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玉兰归-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婚后二人相敬如宾,感情毫无进展,作者束手无策之下,只得修文,重写。
  于是,男主重新回到剧情的起点,机缘巧合之下,原文女配(本文女主)也重生了,且改掉一身陋习,二人终结连理。
  谁知女配(本文女主)竟在八个多月时早产加难产,导致大出血,有性命之危。
  男主知道这一切都是作者蓄意安排的情节,目的是铲除女配,扫清女主面前的障碍。
  为了拯救女配(本文女主)的性命,男主用匕首挟持原文女主,威胁作者,使得作者一怒之下,写死女配,并弃文而去!
  谁知,作者本人穿进了这部让她几易其稿,且没写完的小说里,并成了小说中的女主,且只有攻略了男主之后,才能穿回现实世界。
  故事线:女主重生在随母亲进京的马车上,遭遇盗匪,母亲被掳走,凌虐,女主凭借不屈不挠的意志,追寻到盗匪落脚之地,与男主报信赶来的父亲一起,救回母亲。盗匪头子趁乱受伤逃走。回到京中,因母亲清白已毁,祖母命人端来鸩酒、白绫、匕首,让母亲则一样自尽,女主母亲拒绝,祖母又以女主相逼,迫使母亲就范,被女主避过。女主建议母亲写信向外祖家求助,谁知继外祖母带着舅舅和守寡在家的三姨来了。

  ☆、第251章 劝说

  离开金陵的时候,已是十月末。
  待往北走了十来天,今冬第一场雪,窸窸窣窣在一个冬夜悄然而下。
  那晚,他们因赶不上下一个驿站,只能在马车上过夜。
  外间燃着很大一堆柴火,北风呼呼地刮着,忽然便自天上飘下雪花来,飘到火堆上,眨眼便消失不见。
  这雪一下便不可收拾,断断续续没停过。
  因着天气越来越冷,地上的土都被冻住了,马车走着容易打滑。
  兰舟想了个法子,在马车轮上捆了一圈绳子,又用棉絮将马盖着,这般在路上行了月末三个多月的时间,才回到北疆城。
  鞑子在今冬,又对北疆进行了大规模侵袭,多亏有了兰舟留下来的设计图和楚玉凝寻到的玄铁,以及薛永怡等人的出谋划策,北疆的布防比以往坚固许多,将鞑子打了个落花流水。
  若是他们战马充足,兵器锻造地足够多,出城反攻鞑子也是不可能,只是眼下,就在楚玉凝等人北归的途中,大懿朝内的局势愈发地复杂起来。
  在长宁长公主离开黄陵前往金陵的这段时日里,定远候府的人马趁机潜入黄陵,将关在黄陵深处的皇长子朱由旭救了出来,一时天下哗然。
  待楚玉凝一行回到北疆,太上皇与现皇后**苟且,违背伦常生下大皇子的事,早已传遍了整个大懿朝。
  对于这个消息,举国哗然。
  朱由旭更是在被救出来的一个多月之后,不明不白死在了深宫之中。
  原本承受丧子之痛,在中宫修养的皇后,因为皇长子的死,彻底变得疯疯癫癫,亲口将这一皇家秘辛诉诸于世,并于大殿之上,当堂控诉,熹隆帝为获得皇位,不择手段,不惜将自己的王妃,送上亲爹的龙塌。
  熹隆帝恼羞成怒之下,当场从护卫手里,掏出宝剑,当着群臣的面刺死了皇后。
  第二日,熹隆帝便因身体不适,卧病在床,不再上朝,将监国之权交给了宁王。
  对于这一决定,朝中大臣再次出乎意料。
  然他们很快就明白过来,宁王是太上皇的心腹。
  明面上,宁王主掌着监国之权,实际上,这背后的掌控者却是太上皇。
  看来岑寂了数年之久的太上皇决定再次出山了,只是与儿媳***的丑闻被传地天下皆知,太上皇总得顾及着些影响,总不能舔着脸,当做什么事都没发生那样,轻飘飘将皇位从自个儿儿子那里夺过来。
  然而,此事远没有结束。
  定远侯听闻皇长子与皇后先后被杀之事,在西境揭竿而起,打着天家背德,已不配为天下表率,替天行道之名。
  定远侯在西境经营多年,早已有一批忠实的追随者,加之此事曝光出来之后,不论群臣,其中由以御史台为最,还是普通百姓,对于太上皇、熹隆帝这种行为俱是嗤之以鼻。
  更有御史为了弹劾熹隆帝,卑鄙无耻,冷血残忍,手刃当朝皇后,在宁王监国之时,当庭撞柱,险些一命呜呼。
  待楚玉凝一行回到北疆,据闻,定远侯已将西境数个城池收归麾下。
  宁王虽担着监国之职,到底不忍同胞自相残杀,是以迟迟未曾派兵镇压,只派官员前去谈判。
  定远侯的态度十分明确。
  他可以不造反,除非熹隆帝退位让贤,将这个天下,交给其他能者打理。
  这下,朱氏皇室宗亲里,有些人开始跃跃欲试了。
  既然熹隆帝德行有亏,太上皇也不是什么好东西,自己也是朱氏后代,也是皇室一员,为何就不能取而代之呢?
