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匡扶后周-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了,牛租却还年年照收,尤其是赵在礼主政宋州的时候,更是变本加厉。不仅收牛租,还禁止百姓买卖牛皮,私自买卖一寸就要处死。这一下也就惹怒了一个人,那就是刚刚咱们提到的那个猎户!这些事还请道安为他保密!”

董遵诲点了点头,“那是当然,实不相瞒,前几天我与老虎搏斗到最后没了力气,就是一位路过的猎户帮了我。我一直想要报答他,只不过不知道他的姓名和住址,刚刚听你说杀掉赵在礼的是咱随州的一名猎户,觉得这两个猎户可能有联系,这才冒昧偷听。”

杨光义点了点头,这才放松了戒备,解开扣子开怀畅饮,抹了抹嘴说道:“道安也是个实在人,这些事我听刘庆义说过,他就是那个帮你杀虎的人,也是干掉赵在礼的豪杰。过去他住在宋州,本来是安分守己的良民,虽然武艺娴熟,却从来没有恃强凌弱过。有一天,他的老父亲生病了,得了痈疽疮毒,病情十分严重。刘庆义将家中房产变卖一空,也没有治好老父的病。后来一个云游的医师悄悄告诉刘庆义一个偏方:将牛皮烧灰研末冲服,定有奇效。那刘庆义是个孝子,若有一线希望,就不愿意放弃。可是市集上根本就没有卖牛的,他左思右想,最后将家中土地抵押,好不容易才买了一头牛来,准备自己偷着宰杀。”

王政忠惊叹道:“无故私自杀牛可是重罪,只有病死和老死的牛才允许宰杀,其余耕牛若杀之,轻则受刑重则处死啊!”

董遵诲心中一惊,原来过去杀牛是犯法之事,看来是农牧业不达的缘故,比如耕作工具落后,牛耕是主要的生产方式,再加上流通不易,草原上放牧的牛不能进入中原市场流通。也就到了后世,牛肉才成为咱们中国人餐桌上的常菜,怪不得韩国人吃点牛肉就兴奋半天啊,原来他们的国家一直落后贫穷啊。可怜我这几天还想着吃牛肉呢,原来过去的时候只能吃老死、病死的牛,唉,没口福了。不过看来这刘庆义倒是个孝子,为了给父亲治病甘冒风险,值得一交啊!

杨光义喝了口酒,继续说道:“为了给老父亲治病,刘庆义也只能这样了。幸好那医师没有骗他,等他杀了牛,将其中一部分牛皮烧毁研末给老父冲服后,他父亲的病终于好了。可是村子里还有好多人得了这样的毛病,刘庆义和他的父亲又都是好心之人、豪爽之人,心一软,就将牛皮拿了出来,免费提供给周围的人。结果一传十、十传百,附近几个村子都有人来求药,刘庆义一一满足。结果救活了不少人,却有忘恩负义之徒将他告!”

“这等忘恩负义之辈,实在是该杀!”董遵诲一拍桌子,愤怒地说道。

王政忠连连点头,“道安说的不错,这等小人,杀了还算便宜了他们!人家甘冒风险免费提供,这些人却不念恩情,实在该被凌迟!”

杨光义一拍大腿,“说得没错!可惜刘庆义当时心地善良,根本没想到人心叵测,加上他又遵纪守法,结果他和老父亲全被那赵在礼手下捆进了牢里。赵在礼想要逼问出都是谁从他们手里拿过牛皮,意图逼问那些百姓,榨取钱财。刘庆义和他的老父亲为了保护乡亲们,绝不回答,被那赵在礼严刑拷打,结果刘庆义的老父亲年老体弱,熬不过去,竟被人活活打死!赵在礼还将刘庆义老父亲的级砍下,悬挂于城头示众!”

“唉!”董遵诲和王政忠同时长叹一声,异口同声地追问道:“后来呢?”

