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颜风华录-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孙夏紧跟在后头,发现他越奔越快,仿佛急不可耐一般,低声嘟哝道:“怎么活像是火烧了马尾似的?我可不想跟着他吃一肚子寒风。”他身边的部曲呵呵大笑,打趣道:“许是三郎君想念小娘子了罢。”十几人一起笑了一阵,这才后知后觉地发现方才说了什么,一时间竟面面相觑。
  雪后天寒,远远看去,无论是庄园或是贺兰山都静谧而悠远。不过,靠近之后,便能隐约听见阵阵笑闹声自庄田之侧的河渠上传来。谢琰敏锐地自其中发现了李遐玉的笑声,禁不住唇角微微勾了起来。
  策马飞奔,片刻之后,他便望见河渠上一群人正在冰嬉。此时冰面已经逐渐解冻,冰嬉其实有几分危险。他甫要将她们都唤过来,但见人群中李遐玉正灵活地滑动,左闪右避,似乎顽得很是快活,便再未出声。擅长冰嬉的毕竟是少数,许多人一时不慎便滑倒在地,引来善意的嘲笑。而这些初学者偶尔也会将技艺不错者带倒,连摔带滚,扫倒一片,更是令那些逃过一劫的笑得前俯后仰。
  谢琰翻身下马,静静立在河渠堤岸上,部曲们守候在侧。李遐玉似是感觉到他的目光,回首望去,眸光微动,朝他滑了过来。然而,她只顾着往前滑,却并未注意到旁边一人摔倒又带倒了一群人。斜刺里突然滚来好几个,待她发觉的时候已是躲避不及了。
  谢琰神色微变,疾走数步便要下去,却有人比他更早一步赶到李遐玉身侧,双手稳稳地扶住了她。瞧见那人的时候,谢郎君双眸轻轻地眯了起来,很有些不悦。发觉李遐玉似乎与他很是相熟之后,他心中不禁更沉了几分,隐隐竟觉得既酸涩又焦灼。
  “你们可小心些!别牵累了元娘!”何飞箭扶住李遐玉,往旁边扫了几眼,目光颇有几分不善,“不会滑的先去角落里练一练,免得带累大伙儿都摔得浑身乌青!”
  可惜,女兵们却没有一人畏惧于他,围上来嬉笑道:“何小郎可是心疼了么?”“奴们也心疼元娘,比你还心疼呢,安心罢!”“不错,奴们皮糙肉厚,怎么摔都不打紧,元娘细皮嫩肉的,可千万摔不得。”
  何飞箭闻言似乎多了几分羞恼之意,但他脸颊与双耳都冻得通红,神情看起来倒是并无变化。许是担忧之故,直到周围人都挪开了,他才赶紧将李遐玉放开,抱怨道:“好端端地,怎么突然便冲了过来?是我提议大家来冰嬉,若是连你也摔得头破血流,说不得这错处便全是我的了。你便这么想看我受罚么?”
  他并未意识到,自己所言之中含着的关心之意与似有似无的朦胧之情。李遐玉亦并未多想,斜睨了他一眼:“身为部曲,护卫我不是应当的么?玉郎还等着你教他呢,你只需看紧他便足矣。”
  谢琰立在堤岸边,远远望着那一对看起来很是般配的少年少女,心中忽地狠狠紧缩起来。恼怒、愤慨、不甘、惊慌尽数交织在一起,却让他一时并未察觉这些复杂情绪之下涌动着的妒意。他倏然觉得此去长安几个月,极有可能犯了大错——自己离开了不提,将郭朴带走了,何飞箭却留了下来。这岂不是给了他趁虚而入的机会?果然如今便已与元娘形影不离了,连玉郎亦似乎和他颇为熟稔。
  难不成,祖父与祖母果真想将元娘许给何家?这何飞箭如此不定性,如何使得?
  “阿兄!”此时李遐玉已经安然滑到岸边,笑吟吟地望着他,“前两日才接到阿兄的信,原以为过些日子再去驿道上接你也不迟,却不想你们行军竟这般迅疾。阿兄可是得了几日休沐?我同你一起回弘静县城罢。”
  “也好。”谢琰回过神,淡淡笑了笑,“这些时日过得如何?家中可曾发生什么事?”
