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虎吼-第1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随着武功的增强,黑熊给人的感觉也越来越森冷,以前那种憨直的气质已经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冷漠,一种对任何生命的冷漠,唯一不变的则是她的忠心。对于柳含嫣的问话,黑熊没有想过隐瞒什么,直接回答道:“王爷并属下搜集一批出身寒族的下级官员和学院学子的资料,同时让属下、安腾总管和称心将军建立一个直属于王府的暗部,至于暗部的职权范围您请问王爷,属下不便直言。”
虽然黑熊没有明言,但是柳含嫣却已经从他的话里听出了一点端倪,感觉这个所谓的暗部是针对督察司衙门而设立的,既起着辅佐作用,又起着限制作用。
就当柳含嫣正在猜测黑熊话中隐藏的意思,就只见那些站在屋顶之上的扞死亲卫和供奉楼高手纷纷飞身下来,和驿馆内其他的护卫一起退出了驿馆,而后段虎从驿馆内走了出来,在他的身后跟着四大世家的家主。这四位家主脸上的表情各有不同,上官伯玉的表情是震惊般的呆滞,并且有点苍白,林博谦的表情和上官伯玉的差不多,鲜于冲的表情则显得有些喜忧参半,唯一表示为高兴的则是郭义的表情,似乎这次密谈唯一得意的就只有他。
“外公!”众人走出来后,段九灵首先从亭子里跑了过来,飞扑到林博谦的身上,亲昵的抓了抓他的胡须,而见到自己的外孙女,林博谦的脸色也好了很多,终于挤出了一点微笑,拍了拍段九灵的脸颊,疼爱的询问着一些生活琐事。
“谈完了?”其他人也走了过来,吴娲儿一边将手中的斗篷披在段虎身上,一边明知故问道。
段虎脸上的表情平淡,微微的点了点头,让黑熊将车子调转过来,示意柳含嫣他们回到车上去,准备离开。当见到三位妻子全部上车之后,他转身从林博谦怀中抱过段九灵,然后朝众人说道:“四位,今日之事只有四位知道,本王不希望再有其他人知道今日会谈的内容,至于会谈中的承诺我一定会兑现的,你们也要在这七八天把事情办理好,知道吗?”
“王爷请放心。”郭义首先上前应答,其余三人也点头表示知道。
段虎抱着段九灵上了马车,朝赶车的黑熊吩咐道:“冰儿今天要去城外五里坡开垦荒地,我们去城外的五里坡吧!”
随着段虎的一声令下,狗奴和虎王护卫在车的两旁,所有的护卫们很自觉的分成了四队人马,从四面护住马车,幸好这条街道是官道,而且百官也已经上朝了,街道上没有什么人,所以这一百多人也就没有引起什么太大的动静。
在马车内,柳含嫣和吴娲儿都没有说话,微微闭上眼睛,似乎是在打瞌睡,而林湄娘则似乎满怀心事一般,坐立不安,最终还是向段虎开口问道:“王爷,您跟我爹爹他们谈了些什么呀?为什么我爹爹他们……”
“娘,”柳含嫣严声制止林湄娘继续问下去,说道:“你现在是王府的主事人,难道忘了王府的规矩吗?不该问的不要问。”
“好了!娘也是关心则乱。”见林娘被柳含嫣说得低下了头,段虎摆摆手让柳含嫣不要再说了,然后朝林湄娘说道:“湄娘,你还是不太适合做王府的主事人!其实含嫣和娲儿也都很想知道我和那些世家家主们说些什么,但她们却能够忍住自己的好奇心,始终都没有开口询问,这份隐忍力是一个主事人所不能缺少的。”
“我也知道自己不合适主事王府,是你硬要我当的。”林湄娘被了一下,脸色不悦,一把从段虎怀中抱过段
也不顾段九灵反对,将她的辫子散开,一边梳着头,说道:“既然你和我都认为我这个王府主事人当得不合格,那还是将这个位子还给柳姐姐好了!”
