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再许芳华-第2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时,有卫昭从中传话,说明太皇太后已让如姑姑留心小嫚,旖景料定太皇太后已经有所笃定,再加今日忽遇良机,引出太皇太后这句质询,旖景认为,大皇子的“来源”由她直诉于口,更利于己方,也免得虞沨再费心机挑穿。
毕竟太皇太后对旖景更为亲近,旖景也有把握此话由她说出,是坦诚布公的效果,太皇太后不致忌怀,而虞沨虽有所隐瞒,但也是顾及天子之故,不至让太皇太后心生反感。
这事,也是她突然福至心灵,并未与虞沨商议。
但这话却让太皇太后恼火:“秦子若竟也知情?”
这个效果当真极好。
“自是知情,娘娘试想,皇后是何等心性脾气,倘若不是秦七娘规劝在先,如何能容以庶代嫡?”
太皇太后冷笑:“景丫头,这事是远扬告诉的你?”
这语气实不太好,但旖景并没丝毫迟疑:“当时臣妾安返,秦七娘便即恳请王爷隐瞒此事,但王爷并无犹豫,立即述以实情,反是臣妾……说服王爷明面应允,为的也是察清秦氏究竟有何图谋,臣妾多妒之人,当年新婚之时,就逼迫王爷许以重誓,此生忠贞不二……”
话没说完,居然挨了太皇太后一脚,却也只是脚尖轻触一下裙子罢了。
“这话你也敢说!”太皇太后揉着额头,委实无奈:“都是多妒之人,怎么哀家就这么喜欢你呢,可见还是偏心。”
旖景垂眸——敢情太皇太后这是把她与皇后相提并论了?
话却一股脑地说了出来:“是臣妾力请王爷暂且隐瞒,便是要知会,也不能明说,实因,这事……与圣上息息相关。”
太皇太后自是理解:“罢了,倘若你与远扬是不知轻重者,当初被逼两难之境,还不借着这事兴风作浪?你们一直隐瞒着,也算是顾及大局。”心下却在暗诽,天子若有这般明智,她一把年龄,多少心思都耗废在“大局”二字,送走了丈夫又送走儿子,本是槁木之龄,眼下自当安享平静,哪还需要这般操心?
这气还没叹出,又听旖景一番五雷轰顶:“臣妾实在认为,皇后当初容忍妓子之出为嫡,大是不妥,这事压在臣妾心头也如泰山,王爷当初力主对娘娘直谏,实因臣妾诸多阻挠……还请娘娘恕罪,臣妾当日得知此事,惊惧太过,又因谙得秦七娘心怀不轨,可臣妾遭掳也是实情,实在担忧,深怕被宗族不容……毕竟此事虽涉皇后,却与圣上也有干系,臣妾实在烦难,王爷也有顾忌之处,商议之下,在不明秦氏企图之前,故暂隐瞒,只是眼下,秦氏叵测昭显,而娘娘既直言相询,臣妾再不敢隐瞒。”
毫不犹豫跪地,却未匍匐。
足足过了数十息,才听太皇太后已经变调的语气:“妓子?!”
有的事,就怕细察。
小嫚当初行事颇为高调,盖因那时天子不在储位,旁人才不在意,秦子若劝服皇后纳小嫚入府,将其子饰为嫡出,自然也对小嫚的身份做了一番遮掩,但只要太皇太后想察——别说小嫚是接过客的,即使她那时还是清倌,但毕竟身在千娆阁这个销金窟,多少纨绔得见?
但只不过,眼下小嫚身在后宫,等闲不能抛头露脸,不被外臣目睹,女眷们又没有涉足妓坊,才能瞒过罢了——毕竟好比平乐郡主这等胆大妄为者少见,更休论平乐、旖景等与杜宇娘有过来往的人,也不识小嫚,更休论其他命妇女眷?
