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玉台碧-第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高宗看得高兴兴,笑道:“赏!”
内侍就端了盘银子下楼。
四只狮子停了下来,八人齐齐跪下谢了赏。又重新穿戴齐整,寻找下一位金主。
武后借口更衣,召来身边亲信内侍,吩咐道:“去领方才那舞狮灯的来见本宫。”
明天再更啦
☆、圈套
圈套
皇帝搭的花楼气派,三层楼台的后面空地上临时搭起了供帝后休息更衣的帐蓬。。。
出宫城看花灯,高宗不仅仅带了武后与太子。宫里受宠爱的妃子也带了几位来。武后更衣,把皇上让了出来。坐在皇帝身后的嫔妃们少了皇后在上的拘束,说话带趣儿,多了些在宫里难得一见的活泼天真。眼见长安城灯火璀璨,百姓带笑,一派盛世太平景象。权贵人家又捧场,扎了华丽彩灯前来凑趣讨喜,高宗越发高兴。
借这空闲,内侍悄悄的引着穿了狮子戏服的两人进了大帐。
大帐里中间摆着扇绣花卉的屏风,隐约能瞧到屏风后的榻上坐着高冠礼服的雍容皇后。
岑三娘和黑七摘了摩合罗面具,行礼请安。
屏风后头的武后听到岑三娘的声音阵阵惊叹,看到那狮舞吐出横联的闺名是回事,亲耳听到她的声音,见她大胆前来见面是另一回事。佩服之余又觉得好笑:“你就不怕本宫翻脸么?”
周围站着两名女官,两名内侍。帐外有千牛卫和八名宫女侯着听传。武后没有斥退任何一人,足见这些人都是她的心腹。
岑三娘记得两三年前,武氏还是昭仪的时候身边还用着滕王府的老人。时过境迁,武后已经在宫里有了自己的势力。尽情扩张势力的武后,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强大的助力。
她低声求道:“娘娘慈悲,还请娘娘看在孩子尚小的份上,再赐恩德。”
武后没有点名道姓。岑三娘也没有说明事由。二人心里都清楚,岑三娘是来求武后庇护。武后却要想一想,杜燕绥值不值得她再出手相助。
“本宫为何要再赐你恩德?”武后不紧不慢的问道。
肯讨价还价意味着武后仍看好杜燕绥。岑三娘更为镇定,恭敬的说道:“因为他是娘娘推荐的人哪。”
武后推荐了杜燕绥为征西主帅。杜燕绥投敌的消息令她大失颜面。带来的好处却是皇帝对她更加放心。
颜面她可以不要,还能借机在皇帝面前树一个贤淑知礼的内宫妇人形象。武后很感谢滕王。是他教会了自己,坏事也能变好事。尽可能利用一切,朝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对她而言,给杜家通风报信,已经足够杜燕绥对自己感恩戴德了。
武后微怒:“人心不足!”
岑三娘忧伤的说道:“给快要渴死的人指明了绿洲的方向,得他感激。然,没有足够的食水,不等他走到绿洲,仍救不了他的性命。死人又如何报恩呢?”
武后一怔。她通风报信是为了让杜燕绥感恩。杜燕绥死了,难不成她还指望岑三娘能有用不成?至于杜燕绥的儿子,还在襁褓中。将来有没有出息还说不一定呢。
“娘娘。”岑三娘轻声说道:“妾想起蹴鞠来。最令人遗憾的是临门差一脚的情形。又如同快要渴死之人瞧着了绿洲,只需要再多一口水,就能活命。娘娘只要赐一道免死赦令,便能扭转乾坤,活人性命。于娘娘而言,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
扭转乾坤……武后秀眉微扬,禁不住陷入了思索之中。杜燕绥投敌必有用意,绝不会因为和冯忠的师傅之情。万一他立得奇功,军中自己就多一员虎将。如果不成,自己依然照计划做个听话的皇后,皇上还会很高兴。
武后扬了扬手。身边的女官托着一个托盘走了出来。
“白纸黑字的事你就不用想了。拿着它吧,苏定方认得。不过,你再把它交回到本宫手里,本宫和你就两清了。”武后闲闲的说道。
盘子里依然是那块玉佩。岑三娘听到苏定方认得一句,已经是大喜。双手接过,诚心的磕了个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谢娘娘恩典。”
“去吧。别怪本宫没提醒你。出了这大帐,能否平安就看你自己的本事了。”
岑三娘将玉佩贴身放好,睃了身边的黑七一眼,行过礼退出了大帐。
两人重新戴上摩合罗面具,几下除掉身上的舞狮服,悄悄的融进了人群。
不紧不慢的在街上观灯,脚步渐渐远离了热闹的朱雀大街。
天寒,黑七的后背已被冷汗浸透。岑三娘不懂,他却知道。武后留在帐中的女官是习武之人。一击不中,外面的千牛卫进来,就再无活命的机会。一向话不多的他也忍不住问道:“少夫人,您怎么知道她一定会答应你?”
