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不负娇宠-第1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见她这般,唐宓愈发喜欢。

    因为唐宓看得分明,这、是个真性情、有涵养的女子!

    “您过奖了。”

    唐宓被人夸过无数次了,可这次不一样,萧德音可是她的偶像啊。

    带着一丝羞涩,唐宓先给萧德音道歉,“小翠刚才多有冒犯,真是对不住。小翠没有坏心,就是口无遮拦,还请您见谅!”

    “冒犯?”萧德音摆摆手,眼中带着少女般的活泼,“它刚才不是夸我长得好?这分明就是在说实话嘛,哪里是冒犯?”

    唐宓一愣,对上萧德音含笑的双眸,慢慢的,她也禁不住翘起了嘴角。

    “对,您说得对,小翠说得就是实话,”唐宓用力点头,“您确实是个大美人呢。”

    “哈哈哈~~”

    萧德音又是一阵大笑,将剑丢给身边的侍女,动作那叫一个洒脱帅气,她上前拍了拍唐宓的肩膀,“猫儿,我喜欢你!”

    唐宓又羞红了脸,小声的说了句:“我也喜欢您!”

    李寿冷眼瞧着,心中却无端升起莫名的危机感……

 第394章 诱拐

    “这是铸剑大师公孙夫人亲手打制的鸳鸯剑,”

    一行人来到堂屋坐下,萧德音从侍女手中接过一个长条匣子,打开,露出两把极为精致的短剑,“去岁腊月你们大喜,我没能赶来贺喜,真是抱歉。这对鸳鸯剑便送给你们做贺礼吧,还望你们不要嫌弃。”

    “不嫌弃,不嫌弃。”

    唐宓赶忙接过匣子,拿起一柄剑,仔细的看了看,然后拉开剑鞘,露出一截寒光凌冽的剑身,她称赞不止:“不愧是公孙夫人亲制的宝剑,好,真好。”

    唐宓扬起小脸,喜滋滋的说:“多谢萧大家,我很喜欢这份礼物呢。”

    李克己也在一旁帮着“知己”搭台子,“阿萧这份礼物真是太合适了,我家猫儿练得一手好剑法哩。”嘿嘿,关键是,这剑法还是他教的咧。

    李寿却抱着双臂,凉凉的拆台,“先生,您出去得太久,难道都忘了?我们猫儿最喜欢用刀,那种长柄的大刀!”

    而不是什么短剑!

    哼,不就是公孙夫人的鸳鸯剑嘛,猫儿若是喜欢,他能找来一堆呢!

    萧德音瞥了李寿一眼,嘴角勾起顽皮的笑,一伸手,就捉住了唐宓的小嫩手,“哎呀,猫儿这手白白嫩嫩的,竟也能挥起长柄大刀?”

    被偶像牵手了,欧耶!

    唐宓小脸又红了,心里的小人却在跳脚欢呼。

    李寿的脸直接黑了,一把将唐宓的小爪子从萧德音手里拉出来,“猫儿厉害着呢。”使大刀怎么了,他家猫儿还会用长鞭哩。

    对于李寿近乎失礼的举动,萧德音并不以为意,看着唐宓的小脸,道:“猫儿当然厉害啦,我都听你们先生说了,你想开个书院?”

    笑闹了这半天,总算进入正题了。

    李寿看在萧德音还算识趣,也就没有继续跟她计较。

    唐宓却还处于小粉丝的状态,一听偶像询问,赶忙挺起小胸脯,像个急于得到认可的小学生,“嗯,我已经命人开始收拾房舍了,也在平康坊,距离先生这儿并不远。如果一切顺利,书院二月份就能开始招生。”

    说着,唐宓心里一动,略带期许的看着萧德音,“萧大家,不知您愿不愿意来我的书院授课?”