  “家中安然无恙,你尽管放心就是。”李遐玉道,转念想起他曾在信中提起的谢璞,“阿兄过冬至、元日的时候,可曾去拜访谢家大兄?我仔细想了想,觉得眼下阿兄已经升任旅帅,军籍也记在河间府,便是告知家人应当亦无妨。”
  “长安城内元日驱傩、上元观灯越是热闹,我们这些武侯便越发须得打起精神,四处巡防,以免出现各种意外。我哪有什么空闲去拜访大兄?”谢琰回道,“何况,我母亲性情固执,绝不会因我已经当了从八品上的武官而改变心意。除非我服朱服紫,否则她绝不会放弃让我贡举晋身的执念。”
  “那待阿兄升任果毅都尉(从五品下)之后,再衣锦还乡便是。”李遐玉道,“以阿兄如今的迁转速度,或许也不过是四五年的事罢了。说起来,谢家大兄省试可有望?”省试通常在一月末或二月初,如今大概已经张贴了榜文。不过,还须得等上几日,部曲才能将消息传回灵州。
  “我看过他作的诗赋与策论。”谢琰拧起眉,喟叹道,“在陈州算是出挑,却并无令人眼前一亮的灵气。而且,大兄从未出过陈州境内,见识太狭窄,策论作得再花团锦簇也少了几分实用。便是有人引荐,恐怕也入不得考功员外郎的眼——何况那位范阳郡公,亦是出了名的公正之人。”他虽暂时放下了读书进学,但毕竟当年该学的样样不少,又时常读书,靠着扎实的功底倒也养出了几分鉴赏之力。在长安,历年进士的卷子都会印出来供人传看,他亦抽空读了许多,自是发现自家大兄离这些人才尚有几分差距。
  “若非天才绝艳之辈,谁考进士不须得磨几年呢?”李遐玉安慰他,“若是谢家大兄留在长安,文气荟萃,或许比留在陈州更易长进些呢。如此说来,玉郎也该多读一读那些进士作的诗赋策论,才会懂得人外有人的道理。”
  “我将那些省试实录册子都带了回来,另有些不错的文册文集,玉郎平时可多瞧一瞧。”
  他们两人低声交谈、缓步离开,全然不曾注意到身后李遐龄欲言又止的模样。小家伙当初因恼怒谢琰“欺瞒”,在他前去长安之时仍不愿理会他。如今时过境迁,那些小心思早便烟消云散,却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犹豫之间,他望向何飞箭,虚心请教:“何家二兄,若是你不慎与何家大兄争吵起来,又有几个月不曾见他,会如何与他相处?”
  何飞箭望着谢琰与李遐玉的背影,有些心不在焉地随口答道:“该如何相处就如何相处,权当作什么也不曾发生就是了。兄弟之间,哪有什么隔夜仇?你可别像小娘子那般扭扭捏捏,该做什么,尽管去做便是。”
  “……”李遐龄忽地觉得,原来何二郎也能说出有道理的话,顿时对他刮目相看,“你说得是。阿兄千里迢迢赶回来,无论如何我也该去问候他。冰嬉改日再顽,我随着阿兄阿姊家去了。”
  “等等!你方才的神色很是奇怪,让我有些不舒服——你到底是何意?”
  “何家二兄,你想得太多了。”
  是夜,李家人再度齐聚一堂,在正院内堂中享用了丰盛的家宴。李和饮着谢琰与孙夏带回的长安阿婆清、郎官清,开怀大笑。柴氏亦笑看着底下已然长成的五个孩子,颇为欣慰。不过是数年罢了,几个孤苦无依的孩子便已经能够撑起家业,样样都思虑周全,委实是太不容易了。当初教养这些孩子的时候,她从未想过他们竟能成长到如斯地步。或许,老天到底仍是怜惜他们这两把老骨头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才将懂事的孩子们都送到了他们身边罢。待再过几年,他们或许也能过一过含饴弄孙的轻省日子了。
  谢琰将带回的礼物分送出去,人人各不相同,样样都周全得很,得了家人连声夸赞。孙夏虽说也带了礼物,但到底粗疏一些,他也不甚在意。而李遐龄收到阿兄精心准备的法帖、省试实录册以及文卷、文册之后,便厚着脸皮像往常一样缠在了阿兄身边。李遐玉见两人依旧如故,亦是松了口气。
  待到夜深时分,孩子们各自回了院子歇息。谢琰在院门前静立半晌,心中思虑纷纷,仍是忍不住回转,去见李和与柴氏。幸而两位长辈尚未歇息,将他唤了进去:“你先前在信中都报喜不报忧,难不成遇上了什么难事?”



