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颜风华录-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口,亲密地走动起来。
给谢家寻觅的良妾,亦是李氏姊妹暗中联系李袭誉家的女儿孙女,安排了两个身份清白的小娘子。对王氏说是丹阳房旁支庶女,其实不过是安康房旁支如同奴婢一般的婢生女。说起来都是陇西李氏女,谁又会仔细去查她们的家谱?
如今安康房婚姻艰难,这些婢生女们原本便没有什么指望能嫁得好人家,若能成为陈郡谢氏这位正四品右千牛卫中郎将的良妾,已经是顶好的出路了。不必挑拨,她们也自是明白将主母给驱逐出去之后,自己将过着什么样的富贵生活。更何况生母兄弟的性命前程都掌握在嫡枝的族姊族姑母们手里,也容不得她们不遵从。
原本李七娘只想从中挑一个更聪敏识趣的,李八娘却道:“机会难得,何不一起送了去?若是单打独斗,她们恐怕都不是那贱妇的对手。两人一同进门,如果遇到事也能互相帮衬,又有咱们和贵主的医女暗中支持,迟早都能将那贱妇打落泥中。”她说此话的时候,不仅目光怨毒,更是恨得咬牙切齿。
李七娘细细一想,觉得也在理。横竖抬一个进去也是抬,两个进去也是抬,何不让李遐玉脸色更难看几分?既是阿家做主聘的良妾,她又有何颜面将她们挡在外头?况那谢家三郎是四品官,按制可有能封从八品的媵四人,如今位置都尚未满呢,她还有什么不如意的?
于是,两姊妹便合计着挑了个最近的良辰吉日,又暗中将自己的陪嫁奴仆安插在两个族妹身边,而后便志得意满地归家去了。她们刚离开不久,没两天,李遐玉便穿着丈夫衣骑着骏马,私下悄悄逐个拜访了安康房几位出嫁女的夫家。
不过片刻之后,那几家便唬得脸色青白,将自家不省事的败家媳妇都暂时关了起来。按这位定敏郡君所言,李袭誉一案乃三司会审,圣人亲自监督结案。她们千方百计寻她报仇雪恨,难不成是质疑陛下的圣心独断?且谢家亦是钟鸣鼎食的世家大族,可容不得旁人置喙自家的家事。若是想要结仇,谢家也能奉陪。
谢琰如今是圣人面前炙手可热的宠臣,此事又显然是自家不占理,这几家自然只能百般赔礼道歉。若是这位中郎将上折子,将此事递到了御前,他们便少不得受牵连。便是为官暂时无碍,至少也会申饬治家不严之过,家中的女娘们儿郎们的婚姻前程可怎么是好?
而后,安康房旁支那两个小娘子自是落在了李遐玉手中。她并未亲自去见这险些便入了自家后院的二人,而是派了思娘与她们分说厉害,又描述了一番日后的好日子。恩威并施之后,二人也只有唯唯。送到谢家也是良妾,送到郑家也是良妾,且那里头的主母可没有这般厉害精明,她们心中自然明白得很。
至于千金大长公主的医女,索性捆将起来,送到青光观出家念经去了。身为医者,却心术不正、助纣为虐,也不知做了多少孽,合该好生修一修清净。日后随着青光观众女冠一同治病救人,也可积累一些功德,渐渐消除自己的罪孽。
转眼就到了那个良辰吉日,两顶桃红的小轿分别自不起眼的院落中抬了出来,一路往宣平坊而去。彼时李家姊妹正受邀去曲江池畔游玩,也好顺便避一避嫌。两人赏着湖光美景,谈笑间猜测着李遐玉如今的脸色,却丝毫不知这两顶小轿并未去宣平坊,而是直接抬进了李八娘的夫家郑家。
听闻这是李八娘自己挑来的良妾,又是陇西李氏安康房之女,郑家人自然知道其中有些不妥。李八娘若当真想抬良妾,便不会一直将后宅把持得如此之紧,且好歹也须得告知阿家一声才是。便是良妾,也哪有不告而取的?何况,她今日满面春风地出门游玩去了,怎可能在自己不在家中的时候,送来这样两个惊喜?