    哎呀呀,她怎么忘了这一茬,萧大家书法独具一格,剑术也高超,完全可以来她的书院当先生啊。

    李寿那张刚刚柔和的脸瞬间又僵硬起来,“猫儿,萧大家生性洒脱、自由,近三十年的时间里,从未在一个地方停留太久。咱们实在不好将萧大家困在书院里啊。”

    “嘿,你小子什么意思?”

    萧德音还没说话,李克己先不干了。

    噢,人家萧德音是个爱自由、爱游历的潇洒奇女子,他李克己就是个喜欢呆在一个地方的宅男?!

    他肯回来,一是觉得猫儿的计划很好,想帮帮她。

    二来也是想跟萧德音在同一个地方停留一段时间,好好经营一下他们的感情。咳咳,别误会,他们是知己好友来着!

    “先生,我正跟猫儿商量正事呢。”您老凑什么热闹?

    李克己被气得吹胡子瞪眼,“你个狼崽子,还有没有良心了!”

    唐宓被这对师徒一闹,笑容便有些僵,看向萧德音的目光里带着些许歉意。

    萧德音却毫不在意的摆摆手,与李克己相识一年多,名士的形象早已崩塌了。

    所以,哪怕现在李克己表现得再逗比,她都不会觉得意外。

    她也不计较李寿的冷淡,反而十分中肯的说道:“肃纯说的没错,我习惯了自由自在的生活,很难在一个地方停留太久。说实话,我自己都不确定这次能在京城呆多久。”

    而她又是个重信诺的人,一旦答应了唐宓,就会好好在书院教书。

    教书育人,一年两年可不行,随意更换老师,对学生太不负责。

    对书院,也不好。

    萧德音做不出这样的事情来。

    所以,在考虑清楚之前,她不会轻易答应。

    唐宓倒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笑道:“萧大家先别急着拒绝,且听我仔细说说。我的书院,除了常驻先生,还有一些客座教授。比如我们先生,他也是个不受拘束的人,我们做学生的,不能好好侍奉先生就已经十分不妥了,又岂能为了自己的事而让先生为难?”

    李克己正跟李寿斗嘴斗得开心,忽然听了这话,满意的点点头,“还是我家猫儿最乖巧,知道心疼先生。不像你这个狼崽子,没良心!”

    哼,不帮忙也就算了,居然还拆台!

    “《三字经》有云,‘教不严,师之惰’!”

    李寿不客气的跟李克己翻了个白眼,闲闲的说道:“我自幼跟随先生读书,自是先生教我什么,我学什么。”

    言下之意,他会变成“白眼狼”,全是先生教!导!有!功!

    “你、你——”李克己觉得脚好痒,好想踹人!

    李老先生是个直率的人,想了就做了。

    于是,一只大脚丫朝李寿狠狠的踹去。

    李寿故作闪躲,但还是让追着他踢打的李克己踹了个正着。

    萧德音静静的看着,她看得分明,以李寿的年纪和身手,断不会轻易被李克己踢到。

    他,是故意让上了年纪的先生出气呢。

    “肃纯,他是真心敬重李先生。”语气中难掩羡慕。

    唐宓含笑看着自家先生和自家夫君打闹,轻声说了句:“先生真心待我们,我们自然要诚心侍奉先生。”

    “对了,刚才肃纯提到的《三字经》,听说是唐太府的遗作,然后有王怀瑾贤伉俪汇总出版?”

    萧德音忽的问道。

    唐宓眨着明亮的大眼睛,“正是。我外祖留了许多手札和读书笔记,过去二三十年的时间里,我父亲和母亲一直在整理、汇总,相继编成了《三字经》《千字文》等书。另外,外祖父还留给了我数万卷古籍、珍本乃至孤本。”

    萧德音眼睛一亮,“据说,许多只存在于传说当中的先秦古书,唐氏也有收藏?”

    作为一个读书人,就没有不爱书的。

    唐宓点头,“是啊,除了先秦竹简,还有一些毁于战火中的孤本,我唐氏亦有收藏。”

    “东庐书院建成后,我将拿出一部分的唐氏藏书,免费供书院的先生、学生借阅,”

    唐宓冲着满心向往的萧德音眨眨眼睛,“萧大家,如何,来我的书院吧!”

