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嫡女谋嫁-第2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十来个护卫,只会一些三脚猫功夫的护卫,这要是真遇到武功高强的抢匪,他们就是死路一条。
  
        夏大老爷闻言,也特地过来,向夏梓晗道谢,并且道,“等大伯父从江宁城回来,再亲自登门道谢。”
  
        其实,他倒是希望夏梓晗能回江宁城一趟,给他老爹看病,可是,他隐晦的提了一次,见夏梓晗没有要回江宁城的意思,也就没敢再提。
  
        再说了,老三来的信上说,老爷子已经是弥留之际,只怕夏梓晗去了,也救不回来。
  
        她虽是白神医的徒弟,可到底不是神仙,不可能真的能起死回生。
  
        和夏梓晗到了别之后,夏家两位老爷就启程回了江宁城。
  
        不等他们赶到江宁城,夏梓晗就收到了廖静堂的来信,说是夏家老太爷在八月初六就去了。
  
        信上还将夏家老太爷去世的事情,叙述了一遍。
  
        原来,那日夏老太太站在院子里将夏梓晗骂了一顿后,一开始,夏三老爷给夏家的下人禁了口,不让告诉夏老太爷。
  
        还是一个多月后,夏老天爷无意中听到了几个婆子在一起说话知道了。
  
        得知夏梓晗从江宁城路过,都没有踏进夏家一步,也没有来探望过他这个祖父,夏老太爷虽然很失落,但想到这些年来,这个孙女没有在夏家养过一天,而且她的亲娘还是被夏老太太给磋磨死的,她会不喜欢进夏家的大门,也是情有可原,他也能理解,也就不怪罪她了。
  
        可是,自家的老婆子就这样一点儿脸面也不要,站在院子中间就将人骂了一顿,这事情,哪儿是夏家这种书香门第的老封君能干出来的。
  
        夏老太爷骂了夏老太太,说她给夏家丢了脸面,要休了她。
  
        夏老太爷火上来了,也是一股冲动,说着,就去书房写休书,夏老太太接到休书后,整个人就跟疯了一样,冲过去,扑倒夏老太爷,就将他按在地上打了一顿,身边的下人拉也拉不住。
  
        要是以往,夏老太太哪儿打的过夏老太爷,可是,正在气头上的夏老太太力大无比,又凶又猛,夏老太爷又自持自己是个文人书生,一向都信奉君子动口不动手。
  
        这样一比,夏老太爷就吃亏了。
  
        等到夏三老爷得到信,来拉开夏老太太时,夏老太爷已经被愤怒疯狂的夏老太太给打晕了。
  
        这一晕下去,人就再也没能起来。
  
        夏老太太一开始还有些害怕,可见夏老太爷要死了,她又不害怕了,还背着所有人,对夏老太爷幸灾乐祸道,“你要死了,那也是你活该,我跟了你几十年了,你个老不死,老了老了,还想将我赶出这个家,哼……”
  
        然后,又说起了她的辛酸史。
  
        “我给你生了两个儿子,照顾了你几十年,你个老不死,竟然老了,还给我下脸子,都多大岁数了,还闹离家出走,你要脸面,你要是真要脸面,你就不能做出那事来。”
  
        “你在外面跟小妖精生的儿子,抱回来,我给你养着,你可倒好,没有一句感谢的话倒也罢了,竟然还骂我薄待了你儿子,我什么时候薄待过他,我要是真刻薄他,他早就死了。”
  
        “我养大了他,还给他娶了媳妇,他不孝敬我就罢了,还扶个上不来台面的女人来刺激我,哼,不是亲生的,就不是亲生的,怎么养着也不亲,看看我生的两个亲儿子,他们娶的媳妇,哪一个不是向着我来着,死老头,我可告诉你,等你死了,你那个儿子,我就将他赶出夏家去,想要留在夏家,分我夏家的财产,我呸,一文钱,他都别想要。”
  