  ☆、第七十九章  情窦终开

  
  面对两位老人真切的关怀,谢琰一时间有些恍惚。他是否有资格质疑长辈们所作下的决定?他们所思所想,无非也只是心心念念元娘能够寻得一位如意郎君而已。郭朴果真不适合么?何飞箭果真那般不堪匹配么?若当真如此,他们定然入不得祖父与祖母的法眼,更遑论来到元娘身边了。然而,他却依然觉得他们浑身上下处处是不足,依然觉得元娘值得更好的郎君。
  只要想到元娘披上花钗翟衣,嫁给那两人当中的任意一人,他便觉得心痛难当,有种欲将这种种想象一并焚毁殆尽的冲动。他倏然明白,原来她便是他内心当中坚守的底线。他想将一切都捧来与她,让她过上最惬意快活的日子,故而无法容忍她的生活当中有任何不完美之处。即使她并不在意,他也须得替她百般打算,否则便觉得备受煎熬。
  想到此,谢琰好不容易方冷静下来,淡淡笑道:“孩儿在京中一切安好,祖父祖母不必挂怀。只是,之前曾见到何二郎与元娘走得很近,两人都毫无避讳之心,难不成他们俩之间的事已经定下了?”
  李和抚了抚长须,有些疑惑地眯着眼睛打量他。柴氏不动声色地掐了他一把,微笑着打趣道:“怎么?三郎这是在为郭大郎打抱不平么?何二郎那孩子虽不够稳重,但胜在率性真挚,假以时日必定也是个能撑得起家业的。元娘与他青梅竹马,原本便十分熟悉。如今相处融洽,倒也算是很有缘分。更何况,我们有心为元娘招赘,何家二郎并非嫡长子,或许何家并不会反对此事。郭大郎是郭家的独苗,这番打算却是不可能成的。”
  招赘?谢琰眉头一跳,紧紧拧了起来:“若为女户,方有招赘一说。且赘婿颇受诟病,日后行走官场亦十分不便。家中尚有玉郎,元娘招赘名不正言不顺,且日后赘婿也很难扶助玉郎升迁,此举似乎有些不妥当。”当然,以何二郎的脾性,日后能得祖父荫护,升至果毅都尉便已经很是不错了。若欲为折冲都尉执掌一方军府,恐怕他的性情很难担此重任。然而,元娘这般无处不好的小娘子,岂能因夫君之故屈居他人之下?
  “我们先前只想着不愿元娘嫁去旁人家,离我们太远,倒是不曾考虑过女户与赘婿之事。”柴氏蹙眉,“许是关心则乱,反而思虑不周的缘故。三郎有何想法,不如说来听听?”招赘之说到底也不过是一时兴起罢了。他们早已阅历无数,岂能不了解其中的是是非非?便是再舍不得,也不忍让心爱的孙女卷入其中。不过,眼见着谢琰比他们两把老骨头还急切几分,倒是让元娘的婚事又生了几分变数。
  “此去长安,孩儿也见识过许多人才出众的少年郎。才华横溢者有之,气概豪爽者亦有之。如今咱们家身在灵州,交际有限,很难寻出合适的人选。倒不如再等些时日,待薛延陀之战之后,祖父与孩儿说不得便能靠着功勋迁转上去。届时,必定能为元娘寻得更如意的郎君、更合适的婚事。不论什么长安少年、官宦子弟、世家公子,孩儿都会仔细替她挑拣,将她交托给最值得托付之人。”谢琰并未察觉,自己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急切之意,与往常大不相同。
  “区区黄毛小儿,以为功勋迁转当真那么容易?”闻言,李和横眉竖目,“越是往上迁转,便越是难得。我都已经这把年纪了,往上升迁早就无望了!而你——你仔细想想,名列凌烟阁的那群武将,到底打了多少胜仗,才能有如今的地位?你而今不过十五六岁,若想令那些个高官世家刮目相看不难,但若想让他们抛开陈郡谢氏门第,屈就我们李家这等寒门,却是难上加难!除非你与那霍骠骑一样,小小年纪便能靠着军功封侯,一等世家支脉子弟或许还会‘降尊纡贵’高看我们一眼!呵,真有这样的亲家,我们也不稀罕!”
