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玉兰归-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这一切都是命啊!
  楚老太太意兴阑珊地站起身,看着苏氏道:“今日是老妇冒昧打扰了。祝夫人一切安好。”说着,扶着董嬷嬷的胳膊,步履缓慢往外走。
  苏氏看着楚老太太略微佝偻的背影,忍不住感叹,时间真是把磨人的利器,楚老太太已略显苍老,而自己,也早已风华不再。
  虽然楚老太太此行是为着楚阔考虑,然而她至少有一句话,说到了苏氏的心坎上。
  苏氏也是个做母亲的,她就不会不为自己的子女考虑。
  明天秋楚玉凝便要举行及笄礼,按照现今的年纪,已可以开始相看人家了。
  然而,她这个做母亲的还是待嫁之身,哪有女儿抢在母亲前头再嫁的道理。
  这些年里,永安王默默所做的一切,即便是个石头,也能被慢慢捂热。
  虽然谁也不能料定日后会发生何事,但二人自订亲起,其实已经连为一体,今生再无分割的可能。
  看来,果真要将婚期提上日程了啊!
  苏氏心中打定主意,在晚膳后,将楚玉凝留下,看着她道:“娘打算与王爷商讨婚期。”
  楚玉凝眸中一惊,立时反问,“可是祖母与您说了什么?”
  苏氏摇了摇头,“眼瞧着你和安哥儿逐年大了,王爷他瞧着也是个可靠的。母亲也想有个人可以照料咱母子三人。”
  “我。。。”楚玉凝张了张嘴,正欲说,我也可以照顾好您和安哥儿,然想起距离自己前两世的死期不过四年,她又生生将这句话咽了下去。
  “玉凝不喜欢王爷么?”苏氏瞧见楚玉凝神色黯然,不由强打起笑,逗着她道。
  楚玉凝摇了摇头。
  她不是瞎子,这些年冷眼瞧着,永安王为他们所做的一切,大懿朝鲜少有男子能够做到。
  他算得上是一个可以托付终身的人。
  “那就这般定下了。明日,我请王爷过府一趟,赶在年前,将婚事办了。”苏氏语气轻快地道。(未完待续。)

  ☆、第118章 请婚

  楚玉凝看着苏氏,不知该说什么好。
  苏氏将她拥进怀里,“这是怎么了?不舍得母亲嫁人么?”
  楚玉凝摇了摇头。
  她只是心中有些不确定。
  她怕母亲委屈了自己。
  她甚至不知晓,母亲心中,是否还惦念着父亲,永安王又占据何种位置。
  “娘,您果真下定决心,再不后悔么?”楚玉凝将头抵着苏氏的胸口,闷闷问道。
  苏氏点点头,轻轻地嗯了一声。
  当晚,苏氏写了个帖子封好,第二日一早,吩咐王大管事亲自送往永安王在京中的宅子。
  永安王原籍金陵,然自原永安王府一夜之间被大火烧为废墟,永安王远赴北疆之后,金陵城中的永安王旧宅就成了一堆砖石瓦砾堆积的荒园。
  永安王在京中的宅子,和寻常宅子最大的不同之处便是,府门前只有两扇大门,并无牌匾,更无镇宅的石狮之物,瞧着颇为低调和普通。
  王大管事这些年在两府之间走动地还算频繁,熟门熟路将帖子送上。
  何伯听闻是苏氏亲自写就递来的,那精明的眸中闪过一丝兴味的目光。
  “王爷正在武场晨练,请王大管事稍等。”何伯朝王大管事笑呵呵道。
  王大管事朝何伯抱了抱拳,“不了。府中事物繁忙,小的先行告退。”说着,躬身退了出去。
  何伯看了眼王大管事离去的背影,又瞅了瞅被密封的折子,抬脚朝练武场的方向去。
  “王爷呐!”何伯站在练武场边沿,朝场中的永安王喊道。
  永安王正赤着上身,大汗淋漓地挥舞着一把长枪。
  何伯优哉游哉地眯眼瞧着,待永安王舞到最激烈最紧要的关头时,忽然朝着场中大喝道:“夫人来信,有急事寻您!”
