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不负娇宠-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怀恩不过是个婢生子,王鼐更是头纸老虎,赵氏根本不会将这几个跳梁小丑放在心上。
“啊?”李氏抬起头,满脸的茫然,“那、那阿嫂你是为了什么?”才要这般报复?
“大娘!”赵氏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
李氏激灵灵打了个寒战,猛地伸出一只手胡乱摆着,“这个更不关我的事啊。大娘一直养在阿家身边,我、我就算想插手也插不上啊。”
赵氏却笑了,“呵~,你果然明白。”却装了十几年的瞎子、傻子!
赵氏最很王家的,不是王鼐背着她纳妾生子,而是苛待了她唯一的女儿王怀媛。
赵氏会迁怒李氏,也是因为王怀媛。
她冷冷的盯着李氏,“不关你的事?哼,我的好弟妹,你当我是傻子吗?这些年我不在家,老贼婆又是个拎不清的,主持王家中馈的一向是你。但凡你稍微有点子良心,略略看护一下大娘,大娘也不会被阿杨那个贱婢欺侮。”
赵氏越说越生气,“堂堂王家大娘,弄到最后,竟是连个婢生女都不如。无声无息的长大,无声无息的出嫁……我且问你,大娘出嫁六七年,王家可曾派人去探望过?你这个当家的阿婶,除了姻亲间的正常往来,可曾多给大娘写过一封信、送过一份礼?”
李氏被问得哑口无言,她确实忽略了大娘。
但这真不怪她啊,大娘那孩子太安静了,出嫁后更是半点音讯都没有,自己主持王家中馈,手头上这么多的事儿,哪里顾得上她?
赵氏仿佛看出了李氏的心声,冷冷的说道:“究根到底,还不是因为大娘跟你没有血缘关系?哼,果然不是自己的女儿自己不心疼啊。”
赵氏也没有真的要求李氏把大娘当成自己的女儿疼爱,她所求的,不过是李氏对大娘能有一丝善心。
偏偏李氏没有!
李氏既然这么做了,那就别怪她赵氏为女儿讨回公道。
“……所以,你是故意过继二郎?为得就是报复我没有善待大娘?!”李氏失声尖叫道。
赵氏微微一笑,“你若实在舍不得二郎,三郎也可以!毕竟他年纪小,我养在身边也能养出感情来。”
“你做梦!我绝不会把三郎给你!”
李氏急了,如同护崽的母兽,“再说,阿家不会同意的,大伯和我郎君也不同意。就是圣人,他、他也不能干涉臣子的家务事!”
赵氏挑眉,“哦,那咱们就拭目以待!”
第024章 各有各的算计
除夕,祭祖。
王家的祖祠是新建的,五大间的房舍,中间正堂摆放着稀稀拉拉的几个牌位。
没办法,谁让王家是新贵呢。祖祖辈辈都是目不识丁的田舍翁,名字也都取了一些猪啊狗啊的贱名,连个正经的族谱都没有。
往上数个四五代,还能记清长辈的名字,再往上就有些难办了。
王鼐发迹后,又是重修祖坟,又是在老家建祠堂,又是修族谱,折腾了好几年,王氏家族才不算太寒掺。
但,依然不够看。
空荡荡的祠堂已经打扫干净,吉时到了,万氏领着两个儿子、儿媳以及孙儿孙女开始祭拜。
在赵氏的指点下,万氏亲自将祭品端上供桌。
焚香,叩拜,行礼……
王家的新年祭祖正式开始。
万氏立在最前面,王鼐、王鼎兄弟随后,赵氏和李氏则带着女眷们站在另一边。
王家人丁不算太兴旺,但也是四世同堂。
万氏隔着氤氲的香烛烟气,望着满堂儿孙,心中涌起无限骄傲与自豪:二十年前,他们家还只是梁州乡下土里讨生活的农户,那时谁能想到她的狗儿能做大将军?她的孙子个个读书上进?
这都是她的功劳啊!