但郑家人定睛细细看去,送人来的仆婢当中,的确有李八娘早便悄悄遣出去的陪嫁奴仆,又各有十二抬的嫁妆与齐全的户帖契书等物,显然并非弄虚作假。且安康房如今确实有些落魄,送来的又是没入过族谱的婢生女。若说李八娘将毫无凭仗的族妹抬进来固宠,似乎也有几分说得通。
那几个陪嫁奴仆只知自己要陪着这两个小娘子进入谢家,从此便为主子传递消息,哪知糊里糊涂地便让人迷晕了一同送回了郑家?待他们清醒过来,想要扭转局面,人都已经进了郑家的门,轿夫领了赏钱,一问三不知地走了。
他们唯恐此事反过来危害毫不知情的李八娘,并未多想,便立即张口大声解释,却令郑家长辈更为疑惑甚至于震怒了——李八娘为何竟会无端端插手了谢家的家事?非亲非故的,还要往谢家安插人手,这岂不是折损谢家的颜面,彻底结仇么?
将这两个良妾送出去已经晚了,看到桃红小轿进门的人不知凡几,到时候流言蜚语满天飞,更令郑家难堪。倒不如将这两个良妾都留下来,免得此事牵连到谢家。若是让谢琰得知郑家人想算计他,反倒是得罪了这个御前的宠臣。
或许,正因为谢家已经察觉此事,才将这一干人等都送了过来,正想看看他们会如何处置?!那更必须得查个清楚明白,将谢家的意图弄清楚,让他们瞧着满意方可!
一通棍棒下去之后,再嘴硬的奴仆也不得不招了,遂将他们所知的事一一道来。幸得王氏只与李七娘来往紧密些,便是李八娘的心腹,也只知道她们姊妹正在向谢家后宅使阴私手段,且算来算去,已是快要成事了。
李八娘的阿翁阿家早便对她心生不满,觉得娶了她之后,儿子居然对她言听计从,成日只知风花雪月,于贡举功名却一事无成,简直是生生要毁了儿子的前程。如今她又闹出这等事来,险些得罪御前新贵谢家,更是恚恨不已。既然是李八娘“挑”来的良妾,是她惹出的是非,便干脆给儿子笑纳进来,也好给她一个教训。
于是,李八娘归家之后,得知自己竟然多了两个“妹妹”,立时便如晴天霹雳般呆住了。
郑家的翁姑得了训斥她的好时机,自然不会轻易放过。不但让她的夫君与她一同跪宗庙祠堂,还将她的心腹都捆过去又审了一遍,而后自然是该提脚卖的卖了,该打发去故居田庄的打发走了。她的夫君从不知道她竟然是这般嫉恨之人,她又不敢说出究竟为何与李遐玉结怨,于是二人便生了间隙。
眼见着两个年轻貌美的族妹都被夫君收用了,李八娘心中恨得滴血,更是将李遐玉咒了千回万回。但还未等她闹腾起来,将这两个妹妹收拾干净,又联系姊姊李七娘赶来襄助,便听京中又传出流言——说是李七娘、李八娘姊妹与千金大长公主过从甚密,经常去公主府或者公主别院。且出入的时候还不教人知晓,似是藏着掖着什么秘密似的。
此流言传出来之后,世家高官内眷们无不震惊。因为千金大长公主的名声委实不佳,私下蓄养面首已经是人尽皆知了。圣人寻了个由头发作她之后,她许是恼怒至极,更是不管不顾起来。如今居然有世家贵妇与她经常来往,且并非赶赴宴饮,而是私下交往,实在是不得不令人生出联想来。
郑家与韦家也是亲戚,私下来往甚密。李八娘之事,自然并未瞒着韦家,也教李七娘受了一番教训。虽说是舅家,但韦家这一房并非显支,哪里能受得住谢琰这样的宠臣来找他们的麻烦?避且避不及呢,还主动地去结仇,岂不是祸害自家么?不过,这一头尚未收拾干净,另一头便又有了流言,两家顿时大失颜面。
然而,千金大长公主再如何声名狼藉,郑家与韦家也不敢公然说自家从未与她来往过,更不敢流露出任何轻视之意。要知道,这位贵主的心眼素来比针尖还小,哪里容得下他们轻蔑?若是得罪了她,日后还不知会引来什么报复呢!