杨光义又喝了口酒,吊足了他们的胃口,这才说道:“后来赵在礼对刘庆义继续严刑拷打,但是刘庆义忠贞不屈,赵在礼就将他押入死牢,准备改天问斩。一个牢头受过刘庆义的恩惠,协助他逃了出去。赵在礼派出人马追杀,结果那牢头被乱箭射死,刘庆义也受了重伤,跌入颖水。正好我在那附近走镖,就将他救了上来。从此刘庆义就与赵在礼结下不共戴天之仇,虽然在咱们随州做猎户,却常常去宋州那边转悠,试图刺杀那赵在礼。”

董遵诲给杨光义倒了碗酒,连声催促道:“杨大哥快说,那刘义士是如何刺杀那赵狗官的?”

杨光义笑了笑,把那碗酒一饮而尽,卖个关子说道:“不说了,说得嘴都干了,这可是最后一碗酒喽。”

王政忠就冲上去掐他的脖子,董遵诲却连忙摇了摇桌上的铃铛,催促侍女再献上美酒。不多时两个小厮抱来了三坛酒,董遵诲忙拍去泥封,将一整坛酒放在杨光义的面前:“杨大哥,快说说,他到底是如何下手的?”

杨光义举起酒坛来痛饮几口,然后非常无辜地说道:“我也不知道……刚刚那些,都是我闲着没事找刘庆义喝酒的时候了解的,至于刺杀赵在礼的事,刘庆义说:‘那是每一个有血性有良心的人都应该干的事情,不值得夸耀。’如果不是我见他身上又负新伤,也不会知道他在满是辽人的驿站中刺杀了赵在礼。”

董遵诲突然想起过去学过的李白的《侠客行》,便一边喝酒一边低声吟道:“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杨光义和王政忠显然也是读过书的人,两人共举美酒,一同附声低唱:“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三人意气相投,酩酊大醉……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第一卷风起随州第十章坊中起争端

且不说董遵诲和杨光义、王政忠意气相投、开怀畅饮,单说董遵训和王朴两个书生,正在聚精会神地看着场上的歌舞表演,这半个多时辰里愣是没舍得眨眼。

没想到啊,没想到,这云韶坊中竟有如此出色的歌舞表演。怪不得这里卖艺不卖身却能撑起一片天地来,人家实在是有真本事啊。不同于其他青楼女子在床上的放浪形骸,这里的女子秀气中透着妩媚,妩媚中又掺杂着一丝清纯,而那清纯之中尚有一点楚楚可怜,不经意间就打动了你的心扉。

董遵训看得如痴如醉,王朴也深深沉迷于其中,作为一位有理想有抱负有追求的热血青年,他十分排斥在酒楼妓院挥霍时间,当然这也与他的家境有关,饭都吃不上了,哪有余钱去挥霍啊。董遵训还有多次逛青楼的经验呢,王朴可是非礼勿视、非礼勿为这么多年了,哪受得了这等诱惑啊!尤其台上表演的正是那艾云,想想一会儿她就要在房间里做单独表演,王朴的脸就涨得通红,鼻子处痒痒的,很快又觉得多了一份温暖。进来倒茶的小丫鬟努力绷著脸不让自己笑出来,干了五六年的丫鬟了,还是第一次见客人在大堂流鼻血呢!

就在这个时候,隔壁突然响起了一个极具霸气的声音:“这妞不错啊,今天晚上就让她陪老子呗,还选什么牌子啊,就她了!这舞很有韵味,今晚就让老子来试试她的床上功夫!”

就听见一个小丫鬟柔声相劝,估计是想告知他艾云今晚有约了,不能再招待客人。何况这艾云乃是从官宦之家沦入风尘,按照云韶坊的规矩,只要能给坊中带来合适的收益,她完全可以卖艺不卖身。

那个叫嚣的男子照着那丫鬟的小脸就狠狠抡了一巴掌,可怜那小丫鬟身轻体弱,被那一掌一下子就砸在了屏风之上,愣是将屏风撞翻,吐出一口血来!

那男子看着屏风外的董遵训和王朴,见他们有上前劝阻的意思,就冷声叫道:“看什么看,没见过大爷怎的?!我告诉你们这俩个酸丁,老子有权有势,别让我不高兴!这随州城里老子就是老大,谁让老子不高兴了,老子就让谁见不到明天的太阳!”