  这“夫人”指的自然是苏氏。
  永安王蓦然一惊,手中的长枪险些脱了手,手腕翻转,虎口用力,一个凌空翻越,将长枪收回,稳稳落在地上。
  何伯忍不住抚手叫好,大声称赞道:“这些年,王爷功夫愈发精进了!”
  永安王利眸瞥了他一眼,忽然将手中的长枪对着他直直掷出。
  何伯哪敢轻举妄动,乖乖闭眼站在当地。
  长枪擦着他的耳朵,插入他身后的树干上。
  “嘿嘿!王爷息怒!小的再也不敢了。”何伯擦了擦额头上并不存在的汗渍,一脸后怕地讨饶道。
  永安王接过小厮递上来的汗巾,边擦着身上的汗,边走到何伯面前,朝他伸出一只手。
  何伯将帖子送上。
  “永安王亲启。”永安王默默凝望了会儿帖子上娟秀的字迹,忽然将汗巾一扔,大步往外书房的方向走去。
  到得书房,动作迅速地在净房冲了个冷水澡,净面漱口,换上一身干净的衣裳,永安王端坐在桌案前,打开帖子。
  “倏忽五年过去,不知王爷对于婚事是否还有意?若方便,可否入府商谈婚期?”帖子中只有简短两句话,如永安王而言,却如大旱时初遇的甘霖。
  嘴角不自觉地咧到最大。
  他摸了摸自己的下巴,原来心情愉悦时,会做出这种表情。
  镇定自若地用完早膳,站在衣柜前思索了一会儿,今日该穿什么。
  最终,永安王挑了一件墨色长衫,骑着宝马绝影,抬腿轻踢马肚,往苏宅的方向跑去。
  暮春的风带着微微的暖意吹在他的面上,不同于北疆的凛冽刺骨,一如他此刻的心境,温柔地一塌糊涂。
  绝影轻车熟路地在苏宅前面停下。
  永安王翻身下马,等不及门房通报,随手将马缰递到迎接的小厮手里,便大步往内宅而去。
  门房不敢拦,唯有一路疾奔,赶在永安王之前,往正院向苏氏禀告。
  苏氏点点头,表示知晓。
  门房才出来,永安王后脚便到了。
  脸不红,气不喘,手中捏着薄薄的帖子,一双深邃的双眸,目光灼灼地看着苏氏。
  苏氏抿嘴微笑,“你来了。”
  永安王呆愣愣地看着她,好像怎么都看不够。
  活像一只迷迷瞪瞪的呆头鹅。
  苏氏觉得有些好笑,又有些不好意思,只好先行转开视线,侧身对永安王行了一礼道:“民妇见过王爷。”
  永安王好似这才反应过来,疾步上前,扶着她的胳膊道:“我已说过多次,你在我面前无需行礼。”
  说完,才意识到,自己似乎有些唐突,忙有些局促地收回手。
  “王爷请坐。”苏氏低声轻道。
  “嗯。”永安王应了一声,在客座坐下。
  苏氏坐在他对面。
  永安王抬手向她示意手中的帖子,“你帖中所言可当真?”
  苏氏看了那帖子一眼,点点头。
  “这么说,你是心甘情愿嫁给我了?”
  苏氏再次点头。
  “你且在府里等我消息。”永安王说着站起身,大步往外走。
  苏氏看着他离去的背影,一时有些摸不着头脑,怎么说了两句话,就走了?
  该商量的事,可是一件都未说定呢。
  忽然,苏氏懊恼地拍了拍自己的脑袋。
  他俩的婚事乃太上皇亲自下旨赐婚,这婚期自不能私自商定,而是要上报圣听,由钦天监择一良辰吉日,方能完成婚礼。
  苏氏想起自己帖子上写的话,不由用双手捂着脸,真真儿觉得自己越活越回去,简直傻透了。
  他这般急匆匆地离去,是进宫请旨去了么?苏氏望着永安王离去的方向,不由如此想着。
  永安王确实是去请旨的。
  一路快马加鞭赶到皇城,递上牌子,请求觐见,他的心从未这般急迫过。
  “爱卿这般急匆匆赶来所谓何事?”刚下早朝,陇熹帝的声音听起来有些喑哑。
  永安王却顾不得那么多,他正沉浸在极大的喜悦之中,整个人飘飘忽忽的,若非强压着,他此刻的嘴角定是微微翘起的。
  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虽略有不适,却满是甜蜜。
  “禀皇上,臣与苏氏定亲五年,今日特来请旨完婚。”
  “爱卿长年征战在外,婚事确实蹉跎日久。”陇熹帝似被这个消息惊了一下,微顿了顿,才如此回道。
  永安王闻言,再不压抑嘴角的弧度,忙叩首谢恩,大声道:“谢主隆恩!”