况且,他们两家细细探查之下,李七娘与李八娘姊妹确实多次私自出入公主府与公主别院,显然是结交甚密。搜她们的院子时,也发现箱笼中夹带了些来路不明的玉佩香囊等配饰。姊妹二人顿时大骇,只说是与贵主谈天说地,赌咒发誓从未行过什么有违德行名节之事,却没有人愿意相信。后来实在无法,两人才吐露实言,都是为了一起算计谢家与李遐玉,才去寻了这位贵主。而这些配饰之物应该是谢家买通自家仆从陷害她们——明眼人也都知道,这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呢。
郑家与韦家大叹,分别去信灵州,告知李都督与卢夫人此事始末。到底都是亲戚,他们也不可能因此事而出妇,那岂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么?不过,即便两家将此事捂得紧紧的,又让人澄清流言,自然有曾经目睹这些的有心人继续传下去。
于是,没几日,李七娘也多了两位好妹妹,在韦家的地位下降到了最末,早便心怀不满的妯娌们时不时便讽刺嘲弄几句,从此自顾不暇。李八娘更是不得夫家的信任,直接被禁了足,竟连李七娘也不能得见了。
在纷纷扰扰的流言之中,皇后病重的言论也似乎湮没在其中,暂时无人私下议论了。
尘埃落定之后,谢琰的部曲也陆续回到了他身边。虽说是对付几个女眷,但这些粗莽汉子自觉这是为主家分忧报仇,也颇为得意。因着他们认为郎君并不知此事的始末,还特地禀报他知晓如今郑家韦家都是如何闹腾的。
谢琰只当是闲谈,勾起嘴角听他们绘声绘色地说着。
临来,一位部曲突然拍了拍脑袋:“说来也正是巧得很!郎君,某偶然听李家部曲说起来,好些时日之前,娘子也命人专门打听过高家、权家与武家哩!娘子要查探的,好像和郎君很相似,我们便私下互通了消息,无非是婚姻亲戚故旧性情之类。不过,娘子近来却没教他们再继续查下去了,好生可惜……”
谢琰双瞳倏然一缩,脑海中犹如电光火石,仿佛有什么念头一闪而过。
阿玉……阿玉难不成和他一样……
不,不可能!怎么可能?!
☆、第二百二十二章 药王出现
且不提彼时谢琰心里正如何惊涛骇浪,不由自主地从记忆角落的各处细节之中追寻蛛丝马迹,试图找到真相。此时李遐玉却依旧一无所知,端坐在家中,仔细地读着自灵州而来的信件,唇角情不自禁地微微扬了起来:“玉郎可算是决断了一回,否则,好端端的媳妇都要教他错过了,日后岂不是后悔不迭?”
晴娘在一旁凑趣道:“奴记得清清楚楚呢。那些时日小郎君成天发怔,好端端的人就像晒干的花草似的蔫蔫的,提不起半点精神来。谁见了他都觉得奇怪,却不想他事到临头却犹犹豫豫,也不过来问一问娘子。”
“可不是?与我藏着掖着,倒是特特地寻着三郎去问。”想到此,李遐玉也禁不出生出了几分酸意,又无奈地摇着首,“他从小就信服三郎,成日跟在他后头学这个学那个……到底是郎君,有了心事不愿与我这做姊姊的说,愿意请教三郎也是好的。”只是她这嫡亲的姊姊难免会有些失落罢了。
雨娘见她似是有些怅然,便接话道:“既然定下了亲事,不知打算何时办?咱们到时候也好回灵州去凑热闹。若是这般重要的事娘子都不在场亲眼瞧着,说不得秋娘会反悔,连婚车都不愿意上呢。瞧瞧,随着信一起捎来的,还有这么些衣裳绣品。秋娘这番心思,生生把奴们这些婢女的活儿给夺了过去,倒教奴们好不羞愧。”
李暇玉抚摸着那些精致的衣衫,复又展颜笑了:“秋娘这一手女红针黹的功夫,确实是顶好的。不过,她如今须得全心全意绣自己的嫁衣才是,可不能因为这些琐事耽误了正事。”虽说孙夏如今已经是五品的果毅都尉,但到底孙秋娘只是妹妹,依然无法服官家子女婚嫁时那些有品级的花钗礼衣。
“便是秋娘自己绣的嫁衣,定然也不比花钗礼衣差呢。绣纹花样都由自己做主,说不得还更合秋娘的心意。”晴娘亦是兴奋起来,“娘子,我们到底能不能回灵州去瞧?”
