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公主摄政-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拜别老夫人后,韩江就让韩同去备马,海晏忍不住问:“将军,你去哪儿?”
  “军营。”说着韩江就径直离开。
  海晏不得不再一次目送韩江离去的背影,心里有些难过,就连听雨都为她抱不平:“将军怎么还去军营,陛下不是放了他三天婚假吗?”
  戚妈有些尴尬地解释道:“将军治军严谨,每次回家都没有空闲,几乎每天都要去军营看看。”
  海晏点点头,对戚妈笑道:“戚妈,带我到府里到处走走。”
  冬天的韩府,其实没什么好看的,光秃秃的树干,被芦苇叶遮住的名贵树种,偶尔被寒风刮起的枯叶……下雪时还能看雪,但现在雪几乎都化了,剩下的都被泥土污染,变得污浊不堪。
  来到湖边,入眼的是已经结冰的湖面,不知哪个贪玩的人还朝湖里扔了几块碎石,以此来检验冰层的厚度。
  “这是什么湖?”
  “景明湖。”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也不知到了春天,这景明湖是否有它名字这么美?”
  “到时公主就知道了,”戚妈笑道,“公主,你的院子在那里,刚好位于景明湖和将军的院子之间,到时这景明湖的美景,你可以净收眼底。”
  海晏这才知道,原来位于湖右侧的红墙绿瓦的大院子,居然就是自己的新居,换了一个角度,连她都不知道自己住哪里了。
  海晏沿着湖边的石子路,朝前走去,因为湖风有点大,海晏不得不披上披风。
  没走多远,她听到孩子的声音,转过假山一看,看到一个二十来岁的女子,拉着一个小孩的手,正在说着话。那个小孩,海晏也认识,正是上次来时,跟着韩江练剑的那位。
  听雨惊呆了,不敢相信地问戚妈:“那小孩是谁?”
  戚妈当然知道小孩是谁,但她却不好解释,而海晏看到戚妈支支吾吾的样子,更是皱眉。上次来时,韩江可是在交这个小孩练剑,依韩江的性子,能让他亲自教导的人,肯定与他关系匪浅。
  这样想着,海晏大步朝正在说话的两人走去。~~                    
作者有话要说:  ~~

  ☆、第十九章 回宫省亲

  前几天,为了准备海晏和韩江的婚礼,韩府上下可谓一片忙绿,而且时不时还有宫廷内侍、朝中大臣前来,所以秋漪一直把韩熠关在房间里,交韩熠读背《论语》。
  韩熠刚开始还很听话,但毕竟年龄小,总想去凑热闹,昨天就吵着要去看新娘,秋漪好说歹说才把韩熠稳住。今天,韩熠一起床,就要秋漪带他去看新娘子。秋漪无法,让韩熠背了《论语·颜渊》之后,才带韩熠出门。
  秋漪在韩府一直恪守本分,她知道自己的身份很尴尬,所以甚少出门。在路上,秋漪不停嘱咐韩熠,让他见到公主后要行礼,说话时不能大呼小叫,以免冲撞了公主。
  秋漪知道,新娘在婚后第一天要拜见公婆,韩江父母已经去世,只余下韩老夫人一个长辈,所以海晏自然要去拜见老夫人。秋漪到时,戚妈正在召集韩府的下人,让他们排好队准备觐见公主。这个场合,秋漪本能想躲避,所以带着韩熠转身离开。
  秋漪的出身很普通,父亲是个考了半辈子都没有考上秀才的读书人,母亲大字不识,却像大多妇女一样,手工做的非常好。秋漪在父亲的指导下,读过几本启蒙书,又跟母亲习得一门好手艺,加上人长得漂亮,不到十岁就有人来提亲了。如果不是突厥南侵,秋漪这辈子都不可能与韩府大公子韩沣,有任何交集,但命运就是这样神奇地让他们相遇。
  来到长安,秋漪见到了帝都的繁华热闹,她既惊喜又胆怯。后来留在韩府,她也只在深宅大院里,胆怯是一回事,别人的言语也让她难过。
  “小熠,现在老夫人很忙,你进去只是添乱,我们改天再去。”
  韩熠不乐意了:“你明明答应我的,我就想看看新娘子,陈叔叔说,二婶可漂亮了。”
  韩熠的话,倒把秋漪逗乐了:“你这么小,哪里知道什么是漂亮?”