  “爱卿平身,朕会吩咐钦天监为你选一良辰吉日,完成迎娶王妃的大礼。”
  “谢皇上!臣告退。”
  “爱卿平身。”熹隆帝呵呵笑道,“到时,朕可得向你讨杯喜酒喝。”
  熹隆帝眸光深沉地盯着永安王离去的背影,默了一瞬,对心腹太监道:“宣长宁长公主入宫觐见。”(未完待续。)

  ☆、第119章 惊闻

  长宁长公主是熹隆帝嫡亲的妹妹,也是先帝最小的女儿。
  十八岁尚了当今太后的娘家,镇远侯顾氏一族最惊才绝艳的男子,当年的金科状元为驸马。
  顾氏一族以武发家,绵延百年才出了这么一个读书人,且争气地将状元公的名号拿了回来。
  顾驸马一直是顾氏一族的骄傲。
  然而,聪慧注定早亡,似乎是古往今来亘古不变的定律。
  顾状元翰林院撰修做得好好的,谁知与同年一场秋日登高望远,不慎感染风寒,自此缠绵病榻,不久便一命呜呼了。
  其年,长宁长公主年方二十,一下子从人人羡艳的尊贵公主,变成了众人眼中可怜的丧夫寡妇。
  长宁长公主迫于母后和顾氏一族的威名,老老实实在公主府里替驸马守了一年的孝。
  那年,苏氏被掳的事传得举城皆知,这种事虽不常见,但自幼在深宫长大,多少龌蹉没见过的长宁长公主并不以为意。
  直到永安王从北疆赶回,当时还在皇位的太上皇,自作主张下旨,向苏氏与永安王赐婚,长宁长公主才蓦然惊觉,这人她竟是认识的。
  明明他是这世间最无情的恶魔,如何能做到对一个失去清白和名声的女子,深情如斯?
  长宁长公主觉得太不可思议。
  她是父皇和母后最小的女儿,自她之后,皇宫里无论多么美貌受宠的宫妃,都不曾受孕。
  父皇对她极为疼宠,有时甚至到了无法无天的地步。
  所以,在她四岁那年的某天深夜,在御书房后面的软榻上醒来时,会听到那一段耸人听闻的对话。
  她高高在上的父皇,和颜悦色地问着一个高鼻深目,满眼桀骜不逊的少年:“那把火是你烧的?”
  那少年一双宛如猎豹般的双眸,警惕地看着父皇,不吭声。
  父皇再问,“你可知你烧死了府中一百多口性命。”
  少年低哼一声,“他们该死。”
  一帘之隔的御书房里,传来父皇爽朗的抚掌大笑,“做得好!”
  她被吓地悚然一抖,明明是暮春时节,却觉得浑身上下彻骨冰凉。
  “日后你便是我手中最锋利的剑,只听我一人差遣,我自会保你这一生荣宠无限,你可乐意?”
