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宠后(久岚)-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穆戎立在身后,眼看她莲步轻移,一步三摇的妖媚状,忍不住喝道:“好好走路!”
  姜蕙吓一跳。
  金桂也是,伸手抚在胸口。
  稍后,姜蕙立直身子,僵硬的走了。
  梁氏等了许久,已经叫银桂去找,眼见姜蕙过来,急道:“哎呀,阿蕙,你去哪儿了?”
  “茅厕人挺多的,我等了会儿。”姜蕙胡乱扯谎,笑道,“阿娘事情办好了?咱们回家?”
  梁氏倒是不急:“难得来了,你去求个签。上回在宝塔寺,求得一签,弄丢了,我看阿瑜求的挺准的,你祖母与二婶都说呢,幸好不曾在宋州结亲,京城挑选的余地可大了,虽然为娘不求你大富大贵,可也希望是桩好姻缘。”
  姜蕙心想,明儿指不定就定了。
  只怕家中人都得大吃一惊。
  不过也没有反对,她随梁氏进去求签,拿着签筒摇了一下,里面掉出一支签,只见上写:“红日当天照,光辉遍四方,西川人着锦,红紫满长春。”
  旁边沙弥瞧得一眼,恭喜道:“好签啊,上上签。”
  梁氏大喜,拿着就去解签。
  解签人听说问姻缘,笑道:“自有贵人扶之,好姻缘定成。”
  梁氏忙拿了钱给她,高高兴兴领着姜蕙回去了。
  到得家里,还与姜济达说了。
  夫妇两个都很欣慰。
  等到第二日,这高兴去了一大半。
  竟然有黄门来宣口谕,命姜蕙去宫里,轿子都准备好了。
  众人都吃了一惊。
  老太太叫人拿辛苦钱给黄门,一边笑眯眯问道:“倒不知叫咱们阿蕙去宫里作甚呢?”
  黄门得了钱,也爽快:“娘娘见永宁公主无人做伴,甚是冷清,故而请了几位姑娘去宫中陪着说说话的,到得下午,也就放回来了,老太太莫担心。”
  老太太松了口气。
  姜蕙屋里,只留金桂一人,正帮姜蕙对着画画打扮呢。
  好不容易寻到差不多颜色样式的裙衫,姜蕙又开始梳头,梳了个很正经的小平髻,头上首饰也没戴几个,玉石的不要,左边插一只云凤纹金簪,右边戴一支金花簪,这就完了。
  等她走到正堂,见惯她原先装扮的人都瞪大了眼睛。
  小姑娘一下子长大了,竟然有几分姜瑜的派头。
  黄门也偷偷瞅她一眼,惊为天人,暗道难怪会被请了入宫,这模样,便是给皇上做妃子都不差的,他态度一下恭敬了不少,这位姑娘指不定可就是王妃的,谁敢怠慢。
  老太太拉着她的手叮嘱几句,姜蕙认真听着,笑道:“孙女儿会注意的。”
  胡氏这会儿心里头酸不拉几,不知道怎么形容。
  要说去宫里陪公主,怎么也该是她大女儿姜瑜啊,怎得就轮到姜蕙?她满心的不明白。
  而梁氏却为姜蕙担心,毕竟是皇宫呢,谁也不知道什么样。
  因黄门还等着,想必皇后也等着的,众人也不敢说太久,姜蕙与他们告别一番,这就随黄门去了外头的轿子。
  这事儿太突然,等到她走了,家里人还议论纷纷,只不是休沐日,姜济显,姜辞几个都不在,他们对宫中的事情又摸不着边儿,老爷子着急,派人去告诉姜济显。
  而姜蕙这时已经到皇宫门口了。
  她从车里出来,一眼就看到高高的宫墙。
  几位宫女过来领路,似她这等身份是不够资格再坐轿子的了,得一路行到殿内。
  姜蕙笑问道:“几位姐姐,辛苦你们了,我可是最后一个来的?”
  她嘴甜,态度又好,宫人笑道:“还差一位余姑娘呢。”
  “哦,不知永宁公主几岁了?我初来京城,丝毫不知。”
  宫人道:“公主今年十三。”
  正当说着,前头几人过来,宫人轻声提醒:“是太子妃娘娘,快些行礼。”?