  “我就知道,像母亲这样的就是漂亮。”说着,韩熠拉着秋漪的衣角,“母亲,你就带我去吧。”
  正说着的时候,海晏已经带着一群人朝他们走来。秋漪不认识海晏,但看海晏一身尊贵打扮,后面跟着的侍女都着一身宫装,加上还有戚妈陪同,秋漪大概猜出海晏的身份。
  “参见公主。”秋漪连忙跪下行礼,并拉着韩熠一同跪下,哪知韩熠不配合,挣脱她的手,跑到海晏面前,问:“你就是公主,二叔娶得就是你?”
  “小熠,快回来,不得无礼。”
  海晏走过来的时候,还很气闷,现在听韩熠提到“二叔”两个字,心里的乌云顿时烟消云散,她躬下身问:“你叫小熠,那你的全名是什么?父亲又是谁?”
  小孩乖乖说道:“我叫韩熠,父亲是韩沣。”
  “韩沣?”海晏没有听过这个人,连忙眼神询问戚妈。戚妈只好回道:“那是大少爷,韩熠是大少爷的遗腹子,那位是秋漪夫人。”
  海晏这才想起韩家那位因公殉职的大公子,但她的记忆里韩沣并没有结婚,既然没有结婚,又如何来的妻子和儿子呢?
  等海晏回过神,这才看见秋漪还跪着,连忙上前扶秋漪起身,笑着道:“那我该叫你一声大嫂喽。”没想到秋漪连连摆手,称自己不敢,而戚妈也低下头不说话,这气氛让海晏觉得很诡异。
  后来,海晏也没了继续逛下去的兴致,于是打道回自己的院子。路上,海晏让听雨去打听秋漪和韩熠的事,她总觉得韩府对这两人,不像是对夫人和少爷。
  ……………………………………………………………………………………………………………………………………………………………………………………………………………………………………………………………………………………………………
  进入院子,海晏看见了清韵,这让她很是高兴:“什么时候过来的?也不提前说一声。”昨晚为了不引起怀疑,高皇后先让清韵留在皇宫,今天过来。
  “奴婢是公主的陪嫁侍女,怎敢不赶紧过来?”清韵笑道。
  海晏用手指点了一下清韵的额头,佯嗔道:“你也学会贫嘴了。”
  “奴婢不敢,”清韵解释道,“其实奴婢昨晚就该过来了,但下药的人还没有查清,所以奴婢留在宫里配合调查,没能给公主闹洞房。”
  海晏本想问问事情查的怎样了,但听到最后一句话,她勉强一笑,不置可否地回到寝房。
  清韵不知海晏为何不高兴,她本想继续说,却被听雨拉着衣袖制止了。
  海晏在听雨的服侍下,脱下披风,坐到铺有锦缎的椅子上,对清韵说道:“昨天的事多亏了你。”
  “那是奴婢该做的,公主能用得着奴婢,是奴婢的荣幸。”清韵急忙说道。
  如果昨天没有清韵顶替,还有玄德大师的药,海晏真的不知该怎么办。她拉过清韵的手,让清韵和听雨都坐下,说道:“不管怎么说,你们都是大功臣,尤其是清韵。”说到这里,海晏自然免不了要好好赏赐一番。
  然后海晏让侍女上茶,她们三人闲聊着打发时间,期间清韵问:“公主,驸马爷怎么没来啊?”清韵从回来就没有看到过韩江,忍不住问道。
  海晏装作喝茶没有回答,听雨解释道:“驸马去军营了,你以后还是叫驸马为将军吧。”
  “哦。”清韵看出海晏并不是很高兴,自然不敢再提这事。在随后的一整天,清韵仍没有见到韩江,更是察觉出不妥来。她私下里询问听雨这事,听雨只是让她不要乱嚼舌根。
  ……………………………………………………………………………………………………………………………………………………………………………………………………………………………………………………………………………………………………………………………
  婚后的第三天,按礼是归宁的日子,海晏一早就起来梳妆打扮,心里却很担心韩江不和她一同进宫。
  等她穿衣的时候,清韵突然跑进来告诉她:“公主,将军已经在门外等候了。”
  出门,海晏果然看见一身黑色金狻猊古香缎长袍的韩江,而海晏今天穿了身缠枝梅花间蓝色镶边的棉绸衣裳。和韩江并行,一个像黑夜般深沉,一个像白天般明媚,互相矛盾着,又互相调和着。
