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家的表哥数不清-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轻不得,重不得,几次下来,周氏左右为难,觉得果真应了曹氏说的话,不是亲生的,确实会隔一层,渐渐的有些灰心,纵得李昭节愈发胆壮。
  唯有李绮节从来不吃李昭节那一套,该说就说,该骂就骂,她已经想通了,反正自己两辈子都不会和熊孩子打交道,还不如干脆当个不受欢迎的黑脸姐姐。
  李昭节谁都不怕,就怕李绮节。
  她踩着秋千架子,把秋千荡得高高的,彩绸哗啦啦响个不停,坐在台阶前做针线的丫头们都放下笸箩,给她喝彩。
  李昭节正洋洋得意,看到屋檐底下一道俏丽身影,脸上的笑容霎时一凝,怯怯道:“三姐。“
  李绮节应了一声,对丫头们嘱咐一句:“你们看着点儿。“
  丫头们答应不迭,一个梳丫髻的丫头笑道:“三小姐怎么不打秋千?“
  一个略带谄媚的声音□□来:“太太一时三刻都离不了三小姐,三小姐忙得吃饭的工夫都没有,哪有闲情和咱们一块儿玩。“
  李绮节眉毛一拧。
  不知不觉间,丫头们把李绮节围在中间,你一言我一句,笑嘻嘻奉承讨好她。
  人群之后,李昭节紧咬着唇儿,闷不做声地跃下秋千架。
  李九冬道:“姐姐,你怎么不玩了?“
  李昭节冷哼一声,甩开李九冬,径自回房。
  李绮节好不容易甩开几个伶牙俐齿的丫头,吐了口气:“了不得,我身边还是不要再添人了。“
  宝珠掀开纱帘,把李绮节让进李大伯的院子:“三娘,这可由不了你。“
  经张氏提醒,周氏发现自己太过俭省,忘了给李绮节几人添置将来的陪嫁仆佣。从去年开始,李家已经接连买了好几批丫头婆子,都交由曹氏慢慢调/教,等端午前从里头挑出几个出挑的,先拨给李绮节,她虽然还没订亲,嫁妆却早就备好了,只差使唤丫头。
  有丫头婆子伺候,可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李绮节当然乐得清闲。但人多也有人多的麻烦,她喜欢默默干活、寡言少语的勤快丫头,受不了一堆人整天在自己身边叽叽喳喳。而且吃喝拉撒都得当着丫头的面,没有一点**空间。
  周氏和李绮节的想法不同,她准备挑几个嘴巴利索的丫头给李绮节使唤,将来等李绮节出阁,丫头跟着她进婆家,可以给她壮胆。
  李绮节哭笑不得:“我胆子大,哪里就要靠丫头壮胆了?“
  周氏苦口婆心道:“这你就不懂了,万一婆家人欺负你,你是个新媳妇,肯定不好张口,身边都是老实人的话,谁替你申冤出主意?这事你不必操心,伯娘替你做主,我亲自掌眼,你还不放心?到时候我挑几个精明的去服侍你,日后谁给你气受,不用你出马,她们就能为你排忧解难。“
  李绮节无可奈何,只能听任周氏忙活。
  李昭节和李九冬年纪还小,只有李绮节可能在几年内出阁嫁人,家里的丫头知道周氏在为李绮节挑陪嫁,这些天一个个嘴巴跟抹了蜂蜜一样,见到李绮节就笑眯眯凑上来,百般讨好她。
  甚至连宝鹊都有些意动,私底下找宝珠打探口风,宝珠想都没想,果断掐灭宝鹊的希望——宝鹊连太太的侄儿都不愿嫁,非要去富裕人家当小老婆,宝珠怎么可能容许她接近李绮节!