  少年自父皇手中接过一个什么东西,淡淡说了两字,“成交。”
  这两字宛如一把重锤,重重敲击在年幼的长宁长公主心上。
  她平日里也会对着父皇卖萌撒娇,有时脾气上来,还会任性地趴在父皇膝头让父皇喂饭,但这一切都建立在察言观色,估摸父皇心情不错时才会有的举动。
  在这人人将父皇视作天,一言一行皆看父皇脸色的深宫,这是年幼的长宁长公主,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遇见的一个直面父皇,不怕不惧,傲骨铮铮的人。
  在此后的很多年里,她都以为那晚的一切不过是个梦境,因为再次醒来时,她在母后的坤宁宫中。
  直到很多年后,她长成风华正茂的公主,嫁给当朝最年轻有为的青年,又在猝然之间,沦为人人可怜的寡妇,正当她打算学着她的姑姑,养几个面首,荒唐度日时,她在大街上,无意中又邂逅了那一双眼。
  他满身肃杀地骑马穿街而过,一身黑衣在风中猎猎作响,他双眸如同深潭,里面摇曳着数不尽的寒凉星光。
  她不记得他的模样,不知他是何身份,但她的记忆不会骗她,那双眼睛即使过了那么年,还是让她一眼就认了出来。
  当初御书房里那个桀骜不逊的少年郎,已长成一个英武的男子,不同于她读书出身已成亡魂的前驸马,这个男人浑身上下散发出一股极为诱人的强烈气息。
  长宁长公主几乎在再次见到这个男人的第一眼,就被他深深所吸引。
  她跟着那个男人的脚步,去往苏宅,正碰到传旨太监念完圣旨。
  原来,他就是威名赫赫,只闻其声,鲜见其人的永安王。
  父皇麾下最利的剑,指哪杀哪,无往而不胜。
  男人从传旨太监手中夺了圣旨时,她以为他是对着婚事不满意。
  毕竟谁愿意娶一个声名狼藉,苟活于世的女子为妻。
  还是他这般高高在上的身份。
  然而,后来,现实再次深深地打了她的脸。
  不是他不愿娶,而是苏氏不愿嫁。
  他对一个清白已毁,声名狼藉的女子动了真情,那女子却毫不怜惜地将他的真心践踏在脚下。
  长宁长公主立时便对苏氏动了杀心。
  回到公主府后,她寻来心腹太监,命他雇一批杀手,到苏宅,将苏氏杀掉。
  然而那批杀手,还没挨到苏宅的边儿,便被人在深夜中悄无声息地处理掉了。
  永安王派暗卫将苏宅护地滴水不漏,等闲人休想伤到苏氏分毫。
  她不甘心,想着苏氏总有一日会离开苏宅,到时她再伺机动手。
  谁知,那些杀手竟抢先寻上了她,生生将她长至腿弯的一头乌发砍断一半,以示警告。
  这么多年过去,他依旧无所畏惧,连当今公主都敢动手,简直一点儿都没变!
  这样的永安王激起了长宁长公主心中前所未有的战斗欲。
  此后的五年里,她明面中闭门谢客,安心在府中守寡,暗地里乔装打扮,远赴北疆,意欲将永安王拿下。
  然而他的心就像被铜墙铁壁包围着,无论她如何软硬兼施,他都毫不领情。
  这五年里,她嫡亲的侄儿,太子哥哥的嫡子,患病而亡,父皇因身体不适,退位让贤,她由当朝最小的公主变成了长宁长公主。
  即便如此,她依旧有宠爱她的父皇和皇兄,她依旧身份尊贵。
  然而高贵的身份,美丽的容貌,孤绝的气质,这一切,在这个男人面前,一点用都没有。
  五年过去了,他依旧对她不为所动。
  长宁长公主追随着这个男人的脚步回到京城,心中暗暗地燃着一把怒火。
  传旨的太监宣她入宫觐见时,彻底将她心中的火焰点燃。
  “皇兄,你此话何意?永安王请旨拟定婚期?他要和苏氏完婚?”长宁长公主面容扭曲,声音尖锐地质问着熹隆帝。(未完待续。)

  ☆、第120章 离去

  熹隆帝看着自己风化绝代,目光刚毅果决,神情与太上皇七分神似的幼妹,点点头,“确实如此。”
  “那我这些年的付出又算什么!”长宁长公主失控地对着熹隆帝无礼咆哮着。
  熹隆帝一直是个忠厚仁慈的君王,并没有治长宁长公主的不敬之罪,而是宛如一个平凡人家的嫡亲兄长那般,轻轻地拍了拍她的肩,唉声叹气道:“朕今日宣你进宫,便是要劝你,早日将永安王忘掉吧。举朝这么多青年才俊,任你挑选,哪怕他有妻有儿,皇兄也想法子,让他休妻再娶,你看如何?”
  长宁长公主嘴角挑起一抹孤绝的冷笑,“可整个大懿朝,我只看中了永安王!”