  大门前,早已停好了马车,海晏打算踩着马凳上去,没曾想韩江居然伸出手要扶她。海晏迟疑着把手放入韩江掌中,小心翼翼地踏上凳子,慢慢坐进了马车,这个过程海晏觉得高兴。
  等海晏坐好之后,韩江打算去骑马,这时海晏突然说道:“将军,天寒,你也坐马车吧。”
  海晏本来没报希望,却没想韩江真的转身,上了马车。
  马车很大,也很温暖,当厚厚的锦帘落下之后,这个空间单独留给了海晏和韩江两人。海晏心里有些紧张,婚后,她和韩江一直相敬如“冰”,现在似乎有一种暖暖的感觉洋溢在两人之间。
  马上朝皇宫驶去,海晏心里又忍不住多想,有一种可怕的想法突然扼住她的咽喉:“他不会……不会是想和我制造……夫妻恩爱的假象吧。”这样想着,海晏的脸色由红转白,像是生病了一般。她打开车窗,让凛冽的寒风吹进来,浇灭自己可怕的想法。
  不过,韩江很快伸手关上窗门:“风大,小心染风寒。”
  海晏看了一眼韩江,把头转到一边,没和韩江说话。
  马车很快就从北门进入后宫,然后在北苑之前停下来。韩江先下马车,他伸手接海晏下来,但海晏并没有接受韩江的帮助,而是自己踏着马凳走下来。海晏也不知自己再闹什么,她心里五味杂陈,说不出的滋味。
  ……………………………………………………………………………………………………………………………………………………………………………………………………………………………………………………………………………………………………
  海晏和韩江来到和仪殿,此时周帝已经下朝,正和高皇后坐在主位上,等着公主和驸马前来拜见。
  今天和仪殿分外热闹,因为是公主归宁之日,后宫嫔妃,皇亲国戚也来参加。海晏环视一周,没有看到木贵妃和明熙,心里有些诧异,后来问高皇后才知道,明熙又生病了。
  “儿臣叩见父皇、母后。”海晏和韩江一同跪下,向周帝和高皇后行全礼。
  周帝并不急着让女儿女婿起来,先语重心长地说道:“韩江,海晏是朕唯一的女儿,你可要好好待她。”
  “臣遵旨。”
  “这可不是旨意,这是你作为丈夫的职责。”周帝又说,“虽然让你好好待她,但你不能太骄纵她,海晏性子野,有时太无法无天了。”
  听到这儿,海晏不高兴了,嘟着嘴:“女儿哪有啊?”
  “你看,现在都开始反驳父皇了,能没有?”周帝打趣道,接着又说,“海晏你已经是别人的妻子,该向你母后好好学学。”
  周帝说完后,高皇后出于礼节性地说了几句话,海晏和韩江终于得以起身。然后周帝又赏赐了不少礼物,主要给海晏和韩江的,也有韩老夫人的,就连韩府的仆人也都得到赏赐。
  拜礼过后,周帝赐宴,期间免不了要好好热闹一番。宴会完后,海晏和高皇后携手去北苑散步,而韩江被周帝召走,说有正事商量。
  海晏首先关注的当然是给她下药的人有没有找到,其实这两天高皇后一直派人调查此事,她还向周帝请旨,说:“下药一事乃后宫秘密,不宜让太多人知道,还是由臣妾全权负责。”
  于是查明真相的重任,落到了高皇后身上,她派掖庭局的内侍,将所有可能与蚕丝绿云糕有接触的宫女太监分开审问,现在已经有了眉目:“现在,与下药一事可能有关联的是膳房的张主事,还有挑水的内侍,以及去膳房煎药的春妩。”
  “春妩?”这个名字海晏很熟悉。
  “怎么?她有问题?”高皇后问。
  海晏记得自己刚重生过来,赏赐下人的时候,春妩曾抬头看她,然后又心虚地低下头去。当时海晏就觉得这人有问题,但后来事多,就将春妩忘到了脑后。
  “这人似乎真有点问题,母亲盘查的时候可以严加审问,或者诈她一下,看她是否会露马脚。”海晏建议道。
  然后高皇后又询问海晏婚后的事情,海晏自然不敢如实相告,只大概说了一些,大意是韩老夫人并没有为难她,韩江对她如何如何好,等等。
  大约申时初的时候,海晏向高皇后拜别打算回府,并让高皇后在调查之事一有进展后,就派人去开国侯府告诉她。
  海晏来到北苑门前,却不见韩江,海晏疑惑:“难道父皇真有正事要和韩江商量?”
