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颜风华录-第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们之间曾发生过分歧,后来也犹如水过无痕一般消失了。如今白发人送黑发人,作为父母,心中的悲伤可想而知。
悲痛之下,皇帝陛下坚持将他追谥为“孝敬皇帝”,并将他以天子礼仪葬入自己的乾陵之畔。众臣皆不敢亦不忍心反对,只得由他去了。由于太子并没有留下任何子嗣,太子妃裴氏移出东宫后,只能在大明宫中居住。裴氏遂上表,坚持入道观修行,作为居士持斋。武皇后索性在她所居的宫室附近修了女冠观,便于她修行生活。数年后,裴氏去世,被封为“哀皇后”,与“孝敬皇帝”合葬。
太子弘去世次年,潞王李贤被继立为太子。与兄长相比,这位太子殿下更似他们的父母。他不但聪慧敏捷,才思横溢,且性情果决,身体亦很是强健,礼乐射御书数无所不通。
作为太子,他几乎是无可挑剔,足以抚慰帝后痛失一子的苦楚。因好文之故,他更召集文官主持注释了《后汉书》,由是获得了朝野内外的称赞。
对于这位太子殿下,尚书省左仆射兼太子太傅崔子竟亦是十分满意,私下对爱徒谢琰道:“修书注释,果然是获取名望的好办法。昔年濮王(魏王李泰)曾修《括地志》,庶人承乾便大感威胁。后来我陪着圣人制法帖,惠及天下,濮王与庶人承乾都曾想过抢夺这番功劳。如今之举,皆是太子自己所想,并没有人指点过他,你觉得如何?”
谢琰眉头一动:“幸而不似濮王。”作为太子,树立威望理所应当。但若是身为王爷,通过修书或者注释来博得名声便不是什么好事了,足可窥见其勃勃生发的野心。
这位太子殿下在兄长位正东宫时,从未逾矩过,甚至经常与弟弟们一同斗草斗鸡顽耍,很是随性。到了如今,他却毫不吝啬地展现他的能力,显然是为了获取更多的支持。或许他无意与已逝的兄长争抢什么好名声,但作为未来的帝皇,却不得不拥有这些好名声,否则又如何能镇得住底下的群臣?
崔子竟叹息道:“确实,有君如此,为臣者当可满足了。不过,我怎么觉得,你们却似是格外谨慎?连九娘亦劝我小心朝中有小人作祟,莫令太子殿下有所损伤。经过当年泽王许王一告,还有人敢跳出来?”
“同父异母兄弟挑拨不成,同父同母兄弟亦可能离间。”谢琰只得如此提示道。前世,这位太子殿下便是因小人之故,与帝后及两位弟弟之间起了龃龉,以至于受陷于谋逆冤案之中。倘若被那些犹如秃鹫一般的小人发现这种“机会”,便会奋不顾身地扑过去,无所不用其极。逼人自尽,或许最终也不过是轻飘飘的“畏罪自尽”四字而已。
崔子竟挑起眉,没有再细问,却也格外注意起众臣的品性来。但凡有阿谀不端、秉性残忍者,皆发去不得实权的部门,一旦没有能力或犯下大错,便立刻黜落,永不叙用。
在众人严防死守之下,连续数年都并未出任何纰漏。有人试图传出流言,也当即被鹰扬卫或木兰卫彻底掐灭了。而帝后与太子之间的关系,虽因政见之故有些矛盾,却依旧亲密非常。毕竟,有“孝敬皇帝”旧事在前,武皇后也已经有些习惯儿子们的反对意见了。
然而,永徽三十年春,吐蕃使者突然来访,指明求刚及笄的太平公主和亲。皇帝陛下与武皇后当然不可能答应。但此时吐蕃势大,消灭了东西吐谷浑,对西域都护府与沙州、肃州、甘州、凉州等地虎视眈眈,明言拒绝极有可能引发一场大战。于是,帝后只能以太平公主尚在道观修行为名,另择宗女封为公主和亲吐蕃。
