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不负娇宠-第1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现在,他满心都是“嫡脉”、“旁支”,他只想快些知道答案。
那伙计咽了咽口水,没有说话。
李其璜会意,从袖袋里掏出一个荷包,随手丢给伙计。
铜钱叮当作响,伙计熟稔的将荷包收好,躬身陪着笑,将闲人传递来的消息详细说了出来。
李其璜脸色都变了,只觉得荒谬。
但闲人们穿梭不停,每隔一刻钟便会有更新的消息传递过来。
听说李寿已经拿到了真正的李氏族谱,祖先牌位,还找到了大批藏书、书画,李其璜再觉得匪夷所思,也只得信了。
没想到,老祖宗不但不是他的嫡亲祖父,居然还是他的大仇人。
而不等李其璜感慨完,闲人们又传来消息:李祐堂的嫡妻柳氏,居然是李立德的亲生女儿。
李其璜仿佛被人兜头浇了一盆冷水,浑身冰冷得厉害。
他哆嗦着双唇,根本不愿相信。
他更不敢看几个好友的眼神。
天哪,同姓***,李立德跟李立贤的血缘再远,也是同出一脉,而柳氏和李祐堂的结合,不管是律法还是旧俗,都是不认可的。
李其璜的脸涨得通红,耳朵嗡嗡作响,明明在场除了他的几个好友,再无人知道他的身份。
可他就是觉得所有的人都在看他,嘲笑他。
但转念又一想,幸好他的前头还有个长兄顶着,他不是唯一的“孽种”。
可惜老天存心不让李其璜好过,他刚刚这么安慰自己,消息又传了过来:柳氏并不是李其琛的生母,柳氏只有一个儿子,那就是李其璜!
轰~~
李其璜的脑袋里炸开了响雷,震得他整个人都木木的。
他自己都不知道,他是怎么跟好友告别,又怎么回到了家。
直到他踏入李家大门,小厮跑来回禀:“五郎君,太夫人的腿又受伤了!”
李其璜才猛地被惊醒,他愣愣的看着小厮,“你说什么?”
“回禀郎君,榕院走水,惊扰了太夫人,太夫人一时不慎又受了伤,这会儿,正等着十八郎回来,好拿他的帖子去请太医哩。”
“又受伤了?”她怎么没死!
不知怎的,李其璜心中竟生出这么一个大逆不道的想法。
如果柳氏死了,他身上的污点是不是就没有了?他的儿孙们便能继续堂堂正正的求学、入仕了?
李其璜并不知道,柳氏非但没死,就连最该死的李立德,也只是中了风,这对父女长寿得几乎要让李其璜一家发疯。
而他更不知道的是,他的好侄子李寿,并没有像所有人猜得那般,如何如何报复李立德父女,而是十分“厚道”的帮他们请了太医。
还“善良”的准许他们的血脉后人将他们接去养老……
第467章 何以报德?!
京兆府,公堂之上。
李立德中风了,还没有来得及认罪。估计他也不想认罪。
不过,他面对李寿的种种讲述毫无辩驳,让堂上的诸公以及堂下的吃瓜群众们都确信,李寿状纸上所申诉的李立德的八项罪状,应该全部属实。
但在李立德口不能言的情况下,为了彰显此案评判的公平、公正,冯裕还是让李寿将证人们一一传唤到堂。
李贵等人被李寿命人带了上来。
他们战战兢兢的跪在堂前,将自己知道的事,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一旁的书吏将他们的证词全都记录下来,最后让他们签字画押。
李立德已经被抬了下去,冯裕干脆问向顾琰等几位相公,以及堂下的诸多百姓:“人证物证确凿,本京兆判定李立德有罪,诸位可有异议?”
顾琰、郑文洲等人互视一眼,最后由顾首相代为表态,只见他轻轻摇了摇头,表示没有异议。
而堂下以及围拢在京兆府门前的众人纷纷扯着嗓子喊道:“京兆断案清楚!”
“这个案子理当如此!”
“李立德确实有罪!”
“李寿就该拿回李家的一切!”
“……”
众人七嘴八舌的说着、喊着。
但没有一个人说“李立德其罪当诛”的话。
因为大家都明白,李立德年逾九旬,是京城第一高寿之人。
不管是大梁律还是民间的约定俗成,似他这样高寿的人,除了谋逆大罪,其它罪责都可以赎买或是让子侄替罪。
对此,李寿也有建议——
“我阿叔已然有了春秋,且不是李立德的嫡系后人,让他代李立德受责罚,多少有些不妥。如今关中地区大旱,灾情避无可避,恰巧李立德提前收购了一些粮食,我想,阿叔作为李立德的唯一继承人,他应该愿意帮朝廷解忧!”