他一边叫嚣着,一边往舞台那个方向走去,看来是急不可耐,要提前风流快活了。

董遵训和王朴哪见过这等嚣张货色,素质真是低下啊!两个人冷着脸挡在了他的面前,挡住了他上台的路。

那人嘿嘿一笑,“吆喝,还真有不知道死活的!兄弟们,给我上!”一声令下,身后四个彪形大汉同时上前,就见他们四人头戴大红色的幞头,身上穿着一件圆领的开骻袍,内有黑色小口袴,脚蹬乌皮**靴,腰间各配有一柄连鞘长刀。

王朴顿时一愣,这不是随州郡兵的统一打扮嘛,怎么,这些当兵的怎么给人当起侍从来了。董遵训也看出他们都是郡兵出身,于是脸上一沉,怒声说道:“你可知道我是谁?!”

那人看着怒的董遵训,居然笑出声来:“你个酸丁,装什么大头蒜啊?!你能是谁,难道是未来的状元郎?!就算是状元郎来了,他算个屁啊!今天老子心情好,要不然早让人把你丢进粪坑里去了!给老子让开!”

说着他就要去推开董遵训,就在这个时候,闫二娘急匆匆跑了过来,连声叫道:“哎哟,原来是王大官人,今天咱们有兴致来到我的云韶坊了,您要是知会一声,我得亲自给您挑姑娘啊!怠慢了,怠慢了。”

在江湖上混,最重要的就是有个面子。见闫二娘连声赔罪,那人倒也不再推人,只是倨傲地站在那里,冲董遵训抬了抬下巴:“二娘,告诉这酸丁老子是谁,让他长长见识!”

“这……,”闫二娘迟疑了一下,往前走了两步,凑近董遵训低声说道:“董公子,您千万别跟这粗人一般见识,他就是一个丘八,脾气就这样,要是有得罪之处,您一定得包涵啊!”

包涵?董遵训皱了下眉头,这也是说在这闫二娘看来,自己的权势根本比不上他了。拜托,我老爹可是随州刺史,现在正主管着随州的军政大事。在随州,居然能有人要凌驾在我之上,他是什么人,难道是什么皇亲国戚不成?不对啊,现在的皇帝可是姓刘,再说,我也没听说过有什么皇亲国戚流落随州啊。不行,不能让,要不就折了我和我老爹的面子,父亲刚来随州,还没有树立威信,这面子可万万不能丢!

董遵训咬着牙,怒声问道:“闫二娘,你倒是说说他是何方神圣,居然要我包涵?!”

“这……”闫二娘有些个迟疑,早知道这样自己就晚点过来,让两个人直接开打就是了,直接分个胜负得了。现在可好,自己夹在他们中间,得罪了哪个自己的生意都会受影响啊!

那“王大官人”也看出闫二娘的为难来,不过这样一个老鸨,根本看不进眼里。他存心要张扬下自己的权势,轻轻哼了一声,他身后的四位大汉就要往前冲。

闫二娘连忙拦住,要是董遵训真在这里被打了,那自己的云韶坊可就惹了大麻烦了。她权衡了利弊,一咬牙说道:“王大官人,王大官人,看在二娘我的面子上,别这样,我马上就让艾云姑娘陪您。”

转过头来,她又缠住了董遵训,压低声音说道:“董大少爷,您面前这位可是王安州王大人的干儿子,咱们随州郡兵的都虞候王端!随州能打仗的都在他的麾下,向来是蛮横惯了。像他这样的粗人,您别和他一般见识,再说我也得罪不起他。您就给我一个面子,改天我让艾云陪您一整天。今天就听我的,我给你免费提供三个大美女,好吗?”

王安州,是对安州的安远节度使王令温的尊称。这个王令温可真了不得,以勇武著称,知兵事,手下足有五千精锐人马,还有万余杂兵,震慑南平、南唐。这样一个人,确实是比一个随州刺史威风。无疑,拼爹方面董遵训已然败北。

要是放在平时,董遵训也就退让了,可是他现在刚在朋友面前炫耀过老爹的丰功伟绩,还喝了几杯小酒,哪里肯退让。他咧着脸往前走了两步,对准那王端啐了一口,“竖子!”