“你……”段虎看着这个还像小女孩一样赌气的林湄娘,实在不知道说些什么好,最终还是同意了她的意见,转头对柳含嫣说道:“既然娘不愿意当这个主事人,你还是勉为其难在辛苦一下吧!”
“含嫣,明白。”柳含嫣微微一笑,点头应道。
丢了权力的林娘并没有沮丧和不开心的神色,反而是一脸的轻松,像是放下了什么重担似的。王府主事人的这个职位虽然不入正式官职,但权力却是非常大的,还能够随意调用苍陇城外的一万精兵,直接影响整个并州的军政民,可以说是苍陇权力最大的人之一。此外王府主事人还掌握了一项极为重要的权力,那就是罢免权,身为王府主事人,她可以在一周之内,任意罢免三名京师两品一下的苍陇官员或者七名外地三品一下的地方官员。也就是这种权力,使得无论地方还是苍陇的官员都会极力讨好王府主事人,而每日应付这些阿谀奉承的官员,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很难坚持下去,至少林湄娘已经不愿意在坚持下去了,干脆顺水推舟将这个职位还给柳含嫣。
段虎进林娘没有任何不满,也就放下心来,从怀中取出一个大信封,递给林湄娘,说道:“这是我和四大世家签订的协议,你看看吧!”
林娘接过信封,从里面取出一张折叠好的牛皮大纸,摊开在车内的小桌面上,柳含嫣和吴娲儿也好气的凑了过来,看了看上面的内容。吴娲儿和林湄娘的脸色都还正常,认为上面的内容对双方都有理,而柳含嫣却看到了这一纸协议背后的东西。
这份协议的中心思想就只有一条,得到段虎的汉国正式承认的世家就只有林、上官、鲜于和郭家等四大世家,其余的世家全部都是结党违禁的地方势力,也就是要被打击的对象。在协议中,写了给四大世家的好处,其中就有封四大世家的家主为世袭公,给予四大世家每年十个名额的下级官吏资格证明,并且在一些民政方面的便利。
虽然好处很多,但要付出的相应代价也不少,各个世家在朝中任职的官员被做了一个限制,三品一下中下级官吏任职人数不得超过五十人,三品以上的官吏任职人数不得超过五名。上官家和林家人才济济,在段虎麾下任职的官吏有一百多人,这样就需要让一部分下级官吏自动辞职,将在朝官吏限制在配额人数以内,对于这两家来说,实在太吃亏了。此外如果汉国内有其他的世家势力出现,那么四大世家有责任和义务负责将其清理掉,这就使得四大世家成了段汉朝廷对付其他世家的爪牙,并且也将其他世家的怨气集中在他们自己身上,为了让自己的家族安全生存下去,他们不得不始终和段汉政权保持一致,将自己和段汉政权紧紧的绑在了一起。
这一纸协议虽然表面上极为公平,可实际上却完全对段虎有理,有了这一纸协议段虎土地上的世家大族便会被完全限制起来,他们既不会消失,也不可能坐大,始终都保持在一个平衡点上,完全掌握在当朝权力者的手里。
“这样苛刻的条件他们也愿意接受?”柳含嫣虽然觉得这样有点对不起一直支持自己的上官家,但是一想到自己的儿子将来能够顺利的接掌朝政,并且不会被世家所左右,愧疚之心也就没有多少了。
“他们不能不答应。”段虎淡然一笑,从吴娲儿手中接过一个剥开蛋壳的鹌鹑蛋,一口吞下,边吃边说道:“因为在我的领地里面还有九个世家可以选择,而他们也都不想成为大秦开国的狄家。”
在大秦开国之时,当时的开国神武帝得到了江南的狄家相助,没有了钱粮等后顾之忧,后来建国之后,他屡次封赏狄家,郑家也乘势而起,吞并了大量的世家大族,成为了天下第一大世家,进而几乎可以左右朝政。神武帝萧天成自然不愿意看到这样的势力存在,于是调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狄家的朝野势力彻底平复,和狄家沾亲带故的人也全部被杀,总人数有五十多万,各级官吏因此被杀的人将近两千,狄家从此灭族灭姓,天下再无一人姓狄。
柳含嫣递给段虎一杯茶,说道:“原来王爷你早有预谋,难怪你事先让黑熊找出一批忠心的寒门子弟,原来是准备让他们来填补这个空缺呀!”