李寿可是知道,李立德命人收购了不少粮食。
这些粮食,如果李立德主动进献出来,是功劳。
而如果按照李寿的说法,那就是“赎买”。
顾琰眸光闪烁了一下,旋即又代表李其璜开口,“十八郎所言极是,五郎虽不在公堂,但我想,他定是愿意为朝廷分忧!”
李其璜的妻子顾氏是顾琰的便宜堂侄女,所以,顾琰代表李其璜倒也合适。
李寿勾了勾唇角,他就知道,有顾琰这个老狐狸在,李其璜应该不会犯蠢。
果然,顾琰停顿了一下,又道,“另外,树大分枝,李家该分家了!”
李其璜是李家嫡脉后人,但又是李立德的血亲,所以,再住在李家恐怕有些不合适。
与其被人赶出来,还不如主动搬离。
或许李寿看在他们知情知趣的份儿上,能够抬抬手,放过李其璜一家。
顾琰算是看出来了,李家这个十八郎真心不是善茬。
过去他就知道李寿聪明,曾经狠狠的坑了京城诸世家。
但那时的李寿更多的是少年意气,算不得老谋深算。
反观今天这件事,李寿的所作所为都透着一股子干练、老辣。
先是隐忍不发的查询真相、搜罗证据,继而借助舆论、推波助澜,硬是将一桩家族隐私丑闻炒成了京城第一悬案,将整个京城的人都吸引了来。
在这么多人的瞩目下,他并没有直接将谜底揭开,而是一波三折,有起有伏,不但牵动着所有人的情绪,连当事人李立德也被他带了节奏。
顾琰甚至怀疑,李立德的中风,亦在李寿的算计之中。
毕竟,大家都知道,李立德高寿,就算落罪,也不会得到应有的惩戒。
可眼看着仇人不能伏诛,李寿如何甘心。
所以——
顾琰细细回味了一下方才的整个过程,愈发肯定了自己的猜测。
看向李寿的目光也带了一丝赞许:年纪轻轻就能有如此算计,李十八,了不得啊!
至于自家那个便宜侄女婿,顾琰摇了摇头,李其璜不是李寿的对手。
既是这样,索性让他痛快的离开李家吧!
李寿听了顾琰的话,眼底闪过一抹佩服,不愧是大梁第一老狐狸,果然够精明!
“嗯,顾相说得没错,原本分家这种事,是李家的家务事,我等不该插手,但李家情况特殊,十八郎越过父祖成为新一任家主,那么其他人再留在李家就有些不合适了。”兄长可以养弟弟,但让侄子养叔叔,就有些不合情理了。
郑文渊也笑眯眯的开口。
他也看得明白,今天他们来京兆府,根本不是陪审,而是来做见证的。
因为这件案子已经十分清晰,压根儿不用审理。
就是冯裕,也只是来做个图章,待案子了结,直接往卷宗上盖个章,就算是了了差事。
李寿依然将一切都谋算清楚,这般心性、这般手段,实在不容小觑。
这样一个厉害人物,背后又有两大靠山,哪怕郑文渊贵为宰相,也不想轻易得罪。
索性做个顺水人情吧,毕竟,他们郑家跟李寿也是亲戚哩!
就这样,李寿状告李立德的案子正式了解。
李寿拿回了李家的所有一切,包括李家大宅、赵郡祖宅,以及诸多店铺、田产、祭田和祖祠。
很快,京兆府的宣判便公布出来。
其实,根本不用官府的文书,那些来围观的吃瓜群众们已经早早的将一切都传播了出去。
李其璜知道了,李祐堂的另外两个兄弟也知道了,依附主家的李氏族人也都知道了!
