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匡扶后周-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出击不成,李守贞又命人携带蜡丸,悄悄出城,分别向南唐、后蜀、辽国求援。不过,汉军封锁体系很是严密,这些信使还没走出多远,就被汉军一一擒获。这下,李守贞傻眼了……

卷二第170章铁口神算(上)

李守贞多次向辽国方向派出信使,每次都寄予很大的期望,可是这些信使大多被负责北面防线的董遵诲手下游骑兵所擒获,剩下的不是泅渡的时候沉入黄河,就是逃出生天以后隐姓埋名。

李守贞也曾向南唐方向派出不少信使,却被负责南面方向的王审琦所部游骑兵擒杀。正当李守贞愁眉不展的时候,有两个门客自告奋勇,向李守贞请命。

这两个人,一个是沈丘人舒元,一个是嵩山的道士杨讷,过去听说李守贞的威名,便以门客的身份投效帐下。现在见李守贞愁眉不展,两个人自觉受了李守贞不少恩惠,也觉得待在城中就是死路一条,便主动请缨。

李守贞大喜,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在这最要命的时刻,我多年的养士功夫终于没有白费。他连忙对两人多加褒赏,并亲笔向南唐写下求救信件,缝在了杨讷的道袍之内。

害怕暴露身份,舒元改名为朱元,杨讷改名为李平,两个人等到夜间的时候,悄悄从城上缒城而下,悄悄往南面而去。

此时南面的堡垒前几天被李守贞所部攻击,正在修缮之中,有不少召集来的民夫忙着在那里填土砌石,朱元、李平两人就混入其中。士兵们对民夫们的管理相对松散,多出两个人来并没有引起士兵们的怀疑。反正只要能干活就行,人越多越好。

朱元、李平两个人自幼受过不少苦处,后来贪慕富贵投入李守贞的帐下,虽然享了不少富贵,可手上的老茧依然存在,干起活来虽然有些吃力,可好歹还能硬撑下去。两个人多次寻找机会,可是堡垒里的士兵不断巡逻,加上远处还有骑兵在游曳侦察,根本就没有逃脱的机会,只能继续埋头干活。

这一天,两人正在工地上干活,突然听到监督的士兵大声下令:“今天郭帅派石大人前来慰问大家,带来了不少麦饼,中午大家不仅可以尽情吃饱,而且饭后还有赏钱!所有人放下手中的工具,排好队等候。”

听到命令,所有的农夫顿时欢声雷动,就连朱元、李平也很是高兴。在城里的时候作为李守贞的门客,他们食宿方面还是有一定优势的,但是口粮也在逐日减少,勉强才能吃饱。听说除了军队里能吃个半饱,民间已经开始断粮。而两人混入这民夫营之后,平日里老吃些杂粮、野菜饼子,现在换换口味吃些麦饼,而且能吃饱,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不久,石守信带着一都士兵,抬着盛满了麦饼的箩筐,来到了营地正中。在士兵们的监督之下,民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挨个从石守信所部士兵手里接过麦饼,嘴里不断道谢。

好不容易轮到李平,他几乎是流着口水从士兵手里接过麦饼,正想离开,却被那石守信叫住。李平心中一颤,难道我哪里露出了破绽不成,都在这里干了四五天力气活了,一直没有人盘问我,应该没有漏洞啊!他偷偷环顾自己上下,除了一身破烂不堪的道袍,和众人几乎是一模一样。

石守信对他稽首说道:“这位道长,您怎么沦落到这些农夫之中了?”

李平连忙稽首还礼,“这位将军,贫道乃是游方道士,为了寻真问道而云游在外。不过如今天下战乱不平,纵使我略有所成,也得为衣食而忧,在这里虽然有些辛苦,却能体察民意,修炼道心……最重要的是,还能吃饱饭……”

石守信对李平说的“将军”称呼很是满意,他现在只是个小小的都头,距离将军的头衔还很远。石守信年满十六就在开封投军,起初安排在枢密院做巡逻,在那里干了三年多才熬成队正。郭威出征以后,因为身高力强、比较机灵,石守信成为了郭威的帐下亲卫,并被提拔成都头。

对李平的最后几句实在话石守信倒是比较满意,现在西部战乱不平,根本讨不到吃食,如果不是饿极了眼,哪个道士会来到这里干苦力呢!听这道士说自己略有所成,石守信不由得有些好奇,便问道:“不知道道长擅长哪个方面,是占卜问卦还是风水房宅?”

