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匡扶后周-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来将是谁,为何在此喧哗?!”
贾贞连忙命人大声重复,很快董遵诲就听到了动静,他循声望去,就见府内高楼上有一人衣冠不整,在众人保护之中,正在往下眺望。
董遵诲大声喊道:“末将乃是宁远将军董遵诲,前不久澶州生兵变,士兵们公然闹饷,朝廷害怕有宵小之辈图谋不轨,特意派遣末将前来保护大人,还请大人不要担忧!”
刘赟轻轻一皱眉头,“澶州兵变”?前不久他可是新派出使者前去澶州宣慰,据那使者回来报告,郭威态度很是恭敬,对那使者极力拉拢。希望不是郭威主动难,要不然我的皇位堪忧啊!
刘赟大声喊道:“既然如此,还请将军命令所部后撤,入内与寡人详谈!”
董遵诲偷偷向离他最近的张逸施了一个眼色,便大声下令部队后撤十步,自己滚鞍下马,迈步就要往府里而去。
刘赟看到这里,心中大定,这董遵诲既然敢于入府,说明他对自己并没有多少提防,应该不会对自己有谋害之心。而且就算这董遵诲有什么阴谋诡计,只要他入得府中,就由不得他来胡折腾。
这时,张逸果然不负董遵诲的期望,上前一步,拦在董遵诲的身前,大声劝阻道:“将军万万不可入内,刘大人下身未着寸缕,分明是被奸人胁迫,如果将军入内,刘大人性命危矣!”
大家听到此处,不约而同看向了刘赟的粗毛大腿,刘赟不由得两腿一夹,双手护在裆下。刘赟连忙命人去取衣袍,一旁的贾贞等人也连忙上前,将刘赟护在了身后,遮挡住楼下众人的视线。
董遵诲轻轻点头,大声说道:“刘大人,我手下说得很有道理,如果您现在行动自由,还请出府一叙!只要您一声令下,末将一定会领军入内、解救大人!”
刘赟很是尴尬,这时朝廷派来迎接刘赟的冯道等人也听到消息,来到了小楼之上。刘赟匆匆穿上衣袍,对冯道说道:“府外是朝廷派来卫护寡人的董遵诲,他担心寡人被人胁迫,不敢入府一叙。冯公素有威望,还请您出府与他解释一番,让他放心入内。”
冯道也想了解澶州之变的详细情况,稍微推辞几句,便慷慨答应。刘赟等人站在小楼上观看,就见冯道虽然年纪不小,却大步流星走出府邸。刘赟对贾贞说道:“冯公果然是忠厚长者,他日寡人登基,必将予以重用。”
刘赟还在做着登基称帝的白日梦,冯道却大步走到董遵诲面前,低声问道:“郭公已经入京否?现在是否已经称帝?”
冯道乃是董遵诲的姑父,董遵诲不敢无礼,连忙行礼参见,同时小声回答道:“前几日郭帅黄旗加身,‘被迫’起兵,如今正在疾驰向京师,估计今日就能入京。”
冯道轻轻颔,“果如老夫所料,郭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就等着改朝换代喽。可怜那府中的刘赟,还在做着皇帝梦呢!”
董遵诲向冯道行了一礼,低声建议道:“郭帅即将称帝,还请姑父早日写好贺章,免得有人进谗言。”
冯道微微一笑,居然从袖中取出一封奏章来,偷偷塞给了董遵诲。大袖翩翩,众人根本看不出端倪。冯道笑着说道:“道安,这奏章我早已写好,还要麻烦你派人往京师进献。今日刘赟对你并没有起多大疑心,你吩咐一下部下,随我入府拜见,将他安抚一番。如今这宋州防务的主力力量就是张令所部,他受过郭公恩泽,又是个机灵人,你稍后就去他驻地,只要你装出成竹在胸的样子,就一定能将其说服。”
董遵诲连忙领命,跟着冯道入府,很快就来到了小楼之上。董遵诲甲胄在身,多有不便,却还是勉强向刘赟行了一个全礼。
刘赟见董遵诲态度恭敬,连忙说道:“将军甲胄在身、不必多礼,澶州到底出了什么事,怎么中枢诸公派你前来护卫于我?”