李其璜暗恨李立德和柳氏,也有些责怪顾琰多事。
但他不傻,冷静下来一想,便明白了顾琰的用心良苦。
罢、罢,还是按照顾琰的意思办吧。
首先,李其璜先把李立德收购的大批粮食都交了出去,用以“赎买”李立德的罪行。
然后,李其璜又将李立德的那几百部曲都召集起来,统统交给了李寿处理。
最后,他才满脸不舍的表示要分家。
李寿很满意李其璜的识相,大方的按照律法和旧例,分给了李其璜这一房三成家产。
并且亲自去太医院请了太医,请他们好生为李立德和柳氏诊治。
待李立德、柳氏病情稳定后,才大大方方的将他们父女连同李其璜一家分出李家大宅。
望着李其璜阴沉的脸,李寿表面不显,心里却无比爽快。
呵呵,李立德瘫了,柳氏瘸了,两人都没了自理能力,是好是歹全凭李其璜。
而他这个亲叔叔,可不是个心胸开阔的人,为人更是自私,他受了李立德、柳氏的牵连,落了个同姓xiangjian的骂名,儿孙的前途都受了影响,心里还不定怎么恨这对父女呢。
李寿可以想见,离了李家,等待李立德、柳氏的将是怎样的生活……
第468章 尘埃落定
“阿翁,事情就是这样——”
李寿坐在榻前,低声将李家的种种过往仔细讲述了一遍。
他一边说,一边小心的觑着李祐堂的脸色,唯恐祖父受不得刺激,再有个什么好歹。
许是没有亲历对簿公堂,没有感受到李寿刻意渲染出来的悲怆气氛,更没有亲眼看到李立德的无耻嘴脸,所以,李祐堂并不似李其琛那般激动。
他甚至都没有多少感同身受,仿佛听了一个极为荒诞离奇的故事!
“那日你对我说,你有办法让阿,让他改变想法,”
到底是叫了几十年的父亲,李祐堂哪怕已经知道那人并不是他的生身父亲,而是他不共戴天的死敌,他还是会习惯性的脱口唤一声“阿爹”。
刚刚吐出个“阿”字,李祐堂猛地反应过来,可让他直呼李立德的名讳,他又做不到。
最后只得含糊的说了个“他”,“十八郎,那时你就查到了这些?”
李祐堂的表情很平静,看向李寿的目光也无波无澜。
李寿被李祐堂看得有些不自在,挪动了下、身体,才点了头:“已经查到了一些线索,但是还没有确凿的证据。”
说到这里,李寿又赶忙解释几句,“阿翁,我不是刻意隐瞒,而是这件事太大了,我怕走漏了风声——”
李祐堂抬起手,打断李寿的话:“十八郎,你不用说了,这些我都明白。我、我和你阿爹都是平庸之辈,且受‘他’的影响太深,你不告诉我们是对的。”
李寿楞了一下。
李祐堂扯了扯嘴角,露出一个有些难看的笑容:“说实话,就算有人拿着证据告诉我,说‘他’不是我的亲生父亲,而是与我有着血海深仇的死敌,我也不会相信。”
他甚至会把那人和证据一起交到李立德手上,让李立德去处理。
不是说李祐堂蠢笨,而是他太相信李立德了。
毕竟对他而言,李立德是自己的父亲,试问,世间又有哪个儿子会怀疑自己的父亲?
如果真有人对他这么说,他第一个反应就是那人是骗子,故意挑唆、离间他们父子感情。
“而你阿爹,更是‘他’一手养大的,跟‘他’的感情非常亲厚。”
李祐堂轻声说道,“所以,你阿爹也不会相信这些!”
之前大家都以为李寿状告李立德是昏了头、迷了心窍的时候,李其琛之所以敢让李寿将一切罪责推到他头上,也正是因为他跟李立德的这份感情。
因为那时的李其琛有自信,不管他犯了多大的错,最疼爱他的阿翁也不会跟他计较!
“十八郎,你做得很好,你、才是最像先祖的子孙!”
李祐堂看向李寿的目光中满是慈爱。
“阿翁!”
李寿心底涌上一抹酸楚,他,是不是对祖父和父亲太过冷漠?
这般大事,竟瞒着两位长辈。
不管他有多少个理由,不管阿翁有多么理解他,有一点,他十分清楚。
那就是在他内心深处,还是没有把李祐堂和李其琛当成挚亲。
“十八郎,你不必自责,这些都是我和你阿爹咎由自取,”
李祐堂双眼充满宽容,他伸手轻抚着李寿的头,低声道:“当年虽然是‘他’力逼着你阿爹和离,也不许认回你,但我和你阿爹都没有拼死力争,让你一出生就成了父不详、不被家族承认的野种,随后更是在郑家长大,是我们亏欠了你。”
李寿跟李家人感情淡漠,并不是李寿的错。
不在一起生活,感情如何能亲密?
李祐堂不是蛮不讲理的人,更不会觉得李寿因为一个辈分就该跟长辈们有多少感情。
他们做长辈的没有尽到长辈的责任,又怎么能苛求孩子对他们孺慕、敬爱?