  心怀这种野心的皇室宗亲不在少数。
  定远侯一番宣言,成功挑起了很多的人野心,也使得大懿皇朝的局势变得扑朔迷离。
  然这一切对于驻守北疆的永安王来说,似乎并没有遭受太大影响。
  短期内,大懿皇朝内部各种势力应处于一种相互博弈的状态,大家相互接触,探究对方实力,确定各自底线,短期内,应该不会出现自相残杀的局面,长远来看,只怕一场内战,再说难免。
  既然这一切都不可避免,对于北疆来说,自然是早做打算。
  永安王无意天下霸主这个位置,他现在娇妻儿女在怀,只希望固守北疆,将鞑子的铁蹄挡在山茵关外,每日里给妻子画眉,教孩子功课,与妻儿一道用膳,体会他人生前三十多年从未提前的家庭欢乐,于永安王而言,便是最重要的事。
  然,他这样想,并不代表其他人也这样想。
  忠义伯来了一出金蝉脱壳才成功从金陵脱身,并抛弃唯一的儿子,带着几乎全部身家来到北疆,可不是为了享受天伦之乐来的。
  他此次前来,可是为了完成,他的祖辈未能完成的宏愿,将苏氏一族,建设成大懿去皇朝数一数二的名门望族,而不仅仅只是空有财富,没有实权,让人提起来,语气里少不了带些鄙夷的忠义伯府。
  忠义伯体内的毒素在达到北疆之后,连续用了薛永怡开的汤药一个多月之后,清除地差不多了。
  三月的天,北疆依然天寒地冻,冰雪没有丝毫融化的迹象。
  山茵城的将军府里,忠义伯一早便起了身。
  因为今日是三月三,永安王会从山莱关回来,与苏氏等人一道用膳。
  忠义伯必须要抓住这次机会,亲自劝劝永安王,让他早做打算,才能抓住先机。
  “回伯爷,王爷的马已入了府。”一早便被忠义伯命令去门房处守着盯梢的苏管事,气喘吁吁回来朝忠义伯禀告道。
  忠义伯站起身,整了整衣襟,道:“走,寻王爷去!”