  招来随行侍从,一问才得知,韩江早在半个时辰前就离开了,和韩江一路的还有几位大员,其中就有木锦宏。
  海晏带着疑惑回到开国侯府,这时韩江仍没有回来,吃了晚饭后,也不见韩江人影,这让海晏连睡觉都不踏实,总觉得有什么事情发生。~~                    
作者有话要说:  ~~

  ☆、第二十章 朝中风波

  海晏第二天醒来,就问听雨:“将军回来了吗?”
  “回来了,不过……好像是快到子时才回来的。”
  “这么晚。”海晏又问,“那将军回来之后,有没有说什么?”
  听雨摇头:“将军直接回院子,没说什么。”
  海晏想不出韩江在忙什么,索性就不想了,起床梳妆打扮,然后开始吃早饭。因为天气寒冷,海晏向韩老夫人请安后,就窝在房间里,跟着听雨学刺绣。清韵也笨手笨脚地做着手工活,时不时扎到手,惹得海晏哈哈大笑。
  海晏在手工方面没有天赋,虽没有扎到手,但半个时辰连个水草都没绣完,这让她信心大减,最后干脆不绣了。于是海晏起身,想去书房找几本书来看,听雨、清韵自然放下手里的活儿,陪海晏一起去。
  三人在书房找书的时候,忽然听到嘈杂的男子的声音,清韵立即蠢蠢欲试想去看看什么情况。海晏听声音来自韩江的院落,她的好奇心也被勾起来,连披风都忘了披,直接出了门。
  …………………………………………………………………………………………………………………………………………………………………………………………………………………………………………………………………………………………………………………
  “将军,皇上这是什么意思?明面是升你的职,其实是在夺你的兵权!”脾气暴躁的孟成涛,一进院子就开始嚷嚷道,与他一起来的,还有军营里其他一些对韩江忠心耿耿的将领。其中有个人,随身背着弓箭,穿着打扮虽与士兵无异,但却与汉人略有不同。
  在此之前,袁希辉已经率先来到开国侯府,与韩江密谈事情,没想到孟成涛等人也坐不住,如此大张旗鼓地进了院子。韩江只好中断谈话,带着袁希辉走出书房,袁希辉喝止道:“孟成涛,大声嚷嚷什么,怕全天下人不知道吗?”
  “陈副将,你怎么在这儿?”孟成涛有些吃惊,等反应过来,说道,“你在正好,快点劝劝将军,让将军千万不能交出兵权。”
  “陛下已经下旨了,将军也无可奈何。”袁希辉摇头说道。
  孟成涛立即反驳:“那就让陛下改圣旨,将军出生入死,怎么着也比在皇宫里享乐的禁军强吧?”
  袁希辉抚额,他就觉得自己跟孟成涛说不通此事:“君无戏言,圣旨哪能说改就改?”
  ………………………………………………………………………………………………
  “到底发生了何事?”海晏在院外听了个大概,似乎韩江被夺了兵权,这让她很是着急,连忙进来问道。
  按礼,在场的将领都该向海晏行公主之礼,但大家都没有动,只是一脸不乐地看向海晏。孟成涛神经比较粗,直接对海晏说道:“公主,你快跟你父皇说说,让皇上收回旨意。我们跟着将军四五年,除了将军,老孟我谁都不服!”
  “到底怎么了?”海晏看向韩江问道。
  韩江却没有回答,场面一时有些尴尬,袁希辉立即圆场道:“公主,事情是这样的,陛下加封将军为兵部尚书兼左神武统军,原率领的十万北征军队改名龙翔,由羽林军将领刘启带领。”
  “刘启?”海晏想到了那个被她故意淘汰的羽林军,据说他回去后被木锦升打了一顿,伤得很重。
  一旁的孟成涛嗤道:“那小子,毛都没长齐,妄图统领我们。”
  听雨和清韵什么时候听过如此粗话,很是不高兴,听雨出声道:“大胆,公主面前,岂容你放肆!”