董遵诲长叹一声,“大人,还不是银钱上出了问题,士兵们的饷银放不及时,结果酿成了兵变!幸好郭帅素有威望,这才勉强约束住部队。不过士兵们仍在鼓噪,绝不愿继续北上,纷纷宣称南下讨薪。郭帅没有办法,只能一面努力约束部属,一面向中枢诸公紧急求援。咱们大汉平定三地叛乱不久,国库空虚,实在是没有钱财。中枢诸公只能一面向京中豪富借款,一面催促南方各地向京师押送岁款。大家担心宋州也会生兵变,特意命令末将率领人马紧急前来护卫。其实末将的部属也已经好久没军饷,要不是有末将约束,入城的时候他们就想乱来!”
刘赟连连点头,现在可是乱世,士兵们不好带啊!他刘赟过去也是一方节度使,很理解这些带兵将军的苦楚。刘赟动情地说道:“寡人过去也曾节度一方,很理解董将军的苦衷。这样吧,你去库房里取金百两,先去安抚一下部属,做好府邸附近的防卫工作。至于这宋州府邸,自有寡人的护卫指挥使贾贞负责。”
董遵诲连忙拜谢,跟着刘赟的侍卫离开,不久托着金银离开了府邸。
冯道等人在小楼上侍立不久,也都离开小楼回房休息。这时徐州判官董裔急匆匆跑了进来,见左右都是徐州旧人,便对刘赟进谏道:“主上,董遵诲来此必有阴谋!您看看他对您的称呼,居然不称陛下,而称‘大人’!而且我听说郭威已经称帝,如果陛下继续向开封府行进,必将凶多吉少!”
刘赟笑道:“寡人尚未得到任何风声,你倒是从哪里得到如此多的消息?!”
董裔老脸一红,低声说道:“陛下,老臣也是为陛下担忧嘛!万一董遵诲心存歹意,咱们如果没有防备,岂不是要束手就擒?!如今董遵诲包围府邸,只是随行兵士却不是很多,这才没有贸然动手。陛下身边有那张令护驾,何不招那张令入府商议?只要陛下许以高官厚禄,长久不得志的张令一定会投入陛下麾下。到那时,无论陛下继续进京,还是率军撤往晋阳父帅帐下,都会多了不少把握!”
刘赟有些个犹豫,他皱着眉头说道:“郭威毕竟还没有树立反旗,如果我贸然撤走,那岂不是自动放弃了皇位?!再说了,郭威如果登基称帝,董遵诲刚刚又岂敢入府拜见?撤往晋阳的话休得再提,明日一早,咱们就向开封府进!”
董裔叹息着离开,贾贞想要继续劝说,却被刘赟挥手阻止。不过众人离开之后,刘赟却越想越觉得他们说的很有道理。凡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如果董遵诲今天之举只是在麻痹自己,那自己岂不是成为瓮中之鳖?
就在刘赟辗转反侧之际,董遵诲也来到了张令所部驻地,不过董遵诲一改在刘赟府邸的恭敬面孔,大声呵斥张令所部兵卒,命令他们立即向张令通报。
张令很快得到消息,当日刘子陂大战他曾是董遵诲的手下败将,如果没有郭威的赦免,张令可能早就被董遵诲等人砍下脑袋请功。如今听说董遵诲来此,张令下意识地跑出帐来,来到董遵诲马前行礼拜见。
董遵诲大模大样地受了张令的拜见,而后从怀中掏出一块令牌,向张令展示。
张令连忙接过令牌,仔细一看,正是郭威的随身小令。当日张令离京之时,郭威曾亲自向他叮嘱,见此小令如见郭威本人!想想郭威对自己的知遇之恩,想想郭威统帅的大军,再想想自己在开封府郭威治下的妻儿老小,张令顾不得众人诧异,居然连连向董遵诲叩行礼。
董遵诲这才跳下马来,扶起张令,往帅帐而去。等到刘赟命董裔赶到张令驻地的时候,张令所部已经挂起了“董”字旗帜……
感谢“等更耗青春”的打赏。初为人父,天天洗尿布,更新有所延误,还望大家多多海涵!