万氏忍不住挺起了胸脯,对着王家先祖,她也能理直气壮的说一句:没有我,你们王家能有今天?!
唐元贞站在李氏身后,面色平静,但心里却思绪起伏。
她有种预感,今天的祭祖绝不会就这么简单的结束,赵氏,定然有所行动。
果然,就在万氏陶醉自己的功劳的时候,赵氏先是说了句:“礼成!”
万氏回过神儿来,起身来到一旁的玫瑰椅上坐下。
赵氏的女官杨女史捧着个匣子走了过来。
赵氏立在祠堂正中央,扫视一圈,神情严肃的说:“有旨意!”
万氏的屁股刚刚挨到椅子边,听了这话,赶忙停止了动作。
王鼐的表情很奇怪,似是期待又似是拒绝。
王鼎不知内情,却猜到了一个可能,与李氏交换了一个忧心忡忡的眼神。
病了好几天,李氏的身体很虚弱,但还是强撑着来祠堂祭祖。一方面,是规矩;另一方面,她担心赵氏会借着祭祖的时机提出“过继”。
李氏相信万氏和王鼐都不会同意赵氏的决议,可她又不得不防。实在是白天的时候赵氏表现得太自信了,仿佛笃定了“过继”一事能成功。
忐忑不安了一下午,李氏决定,今天哪怕是一头撞死在祠堂上,她也不会让赵氏得逞!
李氏捏紧了帕子,看向赵氏的目光中带着一股绝决。
赵氏却不管众人的想法,慢条斯理的从匣子拿出一卷圣旨,展开,缓缓的念了起来。
依然是骈四俪六的华丽文章,废话很多,重点只有一个:骠骑将军、开国县侯王鼐,战功彪炳、忠君爱国,圣人很看重,特封其为开国县公,可袭三代。
赵氏读完圣旨,仔细的收好,瞥了眼王鼐,果然看到他激动的表情。
王鼐跟着先帝起兵,是开国功勋,但大梁的开国功勋多了去,能封为国公的只有战功最显赫的六位。
王鼐在那几位大佬面前,真心算不得什么“功勋”。一个侯爵,已是先帝厚待功臣了。
王鼐自己也明白,他这辈子除非再上战场立下大功,否则很难在爵位上有所进益。
可眼下大梁四海升平,哪里还有什么战事?
就算有,那也是小打小闹,得到的战功根本不够加官进爵。
更不用说圣旨里的“可袭三代”,绝对是天大的恩典。
现在大梁对爵位把控得非常严,“非功不得封爵”,就算有爵位,子孙承继的时候,也是降级而袭。
有了这道圣旨,王家三代便都是国公爷,王家百年的富贵是没跑了。
王怀淑站在万氏身边小声给她解释,等万氏听明白圣旨上的意思后,顿时高兴的跳起来——
“哎哟哟,真是祖宗庇佑啊,俺家狗儿做国公爷啦!”
“狗儿,还不赶紧给你阿爹、你阿翁磕头,多谢他们的在天之灵?!”
“还有大郎,你也快来,哈哈,你可是未来的安国公啊!”
万氏一手抓着王鼐,一手拉起王怀恩,兴奋得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王怀恩满面红光,虽极力克制,身子却仍忍不住的颤抖:开国县公,堂堂安国公啊。这是多大的尊荣、多大的富贵,就、就这么哐当一声砸到他的头上啦?
小万氏已经高兴得热泪盈眶:呜呜,她就知道自己是个有福气的,这不,马上就成国公夫人啦。一品啊,一品诰命!