☆、第53章

?  姜蕙忙跟着她们一道行礼。
  太子妃声音温和,问起她是谁。
  宫人回答:“是姜家的二姑娘。”
  太子妃道:“那是要去坤宁宫了,便于我一同去罢,已有两位姑娘等着了。”
  宫人听闻,自觉的往后退去,姜蕙跟在太子妃身后。
  太子妃回头笑道:“莫拘束,低着头,我也不知你长何样。”
  姜蕙抬起头来。
  太子妃见到一张光彩照人的脸,她微微惊讶,但又恍然大悟,难怪太子说穆戎迷上这二姑娘,非得娶了她做妻子,这等容貌也确实罕见,倒是与皇上宠爱的丽嫔有几分相像。
  那丽嫔是魏国人,当初魏国降服,进贡了不少美人儿,这丽嫔是最美的一个,如今皇上还常去她那儿,幸好为人聪明,不曾兴风作浪,母后也不与她为难。
  不过这姜蕙较之丽嫔,皆有越国人的柔美,故而显得更是出色。
  她这般打量姜蕙,姜蕙却不曾回看。
  因她一早知道太子妃的样子,上辈子穆戎带她回京,她见过一面,那是标准的大家闺秀,又有些俏丽,也是百里挑一的样貌。
  她垂着头,看起来有些紧张。
  太子妃心道,第一次来宫里的姑娘,多半是这样的,好心宽慰道:“只是去拜见下皇后娘娘,跟平日里一般便是了,皇后娘娘宽厚仁和,你莫害怕。”
  姜蕙低声谢过太子妃提醒。
  到得坤宁宫,二人将将走入仪门,前头有人银铃般的一笑:“瑶姐姐,你怎得与姜二姑娘一道来了?”
  姜蕙对这声音再熟悉不过,知是卫铃兰,她手在袖中握成了一个拳头。
  果然她阴魂不散。
  想必穆戎千算万算,绝没有想到卫铃兰会阻拦这件事罢?
  也是,他如何知。
  兴许跟上辈子一样,仍然以为卫铃兰是那个他从小就认识的单纯姑娘呢。
  她嘴角挑了挑,低头间眸中闪过寒意。
  太子妃惊讶:“铃兰你怎么在呢?”
  “我来看姨祖母的,顺便看看皇后娘娘,谁料今日请了好些姑娘来,永宁知道定是高兴得很了,可以陪她一起玩儿。”卫铃兰说着,看向姜蕙,上下打量一眼,面色有些发沉。
  因姜蕙这身打扮着实慎重,一点儿不像她以前见过的样子。
  刚才远远看见,她走路竟也变了,一步一步很是端正,丝毫没了那些妩媚气。
  真真是花了心思了!
  可她倒要看看,姜蕙如何嫁给穆戎呢!
  她亲切的道:“姜二姑娘,快些过来罢。”
  三人一同走入殿内,向皇后请安。
  皇后四十来岁的妇人,一张满月脸,生得极是富贵,摆摆手道:“都坐着罢。”
  声音刚起,宫人立时就设了锦杌。
  太子妃笑道:“听说还有一位余姑娘未到?”
  “不能来了,前两日就得了风寒,怕过给永宁,刚刚她老父在宫外递了条子。”皇后语气淡淡,她派人核实,确实是生病,倒不是今日突发,想来也没人有胆子敢欺瞒。
  太子妃道:“可惜了,听闻余姑娘写得一手好字,我原还想看看。”
  皇后笑起来:“又不是没机会,再者,这儿几位姑娘,哪个不是有女夫子教的?”
  太子妃笑道:“那倒是。”
  皇后又命人上茶。
  姜蕙端起茶来喝时,耳边听太子妃问旁的姑娘,女夫子都教些什么,轮到她时,她放下茶道:“琴棋书画都教一些,不过入京来,请的女夫子还会教一些四书五经。”
  太子妃夸赞:“那女夫子倒是好学问。”
  皇后见姜蕙说话时,深深看了她一眼。
  昨日太子专程提起这件事,说穆戎倾慕这姜二姑娘,故而连皇上送去的两位宫人都没有碰,言下之意是希望她成全这桩好事。
  今日见这姜蕙,倒真是生得漂亮,自己儿子将将情窦初开,便喜欢上她,也难怪忘不了。
  年轻人,哪个没有一点情怀。
  卫铃兰突然好奇的问姜蕙:“二姑娘你这肤色如此白皙,可不像咱们越国人呢。”
  这是多数人都有的疑问。
  可卫铃兰绝不是安好心,亡国奴婢的女儿,怎么可能嫁给皇子?
