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匡扶后周-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着电视剧中的武将的样子,立马跪倒行礼。
一边跪倒,董遵诲一边大声说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说完之后,他突然愣住了,自己旁边的李审怎么不全膝下跪啊?不但不跪,他怎么还如此诧异地看着自己,而且像是在看着一个溜须拍马之徒?
刘知远开怀大笑:“你就是董遵诲吧?军中只要身着重甲就不必行大礼,只需半跪行以军礼,这是自古就有的规矩。你从随州远道而来,可能并不清楚。难得你一番赤子之心,快快请起!”
董遵诲一下子羞红了脸,怪不得李审这般看自己,他连忙想要站起来。不过下坠的衣甲挡住了他的膝盖,起得又过于匆忙,愣是来了个趔趄。一边的李审连忙把他揪住,这才没有献丑。
不过这样一来,董遵诲倒是给刘知远留下了忠实憨厚的印象,刘知远笑着问道:“你们身后就是那王敏?”
不等李审他们两人回答,王敏可不像李审那般身着重甲,一身布衣的他已经拜倒在地:“罪臣田敏,叩见吾皇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对王敏,刘知远可不像对董遵诲那般客气,他也不叫起,只是冷冷地说道:“罪臣王敏?你们现在倒是认罪了,是不是城中的粮食吃没了?是不是等有了吃的就再继续反叛?!”
王敏一脸仓皇:“陛下,罪臣也曾多次向我家大人泣谏,大人也多有悔意。只不过那耶律麻答派了杨衮率众入城,就在我家大人府外驻扎,以重兵监视我家大人动态。如果我家大人稍微流露出悔意,全家上下必将不保!这才拖延至今,如今阖城粮草确有不足,不过军旅之中粮秣倒是充足,如果我家大人没有悔意,岂能让我散播消息、趁机出城?”
刘知远冷冷一笑,“这么说,你倒是大大的忠臣?”
“罪臣不敢,只不过尽一些微薄之力而已。”王敏连连叩首:“如今我家大人已有降意,只不过害怕被陛下追究这才不敢冒然行事。只要陛下颁布明诏,我家大人就会想办法调开那杨衮等人,打开邺都大门!”
“颁布明诏?你这是胁迫与朕吗?”刘知远冷哼一声,怒声说道:“朕此次尽起东京之兵,麾下多是英杰,只要奋力攻城,邺都不堪一击!”
王敏既然敢于孤身来此,又岂怕刘知远的威胁,何况他也希望讨得一份明诏,免得城破之后,朝廷再追究其他们这些属官的责任。不过这时王敏却也不敢说话,只是连连叩头,以示降服。
见王敏态度还算恭敬,抬头之时额头也已有些发青,刘知远这才消了怒气,沉声问道:“杜重威还有什么想说的吗?你一并道来,让朕看看他还有些什么痴心妄想,也让朕看看他还有何依仗!”
“陛下,请恕微臣无礼!”王敏又重重叩首,这才说道:“如今邺都之中百姓虽然缺粮,但是军中粮秣尚显充足,虽然临时征召的部队多少有些混乱,但是晋军的老底子还在,具有战斗力的部队不下五万人!如果陛下强攻,以陛下的龙威,定能攻下我们邺都,但是也必定会付出代价!如此两败俱伤,岂不让亲者痛、仇者快?!只需要陛下颁布明诏,保全我家大人首级性命,我家大人岂敢不降?!”
王敏的话倒是有些个道理,耶律麻答率军南下逼迫边境,如果真在邺都折损过多兵马,岂不是给耶律麻答以机会。不过倒不能轻易答应,如果地方藩镇都如此行事,那朝廷的威严何在?刘知远冷笑道:“总说让朕颁布明诏,那你们就不考虑朝廷的威严?对朕来说,这无疑在打大汉的颜面!”
见刘知远口气虽然还有些生硬,但也有动心的意思,王敏连忙说道:“陛下,只要您答应颁布明诏,我方愿先献上降表,以示诚意,也能弥补大汉的颜面!不过还请陛下派出使者,随我自东门悄悄返回邺都,也好让我家大人安心。”
刘知远微微颔首,“你等先退下吧,容我考虑一番!”
