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宠后(久岚)-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姜蕙听到了,惊喜的回头:“皇上不骗我?”
  正是高兴,眼泪却落下来。
  穆戎认真道:“不骗你。”
  她扑到他怀里,伸手紧紧抱着他:“皇上真好。”
  心里乐开了花。
  这事儿答应了就不能反悔,毕竟上头还有个皇太后,穆戎这日亲自去说,皇太后听了,笑着点点头:“也好,咱们女人命苦,一辈子困在家里,不似男儿能走四方,皇上既然愿意,就让阿蕙回一趟罢,想必她爹娘也想念的紧。”
  穆戎看皇太后面上有几分落寞,想到她也是常年在宫中,便道:“母后若是想回去……”
  皇太后摆摆手,喟叹一声:“我回去又有何用,父母早不在人世了。”
  如今二房当家,她也不太喜欢那夫妻两个,还不如留在宫里。
  故而,这回家是回的父母的家,有父母,才能感受到在人手里是个宝的滋味。
  穆戎默然。
  皇后省亲,乃是宫中大事,故而这消息一传出来,两处都在忙碌,不止宫里要准备出行物什,这姜家得了消息,生怕怠慢皇后,老太太一天的命人打扫,有些地方老旧了又叫着重新修葺,倒是弄得整个家都不安生。
  胡氏看不过去了:“母亲,咱们院子统共就那么大,就是再修,也比不得皇宫啊。”
  老太太道:“你知道什么,这是一片心意。”
  梁氏也劝:“阿蕙不看重这些,母亲也不要太费心了。”
  老太太眼睛一瞪:“咱们家受了多少皇恩,老大被封了侯爵,老二都做二品官了,便是阿辞也升了官,如何能敷衍?阿蕙啊,现在对咱们来说,就是天上的菩萨。”
  梁氏哭笑不得。
  胡氏也没话说了,他们家蒸蒸日上,如今京城不管哪家哪户都不敢得罪,要说实话,那是可以横着走,不过他们家人为人低调,胡氏虽然想嚣张一把,头上有姜济显盯着,也不敢,大房二房也仍住在一起,热热闹闹,平日里不曾有矛盾。
  老太太看两个儿媳都闭嘴了,又叫人去买些盆花,要把家里装得跟个大园子一样。
  胡氏暗地里摇头,忽见有个婆子在门外探头探脑的,正是看守姜琼的下人,她这心里咯噔一声,连忙过去,只听得婆子说了一句,脸色大变,叫道:“还不去找啊,把家里翻个遍儿也得找出来。”
  老太太听见:“怎么回事儿?”
  胡氏已经哭起来:“这死丫头片子,逃了。”
  梁氏吃了一惊,可回神一想,又不觉得突然,说起来,还是一个月前的事儿了,胡氏相中一个女婿,不止家世好,这人也有才气,不比姜辞差,也是翰林,胡氏就想着要把姜琼嫁过去,结果姜琼一见着人就不喜欢,抵死不从。胡氏也不肯退让,到底是千挑万选的才看上的,过了这村没这店儿,母女两个就闹起来了。
  后来胡氏便使人看着,这姜琼已经被关了好几日,许是趁着老太太修葺宅院,觅得良机逃了出去。
  老太太哎呦一声,头一个先骂胡氏:“她不肯就不肯了,你非要关着,如今可好?她一个姑娘家,万一出门落到什么人手里,还得了?”
  胡氏又急又气。
  真是忙上添乱。
  姜蕙这边还不知,正吩咐人打点,她这趟回去,赏家人的东西不少,穆戎来,她也还没闲着,可忙归忙,这脸上是少有的欢喜,她定然高兴坏了。
  穆戎笑道:“多带些东西去,朕瞧着银库太满。”
  姜蕙道:“已经带好些了,皇上大方,妾身却没这脸儿再拿。”说着坐到他腿上,拿手搂着他脖子,“就是这去一趟,一来一回的,光在路上了,恐怕连话也说不了几句。”
  穆戎眉头挑了挑:“这话你倒是又有脸说了?”