  谁知在外院里并未寻到永安王。
  永安王将马扔给守门的小厮之后,便乐颠颠往后院去了。
  苏氏亲自下厨,做了热乎乎的羹汤等着他。
  楚玉凝、安哥儿今日也在苏氏的院子里用早膳。每当这时,苏氏都会特意起早,亲自下厨。
  许是知晓爹爹要回来的缘故,刚满五个月的玉姻一早便醒了,睁着一双又圆又亮的眼眸,坐在踏上,好奇地看着安哥儿和楚玉凝,嘴里咿咿呀呀似在说话。
  忠义伯去到苏氏院子里时,见到的便是永安王、苏氏、楚玉凝、安哥儿,四人一桌,有说有笑地用着早膳,毫无尊卑长幼规矩而言,却让人莫名打心底生出羡慕。离开金陵的时候,已是十月末。
  待往北走了十来天,今冬第一场雪,窸窸窣窣在一个冬夜悄然而下。
  那晚,他们因赶不上下一个驿站,只能在马车上过夜。
  外间燃着很大一堆柴火,北风呼呼地刮着,忽然便自天上飘下雪花来,飘到火堆上,眨眼便消失不见。
  这雪一下便不可收拾,断断续续没停过。
  因着天气越来越冷,地上的土都被冻住了,马车走着容易打滑。
  兰舟想了个法子,在马车轮上捆了一圈绳子,又用棉絮将马盖着,这般在路上行了月末三个多月的时间,才回到北疆城。
  鞑子在今冬,又对北疆进行了大规模侵袭,多亏有了兰舟留下来的设计图和楚玉凝寻到的玄铁,以及薛永怡等人的出谋划策,北疆的布防比以往坚固许多,将鞑子打了个落花流水。
  若是他们战马充足,兵器锻造地足够多,出城反攻鞑子也是不可能,只是眼下,就在楚玉凝等人北归的途中,大懿朝内的局势愈发地复杂起来。
  在长宁长公主离开黄陵前往金陵的这段时日里,定远候府的人马趁机潜入黄陵,将关在黄陵深处的皇长子朱由旭救了出来,一时天下哗然。
  待楚玉凝一行回到北疆,太上皇与现皇后**苟且,违背伦常生下大皇子的事,早已传遍了整个大懿朝。
  对于这个消息,举国哗然。
  朱由旭更是在被救出来的一个多月之后,不明不白死在了深宫之中。
  原本承受丧子之痛,在中宫修养的皇后,因为皇长子的死,彻底变得疯疯癫癫,亲口将这一皇家秘辛诉诸于世,并于大殿之上,当堂控诉,熹隆帝为获得皇位,不择手段,不惜将自己的王妃,送上亲爹的龙塌。
  熹隆帝恼羞成怒之下,当场从护卫手里,掏出宝剑,当着群臣的面刺死了皇后。
  第二日,熹隆帝便因身体不适,卧病在床,不再上朝,将监国之权交给了宁王。
  对于这一决定,朝中大臣再次出乎意料。
  然他们很快就明白过来,宁王是太上皇的心腹。
  明面上,宁王主掌着监国之权,实际上,这背后的掌控者却是太上皇。
  看来岑寂了数年之久的太上皇决定再次出山了,只是与儿媳***的丑闻被传地天下皆知,太上皇总得顾及着些影响,总不能舔着脸,当做什么事都没发生那样,轻飘飘将皇位从自个儿儿子那里夺过来。
  然而,此事远没有结束。
  定远侯听闻皇长子与皇后先后被杀之事,在西境揭竿而起,打着天家背德,已不配为天下表率,替天行道之名。
  定远侯在西境经营多年,早已有一批忠实的追随者,加之此事曝光出来之后,不论群臣,其中由以御史台为最,还是普通百姓,对于太上皇、熹隆帝这种行为俱是嗤之以鼻。
  更有御史为了弹劾熹隆帝,卑鄙无耻,冷血残忍,手刃当朝皇后,在宁王监国之时,当庭撞柱,险些一命呜呼。
  待楚玉凝一行回到北疆,据闻,定远侯已将西境数个城池收归麾下。
  宁王虽担着监国之职,到底不忍同胞自相残杀,是以迟迟未曾派兵镇压,只派官员前去谈判。
  定远侯的态度十分明确。
  他可以不造反,除非熹隆帝退位让贤,将这个天下,交给其他能者打理。
  这下,朱氏皇室宗亲里,有些人开始跃跃欲试了。
  既然熹隆帝德行有亏,太上皇也不是什么好东西,自己也是朱氏后代,也是皇室一员,为何就不能取而代之呢?