  其他男子又如何能与他相比?
  熹隆帝不住地哀声叹气,“这可如何是好,如何是好呀!”
  “皇兄,你莫管!此事皇妹自会解决!”长宁长公主看着熹隆帝,咬了咬牙,“倘若事情败露,大不了便是去守皇陵,长宁也认了!”
  他还真敢将她堂堂长公主杀死偿命不成!
  “唉!”熹隆帝面上的神情愈发凝重,“长宁啊,你可别做傻事。”
  长宁长公主看着熹隆帝绝然一笑,“皇兄,我这些年过得什么日子,您也是知晓的!不能收服永安王,我活着与死又有何区别!”
  说着,矮身向熹隆帝行了一礼,“皇妹告退。”
  而后,脚步果决地走出御书房。
  熹隆帝坐回御书房宽大桌案后的圈椅里,在心中轻叹,“长宁啊,你可千万莫让皇兄失望。这一滩浑水,皇兄还指望你来搅浑呢!”
  三日后,钦天监测定八月十六宜嫁娶,特将这一日,定为永安王迎娶王妃之日。
  八月十六,距今不过四个月余的时日,准备大婚流程,恰够了。
  然永安王乃一方戍边大将,自不能将在京城待这么久,即刻赶回北疆,再赶回来成亲,路上也要耗去近两个月的时日。
  那么他在北疆最多也只能待两个月。
  因此,这个日期,与永安王而言,略有些不太合适。
  然圣旨一下,永安王自没有再次抗旨的道理。
  便与传旨公公一道去苏宅见苏氏。
  待苏氏接过圣旨之后,永安王略有些局促地看着她,“婚礼一应事宜,我会交给何伯,你有何事,只管吩咐他去做。明日起,我便要返回北疆,在大婚前再赶回来。”
  苏氏在心中默默算了算行程,知晓他这一路定是日夜兼程,快马加鞭,吃饭睡觉皆顾不上。
  “您请稍等。”她垂下头,急声道:“我去吩咐厨下备些干粮,不会耽搁太久。”说着,带着柳嬷嬷匆匆往厨房去了。
  楚玉凝看着母亲神色匆匆的背影,再瞧一眼永安王专注看着母亲的模样,脑海里不知为何忽地闪过一张脸庞。
  这么多年过去了,她固执地不肯问一句他的消息,却时不时能从青禾、长亭等人处,知晓他的近况,也不知他现今如何了,有没有受过伤。。。。。。
  “伯伯,你这是要走了么?”安哥儿走到永安王跟前,生出藕节般的胳膊环住永安王的腿弯,依依不舍地道。
  永安王用宽厚的大掌摸了摸他的头,还用手指勾了勾他头顶的冲天小辫儿,“顶多四个月,伯伯便回来了。”
  四个月呀?
  安哥儿掰着手指头数,数完了十根手指,都不够用,不由撇嘴,“那得好久呢!”
  永安王拧了拧安哥儿鼻子,“回来后,伯伯带你去河里捉大鱼,在火堆上烤着吃!”
  “嗷嗷嗷!”安哥儿听到吃的就忍不住流口水,两手握住永安王的一根手指,“那伯伯你可得早点儿回来!”
  永安王含笑点头,“那你也得听你娘亲的话,不可给她添乱。”
  这话安哥儿可不爱听,闻言,撇着小嘴儿道:“安哥儿可乖了,不信你问阿姊。”
  说着伸出短短肥肥的手指,理直气壮地指着楚玉凝,糯糯道:“阿姊,你说安哥儿乖不乖?”好像昨晚那个睡得香甜,在床单上种下一大块湿地图的人,不是自己一般。
  楚玉凝难得没有当面拆穿他,替他保留了小男子汉的尊严,“安哥儿是这府里最乖的宝宝。”
  安哥儿听了这话,得意一笑。
  小眼神儿一挑,眉飞色舞地瞧着永安王,模样别提多嘚瑟。
  永安王忍不住发出一声低笑。
  楚玉凝瞧着二人间宛如父子般相处的温馨画面,心绪一时有些复杂难言。
  永安王似察觉到她的心思,幽深的眸光朝她看来,却无战场上的凌厉逼人,不知是否是楚玉凝的错觉,竟带了一丝小心翼翼的讨好。
  “我已请旨立安哥儿为永安王世子,册封你为郡主。你。。。。。。”永安王说到此处顿了顿,将目光转向安哥儿的头顶,“你可愿随朱姓?”