  姜蕙扭捏道:“也是没脸,您瞧我这脸都红了。可要让我多住两日,我宁愿什么都不带。”
  她想求这个恩典。
  也知道自己贪心,可难得回一趟,就要走,又好像真不甘愿。
  穆戎盯着她脸看,果然是红了,忍不住一笑:“总算还知道丢人,这天下谁像你这样不知足的?”
  “还不是皇上惯得嘛。”她拉拉他袖子,“您要一开始不这样,我也不敢啊。”
  “那朕以后得对你差一些。”他一拂袖子,“别哪日都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怎会不知。”她放开手,认真看着他,“我是皇上的女人啊,一早梦里就预示了,天定的,一辈子都是。”
  这么样说出来,为住两日也挺愿意使力,穆戎道:“光说没用,咱们进去。”
  他打横就把她抱了。
  两人一番云雨,都错过了晚膳的时辰,穆戎抱着她好一会儿才停下来,忽然吃惊得发现,她好像与刚嫁给他,没多少区别,即便生了孩子,仍是叫他畅快的很。
  天生尤物。
  难怪他也着实想不到别的女人。
  “皇上,妾身能住在家中吗?”她还不忘这事儿,趴在他胸口问,明眸中满是期待。
  好像一个天真的孩子在祈求,叫人不忍拒绝。
  变得越来越小了一般,穆戎把她拉上来,把她脑袋搁在自己胳膊上才道:“就两日,多一日都不行。”
  还是得逞了,姜蕙笑,扑上去啃他脸,弄得他一脸口水。
  等到出来,金嬷嬷抱着阿元笑道:“皇上,娘娘,请听着。”她指一指穆戎,“阿元,这是谁呀?”
  阿元愣了会儿,说道:“爹,爹……”
  “啊,会叫人了!”姜蕙惊喜万分,连忙把阿元抱过来:“阿元,你好聪明,会叫人了。”
  穆戎也笑起来,伸手摸摸阿元的脑袋:“阿元真乖。”
  阿元咯咯的笑。
  “叫娘。”姜蕙趁着他叫人,也喜欢能听到一声娘。
  可惜阿元还不会说,只喊爹,姜蕙又有些不高兴了,小没良心的,她天天抱着他,结果只会喊爹,不过转念一想,她希望儿子得穆戎喜欢,多数都教着他喊爹,也是人之常情罢。
  等过段时间,他定是会喊娘的。
  她凑过去,在儿子脸上亲一口。
  到得第二日,穆戎就昭告天下,封了穆仲元为太子,举国欢庆。
  ?

☆、第114章

?  姜蕙是在中秋前几日回去的,不提那一路上声势浩大,便是到得家门口,也是一阵阵的炮仗声,从门前到上房,跪满了人,等到见了家人,他们又是一番叩拜。
  姜蕙忙叫他们起来。
  “还跟以前一样,别拘束,不然我这都不肯待了。”
  众人陆续站直了。
  宝儿头一个跑过来,亲热的拉她的手,也不叫娘娘,只叫姐姐。
  姜蕙惊喜道:“宝儿也是个姑娘了。”她搂着她脑袋,“长得真快,那么高了。”
  宝儿道:“那是因为姐姐不常见我,才觉得快!”
  她有些抱怨。
  梁氏忙道:“宝儿,娘娘平常哪里有空,这回也是得了恩典。”
  宝儿撅撅嘴,她十岁了,长得跟窦妙有七八分的像,不过眼睛略圆,瞳孔漆黑,更是可爱些。
  姜蕙笑着摸摸她的头:“我今次回来能住两日呢,咱们好好说说话。”
  众人都很吃惊,毕竟像这种省亲,寻常也就见一见便回去了,哪里还能住。
  老太太笑得合不拢嘴,双手合十:“真得谢谢皇上隆恩那!”
  姜蕙看她与老爷子一眼:“祖父祖母身体可好?”