不过,吐蕃使者气焰极高,坚持赞普想娶的是天子亲女。素来疼爱幼妹的太子殿下怒不可遏,当堂怒斥其狼子野心,旋即向帝后请战,要求亲征。
皇帝陛下考虑了数日,郑重地将太子托付给了老将契苾何力、心腹谢琰与慕容若。
永徽三十年秋,大唐雄师西征吐蕃,借吐谷浑所剩之精兵,步步紧逼。经过长达两年的鏖战,终于收复吐谷浑旧土,建立了青海都护府。不过,众将领归长安之后,却先后病倒,太子殿下亦在其中。
永徽三十四年,太子贤崩逝,帝后大悲,封其为“孝章皇帝”,以天子礼仪归葬乾陵之侧。皇帝陛下痛失两位爱子,引发旧疾,身体不堪重负,旋即病倒。太子未立,无人监国,武皇后随即摄政。
☆、番外五 千古女帝(下)
重檐庑殿、鸱吻飞翘,华美而壮丽的太极殿中,诸臣在内侍的高唱声里,默默地朝着空空如也的御座行礼,而后又面向香风飘拂的垂帘,再度行礼。武皇后面无表情地望着他们,重重脂粉掩盖着她略有几分苍白的面容,朱唇红艳如烈火。
作为木兰卫将军,李遐玉静静地立在她身侧,巡睃着丹陛底下正襟危坐的众臣。她瞧见了许多熟悉的面容,尚书省左仆射崔子竟、右仆射刘仁轨、中书令李敬玄、侍中裴炎,凭着征吐蕃之功而晋封的凉国公契苾何力、甘国公慕容若、肃国公谢琰,以及六部尚书与九卿等,皆是服紫服绯的高官。
这些掌握大唐权势政务的儿郎,如今竟皆在脚下俯首。恍然间,她仿佛从内心深处升腾起了些许睥睨天下的雄心壮志。她倏然有些理解,为何武皇后向往着权力,为何她想坐在此处,紧紧地抓住权势不放手。原来,掌握天下众生的权力,令所有男儿都匍匐在脚底的威望,竟是如此诱人。
然而,作为坚持正统的重臣们,绝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皇后一直垂帘听政。接连数日,他们都在对武皇后施加压力,坚持要立英王李哲为太子。按理说,两位兄长去世,也确实该轮到英王了。但在场的人其实都很清楚,他禀性懦弱,既不聪慧亦无才华,并不适合为太子。只是,不少臣子宁可让这位太子监国,由他们把握朝政大事,也不愿见武皇后摄政。
“世间只有父子传承,断无兄死弟及的道理。”武皇后冷冷地望着他们,“当年让四郎(李贤)继立太子,只是因三郎(李弘)无后嗣罢了。如今四郎既有嫡子,立五郎便不合宗法。尔等逼着圣人与我再立太子,究竟意欲何为?!”
“殿下息怒!立太子本便在乎陛下之心,亦不必过分拘泥于宗法!如今安乐郡王尚幼,不能亲政监国,改立英王殿下为太子才合适啊!”中书令李敬玄手持笏板奏道,“国不可一日无君,陛下重病在身,理应由太子监国——”
“他有这个能力监国么?!”武皇后柳眉倒竖,怒喝道,“你们问一问崔爱卿!他是太子太傅,也教过英王!他可有理政监国之能?!若是他能有三郎或四郎的三分之才,圣人与我便不会这般犹豫了!将大唐交到他手中,我们便是死了也不可能放心!”
“……”众目睽睽之下,左仆射崔子竟很是冷静,“殿下所言,即为圣人之念?”因皇帝陛下重病卧床,他只能隔几天觐见一回,每次都只能眼睁睁看着他受头疾折磨而痛苦的神色,谈及太子之位时亦是犹豫不定。难不成这些时日,圣人已经被武皇后说服了?这倒也不无可能,英王的资质实在是太平庸了。有两位太子殿下珠玉在前,帝后又如何能看得上他呢?