 第395章 重要线索

    唐宓丢出来的诱饵实在太诱人了,洒脱如萧德音也无法拒绝。

    “好,那我就来做东庐书院的客座教授!”

    来平康坊一趟,唐宓成功拐到书法、剑术先生一枚,而且是能够用来做招生招牌的名师!

    接下来,唐宓又与李克己商量课程安排,以及书院的校规、校训等内容。

    李克己对于唐宓提到的校徽、校服十分感兴趣,捋着胡子,抬眼看着两个学生:“这是谁的想法?很不错啊。”

    面对自家先生,唐宓没有了面对偶像时的羞涩与热切,她直起腰身,略带骄傲的说道:“我阿娘的建议。”

    “唐夫人?”李克己缓缓点头,一双睿智的眼睛里满是赞许,“她确实个奇女子。”

    萧德音也听书过唐元贞的大名,附和道:“可不是嘛,乱世之中,一个孤女却能支撑起偌大的门庭,还能将唐氏藏书如此完好的保存下来,只这一项,她就是兰陵唐氏的大功臣。”

    更不用说唐元贞嫁人后,还兢兢业业的给亡父刷名望值。

    萧德音幼年时,可是见过唐复礼的。

    怎么说呢,唐复礼确实是一位知识渊博、德才兼备的大儒。

    但萧德音却总觉得这位先生太过骄傲,甚至达到了目下无尘的地步。

    若不是他出身世家,又身居高位,只这臭脾气,就足以得罪全天下的人。

    萧德音也曾经读过唐复礼的作品,曾总结:这位唐太府的文章秀美,措辞华丽,最擅长写复古的赋。

    当然,这是好听的说法,说句不好听的,就是唐复礼的文章太过注重词句的排列和押韵,内容稍显空洞,不怎么实用!

    反观《三字经》《千字文》等书,措辞简单,喻事直白,非常实用,真心不像是唐复礼的文风。

    其实不只是萧德音,《三字经》等书出版后,也有不少熟悉唐复礼的人提出异议。

    不过,唐复礼已经死了,死无对证啊。

    而唐元贞夫妇又一口咬死了这是根据先父遗留的手札汇总而成,别人就算再怀疑,也只能埋在心里。

    在这些人(包括萧德音)看来,这件事,极有可能是唐元贞借着先父的名义出版自己的作品,一方面可以给先父继续刷声望值,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给自家夫君扬名。

    因为同样是一本书,如果打着唐太府的旗号出版,定能引来更多人的关注。

    相反,如果以唐元贞或是王怀瑾的名号推出来,外人有多少肯买账,那就不好说了。

    一开始,唐元贞也确实借着父亲的名头,让自己和丈夫齐齐闻名天下。

    但渐渐的,唐元贞夫妇出了名,成为士子们追捧、热议的焦点,再提及唐太府的时候,反倒是帮他巩固名声了。

    所以,萧德音才会认为唐元贞厚道、孝顺,父亲都过世这么多年了,她也借着父亲的名义在文人圈子里站稳了脚跟,却还不忘继续给先父刷存在感!

    “当年唐氏坞堡被付之一炬,很多人都断言,六百年兰陵唐将成为历史,”

    李克己颇为感慨的说道,“结果呢,唐夫人不但保住了唐氏基业,经过多年奋斗,还将唐氏的诸多产业扩大了三倍不止。”

    唐元贞又将自己的女儿过继给唐氏,让唐氏得以继续传承。

    李克己看了眼自家女学生,暗暗点头,以他家猫儿的智慧与才能,定能将唐氏推到一个更高的层面。

    这不,唐宓才多大年纪,就开始为唐氏建功立业了?!