“咱们不必回灵州,也能凑热闹。祖母打算过些日子就带着他们来长安,也方便玉郎日后考贡举。”李暇玉接着看信,“幸而前一阵便已经让思娘在咱们附近寻访了宅邸,这些时日就赶紧收拾起来罢。将怀远坊的家什都搬过来,仔细打扫着。怀远坊那一处宅子便赁出去罢,也别一直空着。”
贴身侍婢们齐齐答应了,李暇玉便又写了厚厚的回信,唤部曲赶紧送回灵州。而后,她抬首瞧了瞧天色,起身换了外出的衣裳,又去旁边的跨院中瞧染娘是否睡醒了。
母女两个亲热了一番后,仆婢们已经熟稔地收拾好了车马。于是她便牵着染娘白嫩嫩的小胖手往外漫步行去,低头含笑问:“染娘,不是有些时日不曾见贵主了么?今天便随着阿娘入宫探望探望她,如何?”
“好。”染娘脆生生地应着,歪着小脑袋想了想,又回首令她的婢女们回屋去取她最近新得的小玩意儿,“绢花、皮球、沙包、积木块,都送给贵主。”直到亲眼见婢女们捧着装得满满的檀木匣子出来了,她才满意地笑了起来。
小家伙所说的这些,都是崔简特意送来与她顽耍的小物件,据说是身在幽州的王夫人特意准备的。这些小物件说来也并不如何金贵,但胜在精巧罕见,又配有许多小游戏,甚是新奇。谢家这群小家伙们无论大小,近来都颇为沉迷,几乎是有些乐而忘返,这才并未发觉家中发生的诸般变化。
其实王夫人也命崔简带了些更精致的玩具,打算寻个时机进献宫中。但如今皇后病重,已经昏睡十几日不曾清醒,宫中处处皆是一片愁云惨雾,哪里容得下欢笑之声?于是,进献之事便只得搁置下来。
对于杜皇后的病情,义阳小公主的反应最为激烈,不仅噩梦复返、成日悲伤忧惧,后来不知怎地也病倒了。小小的人清瘦了许多,巴掌大的脸庞只能看见那双惊忧恐惧的眼眸。李遐玉仅是瞧着,便觉得心中怜惜不已。又禁不住想起前世自己目睹萧淑妃被幽禁,接着便与妹妹被圈在院落里相依为命的旧事。
天下间绝大多数失去娘亲的孩子,或许都是这般茫然无措罢。毕竟能够全心全意依靠的阿爷,这世上仍是太少了。便是如今百般疼爱小公主的当今圣人,也不知何时会将满腔柔情都倾注在其他孩子身上。到底杜皇后是属于她一人的阿娘,圣人将来却能拥有许多孩儿,关注与照顾如何能分得过来?