唯有王鼐,听到老娘的话之后,脸上的激动刷得没了,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黯然与犹豫。
赵氏看着几人的表演,微微翘起的嘴角表明了她此时的心情。
怎样,高兴吗?呵呵,只是不知待会儿你们还能不能笑出来。
唐元贞觉察到赵氏噙着的那抹冷笑,若有所思的看向那个匣子。
呃,不会是她猜的那么狗血吧?难道那个匣子里还有另外一份圣旨。
果然——
赵氏将手中的圣旨交给杨女史,又从匣子里取出一卷。
“还有旨意!”赵氏清冷的声音在欢乐的祠堂里响起。
万氏愣了一下,双手还牵着儿子和孙子。
王鼐一副生无可恋。
王怀恩却一阵莫名的心悸。
“咋、咋还有旨意?莫非圣人不但升了狗儿的爵位,还额外有金银赏赐?”万氏想到赵氏回归时那一车车的金银,心中顿时生出无限遐想。
赵氏展开圣旨,语速均匀的念着。
这份圣旨没有走骈四俪六的华丽文风,简单得让人想哭:封骠骑将军、开国县侯王鼐为安西大都护,元月过后,择吉日率兵前往西州。
都不用王怀淑解释,万氏就听明白了,但她仍旧满脸茫然:“安、安西大都护是什么官职?西州?西州在哪儿?”
不等旁人开口,赵氏难得好心的帮婆母解说了一番:“阿娘有所不知,西突厥屡次犯边,圣人很是恼火,与几位老国公商量后,欲在西州筹建安西都护府,总督此事的便是安西大都护。至于西州,呵呵,也就是现在的高昌。”
“朝廷已经将高昌打下来了?”万氏舔了舔厚厚的嘴唇。她儿子好歹是骠骑将军,对于一些军政大事,她多少听说了一些。
这两年,大梁用兵的地方不多,其中一项便是征伐高昌。
但、但万氏并没有听说高昌那边有捷报传来啊。
赵氏微微一笑,道:“高昌战事胶着,圣人甚是忧心。郎君素来善战,想来小小一个高昌绝不是郎君的对手!”
万氏的眼睛都直了,她再无知也明白,征伐高昌绝对不是什么轻松的差事。
她家狗儿虽然是能征善战的大英雄,可、可战场上刀剑无眼,再加上狗儿上了年纪,万一、万一有个什么闪失,她能指望哪一个?
好吧,就算狗儿打赢了高昌,听圣旨里的意思,圣人还要留他在那里筹建什么都护府。
这、这不是摆明要让狗儿常年驻守高昌?
万氏听人说过,高昌远着哩,还是个穷山恶水的地方,在那里常驻,岂不是活受罪?
“不、不行,狗儿不能去!”
“还是留在京里吧,圣人刚才还封狗儿做安国公哩。”
万氏兀自絮叨着,她一时没反应过来,在场的其他人却都听明白了。
顺着赵氏,王鼐可以领取第一份圣旨。
违逆赵氏,呵呵,王大将军,您老还是去高昌吃砂子吧。
王怀恩脸色煞白,绝望的看着王鼐。
王鼎拧眉,一言不发的站在那里。
李氏先是立起了眉毛,接着又缓和了表情,两只眼睛不断的在赵氏、王鼐和王怀瑾身上转来转去——
安国公,一品国公爷,可袭三代!
听着貌似也不错啊……
第025章 尘埃落定
赵氏的鱼饵太过诱人了!
万氏和王鼐百般纠结、万般不愿,最后还是跟赵氏妥协了。
妥协归妥协,万氏心里到底不高兴,整个正月都没有给赵氏一点子好脸色。
连带着对王鼐也生出一些不满:狗儿忒没用了,怎么连自己的婆娘都管不住?
王鼐是个大孝子,不忍老娘大正月的不开心,悄悄跟万氏说:“阿娘,现在顺着赵氏也没什么!”
“怎么没什么?好好的爵位不能传给大郎,你不知道大郎气得都吐血了?”
万氏对自己一手带大的孙子感情不可谓不深,为了儿子委屈了孙子,她心里已经够憋屈了,现在听到王鼐这么说,哪有不发火的?