李审、董遵诲连忙押着王敏就此退下。慕容彦超连忙劝说道:“陛下不可轻信这王敏一面之辞,咱们还是以攻城为上!”
刘知远轻轻点头,“你说的很有道理,但是如果能以使臣瓦解邺都守军之战意,何乐而不为呢?朕准备派给事中陈观去邺都,趁机观察邺都战备情况。”
慕容彦超轻轻点头,他眼珠一转,连忙进言道:“陈观是个文臣,邺都多是骄兵悍将,不好压制。我听说这董遵诲有力搏猛虎之力,又是高行周的孙女婿,既然陛下有心趁机打探邺都战备,不如以他为副使,必能尽得邺都军队底细!”
没想到那忠厚老实的董遵诲,居然有这等气力,以此气力定能震慑邺都上下!刘知远于是笑着点了点头。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卷二第110章暗夜入城
董遵诲很快得到消息:皇帝刘知远命令他带领部曲护卫陈观,进入邺都后打探情报、震慑敌军。
董遵诲心中很是郁闷,这不是虎入平川嘛,这不是龙困浅滩嘛!邺都可是有五万前晋军,还有一千五百名辽兵、两千名幽州兵,自己的部下就算是再能打,难道还能以一敌千不成?!真要有这样的本事,自己还来邺都干什么,早就在随州割据一方了!
不过郁闷归郁闷,皇帝的圣旨却是不可违背的。董遵诲连忙盘算下自己手中的人手,自己北上一共就有五十人跟随,其中比较得力的有刘庆义、张逸和刘大庆,另外还有新进投靠自己的马德海。
董遵诲暗自琢磨:自己顶着副使的名头,那杜重威应该不会太为难自己,但是对自己的手下未必会客气。何况据那王敏交代,城中辽兵、幽州兵十分桀骜不驯,万一发生冲突,自己必须护得那正使陈观的安全。可是就这样放弃在归德军中的发展吗?自己这些天请客吃饭的功夫难道就要全部白费不成?
最近几日可是花了不少的钱财,好不容易才在归德军中混了一个脸熟。别小看了这些水磨工夫,真正上了战场,要是需要大家救命的时候,就看你与众人的关系铁不铁了!
过去电影里那些主角都说“看在党国的份上,拉兄弟一把!”可要是这人遭到众人的嫉恨,往往会遭到大家的敷衍:“坚持最后五分钟”!切,就算你能坚持一年大家也懒得去救你!
思前想后,董遵诲决定将张逸留下,继续维护在归德军中发展的关系。反正张逸风流而不下流,也适合与众将一起在军市里逛青楼、喝花酒培养感情。再说万一众人在城中出现意外,起码城外也有一个能通知随州消息的人。
十月初一,夜。云层将月亮遮挡的很是严实,虽然说不上伸手不见五指,但是可视条件确实不好。董遵诲一行护送着陈观、王敏来到东城城下,按照约定,点起了三堆火。
篝火点起来不久,城头上就有了反应,有人在漆黑的城楼处用火把挥舞了几下,接着从城上垂下来一条绳索,一个黑影敏捷地沿着绳索滑下,快步跑了过来。
王敏连忙打着一盏小灯笼上前,与他接洽。
就听那黑影说道:“待问先生,是我啊,党进!这几天我一直在城墙上候着您呢,整夜都不敢下城,就怕错过了您的讯号。”
王敏用灯笼照了下,欣喜地说道:“原来是小党进啊!”他冲后摆了摆手,示意董遵诲等人并无问题。董遵诲便大步上前,王敏向他低声介绍道:“这是我家大人的近侍党进,自幼便卖身与杜府,因为淳朴谨慎,极得大人的欣赏。他也是唯一能进入内宅的男子,可见大人对他的信任。”
“原来是杜大人的心腹,甚好!不知咱们如何进城?”董遵诲冲他抱拳行礼,低声询问道。
党进连忙回礼,低声说道:“城头已经准备了一个吊篮,还有绳索,还请众位大人随我而来。”
王敏连忙摇头,“陛下派出正副两位使者,连同他们的护卫足有五十余人。如果用吊篮的话需要十余趟,肯定会惊动守城的士兵。如果走漏了消息,被那些契丹人得知,可就大为不妙。”说到这里他转向董遵诲,低声埋怨道:“尊使未免太过于小心,居然带这么多护卫!其实我家大人麾下亲信无数,只要他一声令下,谁敢伤害尊使的性命呢?!”