  “老子怎么了!”孟成涛最看不惯这些娇滴滴的女人了,更是不客气地说道,他一说完,就被袁希辉给骂了,而韩江也冷眼看向他,让孟成涛冷汗直冒。
  海晏倒不是很介意,她让听雨和清韵稍安勿躁,对韩江说道:“这么说,父皇明面上升你的官,实际上却削了你的军权。”
  事实也的确如此,圣旨上有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什么劳苦功高,什么新婚燕尔,不过都是借口。周帝笼络韩江,不过是为了兵权,但如果兵权能收回来,周帝当然会不遗余力去做。而木锦宏巧好猜中了帝王的心思,向周帝进言,说韩江忙于公事忽略了公主,韩家子嗣单薄,不能让驸马爷去战场上冒险,不如给韩江高官厚禄,让他留在朝中。
  周帝一听,非常赞同,于是在海晏归宁之日,向韩江提出升职调派的事,没想到韩江没有任何异议,说了句:“一切听陛下旨意。”周帝大喜,立即派木锦宏还有兵部的几位大臣,陪着韩江一起去交割军队。
  其实现在韩江统帅的大部分都不是北征的军队,大周实行府兵制,士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这次北征胜利后,士兵大部分已离开,然后又从其他地方调来府兵,加上新招募的士兵凑成二十万驻军,这些日子韩江正加紧训练他们。
  海晏说完后,韩江没有接话,倒是海晏身后那个带着弓箭的人说道:“‘飞鸟尽,良弓藏’,这飞鸟还未尽,就打算将良弓弃之不用了?”
  海晏听出这些话里的讽刺意味,不过她心思繁乱,没时间计较这些,再说这人说的话的确是事实。海晏想起上一世,周帝也打算削弱韩江兵权,但一直没有实现,后又碰上灾民起义,这事就搁浅了。但今生周帝的计划竟然提前实现了,海晏想:是不是我和韩江成婚的缘故,是不是我剔除刘启入和仪殿的缘故?看来,不仅是自己的命运改变了,别人的命运也改变了。
  “我去找父皇,让他收回成命。”海晏觉得自己连累了韩江,连忙说道,却被韩江拦住:“别去,”然后韩江吩咐道,“袁希辉,带他们回军营。”韩江又让听雨和清韵退下,偌大的院子里只余下海晏和韩江两人。
  “父皇不能这样做,让刘启接替你,不过是木家的阴谋。”
  “这我知道,但朝堂的事,你不要参合。”
  海晏沉默下来,但她突然问:“东边是否有变?”
  韩江很是诧异,就连的古井无波的眼睛里都出现异样的神采:“这事你听谁说的?”东部灾变的事,按理还没有传到长安。
  “难怪你会轻易答应。”海晏没有回答,而是笑道,她总算知道韩江不是不在乎兵权,而是他对事情都了如指掌。
  海晏结合韩江的反应,再结合前世的记忆,她大致猜到了事情背后的隐情。
  今年黄河决堤,河南、河东等地受灾严重,周帝在北征军情紧急的情况下,都赈灾放粮。但河水影响面积太大,很多人无家可归,秋季更是颗粒无收,加上官员层层剥扣,很多百姓的困难并没有得到解决。入冬以后,寒冷和饥饿让长期积聚的矛盾激化,导致大规模的灾民起义。
  周帝削弱韩江的兵权,是不希望韩江做大,而韩江轻易答应,是他知道周帝低估了这场灾民起义。上一世韩江率兵出征,陷入东部战场,时间长达半年之久,如今木家人想参合军事,恐怕会自取其辱。
  韩江知道失去兵权只是暂时的,他很快就会重掌兵权,只是他并不知道东部战况真的不容乐观。
  韩江不知海晏的想法,他发觉自己并没有真正了解海晏,转而道:“公主,你恐怕也看出,陛下把木家人推入军队的用意。”
  “在为明熙铺路。”海晏淡淡说道。
  ……
  交割兵权的事,全在暗中紧密进行,等过了一天,周帝加封韩江的圣旨,才正式传来。一时间,不仅韩府哗然,就连朝中权贵都有微词。
  经此一事,海晏对她父皇终于彻底死心了,她的父皇心中根本没有她这个女儿,根本没有为他女儿考虑过,而全心全意都在为明熙打算。
  …………………………………………………………………………………………………………………………………………………………………………………………………………………………………………………………………………………
  就在圣旨下发的当天晚上,东部灾民起义的奏折,终于传到了周帝的御案上,这时的起义军已经非一州一县可以控制,需要周帝派军队镇压。