“这是自然。”武皇后挑起眉,“圣人确实与我讨论过太子之事,但继立英王决计不可。”
有人抬起首,欲提殷王李旦,却被一旁安坐的三位国公瞪了回去。曾在沙场染血的武将,皆是杀得蛮狠无比的吐蕃人丢盔弃甲的猛士。他们的目光犹如利刃一般,将跃跃欲试的人们皆牢牢镇在原地,再也不敢妄动。众臣这才想起来,他们曾与“孝章皇帝”太子贤出征吐蕃,论立场定然是支持安乐郡王的。
崔子竟仿佛并未注意到旁边的暗潮汹涌,继续问:“那么,陛下的意思是,立安乐郡王为皇太孙?倘若如此,臣毫无异议。安乐郡王确实极类父祖,聪颖明慧,文武双全。且郡王今年已经十三岁,只需再过两三载,便可参与政务并监国。”
武皇后正要颔首,倏然有宫人跌跌撞撞地奔过来:“……安乐郡王……安乐郡王误食毒饼!已经昏迷不醒!!太子妃(房氏)命奴前来禀告!请皇后殿下为郡王做主!!”
闻言,群臣大惊,武皇后更是震怒无比。她倏然立了起来,苍白的面容用脂粉也掩藏不住,几乎是声嘶力竭地怒喊:“太医可请来了?!还不赶紧将甘露殿的御医派去东宫!!立即封锁太极宫!谁也不准出入!给我仔细地查!!看看究竟是谁要对我的孙儿下手!!”
李遐玉立即行礼,低声道:“木兰卫领命。”
当她从垂帘后走出来的时候,许多臣子都怔了怔,这位定敏国夫人的封号,与其夫谢琰的封号并不一致,曾引来诸多议论。有人说,因“定敏”二字是先帝所赐,故而不得擅动;又有人说,若是女子能封国公,恐怕她已经凭着功劳封爵了,故而才特意不变。不过,不论如何,她都是武皇后的亲信,木兰卫的开创者与执掌者,在长安城内亦是威名赫赫。
谢琰将目光投向她,不着痕迹地表明他的忧虑。夺嫡之事,他们本该独善其身,不参与其中。但木兰卫地位特殊,遵从武皇后之令行事,如今却是不得不涉入了。
李遐玉脚步微微顿了顿,手紧紧地按在了横刀的刀柄之上,翩然离去。
因救治及时,安乐郡王只是被毒伤了脾胃,脱离了生命危险。然而,昔日强健的少年郎,如今却只能满面苍白地躺在床榻上养病,瞧着着实可怜。武皇后陪伴了他一会儿,怜惜地替他盖好了衾被,又吩咐太子妃房氏好生守着,这才回到了甘露殿偏殿中。
自从皇帝陛下重病之后,她很不放心,索性便搬入了甘露殿偏殿,方便随时听讯照料,再未回过寝宫延嘉殿。将守候在皇帝身边的医者唤来询问了一番后,她有些怔怔地坐在铜镜前,对着里头那位头发花白的女子出神。直到身后的脚步声传来,她才动了动,眉宇间带着几分戾气,声音低哑:“是韦氏?”
韦氏,是英王李哲的继妃,看似宽和大度贤良,实则野心难掩。她待英王极好,取得了他的信任之后,便成了英王府的主事人物。当英王没有成为太子的希望时,她这样的媳妇,在武皇后看来也算是不错。毕竟王府中需要个主心骨,早逝的前英王妃的禀性则有些柔弱了。然而,自太子贤征吐蕃归来重病之后,韦氏便渐渐地不安分起来。最近朝中立太子的风潮频频迭起,说不得便有她在其中推波助澜。
李遐玉犹豫片刻,武皇后似是发觉了什么,猛然回首,双目微红,紧紧咬着嘴唇。直至唇边溢出一丝鲜血,她方轻声道:“是五郎?哈……竟然是五郎?”沉默半晌后,她如母狮一般暴怒起来:“竖子敢尔!!”不多时,偏殿中的摆饰便都被砸得粉碎,处处一片狼藉,如狂风过境一般。
然而,在李遐玉眼中,立在殿中重重喘息的武皇后看上去却如此孤独。
为了不惊动养病的圣人,英王浑身颤抖着被带进了空旷许久的延嘉殿。他抬起首,就见武皇后神色冰冷地注视着他。他实在承受不住这般沉重的压力,跪倒在地上,高声哭泣起来:“都是孩儿一时鬼迷心窍!孩儿对不起四兄!!阿娘,阿娘,孩儿……孩儿其实没有想过要害死他,就是一念之差……侄儿他,他没事罢?!”