李平稽首说道:“不瞒将军,贫道只会看面相。”

石守信越发好奇,一般这种游方道士都会吹嘘自己的本事,像李平这样谦虚的道士很少见,也许他还真有些本事。石守信向李平郑重地行了一礼,恭敬地问道:“道长可否为我看看面相?末将虽然没有多少积蓄,也有程仪送上。”

李平听到程仪两字,顿时心动,不是说他贪图这两个钱财,而是从石守信的意思中可以将他安全送走,还奉送盘缠。其实李平也有些真本事,要不然也不会被李守贞看重并收为门客。于是他轻轻点了点头,仔细打量石守信的面相,越看越是心惊,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石守信有些个诧异,惊讶地问道:“道长,难道我的面相有所不妥?”

李平低声说道:“实不相瞒,您的面相为贵人之相,此命生成大不同,荣华富贵极品隆!你生于开封府,长于军旅中,必将成就大业!云气隐约冲出顶中,红气云集、黄气将生。按照您的本命云气,日后不仅能够登台拜将,还能驻守一方,出任节度使高位,甚至还有封侯封公的封赏!不过……”

石守信听那道士说自己“生于开封府、长于军旅中”顿时一惊,这道士还真有本事,这也能算出来。他连忙认真听下去,直听得眉飞色舞、兴高采烈,原来自己的面相这么好啊!听到道士突然语出转折,石守信连忙催问道:“不过什么,道长,您一起说出来就是,我承受得了。”

李平皱着眉头说道:“不过您的面相显示寿辰不长,五六十岁就有波折。可是现在看来,命相却有些个延长,且富贵不变!你过去请人给你批算过命相没有,有没有高人对你有过指点?”

石守信听到自己寿辰不长,顿时失望,可是接着又被李平所说命相延长很是高兴。他摇了摇头,低声说道:“我从来没请人算过命,更没有做过什么法事。”

李平皱着眉头,这就奇怪了,那他的面相怎么会有变化呢?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卷二第171章铁口神算(下)

看着李平在那里连掐带算、嘴里还念念有词,石守信不由得紧张地看着李平,不敢出声。这时大家都听说营里还有个高人,连忙上前围观。不仅石守信,就连旁边围观的众人都屏住了呼吸,慢慢等待。等过了好久,李平这才长喘一口气:“原来如此!难怪啊!”

石守信连忙稽首问道:“道长,还请您多多指教!”

李平点了点头,看了看周围围观的闲杂人等,石守信连忙命人将他们驱散。李平这才低声说道:“按照你的本命,本来活不过六十,可是最近你将结交有极大气运的人,而这个人将对你有所提携,这才让你踏过了险关。不过,你一定要戒骄戒躁,遇事不要毛糙,谨慎行事,这才能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长命百岁!”

有人提携?石守信连忙回想,对了郭帅不是刚刚把自己提拔为都头嘛,而且今天郭帅还安排自己下午去北面叫那董遵诲所部回营休整,难道说那董遵诲是个有大气运的人?说不定就是他,要不然怎么可能这么快从一名地方官的庶子升成致果校尉呢?!