  众人都看向姜蕙。
  姜蕙微微一笑:“小女子这肤色像了母亲,从小到大,无人不问起的,母亲说兴许是曾祖母传下来的。当年越国魏国曾一度停战,两国交好,在陇西边界,不止通商,也有通婚的,小女子的曾祖母大概便是魏国人。如今魏国已降服,皇上不仅不曾掳掠百姓,且还派官员前往魏地扶持经济,众人无不感恩戴德,皇上对魏人一视同仁,不曾看低,如此宽厚相待,实乃百姓之福。”
  她一番话说得滴水不露。
  反正是曾祖母,那么远的事情,谁查得到,再说,真要查,也有穆戎这挡箭牌给她拦着的。
  卫铃兰听着咬了咬嘴唇,倒是再不能说一句魏国人的不好了。
  不然便是瞧不起,可皇上都没有如此,她如何能?
  皇后听了暗暗点头。
  这小姑娘倒是聪明,皇上在处置魏国时,当年朝中官员分成了两派,一派想全数歼灭魏国人,一派则想保留,慢慢纳入越国,皇上虽然不太理朝政,可他是个心软的人,后来听从刘大人的意见,重整魏国。
  如今魏国其实也是越国的了,早不该还提什么魏国,越国。
  两国已合二为一。
  姜蕙说完,好像突然发现自己话说得太多,忙低声道:“刚才一时忘形,还请娘娘与太子妃见谅。”
  她脸儿有几分红,像鲜嫩的苹果,露出了小女儿的憨态。
  皇后见了,少不得想到沈寄柔。
  沈寄柔就是有些憨厚的直率。
  
  眼前这姜姑娘,倒有一些相像,可又比沈寄柔有大家闺秀的端庄,且还会说话。
  皇后心里有些数,她知穆戎的眼光高,故而便是沈寄柔,卫铃兰这样的姑娘,都一直不曾喜欢上,不然早该主动提了,如今看上姜蕙,想来是因真心。
  见她面色柔和,卫铃兰心中气得翻江倒海,怕姜蕙太突出,转而与另外两位姑娘说话。
  可惜这李姑娘性子胆小,说个话畏畏缩缩,叫人不喜。
  林姑娘不错,只这容貌与姜蕙一比,一个天一个地。
  天下谁人不爱美?
  便是女人,都是喜欢漂亮的,且皇后年纪又大了,不存在什么嫉妒心,看姑娘,也是依婆婆看儿媳的眼光,今日姜蕙打扮得体,便是妆容都是精心描画的,美是美,却美得不刺眼。
  看着赏心悦目。
  卫铃兰暗自着恼,一时竟找不到法子来对付姜蕙,因不能太过刻意,她还得保持自己的风度呢。
  姜蕙暗地里快意极了。
  她知卫铃兰很想嫁给穆戎,如今看她得皇后喜欢,心里定是像被针扎了一样难受。
  真真是活该!
  叫她难过死。
  谁让穆戎只想娶她呢,卫铃兰上辈子得逞,这回是怎么也成不了的了。
  皇后说得会儿,便让她们去永宁公主那儿。
  太子妃也一起。
  永宁公主今年十三,正是天真浪漫的时候,见到三位姑娘,开怀的很,立时拉着她们去荡秋千,幸好今日阳光不错,姜蕙心道,不然冬日冷得很,不知得多难受了。
  她走在后面,只看着她们玩。
  乾西二所里,何远见穆戎连换了好几卷书,没有一卷看得进去的,便知他是在担心姜蕙,当下有些好笑,轻声道:“殿下不如出去走走?”
  穆戎立时站了起来。
  自打她入宫后,他就心神不宁,生怕她做不好。
  毕竟那是他的母后,假使姜蕙得不到母后喜欢,作为儿子,总是有些棘手的。
  虽然原本他可以直接去求父皇,父皇疼他,没什么不会应允,可内心里,他仍希望姜蕙可以得到母后的认同,这样她嫁进来,更是名正言顺,就是不知她可做到了?