    开书院啊,这件事若是办好了,可是名垂青史的大事啊。

    唐宓的东庐书院如果成功,兰陵唐将会在《梁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想到这些,李克己都为唐宓感到高兴,他拿着一支笔,开始一条条的帮唐宓拟定校规、校训。

    李克己不愧是经验丰富的名师,每一条都能切中要点。

    他说一条,唐宓用力点点头,嘴里还不忘称赞两句。

    她这么一夸,李克己更来劲儿了,逐条逐条的规定侃侃而谈。

    这对师生讨论得那叫一个热火朝天。

    萧德音坐在一旁看了一会儿,好笑的摇了摇头,又转头去跟李寿聊天。

    “听说你家老祖宗要整顿家学?”萧德音的声音不似女人般娇柔,反而透着一股中性的低沉。

    李寿有些奇怪,萧德音刚进京,怎么就知道李家的事?

    不过他还是点了点头。

    萧德音冷笑一声,声音压得很低,“他这么忙,居然还有工夫指使走狗去杀人?”

    李寿心里突突直跳,扫了眼还在热议的李克己和唐宓,也小小声的问道:“萧大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可否据实相告?”

    事关李家,且又是杀人灭口的大事,萧德音也不想节外生枝。

    她用极低的声音说道:“一个多月前,我与李先生行至河东某小镇。李先生不耐烦路途劳顿,又染了风寒,我外出为他寻找大夫,恰巧遇到了一伙黑衣人追杀一家农户。”

    萧德音侠义心肠,路见不平当然要踩一踩。

    一柄剑,将几个黑衣人逼退。

    萧德音顺利救下农户一家,其中一个六七十岁的老汉感激的对萧德音连连叩首。

    “那老汉似乎曾是李家的下人,因为某件事,父母兄长全都被杀,只他一个人隐姓埋名的远遁他乡。”

    萧德音低声说着,“我曾经问过那老汉,可知是谁要追杀他。他咬牙切齿的说道,‘除了李家老祖宗,再无第二个人’。”

    李寿一听“某件事”,心里咯噔一下,急急的追问了一句,“那位老汉呢?”

    他有种强烈的预感,那个老汉将是解开李家谜团的关健。

    萧德音看着李寿,摊了摊手,“我只负责救人,救下人后,人家去了哪里,我就不得而知了。”

    李寿有些丧气。

    萧德音见状,好心的补了一句,“送走那家人的时候,我曾经听那老汉嘀咕了一句,她的女儿远嫁去了河南。”

    其它的,萧德音就没再多说。

    但这对李寿而言,已经足够了。

    他抱起双拳,恭敬的向她行了一礼。

    郑重了谢了萧德音,李寿看向她的目光又有些犹豫。

    萧德音也是富贵人家出身,自然知道李寿在顾虑什么,她豪爽的一笑,轻声道:“此事我只说这一遍,自此,再不与我相干!”

 第396章 女学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转眼就到了正月十五。

    元宵节是大梁的重要节日,自正月十四开始,一直到正月十六,这三天的时间里,全年都会宵禁的京城将会解除宵禁。

    正月十五这一天,圣人更是会带着太子及诸皇子公主到宫城门楼上,与民同乐。

    京城内各色花灯齐争辉,百姓们纷纷上街赏灯游玩。

    京城,这座拥有近百万人口的国际大都市,将会成为真正的不夜城。

    只是与外面的热闹喧嚣相比,李家的气氛就有些低沉。

    柳氏二次受伤,整个人都处于狂躁状态。

    老祖宗正月初一发威,李家几乎掀起大地震,整个李氏宗族都受到了极大影响。

    某些趴在家学狠捞油水的族人更是连年都没有过好,整日里提心吊胆,唯恐自己做的事被李祐堂查出来。

    老祖宗可是说了,只要查处清楚,就严惩不贷!

    李立德在李家不啻于天一样的存在,他的话,便是圣旨。

    所有族人都不会怀疑,他说要严惩,就绝不会有半分姑息。

    现在,他们只能将希望寄托于李祐堂,幻想他查不到自己头上。

    呃,就算查到了,他们也会想方设法的找李祐堂求情。

    毕竟李祐堂不是李家老祖宗,应该不会那么铁面无私,对吧?!