“也不完全是。”段虎摇了摇头,深意的笑了笑,似乎还有一些事情他没有完全说出来。
这时黑熊在车外说道:“王爷,林大人派人送各地督察司的任免官员名单过来给您过目,如果可行的话,他们就让吏部发公函过去。”
说着,黑熊掀起一点点车帘,将一卷文书递进来,吴娲儿将其取过来,交给段虎后,便走到林湄娘身旁和段九灵玩耍,她
明人知道有些事情不是她能够知道的。段虎没做多;_I'开,看着上面写着的一个个人命,和他们现在担任的官职,以及将来在督察司担任的官职,在稍微看过了一遍后,段虎将卷轴递给柳含嫣,让她看一下。比起段虎的草略,柳含嫣看得就要仔细很多,她发现这次的名单有半数已经变成了刑部、吏部和兵部的人,她明白段虎让她今日跟在身边、并且将时进和郭媛调到玉门巡视玉门王城的工程进度,就是为了将这个名单最终确立下来,并且让未来的督察司做到分权各治。
深知段虎心意的柳含嫣没有多说什么,从怀中取出了自己一枚文渊仪同的印信盖在了文书上面,将其递还给段虎。段虎也在上面盖了自己的王印后,转头朝脸色平静的柳含嫣问道:“现在督察司已经初步建立,但还差个主事的,你比我熟悉麾下官吏的能力,你推荐个人吧!”
“含嫣认为这个督察司权力极大,有着监察百官的作用,主事之人必须要稳重老成,机敏多变、不畏权贵,而且熟知律法的人才能担当。”柳含嫣稍微想了想,说道:“若是按照含嫣的想法,三司仪同李信李大人最合适这个位子,但是苍陇的三司实在离不开李大人,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让李大人的亲传弟子包明来担任此职,最合适不过了。”
“包明吗?”段虎的手指在车地板上敲打了几下,说道:“包明的确实除了李信以外最合适的人选,但是他还太过年青,处事手法有点偏激和刚硬,需要有人来辅佐他才能成事。”
“既然如此,那么含嫣再推荐三位辅臣,他们就是这次审理两起大案的公孙命、汤固、连都三人,”柳含嫣又建议道:“这三人不但熟悉律法,对刑讯之事也非常了解,而且为人刚正不阿,很适合担任此职位。”
段虎微微点了点头,表示赞同,并从车内的小柜子里取出文房四宝来,将这几人的名字添加上去,这时柳含嫣却又问道:“王爷,这么大一个监察衙门,最终隶属谁来管理呢?”
段虎停了停笔,看了一下柳含嫣,又露出了那种深意的笑容,然后在文书上的首位写上了“段冰”两个字。
“什么?是冰儿?”这个名字完全出人意料,柳含嫣忍不住惊声叫道。
其他人也闻声看了过来,看到文书上写下的名字,都不禁露出了惊讶之色。她们都清楚段冰的确非同寻常,年纪虽小,但才智已经不是一般人可比,而且也随柳含嫣处理了不少的政事,可无论怎样他才不过是个六岁的孩子,这么小的年纪就让他掌管一个权力如此大的衙门,始终给人一种拔苗助长的感觉。
“你们这么惊讶干什么?”段虎微微一笑,说道:“我不但将督察司直接交给冰儿,还会在冰儿的刑罚过后,便任命冰儿为直隶并州的大都督,将整个并州交给他处理。”
“啊!”刚才还只不过是惊讶,段虎的这番话说出来之后,车内之人全都变成了震惊。
柳含嫣皱了皱眉头,脸色变得凝重了起来,虽然很希望自己的儿子可以尽快继承王位,但现在实在太早了,段冰还没有完全适应官场上的斗争,她有点担心段虎这样做会毁了段冰。
“王爷,这么快就让冰儿任事是不是太早了?还是等冰儿在大一些……”柳含嫣婉转的反对道。
段虎摇了摇头,示意柳含嫣不必再说,并解释道:“冰儿现在虽然年岁还小,但才识远超于我,唯一缺少的就只有一点经验,让他现在任事的确是早了一点,但有你从旁协助就不会出什么大的问题。说实话,这一年来我觉得很累,已经没有了以前那股子冲劲,可能是人老了的缘故,所以我决定在这次平定北疆叛乱,扫平吠陀安息之后,就将王位传给冰儿,自己做个逍遥王爷。”
众人没想到段虎会说出这样一番话来,脸色顿时变得苍白起来,全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段虎拍了拍三位妻子的手,又说道:“其实这是早晚会发生的事情,你们又何必如此呢?那个时候将王位传给冰儿,反而是最合适的,至少汉国还有我坐镇,不会出什么大乱子,若是等我老了,快死了,才把王位传下去,你们认为那时的冰儿能够镇住这些镇守一方的将军们吗?”