        ……
  
        嘴里吐出的话,刻薄到了极点,将刚醒来的夏老太爷,又气的晕了过去。
  
        夏老太太见状,扭曲着一张老脸,骂道,“死了才好,看你还敢不敢为了一个小贱人来休我。”
  
        到底是两个儿子的亲爹,夏老太太还是通知了夏三老爷,请来了大夫。
  
        大夫把完脉后,就一直摇头,“老爷子这是攻心了,就算醒了,怕是也不好。”
  
        攻心是伤了心脏的意思,心脏伤了,靠着心脏维持生命的夏老太爷自是好不了。
  
        就这样,夏三老爷赶紧写信告诉两位兄长,通知他们回江宁城,可惜,等夏世明兄弟回来时,夏家的灵堂都搭了好几日。
  
        夏家兄弟二人,跪趴着进了灵堂,抱着夏老太爷的灵柩,大哭特哭了一顿。
  
        这些事,廖静堂都是派人去打听回来的,都一一写在了信里面。
  
        看完信后,夏梓晗给廖静堂回了一封信,向他道了谢,并托他从旁能照顾到夏家二房,就多照顾一点儿。
  
        然而,夏梓晗不知道的是,夏家只要有夏老太太活着,夏家二房的人就不会有好果子吃。
  
        在夏老太爷的灵堂上,夏老太太就破口大骂夏世明不孝,说他将一个上不来台面的女人扶上正室,还将女儿教养的不跟夏家来往,说是他活活气死了夏老太爷。
  
    
  
    
  
    
第930章 大闹

  
        同时,夏老太太为了报复夏老太爷死前给她的休书,就更是想把夏世明一家四口往死里整。
  
        夏世明来的当日,就在夏老太爷的灵堂前,冤枉是夏世明气死了夏老太爷。
  
        夏家的下人都知道,夏老太爷是被夏老太太给打死的,可这件事被夏三老爷下了死命令,谁也不敢说出去。
  
        谁要说出去,就会被活活杖毙。
  
        谁也不是傻子,会为了夏世明,赔上一条命,去跟夏老太太最对,所以,在夏老太太污蔑夏世明时,一时之间,灵堂前竟然没人开口为夏世明求情。
  
        就连刚一只脚踏进灵堂的夏三老爷,也下意识的缩回了脚,去了后堂,继续招待来客,至于灵堂前的事情,他就像是没有发现似得。
  
        夏老太太嘴里骂着不孝子,又连扇了夏世明两个耳光,最后,还是夏大老爷实在是看不下去了,爬起身,拉开了夏老太太,“娘,你这是做什么,二弟一年多没回家,和爹也没生过气,红过脸,爹是病死的,怎么会是二弟气死的。”
  
        老太太这是在做什么?
  
        竟然在老爷子的灵堂前大闹
  
        还有,老太太说这话,不是要把二弟一家人给逼死么?
  
        夏大老爷眉宇紧皱,硬是拽着老太太去了内院,并且给媳妇使了一个眼色,示意她跟上。
  
        到了内院,夏大老爷小声嘱咐夏大太太,“娘可能是一时之间接受不了老爷子的去世,才会脑子不清楚的污蔑二弟,你留在这里,好好开导劝解娘,在娘想通之前,就不要让她去前院了。”
  
        去了,再胡说八道污蔑二弟,那夏家就要丢大脸了,不但夏家丢脸,就连二弟的仕途上都会有麻烦。
  
        虽说娘是污蔑二弟,可万一有心思不正的人以此做文章,二弟的仕途不说,就是夏家,都要受到打击。
  
        夏大太太不喜欢婆婆,更不想留下来侍候婆婆,可她夫君都这么说了,她要是脸上露出一丝不愿意的神色,她夫君肯定会不容她。
  
        夏大太太再不喜,脸上也没表现出来,还安慰夏大老爷,“我知道了,你快去灵堂吧,我们才刚回来,两口子就不在灵堂跪灵,时间长了,人家要说闲话了。”
  