  李大伯的院子古朴清寒,地上铺了青石板,墙角砌了一个小池子,栏杆旁栽了一株树皮皴裂的枣树,暮春的枣叶是一种极鲜极嫩的新绿,倒映在水中,树影和阴影交汇处,游曳着星星点点光斑。
  李绮节倚着石栏,撒下一把鱼食,并没有红鲤争食的养眼场景,李大伯的附庸风雅做得不到位,池子里养的是巴掌大的鲫鱼,灶房的婆子时不时会来院子里捞几条鲫鱼去熬汤。
  李大伯在东边书房里和人说话,门窗半敞,隐隐约约听见小沙弥从容应答的声音。
  李绮节暗暗道:真是一把清亮的好嗓子。
  “三娘,别挨着栏杆了,石头凉。“
  听到李大伯的声音,李绮节恍然回神,这才发觉自己几乎半个身子都趴在栏杆上,腰间的柳色丝绦垂在水面上,只差一点点就要落入水中。
  她脸上一阵烧热,轻敛衣裙,“大伯今天怎么没出门?“
  “铺子那头有人照应。“李大伯走到树荫底下,看李绮节面色有些憔悴,“是不是又病了?我看你这几天脸色不大好,吃饭也不香甜。“
  李绮节摇摇头,病倒不是病,就是肚子疼而已。
  “那就是在家里闷得慌?我过几日要去武昌府,你和我一块出去散散闷。“
  “去武昌府做什么?“
  李大伯看一眼跟在他身后的小沙弥,“去请先生。“
  小沙弥把李大伯和李绮节送到院子门口,才转身回书房,继续用功。
  李绮节匆匆瞥一眼小沙弥,发现他又长高了些,所以身形愈显消瘦伶仃。
  李大伯见李绮节回头顾盼,顺着她的眼神,一直看到小沙弥身上,忽然心思一动。
  夜里更深人静,待丫头们睡了,李大伯在被子里翻了个身,对周氏道:“我看张家小哥儿一表人才,又会读书,性子也沉稳,和三娘年纪也合适,倒是登对。“
  周氏愣了一下,“不瞒官人,我也喜欢张家小哥儿的人品,论样貌品格儿,一千个儿郎里也挑不出一个比他更出色的。可十八娘至今没说她夫家是哪户人家,二叔有点迂,怕是不愿意呢!“
  李大伯一挥手:“理他呢!这事我给三娘做主!“
  周氏想了想,道:“外头的妯娌婆娘天天上门,想让我牵线搭桥,给十八娘递好话。我推却不过,和十八娘提起过张家小哥儿的婚事。听她的意思,八成是想等儿子先立业再成家。“
  李大伯沉吟片刻:“两个孩子都还小,等几年也没什么,先把事情定下,免得夜长梦多。以张家小哥儿的品貌,等他们家守丧期满,要不了几天,媒婆就能把他们家门槛磨秃噜了!“
  周氏笑道:“哪里等得到三年后,就这几个月,乡里的小娘子都快为他打破头了。“
  李大伯哼哼道:“那些丫头片子,哪有三娘出挑?“
  夫妻两个越商量,越觉得这桩姻缘完美无缺,简直恨不能立刻为二人张罗婚事,说到高兴处,两人还各自打趣,直到寅时三刻才相继入睡。
  李绮节煎熬了几天,姜糖水喝了一碗又一碗,终于熬过苦日子,一大早就嚷嚷着要吃这吃那。
  前几天为了忌口,周氏不许她吃杏子、李子,甚至连凉水都不让碰,她这会子馋得很。
  刚好丫头装了一大盆紫红桑泡儿,送到房里,李绮节二话不说,拈了一串就吃。
  一边吃,一边问:“谁送来的?“
  桑泡儿酸中带甜,她吃的几串却没有酸味,油润甘甜,而且个头很大,品相饱满,不像是山林里野生的。
  丫头道:“杨家的婆子送来的,除了桑泡儿、胡颓子、山里果,还有一篓篓的枇杷、卢橘、樱桃儿,摆了一院子,差点放不下了。“
  杨家有成片的果林,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正是春夏鲜果丰收时节,只有他们家的桑泡儿是培植的,自然比野生的甘甜。
  李绮节动作一滞:不该吃这么快的!
  宝珠和李绮节对视一眼,问丫头道:“还是每回来的董婆子?“
  董婆子是伺候杨表叔和高大姐的。
  丫头脆生生道:“不是董婆子,这回来的是个年轻后生,叫阿满。“
  李绮节捏着一串桑泡儿左右为难:杨天佑送来的桑泡儿,她是吃,还是不吃啊?