  心怀这种野心的皇室宗亲不在少数。
  定远侯一番宣言,成功挑起了很多的人野心,也使得大懿皇朝的局势变得扑朔迷离。
  然这一切对于驻守北疆的永安王来说,似乎并没有遭受太大影响。
  短期内,大懿皇朝内部各种势力应处于一种相互博弈的状态,大家相互接触,探究对方实力,确定各自底线,短期内,应该不会出现自相残杀的局面,长远来看,只怕一场内战,再说难免。
  既然这一切都不可避免,对于北疆来说,自然是早做打算。
  永安王无意天下霸主这个位置,他现在娇妻儿女在怀,只希望固守北疆,将鞑子的铁蹄挡在山茵关外,每日里给妻子画眉,教孩子功课,与妻儿一道用膳,体会他人生前三十多年从未提前的家庭欢乐,于永安王而言,便是最重要的事。
  然,他这样想,并不代表其他人也这样想。
  忠义伯来了一出金蝉脱壳才成功从金陵脱身,并抛弃唯一的儿子,带着几乎全部身家来到北疆,可不是为了享受天伦之乐来的。
  他此次前来,可是为了完成,他的祖辈未能完成的宏愿,将苏氏一族,建设成大懿去皇朝数一数二的名门望族,而不仅仅只是空有财富,没有实权,让人提起来,语气里少不了带些鄙夷的忠义伯府。
  忠义伯体内的毒素在达到北疆之后,连续用了薛永怡开的汤药一个多月之后,清除地差不多了。
  三月的天,北疆依然天寒地冻,冰雪没有丝毫融化的迹象。
  山茵城的将军府里,忠义伯一早便起了身。
  因为今日是三月三,永安王会从山莱关回来,与苏氏等人一道用膳。
  “回伯爷,王爷的马已入了府。”一早便被忠义伯命令去门房处守着盯梢的苏管事,气喘吁吁回来朝忠义伯禀告道。
  忠义伯站起身,整了整衣襟,道:“走,寻王爷去!”
  忠义伯去到苏氏院子里时,见到的便是永安王、苏氏、楚玉凝、安哥儿,四人一桌,有说有笑地用着早膳,毫无尊卑长幼规矩而言,却让人莫名打心底生出羡慕。

  ☆、第252章 亲事

  苏氏强露出一丝笑,“确实淡了些许。”
  “可别再哭了!您便是再哭,它也不能消地更快些,若是把眼睛哭肿了,倒不值当了。”楚玉凝见苏氏眸中聚集一团水雾,忙劝道。
  苏氏揉了揉眼睛,冲楚玉凝笑了笑,“娘真是越活越回去了,越来越没用了。”
  说着,转过头,吩咐丹桂讲书桌上的两封信拿了过来。
  “这个是宁王妃一个月前写就,昨日寄来的信。”苏氏将上面已经开封的一个信封递给楚玉凝。
  楚玉凝接过信封,将信纸打开来看。
  信中大部分的篇幅是与苏氏分享京中最近的局势,然后将了些二人往日的一些旧事,在信的末尾,宁王妃提到了自己膝下几个孩子,柔嘉郡主快要出嫁了,朱沅宵眼见着就快要既冠了,咬定亲事要自己做主,不许她随便给他定了个姑娘。末尾问道楚玉凝,是否已经定了亲,心中可有合意的夫婿人选。
  楚玉凝将信快速扫了一眼,又仔细看了一遍,这才放下。
  这封信绝不是宁王妃随随便便闲话家常写就的。
  信的大半笔墨都用于介绍京中局势,隐约给人一种山雨欲来之感。
  宁王虽然当着摄政王,然不过是太上皇扶持在前朝的一个傀儡,一言一行都受太上皇掣肘,以至于朝中大臣对于宁王监国已有颇多微词,只不过碍于宁王手中的三万京城禁卫军和信武侯在西境的十五万大军,明面上不敢说什么罢了。
  从宁王妃的着墨,楚玉凝能隐隐感到,他们对于充当太上皇的牵线木偶一事,已渐渐有些不耐烦,指不定心中早已生出,斩断提着宁王手脚的那根线,自救当家做主的意思。
  这样一来,后面的事便好解决了。
  这封信看起来是两个闺中手帕交闲话家常,其实暗含拉拢之意,而自古以来,最常见的联合利益集团的形式,便是联姻。
  宁王妃这是打算以她唯一儿子的亲事来许下这场盟约,诚心不可谓不足。
  见楚玉凝看完了信。
  苏氏探究对看着她的双眼,却没看出什么别样的情绪。
  “沅宵这孩子,我也算是从小看到大的。他的人品自是可靠的。只是你。。。。。。”苏氏说道此处微顿了顿,“你心中是怎么想的?”