便是虞沨,虽有出入后宫问安的机会,也不可能轻易得见小嫚这等品阶低下的嫔妃,若非秦子若当日“开诚布公”,大家且还瞒在鼓里。
只不过旖景与虞沨这时都不知道,原来江汉与小嫚有过“旧情”,莫说他们夫妻,便是江汉,这时也懵懂不察。
这事说来好笑,江汉那时虽是千娆阁常客,被小嫚心心念念记挂上了,但他本人,除了对杜宇娘,闲杂皆不入眼。
虞沨又怎知江汉曾是小嫚的“暗恋”。
江汉受秦相所荐进了太医院,小嫚是在坤仁宫见过他的,自认为因为“旧交”,江汉易于收买,实际上江汉也的确易于收买,但原因却是虞沨早有叮嘱,让他留意小嫚,他正苦无良策,小嫚却送上门来,江汉庆幸之余,哪想到其中的缘故。
毕竟是暗下接触,小嫚也没有倾诉衷肠的时间,兼着她这时一门心思都在“太后”这个置高无上的位置,自然也不会对江汉再倾诉“年少无知”时的情意,她且以为江汉是记得她的,故而才愿为她诊脉,两人就这么“心照不宣”下来,实际上江汉直到这时,尚未想起小嫚是他“旧识”。
是以反而这事,竟然是旖景率先揭穿。
——那也是用了秦子若坦诚相见的前因。
虞沨就这么“被食言”了,但他听了旖景事后说明,也没放在心上,又再去了一趟慈安宫,把真相复述了一回,太皇太后难免暴怒!
想过天子荒谬,竟不想荒谬到这个地步,阴谋诡算、多疑狠绝对于君帝而言不是缺点,反而是可取之处,但竟然容许妓生子为嫡,意在占取皇长孙之位,也实在让太皇太后愤怨!
宗族延续,血脉纯粹尤其重要,便是普通贵族都当弃绝这等荒谬举止,休论天家?
一个妓子,还是在妓坊有孕,如何保证腹中胎儿血脉纯正?
但太皇太后虽埋怨天子糊涂荒唐,最恨之人,还是在后蛊惑的秦相一族。
简直狼子野心,无所不用其及,比当年金逆更为可恨!
何德何能为国之戚臣,这等人家的女儿,根本不配母仪天下。
秦氏一族这时在太皇太后眼里已经是一片坟茔,她根本没再着重想过秦子若这姑娘。
但太皇太后没有立即发作,得知真相,这位已经料定大皇子必死,但她要看看大皇子怎么死,死在谁的手中。
即便是大皇子甚有可能是天家血脉,但“可能”二字已经成为大皇子必死无疑的罪名。
可怜稚子,身处险境而不自知,而他的母亲,也不自知。
小嫚好容易盼到宠幸,极尽“功力”,让这段时日欲求不满的天子酣畅淋漓后,小嫚抓紧时机,表达了对大皇子安危的担忧。
天子懒得与她废话,但为省事之故,只甩下一句:“放心,大郎身边乳母,是朕的心腹。”
小嫚果然就放心了。
而天子居然没有“灭口”的打算,盖因后宫诸多嫔妃,唯有小嫚“与众不同”,能服侍得他心满意足,那些真淑女——诸如严、邓、白氏,又譬如伪淑女——诸如秦后秦嫔以及廖氏,在天子咂摸来,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为乏善可陈。
谁也不如小嫚“来事”——那是当然,这些人谁也没受过妓坊专业培训,便是廖氏,虽出身商贾,人家也是当作“大家闺秀”来培养的,就是有些不伦不类罢了。
当今天子实在是个“务实”的人,不讲情趣,只重生理。
小嫚也才能应运而生。
但天子的“真爱”很快就要横空出世了!