“很简单。”岑三娘自信的说道,“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将我交给官府,得功劳的是官员,她先前通风报信示恩之举就白费了工夫。国公爷回不来或者有罪,人是她推荐的,受嘲笑的是她。如果国公爷立了功劳回来,对她感恩,她得到杜家倾力相助。只需一比较,她为什么不答应我?更何况,又不是白纸黑字写在纸上的东西。赐块玉佩,得她赏赐的人不止我一个吧。要说是从前赏的,谁又能指责她半分。”
黑七默默的思索了半天,才叹了声:“女人哪,心思九曲十八弯……您要把玉佩给我,万一少爷有什么,直接去找苏定方吗?”
不知不觉,走到了回燕楼。
一侧水波映射着五彩的灯光,一侧灯市人群熙熙攘攘。
岑三娘停住了脚步。那一年滕王奉诏回京,元宵节时殿前求娶了岑六娘。便在这回燕楼中,他问自己:“真想嫁给杜燕绥?真心喜欢他?”
她记得当时杜燕绥只是最好的人选。她说杜燕绥年纪合适,长得不赖,有一身本事,还肯对自己好,嫁他没什么不好。
仅仅是这样吗?
“还在卖那盏鱼儿灯啊!”岑三娘望着被摊主高高挑在竹竿上的鲤鱼灯喃喃说道。
黑夜里,小巧的鲤鱼灯挂在竿头。被风一吹,摇头摆尾仿佛在水里游动。岑三娘突然觉得心里一痛,竟有种想跑到旷野大哭一场的冲动。
黑七看了眼低声说道:“我去买下它。”
“不用了。”岑三娘拦住了他。
为她潇洒摘下竿头鱼儿灯的人消息不明。他尚不知道祖母去世,不知道自己有了三个儿子,不知道国公府被抄封,不知道她已经成了被官府缉拿的要犯。纵然再买得这相同的精致鱼灯,就能回到那些美好的日子吗?
只有他在身边。他会不会永远都回不来了?岑三娘蓦然觉得一阵恐慌。她心里腾起了一个念头,强烈的让她控制不住。她一字一句的说道:“我要去和你一起去西突厥。”
黑七大惊:“这怎么行?小公子也离不开你。”
“滕王既然出手相助,就不会亏待他们。我知道,孩子太小,离不得母亲。可是我却觉得,如果我不去,也许我再也见不到他了。我心里不安。”岑三娘说出这番话,平静了下来,“也许,蔡国公夫人这个身份还真的有用。”
他一个人一匹马,风餐露宿都没有关系。带上岑三娘?黑七睃了她一眼,没有吭声。自幼长在深闺,她受得了塞外风寒?
岑三娘已经拿定了主意:“征西军接连大捷,西市又会热闹起来。我所熟知的方家,王家和邹家都会有商队西行。跟商队走,最妥贴不过。”
“王家?你相信他们?”方家和邹家黑七尚有几分信,听岑三娘提起陌生的王家,他表示怀疑。
“王宝林年老色衰,膝下又无子女。日后不是去感业寺为尼,便是老死宫中。我能为她搭上皇后这条路,她为什么不肯帮我?我已经说过了,两利相较取其重。出卖我,她又没了美色,皇上能垂青她几日?后宫是皇后的天下,得了皇后青睐,日子好过不说,万一仍无子嗣,说不定皇后还能指个皇子过继到她名下。将来皇子封衙开府,她就能离宫享太妃的福。这是一辈子的长久之计。她会取哪一头?”