        夏大老爷这才去了灵堂,将老娘扔给了夏大太太照顾。
  
        夏大老爷一走,夏老太太就哭闹起来,又是拍巴掌,又是跺脚,哭的那叫一个惊天动地,山崩海啸,嘴里还直骂夏大老爷不孝,胳膊肘往外拐,帮外人对付她。
  
        夏老太太一边哭,一边骂,刘氏也不敢反驳,更不敢拦她,只好任由她哭闹。
  
        在刘氏的私心里,也有想让外人看看胡搅蛮缠,比泼妇还泼妇的夏老太太的真面目。
  
        夏老太太在后院破口大骂,前院的客人都听的见,在待客的夏三老爷两口子听见了,那是一脸的尴尬。
  
        夏三老爷又去了灵堂找夏大老爷去后院劝劝老太太,还想让夏世明去后院给老太太赔礼道歉,做小伏低。
  
        夏世明冷着脸,道,“虽说做子女的要孝敬父母,可我没有做错什么,母亲就这样看我不顺眼,还往我身上泼脏水,我没错,还要主动去跟母亲认错,那这岂不是愚孝,让母亲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
  
        对于夏老太太,夏世明早就不抱期望,不会再跟以前一样,傻傻的愚孝,奢求夏老太太给他一点儿母爱。
  
        夏老太太的心里,压根儿就没有他这个儿子,既然如此,那他也不去她面前讨嫌。
  
        夏三老爷撇了撇嘴,也不好再说什么。
  
        夏老太太污蔑夏世明气死了夏老太爷,还说他忤逆不孝,往死里冤枉夏世明,也怪不得夏世明对夏老太太态度冷漠。
  
        儿子被老娘污蔑气死老爹,这不管是谁,都会让做儿子的寒了心。
  
        夏大老爷去了后院劝夏老太太,夏老太太就揪着他一把衣服,骂他不孝,骂他白眼狼。
  
        夏大老爷那叫一个气呀,可是,对方是他老娘,即使打骂他,他也不能还手,也不能堵了她的嘴。
  
        最后,在夏老太太越闹越凶的时候,夏大老爷气急了,吩咐小厮去药方买了一些迷药,直接喂给了夏老太太喝。
  
        夏家后院,这才安静了下来。
  
        接下来,为了给夏老太爷举办一个消停的葬礼,夏大老爷每日都会给夏老太太的饭食里面下一些迷药,让她一直昏睡着。
  
        直到夏老太爷葬礼办完事,夏大老爷这才停了她的迷药。
  
        夏老太太清醒后,才发现已经一个多月过去了,夏老太爷的棺柩都葬土里去了。
  
        夏老太太那叫一个委屈啊,哭的上气不接下气,指着夏大老爷的鼻子骂他不孝。
  
        骂了夏大老爷,又骂夏世明,骂了夏世明,又骂夏二太太,然后又骂夏三老爷两口子。
  
        一个接一个的骂,骂人好像已经成了她的习惯,一个小时不开口骂人,嘴巴都会痒痒的难受一样。
  
        骂够了,喝杯茶,吃饱饭,继续骂,骂的夏家没有一天是安宁的,吓得三个儿媳妇都不敢靠她边。
  
        一开始,夏大老爷还会来劝劝她,可每次来,夏老太太都会指着他的鼻子大骂一顿,次数多了,纵然夏大老爷在失去父亲时,想对老母亲好一些,也害怕她了。
  
        至于夏三老爷,每日借口庶务上的事情早出晚归,白日都不在家,而夏世明,是压根儿就不靠夏老太太的边,随便她怎么骂,都当没听见。
  
        等到夏老太爷过了七七后,夏世明就张罗回京的事情。
  
        “二弟,爹去世了,我们都要丁忧,不如就留在江宁城,等到起复时,再回京城不迟。”夏大老爷见老母亲这样,不忍心就这样走。
  
        不管怎么说,老母亲最近两年对待二弟是苛刻了一些,给他也没个好脸,可是,以前对他那是一百二十个心。
  
        他不能不对母亲不孝。
  
        夏世明却是一刻也在江宁城呆不下去,他吩咐夏二太太收拾行礼,然后对夏大老爷说,“我家老大还在京城,留他一个人在京,我不放心,我们二房就先行一步,大哥就留在江宁城,好好再劝劝母亲。”
  