“他是你嫡亲的侄儿,你居然也敢对他下手。是不是下一个要毒杀的,就是你阿爷和我了!!连人伦之情都罔顾的畜生!!当初我为何要辛辛苦苦地将你生下来!!”
“阿娘!阿娘请宽恕孩儿罢!孩儿就是一时昏了头才做出了这等错事!绝不敢再犯了!”
“你以为,他死了之后,这太子之位就轮到你坐了?!只要有我在一日,你便休想!”武皇后冷冰冰地勾起嘴角,“还有六郎呢,还有六郎的嫡子呢,东宫永远都不会是你的!”
英王的嚎哭声戛然而止,他忽然抬起首,红着眼喊道:“凭什么?!凭什么!!我难道不是阿爷和阿娘的儿子?!三兄和四兄都能做太子,下一个凭什么不是我!!我不服!我不服!!阿娘!你一直不欢喜我!就因为我生得愚笨?!我愚笨就是我的错?!我也不想这么愚笨啊!阿娘!!难道不是你将我生成这样的?!”
武皇后忽地浑身一颤,两行清泪自颊边流下。
过几日,一切查明,证据确凿,武皇后遂命中书舍人拟旨——英王李哲以谋逆罪论处,废为庶人,流放黔州,王妃韦氏赐鸩酒自尽。韦氏不愿引颈就戮,发动宫中的眼线,将此事捅到了重病的皇帝陛下跟前,颠倒是非黑白。
皇帝陛下大为震怒,头疾加重,当晚急招尚书省左右仆射、中书令、侍中,爱将谢琰与慕容若,老将契苾何力等臣子入宫觐见。临终前,皇帝陛下将英王及子女废为庶人,流放黔州,韦氏及母族皆以谋逆论处,或斩首或流放岭南。安乐郡王立为皇太孙,武皇后垂帘听政,直至嗣皇帝及冠后再还政。而众位亲信大臣皆受他所托,顾命辅政,襄佐嗣皇帝理政。
翌日凌晨,皇帝陛下去世,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
高宗归葬乾陵后的次日,太皇太后武氏带着李遐玉、王夫人等,早早地便来到太极殿中。此时,群臣尚未入殿,木兰卫众人立在殿中央,立在大唐权力的象征之中,多少带着几分震撼之色。
太皇太后挥退宫婢,独自一人缓缓登上丹陛,在御座前停了下来。李遐玉望着她的背影,忽而生出一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在国孝期内,武氏显得苍老了许多,花白的长发尽数转为银白,平素保养良好的肌肤也已是皱纹丛生。
不,不仅她老了,她们也都老了。但能行走到如今,能公然立在这座太极殿上,已是她从未想过的荣耀。
太皇太后忽然回过首,朝着她们一笑,指着御座道:“不知九郎平日坐在这上面,究竟是何滋味?不过是一个位置罢了,与垂帘听政有何不同?怎么人人都惦记着?”