思来想去,李遐玉越发心中叹息,感伤至极。因着小公主平日里与染娘颇为投契,她索性将自家的小家伙带过去安慰她。如今宫中虽有暗流,但到底帝后威严尚在,不敢折腾出什么事来,应当算是安全无虞。若是再过些时候,她便怎么也不会让染娘入宫了。
母女二人到得内院门前,正要登车,便见外院管事过来禀报道:“娘子,崔小郎来了。”
崔小郎,指的便是崔简。他称谢琰师兄,又唤李遐玉阿嫂,时不时便过来走动,俨然便当成自家兄弟来往,带着自然而然的亲密之意。故而,谢家上下几乎都与他十分亲近。便是谢璞谢玙见了他,亦是满脸欢喜的笑容。小王氏与颜氏更将他当作幼弟,得了什么好物事都不忘给他留一份。
“崔叔父来了!”染娘听了,欢喜得双眼弯弯,竟是提着裙角便往外奔去。别看她年纪尚小,却已经开始舒展筋骨了,步子迈得飞快,转眼便扑进了那位缓步而来的翩翩佳公子怀里。原本玉树临风庄重优雅的少年瞬间便温柔了许多,蹲下来搂住她。两人便犹如嫡亲的叔侄一般,相视而笑,也不知嘀嘀咕咕地说着什么秘密。
李遐玉不由得失笑,心想着若是谢琰归家见到这般场面,还不知心里该有多酸呢。这些时日他忙于公务,已经有些日子不曾与染娘顽耍,父女之间也没有时间亲近,彼此只能经常惦念着。如今又多了个待孩子们极为耐心的崔简,傻耶耶的风头都快被夺走了。
染娘正奶声奶气地说沙包有些沉,舍不得往兄姊们身上砸的时候,倏然注意到旁边探出一个满头银白的老道士来。只见那老道士穿着简朴的麻布道袍,头上只有一根光秃秃的桃木簪子,神态却格外从容,还朝着她俏皮地眨了眨眼。他身上带着小家伙很熟悉的药香味,令人觉得格外亲切,便禁不住咯咯笑起来。
李遐玉正吩咐仆婢稍候片刻,回首就见崔简与染娘身边多了一个人,略有些惊讶。她仔细打量一番,倏然想到了那个他们一直在南山附近四处找寻的传闻人物,便立即疾步行了过去:“妾拜见药王。”既是老道士,身上又带着药香,还跟着崔简一同过来,不是传说中的药王孙思邈还能是谁?
老药王鹤发童颜,性情随意,笑道:“听闻你家谢小郎患了离魂之症?老道几乎从未见过这种病症,便特地过来瞧一瞧。若非觉得实在罕见,老道可不会轻易来到长安城。”他不仅仅是传闻中的神医,更是一位隐居道人,不问世事多年。若是有人发现他来了长安城,达官贵人们争相邀请,单单是问诊看病且不提,生死之事一向无常,或许便会平白生出是非来。
李遐玉自是明白他的想法,了然一笑,又拉着染娘一起给他行了稽首大礼,郑重地道:“妾感念药王对外子的救命之恩,多谢药王在幽州时救回三郎的性命。不然,妾母女二人便可能再也寻不见他了。至于离魂之症,这些时日稍有好转,但仍时不时会犯头疾。”
“听闻青光观观主几乎每日与他施针?那或许是针灸的功劳。不过,谢小郎病情到底如何,还须老道望闻问切,与他仔细诊断一番。怎么?他今日不在?每天只顾着公务,难怪要犯头疾。这孩子,真是比幽州的那时候无趣多了。”老药王嘀嘀咕咕,又回头看了一眼面不改色的崔简,“啧啧,一家人都这般正经,好端端的,竟将老道的小徒儿也教成了一板一眼。”
崔简忍不住替自家父母抱屈:“阿茗生就那般脾性,您老还不知晓么?您都教了他这么些年,从不曾令他移了性情,阿爷与母亲还能使什么法子?”