“我、我——”面对如此宽厚的祖父,李寿竟一时说不出话来。
“好了,事情都过去了,咱们不说这些了,”
李祐堂笑了笑,言归正传,“经过京兆府的审判,你已然成了李家的家主,家里的事,你可有什么章程?”
李立德该死,柳氏亦有错,他们由李其璜赡养,李祐堂并没有意见。
他担心的是李寿被仇恨蒙蔽了心神,会扩大打击面。
李家,经过这次重挫,元气大伤,名声尽毁,想要重振李氏威名,李寿要做的事很多。
头一个,就是不能大肆清算。
那些李氏族人确实是李永年及其同党的后人,但他们却与当年的事无关,如果将他们全都作为报复对象,就有些过了。
与李寿的名声也有妨碍。
“阿翁,您放心,我心里都有数。那些人,到底与我同出一脉,我不会赶尽杀绝!”
李寿明白李祐堂的担心,赶忙说道。
李祐堂点点头,“那就好。其实我也是白担心了,你素来聪慧,行事也稳妥,应该不会犯这种错。对了,阿柳——”
提及老妻,李祐堂眼神有些复杂。
他与柳氏夫妻五十多年,不能说多么恩爱吧,也是相敬如宾。
几十年来,夫妻两个从未红过脸,结果柳氏却瞒着他做了那么一件大事。
可说恨,他还真不是那么恨柳氏。
不过为了李寿,为了李家,李祐堂还是跟柳氏和离,并让她跟着李其璜分家出去。
柳氏走了,李祐堂又有些担心。
“阿翁,您放心,她虽不是我嫡亲祖母,但我还是感谢她让我阿爹有了降生的机会。”
李寿没有说谎,他对柳氏并没有太多怨恨,在他眼中,柳氏更像是个陌生人。
对于陌生人,李寿既不会主动报复,也不会刻意关心,但为了祖父,他还是认真的表示,“我会暗中多照看,也会帮扶五叔家的几个堂兄弟。”
“那就好,那就好啊!”
李祐堂深深的看着李寿,见他眼底满是诚挚,这才放心的点了点头。
第二天一早,李祐堂就搬出了百忍堂,让李寿夫妇搬进来。
他没有去李立德居住的益康堂,而是去了城郊的庄子,继续研究他的谱系,不再过问李家的一切。
李其琛则大病一场,萧氏整日里忙着照顾他,还要分心给一双儿女张罗婚事,也无暇顾及李家的事。
至于李祐明父子,在从京兆府回来的当天,便悄悄打包了行李,命人跟李寿找了个招呼,就自己搬了出去。
而李氏族人们则开始惴惴不安,不知将会面对李寿怎样的报复……
第469章 秘诀
报复?
如果唐宓知道那些族人的想法,定会说一句:亲,你真的想多了。
他们夫妻忙正事都忙不过来,哪里还顾得上什么报复?
其实,不用李祐堂提点,李寿和唐宓也早就商量过了,这件事,只追究首恶(也就是李立德啦)!
至于那些族人,只要不主动给李寿添麻烦,李寿就不会理睬他们。
是的,不理不睬,权当没有关系的陌生人。
这是李寿针对李氏族人的态度。
当然了,也不是一棍子打死,族人中某些品性不错、老实本分的,比如那几家相信李寿唐宓,冒着得罪李立德的风险,硬是将孩子送到东庐书院的族人,李寿就会继续提携。
还有一些懂得感恩的人,李寿和唐宓也乐意帮扶一把。
分了家,“送”走了李其璜一家,李其琛也要搬家。
榕院被李立德命人放了一把大火,虽然仆役们拼命救火,也只堪堪保住了东西跨院,主院被烧了大半,根本不能住人。
李祐堂在离开前发了话,让李其琛搬到榕院后面的柳院,待榕院修缮完毕后,再搬回来。
原本,李其琛还想直接搬到西路。
李其璜一家搬走了,整个西路都空了下来。
李其琛心里很清楚,李寿已经是李家家主,他虽然还没有子嗣,但看王家夫人(也就是唐元贞)是个好生养的,女肖其母,唐氏应该也不会太差。
若是一切顺利,李寿很快就会有自己的儿女,而东路一向都是有李家未来继承人居住。
李其琛想提前将院落腾出来给还不知在哪儿的孙子。
萧氏却不想这样。
过去她和李寿有着共同利益,所以,她暗中帮忙,给李寿提供了线索,帮他迅速的找到了证据,最终扳倒了李立德。
待李家的一切尘埃落定,偌大一个李家归到了李寿手里,萧氏又起了小心思。
为了她的小算计,萧氏不想早早被打发去西路,成为日后的旁支。
偏她的这些小心思根本无法跟人说,就在她暗自焦急的时候,李祐堂发了话,顿时让萧氏有了盼头。
噫,李祐堂很少插手家里的事,他走都要走了,却偏偏提出让他们一家留在东路,莫非——
萧氏心跳加速,开始脑补起来:定是李寿隐瞒李立德的事惹恼了李祐堂,李祐堂让她的阿赫继续留在榕院,估计是想让他跟李寿打擂台呢。
想想过去李立德的做法,萧氏以己度人,觉得李祐堂到底受李立德的影响太深,无意间就会按照李立德的风格行事!
