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锦年-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段旻轩便道:“不必劳烦了,我们自己回驿馆就好。”
  差役长长鞠躬,作送别。
  孟云卿跟在段旻轩身后,转身一道往驿馆走去。衢州城不大,衙门同驿馆其实离得也不远。听闻茶庄子来了人,孟云卿已经归心似箭,竟也不觉走得快了些。
  过了五月中旬,日头毒辣,额头都沁出了涔涔汗水。
  段旻轩扯了扯她的衣袖,她才忽得停下来,不解看他。
  段旻轩伸手,替她擦了擦额头上的汗迹,轻声道:“走这么急做什么?”
  孟云卿愣住。
  她确实走得有些急,心里想着许久没有见过茶庄子那边的人了。她心中担心着娉婷和沈通,茶庄子那边过来的人即便不是娉婷和沈通,总能带着两人的消息过来。
  她着急知晓,才急了些。
  段旻轩摇头:“没听老爷子说,他们受了伤,要养些时候,眼下才过几日,哪能好那么快?”
  也是。
  孟云卿冷静下来。
  她额头还在流汗,才觉这日头确实太毒辣了些。
  苍月地处偏南,本就比燕韩国中更热些。眼下又是五月,若是再染了热寒,怕是比风寒还难治。
  她将才养好,要是又染了热寒,爷爷只怕更操心了。
  她心中唏嘘。
  “走吧。”段旻轩放下衣襟,也没有更多责备之意,孟云卿心中微暖。
  等到驿馆,守在驿馆门口的差役也迎了上来,恭敬执礼:“侯爷,孟小姐,茶庄子那边来人了,下官已经安顿好,眼下正在驿馆休息。”
  衢州城堆满了来协助赈灾的人,驿馆的地方也不够,有些拥挤。
  光是老爷子,段旻轩和孟云卿就占了三间房间,茶庄子那边再来人,也应当不好安排。差役口中说安顿好了,段旻轩知晓他有不少难处,便道了谢。
  差役就道:“侯爷客气了,是林大人早前就特意嘱咐过的。给侯府留的两间房,也都是才从柴房收拾出来的,同早前的安排不冲突。”
  林冕想的周道,段旻轩心底澄澈。
  孟云卿才问:“可知庄子那边,来了些什么人?”
  驿馆的差役就清楚得很:“老侯爷身边的福伯,还有一位,似是叫“音歌”的姑娘。”
  福伯和音歌?
  孟云卿喜上眉梢,虽然沈通和娉婷没来,但她确是好些时日没有见到音歌了。听闻音歌来了,脚下就似生了风一般,往驿馆内跑去。
  段旻轩也不拦她。
  音歌的房间就在孟云卿的房间不远。
  听到孟云卿唤她,音歌便迎了出来:“姑娘。”
  虽是只有半月未见,中途却隔了一个暴雨洪灾,娉婷和沈通都受伤了,音歌心中担心得不得了。眼下,见到孟云卿好端端站在这里,就扑了上去:“姑娘没事就好。”
  眼眶都是红的,看得孟云卿也眼底氤氲。
  重逢是好事,孟云卿擦了擦眼角,挤出几丝笑意:“看看,我这不是好好的吗?倒是沈通和娉婷呢?”
  音歌也擦了擦眼角,浅笑道:“沈通伤得重些,绑了绷带,胡大夫说要养上些时候。娉婷扭伤了脚,其余都是些擦伤,用了胡大夫的药,好得也快,只是胡大夫说怕养不好,会落下毛病,让她也在茶庄子那里多呆些时候。我看着娉婷,精神头倒是很好,就是整日念着姑娘,也想跟着一道来。”
  倒是娉婷的性子,孟云卿笑了笑。
  她记得娉婷的爹娘就是在洪灾里去世的,出事那天,娉婷在马车里吓得走不动路,幸亏有沈通和付鲍在。
  “对了,付鲍呢?”孟云卿问起他来。
  要说,也是付鲍当机立断,他们几人才捡回一条命来。
  听到付鲍两个字,音歌竟然尴尬笑了笑,拉她到一侧,悄声道:“姑娘可问到点子上了。”
  “哦?”孟云卿好奇。
  音歌就附上她耳旁,轻声道了几句。
  孟云卿听得笑了:“当真?”