药王哼了两声,又轻轻地抚了抚染娘的小脑袋:“这孩子也生得好。可惜老道已经收了关门弟子……”
“承蒙药王看得起她,妾也曾想过,让她随着观主学两年医药养生呢。”李遐玉笑道。
“此举甚为明智,身体发肤才是根本,故而不可不学养生。”
眼见着时候尚早,李暇玉便亲自引着药王与崔简往内院而去。忽然,她足下脚步微微一顿,略作犹豫之后,毅然回首道:“药王,妾有个不情之请——皇后殿下病重,已经昏迷数日。不知药王可否拨冗,前往太极宫看一看?”她知道自己此举并不合时宜,但既已经答应了秦尚宫,她便必须履行诺言。更何况,杜皇后崩逝,后宫前朝必然动荡不安。便是不想这些,只想着这些时日她对她的爱护之意,也该尽力试一试才是。
药王闻言,略作沉吟,深深地看了她一眼:“生死有命,老道不过是一介凡人。”
李遐玉立即垂首致歉:“妾不过是不忍心见小贵主伤心难过罢了。”
药王略作思索,又叹道:“去岁老道出门云游,回转的时候听闻太子为了陛下与文德皇后的病情,亲自来南山寻访了几回。也罢,老道与先帝有缘,也欠了当今圣人一次会面,便权当作还因果就是。只不过——仅此一回,断没有下次了。”
“妾省得。”李遐玉喜出望外,便索性请崔简带着染娘在家中顽耍,顺带等候归家的谢琰,而她奉了老药王登车,一同入宫。
☆、第二百二十三章 天命难违
甫至安仁殿,药王入宫的消息便早已传开了。二三十年前,这位堪称传奇的神医蒙先帝召见,曾入宫与帝后诊治,一度妙手挽救了病重的文德皇后,从此名扬天下。但他却并未接受先帝的封赏,亦不愿留在太医署任职,而是飘然归隐终南山,行踪成迷。而后,无论什么达官贵人前往终南山寻医问药,都不曾访得他的下落。
若不是偶过几年便有见到老神仙的传闻,又时不时有药王的弟子出现,与太医署以及诸多名医论症辨症,流出不少老神仙亲自修复的古方与验证的新方,众人恐怕早已觉得这位年逾古稀的老神仙已然仙逝了。
如今,老神仙竟然再度入宫,据说要为杜皇后诊治——无论是正在议政的圣人,或是后宫中心思各异的嫔妃们,都立即放下了手头的事,匆匆忙忙赶往安仁殿。
圣人当然希望杜皇后能够痊愈。他们夫妇相和,很是有一段琴瑟和鸣、举案齐眉的情浓日子,杜皇后又将宫中打理得井井有条,前朝后宫都赞誉非常。故而,于公于私,他都希望自己的妻子能够陪伴他白头偕老。
至于其他嫔妃,武贵妃且不提,这些时日又是侍疾又是打理宫务,人都清瘦了好些。杨贤妃则险些撕碎了手中的缭绫帕子,暗暗咬牙,忙让人牵来大皇子,带着往安仁殿去了。一路上,她不住地叮嘱大皇子莫要露出笑容,应当表现得更哀戚一些。然而大皇子不过是懵懂小儿,口中虽答应了,左顾右盼之间却依旧欢喜自在。
此时此刻,安仁殿中,秦尚宫闻讯之后,又惊又喜出来相迎。她毕恭毕敬地引着药王入殿,禁不住感激万分地望了李暇玉一眼。
李暇玉朝着她微微颔首,心中却很清楚,杜皇后之病已非人力所能及。药王到底并非真正的老神仙,只能治病救人,却不能违背天命。众多道医佛医皆毫无办法,便是他医术再高明,也断不可能救下生机断绝之人。
这些天来,每日都有佛医道医或太医在安仁殿当值。今天正好是青光观观主轮值,她起身与药王行了道家之礼,便退出数步,静静地看药王诊治。两人时不时对答几句,讨论杜皇后的症状以及用药针灸的情况。
李暇玉与秦尚宫静静地听着,一个垂目而思,一个则难掩焦躁。
不多时,御驾便赶了过来,圣人匆匆入得殿内,亦是满脸担忧与期盼。武贵妃与杨贤妃紧随其后,又有刘才人带着二皇子惶惶然地疾行而来,其余嫔妃亦不落其后。圣人回过首,就见外头已是挤挤攘攘,如同闹市一般。虽然众人皆未出言,看上去仿佛都正在替皇后担忧,人人几乎都红着眼圈,但真真假假却不难辨别,令他心里越发腻味。
不经意间,圣人又望见大皇子与二皇子蹲在角落中欢笑顽耍,心中更是不愉,低声斥道:“不孝的混账东西!母亲重病,你们居然还能笑得出来?!”可怜的令娘,小小年纪便懂得替阿娘担忧,都已经病倒了!她也不过比大郎年长一岁罢了!!
杨贤妃与刘才人大惊失色,忙不迭地上前跪下来请罪,又唤宫人将两位吓得啼哭起来的皇子抱了出去。她们此时皆是后悔莫及,本想让孩子在圣人跟前露一露脸,又千叮咛万嘱咐让他们露出哀色来,论起孝道也不至于落在义阳公主后头。哪里知道孩子的年纪太小,彼此又经常来往顽耍,一时半会居然便克制不住了。他们丝毫不知此事到底有多严重,竟触怒了龙颜!
