!砲石虽然没有直接命中刘仁瞻的要害,却也将刘仁瞻打得吐血昏迷!

第374章刘仁瞻之殇

第374章刘仁瞻之殇

寿州城南一所不起眼的宅子里,挤满了守军中的高层将领。如果此时周军的重型投石车对这里发动覆盖性攻击,那寿州守军就会失去了绝大多数指挥者,彻底瘫痪。只是周军的重型投石车射程有限,无法攻击到寿州城南的这片区域,因此这里相对安全,也就成为了刘仁瞻临时的府邸。

此时刘仁瞻还处于昏迷不醒的状态,寿州城里最知名的大夫正在紧张地为他医治,刘仁瞻的夫人薛氏早就哭得失去了力气,瘫倒在床边。

孙羽悄悄拽了下在旁边侍疾的刘崇,向门外偷偷偏了偏头。刘崇哭得眼眶红肿,稍微迟疑了一下,这才跟着孙羽走了出来。

刚离开众人的视线,刘崇就狠狠地捶了下墙壁,怒声说道:“孙将军,早知道这样,上次还不如安排人射杀了郭荣,结果现在倒好!郭荣也太不顾他做皇帝的体面了吧!”

孙羽听出了刘崇埋怨的意思,他苦笑一声:“现在整个寿州城都在他郭荣的包围圈里,郭荣根本不需要有任何顾忌!今天那个礼部尚书不是说了嘛,陛下已经决意放弃咱们寿州以换取和平,也就是说咱们寿州已经被抛弃了,再也没有援兵了!”

刘崇忍不住惊叫一声,怪不得父亲上午的时候会突然走神,原来是这样啊!他随即愤慨不已:我们刘家对朝廷忠心耿耿,可朝廷怎么可以这样对待我们?!

看着刘崇难受的样子,孙羽也深有同感,他觉得自己与刘崇一同嫖过妓、一同受过刘仁瞻的板子,交情很是深厚,有些个贴心的话可以说出来,毕竟谁也不愿意留在城里送死。

孙羽于是低声试探道:“少将军,看这情形郭荣很快就会下令全军攻城,到时候咱们可就要与这寿州同归于尽了!”

刘崇连连摇头,对孙羽说道:“朝廷对不起咱们,咱们也不用效忠朝廷!孙将军,你说怎么办,我都听你的!”

孙羽往前凑了一步,压低声音说道:“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我听说郭荣对大帅也很是看重,如果不是大帅誓死抗争,让郭荣断了招降的念想,今天上午郭荣肯定舍不得发砲来攻。我与哥几个商量了一下,趁着咱们还有点筹码的时候,赶紧与周军议和吧!”

其实现在所谓的“议和”就是投降,刘崇先是点头,接着又摇了摇头,他苦笑着说道:“孙将军说得容易,几个城门那里都是父帅的亲信在把守,没有父帅的命令,他们怎么可能开城投降?!孙将军你手里不是还有城中最后的机动部队嘛,你有没有办法拿下一道城门?”

孙羽摇了摇头:“都是袍泽兄弟,我哪里忍心下手,再说了他们占据地利,强攻也是白费!少将军,如今大帅昏迷,您可以趁机取得虎符,调走一门守军,让他们下城休整,再将我部换上。到时候只要您率先易帜,郭荣就算为了千金买马骨,也会对您加以重用,赦免大帅的罪过。再说了,郭荣一直看重大帅,到时候器重还来不及呢,哪里会怪罪?”

刘崇有些心动,可还是有些迟疑,“要是我偷虎符的事情被爹爹发现……”

孙羽连忙为他坚定信心,对他说道:“少将军,大帅平日里可是最看重您,现在议和也是大势所趋,他哪能怪罪于你呢?!再说了,您母亲薛夫人最受大帅宠爱,有她帮您说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