而与此同时,苏六娘也出闺成大礼,这场婚礼尤其“热闹”——三朝回门时,陈六郎脸上还有青肿。
恩,的确是最后一回“打姐夫”的苏七娘一手造成。
当然,更让一众姐姐们瞠目结舌的是,六妹妹回门时,毫不避忌地说起她与六郎的洞房花烛夜——
闹得动刀子流血,只六妹妹云淡风清得很。

  ☆、第七百二十一章 三朝回门,有药可救

临水的小榭,朱漆在春阳里显出明媚的色彩,四面的画窗敞开,有轻纱随风而卷,就像是天边刚刚消失的霞光尚且逗留,靠水的那面窗,一方花梨木的案桌,远看去只见茶盏果盘琉璃碗,琳琳琅琅。春裳娇丽,几个华衣女子围坐着笑谈,有的是桃李年华的少妇,两个还是云英未嫁的闺阁。再加上向堤的这面窗口外,斜伸的一枝含苞欲发的朱棠,这一幅画面,像极了前人笔墨——水榭赏春。
其中最打眼的那位,自是一身大红衫裙,今日的主角,三朝回门的六妹妹旖风。
也不知她说了句什么,把二姐姐引得花枝乱颤的笑,便是这些年冷若冰霜的三姐姐,也暗暗卷了唇角。
旖景怀里,那个玉雪可爱的小丫头,手里拿着一块鲜果专心致志地吃着,被几个姨母的笑声一吓,跌在了衣服上,一瘪唇角才有了想哭的模样,旖景连忙又给了她一块果子,颠着膝盖逗哄:“小欣安,这一碟子都是你的,快别难过,乖,给五姨笑笑。”
二娘却招了招手,叫过来乳母,一把将欣安从旖景怀中夺了过来,又交给乳母抱了出去,旖景正想反驳,便见二娘把脸一沉:“好了,接下来可到了审问的时候,七妹妹八妹妹两个,到底还在待嫁,你们俩速速回避。”
一众姐妹都知接下来的话题,八娘先就飞红了脸,七娘却仍在磨蹭,但架不住二娘接下来那句:“想往下听,可还得等上三个月后,那时咱们论是什么话,都不避你。”
七妹妹婚期定在六月。
旖辰笑着推了七娘走开,好生叮嘱乳母,千万仔细,别让欣安在这附近跑,可是在水边,又交待了两个妹妹看着女儿,别让淘气,当她回到窗边时,便听见“主审”二娘直捅捅的问话:“咱们那位六姑爷,可又再犯浑?六妹妹可别替他瞒着,早前在远瑛堂见着,就看出六姑爷极不自在,定是又闹出了什么,世人都晓得他不像话,我看七妹妹当日手还不够重,还没让他长教训!”
二娘还在闺阁时,与长房的几个姐妹可不交好,动辄挑唆生事,兴灾乐祸,今日这话又忒是直接,旖辰便担心六妹妹犯恼,连忙看向旖风。
六妹妹倒知这二姐,从前是个不省事的,自打嫁了人,爆炭的性情也没怎么收敛,但只不过,心里的妒恨却渐渐消散了,这话虽说直接,不难听出是当真关切,非同那时兴灾乐祸唯恐天下不乱的心肠。
是以她只是一笑,也没了闺阁时候的寡言冷清,就算是为了让姐姐们安心,也得细诉洞房花烛夜的经历。
“许是这回翁爹与五伯尤其小心,并没让六郎多饮,晚上回来时,清醒得很,坐在床沿也不说话,也不看人,夫家的几个嬷嬷与丫鬟就紧张起来,我带去那几个,也都是虎视眈眈。”六娘这话一出,便是坐得稍远的三娘都看了过来,不知怎么却与旖景的目光碰在一处,她似有一声轻哼,又移开目光去看水里的涟漪,又成了漠不关心的模样。
旖景稍有无奈,原本以为三娘今儿个又得“借病”,事实上昨儿下昼,蔡家仆妇就来了一位,又说三娘着了凉,怕是出不得门,可不知何故,三娘今日却与蔡姐夫一同出现了,旖景猜度着,怕是武安候夫人在后头逼劝。
从前,三娘虽说待另两个姐妹尤其六娘表面和睦,可事实上并不亲近,只怕心里仍计较着“嫡庶”之别,认为她受了委屈,后来自觉婚事上不顺心,压根没人问她的主意,越发不满起来,干脆也不再奉承讨好,只过了这些年,旖景也看得出三娘心境上还是稍有变化,至少对姐妹们并非表现出来那般冷漠,只面子上依然执拗着。
六娘却没注意三娘的别扭,只往下说道:“一屋子人大眼瞪小眼,气氛紧绷得很,六郎又不出声,没法子,我只好让下人们暂且退了出去,剩两个人,却越发尴尬,六郎乳母才合上门儿,他倒站了起来,像要跟着出去一般。”
二娘脸色越发难看,一掌拍在案上:“摆了脸子给谁瞧?可没人乐意嫁他,真真就是癞蛤蟆吃了天鹅肉,癞蛤蟆反倒觉得委屈了?”