“为何不选邹方两家的商队?”
“他们与我有故,必查得紧。或者,还会受国公府连累。邹家方家都是纯粹的商人。求平安都是使银子开路。比不过在宫中有人脉的王家,不会有人刻意刁难。这也是方家挤兑王家,王家却屹立不倒的缘故。”
两人边说边走,突然看到前面一队府兵大声叫着行人避让跑了过来,下意识的侧过身停了下来。
走了一程,又看到一队府兵匆匆跑过。等到第四批府兵经过时,两人警觉起来。尾随在后面听着。
“真是蔡国公的儿子?”
“可不是!就藏在我们坊里!上头让赶紧过去!”
“奶奶的,这年节就没休过一天,这下可好了……”
岑三娘身体一软,捉住了黑七的胳膊,一颗心被纠得紧了,让她喘不过气来。
黑七扶着她迅速的说道:“您去那边卖元宵的摊子上等着,我去瞧瞧。”
“你小心点!”岑三娘松开了手,紧张的看着黑七尾随着府兵们去了。
宅院里,崔季冬温和的对两个抱着孩子的妇人说道:“不用怕。你们只需坐在这里,让孩子哭闹几声,就能拿一百两银子回家了。”
两个妇人紧紧的抱着孩子,眼睛瞅着托盘里白花花的银子,闪动着贪婪的光。
崔季冬出了大堂,看了眼宅院里七八个扮成游侠儿的人,悠悠说道:“你们都是死囚,等着秋后处决。本官提了你们出来,每人三百两安家银子。如果今晚你们能保住性命,牢里就没有你们这号人物,明白?如果坏了本官的大事,你们的家小日子便不好过了。”
本是全无希望的死囚,能得三百两安家银子,如果不死还能活命。死囚们纷纷说道:“大人放心!”
崔季冬这才施施然出了宅门。
黑七赶到的时候,府兵坊丁和刑部衙役已围住了座院子。因是元宵节,观灯看热闹的百姓多,虽然被府兵们拦住,仍将巷子挤了个水泄不通。
“里面的人听着,你们窝藏钦犯,当受诛连之罪。若肯放下武器投降,公堂之上尚能从轻发落!”刑部的衙役高声喝道。
宅院里静悄悄的没有动静。
崔季冬一身官员服饰,披着黑色的大麾,手持长剑冷笑道:“冥顽不化,死不足惜。攻!”
府兵衙役们有的抬着重木撞木,有的搬了竹梯越墙。
刀剑碰撞,喊杀声四起。
喧闹中,婴儿的哭声传了出来。黑七心头一紧,情不自禁的上前了一步。
府兵衙役人多,不多时就撞开了大门,冲了进去。
有一人提着刀从里面冲出来,在外守着的府兵一刀刺穿,当场血溅三尺毙了命。引得围观百姓惊叫不己。
隔着七八丈远,黑七仍看得清楚,那人绝不是假死,又紧张了几分。难道两名小公子真被滕王藏到了这里?
战斗很快就结束了。
府兵们从宅院里搬出了七八具尸体。
崔季冬这才进了院子,片刻后提着个藤篮出来,里面传出两个婴儿的哭叫声。他上了轿,对府兵们大声说道:“把那两个妇人锁进大牢,本官先行一步。”
黑七伸长了脖子,不多会儿从里面挟了两个被绑了手塞着嘴的妇人出来,府兵围得紧,只看到穿着青布长裙,转眼间被扔进了停在旁边的一顶宽轿,由衙役护着往刑部方向去了。
黑七跺了跺脚,转身去寻了岑三娘。
黑七说道:“我跟着崔季冬。他坐轿去的刑部,路上人多,离刑部路远,瞧着有机会我就出手抢人。否则进了刑部,就没有机会抢回小公子了。”
岑三娘点了点头道:“我去东市织锦阁找徐夫人,看她是不是把孩子藏到了这里。如果不是,那定是圈套。你先跟着,万不可先动手。”
两人在车马行雇了马,挤开人群,分别走了。
岑三娘赶到织锦阁,见大门紧闭,她用力的拍着门,里面一点声音都没有。急得岑三娘差点哭了起来。
这时,她看到旁边酒铺里走出来一人,眼睛一亮奔了过去:“猴三!”