  楚玉凝将信放进信封里,含笑看着苏氏,“娘,我曾与二皇子有过婚约,虽说他早就死了。但世子哥哥是二皇子的嫡亲堂叔,此事若无人提起便好。若有人拿出来做文章,则不定会带来什么影响。””
  “你莫管那些朝堂里的事,娘再怎么样都不会允许你父王将你拿出来做这种交易。娘只是觉得沅宵那孩子人不错,他心中也不是没有你。那你呢?你可中意他?”苏氏握着楚玉凝的手,因从没有说出这么直白的话,还是当娘亲的和未出阁的闺女儿说,她表现地有些紧张。
  然而她也知晓,她的玉凝自幼经历的事情便比寻常闺阁少女要多,也比一般人更有主意。对于她的亲事,苏氏打定主意,是要得到她本人许可的,唯有如此,她的玉凝才能嫁给一个她自己想嫁的人,才有过得幸福美满的可能。
  “娘,我心中一直拿世子哥哥当哥哥一般,并无其他情愫。”楚玉凝垂下眼眸,到底还是觉得和目前讨论这个事,有些尴尬和难堪。
  “那兰舟呢?”
  楚玉凝身子微微一僵,但很快便恢复常态。
  “兰舟?”她露出意外的神情,“他就是父王麾下一个少将,与我有何干系?”
  “玉凝。。。”苏氏轻轻对唤了一口气,“你们两个明明彼此有请,为何却总像是憋着一口气?王爷层私底下问过那孩子,他也是这般回答的。娘亲原本以为,便是女儿家主动些也没什么,许是他以为自己身份低微,或是其他什么原因,不敢主动开口。可你们现下这个样子,若是你父王贸然下令,给你俩指了婚。。。。。”
  “娘!我不会嫁给兰舟!我绝不会嫁给他!此事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您趁早劝父王打消这个主意!”楚玉凝打断了苏氏的话,“若无其他事,儿先回去了。”说着,站起身,转头往门外走。
  她从未想过,苏氏与永安王竟在私底下商讨过她和兰舟的婚事,若是第一世或者是第二世,她一定会高兴对晕过去。
  可再经历过两世之后,她又怎么敢?
  兰舟身上的箭伤,在回北疆的路上,一直反反复复不见好转。
  许是由于路途颠簸的原因,然而看着他皮肉化脓,腐烂,痛地满头大汗,而自己却无能为力时,她便痛恨当初的自己,为何要和他赌气,若是听了他的话,早些回府,是否这一切就不会发生?
  而在他回北疆大营之后,经过薛永怡的治疗,兰舟身上的伤,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边相继愈合。
  这个愈合速度,惊呆了其余的军医。
  楚玉凝在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一面在心中庆幸,兰舟的伤总算痊愈了。
  一面又止不住地想,这一切定都是作者故意安排的吧?
  就是要明明白白地告诉她,不要痴心妄想,要离兰舟远远的。
  重生以来,兰舟因为她都受了多少次伤?
  又被薛永怡救了多少回?
  难道这些还不够了么?
  作者从来都没放弃她的设定。
  兰舟和薛永怡才是天生一对!
  她的名字又怎能一次又一次与兰舟牵扯到一起?
  他们本该就此再无瓜葛呀!
  “姑娘,小心!”就在此时,身后青禾发出一声惊呼。
  楚玉凝闷头跑着,未曾主意,待听到声音,已来不及,径自撞到一个硬邦邦的物事上面。
  一只强有力的手握住了她的胳膊,将她扶正,然后客气而疏离地后退一步。
  “姑娘,您没事吧?”青禾从身后赶上,扶住她。
  “无事。”楚玉凝朝她摇了摇头,摇落一地的泪雨漱漱。
  她抬手胡乱摸了摸脸,低着头,快步继续往前走去。
  身后,苏氏追了出来,急切地唤着她的名字,“玉凝!”
  又惊呼了一声,“兰少将!”