☆、第60章 

  事实上李绮节没得选; 因为她已经吃了好几串桑泡儿。
  她只犹豫了一刹那; 埋头继续吃; 既然已经吃了; 那就接着吃呗。
  丫头又抬着一只竹编箩筐进门:“小姐; 杨家送来两对兔子。“
  雪白的兔子,紧紧挤在一块儿,像鼓起的棉花团。
  丫头们爱得不行,拿一根草叶逗弄兔子,手脚快的已经忙着在院子角落里搭草窝。
  “别白忙活。“李绮节拦住围着兔子不停稀罕的宝珠; “把兔子送到灶房去。“
  宝珠舍不得; 但看李绮节两眼放光,知道她已经在盘算怎么吃兔肉了; 只得狠心应下。
  李绮节假装没看到宝珠满眼的心疼,养兔子是个精细活儿; 她干不来,还是用来祭五脏庙吧。
  红烧、酱香、麻辣、干煸……李绮节回想着兔肉的各种吃法,咽了口口水,喔,对了; 还有冷吃兔。
  丫头们眼睁睁看着李绮节轻描淡写间,吩咐宝珠把两对活蹦乱跳的兔子送到灶房去; 让刘婆子宰了炖肉吃,一个个目瞪口呆。
  “怎么都不说话了?“
  李绮节嫣然一笑,因为才吃了桑泡儿的缘故; 她的舌尖有些发紫,笑起来有点渗人。
  丫头们面面相觑,噤若寒蝉,顿时作鸟兽散。
  接下来的几天,再没有丫头敢拦着李绮节献殷勤了。
  周氏急着去找张氏探口风,偏偏杨家人一大早送来好些果子菜蔬,少不得耐着性子和杨家的小伙计客气几句。待杨家人走了,换了身半新不旧的夹纱衣裳,让宝鹊拣了几样杨家送的果子,装了一大篓,到小院探望张氏。
  张氏跟前的大丫头结香正好从房里走出来,手里端着痰盂,腕上搭着巾帕,眼圈有些发红。
  周氏一眼看到痰盂里的血痰,皱眉道:“又犯病了?“
  结香点点头,“早起就咳嗽,粥饭一口没吃,只喝了一碗药。“
  屋里一股挥之不去的酸苦药味,窗前供了一瓶月季花,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张氏多病,她房中的花朵也蔫蔫的,没什么鲜活劲儿。
  张氏昏昏沉沉睡着,听到声音,抬起眼帘,“周姐姐来了。“
  说话有气无力。
  周氏不好提别的话,温言劝慰张氏几句,说了些闲话,回到自己房里,唉声叹气。
  李大伯在家等消息,听下人说周氏回来了,找到正房:“怎么样了?“
  “十八娘病得厉害,我不好张口。“
  李大伯虽然迫不及待想撮合李绮节和小沙弥,也只能道:“不急,过几天我带张家小哥儿和三娘去武昌府,你趁那个时候问张妹子,正好两个孩子都不在跟前,说话不必顾忌。“
  周氏道:“我都听官人的。“
  过了几天,张氏的病好了些,准备动身去武昌府的李大伯却病倒了,李大伯只得先推迟行程,让船家多等几天。
  李绮节原本已经收拾好行李了,李大伯一病,倒叫她忙乱了好几天。
  等李大伯病愈,已过了小满时节,春蚕开始结茧,李家雇佣的蚕娘们每天忙着煮茧、缫丝,几架纺车昼夜运作,嗡嗡嗡嗡响个不停。
  李大伯随船带了几大包新茶和新丝,预备到武昌府后,先去茶市、丝市看看行情。
  李绮节顺便把花庆福也叫上了,瑶江县地方偏僻,市场已经饱和,武昌府是南来北往的集散地,贸易繁华,水运发达,有更广阔的天地,花家货栈迟早会开到武昌府。
  李家雇的船不大,但胜在干净,不像那些载湖鲜的渔船,有种刺鼻的腥臭气。
  出发的时候是个大晴天,潺潺的水波间倒映着金灿灿的流光。船走了大约两个时辰,忽然吹起一阵凉风,顿时阴云狂涌,淅淅沥沥落起小雨。
  李大伯站在窗前,满意地望着江面上迷迷蒙蒙的细雨,捋着花白胡须笑道:“小满不满,无水洗碗。今年雨水多,田地不会再旱了。“
  去年李家山腰上的地旱了一大片,那座山离江边太远,没法修水渠灌溉,最后只能请农户一担担水挑上山,才勉强把菜苗浇了一遍。
  李绮节在窗下对账,一手翻账本,一手拨弄算盘,把珠子打得噼啪响,头也不抬道:“田里的秧苗刚栽下去,是得落场雨才好。“