  柴氏亦轻轻一叹:“爱屋及乌,谈何容易。待到你一鸣惊人的时候,元娘恐怕早就过了花信之年。除非她出家暂避,否则如何能等得?便是她能等得,官媒恐怕也等不得。何况,因你而取中元娘的人家,果真适合她么?我们也并不在乎什么门第富贵,只需寻个全心全意待她好、能护得她周全的人便可。”
  是啊,他怎么会忘了,韶华易逝,她已经将至豆蔻年纪,等不得了!
  她等不得他立业之后,再蓦然回首——
  谢琰一怔,心中似是被无数箭簇射中了一般,忽然觉得疼痛难当。生生忍痛拔去那些箭簇之后,只留下无数空洞,涌进凛冽如霜刃的寒风。茫茫然之间,他猛然惊醒,原来是他渐生情愫不可自拔,才不愿将元娘交给任何人,才看郭朴、何飞箭百般不顺眼,心中才会因妒意而生出焦灼与不满。
  情不知因何而起,当情起之时,早已是烈火燎原之势,无可阻挡。
  不,或许他其实心中很清楚,自己为何会倾心于她。自初遇时开始,她便那般与众不同,坚定不移,以柔弱的双肩背负起整个家庭,直至逐渐变得强悍无匹。而她又那般信赖于他,仿佛无论他做任何事,都是深思熟虑且无比正确。她不需依附任何人而生,如烈日骄阳,又如寒风朔雪,尽可自在随意。也唯有如此,他们才能并驾同行、相濡以沫、彼此理解、相扶相助。
  然而,他会是最适合她的人么?他的家庭,他的家人,会接纳她、喜爱她、支持她么?即便他能无视家人的反对,她又能将他当成夫君么?在她心中,他是否永远都只会是义兄?只可相敬如宾,不可举案齐眉、鹣鲽情深?
  “是孙儿太过想当然……也太过唐突了。婚姻之事,本便应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理应由祖父祖母做主才是……”一时间,谢琰的心绪太过杂乱,怎么理也理不清楚。他有些狼狈地起身告辞,字字艰涩,十足地言不由衷,而后便匆匆离去。他以为自己已经表现得足够淡定平静,在两位熟悉他的老人跟前却留下了无数破绽。
  柴氏摇了摇首:“这也算是‘兄妹之情’?”她当真曾经以为,两个孩子之间只有兄妹之情,却不想谢琰不知何时已是情根深种了。瞧他如此痛苦的模样,她又如何忍心将元娘许配给他人?“也不知元娘心中究竟有何想法。瞧她这些时日与何二郎相处,也并不似已经开窍了。”
  李和嘿嘿笑着搓了搓手,炯炯有神地望向她:“娘子,不如随他们去罢?反正元娘还没及笄呢,两人且再等几年也不迟。也省得咱们再费什么心思,到时候元娘愿意嫁谁就嫁谁便是了。”
  “……”柴氏横了他一眼,“何家且不提,郭家便回绝了罢。他们家大郎年纪大些,早些回绝也不耽误说亲。至于何二郎,也罢,就看他与三郎哪个能得咱们家元娘青睐就是了。三郎除了他那个阿娘之外,确实没有一处不好。以他的脾性,应当能护得住元娘罢?”
  李和倒是丝毫不担心:“呔,后宅的手段也就是那几板斧,谁不知道?那王氏要是不想做个恶名在外的阿家,也只能百般挑剔,再祭出家规来惩罚。元娘岂会惧怕这些?保管教那王氏什么手段都使不顺畅。何况三郎不过是幼子,也没有奉养母亲的责任,带着元娘远远地住着,彼此互不干扰,不就皆大欢喜?”