    大半个正月里,李家族人中不少人都忙着这事儿,哪里还顾得上赏玩花灯啊。

    就算是李家大宅里,因着柳氏的关系,那些小娘子们也都分外乖巧。

    最骄纵的李敬薇和李敬菲,也都不敢吵着闹着去外面赏花灯。

    不能出门,那就在待在家里吧。

    唐宓忽然发现,她的人缘竟莫名其妙的变好了。

    每日里,都有不少李家女眷前来拜访。

    什么堂房妯娌,什么隔房娘婶,还有一溜“李敬X”的小娘子,轮番来陪她聊天。

    唐宓不是个冷艳高贵的人,她只是不耐烦跟人主动交际。

    可若是有人拜访到她的门前,她亦会热情招待。

    唐宓有钱,自己有小厨房,小厨房里供养着唐元贞陪嫁的好几个厨娘,各色新鲜食材更是从不短缺。

    每每有人来做客,唐宓都会命人准备各种点心、茶果,色色新鲜花样、奇思妙想层出不穷。

    起初,那些人是为了书院的事来讨好唐宓,弄到最后,大家竟是冲着唐宓的吃食而来。

    李敬芙盘膝坐在通了地龙的地板上,面前放着一个托盘,托盘里摆着几个白瓷葵型的小浅碟,碟子里如花瓣状放着几个点心。

    李敬蓉拿起一块烤的金黄的小饼,另一只手拿着帕子托在下面,秀气的小口吃着。

    吃完一个,小姑娘十分餍足的喟叹道,“阿嫂,这个金桔酥真好吃。”

    “点心太甜腻了,”李敬菲嫌弃的白了李敬芙一眼,手里端着个玻璃杯,杯中红梅点点,煞是好看。

    她无比优雅的轻啜一口,赞道:“不愧是唐氏特有的暗香汤,红梅遭遇滚滚的泉水,瞬间绽放,丝丝暗香浮动,真真是美景又美味!”

    “点心也好,暗香汤也绝佳,不过还是新鲜的果子最好吃!”李敬薇捏着个银签子,专心致志的进攻一盘切好的水果拼盘。

    她吃完一小块寒瓜,“呼,大冬天里吃寒瓜,果然爽快。”

    “恩恩,都好都好!”李敬芙好脾气的和稀泥。

    李敬菲撇了撇嘴,暗暗责怪李敬芙没原则,心中却分外想念郑宝、郑宛两姐妹。

    唉,还是她们两个最乖,自己说啥,她们都会点头称是。

    早知道,除夕那日郑家来接人的时候,她就不放她们走了。

    现在可好,最快也要等出了正月,才能去郑家把她们接回来。

    一屋子的小娘子,穿着各色鲜艳的衣裙,谈(ji)笑(ji)风(zha)生(zha),唐宓却一点儿都不觉得烦。

    跟这些比自己还小的小娘子共处一室,哪怕只是聊聊吃食、谈谈首饰,唐宓也觉得很愉快。

    “你们喜欢就好。”

    唐宓随意的靠在隐囊上,手里端着一杯茶,轻轻啜着。

    “阿嫂,听说萧大家也要来您的书院教书?”

    说了些没营养的话题后,李敬芙率先进入正题。

    提及萧德音,她白皙的小脸上满是崇拜。

    唐宓点头,“没错,萧先生也会来东庐书院,专门教授书法和剑术!”

    “啊,还有剑术啊?”

    李敬菲长大了小嘴儿,满脸的向往。

    持剑行走江湖,不只是小少男们的理想,更是小娘子们所渴求的。

    唐宓笑着说,“是啊,东庐书院将会按照古法教授学生。”

    而古代圣贤教学包括什么?