  甲板上响起一阵嘻嘻哈哈的笑闹声,噔噔一串脚步响,宝珠跑下船舱,推开门:“三娘快出来看稀奇,好大的船!“
  已经离了瑶江县的地界,江面上来往的船只陡然多了起来,宝珠和进宝姐弟俩也不怕凄风冷雨,兴冲冲在外边看热闹,船工催了几遍,姐弟俩还是不肯回船舱。
  李大伯正觉无聊,闻言披上蓑衣,好奇道:“是谁家的船?“
  本地的水运货船基本掌握在各大望族手中,说不定是李大伯认得的人家。
  船夫在外面应答:“官人,是金家的船,他们家每个月要给楚王府运送土产粮米。“
  听说是金家的船,李绮节心念一转,推开算盘,撑起一把硕大的黄油绢伞,跟着李大伯一道走出船舱。
  金家的船比李家雇的小船足足大了四五倍,船上彩旗招展,迎风猎猎,桅杆上挂有金家旗号,甲板上往来走动的水手都是统一服色,步履从容,不像是金家家仆,更像是训练有素的兵卒。
  金家的船很快把李家雇的小船抛在身后,沐浴在雨丝中的船影像一头威武的巨兽,遮天蔽日,气宇轩昂。
  江面上的其他客船纷纷避让,隐隐听到另一只船上有人骂骂咧咧道:“神气什么?“
  船夫笑向李大伯道:“我们这还算是好的,若是在运河上,但凡碰见运送漕粮的官船,所有往来船只都要让道,有时候为了等官船先走,得在渡口等上整整两三天,才能出渡口,短短百里水路,走一走,停一停,比走陆路还折腾。“
  李大伯道:“虽然折腾,还是比陆路轻便俭省,咱们这样的平头老百姓,能安安生生混口饭吃,就是祖宗保佑了。“
  船夫叹息道:“可不是!“
  甲板上一位穿蓑衣的老者插话进来:“想安生也难啊!这几年东山那头兴起一窝水贼,杀人越货,无恶不作,不知有多少船折在他们手里。官府派兵去捉,一晃三年了,到现在还没找到水贼的老巢在哪里。上个月我们跟随商队一路北上,船队从东山脚下经过的时候,提心吊胆,一刻不敢合眼,就怕被水贼给盯上。“
  几名在甲板上搬运货物的伙计听老者说起水贼,顿时两眼放光,连李大伯和进宝也都听住了。
  老者继续道:“水贼喜欢夜里下手,先悄悄爬上船,然后用迷药把船上的人迷晕,再把人五花大绑,扔到江心里淹死,连会拳脚的人都不是他们的对手。“
  有人哈哈大笑:“老伯恁爱吓唬人,什么迷药,能把一船的人都迷晕?“
  老者被人质疑,面皮立时紫涨,张嘴就骂:“哪里来的臭伢崽!回去问问你娘,老子活到这么大岁数,什么时候诳过人?“
  旁边的人连忙相劝:“老伯莫要同娃娃争嘴,他们不知天高地厚,以后吃了苦头,自然晓得世道艰险。“
  李绮节看甲板上的人越聚越多,说的话也越来越粗,和宝珠返回船舱。
  宝珠心有余悸道:“水贼不会盯上咱们吧?“
  李绮节收起绢伞,甩掉伞面上滚动的水珠,哭笑不得道:“咱们家船上的货物能值多少钱钞?满打满算一二百两银子罢了,水贼瞧不上的。再说了,那伙水贼流窜在东山一带作案,为的就是避开官府,不会冒着被一窝端的风险,把手伸到武昌府周边来。“
  宝珠念佛道:“阿弥陀佛,谢天谢地。“
  路过一间船舱,隐隐听见一阵清朗的读书声。
  “张少爷真刻苦,夜里咱们困觉的时候,他还在灯下看书。好几次我半夜起来,看到书房的灯亮着。“宝珠感叹道,“倒是没想到上了船,他还不休息。“
  透过门缝,能看到小沙弥的清隽身影,少年手中执书,临窗倚立,侧脸浸润在窗外朦胧的雨幕中,说不出的俊俏灵秀。
  李绮节正看得出神,冷不防对上一道清亮眼眸,却是小沙弥转过身来,淡淡看了她一眼。
  眼光只从她脸上一扫而过,又迅疾移开。
  天黑前船在岸边一处渡口停泊,这里是武昌府下辖的一处市镇,因为镇上一座石桥很出名,镇名就叫桥头镇。
  李大伯有几个相熟的老友住在桥头镇,他想去探访老友,顺便打听今年新丝的价钱,天黑不好贸然前去打扰,只能第二天再去,船要在渡口歇一晚。