如果李寿知道了萧氏的脑补,定会说一声:尊敬的继母,您也想多了。
李祐堂之所以让李其琛继续住在榕院,是因为李寿提出想让父亲搬到益康堂。
李祐堂却不同意,直接道:“李家有你就够了,不需要再供出一个‘老祖宗’。”
而且吧,益康堂到底是李立德的居所,李祐堂多少有些阴影。
李寿也不喜欢益康堂,他想把父亲安排在这里,更多的是想表示他对父亲的尊敬。
既然李祐堂发了话,李寿就顺势答应下来。
至于益康堂,李寿和唐宓商量了一番,准备将它封起来,用以警醒自己和后人!
一切都安排妥当,李寿夫妻开始忙碌起来。
唐宓倒没有急着搬家,她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清理李家的世仆。
李家现在的“世仆”并不是真正的世仆,而是李永年攫取了李氏后,亲自豢养、调教出来的仆役。
三四辈子下来,虽然有李祐堂、李其琛及其妻子的稀释、掺沙子,但绝多数仆役都是李立德的心腹。
这些人,不管有没有为虎作伥,都不能继续留下来。
唐宓不是狠毒之人,没有将那些人打杀或是发卖了。
除了几个参与李立德阴私事的死忠管事,被李寿直接抄了家、送到京兆府论罪外,其它仆役,唐宓全都发还身契,将他们放出去做平民。
不过短短几天时间,李家大宅里便空了大半。
唐宓早有准备,前脚刚把人打发出去,后脚便命人领进来几十上百个训练有素的仆妇、小厮。
唐宓给他们分派了院落,安排了差事。
这些人在最短的时间里接手各自事务,并迅速上手。
没用几天,李家又恢复了井井有条!
萧氏冷眼瞧着,暗自心惊:李寿和唐宓竟暗自豢养了这么多人?
唐宓才不管萧氏怎么想,继续按照跟李寿商量好的章程,有条不紊的处理家务。
解决完仆役问题,接下来就是整理李氏家产。
李立德被京兆府定了罪,是李家的大罪人,所以,抛开他私自购买的那些粮食,他的所有私产都被李寿翻了出来,充入公中。
李寿活了近九十年,做了李家几十年的家主,手里的私房不是一般的多。
饶是他花大价钱买了大批粮食,剩下的私房仍是十分可观。
金银玉器、珍贵文玩足足几十口大箱子。
还有温泉庄子、东市店铺、赵郡田产……唐宓带着几个善算筹的丫鬟足足整理了三天,才将李立德的私产整理清楚。
李寿从中分出来三成,几乎是敲锣打鼓的给李其璜送了去。
听闻此事的百姓们直说李寿厚道。
就是那些世家,也要赞李寿一句心胸豁达、本性纯良。
面对众人的称赞,李寿笑而不语,被人问得多了,才会喟叹一句:“不管怎样,五叔(李其璜)都是吾之血亲啊。柳氏太夫人,对我父亲亦有抚育之恩,不可不报!”
柳氏对李其琛有恩?
整个京城的人都知道了李家的那段过往,纷纷暗地里唾弃:柳氏毒妇,若不是李立德、李祐堂庇护,李其琛坟头的草早就比人都高了!