  何远道:“听说在园子里荡秋千。”
  穆戎唔了一声,走了几步又停下来。
  他这样太心急,万一被母后知道,连这半刻都忍不住,只当姜蕙是什么狐狸精呢,这也不好。
  他又转身走了回去。
  何远看他反反复复的,嘴角抽了抽,这回真不知自家主子在想什么了。
  陪得会儿永宁公主玩秋千,后来又写字画画,眼见时辰差不多,宫人才领她们回去,姜蕙坐着轿子,没走多久,突然见轿子停下来,她透过车窗,看到是在一处小巷子,正当要问轿夫,却见门帘被掀开,穆戎坐了进来。
  这轿子极是狭窄的,两个人立时贴在一起。
  姜蕙对他的举动早已不惊讶,他此番来,定是问结果。
  谁料他一坐好,只捧着自己的脸看。
  眼睛对眼睛,那么近,姜蕙的脸忍不住有些发烧,微微垂下眼帘。
  
  “不错。”好一会儿,他满意的吐出两个字。
  弄得好像她是去为他完成什么任务。
  姜蕙没好气:“哪里不错,要不是我机灵,今日兴许都完了。”
  穆戎眯起眼眸:“出何事了?”
  “是那卫铃兰,她早先就不喜欢我,今日来,定是故意阻挠,想说我是亡国奴的种。”姜蕙一边说,一边盯着穆戎,想看看他的反应,他要是袒护卫铃兰,她以后嫁了他,只会看他更不顺眼。
  ?

☆、第54章

?  穆戎倒是奇怪:“她为何与你作对?”
  姜蕙微微颦眉。
  莫非他不知道卫铃兰喜欢他?
  也有这个可能,卫铃兰心机深沉,轻易不表露出来,再者,她为人骄傲,不会一开始就主动向穆戎示爱,至多引他注意罢了。
  可早晚,她耐不住!
  还不知道会使出什么法子呢。
  她正色道:“要说确凿的证据,我拿不出,只是一种直觉。当初入京前,她与她二婶来宋州拜见,我便觉奇怪。到得京城,她又请我与几位姐妹去卫家做客,那日的事,殿下必是知道的。”
  穆戎道:“那日你弹了琴。”
  姜蕙惊讶:“你怎知?你很早就来了?”
  “我与卫公子与你们一墙之隔罢了。”当日听到卫铃兰弹琴,随后一曲意境迥异,因他知姜蕙在,很快就猜到是她。
  他笑一笑:“你琴弹得不错,改日弹与本王听。”
  姜蕙道:“殿下想听,小女子自不吝啬,说起来,那日沈姑娘也在,后来沈姑娘出事,听说卫铃兰就在旁边。可要说容貌,要比身段,都是她更为出色,我不明白贼匪为何要劫掠沈姑娘,我私下对她起了疑心,又知沈姑娘原本是要嫁给殿下的。”
  她顿一顿:“而今日也一样,皇后娘娘为殿下选妻,卫铃兰又出现在此,还故意使我难堪,两桩事联系在一起,不难猜出她的目的。”
  依穆戎的聪明,听得她说这些,如何猜不到。
  “你是说,她想嫁本王?”所以才害沈寄柔,又阻拦她。
  姜蕙点头:“是,故而我若是嫁与殿下,卫铃兰此生都会与我为敌!殿下,”她直视着他,“您可信我?”