  “你想得倒是简单。”柴氏笑着哼了一声,也不再与他争执下去。作为内宅主妇,她自然比谁都更清楚,阿家对于儿媳的天然制压。单单一个“孝”字,便能制得儿媳喘不过气来,甚至能逼迫儿子休妻另娶。那王氏若是个拎不清的,一怒之下告儿子与儿媳忤逆,恐怕三郎与元娘这一辈子便毁了。
  也罢,儿孙自有儿孙福。如今无论如何忧虑都是空的,待走到那一步再想也不迟。王氏是鼎鼎有名的太原王氏女,应当也不至于那般下作才是。


  ☆、第八十章  非同寻常

  
  翌日清晨,李遐玉自睡梦中醒来,便隐约听见几个粗使小婢女正央求思娘与念娘,不愿将满院子的新雪打扫干净。她披上裘衣,支开窗户往外瞧去,就见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从天而降,不知何时已经积了厚厚一层。远远近近皆是纯白一片,犹如清净琉璃世界一般,确实令人不忍心毁去半分。
  “便是瞧着再好看,咱们也不能成日待在屋子中不出去罢?”念娘的声音由远及近,“你们好歹也扫出一条小径来供人行走,可不许找什么借口偷懒。”思娘更是一板一眼,毫不通融:“元娘日日都须练武,若不将院子清扫出来,连踏脚的地方也没有。别磨蹭了,赶紧去。”
  “罢了。”李遐玉出声道,“由得她们去罢。这新雪瞧着确实漂亮,不如咱们也学学别人家的风雅,将梅花、桃花、杏花上的雪都取下来烹茶酿酒,也算成全这群小丫头顽雪的小心思。”若在平时,她断然不会有什么风雅的想法,但眼下心情实在很好,便也生出了几分兴致。
  话音方落,略有些刺骨的寒风拂面而来,将残存的几分睡意尽数驱除。她微微眯起双眸,唇角轻轻勾了起来:“待会儿你们折几枝花,就当作帖子,送与兄长弟妹们,邀他们午后赏雪赏花去。咱们家虽是武将人家,偶尔附庸风雅一回也不错,赏花赏雪也算得上是消遣了。”
  思娘与念娘捧着铜盆热水进来,伺候她梳洗妆扮。李遐玉平素顶多使些面脂,梳着男子的发髻方便习武,今天却突然看向自己装得满满当当的数层妆匣,从中挑了碧玉步摇与桃花状钗朵、红宝镶玉梳:“习武归来后,换个单螺髻,再用些首饰。”
  “是。”思娘反应平平,仍是只做该做的事。念娘却禁不住好奇地悄悄打量着她,试探着问道:“元娘今日似乎很有兴致?不如将二娘前些日子送的细粉、胭脂、口脂都取出来用一用?”这位主子素来都不喜妆扮,突然生了兴趣,她也想试试自己的手艺是不是已经退步了。
  李遐玉略作沉吟,利落地起身:“薄施脂粉既可,我可不想贴什么面靥。”
  “如今正好桃花盛开,不如在眉间点个桃花妆?”念娘眼睛一亮,跟在她身后继续念叨。
  李遐玉似笑非笑地斜了她一眼:“也罢,由得你妆扮就是了。”而后,她便踏出了院子,径直往校场而去。无论风吹雨打,无论是否身在家中,他们五人每日一早必会习武至少一个时辰。一场新雪而已,并非暴风骤雨,大家自然依旧齐聚在校场之上。
  许是方才有些耽误的缘故,李遐玉来到校场上时,孙夏与李遐龄已经抡着斧头、举着长枪在对战了。孙夏气力一向很大,几板斧下来便将李遐龄的长枪磕飞出去,最后一斧劈空了,竟砍进了地面的石板中。李遐龄帮他将斧头拔出来,对着那足足有一寸深的裂口啧啧赞叹:“大兄这一斧子若是砍在树上,恐怕轻轻松松便能将那些足足有腰粗的树砍断罢?”
  “好端端的砍树作甚?砍人的时候便宜就成!”孙夏咧开嘴笑起来。
  “也是。”李遐龄早已习惯他这般“直率”的形容,并不觉得如何血腥。见李遐玉正在旁边射箭,他便拿着长枪凑过去看了看:“今日起了风,阿姊依然十射十中,准头竟然毫无变化,真厉害!”