“谁,谁叫我?”猴三打了个酒嗝,抬眼看到个戴着摩合罗面具的瘦小公子,他歪着头含糊不清的指着自己的鼻子问道,“公子……叫我?”
岑三娘急切的问道:“你不是织锦阁的伙计吗?怎么今日关了铺子?你家掌柜的呢?我有急事找她。”
“我,我又不认识你。我凭什么要告诉你?!”猴三又打了个酒嗝,摇摇晃晃的勾着包猪头肉朝前走。
岑三娘急了,一把扯住他:“我给你银子,你快告诉我徐夫人去哪儿了?”
听到银子,猴三眼睛亮了,伸出了手:“银子呢?”
岑三娘摸出一锭银子扔给了他:“快说!”
一锭五两重的银子,猴三笑着捏在手里:“我又不认得你,我可不敢随便说东家的行踪!”
岑三娘一急之下把面具往上一推:“你快说!”
猴三一愣,指着她:“你,你,你是杜,杜……”
岑三娘一把捂住他的嘴,厉声说道:“你快说,徐夫人去哪儿了?”
“东家今天出城去别庄过元宵节了。”猴三被她吓了一跳,赶紧说道。
徐夫人出城去别庄过元宵节?不,她绝不会把自己的儿子藏到坊市宅院里,出城去过元宵节,儿子定被她送出城了。
岑三娘心里一寒,是圈套,定是崔季冬用婴儿想引自己出现的圈套。
“真狠!”她转身上了马,狠狠的抽了一鞭,朝着刑部的方向急驰而去。但愿来得及,但愿崔季冬的轿子走的慢,黑七还没寻到下手的机会。
眼瞅着马奔了个没影。猴三看了看手里的银子,放在嘴边用力一咬,雪花银上露出齿痕。银子是真的!
他喝的有点糊涂的脑子里闪过了一个念头。
“刚才谁问我话来着?”猴三提着猪头肉,拿起腰间的葫芦往嘴里又灌了口酒,“蔡国公夫人?!”
酒从他嘴里呛了出来,咳得猴三直捶胸口。
“哎呀我的爷爷!那可是座金山啊!”猴三猛的挥舞着手朝着岑三娘走的方向高呼着,“来人哪!来人哪!”
街上往来的人奇怪的看着他。猴三一下子瞅见旁边栓着头驴,把猪头肉和酒葫芦一扔,解了驴就骑了上去
“你做什么!”商铺里跑出个汉子,一手拉住了缰绳,“光天化日,你敢抢我的毛驴?”
猴三饮了酒,口齿不清的喊道:“我有急事要见官!我借用一下,给你钱便是!”
那汉子呸了他一口,一把将他扯了下来:“明明是抢,被我逮住才说借!哪有这等好事!见官去!”
“好好,见官!”猴三满面欢喜,被汉子扯了,直奔长安府衙去了。
皇帝出宫城观灯,长安府衙门忙得脚不沾地,生怕出什么纰漏。一见居然有人敢当街偷驴,也没心思审,直接把猴三扔进了牢里。
“官爷!我要见府尹大人!”猴三尖着嗓子叫道。
衙役闻到他满身酒气,一脚将他踹了进去。冷笑道:“府尹大人还想见皇上呢!啐!”吐了口唾沫扬长而去。
晚上闺蜜们聚会;明天再更啦
☆、出城
出城
岑三娘一路快马加鞭,奔着刑部的方向赶过去。。。想着崔季冬设局,生怕黑七按耐不住动了手。
挑着人少的路走,拐过一条巷子出去,迎面瞧着一队衙役护着顶官桥行来。那轿子里还不时传出婴儿的啼哭声。
她用力勒住马,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将马驱到路边避让。
崔季冬坐在轿子里,望着旁边篮子里的两个婴儿,心里也是焦急异常。他猜热闹的元宵节,岑三娘如果没出城,必也要趁着人多出来打探消息的。哄着死囚出来做戏,那些府兵也是事先教好了,在热闹的几座坊市故作焦急的奔走说话。他也特意选了轿子,慢吞吞的行走。眼前离刑部已经不远,怎么还没有动静?