  “好的不得了,你祖父每天都出去转一圈,这身子骨啊比年轻人还硬朗。”老太太问姜蕙,“上回阿元被封了太子,你祖父出去与人喝酒,啧啧,连吃了半坛子,不知道多高兴。”
  这确实是值得庆祝的事情,不过穆戎妃嫔也没有,姜蕙生得又是嫡长子,做太子是理所当然的。
  见家人都看着自己,有些询问的意思,姜蕙笑道:“原本想带着阿元一起来的,可他太小了,还是有些不放心。”
  “那是不能带来。”
  “阿元已经会叫爹了,皇祖母很喜欢,经常留他在身边呢。”姜蕙道。
  众人都笑了,孩子健康就好。
  姜蕙问起小侄女阿容。
  沈寄柔比她晚生孩子,阿容才六个月大。
  “正在睡呢,怕现在抱来,哭哭啼啼的,反倒打搅,一会儿再抱给娘娘看。”沈寄柔的声音还是娇娇俏俏的,与姜辞并肩立在一起,两个人握着手,亲密的好像才成亲一样。
  姜蕙心里高兴,可说得会儿,却发现不对头,奇怪道:“阿琼呢?”
  姜琼还没有嫁人,不可能不来的,除非是生病。
  她面上有些担忧。
  胡氏的脸色黯然下来。
  那死丫头不知躲去哪儿了,怎么找也找不到,还带走了她身边所有的银子首饰,他们又不敢报官,万一弄得人人皆知,这孩子的名声就没有了,只得托人暗地里找。
  可连个人影儿都没有,却有一封信,托人送来的,说她已经离开京都,过得很好。
  老太太叹口气:“说来话长。”
  她一五一十说了,姜蕙才知道有这么回事,忙道:“怎么没来告诉我一声?”
  她也可以请穆戎帮帮忙嘛。
  老爷子道:“这等小事哪里好麻烦你呢,再说,老二也托了好些人了,便是江湖中人,也使了银子。”
  老太太怕姜蕙担心,笑道:“恐是小丫头贪玩,偷偷跑去哪处玩了,等玩够了总会回来,她人机灵,想来不会有事儿。”又知道姜蕙与梁氏他们定然有体己话,多余的也便不说了。
  姜蕙告辞后,与梁氏他们去二房住的地方。
  “先去看看阿容。”她笑。
  他们便拐弯去姜辞那儿了。
  姜蕙一看到阿容差点笑出声,轻声道:“难怪说出生是有八斤呢,果然胖,这孩子是不是很能吃?”
  小小的姑娘,面如满月,肉嘟嘟的,恨不得眼睛都要陷进去。
  “就是能吃。”沈寄柔叹口气,“可把我急的,万一以后长大了还这么胖,怎么嫁人呢。”
  姜蕙笑道:“小孩儿胖些才好,大了长个子,尽往瘦里去呢。”
  为怕惊扰孩子,他们看得眼就走了。
  八月的天气不冷不热,几人就坐在屋前的庭院中,设了案几,摆上瓜果点心。
  阳光落在身上,与宫里的感觉不一样。
  虽然宫里也不差,可在家中,总有一种让人留恋的温暖,因这儿都是从小陪伴她长大的人。
  梁氏也没问姜蕙宫里的事情,虽然一年不见,可女儿得了这恩典,便知她过得好不好,再说,好气色都摆着呢,要是成天受委屈,可不是这个样子。
  倒是宝儿拉着姜蕙叽叽喳喳的,把她知道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告诉她,比如姜瑜的孩子长什么样了,胡如兰的相公好不好,还有姜秀也有喜了,等等等等,姜蕙只笑着听。
  姜辞会问一问穆戎的事情,男儿都关注政事。
  姜济达只看着她笑,见到她就安心了。
  这样时间过得很快,一眨眼就要到午时了。
  梁氏笑道:“你今儿想吃什么,我叫厨房去做。”
  “你们寻常吃什么就做什么,我在宫里啊,什么吃不到?”姜蕙笑道,“吃点儿家常的才好呢。”
  宝儿扑哧一笑:“祖母不知道叫厨房买了多少山珍海味呢。”
  “也无事,你们留着慢慢吃。”姜蕙道,“吃不掉,就赏给下人,可别浪费了。”
  这天气,吃食放不住。
  梁氏应一声走了。
  后来只留下宝儿,沈寄柔,姜蕙问沈寄柔:“阿琼就为个成亲,这就逃跑了?我看还有隐情,祖母不曾详说。”
  沈寄柔叹口气:“阿琼不喜欢那公子,可二婶非得要她嫁,便把她给禁足了,说等到成亲那日再放出来,阿琼这性子,也是不服输的,这不就逃了。”
  原来胡氏使出了雷霆手段。
  只姜琼也不是吃素的。
  宝儿道:“逃了也好,我一早说嫁人没意思,咱们就这样可不是好?二婶也是,如今咱们家里这般富贵,何必要攀着名门呢。”
  她这妹妹的想法仍是没有变。
  不过才十岁,女大当嫁,等她有了意中人,早晚会变,只姜瑜与她嫁出去后,就属宝儿与姜琼最好了,姜蕙盯着宝儿道:“你可知她到底去哪里了?”