李寿这般对柳氏,绝对是以德报怨,足见其心性啊。
李寿并不在乎钱,他在意的是如何重振李家的威名。分财产给李其璜,主要是看在他“识趣”的份上,只要李其璜及其子孙继续“识趣”,李寿也不吝啬“宽厚”。
李寿不知道的事,他给李其璜分金的举动,给了一些人信心。
“阿宝,你们不要跟郑家的人回去,还是留在李家吧。”
李敬蓉急吼吼的说道。
“可阿婆和阿姨都走了,我们怎么好继续留下来。”郑宝擦去眼泪,眼底满是迷茫与惶恐。
“阿姊,怎么办,你快帮阿宝她们想想办法啊。”李敬蓉忙拉李敬芙的袖子。
李敬芙看了眼可怜兮兮的郑氏姐妹,犹豫好久,才低声道:“去求十八嫂吧——”
这可是她们姐妹的秘诀,只要讨好了十八嫂,在李家就不会受委屈!
第470章 又见奇葩
“十八娘,郑家来人了,说是要接郑家两位小娘子回去!”
阿周走了进来,低声回禀道。
“郑家?”
唐宓放下手里的笔,揉了揉有些酸疼的手腕,抬头问道,“来的是什么人?”
“一个婆子,看着不像是个有体面的。”阿周回道。
随便一个婆子?
唐宓微微蹙眉,郑家竟这般慢待郑宝、郑宛两姐妹?!
对于郑家这对双生花,唐宓的印象很不错。
两姊妹平日里都乖巧的跟在李敬菲身后,安安静静,并不是畏手畏脚。
在许多李家仆妇眼中,她们是寄人篱下,若不是李敬菲护的周全,她们定会被那些捧高踩低的世仆们慢待了。
即便这样,两姊妹也没有失了世家女的骄傲。只是她们的骄傲没有张扬开来,而是十分内敛。
她们没有刻意表现,但让人一看,就知道是极有教养的女子。
郑家姐妹为何常年住在李家,唐宓并不知道。
不过,今日郑家来人,让她隐约有了猜测:郑宝的父亲是郑家的庶子,他们一家在郑家似乎并不受重视。
“先让她在花厅等着,”
唐宓站起身,轻轻晃了晃脖子,“请郑家两位小娘子过来。”
到底要不要回郑家,还是要听两位当事人的意见。
而李家的恩怨,跟两个外孙女没关系。
“是!”
阿周答应一声,退了出去。
不多时,阿周便引着郑宝、郑宛走了进来。
“见过舅母!”郑宝郑宛规矩的行了礼。
唐宓笑着虚扶了一下,道:“阿宝和阿宛无需多礼。来,坐下说话。”
郑宝郑宛柔顺的来到唐宓下首的榻上,端正的跽坐好。
“这些日子家里忙,我一时也没有照顾到你们,”
唐宓命人上了茶水、果子、点心,一边招呼她们吃,一边柔声问道:“下人可曾慢待了你们?你们是李家的外孙女,是贵客,无需拘谨。”
“好叫舅母知道,我们很好。”
郑宝、郑宛对视一眼,然后由郑宝代为开口。
郑宝这么说,并不是当着唐宓的面儿故意说好话,而是事实。
虽然李家遭逢大变,李其璜一家匆忙搬离,上上下下更是换了个遍,但对于客居李家的郑氏姐妹而言,并没有太大的改变。
更有甚者,因为当家主事的是唐宓,新换上来的管事不是李家那些人精、老滑头管事,新管事们依着规矩行事,郑家姐妹的待遇竟是比过去还好些。
唯一让她们不安的,就是没了李敬菲的照拂,她们不知道这种生活能持续多久。
毕竟当时接她们来李家,更多的是为了陪伴李敬菲!
“那就好。”
唐宓见她们不似作伪,便放下心来,“我知道,你们素日跟阿菲在一处,如今阿菲搬出去了,你们一时很不习惯。但,你们须得记着,当日接你们来住的是李家。”
不是李其璜一家,更不是李敬菲这个人。
所以,就算是他们分家出去,也不与郑氏姐妹有太大的关系。
郑宝和郑宛眼底闪过一抹光彩,难掩惊喜的看着唐宓,“舅、舅母,您的意思是——”我们能继续留在李家?
唐宓笑了,“李家永远都是你们的外家,只要你们愿意,可以随时住在这里。”
李其璜跟李其琛是同父异母的兄弟,李寿将李其璜一家分出去,更多的是因为李其璜血统太过尴尬。
而李其璜的子女、乃至孙女、外孙女,李立德的血脉已经被稀释了许多,没有必要太过针对。
如果可以,李寿甚至会继续庇护、帮扶他们。
李寿和唐宓都不是凉薄、自私之人,该报的仇已经报了,恩怨彻底了结,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