石守信越想越对,还想问些什么,却见那道长已经闭目不谈。石守信心想人家已经泄露了这么多的天机,自己也该知足了,做人不能太贪心。

于是他连忙从从怀里掏出一个沉甸甸的锦囊,里面约莫有二十两银两,这可是他从军以来攒下的所有钱财,一股囊递到李平手中,还感激地说道:“多谢道长为我批算命运,这里有些银两,虽然不多,却也是我多年的积蓄,足够道长云游四方一段时间。您别推辞,我知道像您这样的高人不在乎银两,谈钱就俗气了,只不过这是我的一点小小心意,还请您收下!对了,我这就派人将您护送出营。”

李平轻轻点头,好一副得道高人的模样!他稍一沉吟,又对石守信说道:“我有个老乡在营中,前几天被我收为弟子,他也想跟着我一起修行,不知将军……”

“行!”石守信说道:“道长这就可以将他带走,我这就给道长写个条子,免得一路上关卡有排查,别被误认为是逃走的民夫。”

石守信立即写了一个条子,又从怀里掏出自己的印信印上,递给了李平。

李平连忙道谢,与朱元一起向石守信稽首道别,而后就在石守信的亲兵护卫下往南而去。一路上亲兵对李平十分殷勤、极其恭敬,可是李平却装出世外高人的样子,一言不发。

一会石守信的亲兵告辞离开,见朱元诧异,李平见周围无人,就将刚刚的事情和盘托出。朱元顿时信服地说道:“道长,您居然有如此本领,怎么一直深藏不漏呢?你帮我也看看面相,行不行?多谢!多谢!多谢!”

李平,不,既然已经逃出了重围,两人也就恢复了本名,杨讷对舒元(朱元)说道:“这些都是些骗人的谎话,你我也是老朋友了,我岂能骗你?”

“骗人的谎话?”舒元有些不信,他反问道:“那你如何说他‘生于开封府,长于军旅中’,还帮他断言前程,这些总不能作假吧!”

杨讷大笑,没想到自己的老友也被自己糊弄过去了。见周围无人,他就低声解释道:“刚刚不是有士兵说了嘛,这人是郭帅身边的亲信,郭威过去一直在太原任职,后来在开封任枢密副使,他身边的亲信不是太原人就是开封人。这个姓石的,嘴里一点太原口音都没有,而且还有开封那边的口音,肯定是开封人!

至于长于军旅中,他今年不过是二十来岁的样子,我见他右手上却有老茧,虎口处更是磨出茧子,这分明是在军中勤练武艺才磨出来的茧子,要想磨出这么多老茧至少也得练习个三四年,所以我才说他长在军旅中!”

舒云纳闷地问道:“那你怎么敢给他这样断前程呢?还说他红气云集、黄气将生!”

“嗨,你呀,就是不善于思考!”杨讷笑着说道:“这个人既是郭威的亲信,又有一身好武艺,现在郭威掌控大权,他难道没有立功的机会?只要他在沙场上摸爬滚打一段时间,肯定能立功受赏,这不就有了富贵嘛!现在他还年轻,不过二十来岁,要是能在军中混上个二三十年,累计军功也能被提拔起来!”

舒元还有些纳闷,他诧异地问道:“那你还说他不长命,被更换命数,还让他谨慎行事,这又是为什么呢?”

杨讷微微一笑,“这不是给人算命习惯了,最后总要危言耸听,多混些钱财。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我们这些算命的,说话断言一定要严谨!

像他这样凭借战功起家,最容易在沙场上受伤,一般不会长命。如果他征战半生却中途战死沙场,没有享受富贵,这说明他不够谨慎,不是说我的断言有问题,而是他自己的问题。而如果他谨慎行事,不积攒下陈年老伤,以他的身体素质,肯定能活过六十岁,这说明我的断言很准确嘛!”

舒元很无语,原来说了这么多都是察言观色骗人的,不过他还没有放弃,又追问道:“那你最后怎么还说他要结交有大气运的人呢?”

杨讷笑着说道:“看他的服饰,不过是个都头而已。郭威可是枢密使、听说现在还是西面军前招慰安抚使,这还不算是大气运?!再说了,如今军中只要是营指挥使以上的人选,哪个不比这姓石的官职高?人家随便一个命令,就能提拔他一下。比起他来说,这些将官们都有比他大的气运!

老弟,你我结交这么长时间了,我如果真会看面相、铁口神算,那怎么会跟随李大人这个倒霉蛋、陷入这困城之中呢?!不过是一些骗人的把戏,不值一提!现在咱们俩多少也受过李大人的恩惠,帮他去南唐送信,也算是还了他的恩情。至于日后的事情,我看咱们还是逍遥于江南,避开北方战乱为上!”