  宝儿道:“不知。”
  眼睛却不由自主的垂了下来。
  对妹妹,她还是有几分了解的,姜蕙道:“阿琼前段时间听说迷上了医书,可是躲去我药铺了?”
  宝儿不答,身子微微动了动。
  姜蕙便使人去药铺。
  结果没找到人,却有一封宁温的信,他称在京都待久了,想出去走走,药铺暂时留给徒弟照看,这几年挣到的银子他都摆在箱子里封好了,姜蕙随时可去取。
  他一早就是四海漂泊的人,骨子里有着风一样的潇洒。
  姜蕙想起早年结识,微微一笑。
  宁温这日出了城门,他如今不像当初,一无所有,可说是赚得钵满盘满,却仍是简单的装束,一个随从也无,骑得马儿脏兮兮,背着行囊,一路往西而去。
  上了官道行得半日,眼见路边有个茶寮,他下马,要了一壶茶。
  “路途遥远,客官不填饱下肚子吗?”耳边却听得一个清脆的声音。
  宁温抬头看去,只见到一张圆圆的脸,冲着他笑,俏皮可爱。
  他眼睛都瞪大了:“是你?”
  姜琼嘻嘻一笑:“怎么见到我跟见到鬼一样?宁大夫,你看到熟人不应该高兴吗?”
  宁温眉头皱了起来:“三姑娘,你可知道你家人都在寻你?”
  “我怎不知?我娘要逼我嫁人,他们全都是帮凶,我回去你知道是什么结果吗?”姜琼在他对面坐下来,她穿着男儿的衣服,言行举止不拘小节,要不是这张脸露出几分女儿气,还真未必怀疑是姑娘。
  “结果定然是和离,我娘必定要气死,我这黄花闺女也便成了弃妇,好不可怜。”
  宁温忍不住一笑:“竟然有你这样的姑娘,可你这般,难道不危险?外面可不比家里,我劝你还是回去。”
  姜琼摇摇头:“非也非也,我跟着宁大夫你走就行了,宁大夫你走南闯北,想必厉害的紧。”她伸手拉住他袖子摇一摇,“我给你当徒弟可好?咱们两个行走江湖,悬壶济世,你有个伴,我也能了了心愿。”
  自打她迷上医术,没少缠着他。
  宁温沉默,当没听见,只把茶倒进茶盏,一口喝了。
  他站起来上马:“我不能带你走,我是男人,你一个姑娘家,如何能跟着?还是回家去罢。”
  他拉起缰绳。
  谁料姜琼身子矫健,追上来,一脚踩在他脚背上,翻身就坐在了他身后。
  宁温疼得嘴角一扯:“三姑娘!你下来。”
  姜琼一把抱住他的后背:“我不下来,我不走,你知道我在这里等了你多久吗?我等了五天,我知道你去西域一定会路过这儿,我求了掌柜,在这儿做伙计,一分钱都不要。晚上这儿漆黑一片,我也不敢离开,我一个人睡在茶寮里,听到些风声就出来看一看,就为等着你。我不走,我打算就跟着你去天涯海角了。”
  宁温一动不动,呆若木鸡,好一会儿才道:“你的意思是,你看上我了?”