  李遐玉射了足足百箭,直到两条手臂都发麻才停下来:“你也射几箭给我瞧瞧。”他往后不投军,射艺与骑术才是最为紧要的,长枪与刀术可当做健体之用。
  “阿姊,怎么不见阿兄?”李遐龄挑了一张趁手的弓,左顾右盼,“昨日我翻了翻他带回的历年省试实录册子,瞧见他在旁边写的小字注释,许多用典我都不太清楚,还想与他讨论一番呢。”
  闻言,李遐玉亦回首遥望,瞧见孙秋娘正提着长鞭过来:“许是阿兄有些忙罢。我邀了你们下午去品茗赏雪,那时候再问就是了。”
  李遐龄颇有些失落,又振作精神:“说这些,你们定会觉得无趣。倒不如咱们问一问大兄和阿兄,长安都有些什么新鲜事,热不热闹。等到我要赴省试的时候,咱们一家人都去长安住一段时日。”
  说话间,孙秋娘已经走上前来,甩着鞭子,抿着唇浅笑:“待你省试的时候,还不知得等多少年呢。十年八年?恐怕那时候我们早便去过了。说起来,咱们要是想去长安,什么时候不能去?”
  “哼。”见她满面笑容,说的话却十足不中听,李遐龄扭开脸,自顾自射箭去了。
  李遐玉略作思索,唤来旁边的思娘,让她去谢琰的院子里问一问:“阿兄可别是病了,仔细问清楚再回话。”如谢琰这种从来不生病的,若是一旦病起来,必定来势汹汹,轻忽不得。
  思娘颔首答应,赶紧去了。
  却说此时的谢琰,已经在正房厅堂中枯坐了一整夜。仿佛只是一睁眼、一闭眼而已,夜色便渐渐褪尽,屋檐前映照着雪光,将未燃灯火的室内照得亮堂许多。他似乎想了许多事,又似乎什么也不曾想过。
  “三郎君?”冯四唤了一声,虎背熊腰将半扇门给遮得严严实实。
  谢琰眼睫微微动了动,回过神来,这才发觉室内有些昏暗。不过,当冯四进来趺坐下之后,便又有雪光投过来,映得他的脸庞半明半暗。“冯四师傅昨夜便赶回来了?”他开口询问道,发现自己的声音变得十分嘶哑。
  冯四拧紧眉头:“赶着夜禁的时候家来的,因太晚便没有入内求见。三郎君莫非身体不适?可需请医者来瞧一瞧?”
  “无妨,只是昨夜辗转反侧,未曾入眠罢了。”谢琰答道,饮了一口冰冷的浆水润了润喉,“老宅一切可安好?大兄省试的结果如何?他想继续留在长安,还是回陈州去?”
  “那便先说大郎君——三郎君所料不错,大郎君落榜了,不过似乎并没有回陈州的念头。听老仆说起,那座小院子刚开始赁了半年,最近他似乎正在筹钱准备续赁。大郎君过得有些拮据,私下抄了好些法帖去书肆寄卖。”说着,连冯四都觉得谢璞实在不容易,“老宅中依旧过得不错,该有的排场也都有,每个月娘子都会去郊外的寺观里布施。二郎君也已经娶妻,是琅琊颜氏女,据说很是温柔孝顺。”
  “颜氏女……”谢琰笑哼了一声,“他们家如今也是一等门第,又是累世官宦,若是显支嫡脉,恐怕也瞧不上咱们。何况,琅琊颜氏与谢氏素来不曾联姻,母亲到底是如何想到这桩婚事的?”
  冯四犹豫片刻,才低声回道:“听家中仆从传闻,这颜氏女确实是嫡房嫡脉,但不得家中继母欢喜。娘子百般打听之后,便舍了些嫁妆换了资财,以重礼聘了那颜氏娘子回来。若是再迟些时日,那颜家继母恐怕便要将她典卖给别家了。也正因如此,颜氏娘子极为感激娘子,每日侍奉得很是周到。”
  “……”谢琰胸臆当中闷着的气怒不断翻涌,瞧起来却依旧冷静,“呵,大兄在长安只能抄法帖售卖维持生计,母亲却依旧只在乎排场,在乎结亲的门第。她曾与我们说过,决不许以财议婚,如今二兄的婚事又与财婚有什么分别?!不过是自家拿财货出来,换了个一等门第的世家女而已!!才短短几年,家中的产业便已经维持不下去,须得她动用自己的嫁妆……再过些年头,她拿什么来维持那些排场?!”