听到段虎所说的理由,柳含嫣等人无话可说,她们很清楚段虎麾下的这些将军们,虽然差不多各个都对段虎忠心耿耿,但那只是针对段虎一人而言,其他人全都不会被他们放在眼中,若是没有在段虎坐镇的情况下,段冰登上汉王之位,的确会有些危险。
见众人不再说话,段虎将文书折叠起来,放回到信封内,交给黑熊,吩咐扞死亲卫将文书交给林重师执行。这一天,在段虎的一手安排下,段汉的天逐渐开始变化了起来。
正文 第490章
幽州薛玄被灭,御天公主、陈俊被迫求和,段汉大军重新控制了陵关,东北九戎国此刻只能被动挨打,大秦朝廷被完全扼制在汴京的那一亩三分地上,江北局势日趋明朗,并且进入了短暂而又难得的和平期。就当所有人都认为江北已经日趋和平,段虎腾出手来,应该会北上北疆平叛的时候,段虎却出人意料的只是派兵前往北疆,而他本人却带领着他最为精锐的兽骑兵回到了苍陇。在苍陇他可以说是不务正业,即不参加每日的朝会,也不处理汉国内的政事,而是当了一个甩手掌柜,所有的政事都扔给了他的大王妃和朝臣们,他陪着他的儿子段冰扫大街。
就在段虎陪儿子一起服为期一月的扫街刑时,天下发生了几件大事,仿佛整个中原在平静了七年之久后,所有的大事都想要在这一年爆发出来似的。在所发生的大事中间,以大小而论的话,首当其冲的就是九戎国向中原汉国递交国书,表示愿意称臣。
当日段虎从御天公主手中抢去陵关的时候,在陵关以内其实还有将近三十万九戎国大军。在这七年中,这三十万九戎国大军已经被中原的繁华所吸引,也都娶妻生子,逐渐被中原文化所同化,不愿意再回到北方那苦寒之地,于是他们便奉娶了两名九戎公主的南北燕王为主,滞留在御天公主地领地里面。然而这三十万九戎大军是整个九戎国八成的兵力。之所以派往中原主要是想要拒敌境外,没想到最终偷鸡不成蚀把米。
熟悉东部诸地形势的白义在接收了陵关之后,向段虎讨要了对东北的用兵权,并且希望薛刚暂时调入其麾下指挥。在段虎离开幽州后的第四天,白义不宣而战,命薛刚率领火熊兵袭击了九戎国的广宁城,只用了半日便将其拿下,随后三天大松江、长远、小松江、屯城相继投降。整个九戎锦州全部落入了段汉之手。九戎国被这一击给打蒙了,连忙将所有的兵力派往锦州,对抗来敌。然而九戎国的一切举动全都在白义地预料之内,极为熟悉九戎地形的他立刻放弃陵关,将率领所有新组建的军队沿着海岸小路,轻骑北上。直击九戎都城,就在九戎国的军队全部被诱往锦州的时候,数万大军已经兵临九戎都城之下。
当时的九戎国主原想要借着九戎都城坚实地城墙和城内残余的兵力抵抗白义的大军,然而白义却没有立刻攻城,反而故意放走都城出来的求援信使,吸引九戎国的军队回援。之后白义命前万骑军大将华擒率领一万精骑,埋伏在九戎国回援军队的必经之路凌河,联合随后追击的火熊兵,一举将九戎国残存的兵力全数歼灭在凌河以南的小秋岭旁。当华擒拿着九戎国统兵大将的人头回到九戎都城外,九戎国主彻底地放弃了抵抗。开城投降,并递交国书表示愿意归顺段汉。
真正令白义名扬天下的则是他利用了三十多个普通士兵和数百个草人。在陵关摆出了一个空城计,阻吓了御天公主派出了十万九戎大军。直到三天之后,他们才明白陵关已经是空城了。当他们接收陵关,正准备继续北上之时,便听到了九戎国主投降地消息,御天公主不做多想,立刻将陵关内的军队全数撤回,并且向赵士从和关山月派出使者,对其派兵进驻陵关地行为做出解释。最后在付出一点赔款之后,了结此事。