  她分外认真,眸中也含着渴求。
  希望得到他的信任。
  穆戎思忖会儿道:“你说得甚有道理,本王信你。”
  姜蕙一下瞪大了眼睛,他居然那么快就相信她了。
  可上辈子,她在他面前担忧自己的将来,提到卫铃兰时,他什么表情都没有,好像还在嫌弃她挑事,恨得她牙痒痒的。可现在,她都没有说几句呢,他就信了。
  姜蕙心花怒放,憋在心里从来不曾出过的气好像一下子出光了。
  穆戎没见过她这样高兴。
  只看她眉飞色舞,心情也很好。
  “你没什么事,本王这就回宫了。”他伸手轻抚一下她的脸蛋,收了手下轿。
  怕自己没忍住亲她,最后又弄得难过。
  姜蕙在身后道:“殿下。”
  他回过头。
  姜蕙甜甜道:“今日谢谢您了。”
  声音好像灌了蜜一般,听得穆戎心里也甜起来,暗道奇怪,他原先救过她,她都不曾对自己有什么好脸色,如今倒是好,他丝毫不费力气说一句相信,竟换得如此回报。
  她好像一下子对自己亲切许多。
  穆戎想不明白,冲她笑笑走了。
  姜蕙坐轿子回去。
  一到家,就听下人大呼小叫的回禀进去,她到得二门,梁氏跟姜济达甚至都迎了上来。
  梁氏道:“你在宫里可曾有什么?只见了永宁公主?”
  “还见到皇后娘娘与太子妃了。”
  梁氏心道,那姜济显猜得兴许真不错,这回指不定是给三殿下选妻的,可怎么会看上自己女儿呢,说起来,姜瑜比起姜蕙,才是最合适的啊,再者,她也不想女儿嫁入那么复杂的皇家。
  姜济达也不知是喜是忧。
  几人到得上房,众人看姜蕙的目光都跟以前不太同。
  胡氏牙都酸了,不过她想了很久,总算有些明白为何会选姜蕙,想必在宋州时,那三皇子见过姜蕙,被她美色迷住,一定是这个原因,不然这事儿说不通。
  至于老爷子,老太太,只知道高兴。
  不管是姜瑜,跟姜蕙,哪个能当王妃,对姜家都是好事儿。
  只这不好挑开来说,因为也可能选不上的。
  姜蕙也不说破,还是跟往常一样。
  反正她能不能嫁,都是看穆戎。
  却说穆戎回宫后,第一件事就是问何远:“你去查查,是不是卫二姑娘今日来宫里了?现在可还在?”
  何远领命,转身去了。
  而这时,卫铃兰正在慈心宫,她直觉姜蕙兴许要得逞,想了又想,决定去求见皇太后。
  因姜蕙这事实在太出乎她的意料了,这才来京城多久呢,竟然能叫穆戎想尽法子娶她!这人当真是不容小觑,比上辈子可厉害多了,也不知她在宋州给穆戎灌了多少迷魂汤!
  可惜自己失了先机,只以为沈寄柔是威胁,还是个不怎么样的威胁,却不知还有一个姜蕙藏在暗处。
  如今已是迟了。
  她走入慈心宫,与皇太后道:“今日请的姜二姑娘,刚才在娘娘面前,我不方便说,她好似差点做了秦少淮的侧室呢,何夫人恨她勾引自己侄儿,这才与姜家结了仇的。”
  何夫人的事情,京都皆知。
  皇太后有些惊讶:“竟有此事?”
  “是啊,不过姜二姑娘今日打扮都与往日里不同,像是花了很多心思。”卫铃兰有些心急,“姨祖母,您可得提醒下娘娘。”
  皇太后眉头皱了皱,看一眼卫铃兰,慢慢道:“铃兰,这些年你的心思,我不是不知。”
  卫铃兰一怔,脸忽地红了。
  “可你不能嫁给戎儿。”
  卫铃兰心里一跳,为此颇是伤痛,坦言道:“姨祖母您既然知我心思,为何不肯成全?您不是一直很喜欢我吗?”
  “那要是罢了你父亲的官,你可愿意?”皇太后询问。
  卫铃兰呆住了,半响后咬牙道:“我的事儿也不能连累父亲。”
  卫家毁了,她还有何依仗?
  
  皇太后暗暗摇头,她这是为保卫家,也是保皇家安宁,这傻姑娘看不明白。
  不然穆戎娶了卫铃兰,将来太子登基,有如此大的威胁,怎能不拿卫家开刀?且卫家的人,也不是那么老实的,皇太后岂会看不清楚,到时卫铃兰嫁给穆戎,不定要引发什么纷争,毕竟皇上最疼穆戎。
  是以一早知道卫铃兰的心思,她也从来当做不知。
  可这丫头如今忍不住了,她便想出口提醒几句。
  卫铃兰默默垂泪。
  上辈子也是如此,皇太后不准,后来沈寄柔死了,太子也死了,才肯让她嫁给穆戎。
  难道这辈子,也只能等到那日吗?