董遵诲微微一笑,带这么多兵也是刘知远的命令,为的就是让守军们得知杜重威意图投降的消息,瓦解他们的士气,为以后可能的强攻创造机会。所以董遵诲不会因为王敏抱怨几句就解散队伍,而是笑着说道:“你刚刚也说了,如果被契丹人得知我们入城,大为不妙。我这也是为了保护正使的安全嘛!如果契丹人意图谋害我家正使,我这些手下也能拖延下时间,等到杜大人的救援部队。”
王敏看了下躲在远处的正使陈观,见他犹在瑟瑟发抖,忍不住叹了口气。谁能想到呢?文章写得极有风骨的陈观,一到城下居然吓得腿都软了,愣是站不起来,所有事情都得通过这个强硬的副使来协商,实在是晦气。
王敏往前凑了一步,低声向党进询问道:“东城不是弘璋公子负责驻守嘛,你拿着我的印信,去他帐中询问,看能否打开城门,让我们迅速入城。”
党进连连摇头,“待问先生,不是我犯懒,实在是城门洞里早就被二公子下令填满了,短期内根本清扫不出来。再说您也知道二公子的爱好,这时候正搂着美人快活呢,我可不敢去打搅他的好事。”
王敏叹了口气,大公子杜弘璲精明能干,可惜是杜重威的侍妾所生,被派往耶律麻答那里充当人质;二公子杜弘璋吃喝嫖赌无师自通,吹拉弹唱样样精通,可就是刀枪剑戟样样稀松,不过因为是宋国长公主的亲生儿子,依然受到杜重威的赏识。至于其他的公子们,三公子杜弘琏驻守西门,四公子杜弘璨驻守北门,两人倒是有些才分,只不过过于自傲,根本得不到众将的爱戴。
王敏无奈地对党进说道:“那你立即回去,组织精壮士卒,再找寻一只吊篮。咱们两只吊篮同时运人,尽可能节省入城的时间。”
这时董遵诲也叫过刘大庆来,对他小声吩咐几句,就让他跟着党进离开。万一这是敌军的陷阱,刘大庆也能在城头示警,免得大家被人家一网打尽。当然,如果陷入绝境,刘大庆可在示警后立即投降。反正老兵油子的刘大庆,对于投降并不在乎。
不多时,城头点起四只火把来,两个吊篮被轻轻放下。董遵诲见刘大庆手持一个火把,单独站在空地里并无人胁迫,这才下令全体出发。
王敏在前,众人尾随其后。董遵诲对被人搀扶过来的给事中陈观低声说道:“陈大人,马上就要进城了,您最好打起精神来!陛下派咱们出发时也交给我直接上奏的权力,如果您再这样萎靡不振,有损我大汉的威仪,我定将上书弹劾与你!”
陈观点了点头,虽然哆嗦依旧,但是终于自己站直了。不过他随即瘫倒在地,“抽筋了,抽筋了……”
董遵诲很是无语,他只能示意马德海背起陈观,大踏步前行。邺都,我来了!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卷二第111章城楼交锋
依照董遵诲的命令,刘庆义带着十名士兵率先登上吊篮,很快就被拽上城去。他们上城之后,立即跳出吊篮,各持刀枪小心戒备。接着与刘大庆会合交谈,见周围并无异常,刘庆义这才晃动火把,画了两个圈,示意董遵诲等人登城。
不是董遵诲胆小,这可是乱世,必须多加小心!董遵诲可不希望自己刚刚穿越,就成为人家功劳簿上的首级。毕竟自己才定下亲事,还没入洞房呢,真要是就这样被伏击致死,也太不值!