“二姐。”旖景连忙阻止二娘的义愤,却听六娘“卟哧”笑了出来。
这下大家都惊讶了,六妹妹往常寡言少语,也鲜少见她有笑,即使笑,最多也就扬起唇角,笑出声来更是屈指可数。
“真真就是二姐那话,我当时也恼了。”六娘喝了口茶,眼角仍旧含着笑意,可没有恼怒的模样:“我便起身对他说道‘这婚事,非但郎君觉得不得已,我也有不得已之处,明白郎君一时难忘旧人,自是不愿另娶,我更不愿当真与一个心有所属的人同床共枕’。”
“你真这么说的?”二娘惊讶得张圆了嘴。
旖辰摇头叹息,三娘又把目光看了过来,旖景颇有些担忧的握了握六妹妹的手。
“可不就这么说,倒让六郎顿住了步伐,越发说不出话,倒是正眼看向了我。”六娘反握了一下旖景的手,微微靠向椅背:“然后我告诉他,但事已至此,总不好让长辈们操心,我更不想被有心之人挑剔,这桩婚事是御赐,咱们闹得水火不容,天家颜面上也不好看,总归是要表面和谐。”
于是接下来六娘就打开来一个原本是盛放胭脂水粉的漆盒,里头却有把刀子。
“次日可得让太夫人察验元帕,这事必须应对,我就把刀子递给了他,说道‘这种见血的事,总不能让我一个女人担当’。”
一众姐姐瞪目结舌。
“六郎回过神来,倒冲我揖了一揖,这才说自是不敢让娘子伤及体肤,他也还算想得周道,说若是伤口太小出血太少,怕是应对不过去,可这要是手上伤口太大,岂不被人怀疑?便要在胳膊上下刀,红着脸让我回避。”
这下子二娘倒没义愤了,“卟哧”笑了出来。
“总归我原不想嫁人,更不愿与个陌生人糊里糊涂就行夫妻之仪,可也知道这事怎么也绕不开,遇着六郎这么一位乐意配合的,也算幸运。”六娘云淡风清地说道:“可我万万没想到,六郎竟是一个名符其实的文士,从没动过刀剑,下手也没个轻重……”
姐姐们额头上渗出汗意。
“血一时没止住,惊动了婆母,大半夜,只好暗暗从外头请了郎中。”
姐姐们:……
淡定的依然是六娘:“这样也好,免得婚后无孕,长辈们再迫着我请医服药,有婆母晓得实情,也能替我遮掩着,这事祖母面前自是不好明说,免得她老人家担心,姐姐们既晓得了,今后也能为我在这边支应。”
六娘说完话,又喝了一口茶:“婆母倒没为难我,想必是恼着六郎,斥责是少不了的,当晚他失血有些多,故而今日脸上才那般煞白,并不是因为不自在。”
水榭里静默了长有一刻,旖辰这长姐才摁着额角说道:“可长此以往,也不是法子,六妹妹到底是委屈了。”
六娘笑道:“大姐姐别为我操心,这样实合我愿,真要是嫁了旁人,为着礼法行不愿之事,我更委屈别扭,总归我与六郎那一晚,也算敞开心扉一谈,我不管他是否心有所属,也不逼他为不甘不愿的事,只无论他将来如何,只要我不愿意,他也不能逼我,总之既成夫妻,相敬如宾便是最好,他若是哪天想开了,为尽孝义,需要子嗣,大可直言,过继也好,纳妾也罢,我都不反对,庶长子不好听,我也愿意记在自己名下养育,总归是与长辈们商量着处理,谁也别拿我无子一事挑剔。”
旖景见六娘毫无憋屈郁怀,实不好再行规劝,只关切道:“陈夫人素来通情道理,我倒不担忧,只不知陈太夫人有没刁难六妹妹。”
“三娘得封贵妃一事已属定局,陈家一片喜气洋洋,太夫人虽不见怎么欣喜若狂,想是陈相有所叮嘱,也得做出温和慈爱的模样,五姐别担心,太夫人非但没有刁难,对我还维护得很,上茶礼时,还特意嘱咐了六郎莫再任性,要好好待我,否则她第一个饶不过。”