一个诸侯国愿意向另外一个诸侯国称臣。这在以前的历史中是从未发生过的事情,其轰动效应可以说是惊天动地,一时间谣言四起,最为激烈的就是认为段虎此刻必然会借势取秦代之,登基称帝。然而段虎却并未如其他人所想的那样做,他一方面将九戎国的国书派出使臣送到了汴京,表示他是替大秦接收九戎国的,至少是名义上的代替。另一方面则下令将九戎国主降为九戎公,其世袭领地便是九戎国都周围地直隶郡县,除了负责治安的五千常备军以外,不准组建任何军队。同时段虎还将九戎国土全部编入了锦州,组建了一个比幽州还要大很多地州郡,并且任命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世子府洗马江成左,担任锦州太守,薛刚担任锦州指挥使,孟军为锦州安抚使。
白义的这一战可以说是奇袭中的经典战例,整个战争前后用了不到七天的时间,对方的一举一动都在他的预料之内,就连天时地利似乎也在其掌握之中,当他派华擒狙击九戎国回援都城的军队时,凌河周围忽然升起了一层浓厚的白雾,从而使得九戎援军落入了华擒的包围圈中,一战便击溃了整个九戎大军。
虽然段虎非常肯定白义的才华,也认为他一定能够为自己平定东部,但如此快的拿下九戎国的确让段虎有点措手不及,机构对应付这类突发事件非常老道,很快便拿出了一个施行方案,并且调集了一部分熟悉北方事务的官吏,先行派往锦州接手政权。而这一战的首功之臣白义则被段虎任命为龙镶中郎将,职权地位与黄烈等四大将等同,其麾下的将领全部官升一级,并且授予其直属大军以万骑称号。白义由一个默默无闻的汴京南衙禁军副统领,在短短的一个月内,一跃成为了天底下最有权势的几个人之一,可以说是一步登天。
当汉国正忙着接手九戎国的时候,汉国领地内发生了第二件大事,各大世家在段汉的官员纷纷递交了辞呈,辞去官职,大部分都进入了官办学院担任实政先生。此外段汉境内的九个世家纷纷表示和与段汉政权最为亲密的四大世家联姻,自愿并入四大世家。
汉国领地内的世家这一突然举动,让不少外人认为这是对段虎之前借故扫荡世家大族的一种报复,认为段虎这次可能会要服软了。他们又怎曾想,在那些世家官员当天递交辞呈以后,他们的空缺便立刻被补上,权力交接之快速、之平稳,令人感到不可思议。随后四大世家之一的郭家和鲜于家在段汉政权中的官员也
去职务,并且很平静的跟前来顶替的官员交接手中事这才察觉到这一切都是段虎刻意安排的,为的就是控制世家,让寒门逐渐在政事上抬头。
在这件事情上林家和上官家显然没有其他两大世家那样配合,他们在让一部分下级官员辞去官职之后,便停了下来,似乎还想要再和段虎讨点价钱一般两家家主破天荒的一同前往苍陇。然而走到半路上,他们便被扞死亲卫给拦下了,并且上官伯玉和林博谦两人立刻被扞死亲卫带往定州,将他们软禁在凌云城内,其余随行家中人员全部处死。随后林重师以家长嫡长子的身份将林家家主之位,交由其叔叔林风担任,上官宏也以族老身份下令由其幼弟上官乾接替担任族长一职,两家这才开始忠实的执行着段虎的削官令。