*
第259章奔袭刘赟(下)
卷三'第259章奔袭刘赟(下)
第259章奔袭刘赟(下)
董裔看着张令营中的“董”字旗帜,知道董遵诲已经入主张令军营,他只能长叹一声,低着头灰溜溜回到了府中。
刘赟此时也顾不得继续宠幸那几个美姬,而是急匆匆跑到董裔面前。还没有开口询问,他就看到了董裔那沮丧至极的脸。刘赟不由得长叹一声:“是寡人错了!”
董裔对他拱手一礼,却没有说话。如今他还有什么话可说:张令反水,董遵诲所部又将这府邸团团围困,单凭贾贞手下的百余护卫,根本不可能护送刘赟冲出宋州。现在大家即将成为阶下囚,再没有从龙重臣的美梦可做!董裔如今也只能期盼郭威能够顾忌刘赟老子刘崇的军队,希望郭威能对刘赟轻轻落、对他们这些个随从轻轻处置喽。
听说董裔黯然失色地回府,贾贞也匆匆跑了过来,对刘赟低声说道:“主公,现在冯道、王度、赵上交等人也都在这府中居住,身边并无卫士。不如咱们将他们擒下,让那董遵诲投鼠忌器,以便咱们顺利离开!”
刘赟连连摇头,董裔也很不赞同,先不说以人为质有损大家的形象,单说董遵诲,他难道会因为区区几名人质而将刘赟等人放行?!这可是完全不可能的!囚禁刘赟,极有可能是那即将登基称帝的郭威交付给董遵诲的要任务,董遵诲哪里会有胆量私放人犯?!
幸好他们并不知道冯道是董遵诲的姑父,而且他们也不知道董遵诲是个极重亲情的人,对慈爱的姑妈极为看重。刘赟三人皱着眉头商议半天,也没有想出任何主意。无法出府的他们也只能对董遵诲咒骂几声,诅咒他蛋疼菊紧……
这时董遵诲正站在城楼处,看着自己挑选的信使急匆匆返京。董遵诲正要与部将们说话,突然连打了几个喷嚏。难道前不久连夜赶路的时候,自己感冒了?不应该啊,自己回到古代之后身体素质很好,从来就没有再受到那感冒病毒的影响。
董遵诲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与下属们随便说了几句,便皱着眉头回营。他大口喝着烧开的姜汤,捂着被子很是出了一身臭汗。
第二天一早,董遵诲就指挥人马在刘赟居住的府邸附近设立路障、街垒,将刘赟的府邸彻底封锁起来。期间刘赟曾经再次登上高楼,邀请董遵诲入府一叙,董遵诲却低头装作没听到,对他的邀请置之不理。
昨天他冒险入府,为的是打消刘赟的顾虑,为后续部队赶到宋州争取时间,也为自己拿下张令所部争取时间。如今宋州已经在董遵诲的掌控之中,他才不会冒险入府呢!
见董遵诲对自己的邀请置之不理,刘赟也没有办法,只能够长吁短叹,悔不该当初。董遵诲还曾命人送来酒席一桌,刘赟却不敢下筷,暗地里命人将菜肴喂狗。见那狗儿吃了以后继续活蹦乱跳,刘赟这才隐隐松了一口气。
第三天中午,董遵诲就接到了郭威派人送来的急信,郭威在信中对董遵诲的果断迅猛表示欣赏,并对冯道送来的祝贺奏章表示欣慰。冯道毕竟是朝廷上多年的重臣,在他的示范下,大批朝臣对郭威宣誓效忠,让郭威省了不少麻烦。郭威感念冯道的功绩,便命令董遵诲立即向刘赟出示信件,以安抚士兵的名义征召冯道返京。
董遵诲立即挑选五十余名甲士,各个身穿重甲,而后率领他们前往刘赟府邸拜见。
刘赟得到董遵诲要入府拜见的消息,很是诧异。这董遵诲葫芦里卖的到底是什么药?!刘赟顾不得多想,一面密令贾贞等人贯甲护卫,一面命人大开中门迎接。
有这五十余名甲士做护卫,董遵诲倒也不怕刘赟翻脸,大踏步走进府中。
此时刘赟已在厅前迎接,两人寒暄几句,董遵诲便出示了郭威的信件,对刘赟说道:“大人,如今士兵们都在开封府聒噪,不少人想要再次掠夺一番。郭帅虽然在军中有一定威信,但钱粮方面的安抚工作,还是需要文臣帮着把关。冯太师素有威信,郭帅特意请他回京,帮着安抚士兵。至于大人车骑,自有王度、赵上交两位大人照应。”
刘赟心中暗恼,知道这只是董遵诲的托词,事到如今他也已经明白,登基称帝的梦想已经离得自己越来越远。
这时贾贞手扶佩剑,悄悄给刘赟施了一个眼色:现在董遵诲终于入府,客厅附近贾贞可是调集了所有人马,足有百余名精锐卫士!如果刘赟同意,贾贞就要立即动,对董遵诲进行突袭。
刘赟有些个犹豫,他踌躇的样子很快就被冯道觉。冯道历经数朝而不倒,早就练就一番察言观色的看家本领,见此局势,轻轻咳嗽一声,对董遵诲说道:“郭公有你这样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勇士,又岂会缺少投效的文臣?!不过是郭公看在老臣年老的份上加以体恤而已,老臣肯定会竭尽所能,辅佐郭公平定叛乱。”
冯道这么一打岔,刘赟才知道站在自己面前的这家伙(董遵诲)居然还有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本事!现在自己与他离得可不算远,如果贾贞动对董遵诲的突袭,那自己极有可能就会被那彪悍的董遵诲挟持为人质,说不定就有性命之忧!