“大郎~~,唉,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谁让他命不好呢。”
提起长子,王鼐很是惋惜,但什么都比不了自己的前途。
“放屁!我家大郎的命好着哩,都怪你这个做老子的没用……”
万氏郁结的心情总算有了发泄的渠道,抓住王鼐一通臭骂。
王鼐也不恼,任由万氏骂着。
反倒是万氏,骂着骂着又哭了起来,“我苦命的狗儿啊,拼命挣来的爵位却不能传给亲生子,二郎虽好,可到底不是你的儿子啊。”
人心都是偏的,万氏的心尤其偏。
两个儿子,她最心疼长子,几个孙子,她又最看重大郎。
现在遵照赵氏的意思,将王怀瑾过继到了大房,万氏却没有半分高兴。
尤其是正月十六那日,赵氏特特的进宫讨旨,直接把王怀瑾封为了安国公世子。
这下好了,就算日后万氏和王鼐想后悔,也没了机会!
你说万氏能高兴吗?
王鼐眼底闪过一抹寒光,嘴上却安慰母亲:“阿娘,这事儿也不是没有转机。现在我名下没有亲生子,可将来未必没有啊。”
万氏一怔,旋即明白过来,双掌用力一拍:“对啊,阿娘怎么没想到!狗儿,你、你还年轻,多纳几个侍婢,定然能生出亲生子。二郎是个通情达理的人,日后你真有了儿子,二郎定会主动相让。哈哈,到时候,就算赵氏那个死婆娘不愿意也没法子!”
万氏兴奋极了,站起来围着屋子转圈:“对、对、对,就这么办!”
她转身的时候并没有看到,王鼐脸上那一闪而逝的杀意!
王鼐把万氏哄开心了,自己也有了主意,母子两个终于不再为“过继”一事而纠结,任由赵氏整理院落,帮王怀瑾一家搬家!
大房似是安宁了,二房却有些乱。
好好的儿子变成别人家的了,任谁也不会高兴。
王鼎尤其憋屈。
除夕夜的祠堂里,被亲娘按着手将儿子过继给大哥,王鼎的精神就有些不对劲。一出祠堂,他便重重的摔倒在了地上。
王鼎病了,病得很重,足足半个月都没能爬起来。
这次过继和上次不同,上次不过是帮兄长接收了个庶子,与他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这回可不一样,他精心培养的出色儿子被人抢走了,直接关系到他这一房将来的发展啊。
王怀瑾是王鼎这辈子最骄傲的存在,一下子被人夺走,不啻于挖他的心肝、要他的命!
偏偏抢夺的人不是旁人,正是他最亲近的母亲和兄长,他连抗议的机会都没有。
这还不是最让王鼎最伤心的,“过继”之后李氏的表现,才是压垮王鼎心理的最后一根稻草。
“你、你说啥?你同意二郎一家搬去东边?”
王鼎瘦得只剩一把骨头,衬得眼睛格外的大,他不敢置信的望着李氏。
李氏端着药碗,正要继续给他喂药,却被王鼎躲了开去。
李氏见状,先将药碗放在一旁,拿帕子帮王鼎擦了擦嘴角流出的药汁,“我同不同意有什么用?是阿家肯听,还是阿兄肯听?”
说着,李氏眼睛里滚出泪来,“郎君,二郎过继给了大房,你伤心,难道我就不伤心?他可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啊。养了二十多年,一转眼却对别的女人喊‘阿娘’,您说我心里是什么滋味儿?”
王鼎听李氏说得可怜,态度不免软和了些。
李氏用帕子捂着脸,透过缝隙,看到王鼎的表情。
略略松了口气,真是太不应该了,她刚才竟然说漏了嘴。
之前她确实反对二郎过继,但大伯如今是安国公了,二郎过去后便会是世子,一辈子的富贵、仕途都有保证,她为何要反对?
最最要紧的是,二郎已经长大了,对她这个做母亲的感情极深,赵氏再怎么笼络,二郎也不可能真把赵氏当阿娘。
只等日后二郎继承了安国公的爵位,她李氏照样能做国公府的太夫人!
想到自己终有一日能压到赵氏的头上,李氏就忍不住开心。
一不留神,她又露了一丝在脸上。
王鼎还想着安慰妻子几句,抬眼却看到李氏嘴边闪过的笑,心咯噔一下:看来刚才他没听错,娘子确实是愿意把儿子过继出去!