在四大世家在朝官职达到了段虎限额的标准之时,段虎颁布了对四大世家的封赏令,封林风为世袭武安公,封上官乾为世袭江平公,封鲜于冲为世袭巴陵公,封郭义为世袭忠义公。段虎除了赐封他们公爵位以外,还每人封了一座城做为他们家族的食邑,上官家封的是雍州第一大大城江平,林家则将段虎的发家之地武安封给了他们。而封给郭义和鲜于冲的食邑却极为奇怪,竟然是现在被阿术占领的西域诸国中最大的两座城国塔兰和上昌。更为奇怪地就是鲜于家和郭家竟然没有半点怨言,反而非常的高兴。
当经过了这一系列军事和政事上的剧变之后,众人认为段虎总算该消停一会儿了,然而出人意料的事情又发生了。段虎的儿子段冰和其他一些大臣子弟刑满释放了的当天,段虎首次牵着段冰母子的手上议政殿处理政事,而且还在自己的王座旁边设立了两个座位,让他们母子受众臣朝拜。
柳含嫣之前担任文渊仪同处理政事,都是以和丁喜等人平等身份上朝参政地。然而这次则是以主君身份入朝,情况便有所变化。众臣皆心道今日可能有事发生,然而丁喜等重臣却对段虎此举没有半点惊讶,看上去就像是早就跟他们打过招呼似的。随后段虎颁布王令,汉国世子段冰以六岁幼龄入朝协理政事,大王妃柳含嫣担任辅政上君。其下设立辅政七大臣,分别为右军师丁喜、左军师贾渊、三司仪同李信、尚书令林重师、礼部尚书时进、工部尚书郭媛和督察司总管包明。七名辅政大臣的职权就是在段虎没有在朝的时候,协助段冰处理政事,任何一项未决政令除了必须有段冰和柳含嫣的印章以外,还必须有四名以上的辅政大臣地印章,才能通过政令决议,柳含嫣、丁喜等人的辅政职权都会在段冰十六岁主政之日取消。
之后段虎又命督察司总管包明以后直接听命段冰,也就是将督察司交给段冰使用,同时他还将并州改名为直隶都护府,而首任都护府首任大都督便由段冰担任。除了苍陇以外,其他所有各地郡县一级的官吏全部都由段冰自行指派。
最后段虎又对各部将军进行封赏。册封四大将军以镇国名号,并册封四人为关内候。各食五千户,封纪维谦、关山月、蒙横、张孝则四人以定国名号,册封通侯,食千户,提升小将张诩为忠国将军,可领兵五万,直接受段冰调遣。
这一天,段虎所做出的一系列决策。给人一种感觉,像是要为将来段冰接替其王位做准备似的。汉国也是由这一天进入了两王一后七辅臣的执政时代。
段汉的政局在有条不紊的变化着,而天下的政局也随之变化了起来。段虎颁布的纳民令可谓是威力惊人,短短一个月地时间便接纳了数以百万计的流民,而且流民潮还在不断地向江北涌来。大量的人口走失使得江南地各方诸侯势力察觉到了危险,他们的兵源已经快要枯竭了,士兵死一个便少一个,迫于形势江南吴国、南疆大猛、南疆三苗、南疆六大寨、两州霸主天一道和南齐等六方势力不得不坐下来和谈。
和谈只不过进行了一天,六方势力便达成了协议,以现有地盘界线为基础,各方方兵力后退五十里,暂时停战,休养生息,任何一方如果擅自用兵则天下共讨之。如此一来,江南迫于段虎的压力,进入了难得的和平期。为了限制流民,各方势力一方面封锁边境,用武力遏止住了流民潮,另一方面在势力范围内颁布各种利民政策,以此拉拢民心。然而民心已乱,不是一两项政策可以收拢民心的,更何况在一些贪婪短视之辈的眼中,这些政策则正好是他们敛财的机会,非但没有将政策执行下去,反而虚报收束百姓的数量乘机向上面要更多地安民银子。