刘庆义等人的小心谨慎,以及他们利落的身手,也引发了守军的赞赏。前些日子守军曾击退过慕容彦超的试探性攻击,本来还有些傲气,现在看到刘庆义等人的表现,不由得收起了几分骄傲与矜持。
那刘大庆可是在军营里厮混过多年的老兵油子,最善于与这些大头兵们打交道,不多时就与在城头戒备的士兵们闲聊起来。党进想要阻止,但他只是杜重威的近侍,并没有统兵的权力,而且他现在年轻,说话也根本没有人听。
在陈观、董遵诲、王敏等人乘坐吊篮最后一批上城之前,周围值守的士兵们已经都得知了来者乃是汉使、准备接受杜重威投降的消息。刘大庆这张大嘴巴,还神秘兮兮地向众人说道皇帝的御营亲军已经来到了邺都城外二十里,不久就将来到邺都城下。而且明明两万人马愣是被刘大庆吹成了二十万大军,在他嘴里这些精锐的部队足以马踏天下!
当杜弘璋得到消息,匆匆来到城头的时候,脸上犹自带着美人鲜红的香吻。看到士兵们交头接耳议论汉朝使者的消息,杜弘璋还以为他们在谈论自己仓皇系上的女子腰带,连忙怒骂着让他们滚开。
这下可好,士兵们散开之后,更加名正言顺地谈论起使者的消息来,很快城墙上充满了窃窃私语。大家更无战心,连杜重威都打算投降了,我们还认真个什么劲?!
党进虽然不识字但是也有几分机灵,连忙对杜弘璋说明事情的原委。杜弘璋这才命令所有人禁止谈论此事,不过已经于事无补。士兵们虽然不再交谈,却不停地挤眉弄眼,做个他们才明白的各种眼色。
这时陈观、董遵诲、王敏等人上得城来,与杜弘璋见礼。众人还在杜弘璋的大力邀请之下,来到了城楼之中。
邺都初建于春秋时期,相传为齐桓公所筑,当时叫做葵丘。后来魏文侯将邺城当做魏国的陪都,命令西门豹治理邺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再到后来,曹操击败袁绍进入邺城,开始大规模修缮重建。自东汉末年起,先后有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等六个王朝在这里建都,前后达126年,有着“六朝古都”的称号!因为此地地理位置优越,乃是兵家必争之地,每当有所损毁,很快便能得到重建,因此城墙保存完整,不仅厚实而且布满机关。
杜弘璋此次邀请陈观等人来到城楼,就是奉了老爹的命令,向汉朝使者展现坚固的城防工事,以震慑汉使,也便于老爹与汉使讨价还价,继续保持他们杜家的荣华富贵。
杜弘璋用充满炫耀地口吻对陈观和董遵诲说道:“两位汉使,不知我这城楼的防卫可还看得过去?此城楼足有四层,皆以厚重砖瓦砌成,据说当年曹操攻击邺都之时,曾用投石机多次攻打,但愣是没有打塌。后来每个邺都的城主都对城楼加以修缮加固,如今越发厚实。每层城楼面向城外的一面都有百十个窗口,弓箭手可以从窗口处从容射击,而厚实的墙壁也为弓箭手提供了有效的掩护。再看看这些大缸,里面注满了清水,使得城楼完全不怕火攻。城楼与城墙紧密相连,内有地道与城下连接,使得援兵可以从地道进入城楼之中,及时援助城楼里的守军,完全不怕城外弓箭手的威胁!诸位,请随我登上三楼观看。”
杜弘璋走在前面,十余名卫兵紧随其后,将他保护起来。陈观、董遵诲、刘庆义等人也在卫兵们警惕的眼神中跟随上楼,至于王敏,则在一楼闲坐,休息下他的老胳膊老腿。
董遵诲麾下剩余的普通士兵,则被党进等人看管起来,严禁与外界接触。不过刚刚刘大庆早就散播开消息,党进他们这番努力注定是没有结果。
来到三楼之后,杜弘璋笑着叫过驻守此处的都头,故意大声问道:“你手下有多少士兵,装备如何,拥有多少箭矢?”