王鼎不傻,李氏能想到的,他也能想到。
李氏居然为了荣华富贵舍弃儿子?意识到这一点,王鼎整个人仿佛置身冰窟,从里到外都凉透了!
……
二月初二,宜动土、搬家、安宅!
在赵氏的催促下,王怀瑾一家从西园搬到了正堂后的朝晖院。这是赵氏特意为他们整理出来的院落,二进小院,挨着花园子,景致极好。
院内的布局也很好,不能说一步一景吧,却也处处有惊喜。
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透着精致,更彰显了赵氏的用心。
至少在唐元贞看来,赵氏对他们一家十分有诚意!
王怀瑾很淡然,经过近两个月的时间,他总算从“过继”的阴郁中调整过来。
娘子说得对,过继的事,他们做小辈的无权置喙,但名分改了,血缘、感情却改不了!大伯父、大伯母要孝顺,阿爹阿娘,他默默的在私底下孝顺也是可以的。
心情开朗了,王怀瑾对搬家的事也就没那么抗拒了。
听到两个儿子叽叽喳喳的议论新房子,他竟也生出了几分兴致。
唐宓则窝在阿姜的怀里,两只大眼骨碌碌转着,好奇的望着新院落。
这几个月里,王家的戏码是一出接着一出,这让唐宓看了不少热闹,也涨了不少知识。
现在的唐宓,知识量已经丰富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
不过,唐宓很聪明,听到再多的八卦,也不会说出来。
没错,咱们的小唐宓终于会说话了。在她九个月大的时候,口齿不怎么清晰的吐出了“liang”、“die”,只把王怀瑾夫妇高兴得差点儿抱着她满世界炫耀。
此刻她已经明白了,从今天起,他们一家要在这个小院生活,每天请安的阿婆也变成了大伯祖母。
大伯祖母就大伯祖母吧,其实唐宓还是很喜欢眼神干净的大伯祖母。
至少,大伯祖母不会像阿婆那样,人前对她慈爱,人后却悄悄念叨“可惜是个小娘子”之类的话。
“猫儿,喜欢咱们的新家吗?”走到堂屋,唐元贞接过唐宓,柔声问道。
唐宓用力点了点头,“喜欢!”
唐元贞摸了摸唐宓柔软的头发,心里叹道:搬了新家,有个新气象吧!希望王家就此安静下来,别再折腾“过继”之类的闹剧了!
第026章 家有小神童
清晨,朝晖院。
一颗胖胖的大红肉球从西厢房“滚”了出来,落地后,小肉球辨别了一下方向,然后无比熟练朝正房走去。
她的身后,呼啦啦跟着乳母并四五个小丫鬟。
庭院中洒扫的奴婢们,看到这一幕丝毫都不感到新奇。任谁每天都要看同样的戏码,她也能习以为常。
正房里,王怀瑾已经去了衙门,唐元贞刚刚梳洗完,换了件夹棉的衫子,正端着碗燕窝粥喝着。
看到宝贝女儿来了,她笑着说:“哎呀,猫儿来给阿娘请安啦?!”
唐宓在母亲跟前站定,握着两个肉嘟嘟的小拳头,煞有介事的跟母亲请安。
唐元贞放下白瓷盅,掐着唐宓的咯吱窝将她抱了起来,哎哟,小家伙又重了!
不过唐元贞没有说出来,因为她发现,她家宝贝女儿年纪虽小,却已经有了美丑意识,不乐意听见有人说她“胖”。
“早上的牛乳喝了吗?”唐元贞这话是问的阿姜。
阿姜赶忙道:“好叫二娘知道,小三娘喝了一大碗牛乳,还吃了一碗肉末蛋羹。”
唐宓也跟着点头,“吃了,都吃了!”她可是乖宝宝,阿娘给她准备的饭食,她一口都没剩下呢。
唐元贞满意了,“好,猫儿真乖!”