  可这辈子,他娶得是姜蕙,一切都不一样了。
  姜蕙可不像沈寄柔那么好骗,随便挑拨两句就敢拿自己的命去冒险,姜蕙她绝不会的,早知道还不如不要对付沈寄柔了。
  卫铃兰忽然又有些后悔,但转念一想,便是不对付沈寄柔,只怕穆戎仍会想法子娶姜蕙。
  她怎么就能得到穆戎的喜欢呢?
  这辈子是,上辈子也是。
  虽然是个奴婢,却占了他所有的宠爱,府里那些侧室听闻穆戎后来也不碰了,且听说她要赎身,怎么都不肯。
  还不是为留着她吗?
  怕她得了自由离开王府。
  卫铃兰越想越是恼火,只觉胸口有团火在烧着,偏偏自己却被卫家拖累,进,进不得,退,退不得。
  她眼泪一串串落下来,哭得极其伤心。
  皇太后伸手拍拍她后背:“天下难道就没有好男儿了?铃兰,你莫执着,祖母定会给你挑个好夫婿的。”
  卫铃兰擦擦眼睛:“谢谢祖母好意,是孙女儿失态了。”
  哭永远都不能解决麻烦。
  她站起来告辞走了。
  路上遇到太子,太子见她眼睛红肿,惊诧道:“铃兰你怎么哭了?谁欺负你,我给你去教训他。”
  卫铃兰忍不住悄声叹口气。
  要是穆戎跟太子一样该多好?
  那她一点烦恼都没有了,若是他铁了心娶自己,便是皇太后不肯,他也定有法子的。
  可惜,他不是太子。
  卫铃兰轻声道:“无甚,刚才有小虫飞进眼睛,弄得疼了。”
  她生得瘦弱,迎风欲折一般,太子真想把她拉到怀里,给她揉揉眼睛,他温声道:“要不要看看御医,眼睛是很宝贵的,千万不能受损。”
  “不用,已经好了。”卫铃兰叮嘱身边丫环,“明儿好好准备,请了姜二姑娘来府中玩,上回都没怎么尽兴。”
  太子听了笑道:“你与姜二姑娘认识?倒是巧了。”
  “早前就认识,我倒真喜欢她,那么漂亮的一个人,又有谁不喜欢?有魏人血脉,比丽嫔娘娘还要好看。”卫铃兰笑道,“我长那么大,没见过这样的姑娘。”
  太子却不受诱惑,笑道:“这世上还有比你生得美的?孤可不信。”
  卫铃兰红了脸,暗道要是太子是个急色鬼,兴许看上姜蕙,弄了去做侧室倒好,便是不成,兄弟为此反目,只怕皇后也不喜的很了,偏生他一颗心竟全在自己身上!
  她也不知是该高兴还是恼恨。
  太子见她羞怯,也不好一直与她这般说话,只最近常见她,越发喜欢她,有些控制不住,他勉强退后一步道:“时辰也晚了,你快些回去,不然天黑了路不好走。”
  卫铃兰朝他盈盈一拜,告辞走了。
  不远处一个小黄门正看着,眼见二人都不见了,转过身急匆匆的往东宫而去。
  ?

☆、第55章

?  冬日渐冷,太子妃进得屋里也不想出来,捧着热乎乎的手炉,欣赏书画,过得会儿与季嬷嬷道:“刚才在永宁那儿,三位姑娘都写了字的,没想到姜二姑娘字也写得不错,我看母后定是会同意了。”
  姜蕙的身份是差一些,不过好在姜家地主出身,甚是清白,二老爷又是立了大功的。
  季嬷嬷笑道:“三殿下好事要近了。”
  太子妃道:“应是。”
  可不知为何,她心里隐隐有种不安,但又难以描述。
  她只觉姜蕙嫁给穆戎,虽然于他,姜家帮助不大,可姜蕙却像是不好对付的角色。
  不知他们成亲后,会不会还留在京城?