眼下陈相决计要与秦相斗个“强弱分明”,不再如前些时候,把慈安宫一系视为对手,对卫国公府这门强势的姻亲更加注重,六娘的日子倒顺遂得很,俨然成为孙媳妇这辈的“翘楚”,大受善待,等闲莫说有人给她委屈,便是讨好奉承还怕不够。
“你上头的嫂子,可十分不好相与。”二娘尚且计较着安慧,那些年,她可没少吃安慧的口舌。
“这就更不需担心了,今时不同以往,五嫂没有娘家作为凭仗,哪还会好比闺阁那般跋扈刁蛮,这两日,她虽不曾低声下气,却也将陈家许多人事一一叮嘱,我倒也领她人情。”六娘说道。
二娘怔了一阵儿,莫名就是一叹:“过了这些年,人事莫测,各人的性情倒都有了变化,就是不知四妹妹……咱们几个姐妹,唯她独自在外,好些年不得见了。”
这一提起四娘,姐妹几个也都有些伤感,虽说四娘封封家书都称平安喜乐,也晓得她如今膝下已有两子一女,女儿虽是庶出,却也养在四娘膝下,但到底是经年不见,并不知是否报喜不报忧。
当日午宴,依然还是设在远瑛堂,一家子围坐一张大圆桌,旖景细细一看陈六郎的脸色,果然是失血过多的模样,连嘴唇都有些苍青,弄得周、蔡两个姐夫都不好敬酒,虞沨本身饮不得,自然也只有消停,于是周、蔡二位只好频频向大舅兄苏荇举杯,贺他调任——却是太皇太后直接下令,将苏荇从翰林院调离,任命为羽林队正,属虞榴直属,算是摆脱了文职,成为君帝亲卫。
但这一支羽林,显然不再唯君帝令从,而受慈安宫挟制。
苏荇就此摆脱了“赋闲”的状态,也算值得一贺。
旖景再一留意,便见陈六郎席间犹犹豫豫着替六妹妹夹了一箸菜肴,六妹妹投桃报李般回了一箸,陈六郎耳尖略微一红。
旖辰显然也注意到了这个场景,用手肘轻轻一碰旖景,姐妹俩会心一笑。
这么看来,今后如何实不好说,只不知就算陈六郎“回心转意”,六妹妹会不会搭理他。
总归还有希望。
苏荏这时还因为“棒疮”卧床不起,秦五娘许是听说了六娘这桩姻缘不顺,其中少不得娘家在后兴风作浪,她便显得尤其局促,对六娘十分殷勤之余隐隐愧疚,是最早辞席的一个。
另一个心在不焉者便是黄氏,这一餐饭,她频频关注六娘,欲言又止得特别明显。
苏芎似乎也窝着火,强忍着才没为难六姐夫,刚刚散席,就拉了虞沨走开,说是要请教学问,虞沨有意要请陈六郎一同,苏芎虽有不满,到底没有太过抵触,总之这一次回门礼还算圆满和睦。
但黄氏宴后,挽了六娘去和瑞园,母女之间却爆发了一场极不愉快的争执,只这事,众人不知罢了。

  ☆、第七百二十二章 陈妃得宠,秦家获恩

三月的午后,阳光越发曛暖,洒人身上,春困便从骨子里激发出来,和瑞园没有芳菲,碧碧一片绿植,这时生机勃勃,看在廊子下一众丫鬟眼里,却也渐渐恍惚。
却听“咣当”一声。
摇摇欲坠的丫鬟惊得一颤,下意识就要往屋子里去,却被大丫鬟阻止。
并不需要任何言语提醒,丫鬟们遂又摒息垂眸,就当没听见那声响动。
屋子里,六娘仍旧坐在交椅上,看了一眼砸在雕花砖上的茶盏,唇角笑意却越发冷洌,她抬眸,直视黄氏满面恼怒,颤颤抖抖的唇角,与握紧的拳头,死死抵在炕几上。
“母亲当日逼我答应嫁去陈家,原是为着这个目的。”六娘又再重复一句,一模一样的话。
“你!”黄氏瞪圆了眼,额上青筋直露。
六娘微微蹙眉,这么多年,她熟悉的是母亲温婉贤良的模样,鲜少看她发怒,这回,只觉陌生,比当日在宫里逼迫时,更加陌生。
一双怒目正对一双冷眼,恰似再怎么炙热的夏阳,一入幽深寒潭,那光照再没力度。
黄氏突然有些无力,她觉得事情不应是这样,难道六娘答应嫁去陈家不是为了三郎的将来?不是为了母子三人能扬眉吐气?她这时,怎能说出这样的话,怎能用刀子剜她的心?!