  永安王乃大懿朝唯一一个因军功而赐封的异姓王,后被高祖赐予国姓。
  几代传承下来,原本的姓氏,反倒渐渐不被人提起。
  楚玉凝一愣,目光看向懵懂无知的安哥儿,再转向高大英武的永安王,轻轻地摇了摇头,“楚姓就很好。多谢王爷。”
  永安王点了点头。
  平心而论,楚阔是个还算合格的父亲。
  他从未想过要取代楚阔在楚玉凝心中的分量。
  “你是个好孩子,这些年多亏了你。日后,我会好生照顾你们的。”让你们幸福无忧,再不会受一丝委屈。
  楚玉凝抿唇朝永安王笑了笑,“希望您能一直待母亲和安哥儿好。”这样,她至少会少一分担忧和牵挂。
  “你且瞧着。”永安王如此回她。
  “好。”楚玉凝含笑应下。
  三人在院子里笑闹了一会儿,苏氏备了一大包糕点、干粮等易储存和携带的东西,递给永安王的贴身护卫,垂眸对永安王道:“祝王爷此行顺利。”
  永安王点点头,拍了拍安哥儿的小肩膀,“娘亲和阿姊,就交给你照顾了!”
  安哥儿小大人般地拍了拍胸膛,“伯伯放心!安哥儿是小男子汉,会照顾好娘亲和阿姊的!”
  永安王朝他笑了笑,转身往大步往外走去。(未完待续。)

  ☆、第121章 赴宴

  时间过得飞快,距离永安王离京回北疆已过去近一个月。
  估摸着行程,永安王已到了戍边将士驻扎的山茵城。
  而长宁长公主紧紧追随着永安王的脚步,到达自己在山茵城购置的精致住宅里。
  苏氏也在有条不紊地筹备着婚礼。
  转眼便过了端午。
  这日,苏宅收到一份帖子,宁王长女,庶出的柔嘉郡主将于五月二十办及笄礼,请苏氏携女前往观礼。
  大懿朝待嫁的闺中少女,自定亲后,便鲜少在外走动,苏氏是和离之身,可不受此限制。
  再则,宁王虽略长熹隆帝几岁,却是熹隆帝的嫡亲王叔,是备受先皇倚重的亲王。
  苏氏嫁给永安王后,少不得与皇亲贵胄打交道。
  宁王妃与她毕竟曾是手帕交,二人有着昔年的交情在,此次之所以向她递帖子,约莫是想借由这次机会,让她先与一干重要宗室女眷熟悉起来,以免日后成亲时,显得过于局促。
  苏氏感念宁王妃的好意,自没法拒绝。
  数日后,山茵城里,长宁长公主听闻心腹太监禀告,苏氏接了帖子,应允出席柔嘉郡主的及笄礼,嘴角不由勾起一抹浅笑。
  “按照我们先前的计划行事。”长宁长公主看着心腹太监道,“切不可走漏一丝风声,让永安王的人知晓!”
  “是。”心腹太监恭声应下。
  长宁长公主起身收拾了一下行装,“我也有数月未见王爷了。总得让他明白我的一片拳拳真心。”
  说着,吩咐丫头准备热水,沐浴更衣,换上一袭白如雪的飘逸长衫,匀涂脂粉,淡扫峨嵋,梳一个温柔恬淡垂髻。
  长宁长公主看着光滑如洗的照身大镜中,自己不带一丝瑕疵的装扮,轻轻地抿了抿唇角,露出一个宛若少女般羞涩的笑意。
  搀着婢女手臂,莲步轻移,步如轿中,由轿夫抬着,缓缓往将永安王的府邸而去。
  同京中的宅子一样,永安王在山茵城的住处,不过一间再平凡不过的两进宅子,门前除了两扇厚重的木门,别无一物。
  门楣上也未加任何牌匾。
  长宁长公主迈下轿子,站在门前,由丫头上去敲门。
  一个形容苍老,蒙着一只眼,佝偻着腰,瘸了半条腿的老头儿,将门打开,偏着脖子扫了长宁长公主一行人几眼,沙哑着嗓音道:“将军身在军营,不知有何贵干。”
  即便她已在此扇门前,堵过永安王数次,这看门的老头儿,看着她总能像面对一个毫不认识的陌生人一样。
  真不知该说他眼神不好,还是忘性太大,亦或根本就不把她放在眼里。
  长宁长公主面含微笑,看着老头儿道:“不知王爷何时会回来?”