    君子六艺啊。

    骑马、射箭等武术课,是必修课。

    听了这话,李敬薇也露出神往之色,喃喃的说:“若是咱们也能去书院读书就好了。”

    这年头对女子的限制并不严苛,只要条件允许,女子也可以上学。

    只是,上的是专门的闺学。

    书院什么的,还只是男人们的地盘。

    “对啊,”李敬蓉也满脸期盼,“阿嫂,你、你的书院不招收女学生吗?”

    “阿蓉,不得胡说。”

    李敬芙察觉妹子失言了,赶忙低声训道。

    李敬蓉说完这话,也觉得不对,又听到阿姊的训斥,小脸涨得通红,讷讷的对唐宓道歉,“阿嫂,我、我说错话了。”

    唐宓放下茶盅,轻轻摆了摆手,“阿蓉没说错,倒是提醒了我。我不该只顾着小郎们,却忘了咱们家还有这么多可爱的小娘子呢。”

    一众“李敬X”们纷纷抬起头,眼睛亮晶晶的,齐齐看向唐宓。

    唐宓对上她们湿漉漉的大眼,忍着笑意,轻声道:“东庐书院建成后,我将开设女学堂,到时候,只要你们愿意,都可以来学堂读书哟。”

    “真哒?!”

    几个李家小娘子异口同声的问道。

    唐宓用力点头,“当然是真的,只要是咱们李家的小娘子,都可以免试入学。一应福利待遇,与东庐书院相同。”

    奖学金、助学金、勤工俭学……东庐书院的一切,她都可以照搬过来。

    李敬芙眼睛倏地就亮了,李家分家,她们母女被李寿一句话,留在了李家。

    她虽也是李家人,但已经算是寄人篱下了。

    李敬芙做梦都想出息些、攒些钱,让母亲活得有底气。

    唐宓的女学堂,不啻于给她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而且李敬芙相信,族中还有更多像她这样渴望独立的小娘子,她们若是听闻这个消息,还不定怎么高兴呢。

    就是李敬菲、李敬薇这样的“天之骄女”,也被唐宓所描绘的场景吸引了。

    唐宓看着这一切,暗暗觉得满意:如此一来,她倒要看看,老祖宗如何跟她争夺“生源”!

 第397章 放大招

    唐元贞邀请的几位师兄在出了正月后,纷纷抵达了京城。

    李克己也广撒英雄帖,给自家女学生招揽名师。

    李克己乃成名多年的海内名士,这些年来,他游历四方,交友不是一般的广泛。

    且人以群分,能跟李克己成为好友的,基本上不是名师就是大儒。

    这些人里,有驰名远方的,也有隐居山野的,但无一不是饱学之士。

    李克己一道道帖子发出去,没多久,便收到了不少回音。

    不是每个人都像李克己这般幸运,有个豪富的家族支撑他可以“不务正业”。

    更多的人,还是要养家糊口——唐宓这个狗大户,为了招揽更多的名师加盟,硬是开出了令所有人都无法拒绝的高薪。

    当然,也有不缺吃喝的。

    但这些人,却有着读书人的通病:爱书成痴啊。

    唐氏藏书于那些人而言,简直就是色鬼眼中的美女、饕餮心目中的美食!

    不管是为了钱,还是为了书,十几位名师齐齐来到唐宓的东庐书院。

    李先生这般给力,萧大家也不遑多让。

    她听闻唐宓还要建女学,顿时高兴的抚掌:“好事,大大的好事啊。女子们也当像儿郎们那般读书上进。猫儿,你放心,我虽不像你家先生那般相交满四海,却也认得几个人。唔,如果你这里还缺女先生——”

    唐宓星星眼的双手抱住萧德音的胳膊,急急的说道:“缺,太缺了。先生,您若是有合适的人选,只管推荐。嘿嘿,女学先生的一应待遇与东庐书院相同。”

    要钱的给钱,想看书的给书!