舒元连连点头,连声同意。两人就此南下,在向南唐送上李守贞的求援信后,再无音信。

卷二第172章引蛇出洞

六月初十,在李守贞所部的不断骚扰下,汉军修建的长墙、堡垒仍然基本竣工。星罗棋布的堡垒、连绵不断的长墙将河中府与外地彻底隔离,很快,城里就闹起了粮荒。李守贞事先运进城里的粮食被军队全部瓜分,粮店彻底停止了供应,卖儿卖女也买不起高价粮的百姓们成片饿死……

六月十二日,郭威命人向城**入劝降的檄文,李守贞连忙命人收缴,并宣布凡是私自收藏檄文者一律斩首,散布谣言者全家处斩。同日,郭威在董遵诲的建议下,向城内派出使者,向李守贞提出建议:为避免伤及无辜百姓,请李守贞放出城内百姓,汉军将退后三里,绝对不会趁着打开城门的时候加以攻击。

李守贞有些心动,却被总伦劝阻。城中虽然断粮,可是作为李守贞的高级幕僚,总伦依然吃得油光满面,就听他对李守贞说道:“大王,百姓乃是您统治的根基,如果将他们全部释放,那大王登基称帝以后,岂不是如无根之浮萍?!释放百姓之举,大大不妥。何况,有饥饿的百姓做对比,士兵们才会对大王越发忠心,他们随便拿点粮食出来,就能潇洒快活,这样军心才不会思变!要是没了百姓的妻女供他们淫乐,守城的士兵们不知道也惹出多少事端来!”

李守贞有些个迟疑,他倒不是体恤百姓的痛苦,只是不希望自己在历史上留下恶名:“大师,要不然咱们释放一批老弱妇孺,全是那种干不了活的累赘。反正他们留在城中也不过是浪费粮食、糟蹋饮水而已,不如将他们全部赶出去。要是郭威施舍,就会浪费郭威的粮食;要是郭威置之不理,就会损害郭威的声名!”

总伦尽管有些心动,却依然连连摇头,“大王,如果释放老弱妇孺,那城中的青壮们就会对大王离心离德。等到那些老弱妇孺啼哭于城下,就会乱我军心!”

见李守贞点头,总伦又为他打气道:“大王不必担忧,您命中注定能登基称帝,当上天子,岂是郭威等人能够改变的?!如今只是时机未到,而让宵小猖獗;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就算您只剩下单枪匹马,也能够乘势而起,一展您的凌云壮志!”

总伦深知,一旦破城,自己作为劝说李守贞称王的幕后推手之一,一定会被处死,甚至是被看做妖僧活活烧死,所以他竭力为李守贞打气,鼓舞他的信心。反正蜀国、辽国不会看着汉朝平定内乱,也许日后时局有变,咸鱼终会大翻身呢!

就在李守贞所部困守河中府的时候,继王景崇向后蜀派出儿子王德让之后,赵思绾也派出自己的儿子赵怀乂前往后蜀求援。

孟昶知道目前王景崇、赵思绾甚至李守贞全都陷入了困境,如果蜀国不及时援助,等到汉军平定三地反抗之后,蜀国将再无染指关中的希望。这时,安思谦以缺粮为借口,婉绝出动,于是孟昶命令兴州、兴元等地向安思谦所部运送数万斛粮草,并督促安思谦所部立即出兵。

六月二十八日,安思谦率军进驻散关,并派马步使高彦俦、眉州刺史申贵,率兵攻击赵晖设立的箭筈安都寨。守将药元福苦战失利,不得不后退。赵晖立即留下部分军队监视王景崇,率领主力南下。

六月三十日,安思谦在玉女潭击败远道而来的赵晖所部,赵晖损失惨重,只能够退守宝鸡,安思谦趁机率部进驻模壁。

七月四日,负责策应安思谦的韩保贞,会同陇州部队向东推进,在神前遭遇汉军守备部队。两军展开对峙,虽然没有爆发决战,但是小仗不断,处于僵持。汉军守备部队向郭从义紧急求援,郭从义连忙派出援兵。韩保贞得知消息后,退守弓川寨。