那都头看来早就得到过杜弘璋的吩咐,连忙扯着喉咙喊道:“启禀将军,驻守此层的我部,共有士兵一百人,战时可加强至二百人,个个配备弓箭、腰刀。每个人都能开弓十五次以上,此楼层平时配发三千枝羽箭,皆为精心打造的雕翎长箭,射程极远!”
杜弘璋笑着对陈观说道:“不知汉使以为如何?”
在这个地方,陈观无论如何要体现出汉使的威仪来,要不然回去之后不用董遵诲弹劾,他也无脸在给事中的位置上再待下去。陈观双手都拢在袖中,他狠狠地攥紧拳头,指甲深深地扎进肉中,愣是保持住一副高深莫测的神态,皮笑肉不笑地对杜弘璋说道:“这样简单的问题我懒得回答,二公子还是问我的副使吧!”
董遵诲微微一笑,大声说了一句话:“这城楼的布防着实不错,不过,你有粮食吗?!”
简单的一句话却让杜弘璋脸色大变,他脸上也没有了炫耀的神情,一下子变得铁青!粮食正是杜家唯一的软肋,现在城中比起前几日来更为窘迫,许多部队已经开始削减日常进食。杜弘璋本想用坚固的城防工事来压制汉使,却没想到被汉使的一句反问逼得哑口无言。杜弘璋打了个哈哈,不敢回答,脸上再无傲慢神色。
陈观悄悄冲董遵诲竖了一下大拇指,干得漂亮!
不久,杜弘璋匆匆做了一番介绍,就将陈观一行送下城楼,交予王敏,再没有接待的兴致。
王敏很是诧异,陈观便也笑着问道:“邺都还有粮食吗?!”王敏一时无语……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卷二第112章粮食危机
王敏领着陈观、董遵诲等人来到了城中的一处军营之中,从中挑了一个小小的营寨供陈观等人驻扎。而在这营寨的周围,足有千名杜重威的心腹士兵将董遵诲他们团团包围。
杜重威的设想本来很美好,利用这营寨割断汉使与外界的联系,只不过多了大嘴巴的刘大庆之后,杜重威那丰满的的设想也就成为了骨感的现实。而且更令他郁闷的是,东门守军几乎已经传遍了汉使来此的消息,士兵们人心惶惶,更无战意。但杜重威又不能将他们撤下,免得消息传得满城都是。
他只能狠狠抽了杜弘璋一顿鞭子,将这个无能的儿子痛斥一番。但是打完之后,杜重威还是满心的郁闷,因为城中的粮食危机越发严重。本来他估计还能支撑半月有余,但是眼见着城中缺粮,好些米粮店立即关起门来,等候暴利。
市面上没了粮食,自然人心惶惶。杜重威有心整治这些米粮店,但是据他的细作探寻,这些米粮店其实都是他手下大将的产业,怪不得被围困这么长时间了居然还有粮食买卖,原来是手下监守自盗啊!但杜重威却偏偏不敢细查,免得逼反了自己手下的大将。他只能从自家府库中拿出粮食来,高价卖出,聊胜于无。
随着粮食的短缺,这个月初,已经有许多百姓家断了粮,吃光了树叶子的他们,将家中米瓮刷了一遍又一遍,连个米粒子也扫不出来。早上起来喝瓢凉水,好不容易鼓起肚子来,上趟茅厕就空空如也,而且越发饥饿。
邺都百姓的生活越发困顿,而原来低贱的大头兵们顿时成了香饽饽,起码他们一天还能有两个麦饼吃。起初有些年长的妇人涂黑了面孔,来到了军营之外,掀开衣襟,供士兵们任意扭捏,换取一个麦饼。不久,就有些大姑娘小媳妇被家人逼到这里,张开双腿,供士兵们肆意玩弄,换取的也不过是一小袋粗粮而已!
街头,一个瘦骨嶙峋的妇人高举着一只翠绿的镯子,极力叫卖道:“一个麦饼,一个麦饼,只要一个麦饼!”
周围人有气无力地看着她,根本没有人响应。那妇人哭着喊道:“祖传的镯子,只要一个麦饼!”