王端顿时大怒!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第一卷风起随州第十一章兄弟情谊绝

王端被董遵训啐了一口,顿时大怒,伸出手来就往董遵训脸上扇去,就在这时突听一声怒吼:“住手!”

众人循声望去,正是那董遵诲、杨光义、王政忠三人,不过开口阻止的却不是董遵诲,而是被那王政忠抢了先。就见王政忠沉着个脸,一边往前走一边怒声说道:“老八,也太放肆了吧,这块地盘可是我罩着的!”

王端皮笑肉不笑地打着招呼:“哎呦,我道是谁呢,原来是三哥啊!你怎么又胖了,跟蹴鞠用的球一样了!这就是你罩着的地盘?怎么格局这么低了啊,也太丢咱王家的脸了!……至于放肆,到底是谁在放肆啊,我的政忠三哥?!这随州城里说我放肆的,那是不把我这都虞候放在眼里,不把我手里的千余弟兄放在眼里啊!话又说回来,自从我担任都虞候以来,你好像是还没来恭贺过我吧,听人说你总是躲在院子里喝闷酒。怎么着,有意见啊?嗯?!”

王端和王政忠是叔兄弟,过去王端没拜王令温当干爹的时候,一直在王政忠的赌坊里混日子,天天颠三倒四,没个正行。每天除了白吃白喝,就是酗酒嫖女人。

王政忠吩咐他去办的事情,从来就没有办妥过,不过因为王端年纪小,王政忠就没舍得严厉管教他。结果王端胆子越来越大,居然偷起赌坊的银子,悄悄在外放“印子钱”(高利贷),逼得人家家破人亡、妻女为娼!

王政忠常说:虽然自己是个开黑赌坊的,可是也得讲究江湖义气,讲究道义,不该挣的钱绝对不要!所以等到王端的事情暴露后,王政忠就要对他家法处置,说要把他丢进护城河里喂王八,这可把王端给吓坏了,连忙逃出随州。

王政忠的本意是吓唬吓唬自己这个不成器的八弟,让他长长出息。没想到王端胆子小,愣是给吓跑了。王端也不想想:如果王政忠真想修理他,以王政忠所掌控的那众多打手,哪会让他轻易逃出随州?!

不过谁也没有想到,王端的机会居然来了,他逃到安州以后衣食无着,只能够当兵混饭吃。当时他年纪小,唇红齿白肌肤嫩、眉清目秀身体柔,这样的少年郎正是军营里饥渴难耐又没钱的老兵们的最爱。加上他又懂得溜须拍马,不知怎地就进了王令温的眼中,机缘巧合之下居然成功地拜为王令温的义子。从此王端可谓是青云直上,从一个什长升为都头(领百人),不久又升为营指挥使(领五百人)。后来随州的都虞候职位出缺,在王令温的影响下,王端居然升为了随州郡兵的都虞候,让知道他底细的人都大吃一惊。

王政忠本来还为弟弟的高升而暗自高兴,没想到这弟弟居然率兵堵住了他的家门,砸了王政忠最赚钱的赌坊,将他狠狠地羞辱了一番。从此两人兄弟情绝,形同路人。

王端阴笑着看着王政忠,眼神中有着无尽的轻蔑。过去自己对这三哥卑躬屈膝,现在风水轮流转,我的三哥,你难道还想在我面前耍威风不成?上次砸了你的赌坊,就是给你一个教训,这次要是你还有点眼力价,就赶紧巴结巴结我,要不然你就别想平平安安走出这云韶坊!

王政忠在江湖上混了多少年了,对王端这点小算盘一清二楚,他也知道自己的这个八弟最近很是得意,对过去得罪过他的人都一一清算。许多人想要告他,可是王端却紧搂住王令温的大腿,孝敬地十分周到,深得王令温欢心。王端自从上任以来,贪污军饷喝兵血,为了给王令温送礼,他居然吃了一千五百名士兵的空额,麾下只有不到千人,喝兵血喝到这种不要脸的地步,也算是前无古人了。

听说随州刺史董宗本第一次升帐的时候,王端直接不屑去点卯,一点面子也不给。董宗本当时气得砸了几案,可是王端身后可是有那王令温做靠山啊,初到随州的董宗本拿他也没有办法,结果最后王端还是稳坐都虞候的位置!