七月六日,赵思绾发觉郭从义的北大营空虚,立即派兵突袭,将其纵火焚烧!如果不是郭从义亲自督战,赵思绾险些乘机攻破郭从义的包围圈。

七月九日,郭从义、赵晖向郭威联名求援,郭威思量片刻,果断率军增援。

七月十一日,郭威留下白文珂、刘词、王审琦(时任都虞候)等人驻守河中府附近,自己亲率王峻、董遵诲、石守信等人出发,率领主力部队前往西部增援。

七月十三日夜,郭威悄悄分兵,自己率领部分军队前往西部,同时命令王峻率领主力部队悄悄回援河中府。

郭威对王峻说道:“秀峰,如今李守贞困守河中府,如果不及时突围,等时日长久耗完粮草,肯定会被我们生擒活捉。现在咱们大军撤离,这是李守贞唯一的机会,他一定会动员主力部队对我军展开突袭!不过因为担忧我军并未走远,相信这两日李守贞依然会展开试探攻击,不会出动主力。我相信再过几天,等我部出现在京兆府附近的消息传出,李守贞一定会倾力来攻,到时候希望你与白老将军倾力合作,将李守贞最后的精锐部队一举歼灭!”

王峻肃立回答道:“郭帅放心就是,只要李守贞率部攻击,那就是他的灭亡之日!我一定会与白老将军一道,将李守贞的希望彻底击碎!”

郭威连连点头,“我相信秀峰的能力,把大军交托给你,我很是放心。此去京兆府,我将所有的武将都留给你,只带五千人前去增援。郭从义可是被赵思绾打得灰头灰脸,连求增援!”

郭威故意贬低郭从义,为的就是提起王峻的斗志。他知道王峻与郭从义不合,既然郭从义没有取得胜利,那王峻一定会竭力发挥,通过自己的胜利来羞辱郭从义!

果然,正如郭威所料,就见王峻满面红光、充满斗志地向郭威行礼,而后大踏步走出帐来,率军前往河中府。为防止李守贞提前突围,王峻特命令董遵诲率领一千名轻步兵作为前锋,立即出发。

卷二第173章崩溃的西北角

响午时分,往往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尤其是在夏天。没有一丝风、一片云彩,还要待在这粗制滥造的露天堡垒里面,任凭太阳毒晒!

汉军士兵们都热得喘不上气来,大家见军官们都躲在帐篷里面纳凉,便悄悄解开衣甲,打着赤膊透透气。虽然军官们早上就对大家反复叮嘱,可也得看什么时候。这么热的天气,如果再全身贯甲,那不用敌人冲过来,自己也会被活活热死!更何况,秦军冲得过来吗?!

早上的时候,自称秦王的李守贞倒是组织过一次冲锋,由骁将聂志远率领三千人突然出击,进攻南面长墙;同时全军四面出击,以作响应。不过,秦军的这次冲锋遇见了白文珂率领的主力截击,在弓箭手和投石车的双重打击下,秦军丢下一地的尸体抱头鼠窜!

现在白文珂等人还率领部队在南面警戒,防备敌军的第二波攻势。而汉军营中的新兵们看着城下的一片尸体,吐啊吐啊也就成了老兵;至于老兵们,大家现在正打着赤膊在堡垒里悄悄赌钱。

城西北的一处小堡垒,胡老三笑嘻嘻地低声喊道:“买定离手、买定离手!”一边喊着,一边轻轻晃动手里合在一起的两个木碗。

就听着木碗里骰子晃来晃去,他什里的七八个士兵紧张地竖起了耳朵,却什么也听不出来。胡老三面前画着几个方格,上面写着点数,看来是让士兵们赌大小。大家把还没捂热的赏钱纷纷投在不同的方格中,屏住呼吸等结果。

这时负责瞭望的新兵紧张地叫道:“胡三哥,城上好像有动静!”