有个过路的商人图便宜,走了过来,“真的只要一个麦饼?”
那妇人连连点头,依依不舍地将镯子递到那商人面前。就见那玉镯翠绿透明,平日里足足值个五六两银子,商人暗道:这次我可捡到宝了!他连忙将镯子揣进怀中,又从怀里掏出个粗布手帕来,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有一个接近馊掉的麦饼。
那妇人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气力,一把抓住那个麦饼,径直往嘴里塞去。麦饼刚刚塞进嘴里,妇人就被旁边的闲汉一脚踹倒,可是那妇人却顾不得爬起来,更顾不得麦饼上的灰尘,大口吃着麦饼。刚吃了一口,妇人突然停了下来,胸前冒出一把血淋淋的匕首来!
原来是那闲汉一刀捅死妇人,狞笑着从妇人的嘴里抠出麦饼,大口吃了起来。但这是街头,有着十余名找不到食物的闲汉,而目前唯一的食物就是这一块沾满了尘土的、充满馊味的麦饼!
闲汉们谁还没有把匕首,大家慢慢围了上来,可是那夺来麦饼的闲汉却根本没有逃跑,而是大口大口地往嘴里塞着麦饼……
等到巡防军的士兵赶到街口的时候,就看见遍地的尸体,以及一个沾满了血污的半块麦饼!士兵们早就看惯了这些事情,他们推来木车,将尸体们运送到焚尸处统一烧毁,免得诱发瘟疫。
王敏来到节度使府的时候,正赶上巡防军都虞候朱轶群向杜重威汇报情况:“启禀大人,今天饿死四百一十三人,街头因为抢夺粮食斗殴而死的百姓约有五六百人!大人,能不能加大份额,每天多卖一点粮食啊!”
杜重威连连摇头,“多卖粮食?等粮食卖光了该怎么办?!我必须考虑长久一点,库房里的粮食本来就不多,能多保留一点就多保留一点。百姓断粮不要紧,只要军队中不断粮,那就有咱们的荣华富贵!”
朱轶群还能说什么,他只能叹了一口气,黯然离开。他已经为街乡父老尽力了!如果再与杜重威争执下去,极有可能被罢免,那他自己那一份配额也就保不住了,别忘了,他也有妻儿老小等着吃饭呢!
王敏偷偷叹了口气,向杜重威行了一礼,将与刘知远会面之事统统告知。
杜重威笑着说道:“这么说来,皇帝有意接纳我的投降,只是抹不开面子?”
王敏点了点头,“卑职用契丹人南下渔翁得利的假想打动了皇帝,他已经派出特使,随卑职来到城中,等到大人的接见。不过据我观察,这两名使者都不是易于之辈,并没有轻易允诺,还希望大人慎重对待。”
“无妨无妨!”杜重威笑着说道:“只要我有五万大军在手,就算皇帝也得掂量我的分量!上次我只让你说保住我的身家性命,为的就是放低姿态,让皇帝不至于恼羞成怒与我硬拼。如今咱们大可以提提条件,只要水磨功夫深,荣华富贵依旧是咱们掌中之物!”
王敏连连点头:“大人说得极是,只不过我刚刚听说城中百姓大多已经断粮。军队中不是粮食充足嘛,大人还是多挤些粮食来赈济下百姓,也能从他们手中筹措一些钱财嘛!”
杜重威大笑:“等他们饿死了,这些钱财不还是我的!待问啊待问,你总是心软!只要咱们手中有军队,只要军队中还有粮食,那些百姓的死活与咱们何关?只要多派人烧掉他们的尸骸,不爆发瘟疫就行!”
王敏连连点头,“卑职还有一个方法,那就是用这些百姓耗费掉皇帝的军粮。咱们可以打开城门,让这些饥饿的百姓出城。如果皇帝不赈济他们,自然威名大损;如果皇帝赈济他们,军粮可能就会不足,敌军将不战而退!”
杜重威大喜,“此言大善,待问就是我的诸葛孔明啊!”