“风儿……”突地,怒目泛湿,黄氏掩面,一声唤后,哽咽声在这静谧的空间断续,可当她移开指掌时,瞧见的仍是一双波澜不生的眼睛,可分明有寒气丝丝绕绕,袭入她的肺腑。
黄氏再不能忍,她才一起身。
六娘也站了起来:“母亲倘若今日又要下跪,请恕女儿就此告辞,将来,生死再不相见。”
黄氏整个人都僵在当场,这下连膝盖都颤抖着厉害。
“风儿,你必是明白,太后之所以坚持封陈三娘为贵妃,无非是为将来取代皇后之位!陈家决不能与秦家反目,这是圣上的意思……”
黄氏颇显口不择言,实因她本没强逼六娘作为,不过是想让她打探陈三娘与母族姜家那些个表兄有无过从较近,岂知就被六娘勘破,一句“母亲是要将女儿逼至死境,原来这才是母亲最终目的”的问话,那般彻底撕开了母女间的温情,让黄氏难以容忍,摔了茶盏。
六娘是她亲生,她怎么会置她不顾,盖因秦家屡屡逼迫,势必要搅和了陈三娘入宫一事,可陈家已有防范,没有机会下手,唯有通过六娘,不过是让她从中提供一二细事,又不是要她亲自作为,但六娘却说出如此绝情的话!
一切都是为了三郎,陈家是要奉承,可倘若陈家投靠太皇太后,一昧与天子、秦相作对,将来势必会与卫国公府结盟,大不利于天子独掌皇权,别说三郎夺爵无望,就连兄长黄陶只怕也落不着好,黄陶眼下是黄氏唯一倚仗,她不能容忍。
只有坚定站在秦相的阵营,那也是天子的阵营。
皇后之位不容有动,这是黄陶兄妹针对时势修改的计划。
黄氏深知六娘的聪慧,并不下于旖景,眼见今日女婿对六娘也不抵触,陈参议夫妻的态度早就显然,六娘势必能在陈家站稳脚跟,只要她愿意,说服夫家“回头是岸”效忠天子与秦相携手并非妄想,可燃眉之急便是,先得让陈家舍弃贵妃之位。
若是能捏住陈三娘的把柄,秦相才有条件与陈相和谈。
“倘若陈家执意要争后位,便会与圣上生隙,我正是为你着想,风儿,你是我的亲骨肉,我怎会害你?”黄氏泣不成声。
“母亲可还记得,女儿姓苏,而不姓秦?”
这一句话再度让黄氏安静下来,哭声噎在胸腔。
“我为苏家女儿,眼下又是陈家媳妇,与秦家,注定势不两立!”六娘将手中锦帕举起,轻轻为黄氏拭泪:“我曾说过,有朝一日您会后悔,因为当日答应嫁入陈家时,已经下定决心,母亲,那便是我最大的妥协,秦相意在苏家,女儿不能眼见父兄遇害,家族被欺,苏、陈已为姻亲之好,从此荣辱共担,这便是女儿竭尽全力要达成之事,倘若不成,父兄遇害之时,便是女儿绝命之日,还有三郎,与女儿也是同心同力,所以,母亲,这时不晚,望您悬崖勒马,还望母亲谨记,您是苏家妇,您的倚仗,其实不是旁人。”
锦帕交在黄氏手中,六娘转身离开。
这一方锦帕已经陈旧,一角朱棠针线细密,黄氏认出,那正是她数年之前,闲睱时亲手绣来赠予六娘的旧物。
——
不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时候,因为六娘的毫不配合,秦相黔驴技穷,贵妃册封仪式顺利进行,元和二年春,永寿宫迎来新主,大隆朝再有了一位陈氏贵妃。
皇后册封仪式因为先帝驾崩不够一载,一切从简,反而是这回贵妃册封,因有太后执意盛举,太皇太后默许纵容,凡五品以上诰命皆入宫参与庆典,搞得倒比皇后当年还要隆重,这事自然让坤仁宫那主勃然大怒,秦氏族人尽都黑面肃色。
天子大约也觉得这一桩事办得不利内部团结,颇有些介怀,但到底得顾及外家与生母的颜面,兼着这晚太后亲自来了乾明宫送上“药膳”,力劝天子虽说要重于国事,但也不能太过耗劳,子嗣繁荣也是大事——天子已经二十好几,膝下却仅有一双儿女,很单薄,很不正常,需多多努力。
没有办法,天子只好驾临永寿宫——到底也是“新婚”,今日正该来此。
对于这位三表妹,天子原本也较旁人熟识,不过印象还停留在当年,那时三娘并未及笄,却有一派世家闺秀千篇一律沉稳温婉的气度,天子并没抱着多少期望。
夜深,灯火数盏,并不能灿烂旷大的寝殿,那窗外月色入帏,清幽便就如水如澜。
风渗帘帏,轻纱慢摇,天子才入此间,但有一股暗香绕鼻,又见月色蔓蕴,光火远照处,女子青丝尽泄香肩,她就那么跽坐在窗下,身上一件玉白纱衣,竟像是准备就寝的模样。
抬眼之间,那面颊便就微红。
不比小嫚着意的妖娆,明明还是闺秀的端庄,只那一触及离的目光,却像柔羽拂过心头,不及捕捉,但却把酥痒轻而浅地留在那里。
天子微有疑惑,却又有些恍然,那时的邓妃与白妃,似乎也让他如此心动,可渐渐到了后来,怎么就索然无味?