刘赟连忙冲着贾贞轻轻摇头,否决了他的建议。转过身来,刘赟冲着冯道感伤地说道:“寡人此次匆忙北上,没有率领过多卫队,所依仗的不过是冯公三十年丞相的信誉。对冯公的老成望重,从来就没有丝毫怀疑,没想到我的坦荡心怀,居然换来如此结果。如今张令已经易帜,寡人只剩下百余护卫,冯公,我该怎么办啊?!”
冯道默然,当初出京的时候他就曾料到如此结果,曾对人说自己三十年养成的信誉,毁于一旦。现在冯道又有什么办法?郭威平日里对自己很是恭敬,手中握有大军还能掌控朝政,这样的君主也算是值得投靠,何况自己的家眷全数在那郭威严密控制下的开封府里,自己又能给这倒霉郁闷的刘赟出什么主意?!
见冯道默然无语,刘赟长叹一声,与董遵诲拱手道别。董遵诲害怕那刘赟麾下臣子节外生枝,立即率人护送冯道离开府邸,并派人护送他返回京师。
此时郭威已经掌控开封府,窦贞固等人更是奉上劝奏章,拥护郭威登基称帝。
郭威喜上眉头,却没有贸然答应,而是与那刚刚赶回京师的冯道密议一番,再对文武百官的劝进书谦逊推辞,说是未奉李太后的诰敕,不敢擅专。
窦贞固等人也得到了冯道的叮嘱,立即蜂拥入宫求见太后,说明利害关系。
李太后欲悲无泪,想想李家的宗庙社稷,真想痛斥群臣一番。可她又想想自己的儿子刘承勋,想想宫里宫外郭威的实力,她心中纵有万般怒火,也不敢泄出来。
李太后思来想去,也只能屈服于郭威的淫威,委托冯道书写诰书一份,盖上自家印玺。诰书是这样写的:
“枢密使、侍中郭威,以英武之才,兼内外之任,翦除祸乱,宏济艰难,功业格天,人望冠世。今则军民爱戴,朝野推崇,宜总万机以允群议,可即监国,中外庶事,并取监国处分,特此通告。”
同时范质在郭威的授意下,也毫不客气地以李太后的名义写下诰书,明天下:
“比者枢密使郭威,志安社稷,议立长君,以徐州节度使赟,为高祖近亲,立为汉嗣,爰自藩镇征赴京师。虽诰命寻行,而军情不附,天道在北,人心靡东,适取改卜之初,俾膺分土之命。赟可降授开府仪同三司,校检太师上柱国,封湘阴公,食邑三千户,食实封五百户。钦哉唯命!”