  音歌点了点头,也跟着掩袖笑了起来:“付鲍那里,每日都是娉婷在照顾呢。胡大夫说付鲍要多活动,娉婷每日傍晚就扶着付鲍去后山散步。如今说道付鲍,还会脸红呢!”
  孟云卿也莞尔:“本来我这里也无事,就让娉婷在茶庄子多留些时候吧,别让她赶过来了。”
  “嗯。”音歌应声。
  娉婷和付鲍的事情说完,音歌就问起姑娘在衢州城来。苑中有些热,孟云卿拉了音歌进屋,主仆二人慢慢叙旧。
  全然将段旻轩抛在脑后。
  福伯就跟在段旻轩身后,笑眯眯看她:“侯爷和小姐无事便好,可急坏了老侯爷,几日都没合过眼。”
  段旻轩宽慰道:“这些年,幸好有福伯从旁照顾。”
  福伯摇头:“照顾老侯爷本是末将的福分。”
  没有旁人,福伯自称的便是末将,段旻轩就笑:“老爷子上午就去了衙门,怕是要晚些时候才能回来,福伯一路车马劳累,我给福伯沏壶茶。”
  侯爷怕是有事要他去做,福伯笑了笑,没有推辞。
  等茶沏好,递到福伯手中,段旻轩果然开口:“我是有件事,要请福伯帮忙。”
  福伯眯起眼睛,抿了一口:“侯爷吩咐就是了。”
  段旻轩便道:“老爷子那里,想让我云卿六月初回京一趟。回京之前,有件事情要请福伯安排。”
  福伯看他。
  所幸四下无人,孟云卿又同音歌说话去了,他咳了咳,轻声道:“阿媛不是在侯府吗?”
  福伯继续看他。
  他尴尬道:“云卿不太喜欢她,我想请福伯帮忙,让人先把她安顿到西郊的别苑去。”
  小姐不大喜欢?
  福伯懵住,小姐不是没见过阿媛吗?
  段旻轩悻悻笑了笑,也端起茶杯,幽幽道:“云卿是不大喜欢羌亚来的姑娘……”


第139章 
  等到晚间,老爷子从衙门赶回。赈灾之事将近尾声,他无需在衙门逗留这般久。老爷子见到福伯;眼中欢喜得很:“看看;这几日你不在;我还不习惯呢!”
  福伯鞠躬:“老侯爷说的是;老奴该早些来的。”
  老爷子又瞪了瞪眼,“路都没修好;你怎么来?”
  好似忘了他自己是怎么来的一般,段旻轩摇头,伸了筷煮给他夹菜:“今日的饭菜是福伯下厨的。”
  老爷子乐开了花:“好些时候没吃你做的饭菜了,想念得很。”
  孟云卿也跟着伸筷子。
  “音歌丫头也来了?”老爷子看到她身后的音歌。
  音歌福了福身;“老侯爷好;奴婢怕姑娘一个人不习惯;就跟着福伯过来了。”
  老爷子眯了眯眼睛笑:“过来也好;正好和云卿作伴。”
  音歌就点头。
  “对了,老福,你安排下;六月初就让旻轩和云卿先回京中。”老爷子心中记着这事儿。
  福伯也不多问;笑呵呵道了声好。
  “爷爷不回去?”孟云卿听出了端倪。
  老爷子摇头:“我不回去;等衢州城的赈灾忙完了,还要去找老谢下棋呢!这老家伙约了我好些时日,我若是不去,倒像是怕了他似的,我什么时候怕过他,是不是老福?”