  小市镇没有宵禁一说,已近酉时,渡口仍然十分热闹。
  船才驶入渡口,已有几个穿麻练鞋的小童攀缘上船,招揽生意:“雨天寒气重,哥哥们且吃碗水酒,祛祛寒气。“
  水手问:“甜酒还是辣酒?“
  小童笑眯眯道:“甜酒多的是,辣酒也应有尽有,娘已经备了下饭酒菜,只等哥哥们来照应。“
  水手们哄然大笑。
  进宝和其他小伙计嫌船上憋闷,结伴下船去镇上玩耍,李大伯再三交待不许他们吃酒,尤其不许跟着拉客的小童走,进宝笑嘻嘻应了。
  李大伯问李绮节道:“三娘要不要下船走一走?“
  李绮节摇摇头,渡口附近的酒肆、客店常年做水手生意,三教九流,鱼龙混杂,不是闲逛的好去处。
  戌时末进宝等人回船,船夫提着灯笼,站在船舷边,一一检视下船的伙计,闻到谁身上有酒气,二话不说,打发到货仓去干活。
  进宝捧着一包油煎馒头和一把桃木插梳到宝珠跟前献宝。
  宝珠笑嗔几句,骂进宝不该乱花钱,脸上却笑盈盈的。回到船舱,对着铜镜,把桃木插梳比在头上,左看看右看看,笑个不住。
  李绮节忍不住笑道:“黑灯瞎火的,难为你看得见。“
  宝珠脸上一红,把铜镜收进妆盒的小屉子里,拈起一只油煎馒头,让李绮节吃。
  “你自己吃吧,我才吃了一盒酥饼。“
  李绮节道,说着话,人走到窗边,仰头看天上一轮圆月。
  在水边赏月,伴着潺潺的水声,更觉月华清寒冷峻。
  油煎馒头已经凉了,宝珠怕浪费,找船家讨了杯热茶,就着一碗清茶,把梅菜肉馅的馒头吃完。
  吃完馒头,她打了个饱嗝,走到窗边的面盆架前洗手,忽然咦了一声,跳到李绮节身后,指着水面上一个闪烁的光点:“三娘,你看那是什么?“
  李绮节顺着宝珠涂了丹凤花汁的指尖看去,傍晚时云歇雨住,天光放晴,夜里月色怡人,月光透亮,依稀能看清江面情景,起伏的浪涛间,似有一人趴在浮木上,随波逐流。
  那人身上可能带了什么反光的玉饰明珠,在夜色中泛着幽冷的寒光。
  李绮节准备去叫醒李大伯,才出门,却见小沙弥站在拐角的地方发怔,看到她,似乎吃了一惊,袖子翻转,飞快地把一样东西掩进怀里。
  浓密的眼睫交错间,有一丝罕见的仓惶。
  大丫头结香站在他身旁,手里提着一盏纸糊灯笼,脸色有些难看。
  宝珠看到人,立刻扬声道:“水面上有个人!“
  “我去唤世伯起来。“小沙弥神情微凛。
  转身前,似有意,又似无意,轻轻道,“回房吧,不要出门。“
  李大伯听说有人落水,起身披衣,喊醒船夫,找来几名熟识水性的水手入水救人。
  甲板上乱腾腾一片嘈杂声响,直闹到后半夜。
  翌日清晨,天还没大亮,外边渡口已是一片喧嚷人声。
  宝珠昨晚没睡好,一直连连打哈欠,铺床叠被的时候,恨不能搂着铺盖卷打个盹。
  “三娘晓得昨晚落水的人是谁吗?“
  “是谁?“
  李绮节坐在窗前梳头,她下手重,梳齿碰到打结的发丝,依旧往下使劲梳,刷刷几下,扯断一小把黑油油的发丝。
  宝珠在一旁看到,哎哟两声,心疼的不得了,抢过雕花檀木梳子,蘸了些发油,轻轻抿在李绮节的发尾上,“落水的是金家大少爷!“
  李绮节微微挑眉,别人救苦救难,救的不是王孙公子,就是世外高人,她倒好,救起来一个无所事事的纨绔。

☆、第61章

  纨绔之所以会成为纨绔; 不是没有原因的。
  金雪松被船上水手捞起来时; 还以为搂着他臂膀的是哪家小娇娘; 心中暗道今天陪客的小美人力气不小; 嘴巴往前一凑; 醉醺醺在水手脸上啃了好几口。
  水手见金雪松虽然形容狼狈,但穿着不凡,挽头巾的簪子在夜色下光华流转,一看便知不是寻常物件,料想是哪家富贵公子; 在岸边竹楼花娘处吃多了酒; 才落入水中,当下敢怒不敢言; 心里骂骂咧咧,手上的动作不敢迟疑; 上船之后,把醉酒的金公子往其他人怀里一搡,掉头就跑——再不跑,金公子就要剥他衣裳了!