此诰书明天下的同时,郭威已经派人乘快马前往宋州,向董遵诲传达。信使一行一路上不敢停歇,每人跑毙了三匹驿马,火赶到了宋州。
董遵诲拿到诰书,心中大安,这段时间他虽然命人围住刘赟的府邸,却也不敢对有储君身份的刘赟做出什么过激的举动来。如今诰书来的正是时候,正好凭借此书翦除刘赟的护卫,将他彻底囚禁起来。于是董遵诲立即命人持此书信在刘赟府邸附近高声宣读,务必让府中群臣听到诰书的内容。
刘赟听到诰书内容,虽然心中早有预感,可还是潸然泪下。皇帝梦破灭的他一下子瘫倒在地,脸上鼻涕眼泪流作一团,说不出半句话来。董裔、贾贞两人愤愤不平,可是看着软成一团的自家主公,两人也只能苦笑着迎接这一恶果,谁让自家的主公如此稀松软蛋呢!
不过董遵诲却不敢大意,在命人宣读数遍诰书之后,立即率军冲进府邸,将刘赟的部属予以缴械。期间贾贞曾奋起反击,被党进一刀斩杀;而董裔更是倒霉,被立功心切的将士们乱刀分尸!
看着瑟瑟抖的刘赟,董遵诲暗叹一声,命人将他看管起来,寸步不离!
(最近洗尿布太多,好不容易歇息一天,老毛病肾结石又犯了。疼得我死去活来,真想再打杜冷丁止疼。不过也有好消息,小结石在我剧痛的时候,居然顺便排出体外。紧接着打了几天消炎针,总算是恢复过来,于是俺不顾手背上青紫的针眼,急匆匆跑到电脑前开始码字。虽然这几天断更有些不好意思,还是向大家大声呼吁订阅。小宝宝的奶粉钱,可就指望大家喽!)
……
第260章劝降刘赟
卷三'第26o章劝降刘赟
第26o章劝降刘赟
顺利拿下刘赟之后,董遵诲立即派人向开封府送去奏章,一方面向朝廷通告刘赟已被擒拿的消息,并祝贺郭威荣升监国职务;另一方面也对郭威进行劝进,希望他早日登基称帝。
郭威此时对李太后以母侍之,宫中传出的消息说李太后很是高兴,对郭威多次予以嘉赏。现在开封府城里文武百官正在蜂拥上书,一起向郭威劝进,希望他能早日登基称帝。董遵诲虽然不喜欢趋炎附势随大溜,却更不愿意在这些小事上给别人以把柄,所以这奏章却也不可或缺。
不久,郭威就命人快马送来消息,对董遵诲叮嘱道:徐州乃是刘赟起家之地,刘赟起身赴京后,将徐州的军政大事全部交托给右都押牙巩廷美、教练使杨温。如今刘赟刚刚被贬为湘阴公,徐州官场如果得到消息,肯定会生大地震。郭威希望董遵诲能够抓住这个有利时机,迅平定徐州可能有的叛乱,防止徐州与河东(刘崇)或南唐勾结。为加强董遵诲所部兵力,郭威已经命令郭崇威率领一万士兵紧急赶赴宋州,以作增援。
董遵诲立即找来刘庆义等人商议,大家大多主张等候郭崇威的大军,一并威逼徐州。只有张逸力排众议,越众而出,对董遵诲建议道:“将军,如今刘赟被贬为湘阴公的旨意乃是京师派人快马传来,末将相信其余各地应该还没有得到消息,更别说离开封府更远的徐州了。也就是说,那徐州巩廷美等人还在做着从龙之梦,不如咱们趁着他们还没有得到消息,突袭徐州,将这徐州一举平定!”
“好!”董遵诲一拍几案,“凌云说的很有道理,徐州距离开封府的距离可是宋州的两倍,就算有心人已经开始传递消息,这消息现在也来不及抵达宋州。现在徐州的刘赟旧部肯定没有得到刘赟被废的信息,咱们与其在这宋州等上几天再去进攻防备严密、与外界勾结的徐州城,还不如趁现在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何况刘赟现在也在咱们手中,咱们可以劝他写下书信,派出精锐部队扮作送信的信使,混入徐州城,以作内应!”