一路上不知道掐了孩子多少下,都快哭得没力气了,他也听得心烦气躁。崔季冬伸手挑起帘子一角往外看了眼。
岑三娘慢吞吞的驱马,和官轿逆向走着。自然的偏头看了眼。瞧着轿帘掀起,先看到了崔季冬,目光一碰正要转开头,听到轿子里婴儿的声音,大概是做母亲的心,她情不自禁的看了眼他旁边装婴儿的篮子。匆匆一瞥,却看到那两孩子的包被与儿子用的不同,心头一松,彻底转过头朝前走了。
行人偶尔投来一瞥极为正常,崔季冬也没放在心上。走了片刻,不知为何,他眼前总晃动着路边那个骑在马上戴着摩合罗面具的男子。
“不对!他的胸……他是女的!岑三娘!停轿!”崔季冬厉声喝停轿子,不等轿子落稳,已掀起轿帘走了出来,顺势抢过一名衙役的马,翻身骑了,大喝道:“钦犯就在前面!”也不等衙役们跟上,一夹马腹,朝着岑三娘离开的方向追了去。
岑三娘也是慢慢奔跑了起来,奈何今晚不会宵禁,出游的人太多,马到了大街上却怎么也跑不起来。
“少夫人!”身边传来黑七的声音。岑三娘大喜,低头一看,黑七没有骑马,站在她身边。
“下马!”黑七说了句,伸手将她从马上扶了下来。
这时就听到身后崔季冬大喊:“岑三娘!”
岑三娘下意识的回头,看到崔季冬骑着马冲进了人群。
他的马来的快,路人避闪时,当即就有人摔倒。场面混乱起来。紧跟着又有衙役冲了过来,大声喝道:“朝廷捉拿钦犯,让道!”
黑七一扯岑三娘的胳膊,朝着人多的地方挤了进去。
这边又被推倒了两个卖灯的小摊,花灯烧了起来,百姓高声叫着走水了,四散逃开,拦住了崔季冬和衙役的去路。
“徐夫人出城了,我看到了伙计猴三。他应该认出我来了。”岑三娘简单的告诉黑七她那里发生的事。
两人离开了那片坊区,走到了东市,专挑清静的巷子走,绕着道回了院子。
关上院门,黑七这才说道:“我本想寻机会下手。一路跟着,却发现崔季冬的轿子走的实在太慢,且他还绕了道。不像是急着回刑部邀功,这才没有下手。”
原来马脚是崔季冬自己露出来的。
“他能确定我们没有出城。明天城门守卫又会加强。得想办法尽快出城。”岑三娘叹了口气道。
黑七嗯了声道:“刑部大肆缉拿,王家为求一个稳妥,极可能不会答应让你混在商队里出城。更会料定咱们会急着出城,商队肯定查得往日更严。李家邹家尉迟府都有人盯着,咱们得另想办法。”
岑三娘分外为难:“哪有能把人变个样的易容术,城门查得严,怕是不好出。”
黑七想了想道:“我倒是觉得有个办法。借玉佩一用。您先歇着,我出去一趟。”
虽然不知道黑七葫芦里卖什么药,岑三娘仍把玉佩给了他,上楼回了房间,她这才觉得身体发软,胸涨痛得难受。低头一看,就明白崔季冬是怎么发现自己的了。她胸涨痛,没用力缠,衣裳再厚,呼吸间也露出端倪。岑三娘叹了口气,去净房挤奶,想着儿子拼命都吮不出,又难过得不行。
快子时黑七才回来:“少夫人,你换了男装,趁今晚没有宵禁,赶紧走。白天出入不太方便。”
听他说的急,岑三娘赶紧回屋换了衣裳,狠了狠心,将胸缠紧实了,把银票和散碎银子藏了,这才拎起包袱出来。
出了院子,黑七领着岑三娘扮成夜归醉酒的人,拎着酒葫芦离开了东坊。
直走到一处院落的后墙无人处,黑七说道:“少夫人,我背你过墙。”
他手里扔出一条带铁勾爪的绳子,试了试力道,然后蹲下了身。
背起岑三娘后,黑七攀着绳索翻了过去。
黯淡的夜色笼罩着一大片荒废的园林。岑三娘远远瞧着那一池清波,认出来了:“这是公主府后院?”