    
  
    
  
    
第931章 分家

  
        夏世明见夏老太太终日闹个不休,还经常针对他,他就是书呆子也看出来了,这个家,是容不下他。
  
        夏世明决定回京城,夏大老爷劝了几句,没有劝通,就嘱咐他,“父亲去了,母亲最近心情也不好,脾气大了一些,你身为儿子的就多体谅体谅她,你要回京,总得去跟母亲报备一声,不管怎么说,那是我们母亲。”
  
        夏老太太得知夏世明一家人要回京城,就冷笑的盯着他,道,“想回京,我不拦你,不过,你爹去了,你和老大又总是在京城,三年也难得回来一趟,我岁数大了,也活不了几年,这整日待在老三跟前也不是一回事,我不是只有他一个儿子,我有三个儿子,我没了老头子,以后,就你们三个儿子来养我。”
  
        她看向夏世明,又冷哼道,“你家的媳妇,我实在是不喜欢,她也没那么大脸面来侍候我,我看这样吧,在你回京之前,你们三兄弟就把家分了,我跟着老大过,家里的祭田和祖产都得给老大。”
  
        夏老太太一开口,夏世明和夏大老爷都震惊了。
  
        夏大老爷说,“母亲,这怎么行,父母在,不予分家,这……”
  
        “我说行就行。”夏老太太呵斥道,“怎么,你们的爹没了,我老了,说句话,你们就可以不听,可以忤逆我了?”
  
        “没,孩儿不敢。”夏大老爷赶紧低头认错,可心里却老大不乐意。
  
        近几年来,夏老太太的脾气越来越坏了,一张嘴巴开口就是骂人,不管多难听的都能骂出口,比市井泼妇都还要让人惊悚。
  
        这要是母亲以后都跟他住一起,家里还能安宁?
  
        可是,他是家里的老大,父母在世就分家,理应他来奉养父母,别说开口将母亲推给两个弟弟奉养,他就是连想都不能这么想。
  
        夏老太太就吩咐丫鬟去唤夏三老爷来,也不叫旁人,也不让其他人进去,就母子四人在偏厅里,把家给分了。
  
        夏世明一脸苍白的走出偏厅,夏大老爷随后出来,他看向悲伤背影的夏世明,欲言又止,似乎想说什么,又不知从何开口。
  
        夏三老爷出来时,喊住了夏世明,道,“二哥,那宅子,要不,你还是继续住吧,你就把当初买宅子的银子给我就行,你也知道,我在江宁城住惯了,也不能去京城住,那个宅子……分给我,也是空着,不如就卖给二哥住,二哥也省的搬家了。”
  