  外头小黄门有事禀告,季嬷嬷出去,稍后回来,脸色有些难看,可既是太子妃派出去的,她不好隐瞒,只得道:“回娘娘,听说殿下是去见了卫二姑娘。”
  太子妃面色微沉。
  四年夫妻,她对太子自然是了解的,一早就看出他对卫铃兰有些好感,上回卫铃兰来,他也是一样,借故去见,这回又是那么巧遇上了,可见他的心思。
  季嬷嬷忙道:“定是卫二姑娘使了什么下作手段,倒是好本事。”
  “与她无关。”太子妃摇摇头,“太后娘娘是她姨祖母,自小就来惯宫中的,你又不是不知,她素来自爱,殿下往前送她东西,都不曾要的,只是殿下一厢情愿罢了。”
  季嬷嬷叹口气:“娘娘莫天真,一个巴掌拍不响,我看这卫二姑娘也不正经,又不是小姑娘,成天还往宫里跑作甚呢?要是没个目的,奴婢还真不信!”
  她可不想太子妃因这事儿恼上太子,两夫妻甭管有什么,都应该一致对外的,是以一股脑儿都怪在卫铃兰头上。
  太子妃苦笑,看着窗外叶子渐渐落光的树木,由不得想到当初将将嫁给太子,他每日也很热切,便是去听课,午时都得偷偷溜回来见她,给她写诗,亲手给她梳头,差人去街上买她自小爱吃的点心。
  如今一晃眼,这些都没有了,回想起来,他对那几个侧室也如此。
  
  兴许对他来说,每个女人都是一样的罢?
  热情来时,千依百顺,没了,便平淡的好似水。
  她是正室还好些,太子依然会打起精神,偶尔逗她笑笑,演戏一般的好像仍很喜欢她。
  太子妃伸手摸摸肚子,她对他已经没什么奢望了,只盼望生个儿子出来,将来她总是有个依靠,旁的又管得了多少,他便是喜欢卫铃兰,想法子纳了她,将来也一样要抛在脑后的。
  季嬷嬷见她这动作,笑眯眯道:“娘娘小日子拖了几日,还不准奴婢说,这会儿怎么也得叫太医看看了。”
  太子妃早前就生了一个女儿,后来一直没有消息,这回总算有些兆头,可太子妃怕空欢喜,不曾叫她们说出去,现在已经有一阵子了,身子也不曾有旁的地方不舒服。
  太子妃略略颔首。
  季嬷嬷连忙去请吴太医。
  这吴太医是太医院院判,医术最是精湛的,当下急匆匆过来,精心给太子妃看了看,站起来拱手笑道:“娘娘是有喜了,恭喜娘娘。”
  季嬷嬷高兴坏了,又派人去告知皇太后,皇后等人。
  太子妃很得人心,众人纷纷前来东宫。
  皇后心里欢喜,东叮嘱,西叮嘱的,太子坐在床前,握着太子妃的手笑道:“阿瑶,又要辛苦你了,这段时间可别劳累,手边的事情不要管了,都听母后的。”
  他笑得很温柔,手也很暖和,好像还与以前一样。
  太子妃笑了笑:“那殿下是不是也能多陪陪妾身啊?”
  “那当然,便是叫我不听课都行。”太子看向皇后,打趣道,“母后得替我求求父皇了。”
  皇后笑起来:“这有什么,好说,这两日你就陪着你媳妇。”
  穆戎也来恭贺。
  一时东宫很是热闹。
  等到众人慢慢散去,皇后与穆戎一起走到坤宁宫。
  “炎儿与我说了,你很是喜欢姜姑娘,故而这次特意请了入宫,叫为娘看看。”
  穆戎苦笑:“孩儿此前也听说此事,皇兄竟不与孩儿商量一声。”
  “你这孩子,既然有中意的,为何不与我说?”皇后摇摇头,“弄得为娘担心你,又不是什么……”她顿一顿,看一眼儿子,轻笑道,“难不成面皮薄,这么大的人还怕羞呢?”
  穆戎微低下头:“孩儿是怕母后为难,毕竟姜家不是什么书香门第。”
  皇后见他一心为自己着想,自然高兴,语气也越发温和:“到底是你喜欢的姑娘,我这做娘的难道还能阻拦不成?且这姜姑娘,我看着不错,很是有教养,写字画画也略通,等我与你父皇,皇祖母商量商量,定会叫你如愿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