  “嗯。”姜琼脸一红,把脸贴在他背上,“也不知是什么时候,兴许是你把我从药铺赶出来,兴许是你迫于无奈教我医术,兴许是你……我有回看书睡着了,你给我盖了衣服,你还怕我乱尝草药,把有毒的都说与我听。”
  她从初时的懵懂无知,到后来喜欢上她,叫她自己也吃惊。
  可那时,她已经不能再嫁给别人了。
  她哭起来,眼泪湿透了他的背,从衣服里渗透进来,暖烘烘的,一如她这颗炙热的心。
  为了跟着他,她一个人勇闯天涯。
  宁温柔声道:“可你仍得回去。”
  话说到这份上,他还不肯,姜琼哭得更难过了,委屈道:“我就那么不好?你看你,这么大年纪了,娶个我这样的小姑娘,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宁温笑起来,姜琼是率直的,也是可爱的。
  她这份勇气,他又怎能不动容?
  可他一直把她当妹妹看,不曾有别的心思。
  他使马儿掉转了头,轻声道:“抱好了,咱们回京都。”
  “我不想回去,我娘……”
  “你要真跟我走,早晚衙役把我抓了,扣个拐带的罪名。”他拉紧缰绳,马儿疾步跑了起来。
  姜琼的眼泪飘在空中,好像一颗颗珍珠。
  ?

☆、第115章

?  听说姜琼被宁温带回来了,姜蕙出来相看。
  小姑娘哭得眼睛红红的,头发散乱,很是潦倒的样子。
  胡氏见到她,本是一腔怒火,看她那么可怜,又不忍心说了,只叫人带下去。
  姜琼一步一回头。
  宁温假装没看见。
  众人都有些奇怪,老太太道:“今日真是亏得大夫您了,不然咱们这儿还一团乱。”
  宁温道:“不过举手之劳,她一个姑娘家,在外面太危险了。”
  “是啊,这傻孩子,贪玩。”老太太笑一笑,“听说你要去西域?可是打搅你行程了。”
  “只半日时间,我如今出城还来得及。”他朝众人一拱手。
  姜蕙道:“宁大夫,我好歹是掌柜,我还有些话问你呢。”
  她请了宁温单独说话。
  二人坐在园中的亭子里,她瞧一眼宁温,他头上戴一顶方巾,青衣布袍,腰间束着同色腰带,什么值钱的物什都没有,乍一眼看上去,就两个字,清贫。
  “好歹您也是名医呢,这寒酸劲儿,别人只当我克扣你。”她打趣。
  宁温笑道:“出门在外,财不外露,小命要紧。”
  姜蕙点点头:“这倒也是,不过西域遥远,你真要去那儿?这一去一回,恐怕得有半年。”
  或许更久。
  宁温看着她,她仍是一如往昔的美艳,在对面一坐,身后一丛丛的花儿都失去了颜色,他笑了笑道:“莫非娘娘会挂念我?不过莫担心,我那几个徒儿已得我几分真传,想必铺子还不至于要关门大吉。”
  姜蕙斜睨他一眼:“我岂是这样贪心的,我是怕你出事,你也不带几个随从?那边好似并不太平啊。”
  “只要报出大夫的名儿,寻常盗贼都不会为难。”宁温道,“不瞒娘娘,咱们做大夫的,其实到哪儿都吃香的很。”
  姜蕙哈哈笑起来。
  大夫是稀少的,医术高的大夫更少,也更得人尊重,这是宁温早前走南闯北的经验之谈。
  她放心了,不过刚才姜琼的事情,仍有疑惑。
  “阿琼不会冒然出城,也不会那么巧就遇上你。”她顿一顿,“可是她故意等你的?”
  宁温无奈:“什么都瞒不过娘娘,只她年纪尚小,恐怕不知自己在做什么,做得阵子自然会想明白。”
  观他面色,难道姜琼是喜欢上他了?
  姜蕙有些出乎意料。
  毕竟宁温已经二十好几了,可姜琼才十四岁。
  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从来就很奇妙,更何况,宁温是这样一个男人,抛开他高妙的医术不说,英俊又风趣,与他在一起,轻松惬意,也难怪姜琼会喜欢。
  她这人自小就不爱拘束,宁温是很符合她的要求的。
  “宁大夫不若……”她想着,是不是要成人之美。
  宁温摇头:“我若成亲的早,都能当她爹了。”
  这话说的,姜蕙噗嗤一声:“宁大夫,可你还没成亲啊,何不考虑考虑?”