  福伯笑容可掬:“是这个理儿。”
  段旻轩便伸手给孟云卿盛汤:“老爷子说什么便是什么吧,和老谢下了大半辈子棋,还从未赢过,只是未赢也不能输了气势,去还是要去的。”
  老爷子气得吹胡子瞪眼。
  孟云卿低眉笑了笑。
  “老爷子,我想让福伯同我们一道回京。”段旻轩倒是忽然提起,“云卿没到过京中,初到京中,人多眼杂,总需要花精力应付,总归要有人照应着。福伯在京中多年,侯府里没人比福伯更清楚了。”
  言罢,看向老爷子。
  有道理,老爷子想也不想就点头:“老福,那你同旻轩和云卿一道回京吧。”
  福伯眯了眯眼睛,应好。
  “可爷爷这边就没有人照顾了?”孟云卿有些担心。
  “老爷子当年带兵打仗的时候,麾下大军没有三四十万,也有二三十万人之多。二三十万人都能照顾得妥妥帖帖,哪能照顾不好自己。老爷子,是不是?”段旻轩挑眉。
  这前一半算是马屁,后一半算是将了一军。
  马屁都拍了,这将好的军也得接着,还果真是他的好孙子。
  老爷子嘴角抽了抽,睨他一眼:“不就是按时吃药,不熬夜下棋吗?知晓了!知晓了!下完了棋就回京。”
  如此,便算是同他约定好了。
  段旻轩低头吃饭,不再多问。
  可这约定也太过含糊了些,孟云卿有些放不下心来。
  一顿饭毕,老爷子留了福伯下来,有些话要交待。
  音歌便去收拾碗筷。
  孟云卿正好同段旻轩去苑里走走。
  从前音歌不在跟前照顾,他每晚会到房中同她说会儿话才回回屋,如今音歌来了,倒多有不便了。好似所有的话,都需得压缩在这苑中散步的时候说完。
  孟云卿忽然不知该如何开口了。
  段旻轩先说:“下午时候,我问过福伯。说六月初沈通和娉婷不见得能从茶庄子一道动身。胡大夫让他们多养些时日,怕日后留病根。若是如此,我们六月初就先从衢州城走,等他们的伤养好了,再让人接他们来京中。”
  “嗯。”她也听音歌提起过了,孟云卿没有异议。
  只是说到娉婷,孟云卿想起音歌下午说起的事情,便正好问起:“对了,付鲍在家中可有定亲?”
  付鲍没有妻室不假,她只是不知道付鲍家中情况如何。
  付鲍?
  她突然问起付鲍来,段旻轩有些意外,继而笑道:“他娘亲倒是着急,只是他不急。”
  孟云卿心中松了口气,脸色就缓和了些。
  “好好的,怎么忽然问起付鲍的事情来了?”段旻轩问。
  孟云卿嘴角微微牵了牵:“听说付鲍那里,每日都是娉婷在照顾着,两人也走得近。”
  段旻轩便明了了:“你是想做媒人?”
  孟云卿摇头:“娉婷的爹娘过世得早,是娘亲收留,她才到了孟家。也一直跟着我,中途吃了不少苦。我总觉得有些对不住她,若是能帮些,就帮衬些。”
  段旻轩就笑:“你同她一直一处,也照顾她得很,还有什么对不住她的?”
  孟云卿语塞。
  她想的是前一世的事情,如何好同段旻轩提起。索性笑了笑,权当默认,缄口不言了。
  段旻轩也不多问,只道:“我们恰好六月回京,就托福伯去问问付鲍娘亲的意思吧。”
  福伯出马,倒比他们二人都合适。
  还是他想得周道。
  孟云卿便点头,心中莫名涌上一股欣喜,甜蜜得很。
  付鲍人品好,又踏实稳重,是个好的托付对象。
  两人又两情相悦,是一桩良缘美事。
  孟云卿想了想,又道:“对了,先别急让福伯去问,我也是今日才听音歌说起,若是弄错,倒荒唐了。”
  她想起这么一出。
  段旻轩驻足,她也跟着驻足,回眸看他。
  他笑吟吟道:“云卿,问问福伯不就知晓了?”