王政忠很清楚这些事情,但他更清楚,自己之所以能在随州道上扬名立万占据一方,靠得就是自己天不怕、地不怕的名声,靠得就是自己敢打敢拼的威名。如果今天自己服了软,那自己流血流汗闯下的名头就毁于一旦。而江湖上墙倒众人推,没有了威名,自己的落魄赌坊就更加保不住了。人在江湖,不进则死!

王政忠手中又翻出那两个铁核桃,不停地在手中盘旋。他咬着牙,沉声问道:“怎么着,老八?你我非要分个上下生死不成?!你三哥我也不是怕事的,事已至此,莫非今天咱们真要撕破脸皮?!”

此时刚刚入夜,客人本来就少,眼见着这里出现了争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大家纷纷离场。就连那王端也不由得后退一步,王政忠在随州过去也是响当当的人物,手下足有三四百忠心的小兄弟,他跺一跺脚,随州都要抖上三抖。要不是前几年为了抵挡契丹人,王政忠手下的小弟死伤殆尽,王端就算是当上了都虞候,也不敢当面挑衅这王政忠。现在王政忠单身一人,可这威风也不是这狐假虎威狗仗人势的王端所能抵挡的。

王端连退了几步,在众人蔑视的眼神中躲在了自己四个卫士身后,这才恢复了底气。他转了转眼珠,考虑得失:

前几天我都领人砸了王政忠的赌坊,早就跟他撕破了脸皮,正所谓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一不做二不休,趁他身边没人解决了他,也免得这病老虎有机会翻身!反正我身边有四名高手护卫,王政忠就算武艺再高,一时半刻也不会擒拿住我。虽然他身边还有两个人,可我也有四大护卫。以众击寡,那王政忠岂是对手?!

退一步讲,云韶坊的附近还有百余士兵驻守,现在正是那些士兵们巡夜的时候。虽然士兵们非常懈怠,但是以王端对士兵们的了解,只要这云韶坊出事,士兵们肯定会快前来探看,顺便勒索钱财。到时候百十个打一个,到时候王政忠死定了!再往他身上泼点脏水,王政忠剩下的几个小赌坊就会全落到我王端的手里,说不定还有这云韶坊呢!

王端越想越是得意,向四个护卫(王大、王二、王三、王四)偷偷做了准备出手的手势,自己却装出要向王政忠告罪的样子,手悄悄往自己的腰刀上探去……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第一卷风起随州第十二章遇事要思量

就见王端脸上流露出尴尬的表情,就像是脱了裤子想耍流氓的**遇见了手握剑刃的盖世侠女,又像是拿着菜刀抢劫的小市民遇见了全副武装来闹事的甲具骑兵,真是好一副无奈表情!

王政忠看着这无奈的王端,心中暗喜:看来这八弟碍于过去自己的威名,这次终于服软了,真是太棒了!俗话说好民不与官斗,能糊弄过去还是糊弄过去吧。只要这次王端退让了,自己也就暂时保住了江湖上的声望,自己再宣扬几次,因为赌坊被砸而离去的小弟们也会逐渐回转,自己那间“福旺赌坊”也就能维持下去。这样一来,自己那些个伤残的老兄弟的医药钱也就有了着落,自己也算是对得起他们抵抗契丹人的义举了。

杨光义也长舒了一口气,他不是胆小,如果那王端肆意打击报复,甚至想要取王政忠的性命,杨光义肯定会拔刀相助,绝不会袖手旁观,即使杀官造反也在所不惜,谁让他和王政忠是兄弟呢。可如果单纯只是意气之争,那还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好。正所谓江湖越老胆子越小,那王端纵有千番不是,可是人家手握重兵,执掌这随州的大半兵权,咱们又不是小年轻了,该服软时就服软,干嘛要弄出生死大事来呢?