胡老三一边晃着木碗,一边笑着说道:“别急,我马上来,等开了这一蛊!你先给老子盯着,出不了什么大事!”

一旁的老兵慢慢埋怨,“老三,赶紧开蛊,老子手气正好,别给耽误没了!”

胡老三谄笑着点头,将木碗放在地上,就听着骰子晃来晃去、晃去晃来,终于没了动静。这胡老三一把揭起木碗,还没有来得及说话,就见天突然暗了!他诧异地抬起头来,一个磨盘大的石头正在他绝望的眼神中砸了过来!就听呜地一声,胡老三根本来不及做任何行动,噗的一声就被砸成了肉饼!

负责瞭望的新兵傻傻地看着河中府城墙上正在发威的投石车,看着堡垒墙壁四角溅上的鲜血,发出撕心裂肺的惨叫声。随后就听呜地一声,整个世界清静了!

一刻钟之后,河中府城头上悄悄聚集起来的投石车部队愣是射光了所有的石蛋、石料,将城下相距较近的汉军堡垒一一砸毁。终于到了出兵的时候,就见西北角的小城门猛地打开,足有五千名士兵挥舞着兵器冲了出来,直扑长墙!

这时长墙附近值守的汉军堡垒群们已经被投石车砸得粉碎,幸存的弓箭手反击不但零零稀稀,也根本形不成任何规模,更阻止不了秦军冲击的步伐。

负责指挥的秦军将领魏延朗大喜,笑着对一旁的郑宾说道:“汉军不过如此,只要冲破敌军的封锁,咱们这五千人马就能好好抢上一番,至不济,也能抢些粮草回城!”

郑宾一边往前冲,一边大声喊道:“大人不可大意,末将还是先率领亲兵冲锋上去,免得被汉军所反扑!”

而就在长墙附近的一个街垒处,侥幸从投石机的攻击下幸存下来的王审琦,低声喊道:“稳住,听我的命令!”

这里是组成长墙防线的一个大型堡垒,虽然简易,却也是西北角防线的一个重要支撑点,由都虞候王审琦率领七百士兵亲自驻守。

在刚刚的那轮打击中,秦军用尽了所有的石弹、石料,成功地重创汉军,这个堡垒中也倒下了二百余人。可是堡垒的主体未受损害,依靠战前贮存的箭矢,王审琦有信心坚守下去。

不过,两边的堡垒却没有坚持下去,被秦军一冲就破。守军甚至没有来得及烧毁里面的粮食,就丢下手中的武器,抱头鼠窜!

堡垒中有百余名士兵发现了目前的困境,他们连忙抛下手中的武器,跟着左右两边的溃兵们一起往后冲去。这些人的逃亡带动了全军,要不是王审琦立即命令亲兵们在阵后督战,士兵们接着就能跑光!

王审琦不由得叹息一声,但他随后立即大声鼓动道:“大家坚持下去,支援马上就到!敌军早就饿扁了肚子,没有什么力气,只要坚持下去,就是胜利!要是临阵逃脱,军法无情!”

士兵们在王审琦的鼓动下,不如说是在他的威胁下,连忙捡起地上的弓箭,跑到了堡垒四周的射孔处。

很快,秦军就开始向这个堡垒发动冲击,眼见着士兵冲进了汉军的射程,但王审琦却没有下令射击,而是继续等待。秦军士兵刚刚见到许多士兵从这堡垒里往后退后,还以为其中并无汉军,得意的他们迅速集结、准备向纵深冲去,这时王审琦才突然大声喊道:“射击!”

士兵们猛地射出手里的弓箭,接着搭上第二支箭,猛然射出,随后就是第三支箭。等射出三支箭后,秦军士兵也反应过来,瞪着通红的眼珠子冲了上来。这时候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汉军士兵们拔出刚刚插在身边的战刀,依托工事坚定防守,决不后退半步!

连续三个营的冲锋,就像是狂风巨浪猛地拍在了礁盘上,虽然声势浩大,可是堡垒却如同礁盘一般,纹丝不动!