张逸、董遵诲说的很有道理,大家纷纷赞同,不断出言补充,很快就做出来一个完整的行动计划。反正如今刘庆义已经统帅步兵大部赶到宋州,加上新吞并的张令所部,董遵诲手中已经有五千士兵,足以应付一场大战。
大家商议妥当后,董遵诲很快就来到了看押刘赟的居所。董遵诲也放得下身段,竟然对他施了一礼,对这倒霉的刘赟说道:“湘阴公,末将前段时间多有不恭,特来向您赔罪!希望您大人有大量,不要与我计较。”
刘赟冷哼一声,却也没敢说什么过激的言语,他手下最得用的董裔、贾贞已经被董遵诲所部乱刀砍死,刘赟哪里还有什么胆量来讽刺董遵诲呢。
董遵诲又笑着说道:“末将刚刚得到消息,郭帅已经命令王度、赵上交两位大人,数日后护送湘阴公继续西进,不日抵达开封府。”
刘赟愣了一下,苦笑着问道:“郭威不是要登基称帝了吗,让我这被废的皇储去开封府做什么?难道是要杀我祭旗吗?!”
董遵诲连忙解释道:“刘公这是说得什么话,郭帅又岂是这样的人?现在他已经被太后授命为监国,正需要刘公等人与他同心同德,共同开创出一番事业来!”
“太后授命郭威监国?”刘赟冷着脸重复了一句。
董遵诲连连点头,将李太后前不久布的诰书抄录本递给了刘赟,刘赟打开一看,就见上面说道:
“枢密使、侍中郭威,以英武之才,兼内外之任,翦除祸乱,宏济艰难,功业格天,人望冠世。今则军民爱戴,朝野推崇,宜总万机以允群议,可即监国,中外庶事,并取监国处分,特此通告。”
董遵诲又向刘赟递上郭威新布的教令,刘赟颤抖着接过教令,定睛一看。就见郭威已经公然称孤论寡,对天下人说道:
“寡人出身军戎,并无德望,因缘际会,叼窃宠灵。高祖皇帝甫在经纶,待之心腹,洎登大位,寻付重权。当顾命之时,受忍死之寄,与褚勋旧,辅立嗣君。旋属三叛连衡,四郊多垒,谬膺朝旨,委以专征,兼守重藩。俾当劲敌,敢不横身戮力,竭节尽心,冀肃静与疆场,用保安与宗社!不谓奸邪构乱,将相连诛,偶脱锋芒,克平患难,志安刘氏,顺报汉恩,推择长君以绍丕构,遂奏太后,请立徐州相公……”
刘赟看到此处,不由得手心抖,那教令愣是落在了地上。接下来应该就是郭威对前不久兵变的解释和对刘赟处置的辩解,这可关系到刘赟的身家性命,他不由自主地惶恐不安。
董遵诲连忙上前捡起教令,慢慢递给了刘赟。刘赟感激地冲他轻轻点头,努力定了定神,继续看了下去:
“……逢迎已在于道途,行李未及于都辇。寻以北面事急,冠骑深侵,遂领师徒,径往掩袭;行次近镇,已渡洪河。将登澶州,军情忽变,旌旗倒指,喊叫连天,引袂牵襟,迫请为主。环绕而逃避无所,纷纭而逼胁愈坚,顷刻之间,安危不保,事不获己,须至徇从,于是马步诸军,拥至京阙。今奉太后诰旨,以时运艰危,机务难旷,传令监国。逊避无由,黾勉遵承,夙夜忧愧。所望内外文武百官,共鉴微忱,匡予不逮,则寡人有深幸焉!布教四方,咸使闻知!”
刘赟哀叹一声,良久没有说话。既有些气愤,也有些气馁。俺好不容易才被推为皇储,容易吗?!一个皇帝的位置就这样被轻易夺去,刘赟深感气愤。但他更觉得有些气馁,郭威既然敢向天下明教令,分明是已经做好了登基称帝的准备,如今又有太后的监国诰书相助,即便俺父亲刘崇起兵造反,也改变不了俺阶下囚的命运!