        三兄弟分家,祭田和祖产都分给了老大,老大奉养母亲。
  
        家里后来置办的产业,夏老太太说,那都是夏三老爷庶务做的好,辛辛苦苦的赚了点银子,才置办的一些产业,就连这一家子老老少少的吃喝拉撒,这些年都是夏三老爷赚银子养着。
  
        既然要分家了,那就不能亏着夏三老爷,把夏家后来置办的产业都给了夏三老爷,也算是弥补他这些年来为了这个家做牛做马的酬劳。
  
        再说了,没有夏三老爷的幸苦赚银子,那些个产业也就没有,现在分家给他,也是理所应当的。
  
        而这个后来置办的产业,其中就包括了在京城置办的那个宅子。
  
        至于夏世明,夏家除了祭田和祖产外,就只有夏三老爷后来置办的一些产业,既然这些产业都分给了夏三老爷,那就没有其他的产业再分给夏世明。
  
        这就相当于让夏世明净身出户。
  
        夏世明心里很失望,可却一句反驳的话也说不出来。
  
        自古以来,大户人家分家,祭田和祖产都是分给嫡长子,从不拆开分,因为嫡长子不但肩负着奉养父母的责任,还肩负着将这一支嫡子一代代传承下去的责任。
  
        还有,最主要的是,大户人家分家,家里的祖产和祭田不能拆开分,要是拆开了,几代人之后,这份丰厚的产业就会慢慢被削弱,同样,夏家的财力势力也会慢慢变得薄弱,慢慢的会被人挤垮,取代。
  
        为了家里一代代繁荣昌盛下去,大户人家在分家时,祖宗传下来的祭田和祖产都是由嫡长子继承。
  
        至于其他的产业,按理来说,应该是剩下的儿子们平分,可夏老太太说,夏三老爷上任以来近二十年,一文钱没拿过到家里来,还用了家里不少银子,甚至媳妇儿子都是家里帮着他养。
  
        他不但没给家里减轻负担,还给家里增加了负担,夏老太太就将夏世明一通说,说的夏世明燥的连头都抬不起来,满脸的羞窘。
  
        在夏老太太说,夏家其余的产业都是夏三老爷后来置办的,这些产业,理应要全都分给夏三老爷。
  
        夏世明一句话也没反驳,连连点头。
  
        等他点了头,夏老太太就要求他回京后,将京城里的夏家宅子给让出来,分家后,那栋宅子就成了夏三老爷的了。
  
        夏世明到这时,脑袋里才嗡的一声,脑海一片空白。
  
        直到这时,他才后知后觉的的发现,他二房的人竟然被夏老太太净身出户了。
  
        他脸色苍白的走出偏厅。
  
        在夏三老爷叫住他,开口要把宅子卖给他时,他只能苦笑。
  
        他一年才二百两银子的俸禄,还得供两个儿子念书,养活一妻一妾,还有他大儿子,(就是许氏给他生的儿子)一个月也没少花银子,可以说,他一年的俸禄根本就不够二房一家人的嚼用,月月还得郭氏和玉娘贴补一些才够用。
  
        就这样的条件,他哪儿买得起那么大一个宅子啊,就是如今,他攒下的私房银子,也就一千多两,那还是他的玉娘在他来江宁城时偷偷塞给他的。
  
        “二哥,你什么意思,你倒是开个口啊,你要是不买,那就帮我卖了它,银子就托人给我带回来,我做生意,正是要用银子的时候呢。”夏三老爷最后还加了一句。
  
        夏世明虽然是书呆子一个,可也不笨,夏三老爷的话外话,他也听出来了。
  
        是怕他拖欠他的房款不还吧,才故意这么说吧?
  
        兄弟做到这一个份上,还真让他心寒。
  
    
  
    
  
    
第932章 回京

  
        十月初,旱灾还没过去,老百姓还集中在江南三大救灾点,男人们还照样每日都去挖水道,已经挖通了很多地方,通了水的地方,百姓们也抓紧时间将冬麦种了下去,等到来年三月份,冬麦就能收了,百姓们也不至于挨饿。
  