王政忠和杨光义都放下了心头的包袱,说了几句场面话,这紧张的气氛就缓解起来。大家都是混江湖的人,刻意打诨之下,气氛逐渐缓和。倒是董遵训和王朴两人看那王端不顺眼,不过两个书生又能弄出什么事来,到最后无非还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相安无事最重要。

倒是那闫二娘眼中居然略有一丝失落,不过她掩饰地极好,并没有被众人觉。她笑着说今日众人花费全部免单,让大家痛快畅饮,又让那艾云前来致歉。就见艾云从台上凑近几步,双手交叠行了个万福,那纤弱的身躯、娇羞的神情,更是让在场之人心中一荡。色心一起,起争端的心也就更淡了。

只有董遵诲依然小心地观察着这王端,充满了警惕。这已经算是他这几天的本能,任何一个穿越到古代的人都会在穿越初期充满了警惕,对自己获取的情报进行尽可能多的分析。在董遵诲看来,这个王端很不简单!

这王端虽然现在摆出一副卑躬屈膝的样子,可是他毕竟是从一介小兵升为都虞候的厉害人物,如果单纯靠男色上位,那他绝不会赢得王令温这个老狐狸的欢心,也不会得到随州都虞候这样一个实权位置,更不会有胆量去挑战刚刚上任的随州刺史!

一般人谁敢挑战随州的军政老大啊,可是王端却敢堂而皇之地做出这般行径来,并通过这一举动,树立了自己的威信,让所有人都感受到他的强硬。而且王端并不是一味强硬,他还派人四处散布“自己是王令温义子、颇受王令温重视”的消息,让所有人感受到他有力的后台。虽然手中只有千余士兵,但是王端却愣是给人一种不可冒犯的感觉,让人心中只起拉拢之意,却无对抗之心!

这样的奸诈之人,怎么可能轻易服软,又怎么可能会损伤自己好不容易才树立起的威信?其中必定有诈!

于是心怀警惕的董遵诲就看到了王端悄悄摸向刀柄的手,看到了王端那四个绷紧了身子准备出手的随从,董遵诲心中一惊,这王端果然是个笑面虎,那自己该怎么办呢?

稳妥一点的做法当然是出声提醒,让王政忠有所戒备。只要王政忠和杨光义联手,凭借他们俩的一身武艺和相互配合,那王端虽有五人,也不能贸然得手。双方相持下去,最后也只能撂下几句狠话,改日再战。这样一来,自己也能够收获王政忠和杨光义的善意,算是结交了两个朋友。至于王端,反正他已经与老爹撕破了脸,得罪了也无所谓。但是,这样真符合自己的利益吗?

要知道,自己所处的可是五代十国这样一个乱世,可是杀人如割草这样一个割据时代!虽然自己是刺史的公子,但是安全并没有充分的保证。毕竟自己前世的记忆里并没有“董遵诲”的影子,可能是他毫无业绩默默无闻,更可能是他英年早逝,而自己可不愿意悄无声息地死去!

既然如此,那就要抓住一切时机壮大自己的实力,如此才能有自保之力,将来也能在后周或大宋谋得一片天地。这样想来,区区善意显然不能让人满意,最好是将王政忠、杨光义纳入麾下,毕竟他们两人可是自己转世重生以来遇见的武艺最高、将来最有展前途之人。想要将他二人纳入自己麾下,那自己这个刺史家的二公子身份显然并不能让人信服,只有让他们与那王端撕破脸面打上一架,才能让他们碍于王端日后的报复而投入刺史府,这样一来毫无门路的王政忠两人最可靠的选择无疑将是自己这个二公子!