“嗯。”黑七引着她沿着野草丛生的小径往国公府走去,低声说道,“我去见了二老太爷,明天你藏在三少夫人的车上出城。她妹妹嫁给了崔三郎,坐她的车出城,崔季冬定想不到。”
“韦小婉?”岑三娘大为吃惊,“她肯么?”
“杜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三少爷还在征西军效力。少爷若不能掀了这顶投敌的帽子,杜家子弟都永无出头之日。二老太爷认得那块玉佩,下了决心。正巧韦小青约三少夫人明天去城外打猎,二老太爷就说让大夫人明天也去散散心,趁机把你夹带混出城去。三少夫人并不知情。没办法,只能冒险。”
“我知道了。”岑三娘想起刘氏,心里诸多感慨。从最初的讨厌到现在刘氏明显知情仍帮着自己掩饰,真真应了那句话,患难见真情。
两人进了归燕居,黑七从厨房寻了炭盆升了端进屋,被褥倒是不缺,岑三娘合衣在榻上睡了。黑七守在起居间里歇了。
第二天,韦小婉起床梳妆,特意换了身骑马装。丫头给她系腰带,忍不住嘀咕道:“少夫人瘦了。征西军大捷,三爷快回来了吧。”
想起杜三郎,韦小婉发现自己真有些想他了。从前没觉得杜三郎有多好,自从杜燕绥出事,她又庆幸没和国公府结亲。如果能立得军功,回来得了皇上赏识,升一级应该不成问题。自己的诰命已能往上进一进了。
见外面出了太阳,映得院子里的雪也多了几分暖意,心情更好:“说不定今天能打到狐狸!正想做条披肩呢。可惜母亲非要跟去吃烤野味,不甚自在。”
丫头劝她:“我们多做些好吃的,夫人能顾得住嘴,只会盼着您多猎几只野味。总比拂了她的心意,不让你出门强。您嫁到杜家,还没出去痛快玩过呢。”
这倒也是。想着刘氏愚蠢,只要有美食,心眼都跑进胃里去了。韦小婉撇了撇嘴,收拾停当,带着丫头婆子出了门。
去正房见了刘氏,婆媳二人一起出门,马车早卸了门槛赶到了二门停着。刘氏打了个呵欠道:“我上车再睡会儿,小婉哪,等出了城叫我。”
她上了车,又探出头来说道:“到了乐游原记得先煮壶茶,把带的胡饼烤了。我饿不得。”
“是。”韦小婉腹诽,真是个吃货,想着只要哄刘氏吃舒服了,她定不会管着自己,高兴的带着丫头上了自己的车。
马车出了杜家二房,朝着东城门行去。才到城门口,就见前面排着长长的队伍。官兵搜查得严。
这时前面过来一个丫头行了礼道:“可是杜家三少夫人的马车?”
韦小婉挑起车帘,认得那是妹妹的丫头:“妹妹已经早来了呀?”
丫头笑道:“我家少夫人早到了一刻钟,请您过去,一起出城。”
韦小婉当然不愿意排队等侯,放了帘子,吩咐车夫把车赶过去。
两家马车汇到一处。下人们坐的是牛车,韦小青见还有辆平头黑漆马车,有些诧异:“姐姐,车上是何人?”
韦小婉往后看了一眼,苦笑道:“婆婆想吃烤肉,说顺便也去散散心。我若不带她,恐怕也不准我去。”见妹妹神色不快,赶紧又道,“她很好哄的。只要把吃食给她做好,她不会管我们骑马狩猎。”
韦小青看到刘氏连头都没有探出来,想到昨晚崔季冬见到岑三娘熬了一宵四处搜捕,不免多了个心眼:“你婆婆该不会把岑三娘藏在她车上带出城去吧!”