“朕要沐浴。”大惑不解的天子心神不宁地甩下一句,等着“新妇”替他宽衣,侍候着他去浴室,却又忽然觉得这画面似有几分眼熟——朱帏浮动下,一窈窕女子,身覆月纱,玲珑隐约,羞而不语,他便举手,示意陈妃莫动,须臾,轻笑:“啊……江浮之的美人图。”
这下,天子便很有了几分意趣,毕竟这种暧昧却雅致,倒是小嫚营造不出的。
是以当天子泡在暖汤里时,脑子里浮现的还是前人的美人图,似乎就有一幅美人入浴……
忽闻轻微的脚步声响在脑后,天子忍不住转身回眸,垂幔处,步入一美,还是铅华不染、青丝如瀑,只又更衣,艳红的纱衣里透出玲珑身段,举步之间,更显修长洁白的双腿,赤赤又隐隐,一下子就烫热了天子的眼底。
果然,就是那幅美人入浴。
天子大觉兴奋——殊不知,便是世家名门闺秀,虽自幼接受的是温婉娴静的淑女规范,一旦得知女儿要入宫闱或者皇室,家族也会教以“情趣”,目的不同,规范也有差池,越是世家,越是明白没有一个男子会乐意妇人刻板生硬,端庄淑贵那是人前,抑或限于正妻,一旦成了后宫,架子端给谁看?
事实上当初邓、白二氏也不是索然无味之人,只渐渐明白要想活命,不能太受夫君宠爱,谁让当今天子不是情种?是以,才收敛起来,宁愿无宠,也省得被秦后的妒火焚成灰烬,家族保不了,天子又不会保。
这一晚天子极其尽兴,并一连十日,脚步都忍不住往永寿宫来,一次与贵妃饮酒半醉,甚至疑问——绻绻身为世家女,怎会有这般风情?
陈贵妃:……
绻绻不是她的闺名,但天子甚爱与人取个小名,比如当年“纤纤”,大约也只有皇后,才一直没有这等“盛待”。
陈贵妃只觉莫名,不知天子为何会有这等疑问,她倒知道皇后的荒谬,可不该后宫嫔妃都与皇后一般吧?
不过陈贵妃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真相,这是后话。
三月过后,随着贵妃陈氏宠冠后宫,皇后越发成了尖酸刻薄的妒妇一枚,总想找着机会狠狠教训陈氏,不过因着两宫太后一明一暗的维护,皇后一时未能趁愿,这番,倒霉的便是贵妃以外的诸多妃嫔,若说还有一人例外的话,便是秦嫔。
对于自己这么快就被人取代,秦嫔也是满腹不甘,越发着力于挑拨皇后,让她速速收拾贵妃。
皇后不断兴风作浪,终于触怒天子。
但天子去坤仁宫大发龙威后,皇后竟突然消停下来。
两宫太后甚觉讷罕——皇后竟然知教?
及到五月,有喜讯传来,贵妃有孕。
皇后居然也没发火。
反倒是秦嫔忍不住了,有回自己个冲撞贵妃,这下触怒了三位老大——慈安宫、寿康宫及天子,受到的惩罚不可谓不“惨烈”,杖责,削等,秦嫔成了秦婕妤,好歹她还担个秦姓,否则只怕直接打入冷宫。
当然,皇后的平静只是表面,整个秦氏一族其实都不平静,因为危难已经迫在眉睫——贵妃这势头太过迅猛,有天子恩宠,两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