  李大伯认得金雪松,怕他酒后落水会伤及肺腑; 立时让人请大夫为他诊脉,本想着人给金家报平安; 见外头月黑风高,只能作罢。
  李绮节只管叫醒长辈,便回房安歇; 一夜好睡,李大伯等人却熬到大半夜才勉强歇下。
  翌日金雪松酒醒,发现身边既无柔情似水的小娘子,也无前呼后拥的丫头仆妇,而自己头痛欲裂,躺在一间陌生的船舱中,才知昨夜差点做了冤死鬼。
  不多时,岸边有几列人马由北至南,一路沿岸搜寻,却是金家发现大公子失踪,怀疑他落入水中,一路找到桥头镇来。
  李家下仆唤来金家仆从,领头的汉子闻听金雪松安然无恙,当即长舒一口气,亲自到李大伯跟前拜谢。
  又找水手讨来热水、皂角,擦了把脸,去见金雪松。
  金雪松在船舱中大发雷霆,闹着要把昨夜灌他酒的花娘捆了喂鱼。
  汉子不敢反驳,仆从搬来软轿,众星捧月似的,把因为宿醉而晕晕沉沉的金雪松抬下船。
  宝珠对着金雪松的背影啐了一口:“好大的排场!“
  李家是金雪松的救命恩人,虽然李家并不企图什么谢礼,但金雪松醒来后就对伺候他的伙计发脾气,嫌这嫌那,孤傲至极。而且自始至终都没到李大伯跟前道一声谢,就带着仆从扬长而去,实在令人心寒。
  李大伯大约知道金家曾向李家求亲的事,原本还有些好奇,想看看金家大郎的人品相貌如何,见他如此行事,不由直摇头,庆幸李乙没有应下金家的求亲。
  当时李乙已有七八分意动,只等看过金雪松本人,两家就能交换庚帖。多亏杨县令提醒,李乙才改变主意。
  和放浪形骸的金雪松比起来,杨五郎简直算得上乖巧了。
  李大伯想起金家素日的名声,心里暗暗道,必须早日为三娘订亲!