一旦得了“不孝”的名声,这两个孩子日后还能有什么大前程?!无论如何,她们都必须求圣人将这两个字收回去!否则两个孩儿便生生毁在今日了,而她们往后恐怕再也抬不起头来!
圣人斥骂过后,见皇子们啼哭不已,便已经生出些许悔意。纵是这两个孩子都未教好,亦是他的血脉。他们年纪尚小,眼下便给他们安上这样的评价,确实有些不公道。
原本一直静静立在旁边的武贵妃瞥了泪流满面的杨贤妃一眼,眸中掠过几分讥讽之意,轻声道:“圣人息怒,不过是两个孩子罢了,什么都不懂呢。不如让贤妃与刘才人且带着他们回宫罢,如今安仁殿也不适合留下这么些人。”
圣人顺阶而下,颔首道:“都散了罢,贵妃留下来即可。”
待众嫔妃散尽之后,仍然留守宫中的诸多名医都过来了。一群医者神色郑重地辨症议论,偶尔能听见零零星星的字句。秦尚宫仿佛意识到了什么,越发惶然不安。以她平素的为人处事,若非事关杜皇后,绝不会如此失态。李暇玉心中长叹,轻轻地握住她的手,宽慰地拍了拍,她这才稍微定了定心。
许久之后,众位医者讨论结束,皆转身朝着圣人行礼。身着破旧麻衣道袍的药王神情微沉,摇了摇首:“陛下,这些时日以来,诸位同道齐心协力,用的方剂针灸都十分妥帖,能令皇后殿下坚持到如今已是十分不易。不过,殿下的身体损耗过甚,早已伤了根基,已经是油尽灯枯,恕老道无能为力。”
圣人脸上的血色瞬间褪尽,满腔希冀尽数落空。他似乎仍有些反应不及,紧紧地盯着眼前这群大唐最顶尖的名医:“当真……毫无办法?”
“陛下,医者之力,仅止于人力,天命难违。”药王长叹道,“吾等也不过是尽人事,听天命罢了。若是继续用药针灸,皇后殿下将会持续昏睡一些时日。我们也只能尽力,令她无病无痛地在睡梦中离开……”
“朕,朕想与梓童再说一说话,药王可有办法?”圣人含着泪又问,“她尚未来得及叮嘱什么,应当有许多话想与朕和令娘说。”
药王见状,叹息一声:“老道尽力一试。”
诸位医者又商讨了许久之后,药王便陆陆续续开了药方,观主取出针囊接着施针。因着李暇玉几乎日日都入宫,也能瞧出来这一回施针的穴道与顺序完全不同。她注视着毫无知觉的杜皇后,有些不忍心地移开了视线,却正好见秦尚宫抹去泪水。
“原以为……原以为……”秦尚宫抬袖拭泪,却依旧是泪如雨下。
李暇玉低声劝道:“药王来了,到底能让皇后殿下不必再受病痛折磨。”
秦尚宫勉强点点头,又道:“可否烦劳郡君去偏殿,将贵主抱过来?无论如何,殿下应当也想……想见贵主最后一面。”
李暇玉微微颔首,快步走出去。经过武贵妃身边的时候,她不着痕迹地瞥了一眼。武贵妃似有所觉,敏锐地扫视过来,而后很是从容地向着她轻轻点头。这位贵妃殿下确实比杨贤妃聪敏许多,喜怒不形于色,便是有满腔算计不甘,也尽数锁在胸臆之间,不露出分毫破绽。自从为杜皇后侍疾之后,宫务也打理得很妥当,成日忙碌,不得安闲,如今谁不赞她一声好?便是此前对她多有提防的秦尚宫,态度也软化了不少。
唯有李暇玉,既不愿信她,也不敢信她。
分明已经是四月初夏了,偏殿内却依旧生着火盆。几位宫婢静悄悄地侍立在箱型床前,义阳小公主却并未入睡,而是睁着一双布满血丝的眼眸,茫然地望着华美的床帐。她的双眼有些红肿,显然是又哭过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