  “我无此打算。”他虽然早年对姜蕙动过心,可她嫁人后,此后再不曾遇到叫他喜欢的,自然也不能娶姜琼,恐让她失落,他并不能保证自己会真心待他,“只等以后有缘人罢。”
  他告辞:“娘娘,我得走了。”
  姜蕙知道说服不了,拿起石桌上的茶盏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我以茶代酒,敬你一杯,希望你平安归来。”
  宁温拿起茶盏,一口饮了,放下时道:“也祝娘娘这一生平安。”
  他情真意切。
  姜蕙忽地想起那日他曾说愿意与她去天涯海角,如今想来,别有一番感慨。
  上辈子,宁温救她一命,匆匆离去,这辈子,他留在她身边,她却也不可能嫁他。
  若说无缘,却是有缘,只这缘,也仅仅止于朋友。
  然而,这世上,能有这样的朋友,也足矣。
  她站起来相送。
  等到宁温走了,才去看姜琼。
  胡氏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的,与姜蕙道:“死丫头刚才交代了,原来是看上宁大夫,娘娘您说说,这如何可行?咱们这样的人家,怎么能让姑娘嫁给一个大夫呢。”
  姜蕙心想,可宁温还不愿呢。
  她道:“我去看看她。”
  “您最好能劝一劝她。”胡氏央求,“您如今是娘娘,恐会听你的。”
  姜蕙进去了。
  看到她来,姜琼还知道礼数,连忙行礼:“娘娘,您别怪我。”
  知道她省亲,自己还逃了。
  姜蕙一笑:“我还不知道你的性子?”
  姜琼叹口气,问姜蕙:“宁大夫还在吗?”
  “他去西域了。”姜蕙并不隐瞒。
  姜琼的眼泪忍不住又落下来,他还是一点没有留恋的走了。
  哪怕自己付出了那么多的努力。
  姜蕙道:“他是为你好,阿琼,天下男儿那么多,何必非得宁大夫呢?”她伸手拍拍姜琼的肩膀,“不过我知现在说这些,你怕是听不进去的。”
  姜琼抹着眼泪:“我到底哪里不好。”
  “你没有不好的,可是人大了,才会知道,好些事情都不能如自己的意。”姜蕙声音温柔,“未必每个人都能嫁给自己喜欢的男儿。”
  姜琼愣了愣,抬头看她:“阿蕙,你以前是不是也不愿嫁给皇上?”
  姜蕙轻声道:“是啊,简直讨厌死了。”
  “那现在呢?”
  姜蕙笑起来,眸中盛满柔情:“如今自然不讨厌,谁叫他那么喜欢我呢。”
  姜琼噗嗤笑了,轻轻一拍她:“娘娘,你脸皮真厚。”她若有所思,“所以,感情是会变的?”
  “也不好说,有些会变,有些不会,端看两个人的选择。”姜蕙伸手摸摸她脑袋,“我到时与二婶说一声,莫要太逼迫你,你自己好好想一想。”
  姜琼嗯了一声。
  其实她与宁温告白之后,不管成不成,也是了了一桩心愿。
  相信她这样大大咧咧的姑娘,定不会为情所缚,总有走出来的一天的。
  姜蕙在家中住了两日,便回宫了。
  坐在凤辇里,回味与家人相聚,只觉时间过得太快,好像一眨眼就过去了。
  到得坤宁宫时,金嬷嬷抱着阿元相迎,叫道:“哎呀,娘娘总算回来了!”
  “怎么了?”姜蕙忙问,“阿元不舒服?”
  到底孩子还小。
  金嬷嬷道:“是想您呢,娘娘,您这一走,殿下吃什么都不香了,这一大早就找您,见不到,哇哇大哭,哄得好久才好,奴婢想着是不是请娘娘回来,皇上说就两日,殿下哭一会儿又不会有什么。”
  她把阿元抱给姜蕙看。
  阿元终于瞧见母亲了,两只小手欢喜的乱摇,嘴里道:“娘。”
  姜蕙差点高兴的哭起来:“什么时候会喊娘的?”