把一个孱弱的早产儿养成白白胖胖的肉丸子,可是唐元贞最大的乐趣和骄傲。
唐宓用力点头,“恩恩,猫儿乖!”
唐元贞笑着刮了刮她的小鼻头,“小人精,这么小就知道好赖话。好了,快去叫你两个哥哥吧,咱们吃了朝食就去给阿婆请安。”
唐宓答应一声,扭动小身子从母亲怀里爬下来,啪嗒啪嗒的往东厢房跑去。
东厢房门外的廊下,王令仪和王令齐跪坐在地板上,每人面前一卷书,兄弟俩正专心朗读着。
唐宓先来到王令齐面前,歪着小脑袋听他读了一会儿。唔,二哥在背《论语》。
王令齐读了一章,正欲翻书,低头便看到一双熟悉的大红虎头鞋。嘿嘿,小妹来了。
王令齐屁股挪了挪,抬手想跟妹妹打个招呼,忽的想起大哥还在,忙又垂下手,继续做出正襟危坐的模样。
唐宓觉得好玩儿,冲着二哥办了个鬼脸。
王令齐嘴角抽搐,很想还给妹妹一个,奈何身边坐着大魔王,他只得接着读书。
唐宓嘟嘟嘴,又啪嗒啪嗒的走到大哥身边。
咦,大哥已经在读《孟子》了呢,唐宓蹲下/身子,双手捧着脸,好奇的听着。
其实早在唐宓走过来的时候,王令仪就察觉到了,托强大自制力的福,他这才忍到现在。
读完一章,王令仪合上书,仿佛刚看到妹妹一般,笑着对唐宓道:“猫儿来啦!来,阿兄教你背书,可好?”
唐宓嘴角一撇,切,又是《急就章》。话说她老早以前就会背了,好吧。
王令仪没看到妹妹眼底的唾弃,伸手想抱起妹妹,结果没抱动。
呃,王令仪难得的小脸一红,变抱为搂,将妹妹圈在身前,他则由跪坐变成盘膝而坐。
“宋延年、郑子方、卫益寿、史步昌、周千秋、赵孺卿、爰展世、高辟兵……”王令仪教得一板一眼。
唐宓深深的叹了口气,本来她不想开口,可为了不让阿兄整天拿《急就章》来“荼毒”她,她还是张嘴了——
“宋延年、郑子方、卫益寿——”
刚背完九个字,她就发现周遭的气氛有些不对劲。
连摇头晃脑故作认真的王令齐都张大了嘴巴,直勾勾的盯着唐宓。那模样,仿佛看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一般。
王令仪怔愣过后,便有些激动的对唐宓道:“猫、猫儿,你、你再跟着阿兄读一遍!宋、宋延年……”
好嘛,王令仪竟是激动得连《急就章》这种背得滚瓜烂熟的文章都读磕巴了。
一旁伺候的阿姜和几个小丫鬟更是兴奋不已,一个个好似喝了陈年桂花酿,红着脸、身子微微发抖,一眼不错的看着唐宓。
唐宓不明白大家为什么激动,她还是乖乖的背着:“宋延年、郑子方、卫益寿、史步昌、周千——”
“秋”字还没有吐出口,唐宓就觉得身体一阵摇晃,抬头一看,她家才五岁的大哥竟摇摇晃晃的将她抱了起来。
惊得阿姜赶忙走上前,伸手就要去接唐宓,唯恐大郎一个不注意,把唐宓给摔了。
王令仪咬着牙,避开阿姜的双手,踉踉跄跄的朝正房走去。
一边走他还一边喊,“阿娘、阿娘,您快来看啊,妹妹、妹妹会读《急就章》了!”
唐元贞正吩咐奴婢给孩子们准备吃食,忽听到长子的喊声,她楞了一下,扭头对阿何说:“小大郎说什么?猫儿会读书了?”
怎么可能?
她家猫儿虽然九个月就能喊爹娘,但口齿很不清楚,这两个月好些,偶尔能蹦出一两个词儿。
可成句的话,猫儿却说不出来。
眨眼功夫不见,猫儿就会读书了?