“阿娘何不试试?”太平公主眼角弯弯地接道,其余众人皆默然无言。
“我确实该试试。”太皇太后低声道,“只差这一步——怎么也不能甘心。”
就在木兰卫们的注视下,她安然地坐在了御座上,唇角勾了勾:“风景确实独好。”而后,她就这样靠在隐囊上,等着朝臣们入内觐见。精光闪烁的凤眼中,是睥睨天下、无可违逆的霸气。
永徽三十四年冬,高宗驾崩,幼帝继位。在举行正式的登基仪式之前,太皇太后武氏却以幼帝年纪尚小为由,将其封为皇太孙,自己登上了皇位,次年改元天授。所有反对的臣子,皆被她断然流放出长安,然而先帝的亲信——尚书左仆射崔子竟、鹰扬卫大将军谢琰、左金吾卫大将军慕容若、左千牛卫大将军王方翼等重臣居然皆沉默以对,仿佛因交换了什么条件而默许一般。
有这些重臣坐镇,宗室中又无德高望重的长辈施压,于是,这位女皇帝安然地在御座上待了十五年。期间,她继承了高宗时期的政策,轻徭薄赋,广纳谏言,秣马厉兵,扑灭了后突厥的叛乱,并顶住了吐蕃的施压逼近。十五年后,她便主动退位,年轻的皇太孙继位,尊她为太皇太后,改元永淳。
又数年,太皇太后驾崩,上谥号“则天皇后”,与高宗合葬乾陵。她留下了一位而立年纪、颇类父祖的壮年皇帝,完成了征服吐蕃、彻底扫平朝鲜半岛的大业,从而建立了前所未有的广大帝国。
作者有话要说: 可能有点黑了李显童鞋,我想如果不是韦氏吹枕头风,他肯定不会有毒死侄子的胆量。由于很想把李三郎蝴蝶掉,所以这里就顺理成章地让李贤的儿子登基啦!经过太傅调教,一定会成为好皇帝哒~
阿武处理政务多年,大家反对她登基肯定不是因为她能力不行,而是因为她是个女的,名不正言不顺。但是只要有足够份量的文武大臣镇着,应该就没问题了。因为宗室里没有多少有分量的人还活着……剩下的都是同辈或者小辈,拿她没办法。至于崔子竟谢琰等人为什么不反对,当然因为他们认为这是历史的必然,而且会谈条件哒~
☆、番外六 诸般红颜,风华绽放
主题:来一起818大唐木兰卫那群女猛士们吧
我最近在写论文,查了一些大唐木兰卫的资料,突然觉得好萌。有没有人和我来一起818这群真正的猛士?我都快被她们萌死了,一千多年以前这些姑娘们就能做到的事,咱们现在可能还做不到呢!
№0 ☆☆☆= =于2016…01…01 15:10:12留言☆☆☆
扑!LZ你想聊哪一只?
№1 ☆☆☆= =于2016…01…01 15:12:24留言☆☆☆
先聊聊定敏国夫人李遐玉吧!寒门出身的将门虎女啊!年轻的时候居然就能千里救夫,简直比电视剧的情节还魔幻!李二凤亲自给她封了定敏郡君,这个封号后来一直伴随着她,连她LG谢琰成了肃国公也没变过,太奇妙哒!真的是因为她的战功足够封爵,所以才刻意没有改吗?还是因为是李二凤封的,李小九和阿武都不敢改?
№2 ☆☆☆我是LZ于2016…01…01 15:15:10留言☆☆☆
根本没有先帝封了,后面的皇帝就不能换的道理吧!我觉得还是因为她战功出色,不靠着LG也能得诰命,所以才一直给她延续封号,说明她和其他的国夫人完全不一样。她的谥号据说也是这个呢,很少见。
不过,我还觉得她和阿武的关系好得出奇。她怀孕的时候就救过阿武一命,木兰卫也好像完全就是为了阿武建的,我每次都忍不住YY她们百合~(≧▽≦)/~
№3 ☆☆☆……于2016…01…01 15:20:42留言☆☆☆
李小九和谢琰哭晕在厕所~~o(>_<)o ~~
阿武和李小九生了四子一女,还不是真爱?李小九有了阿武之后,后宫都没有孩子出生了。谢琰和李遐玉生了二子二女,妾室庶子一概没有,还不是真爱?千里救夫啊!妥妥的真爱没跑了!他们还是青梅竹马,萌死个人了。
№4☆☆☆= =于2016…01…01 15:24:17留言☆☆☆
QAQ,LZ觉得李小九和谢琰也是真爱啊!