  “娘娘一走就会叫了,恐是心里知道,这是他的亲娘。”
  姜蕙往他脸上直亲亲:“阿元,阿元,叫你着急了,往后娘去哪儿都带着你。”
  阿元咯咯的笑。
  等到穆戎回来,她在他面前炫耀:“阿元会叫娘了!”
  好像是多么得意的事情。
  穆戎笑起来:“这下高兴了,不然只叫爹,你满脸不乐。”
  她嘻嘻一笑:“要换做是皇上,难道皇上高兴不成?”
  “朕不像你这样小气。”他搂她入怀,低头亲她的唇。
  她身上有淡淡的清香,可见才清洗过,唇舌在口中,荡漾着甜味。
  二人亲了会儿彼此都有些情动,有道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对于从来不曾离别的他们,这两日也算漫长了。
  殿内扬着春光,她躺在他怀里,轻声道:“虽然觉得家里也好,可回了宫,见到皇上,仍觉得还是宫里好。”
  穆戎牵唇一笑:“这话听着舒服,还有呢?”
  姜蕙道:“来而不往非礼也,皇上怎么光想着听我说呀?”
  “哦?”他侧过头,看着她,“你想听朕说什么?”
  清俊出尘的脸近在咫尺,她手指轻轻抚上去:“皇上觉得什么话最好听,我就想听那个。”
  
  穆戎却不理她,眼见她又要喝避子汤,想起皇太后说的,便道:“你走了,母后还提过一回呢,说再生几个孩子,宫里也热闹点儿,不过朕说等明年了。”
  姜蕙听了,微微叹口气。
  意思是明年必得还要生的。
  看她脸上满是担忧,穆戎奇怪:“是不是害怕?你生过一次,定会比以前顺利。”但他已经有些明白生孩子的痛,沉默会儿道,“假使你实在不肯,再晚几年,等到你愿意。”
  姜蕙看到他这么体贴,很是感动,挽住他胳膊轻声道:“其实也不是怕生孩子,我是怕,我怕再生个男孩出来。”
  她亲眼看见他们兄弟相残,不管是上辈子,还是这辈子,他们都没有和好的可能。
  可她假使是两个儿子的母亲,怎不心痛!
  穆戎恍然大悟。
  原来她是为这个。
  “你这傻丫头,想那么远。”他揉揉她的头发,乌黑又柔软,做娘了,她的心也软了,“就为这理由,你连孩子都不想生了?你又一定知道将来咱们的孩子会势同水火?”
  “可是怕万一啊。”姜蕙道,“我怕教不好他们。”
  她没有信心,也确实,自己是个很不好的例子,可这难以避免,谁让这帝位叫人垂涎?身为皇家子孙,嫌少有人不觊觎,可那也是他们的事情了,穆戎道:“那时候咱们都老了,还管得了这些?儿孙自有儿孙福,便是朕立了太子,将来这帝位……仍是有能者居之。”
  他走到今日,已相信这世上好些事,并不是能控制住的。
  他只要把自己做好就行了,做好一个帝王,尽量做好一个丈夫,一个父亲,别的,顺其自然。
  “再说,你不是想要女儿吗,难道也不要了?有子有女,方合为好字。”他笑着捏捏她脸颊,“给朕生个公主,长得与你一样,将来朕好给她挑个驸马。”
  姜蕙被他说得心动,她真希望有个女儿,就跟宝儿一样。
  “可是,我要生了,又得变丑了。”她垂头丧气,“我好不容易瘦下来的,到时你,你总要嫌弃我。”
  “朕叫你生的,怎会嫌弃?”穆戎道,“朕对你怎样,你不知道?”
  “我不知道。”她垂眸。
  穆戎挑眉:“朕都没有选妃,难道还不足以证明?”
  “不能。”她手指在他胸口轻划,又忽地抬起头瞧他一眼,眸中满是期待。
  穆戎怔了怔,想一想,笑起来。
  他捉住她的手,面上有些发热,过得会儿郑重道:“朕只喜欢你一个,阿蕙。”
  甜言蜜语终于来了。
  姜蕙听得心麻麻的,身子也有些软,整个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