不久,杜重威下令挑选那些个老弱妇孺,将他们赶出城去。
而高行周此前已经收割了大量的粮食,慕容彦超也通过运河运来大批的库存军粮,赈济起来毫不费劲。等到杜重威意识到百姓并不能耗费刘知远的军粮之后,这才再次禁止百姓出城。可王敏的这一番话,已经足足救活了四、五万百姓!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卷二第113章浴血搏杀(1)
在驱除大量老弱百姓离城之后,杜重威却惊讶地发现邺都的粮食危机根本就没有得到任何缓解!因为这些老弱百姓早就抢不到粮食,留在城里也是苦挨,只能被活活饿死。如今他们出城好歹可能有条活路,不过生死未卜的他们也让留在城中的青壮们格外担忧。
眼见着城中剩下的青壮都对自己充满恨意,杜重威这才发觉自己做了一件大蠢事!现在也顾不得埋怨王敏,杜重威只能将那些失去亲人的青壮们编组起来,收缴一切武器,防备他们作乱。同时,下令召见汉朝使者陈观。
不过陈观现在倒是表现得十分硬气,拒绝前往节度使府邸,反而要求杜重威亲自过来拜见自己。这几日,刘庆义利用自己一身好武艺,每夜悄悄溜出去打探情况;而刘大庆也利用自己老兵油子的身份,不时与负责围困他们的士兵闲聊,掌握了城内的大量情报。尤其是对于邺都缺粮的事实,众人都有了充分的认识。因为外围士兵不时拖进来几个细皮嫩肉的小家碧玉肆意凌辱,甚至还向使者团一行发出过邀请。如果不是饿到了极点,那些小娘子又岂会被家人送入军营这个魔窟之中?!
杜重威听说陈观拒绝前来的消息后并不意外,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但他并不想贸然前往,免得汉使现在得知城内虚实后漫天开价。杜重威密令党进前往辽兵的营地,悄悄向他们透露汉使来此的消息。这些辽兵,平日里耀武扬威、嚣张跋扈,现在正需要他们来刹刹汉使的气焰。
果如杜重威所料,杨衮得到消息后,顿时大惊。邺都城中只有自己这一千五百名辽兵,如果杜重威起了投降汉朝的心思,那自己这些人就是送上门的投名状。而且前些日子,杜重威借口粮草匮乏,命令各军划片就食,搜刮百姓口粮充当军用。杨衮当时贪图辖地里的美貌女子,也想搜刮些民间的钱财,利欲熏心的他便同意了移防的命令。结果现在远离了节度使府邸,就算他想要起兵攻打府邸,也只是一种奢望!
杨衮频频叹气,枯坐在大帐之中,拽着头发想主意,自己该怎么办呢?自己该怎么办呢?
这时他派出的细作快步跑来,对杨衮小声禀告道:“启禀大人,小人找到汉使的营地了,距离咱们不远!”
杨衮心中突然有了个主意,他连忙站起身来,急匆匆问道:“汉使的营地大不大?周围有没有杜重威的兵马把守?”
细作看来也出了不少气力,对汉使的营地有了些了解,他连忙回答道:“启禀大人,汉使所驻扎的营寨地方狭小,而且其中树立的帐篷也很少,据末将的经验来看,不过有五十来人。周围倒是有杜重威的兵马把守,乃是杜重威的心腹兵马,不过千人而已!”
“一千人?”杨衮心中大喜:“你看清楚了,真的只有一千人?”
“当然,小人看得一清二楚!”细作斩钉截铁地回答道。
杨衮大喜,笑着说道:“小兔崽子,去辎重营领二十个麦饼,去营外找几个汉家女子快活去吧!另外,吩咐你的手下,跟我盯紧了汉使营寨,一有异动立即通报!”
看着细作欣喜地离开,杨衮心里暗自盘算:党进是杜重威的心腹,他过来泄露消息应该是出自杜重威的授权,肯定是杜重威与那汉使交涉有些吃亏,这才想通过自己给汉使一些压力。在杜重威看来,既然已经有千人协同布防,那他杨衮肯定不敢贸然行事,也就只能在汉使营盘之外耀武扬威、骂爹骂娘罢了。只要将汉使恐吓住,杜重威纵使投降,也能继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