谢琰建立了鹰扬卫,那可是直属皇帝的情报部门。想想明朝时候那些锦衣卫指挥使,不知道换了多少人啊!虽然说鹰扬卫是对外情报部门不是对内的,但他居然在鹰扬卫大将军这个职位上一干就是三十几年!不是真爱,李小九怎么会那么信任他?临终的时候还封他为太师神马的,把小皇帝都托付给他辣!
№5 ☆☆☆我是LZ于2016…01…01 15:27:10留言☆☆☆
细思恐极
李小九还有个真爱崔子竟崔相呢。就不说李小九还是晋王的时候,两人一起捣腾的法帖之类的事了。我还看到小道消息说,崔子竟在外面任官的时候,好像每个月都要和李小九写信。两人鸿雁传书二十几年,崔子竟一回来就是尚书省左仆射,不是真爱还能是啥?
№6 ☆☆☆……于2016…01…01 15:30:33留言☆☆☆
……我能说,我看到过资料,崔子竟是谢琰的师傅吗?
师徒两个和李小九……细思恐极+1
№7 ☆☆☆= =于2016…01…01 15:33:35留言☆☆☆
正楼正楼!
好好的君臣被你们YY得……
不如说说崔相家那位王夫人?她也是木兰卫的,还建立了女医学馆,据说什么茶馆茶楼茶园还有私人会所什么的,都是她想出来的。大家觉得她是不是穿越的?
№8 ☆☆☆= … =于2016…01…01 15:38:15留言☆☆☆
穿越+10086
绝对是穿的,女医学馆和茶园这两种事,八竿子打不着嘛!而且女医学馆建立之后,管理制度很现代,居然是政府开设女医院统一管理啊!还有什么监督机制投诉机制神马的,管理超级严格,神马投毒用药搞宅斗宫斗的都成了渣渣!
后来大唐的太医署好像也根据女医学馆改变了制度,建立了普通的医院吧?
对了,我记得,王夫人还提议设立了战时医院?
№9 ☆☆☆我是LZ于2016…01…01 15:43:20留言☆☆☆
战时医院好像确实是木兰卫第一个建的,因为她们有专门的医官。可惜现在不知道那个姑娘叫啥名字,好像还是个女道士,道号叫清平什么的吧?
我大木兰卫真是啥人都有啊(^o^)/~
№10 ☆☆☆= … =于2016…01…01 15:45:35留言☆☆☆
她们之中绝壁有一个是穿越的!+10086
除了女医学馆,好像木兰卫的义阳公主和衡山公主还给阿武上了折子,分别设立了孤儿救济院和女子救济院吧?所有的制度,我记得也是王夫人和李遐玉商量出来的。阿武很快就准了。后来还弄了一个什么类似于红十字会的组织,专门负责在开宴会的时候向那些贵妇人募捐什么的,把募捐的东西换成钱粮,由木兰卫和女医学馆来赈灾施粥什么的。
我经常脑洞那些贵妇人看到她们出现的时候的表情,忍不住想笑啊!
贵妇人A:上个月我刚捐了个虾须镯QAQ,她们怎么又来了
贵妇人B:前两天我才捐了头上的簪子啊!好不容易买了个新的!
贵妇人C:嘤嘤嘤,再也不来宴会了。
贵妇人D:公主的帖子都送上门了,敢不来吗?/(ㄒoㄒ)/~~
义阳公主:来,来,来,大家都把头上戴的身上佩的拿一件下来哈,作为示范,我先拿。
衡山公主:矮油,昨天不是看到你逛金店了吗?也别拿什么新的,捐旧的就行。
光是想想就萌萌哒!O(∩_∩)O哈哈~
№11 ☆☆☆= =于2016…01…01 15:51:46留言☆☆☆
衡山公主是我哒,你们不准跟我抢!