董遵诲却看他有些可怜,低声提醒道:“郭帅虽然无心登基,但文武百官却时时劝进,希望他能尽早称帝。事到如今俺也不瞒你,这数百份劝进的奏章中,就有我董遵诲的一份。众意难违,眼看着郭帅就要登基称帝,希望您能及时明了自己应处的位置,莫要被小人进了谗言(白白失了性命)……”
最后一句话董遵诲并没有说出来,相信刘赟也能够听明白他的意思。当然,如果这刘赟听不明白,董遵诲也不会继续相劝,懒得惹这麻烦。历史上刘赟失去了谋士的劝说,总是硬顶着不服软,更不肯向郭威行君臣之礼,加上刘崇不合时宜地进言求释,结果最后郭威密令李洪义将他毒杀。
刘赟听得心中猛然一动,有些个愤怒,不过接着他就明白过来,感激地对董遵诲行了一礼:“多谢董将军相劝,我……我这就写就一份贺章,希望……希望董将军帮我送往郭公处。”
既然已经服软,刘赟也越说越是顺嘴,董遵诲轻轻点头,对他善意地提醒道:“我听说朝中有人对郭帅进言,说徐州巩廷美等人暗通南唐,图谋不轨。这些虽是谣言,却很能迷惑众人。希望湘阴公能够有所表示,免得被朝中大臣们误解。”
刘赟连连点头:“我这就写封书信,请董将军派人送回徐州,交给我的正妻刘董氏。她有我徐州节度使的副印,我会叮嘱她以我的名义领衔徐州群臣上书朝廷,向郭公劝进。”
刘赟马上命人取来纸笔,迅写了一封书信,轻轻吹干笔墨,从贴身处取出一枚古玉,沾上印泥盖在这书信之上。刘赟审视一遍,见并无错谬之处,便将书信塞到信封之中,信封上写上“刘董氏亲启”。不过他没有封口,而是直接递给了董遵诲。接着刘赟又匆匆写了一封劝进奏章,洋洋洒洒数百字,充斥着对郭威的赞誉。反正前段时间对刘赟的阿谀声不断,刘赟也学到了不少奉承语句,如今正好现学现卖。他将这贺章盖上了自己徐州节度使的印鉴,也交给了董遵诲。
董遵诲将书信与奏章塞到怀里,与刘赟闲聊几句,便转身离开。临走之前,董遵诲叮嘱负责看守刘赟的党进,命他为刘赟整治几桌上好的饭菜,并释放刘赟的侍妾,让她们前去侍奉刘赟。
回到中军帐后,董遵诲取出奏章,仔细研读。见奏章中并无违禁字样,而且充斥着对郭威的崇敬、爱戴,不由得微微一笑,立即命人快马送往开封府,送往郭威府上。
董遵诲又取出书信,仔细研读数遍,见里面并无暗语,这才放下心来。有这封书信在手,徐州之事应该容易解决,完全可以交给刘庆义等人处理。如今郭威就要登基称帝,自己理应押送这刘赟赶回开封府,免去郭威心头之患。于是董遵诲命令刘庆义、马德海、张逸等人立即领军出,数日后传来消息,巩廷美、杨温两人自缚乞降,徐州就此平定。
……
第261章郭威称帝(上)
第261章郭威称帝
刘赟的劝进奏章送到了开封府,立即引发了又一轮劝进的高『潮』(下iiLoU郭威也对这奏章很是满意,这可是大家前不久公推的皇储刘赟对俺真心的劝进,人家皇帝候选人都自动放弃称帝的资格了,还有谁敢做仗马之鸣?
李太后很是郁闷,暗自咒骂这胆小鬼刘赟,偷偷砸了数十个茶杯不过她虽然暗地里发火,明面上却对郭威赞誉有加,毕竟自己和三子刘承勋的『性』命都攥在人家手里,不得不低头啊
在王峻、王殷等人的多次劝说胁迫下,李太后正式下达诰,将汉室皇帝的印玺悉数赍送郭威诰是这样写的:
“邃古以来,受命相继,系不一姓,传诸百王,莫不人心顺之则兴,天命去之则废,昭然事迹,著之典予否运所丁,遭家不造,『奸』邪构『乱』,朋党横行,大臣冤枉以被诛,少主仓促而及祸,人自作孽,天道宁论
监国郭威深念汉恩,切安刘氏,既平『乱』略,复正颓纲思固护于基局,择继嗣于宗室而狱讼尽归于西伯,讴歌不在于丹朱,六师竭推戴之诚,万国仰钦明之德,鼎革斯启,图萧有归予作佳宾,固以为幸今奉符宝授监国,可即皇帝位於戏天禄在躬,神器自至,允集天命,永绥兆民,敬之哉”
郭威很是恭敬地接受诰安排,接收皇帝所用的御玺,而后自皋『门』入主大内,穿上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