  楚玉凝脊背微微一僵,脚下再不迟疑,大步往前走去。

  ☆、第253章 不准

  “末将见过王妃。”兰舟抱拳向苏氏行礼,神情比之往日愈发清冷疏离。
  苏氏忙收起面上的焦急神色,强挤出一丝笑,看着兰舟,“兰少将寻我可是有事?”
  兰舟点点头,沉默了一瞬,才低声道:“末将想要求娶李将军的次女为妻,不知王妃可否出面替末将保亲?”
  李将军的次女?
  苏氏闻言大吃了一惊。
  兰舟回到北疆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这一个月里大多数时候都躺在帐篷里养病,怎么说求亲就求亲了?
  “你可识得李将军的次女?”苏氏试探着问道。
  她总觉得兰舟这突然求娶人家,是不是里面有什么隐情。
  兰舟垂下眸子,“曾有过数面之缘。李姑娘是个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子,在舟看来,堪为良配。”
  岂止堪为良配。
  李二姑娘是永安王麾下心腹将军李将军的次女,她容貌倾城,然自幼便拿男孩子的标准要求自己,自五岁开始便每日跟着李将军的三个嫡子在武场训练,骑射搏斗样样精通。
  因北疆军不收女子,李姑娘便同一群志同道合的小姑娘们,组成了一队娘子军,每当鞑子来犯,她们都会身先士卒,出现在最前线,同北疆军一同作战。
  永安王虽没在军中替他们安排职位,却会按季度给她们军饷,以犒劳他们对北疆做出的贡献。
  在苏氏看来,李姑娘是个顶顶好的姑娘家,唯一让人诟病的便是她的生母是个被鞑子虏获,历经艰辛逃回山茵城的妓子。
  她勾引李将军的手段不甚光彩,妄图凭借一己姿色勾搭上李将军,入了李将军的府第,自此享受荣华富贵。
  然李将军夫人是个十分彪悍的女人,哪怕那女子身怀六甲,也咬死不准她进门,还拿棍棒将李将军毒打了一顿。
  那女子眼见入府无望,加之孩子也大了,引产极有可能一尸两命,便在生下李姑娘后,将她丢在了李将军府门前,自觉无法在北疆待下去,便在做完月子之后,打包行李,离了北疆,杳无音讯。
  李二姑娘自幼便不受李夫人待见,然她骨子里自有一股韧性,硬是凭着一己之力自立自强,赢得世人的尊重。
  只是如此一来,李夫人对于她的婚事自是不闻不问,她自己在这方面也不上心,及至年方十八,依旧未曾说亲。
  “你可想清楚了?婚姻大事,可不能儿戏。”
  虽然李二姑娘的生母行事颇不光彩,然李二姑娘的为人是没得话说的,苏氏便再次问兰舟,以做确认。
  “末将想清楚了,不知王妃可否卖末将一个人情,替末将出面说媒?”
  苏氏见他神色认真,眸光坚定,想必是考虑清楚了,才来请求自己的。
  “我可以替你跑这一趟。然人家答不答应,可不是我能确定的。”苏氏面含微笑看着兰舟。
  虽然心里为玉凝感到可惜,但到如今,她也不得不认命,这两个孩子就是有缘无分。既然兰舟已经寻得那个想要娶做妻子的人,苏氏唯有在心中给予祝福。
  “多谢夫人!”兰舟再次朝苏氏躬身抱拳。
  苏氏目送着兰舟离去,看着他的背影轻轻叹了一口气。
  吩咐白兰去楚玉凝处一趟,将兰舟此行的目的告知于她。
  兰舟要娶李二姑娘?
  楚玉凝听了这个消息,只觉得头中一阵眩晕,险些坐不住。
  她摸索着抓住一旁青禾的胳膊,定定看着白兰,“你说什么?”
  “回姑娘,今日兰少将前来是求夫人出面说和,他欲求娶李二姑娘为妻。”
  “不!”楚玉凝霍然站了起来,“他不能娶李二姑娘!”