№12 ☆☆☆= =于2016…01…01 15:52:26留言☆☆☆
太平公主是我哒!你们不准跟我抢!+1
№13 ☆☆☆= =于2016…01…01 15:53:47留言☆☆☆
义阳公主是我哒!你们不准跟我抢!+2
№14 ☆☆☆= =于2016…01…01 15:54:28留言☆☆☆
不跟你们抢╮(╯_╰)╭
衡山公主是驸马哒,自己挑的驸马,妥妥的真爱。
太平公主也是驸马哒,嫁了两次,他们抢还来不及呢,呵呵哒
义阳公主还是驸马哒,敢抢的话,上面那两位叔叔婶婶就戳死你哒!
№15 ☆☆☆= =于2016…01…01 15:56:13留言☆☆☆
(╯‵□′)╯︵┻━┻
现实已经如此残酷,LS为什么还要拆穿我!
№16 ☆☆☆= =于2016…01…01 15:58:41留言☆☆☆
对了,你们怎么没有人说说王夫人的女儿崔菀娘,那也是个猛人啊!
每场战争都没有落下过,据说当爹的想留都留不住(这里我们可以为崔子竟点蜡)
后突厥叛乱的时候,要不是她和LG就在附近,根本没有办法那么容易就扑灭吧?
我一直在想,她嫁的突厥小王子明明是公主的孙子,怎么两人都不爱留在长安,几乎每年都蹲在突厥降部里。然后,看到后突厥叛乱,我才终于明白,真相只有一个——
№17 ☆☆☆= _=于2016…01…01 16:01:30留言☆☆☆
她嫁的时候,爹还是安北都护府的大都护吧?突厥降部肯定得有人盯着,女儿女婿去了最合适嘛。据说木兰卫几乎也都是鹰扬卫的眼线,他们蹲在那里,每天都能给长安传递各种新鲜的消息吧?
这么说起来,其实李遐玉和谢琰真的是知己真爱啊!木兰卫、鹰扬卫,干啥都在一起!
№18 ☆☆☆= =于2016…01…01 16:05:17留言☆☆☆
李遐玉和谢琰的女儿也很厉害啊。大女儿和慕容家联姻,最后去了青海都护府镇着,打吐蕃的时候出了很大的力吧?小女儿嫁到李家丹阳房,出征吐蕃、扫平朝鲜,都出了大力啊!崔菀娘卸任木兰卫将军之后,就是他们的小女儿谢梅初继任吧?
№19 ☆☆☆= =于2016…01…01 16:10:24留言☆☆☆
对了,忘了说,木兰卫不全都是好姬友吗?听说每次她们开小会,不是打猎打马球,就是开宴会什么的,业余生活可丰富了。
李遐玉的姬友,怀远县主李氏,就是甘国公慕容若的LP,还是卫公李靖的侄孙女,丹阳房哒!两人不但是手帕交,还是儿女亲家。王夫人的姬友,好像就是左千牛卫将军王方翼的LP。还有一位姬友,是吏部尚书崔泓的LP。
咦,我好像发现了什么……
№20 ☆☆☆……于2016…01…01 16:15:55留言☆☆☆
大家没有注意到吗?
木兰卫的好姬友们,几乎都是阿武的班底和姬友啊!
李小九的好基友们,都是一群木兰卫的LG!(女儿妹妹什么的也算!)
细思恐极!
№21 ☆☆☆= =于2016…01…01 16:20:17留言☆☆☆
你的意思是,阿武登基的时候,李小九那群好基友没有一个站出来反对,都是因为吹了枕头风吗?
果然细思恐极!+1
靠着姬友统一世界的节奏!
№22 ☆☆☆我是LZ于2016…01…01 16:43:30留言☆☆☆
我好像看到什么野史,说崔子竟和谢琰跟着LP去见阿武,和阿武交换了条件。
大概就是说,阿武平稳地登基,不大开杀戒,十五年后必须退位,让位给皇太孙。让阿武在李小九的灵前发誓神马的。他们就保证弹压群臣,不让任何人找借口谋逆,而且好好教养皇太孙。
一个是太傅一个是太师,结果教出了腹黑又萌萌哒的李大郎。【 http://。cc】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