  也是,她怎么忘了,福伯是一直同付鲍和娉婷呆在茶庄子的,福伯定然再清楚不过了,她倒是糊涂了。
  心中顾虑打消,脸上的笑意都更自然了些。
  四下无人,段旻轩便俯身,鼻息贴近她脸庞,悠悠道:“你若是有心,不如想想我们的事?看看外祖母,舅舅,和舅母都喜欢什么聘礼,也省得到时候再想,耗时耗力。”
  早前还唤的老夫人,定安侯和侯夫人,眼下就改口成了外祖母,舅舅和舅母……
  晚霞挂在枝头,轻尘就在红色的光束里轻舞。
  苑中都沾染了几分迷离。
  孟云卿别过头去,轻声娇嗔道:“我哪里知道聘礼要准备些什么……你该去问爷爷……”
  他微微扬起了嘴角,趁着一侧掠过的喜鹊,在她脸颊上轻轻点了点:“说的也是,晚些我就去问老爷子……说是他孙女让问的……”
  “段旻轩!”孟云卿恼得很。
  她轻咬着下嘴唇,胖嘟嘟的脸上,挂了几许晚霞的绯红,很是好看。
  他也想上前咬上一口,忽得,又不想了。
  便伸了伸手,在她胖嘟嘟的脸上捏了捏,笑意就融化在眸间。
  孟云卿后悔那日掐他的脸掐轻了。
  ……
  翌日清晨,又同往常一般往衢州城衙门去。
  孟云卿倒是熟悉了,音歌却陌生得很。
  “姑娘,不是说有流民吗?”虽然有老侯爷和宣平侯在,音歌心中是怕的。
  过往在定安侯府,也多多少少听人说起过灾荒的事,听闻沿路抢食的灾民连驻军都拦不住,还有好些人落草为寇,大抵都吓人得很。
  孟云卿拍了拍她的肩膀,宽慰道:“别怕,衢州城这里不像别处。”
  音歌将信将疑。
  直至沿途见到井然有序,音歌才相信了些,真如姑娘口中所说。
  “那姑娘去衙门那边做什么?”
  “帮忙抄录抄录文书,和秀娘们缝补些大帐和衣裳,还有清点些物资之类的,有什么就做什么,倒也不清闲。”
  音歌娥眉微蹙:“是老侯爷让姑娘做的吗?”
  赈灾的事,老侯爷和宣平侯做就是了,若是放在定安侯府,老夫人和侯爷,侯夫人都怕会舍不得姑娘去做这些的。
  孟云卿才领会她的意图:“魏老先生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是身体力行,赈灾之事,能尽一份绵力就尽一份勉力。当日被暴雨困在山中,险些连命都丢了,还是衢州城的官役冒雨来寻人,才捡回这条命。都是些轻松的活计,能做些就做些,比留在驿馆中有意思。”
  音歌听得似懂非懂。
  但姑娘这么说,她也点头。
  等到衙门口,却发现今日异常忙乱,出出入入的人面色都很紧张,不像往常。
  段旻轩拉了一人问起,段旻轩记得他是林冕身边管事的小吏。
  小吏见了他也不隐瞒:“林大人安排了几十人去李村抢修道路,没想到暴雨是没下了,山中却是漏空的,砸下了不少石头来,好些人受了伤。原本大夫就不够,眼下就连包扎伤口的人手都不足了。伤得重些的,先抬回府衙这里了,伤得轻些的,还在李村附近呢。林大人还在四处寻人,先将送这里来的伤员处理了,日头又这般毒,若是处理得不及时,怕是会感染溃烂,林大人还在焦头烂额。”
  他慌忙得很,段旻轩也不拦他。
  恰好门口又抬进来一人,身上都是血迹,盖着布,口中还在喊疼。
  孟云卿想帮忙,但确实不会。
  音歌福了福身,“姑娘,我去吧。早前在侯府要伺候老夫人,太医院的院士们教了我些基本的包扎,上药常识,正好可以用上。再教旁人些粗浅的方法,应当也可以学,总比这样的胡乱用盖着纱布好。”
  小吏倒是惊喜:“姑娘说的可是真的?”