而且那王端正是自己辅佐老爹董宗本掌控随州的一大绊脚石,当初父亲董宗本刚刚走马上任,就被这王端摆了一道,大伤威信,只能够拼命做事,这才挽回一点当官的颜面。可是,今时不同往日,父亲也不是没有权谋的人,他已经悄无声息地将前任官员遗留下来的那些个下属统统换成了自己的亲信,彻底掌控了随州的官仓钱粮。如此以来,虽然董宗本还没有意识到,但随州士兵的钱粮其实已经在他的控制之下,加上董宗本近日来招纳丁壮,建立了一支两百余人的巡防队伍,也有了与王端翻脸的初步本钱,目前欠缺的只是决心而已。

当然,以上诸点也是董遵诲以后向董宗本解释的时候才想到的,真要他当时就如此敏捷地考虑到这些问题,以董遵诲当时的经验水平还真办不到。当然更重要的是:王政忠和杨光义是他董遵诲刚刚结识的朋友,三个人意气相投,都是性情中人,正所谓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做人要厚道,为朋友两肋插刀,值了!

于是董遵诲顾不得考虑太多,张嘴就要示警,只是他已经晚了,一道雪亮的刀光照着王政忠就劈了过来!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第一卷风起随州第十三章坊中乱战(上)

话说董遵诲正要示警,王端已经抽出刀来,照着王政忠的脑袋就劈了过去,这架势是要人命啊,是要人命啊,还是要人命啊?

如果还是刚刚那种紧张的气氛,那王政忠肯定能够反应过来,但是现在虽然称不上其乐融融,气氛也算是缓和,突然来这么一下,谁能反应过来?起码王政忠就愣了一下,愣是看着那刀劈了过来,根本就没来不及躲闪。

杨光义大怒,长袖一挥,匕已然出鞘,冲着王端就刺了过去。他没有再去阻挡王端的长刀,大家都是老江湖,对这刀式看得很透彻,他根本就没有时间去阻挡。为今之计,也只有围魏救赵,希望能够救老朋友一命。

不过王端身边的四个侍卫也不是摆设,早就冲了上来,四个人都抽出了腰间的长刀,那雪亮的刀锋愣是将昏暗的大厅照亮!

杨光义刚要冲锋,就被长刀拦了回来,他心中大悔,这回算是阴沟里翻了船,被这王端给算计了。政忠兄,老哥哥一定会为你报仇的!

正在这时,董遵诲动了,他刚刚虽然没来得及示警,但是却是众人中最最清醒的一个。看着王端的刀砍来,董遵诲连忙飞起一脚,正踹在王政忠的屁股上。

这一脚力度之大,就连董遵诲都震得脚掌麻,更甭说是王政忠了,他直接就被这一脚踹了出去。王政忠打架那是积年的老手了,他也反应过来,借着这一脚之力,往旁边跳去,同时头拼命往旁边歪去。而且他还一边躲,一边奋力投出手中的那两个铁核桃,不求杀敌,只求自保。

这一刀可是王端蓄势已久,怎么可能让王政忠轻易躲过去。再说了,当年王端可是跟着王政忠学习武艺的,对他的套路一清二楚,加上在安州时王端跟着老卒们学过不少武技,又受过王令温的指导,就算王政忠借势而逃,王端的这一刀又怎能让王政忠轻易躲过去?

就听呲啦一声,王端的刀非常麻利地划破了王政忠的衣襟,砍开了王政忠的贴身软甲,堪堪砍进王政忠的肉里,但是——就在这个时候,王端犹豫了!他并没有接着砍下去,而是迅回刀,磕开了砸向自己胸膛的那两个铁核桃。毕竟他现在可是都虞候,当官的人哪能和过去一样拼命,哪能和跑江湖的人以命搏命呢?

说时迟那时快,王政忠已经跳到了一旁,不管肩头上的血迹,顺手抄起旁边的胡椅,就挥舞起来。他一边照着王端砸过去,一边大声喊道:“闫二娘,带着姑娘们先走!”

看人家闫二娘交的保护费,多值啊,人家王政忠一反应过来就让她先撤,真是怜香惜玉。闫二娘脆生生答应一句,一边往后跑,一边喊道:“董公子、王公子,快跟我逃啊!”

这时王端与王政忠已经混战到一起,而他手下的四个侍卫也一分为二,两人对付那杨光义,另有两人对付董遵诲,根本分不出人来追杀旁人,正是逃跑的大好时机。

其实不用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