        而其他没有受灾的地方,九月末秋收后,新出来的粮食都被朝廷征收了去,派兵马送去了江南。
  
        这批粮食,再一次挽救了江南粮食紧张的急,也挽救了江南数百万老百姓的性命。
  
        有了粮食,褚景琪就下令下去,给做活的男人们一天吃两顿干饭,一顿粥食,至于在家的妇人们,一天只吃两顿粥食。
  
        吃了干饭,男人们干活也更加有劲,水道挖了近半年的时间,也挖了一大半,还有一些离湖泊远的几个城市没有挖通。
  
        随着水道越挖越远,官兵和百姓们也慢慢的随着水道的延伸位置,搬迁到了各地城市,褚景琪直接将各地的挖水道任务分派给了各地的知府去管理。
  
        知府们也不敢敷衍了事,因为各地都分派了二王府和褚家军的官兵们一起带领百姓们干活,知府不但不敢敷衍了事,还得积极领导。
  
        夏梓晗在京城也没闲着,还在腹黑皇上的暗示下,带头捐了一批棉花去江南。
  
        十月份了,江南虽还没到寒冷的时候,但也到了入冬的季节,天气只会一天比一天冷,百姓们住在帐篷里,若没有棉袄穿,根本就受不了。
  
        有了夏梓晗带头捐的棉花和布料,京城里一些有眼力见的官员们,也相继派人去买了一批棉花布料,捐了出去。
  
        就在京城里又掀起了一批捐棉花布料潮的时候,夏世明回京城了。
  
        夏梓晗得到消息,亲自去了城门口迎接。
  
        “爹,怎么就你们,大伯和大伯母没有回来吗?”夏梓晗迎上去,给夏世明夏二太太行了礼。
  
        夏二太太不敢受,忙让开了一步,又欠了欠身,还了半个礼。
  
        夏世明倒是没动,只是表情有些沧桑悲苦,道,“你大伯暂时不回来了,他写了要丁忧的奏折,托我上交朝廷。”
  
        丁忧三年,没有俸禄领,他这又分家了,一文钱也没有分到,他手里头目前也只有六百两银子,这还是去江宁城时玉娘给的一千两银子用剩下的。
  
        这三年,这一家大大小小可怎么办?
  
        两个儿子读书一年的费用都不少银子。
  
        夏世明愁的,满肚子的上火,嘴唇上都起了几个火泡,疼的他两天没吃饭。
  
        夏二太太看的心疼,可是,这事她也急。
  
        她的陪嫁虽不少,但用了这么些年,也剩下不多了。
  
        这几年,她和儿子的费用,夏老太太一文钱不掏,花的用的,都是她自己的陪嫁银子。
  
        她手里还有两个小庄子,一年出息有三百两银子,可现在分家了,他们二房连个宅子都没有分到,银子更是没有,以后还得买宅子,家里的上上下下的嚼用也都得靠它,就这一年三百两银子的出息,怎么够用?
  
        夏二太太也愁眉苦脸,就是面对夏梓晗时,那笑容都是挤出来的。
  
        夏梓晗多聪明的一个人,一见到夏世明两口子这表情,就知道是有事情发生了。
  
        她拧了眉,直言问道,“爹,在江宁城,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没……不,是,是有事,夏家分家了。”
  
        本还想瞒着夏梓晗的夏世明,一开口,就想到这事这么大,即使他不告诉,过不久,夏梓晗肯定还会从别人的嘴里听到这件事,那不如他亲口告诉。
  
        “分家?”分家了好啊,以后,她爹就不用被夏家老虔婆纠纏了。
  
        夏梓晗心里高兴,面上却不改色,安慰夏世明道,“爹,你就想开一些,京城里的大户人家家里剩下一个老封君就分家了的也不是没有,祖父没了,祖母心里头肯定难受,你和大伯大伯母又常年在京城,也照顾不到她,祖母一个人总是被三叔一家照顾,也不是那么回事,你和大伯父也会过意不去,那个家,就是这一次不分,也早晚会分。”
  
        “爹,是不是……分家的时候,祖母说什么了?”
  