  老头儿偏着脑袋拿没瞎的那只眼对着她,“将军不回。一直在军营。”
  长宁长公主面上的微笑略有些僵硬。
  军营重地,女子禁止入内,哪怕她贵为当朝长公主也不行。
  这是铁一般的吏律。
  而长宁长公主毫无怀疑,倘若她敢擅闯军营,永安王就敢眼睛也不眨地一枪将她撂倒。
  这个男人心狠手辣起来,真真儿叫一个无情。
  “不打紧,那我便在此处等。相信我的真情,总有一日能打动将军。”
  长宁长公主恢复温婉如初的微笑,果真身姿笔直,不惧过往行人打量的目光,闲适地站在门前的青石板地面上。
  “您请便。”老头儿说着,回到屋内,缓缓阖上门,插上门闩,便不再理屋外的一群。
  两个时辰过去,时近日中,长宁长公主返身回到轿子里。
  第二日,同一时间,她又出现在永安王住处,依旧吩咐丫头敲门,得到相同回复后,便命丫头搬了个杌子和一个小几,在门前坐下饮茶,好不悠闲自在。
  第三日。。。
  第四日。。。
  第五日。。。
  永安王依旧不曾现身,长宁长公主不气也不恼,前所未有地气定神闲。
  在她暗自与这个男人较着劲时,柔嘉郡主的及笄礼如期而至。
  端午过后,天气渐渐变得炎热。
  一些爱俏的姑娘,早已换上如烟似雾的轻薄长纱制成的外裳,罩在剪裁合身的中衣外面,使得曼妙的身段若隐若现,平添一份女性独有的柔美风姿。
  五月二十,微风习习,是个大晴天。
  楚玉凝挽着苏氏的胳膊,由宁王府的丫头领着,往内宅待客的花厅而去。
  厅中珠环翠绕,莺歌燕舞,显得尤为热闹。
  柔嘉郡主是宁王侧妃所生,一如她的封号,贞静柔顺,端庄得体,众人无不称赞宁王妃教导有方,倒将柔嘉郡主的生母略过不提。
  及笄礼成,便是宴饮。
  宁王妃特意将苏氏安排在宗室这一桌,与楚玉凝同席的也都是些身份尊贵的郡主、县主、或是公府嫡女。
  楚玉凝这些年里,忙着和铜臭打交道,除了薛永怡之外,少有相交过密的闺中好友。
  第一世里的那三两个狐朋狗友,因为第二世自己的洗心革面而刻意疏远了。
  第二世里,许是一门心思全投入到了兰舟身上,又因着自己毕竟年长几岁,楚玉凝闺中之时,竟没交到几个手帕交。
  再次重生,她一门心思为以后铺路,出外也是忙着谈生意,鲜少与人交际。
  故而席上,这些言笑晏晏,神情鲜活的少女,楚玉凝竟大半都不认识,少有觉得眼熟的,也辨不出谁是谁。
  幸而,柔嘉郡主也在席上,自永安王与苏氏定亲后,宁王妃重新与苏氏结交起来,柔嘉郡主也跟着宁王妃去了几次苏宅,与楚玉凝还算熟悉。
  生怕楚玉凝局促,主动向楚玉凝介绍起席间众人来。
  “这位是永宁长公主姑母家的温仪郡主。”柔嘉郡主向楚玉凝介绍着自己右侧,一位长得珠圆玉润,贵气天成的少女。
  因宁王是今上最小的王叔。故而,柔嘉郡主这一辈,尚未出阁的闺中少女,便只剩熹隆帝同母所出的永宁长公主的幼女,温仪郡主了。
  按礼制,公主所出之女,比之亲王所出之女,略低一级,得封县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