虽然扼守要害的军队能够有效地阻拦住流民离开,但是他们的阻拦并不能彻底打消这些流民离开已经满目疮痍的江南,他们甚至不惜南下从危险无比的海路向北迁移,在短短的三个月内,从江南移居江北的百姓就已经近千万了,段虎的幽州和定州早已塞满了人,剩下的流民也开始向北方锦州输送,而御天公主和陈俊早已封锁了边境,不准流民进入。
这个规模巨大的流民潮最终平息实在段虎颁布纳民令的五个月后,而当流民潮最终停滞之时,江南各个州郡真可谓是十室九空,即便是三苗、大猛等南疆少数民族政权也是一样。有将近一千三百万人涌入了江北,御天公主和陈俊接纳了大概三百万人左右,而剩下的一千万人全部被段虎收入囊中。虽然有一千多万人,能够成功的进入江北,并且安家乐业,但是在这整个迁徙过程中死亡在路上的人也多达百万,为此段虎专门在已经撤销的荆州流民安置营地内建造了一个无字碑,以纪念这次有史以来最大的流民潮,史上也称这次流民潮为纳民大迁徙,又名虎祸,意思就是段虎惹出的祸事。
正文 第491章
大量流民的涌入令到汉国内各地府衙承受了巨大压力,与流民一同而来的,还有治安、疾病等等问题,江南的一些世家和帮派也随着流民潮涌了进来。对于这些问题,段虎处理得很简单,普通流民全部由地方府衙来负责,而那些江湖帮派则交给黑熊处理,因为在黑熊的麾下有个专门管理江湖事务的衙门,最后那些江南的世家段虎决定亲自插手,由四大世家自行解决。
在所有的应对策略上黑熊所用的手法最为激烈,在他的指挥下那些依附在段虎麾下的江湖门派们,使出了各种手段彻底剿灭那些想要趁火打劫的江湖帮派。其中亲自率领帮中精锐的江南淮帮掌舵人王檀下场最为凄惨,双脚刚刚踏上江北,便硬生生的被魔门和密宗掌门人联手袭杀,最后连尸体也没有留下,掉到江中喂鱼了。
虽然流民带了不少的麻烦,变相的阻碍了段虎对北疆的驰援,但流民所带来的现实利益却是显而易见的。他们不但在短时间内提升了段汉的整体国力,而且还带来了不少的江南能工巧匠,更主要的就是不少曾经在南齐担任官职的武将也投靠了过来,在黑熊查验无误之后,便补充进了眼下人手最为短缺的厢军中,担任下级将领,更为厉害的将领则直接编入驻守各地的强兵之中。
在所有从江南投靠到段虎麾下的能人之中,以江南名将世家的檀家最受段虎瞩目,檀家在南齐的地位就如同蒙家在大秦的地位一样,可以说是军中重臣,即便当年还未出名的洪峰也是拜在檀家上任老家主的门下才有今日的崭露头脚。然而也正是因为檀家与洪峰的关系密切,使得檀家也在七年前受到了南齐皇帝的猜忌,再加上这些年同为南齐名将世家的杨家打压,檀家可以说是今时不同往日了。这七年来,檀家的旁系家族纷纷脱离檀家,投靠到大权在握的杨敬业和赵静的麾下,而檀家嫡系也一再被打压削弱,檀家在南齐军中任职的子弟纷纷被杨敬业以各种莫须有的罪名赶出了军队,更有甚者他们还因为一句怨言而被南齐的密谈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