  这般用纱布盖着,绑着,还是乡间的术士教的。
  音歌腼腆点头:“只是救人之事就不会了。”
  小吏难得舒眉:“姑娘会包扎上药就是好事,下官就去寻些人手来,姑娘先教着。”都提到太医院了,总比何处抓来的乡间游走的江湖术士要好些,小吏庆幸。
  “去吧。”孟云卿首肯,音歌便同那小吏一道去了。
  “没想到音歌还会这些。”段旻轩感叹,“外祖母也真舍得将她给你了。”
  “是啊,外祖母疼我。”孟云卿也感叹。
  还未进门口,又有差役上前:“侯爷。”
  是来寻他的,手中还呈着封信:“京中差人送来的。”
  段旻轩接过,光是看了看信笺上的字迹就滞住,“容”。
  容是国姓。
  千里迢迢还能有谁给他送信?
  “你先去衙门吧,我稍后来寻你。”段旻轩朝孟云卿道。
  他先前的神色,她尽收眼底,便也不多问,径直往大厅那头去了。
  段旻轩拆信,信中只有寥寥几字——“救急!又来了个小祖宗。”
  看到“祖宗”两个字,他就头疼。
  前一次有人提到“祖宗”,便塞了个羌亚美人在他府中,到眼下都还没有接走。
  现下又来了个“小祖宗”!
  他怕是不用活了!


第140章 
  依旧是在大厅里抄录文书,孟云卿今日却静不下心来。
  不时瞥目看向主位那边。
  段旻轩也似有事情惦记在心里一般,从衙门收了那封信开始;神色便有些游离。他惯有的动作;便是想事情的时候;指尖轻叩桌沿。
  眼下就是如此。
  偶尔也同老爷子一处;低声商量着什么。
  孟云卿有些出神,墨迹就在文书上晕染开来。
  先前的倒是都白抄了。
  “孟小姐;你没事吧?”一侧的主事的文书官问起。
  她今日有些心不在焉,墨迹晕染也不是第一次,还连带着抄错一些,返工了不少。
  孟云卿脸色有些歉意:“昨夜没睡好;有些恍惚。”
  “要不;歇一歇?”文书官提议。
  孟云卿颔首:“那我去别处看看。”
  文书官点头。
  “爷爷;我去绣房那边坐坐。”孟云卿起身挪到主位那里;她先同老爷子说一声,以免老爷子稍后若是寻她,见不到人着急。
  在衢州城衙门呆了些时日;这里的人对她都熟悉了;老爷子也放心:“去吧;累了便歇歇。”绣房那边辛苦,不比大厅里。
  孟云卿应好:“嗯,那稍晚些,我再去音歌那边看看。”
  意思是,晚一些才会回来,爷爷不必担心。
  老爷子道好。李村抢修那边今晨出了事端,抬了不少人来,听说还是音歌丫头在帮忙照看。孟云卿心里挂着,去音歌那里看看也合情理。
  孟云卿就瞥了眼段旻轩,他也看了看她,没有多说旁的。
  孟云卿便起身离开。
  临到大厅门口,又转身回眸看他,只见他指尖还在轻叩着桌沿。
  孟云卿便也不逗留了。
  到了绣房那端,竟是比往常更为忙碌。
  秀娘们见到她来,都只匆匆打了个招呼,就低头做伙计去了。
  管事的绣娘就道:“今晨不是来了许多伤员吗,要人手去上药,包扎伤口之类,上头说女子细心些,便从绣房里调了些人走。这不,就这些个人了,东西还得一样做,忙都忙不过来了。”
  管事绣娘手中也没闲着,飞快得穿针走线,一刻都没耽误。
  又是同李村抢修的事相关,孟云卿也不多问了,只听从管事绣娘的吩咐,拿了些要缝补的东西,开始做事。
  这会子的节奏很快,大部分人整整一个上午保持一个姿势,除了指尖和眼眸,旁的都没有动弹过,许多绣娘都道肩膀和眼睛酸疼得很。
  管事的绣娘就做主,先停下工来。反正都临近晌午了,先将午饭吃了,顺带休息些时候,晚点再几许做货。
  秀娘们都道好。
  孟云卿不用饭了,她想去音歌那边看看,迟一些再回绣房来,同秀娘们一道开工。
  主事的绣娘也不留她,今日的活重,她又是宣平侯府的小姐,能耐着性子陪她们坐这么久,也实属不易了,她也不盼着孟云卿能回来。
  等到药房那端,孟云卿才晓更为忙碌。