  从桥头镇到武昌府不过一湖之隔。金家仆从找到金雪松,换乘小船,很快到达武昌府,靠岸后金家的马车已经等在渡口,金雪松还没来得及打个盹,已经被仆从们送到金家在武昌府的宅邸中。
  “大少爷,您可算回来了!“内院丫头等在垂花门前,哭天抹泪,“小姐担心了一整夜,到现在一口茶水都没吃。“
  金雪松脸上有些不耐烦,微微一哂,哼哼道:“我这不是好端端的嘛!哭什么哭?等少爷我哪天真死了,你再到我坟头去擦眼泪罢!“
  回廊深处传出一声清斥:“雪松,你还犟嘴!“
  丫头们搀扶着一个五官清秀的少女逶迤而来,少女脸色憔悴,双眼红肿,目光冷厉:“要不是机缘巧合,你早葬身鱼腹了!现在你能活蹦乱跳,多亏李家人搭救你,你大难不死,不知悔改,还在这里胡言乱语。“她推开丫头,捧着心口,眉头紧皱,沉痛道,“什么时候你才能懂事些?“
  金蔷薇年纪不大,脾气不小,她说一不二,性格刚烈,在家中已经隐隐压制住金夫人田氏,平日里积威颇重。丫头们听她毫不留情地训斥金雪松,不敢劝解。
  唯有大丫头竹叶轻轻叹了口气,“少爷脸色发青,吃了一夜的苦头,好容易平安回来,小姐有什么话,等少爷吃过饭再说不迟。“
  飞快看一眼神情倔强的金雪松,又道:“小姐担心少爷,在菩萨跟前跪了一整夜,铁打的身子也受不住,少爷现在平安无事,您也能松口气了。“
  金雪松平日里最烦金蔷薇总把他当成一个奶娃娃看待,吃饭要管,穿衣要管,出门要管,交朋友要管,比祖母金老太太还啰嗦。但对方毕竟是自己血浓于水的胞姐,对他的严格看管也是完全出于关心,听丫头说金蔷薇因为自己跪了一宿,心里不由有些愧疚,眼皮耷拉着,瓮声瓮气道:“我饿啦,还不快给少爷预备饭菜去!“
  这便是服软的表现了。
  金蔷薇上辈子孤苦伶仃,这一世便把唯一的胞弟当成眼珠子一样珍视,生气归生气,听他嚷嚷肚子饿,立刻一叠声让丫头送他回房:“去灶房交待一声,做些温补的汤菜。“
  等丫头们簇拥着金雪松走了,金蔷薇冷笑一声,眼中温情尽数褪去,隐隐可见一道森冷寒光闪过,“昨晚伺候雪松的那几个人,都绑起来了?“
  竹叶点点头。
  “传我的话,他们四个,没照看好大少爷,一人打八十板子。“金蔷薇眸光冷冽,“打板子的时候,让所有在二门外跑腿的小厮在一边跪着,看看那四个蠢货的下场!“
  竹叶看到金蔷薇的眼神,忍不住打了个哆嗦。
  她从小跟随金蔷薇一块儿长大,小姐小时候文静乖巧,说话细声细气,心肠软的不得了,看到丫头被管家婆娘责罚,也会在一旁跟着掉眼泪,家里的下人都说小姐心善。
  大官人续娶的填房田氏带进门的拖油瓶金晚香明里暗里挤兑小姐,官人从不管,小姐孤苦无依,只能每天以泪洗面。下人们替小姐委屈,但碍于身份,加上田氏惯会打点,没人肯为小姐出头。竹叶只是个小丫头,身家性命都捏在田氏手上,也无能为力,只能时不时开导小姐,哄她高兴。
  几年前,小姐像是突然变了性子,谁敢欺负她,她绝不隐忍,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拼却脸面不要,也要撕下对方一块肉。别说拖油瓶金晚香了,就连田氏都不是她的对手。
  几年下来,小姐不仅把大少爷拉扯长大,还顺利夺得老太太的喜爱,掌握了金家内宅的庶务。
  小姐自立自强,无人敢欺,竹叶本应该替小姐高兴,可眼见着小姐一天比一天阴沉,她又开始忧心,情深不寿,强则极辱,小姐身上的恨意太过浓烈,不是长寿多福之相啊!
  昨夜跟随金雪松的伴当有四个,其中一个是管家之子,一个是外边铺子上掌柜的侄儿,另外两个是买来的孤儿。
  两个孤儿被绑,没人关心,但管家和掌柜都是金家颇有脸面的老仆,一个和老太太沾亲带故,一个是金大官人的左膀右臂,管家的儿子和掌柜的侄子被抓起来,一发牵动全身,金家下人很快议论纷纷。
  因为金长史六十寿诞在即,金家的女眷昨天跟随金家的货船一道北上,现今除了金老太太,其他人都住在武昌府的金宅。
  管家婆娘哭哭啼啼,找到田氏跟前,求她为自己儿子做主:大少爷去竹楼喝花酒,醉后不小心掉入江中,她儿子虽然有过错,但错不致死啊——四个十五六岁的少年郎,身子骨并不强健,八十板子打下去,哪还有命活!就算能活下来,人也废了。
  大娘子金晚香当即皱眉道:“大公子不是好好的吗?哪里就至于要把人活活打死?蔷薇妹妹这几年的手段太过毒辣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