眼见着汉军只剩下这个堡垒在顽抗,不能因为他们而浪费了搜刮的时间。秦军很快开始分兵,由魏延朗指挥主力部队继续往前,突破汉军防线,并搜刮粮草物资;另有千人左右由郑宾率领,围住了这个堡垒,防止堡垒中的士兵捣蛋。

就听郑宾大声喊道:“里面的人听清楚,只要你们放下武器投降,秦军保证你们的生命安全,绝不会滥杀无辜!要不然等到我军发动进攻,你们只有死路一条!我再说一遍,只要你们弃械投降,你们就能活命!”

郑宾一边喊着,他手下的士兵一边大声重复。堡垒里的守军有些心动,就有汉军士兵带着哭腔喊道:“大人,咱们降了吧!”

王审琦怒声责骂道:“降个屁!没见他们翻箱倒柜找粮食吗?!城里都断粮多长时间了,你要是愿意活活饿死,你就抛下兵器出去投降!老子新搞上一个小娘,才不会在城里受那罪呢!”

卷二第174章中计!

董遵诲趴在西面的山坡上,偷偷向山坡下望去,就见汉军西北角的防线已经被秦军彻底撕碎!有不少汉军士兵失去了斗志,抛下了手中的武器,哭爹喊娘地往四下里跑——然后——就被追上的秦军士兵手起刀落、砍成两截!有些生命力强的士兵还没有死绝,就趴在地上发出一声声惨叫,血泪俱下,岂是凄惨这薄薄二字所能形容的?!

素以沉稳著称的董遵诲狠狠地砸了一下地,刚要起身率军增援,就被旁边的刘庆义一把摁住。就听刘庆义低声阻拦道:“道安,现在可不是时候!”

“我也知道士兵们刚刚赶到这里,还没来得及歇息,可是,咱们难道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同袍们被屠杀吗?!”董遵诲低声咆哮道。

“可咱们只有一千人,而且长途跋涉刚刚来到这里,士兵们疲惫至极,根本来不及喘息!”刘庆义瞪着董遵诲,竭力压低声音吼道:“我知道你想顾全大局,可是你也得顾及咱们麾下兄弟的性命!你还记不记得,上次在邺都咱们几乎全军覆灭,这次咱们要是冲下去,结果还是一样!西北角的士兵们固然凄惨,可咱们也得量力而行!”

旁边的马德海也低声劝道:“将军,不可冲动。敌人现在士气正锐,刚刚突破防线的他们正忙着收缴物资,寻找粮食。如果咱们冲下去,就会与他们这些饿极了眼的野狼战斗,战损率肯定很高!何况,您看看城头上的投石车!”

听到马德海的劝说,董遵诲连忙往城头望去,就见那些投石车旁边堆砌了许多石料,像是新从房子里拆出来的。

就听马德海幽幽说道:“秦军突围部队足有五千人,却迟迟攻不下数百人守卫的我军堡垒,你不觉得诧异吗?我自小熟读兵书,这是典型的围点打援!——等到我汉军援兵冲到附近,发现那堡垒没有遭受城上投石机的进攻,肯定以为超出了投石机的射程,就会放心大胆的冲锋,这个时候,就是城头投石机肆虐的时候!”

“那得赶紧派人示警……”董遵诲连忙说道。

“来不及了!”刘庆义指着北面叹道。就见北面隐约冲过来数千人,卷起了硕大的沙尘风暴。领头的军士打着一面大旗,上面用浓墨大书一个“吴”字,显然是都监吴虔裕的大旗。

吴虔裕乃是先帝的旧臣,初为引进使,后转内客省使,等到刘承祐即位以后,吴虔裕被提拔为汉军护圣都的都虞候。不过后来为了给刘洪义、赵弘殷等人腾位置,吴虔裕便被任命为都监,率领五千护圣都人马前来河中府郭威帐下效力。

许是在开封听赵弘殷、赵匡胤说过对董遵诲的构陷言辞,吴虔裕自从来到这河中府后,对董遵诲一行素不客气,多有指责。此刻就算董遵诲派人示警,这吴虔裕也不会听从,何况此时董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