  “三郎君……待大郎君省试通过之后,或许便好些了。”冯四低声道。
  “便是通过省试,也不过是八九品的小官罢了!勉强赁得起那个小院子,奉养母亲却远远不够。”谢琰的神情越发冷淡,“也罢,应该让母亲过一过真正落魄世家的日子,否则她永远都不会承认事实。大兄、二兄亦是如此,一味愚孝的苦果,也该仔细品尝一番。”顿了顿,他又问:“我的婚事,打听得如何?”
  冯四忙答道:“娶了颜氏娘子之后,娘子似乎觉得这种法子不错,继续四处打听来着。我们将真真假假的流言传了出去,娘子听了勃然大怒,似乎暂时没了心思。不过,如颜氏娘子这般的家境,恐怕得了资财就觉得够了,三郎君便是再如何自污,他们也不会在乎。”
  “能拖一阵便是一阵。”谢琰道,“再替我去要些钱财做四处游学的路费,也替母亲多传一传大兄如今的辛苦。若是打听到谢家拿不出多少财货,只是个空架子,那些只愿意财婚的世家自然不会答应结亲。”
作者有话要说:  
  PS。解释下财婚吧,通常就是一些不要脸的世家支脉,把儿子女儿论斤卖的意思╮(╯_╰)╭。为了娶个五姓女嫁个五姓子什么的,就用丰厚的聘礼或者嫁妆来换。其实在魏晋的时候就有这个风头了,很多有风骨的世家子女坚决拒绝这种财婚,但是也挡不住利欲熏心。现在三郎他娘做的事,就是用自己的嫁妆去换个侄媳妇回来,典型的买媳妇(OTZ)。当然谢氏是顶级门第,人家不觉得这是丢脸的财婚而已╮(╯_╰)╭。
  PS。PS。琅琊颜氏(琅琊是不是很眼熟?),也是一等门第,当年算是比王谢低一级这种的。大家不熟吗?好吧,他们家以前出过赫赫有名的颜之推,再过不到一百年吧,还会出一位叫做“颜真卿”的童鞋,书法大家。累世官宦不是说着玩的,颜真卿的从兄颜杲卿什么的也很有名哦,大家去百度吧。



  ☆、第八十一章  谢郎决意

  
  眼睁睁看着陈郡谢氏日渐败落下去,甚至即将落魄得连那些寒门耕读人家也不如,谢琰心中自然痛苦。曾几何时,他翻族谱的时候,对着那些在史书中赫赫生辉的名字亦会无比自豪;曾几何时,跪在祠堂中仰望密密麻麻的灵位,他亦是无比敬仰,豪气万千地意欲效而仿之;曾几何时,他当真以为魏晋风流、王谢荣光尚未远去。
  然而,当他懂事之后,却渐渐醒悟过来,族谱与祠堂都只是过去而已。史书上的那些煊赫,离此时已然数百年之久,陈郡阳夏谢氏历经孙恩之乱、侯景之乱的屠戮之后,便早已不复乌衣巷的荣华盛景。
  只是,作为宗妇的母亲却始终掩耳盗铃、好高骛远。她的执着并没有错,她也想重振谢氏荣光,她亦是望子成龙——但她却从来不肯细想,靠着中进士一飞冲天,再传谢家文名,究竟是否适合眼下的谢氏。为了所谓的世家颜面与门第婚姻,她更是言行不一,已经走入了极端。婚姻本应是结两姓之好,互相支持。太原王氏是母家尚且不说,琅琊颜氏那一支竟然买卖儿女,人品如此令人不齿,未来非但于谢氏无益反倒有害。
  折腾到如今这般地步,谢琰对母亲已然彻底失望。他冷淡地望着门外的雪景,只觉得自己前所未有地清醒:“呵,我的婚事,从今往后都不必烦劳母亲费心了。敬而远之,仅此而已。”他既然能为自己的志向离家出走,又为何不能主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