阿何道:“娘子,婢子确实也听到小大郎说小三娘会读书了啊。”
唐元贞正纳闷,便看到长子费劲的拖着唐宓走进来。她便是一惊,快走几步迎上去,伸手接过了闺女。
“阿、阿娘,妹妹会读《急就章》了。”
王令仪抹了把汗,气儿还没喘匀,就扭头对唐宓说,“猫、猫儿,快给阿娘再念一遍。我起头,宋延年——”
又是特娘的“宋延年”,唐宓好想屎。
但对上母亲热切又期待的目光,她还是乖乖的说:“宋延年。”
王令仪赶紧又说:“郑子方。”
唐宓内心无比拒绝,嘴上却还要跟着读:“郑子方。”
唐元贞眼睛都看直了,这、这真是她不满一周岁的女儿?!
居然能把《急就章》如此清晰的跟读出来?
幸好唐宓有意藏拙,若是按照她的实际水平直接将整篇《急就章》背完,还不得把亲娘、亲哥哥吓晕过去?!
唐宓暗自小得意:嘿,这个我也知道,阿爹说过“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她啊,还是当她的乖乖小猫儿就好!
然鹅,唐宓还是低估了自己对亲人的震撼。
“神、神童啊。二娘,咱们家小三娘是神童!”
阿姜和阿何兴奋得如同打了鸡血,几乎是尖着嗓子喊道。
唐元贞终于回过神儿来,长长舒了口气,心中悬着的那块大石终于落地:猫儿早产,险些就去了。这十来个月她百般小心、万般仔细的养着,好不容易才养得健健康康。
但唐元贞心底还有些担心,当初生猫儿的时候,猫儿在肚子里憋得时间有些长,羊水都要流光了,猫儿还没有出来。
唐元贞就怕猫儿智力上会有什么缺失。
现在好了,她的猫儿不但身体健康,头脑更是伶俐得没话说。
“二娘,快去给大夫人报喜吧。咱们家小三娘是神童,可是天大的好事咧。”
阿姜擦了擦眼角,高兴的说着。
嘴里还忍不住嘀咕,“这下子看谁还敢说咱们小三娘‘出生不详’、‘没福气’!”
阿姜的话提醒了唐元贞。
唐元贞不是个高调的人,但女儿生辰不好,家里人没少在背地里非议。尤其是万氏,动不动就说什么“小毒崽子”、“克夫克母克尊亲”。
唐元贞一直憋着口气,今日猫儿有了神奇的表现,唔,她是该让王家的人都知道知道。
“走,去福寿堂,咱们给老祖宗请安去!”
第027章 又见黑猫
“什么?二郎的小三娘是神童?”
万氏听到下人的回禀,有点不敢相信。一个毒月毒日生的小毒崽子,克夫克母又没福气的,怎么可能是神童!
堂下跪着的小丫鬟赶忙道,“好叫老祖宗知道,消息是从寸心堂春出来的,听说小三娘能跟着小二郎读《急就章》咧。整整读了二十多个字,可厉害了。”
万氏皱眉,“啥‘急救’不‘急救’的?”原谅老太太是个文盲,她真心没听说过时下最流行的童蒙教材。
王怀淑抱着黑猫,笑着走上前,“祖母,是《急就章》,蒙童启蒙用的。您忘了,前些日子小大郎还给您背过呢。”
提到王怀恩的长子王令茂,万氏脸上的线条柔和了许多。想了想,点头:“是了,小大郎背过什么‘史不长’。原来那就是《急就章》啊。这有什么,小大郎都会背了,小三娘读一读又有什么了不起?”
万氏不待见唐宓,自是看她哪儿哪儿都不顺眼。
王怀淑暗自翻了个白眼,心道:这能一样吗?王令茂都六七岁了,才堪堪背会《急就章》,连王令齐那个三岁的小豆丁都不如。
更不用提人家唐宓,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