  绣房这端是静坐着不动,忙到屋里静得只有针线和布匹的声音,药房这边便更乱了些。
  进进出出的担架,喊疼的伤员,还有跑上跑下的看护人员,取纱布和药材的小厮,药房里乱糟糟的,没有一刻是清闲安静的。
  受伤的人员不少,有躺在床上呻吟的,有些伤了胳膊和腿脚,孟云卿不忍看。
  寻了许久,才在最里头见到音歌。
  照理说药房里的伤员多,要通风,以免得闷热导致伤口感染,但眼下是五月,正是热的时候,药房里满满是人,通风的效果也不好。
  孟云卿就见到好些包扎好的伤员都是抬到后院去的。
  药房这端就留了些待处理的人员。
  音歌忙得满头大汗,也顾不得休息,稍得空闲就擦擦汗继续。身旁还不时有人来问她,她也要抽空去关照旁的病人。
  于是来来回回,忙碌异常。
  音歌平日就能理事,跟在老夫人身旁,也能张罗,如今放在这里,倒显得利索能干。
  孟云卿没有上前打扰,就在一旁远远看她。
  “孟小姐好。”有经过的人同她招呼,她也轻声回礼,若是有些能搭手的活,她也搭手帮忙清点和盘算,总归比不过音歌这端。
  “孟小姐。”再有人唤她,声音就有些熟,孟云卿回头:“林大人?”
  正是林冕。
  “药房在照料李村抢修的伤员,下官来看看。”林冕在主理赈灾事宜,怕是只有在晌午休息的时候才有时间,林冕是抽空过来的。
  “听说在药房帮忙照看的,是孟小姐身边的音歌姑娘?”林冕问。
  孟云卿如实点头:“音歌会些包扎和上药的方法,恰好能帮的上忙。”
  林冕笑了笑:“此回衢州城这里倒是多亏了侯府上下。”
  孟云卿摇头:“能近些绵薄之力就好,说来还要感谢林大人,否则我和宣平侯还不一定能脱险。”
  “那下官先去看看,不打扰孟小姐了。”他本是抽空来此处的,时间不多,孟云卿也不挽留。只是远远看着,见林冕正是朝音歌那端走去。
  不多时,两人就一面说起话,一面去看伤员。
  离得远,听不到他们说什么,只是一个说得认真,一个听得认真,倒也算投机。
  “孟小姐,吃过了吗?”有人见她一直在这里,也没有去用午饭,手中正好拿了饭菜,想让与她。
  孟云卿笑了笑:“我就去。”
  那人才点头离开。
  见到音歌这里安好,她也帮不上什么忙,索性也不在药房这里多呆添乱了。今日绣房里忙,她想着寻个地方弄些吃食,就回去绣房那边帮忙。
  结果刚出了药房,就有小厮来寻她:“孟小姐,原来您在这里,先前一直在绣房附近寻您,没寻到。”
  是专程来找她的。
  “怎么了?”孟云卿就问。
  “哦,孟小姐,是老侯爷那边在找您,您看看去大厅一趟吧。”
  爷爷在寻她?
  孟云卿道了声谢,便往大厅那端去。远远就见爷爷和段旻轩站在大厅门口,说着什么,并没有在厅中。关进关大人也在,许是正好说完,关进就拱手告退。
  老爷子将好见到她,唤了她上前:“云卿。”
  “爷爷找我?”她也随口问起。
  老爷子笑眯眯道:“前几日,爷爷本来还说,让你和旻轩在下月初启程回京的。结果京中来了消息,让旻轩尽快回去一趟,爷爷边想着让你和旻轩一道回去。”
  衢州城离京中倒是不远,几日路程就到。
  只是若段旻轩先走,她再回京,老爷子有些不放心。
  只是,今日就走?孟云卿忽然想起段旻轩今晨收到的那封信,原来是京中的急事,连爷爷都让他要早些回去。
  老爷子又道:“只是音歌丫头这里,怕是还要在衢州城留些时候,刚才关进关大人也提到此事,包扎的人手不够,旁的人经验又不足,关大人是想留音歌在此处帮忙,爷爷正好问问你的意思。”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音歌留下也好,孟云卿没有异议。
  “那你先同旻轩回驿馆收拾下行李,明日就出发吧。”
  孟云卿点了点头,正好晚间也要同音歌说一声,要将她留在此处。孟云卿又顺道问起,“福伯呢?”