“哪怎么可能?今早我和她一起上的马车。起得早,她还在补眠呢。再说,我婆婆那人最是胆小不过。”韦小婉吓了一跳,赶紧解释。虽说都是杜家人,皇上没有牵连九族,岑三娘还是刑部缉拿的钦犯,二房藏了她,定会惹怒皇帝获罪。
“怎么说也是你婆婆,我去给她请个安。”韦小青不亲眼看看,始终不放心。
韦小婉只好陪着她一起过去。
刚走到马车旁,就见车帘掀了起来,刘氏一副才睡醒的模样:“怎么停下来了?咦,这不没出城哪。”
“小青见过大夫人。”韦小青上前一步曲膝行礼,朝车里扫了眼。马车里只有刘氏,堆着老高的锦垫被子让她补眠。
刘氏又打了个呵欠道:“我家三郎不在,你家三郎也不在。单身媳妇,出去游玩有个长辈看着,旁人也不会说闲话。你们不会嫌我碍着你俩了吧?”
“哪里的话。您且等着,今天我和姐姐多猎些野味给您佐酒!”韦小青爽快的说道。
刘氏顿时眉开眼笑:“好啊!哎,还要等多久啊!”
韦小青笑道:“夫人放心,已经和守城门的打过招呼了。他们帮着刑部拿人,我二伯不就在刑部……”她没说完,眉眼间一片得色。
“行,那就走吧!想着烤鹿肉,我肚子馋虫早就折腾起来了。”刘氏皮笑肉不笑的放下了车帘。
一行人越过排队出城的百姓,守城的官兵仔细的看了坐在牛车上的下人,又挨个仔细打量骑在马上的家仆,请韦氏姐妹和刘氏都打起帘子睃了一眼,就放行了。
顺利出了城,往乐游原的方向驶去,刘氏突然叫了起来:“哎哟,我肚子痛!快停车!”
停了车,见韦氏姐妹从车里探出头来,刘氏使劲挥了挥手:“你俩先去,打野味要紧,我一会儿就赶来。”
韦氏姐妹巴不得她不在。韦小婉吩咐下人拉了布帷供刘氏出恭,赶着车和韦小青走了。
布帷将马车四周围了起来。刘氏这才走到马车旁轻声喊道:“她们走远了。”
岑三娘掀起堆在身上的锦被,下了车,握着刘氏的手眼睛就红了:“大婶娘,多谢你了。以前我心眼小,还叫方妈妈吓你。没想到你能冒着风险救我。”
“哎!你快别哭!”刘氏手足无措,半晌才说道,“婶子好歹也常吃你家的饭……老太爷说的对,九郎真背了投敌的罪,我家大郎三郎将来都没了前程。你千万要把国公爷全须全尾的弄回来啊。”
“嗯,我保证。”岑三娘破涕为笑。
刘氏又上车翻出一个包袱,舔了舔嘴唇道:“这包胡饼是肉馅的呢,你带着。”
岑三娘接过包袱,朝刘氏跪下磕头:“婶子,等我寻到国公爷,回来再谢您。”
她钻出布帷,早有二老太爷安排的家仆牵过一匹马来,岑三娘上了马,顺着官道往前走了。
看着她走远了,刘氏才吩咐撤了布帷,重新上车朝乐游原驶去。
到了地方,帐蓬已经达起来了。韦氏姐妹留了厨娘烤热了胡饼,煮了茶,自己骑马打猎去了。刘氏舒舒服服的帐里坐了,饮着热茶,吃着饼,惬意无比。
还没等她把一盏茶吃完,就看到几骑飞驰而来。崔季冬领着人竟也赶了来。吓得刘氏差点摔了手里的茶盏。
崔季冬一夜未睡,天明才阖眼,又接到消息说韦氏姐妹今日出城狩猎。他心里一突,岑三娘会不会混在杜家二房的人群里离城?心里着实不安,带着几名亲随追了来。
他大步走到帐前,依礼给刘氏行了礼,见刘氏慌乱,疑惑顿起。猛的大喝一声:“岑三娘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