        见夏世明脸色不好看,夏梓晗还以为夏老太太告诉了夏世明,他不是她亲生的事。
  
        夏世明摇头,“没,没什么事?我一切都好,玉娘,你不要多想。”
  
        这些年,玉娘已经个给了他不少银子花用,他可不能再用玉娘的银子,要实在日子难过,他就趁丁忧的这三年,去私塾坐馆好了,一个月也能赚几个银子。
  
        夏世明在心里细细打算,夏梓晗见他不告诉她,她就多看了夏二太太一眼。
  
        等上马车时,夏梓晗就把夏二太太拉着去了自己的马车上,说是好久没说话了,让夏二太太陪着说几句话。
  
        一上马车,夏梓晗的脸色就阴沉了下去,急急问道,“母亲,我看爹心情不好,是不是分家的事情?”
  
        夏二太太被扶正了后,夏梓晗一开始还喊不出她做母亲,可见她真心对待夏世明,这一句母亲,也就自然而然的喊出来了。
  
        夏二太太愁眉的点了点头,眼中含了泪,万份委屈,“说是分家,就是把我们二房的人净身给赶了出来,家里的祭田和祖产理应给大房,这个我们没话说,大房负责奉养老人,这祭田和祖产是该给的,可是,家里其他的产业却全都给了三房,说那全都是在你三叔的手里置办的,没有你三叔,就没有那些产业,还说你爹当官二十年都没有拿过一文钱回家,家里的妻儿还是你三叔赚银子养着的,这小叔子养嫂子侄儿……你说,你祖母怎么能这么说话?”
  
        “小叔子在家打理庶务,家里的老老少少他都养着,他确实是委屈了这些年,可是,他赚银子,置办产业,靠的也是夏家的名气,若没有夏家的名气做铺垫,他又怎么能去赚那么多银子,又怎么能另外置办产业,这还不是外面的人看在他是夏家三老爷的份上。”
  
    
  
    
  
    
第933章 瞒着

  
        “我们离开江宁城时,你三叔还口口声声要你爹帮他把京城里的宅子给卖了,银票尽量快些给他送去,说他做生意,正好缺了点本钱,楚玉,你都没看到,当时你三叔那个表情,就好像害怕我和你爹会贪了他那一万多两银子似得,我……不说你爹,就是我心里都一直不好受,他们这是要把我们二房的人往死里逼呢。”
  
        说着,眼泪都下来了。
  
        夏梓晗就劝她,“不就是一万多两银子么,母亲,那宅子你们都住习惯了,就不要卖给别人了,先卖给我吧,你们先住着,银票我明儿个就派人给你们送去,不过那房子还在祖母的名下,既然房子要卖给我,房契就得移到我的名下来。”
  
        她可不想以后夏三老爷拿了银子后,又拿房契来说事。
  
        夏二太太赶忙握着她的手,感激满满,“带了,我们这次来,带了房契来。”
  
        是夏三太太亲手交给她的,还嘱咐别弄丢了。
  
        夏二太太抹了一把眼泪,又道,“楚玉,母亲知道,你是个孝顺的,可你终归是嫁出去了的女儿,不能总这么贴补娘家,这宅子我们也不能白住你的,这样,我们先借住,以后,等我攒够了银子,我再从你手里买下来。”
  
        夏二太太决定,等房子的事情落实下来后,也跟一些小门小户的妇人一样,出去接一些绣活拿回家做,总能赚几个银子,也能给夫君减轻一些负担。
  
        听张姨娘说,以前她陪着夏世明在外地外任时,夏家就从来没有管过夏世明,夏世明的日子也过的相当清苦,当时,要不是张姨娘时不时的去外面接一些活回来做,赚几个银子买米买菜,只怕夏梓晗和张姨娘早就被饿死了。
  
        一想到夏世明会因为没有银子买米买菜而挨饿,或者吃白粥,夏二太太心里的决定就更加坚定了。
  
        “嗯,以后再说。”夏梓晗的心里,已做了打算,自是没把夏二太太的话放心里。
  
        将夏世明一家人送回夏宅后,天色就不早了,夏梓晗没有留下吃饭,但临走时,她从夏二太太的手里把房契拿走了。
  
        次日,夏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