  他们提前走,福伯是不是也要一道?
  段旻轩开口:“福伯已经先行一步了。”
  老爷子也道:“侯府里有些事情要打点,老福先回去也好。”
  孟云卿点了点头,又迟疑道:“那爷爷这里呢?”
  老爷子捋了捋胡须,说:“衢州城这里还需要有人看着,爷爷正好在这里,等六月这里的事情忙完,爷爷就去老谢那里,总归八月就回京了。旻轩说你生辰在九月,爷爷还要在你生辰前赶回来。”
  孟云卿唇畔牵了牵。
  “去吧,我同关大人还有事情要商量。”老爷子也不多呆了,转身回了大厅。
  段旻轩问:“吃过饭了吗?”
  孟云卿摇头:“还不曾。”顿了顿,又补充道:“先前忙忘了。”
  是怕被他说道。
  眼下,衙门里的午饭当用完了,本就吃紧,余出来的午饭也不会等到这个时候,见段旻轩拢了拢眉头。孟云卿赶紧转过头去,其实她正好有些饿了,腹中饥肠辘辘的。
  “拿着。”他递给她手中一物。
  红红的,还有些温度。
  “烤红薯?”孟云卿意外惊喜(大家不要纠结红薯什么时候传入的,这就是个架空文,嘎嘎),尤其是这般饿的时候,只觉口水都在喉间下咽了。
  “吃完再走。”他也不多说。
  前院有休息的石凳,两人就寻了空闲处落座,孟云卿满心欢喜,一边剥,一边问:“特意给我留的?”
  他怎么知晓她没吃午饭的?
  她目不转睛看他,眼底就像闪烁了琉璃光泽的玛瑙水晶。
  段旻轩就道:“上午换了三处地方,怕是顾不得吃。”
  原来如此,信以为真,孟云卿便笑了笑。
  段旻轩就也不说破,他知晓她喜欢吃甜食。
  今日的红薯尤其甜。


第141章 
  “姑娘明日就回京?”音歌在衙门里忙乎了一整日,刚回驿馆,就听到孟云卿说起明日离开衢州城的事。
  孟云卿也同音歌说起;关进和林冕两位大人希望她留下来继续照看病人。
  除了李村抢修;别处送来的伤员也不少;今日音歌帮了不少忙。所以关大人听说她和段旻轩次日离京;才会特意向爷爷提这个不情之请。
  “可娉婷还在茶庄子那里,我若也不在姑娘身边;姑娘自己一人在京中如何办?”音歌是有担心。
  老夫人让她和娉婷从燕韩跟来,就是伺候姑娘的。
  让姑娘一人去京中,音歌心中愧疚得很。
  “去京中只是照顾我一人,留在这里;可以照顾更多有需要的人。再说了;爷爷在这里;福伯又先回京中去了;音歌正好可以帮我照看爷爷。”
  话虽如此……
  音歌垂下头去。
  “听爷爷说,衢州城赈灾的事情,最迟到六月中也就结束了;左右不过十来二十天。我今日去药房那边看了许久;也帮不上什么忙;倒是好些人因着你们的缘故保全下来。若是外祖母知晓了,她也会高兴的。”孟云卿宽慰,“我也想着娉婷和沈通还在茶庄子那里将养,少则也要十天半个月。若是娉婷和沈通那边有些什么事,你还可以照应着,我也安心些。”
  她确实是这般想好的:“等到六月中,娉婷和沈通那头若是好了,你们就一道进京。”
  既然姑娘拿定了主意,音歌这才点头:“那姑娘一路上要好好照顾自己。”
  她才来衢州城一日,孟云卿就要走。
  孟云卿笑了笑,“放心吧,我在衢州城不也好好的。”
  也是,音歌嘴角也噙了一丝笑意。
  宣平侯府是苍月京中的名门望族,老夫人说比定安侯府在燕韩还要气派得多,哪里担心姑娘会没有人伺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