    唐宓白嫩嫩的脑门上就差写着“人傻钱多速来”几个大字了。

    萧德音满意的笑了,豪气的拍了拍唐宓圆润的小肩膀,“那就没问题了。”

    萧德音还想跟小美人儿再热乎热乎,结果下一秒就被一脸戒备的李姓狼崽子把人给拖走了。

    萧德音虽然给李寿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可他对这个女人的戒备却丝毫没有放松。

    李寿不止一次的跟唐宓洗脑:少跟萧德音接触,这女人,古怪得很哩!

    唐宓每每看到李寿满脸醋意的样子,就忍不住想笑。

    二九兄,居然也有这般幼稚的一面。

    她对萧先生,更多的是那种对偶像的崇拜。

    可二九兄,都胡乱脑补些什么?!

    小夫妻玩玩闹闹中,东庐书院以飞快的速度建成。

    校舍改建完毕,书案教具准备齐整,先生也都悉数到位。

    连唐元贞亲自参与设计的校服也都新鲜出炉。

    唐宓的面前摆放着几套校服,其中有极具胡风的紧身衣,亦有颇具古风的深衣,还有类似短打扮的长衣长裤。

    不管什么风格,校服的颜色都是市面上不多见的深蓝色,唐元贞曾经跟唐宓说过,这是大海的颜色。

    左胸襟出用金色绣线绣着唐宓亲笔题写的小篆体“东庐”二字。

    统一的衣服,统一的腰带,统一的帽子,统一的靴子……东庐书院的校服就透着一个词儿——统一。

    唐宓见过母亲设计的手稿,但见到成品后,还是忍不住惊叹:“真好!”

    她的脑海中已经浮现出,东庐书院的所有学生,全都穿着统一的服饰,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诵读的画面。

    那场景,一定很棒!

    “万事俱备,只欠招生!”

    唐宓拍了拍校服,一股豪气在胸中流转。

    ……

    次日,京城的大街小巷便传遍了一个消息——

    海内名士李克己将在新开的东庐书院教书,与此同时,名满天下的萧德音萧大家也将加盟东庐书院。

    啥,你说东庐书院是个什么来历?

    知道前朝唐太府吧?

    什么?没听说过。

    那你总该听说过《三字经》《千字文》这些书吧。

    好,那我告诉你,这些书都是唐太府所写。

    而东庐二字,便是唐太府的名号。

    东庐书院则是唐太府的外孙女、京城第一神童唐宓所开办的。

    唐宓是谁,咱们就不用多说了吧。

    至今坊间的茶楼、酒肆里还有她智斗胡使的段子哩!

    市井的热议满天飞,世家豪门也闻风而动。

    有些人是冲着李克己,有些人则是看中了唐氏藏书。

    还有人则是看在唐太府的面子上。

    不管为了什么,结果就是,东庐书院的招生异常火爆。

    对此,唐宓并没有太过惊喜,而是按照自己的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来求学的人,除李氏族人外,都要缴纳高额的学费。

    开玩笑,唐宓又不是真的冤大头。她拿出大把的银钱聘请先生,各色教具又都是顶级的,如果不收取足够的学费,如何能支撑书院的正常运行。

    什么?

    嫌书院的学费太贵?

    又开玩笑,李克己是什么人,海内名士,想投到他门下的人不知凡几。

    可这位太任性,除了李寿和王氏兄妹,竟是连第五个学生都没有。

    单单是一个李克己,就值得收取高额学费。

    还有唐氏藏书,那可是有钱都买不到的绝品。

    如今被存放到了东庐书院,只要入了学,成为东庐书院的学生,便能免费借阅。

    只这一块儿,就抵得上千金万金。

    东庐书院的学费明码标价,不少前来咨询的豪门士族们暗暗的心底里算了一笔账。

    最后得出结论:值!

    于是,东庐书院开始招生第一天,便收录了十名学生,学费全款交付!

    第二天,又是十几人。

    接下来的日子里,东庐书院以及李家的桂院,来访的宾客络绎不绝。

    唐宓忙得脚不沾地,就连李寿也暂时跟圣人请了假,全力帮唐宓招生。

    事情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