  除去薛永怡他谁都不能娶。
  若他当真娶了李二姑娘,前世的自己便是今生李二姑娘的下场。
  她不能眼睁睁看着无辜的李二姑娘卷入此事之中。
  “去马厩吩咐马夫备马,我要出府一趟。”
  楚玉凝说着便往外走。
  “姑娘!”青禾反手拉住她的胳膊,“您要去何处?”
  “去找兰舟!”楚玉凝看向白兰,“劳烦兰姐姐替我跟娘亲说一声,我去去就回!”
  说着,挣脱青禾的手,往府门的方向走去。
  “哎!姑娘!”屋中几个姑娘看着楚玉凝的背影,简直不知该如何是好。
  还是青禾最先反应过来,“此事需得禀明王妃。”
  白兰点点头,“我这就回去跟王妃说!”
  苏氏听了白兰的禀告后,神情怔忪地叹了口气。
  “让她去吧。”她是楚玉凝的亲娘,是人都有私心,她希望楚玉凝有个好归宿,李二姑娘人很好,她的玉凝也是举世无双的好姑娘,且她和兰舟曾数次共患难,二人之间并非没有情愫。
  若是经由此事,能将他二人之间的结解开,彼此袒露心扉,虽然有些对不起李二姑娘,但苏氏作为娘亲,还是希望,楚玉凝和兰舟能够在一起。
  就在苏氏满怀感慨时,楚玉凝已到达将军府外,翻身跃上马夫备好的马,挥起马鞭,往驻军大营的方向疾驰而去。
  兰舟骑马先行了约莫一盏茶的功夫,她若快些,许在半途便能追上她。
  然兰舟似乎同她一样归心似箭,楚玉凝一路骑马快驰,在到达岐山脚下,才发现一个独自骑行的背影。
  那背影是如此的熟悉,即便隔着十几丈的距离,她还是一眼就认了出来。
  “兰舟!”她运足了力气,迎着风,朝前方大声喊着。
  马背上的兰舟背影一僵。
  他勒紧马缰,将马停在路边,转身便见一团如火的绯色朝自己疾驰而来。
  楚玉凝气喘吁吁对拉停了马,弯腰喘了好一会儿,才平稳了呼吸。
  她高坐在马背之上,看着目光沉静看着自己的兰舟,硬声道:“你不能娶李二姑娘!”
  “为何?”兰舟视线掠过她额前被汗浸湿的碎发,狠下心问道。
  心中对于她即将出口的答案,有些期待,又充满畏惧。
  “薛姐姐默默喜欢了你这么多年,你瞧不见么?”楚玉凝仰脸看着他,“兰舟,你的心是石头做的么?你怎么可以辜负薛姐姐?”

  ☆、第254章 不听

  兰舟看着她的目光陡然冷寂了下来。
  那么冷冰冰的兰舟让楚玉凝觉得略有些陌生。
  她不由没了声音,只余一脸急切地看着他。
  “你…”兰舟黑亮的眼眸专注地看着她,“你当真这么想?”
  楚玉凝点头,“你和薛姐姐才是天生一对!”
  “呵!”兰舟忽然发出一声低笑,那笑容中包含的情绪是那么复杂,以至于楚玉凝一时有些疑惑,为何此刻的兰舟在她眼里这么地陌生。
  她觉得他应该是生气的,很严重地在生着自己的气。
  难道是因为薛永怡么?
  “你和李二姑娘并不相配,你不要娶她好不好?”楚玉凝放软了语气,用手抓着他的胳膊,圆润的杏眼满含祈求地看着他。
  “多谢郡主劝解。不过舟心意已决。”兰舟将手从她胳膊上拿来,微微偏过头,冷声说道。
  以往,即便他在心里生着她的气,都不忍心不理她的。只要她稍微服一下软,他就气消了,可今天情况明显有些不一样。
  这样的兰舟,让楚玉凝自重生以来首次觉得有些手足无措,她不知道该怎么劝他了。
  “兰舟,你不能娶李二姑娘,你们俩并不般配!”最终,楚玉凝收起眼中的祈求,一脸凝重地看着他。
  “为何?”兰舟冷声问道。
  “反正我不允!”楚玉凝没了法子,只得耍起赖,“兰舟,你听好了!你若执意要娶李二姑娘,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