  于是,周帝紧急召见三省六部长官,让他们给出一个可行办法,最终周帝决定派兵镇压,但选谁带兵,周帝又拿不定主意。
  木锦宏自然希望自己一派的人出征,如今他已经让刘启当上了驻军统帅,有一个立功的良机他又为何不争取呢?不过木锦宏并没有自己提出,而是示意史部尚书蒋琮德来说。
  但周帝并没有表态,而是问韩江的意见:“驸马爷,你带兵有方,这次也该由你带兵出征。”
  韩江出列,说道:“下臣谢陛下赏识,但臣久战未归,让祖母担心,如今娶了公主,恐出战冷落了她,所以陛下还是让刘启将军领兵,臣相信刘将军必能传来捷报。”
  周帝这才龙心大悦,说道:“既然如此,就派刘启出战,率领十万驻军前去平乱,另封木锦升为监军,加派左右龙武军助阵,争取半月内将起义平息。”
  “陛下英明。”
  在场的众臣,都很有见识,现在他们也知道其实周帝心里早有安排,只不过碍于韩江,不得不召开朝议,让韩江的旧部还有高氏一派的人没有意见。
  第二天,周帝一早就率领百官,到城外给前去平叛的将士践行。
  大军开拔时,左右龙武军,头戴红缨金盔,身穿红金黑三色明光铠,行在最前方,他们的肩上还有龙武军的龙头标志,所到之处明光熠熠,一片灿烂。龙武军之后是驻军,他们大部分着黑色彩绘皮革铠甲,这种铠甲虽然没有明光铠防御性好,但由于皮甲轻便、廉价,所以在军队中普遍使用。
  木锦升骑着马,走在前方,一脸愁云惨雾。他实在不想出征,他在长安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好不自在,为何要去东部吃苦受罪?但他的大哥还有贵妃姐姐,都极力给他找事做,说什么“建功立业”,木锦升真是恨透这个词了。
  与木锦升相反,刘启骑在马背上,指挥着十二万大军,真是意气风发。他虽然厌恶木氏一族,但他需要木氏扶持,成就他的功业。~~
作者有话要说:  ~~

  ☆、第二十一章 贵妃侍宠

  木氏现在势头迅猛,海晏和韩江一般待在府里,反而有些惺惺相惜的感觉。
  今天海晏再次回宫,因为给她下毒的事终于有眉目了。
  海晏带着听雨和清韵来到后宫时,苏云已经在和仪殿外迎接,她看到海晏,她很是高兴:“公主,几日不见奴婢就想你了。”
  “苏姑姑,几日不见,你怎么如此客气了?”海晏笑道,她一说完,听雨和清韵都笑了起来,苏云也笑着领海晏进殿。
  “公主,现在嫔妃正在向皇后请安,我们先到内堂坐坐。”
  海晏当然没有异议,来到内堂,她问:“苏姑姑,下毒的事可查清了?”
  “现在已经基本确定是公主殿中的春妩所为,但幕后指使她打死不说。”然后苏云把调查内容,跟海晏大致说了一遍。
  “没想到真的是她——”海晏低声说道。
  “公主,春妩在宁泉殿可有什么异常行为?您可知她是谁的人?”苏云问。
  海晏摇头,她并不知春妩的底细,在上一世,她就算到死,都没有发现春妩的任何异样。不得不说,海晏作为公主,真的很失败,连自己殿中的人都没有掌握清楚。
  “这可就难办了,春妩下的软骨散很常见,如果她不说,真的很难查到幕后真凶。”苏云愁道。
  难道就让凶手逍遥法外?海晏当然不甘心,她与韩江的婚姻,是周帝和高皇后一手促成。谁敢违逆周帝的旨意?谁又敢与风头正盛的韩江为敌?这幕后的人,想对付的或许只有高氏一门,让海晏出丑,让高家难堪,才是幕后之人的企图。
  海晏首先想到的真正凶手是木贵妃,但她又无法去想,像木贵妃那般高洁的人,怎会想到用如此下三滥的手法来害她?或许高皇后还有苏云等人,也都把怀疑的目光转向木贵妃,而清韵更是直言不讳地说:“还用想?幕后真凶除了贵妃一派,还有谁?”但奈何没有证据,这些猜测都不能把木贵妃怎样?
  “苏姑姑,今天是双日,木贵妃可来了?”海晏问。
  “我来接公主的时候,木贵妃还没有到。”
  说起这事,苏云一脸怒容,后宫嫔妃每日必向皇后请安,这事规矩。而木贵妃得宠,周帝特意准她只需双日来请安,但后来,木贵妃连双日都不来和仪殿了。后宫的人都知道这事,但也只能敢怒不敢言,而高皇后也一直忍让。
  “那我们去前殿看看。”
  ………………………………………………………………………………………………………………………………………………………………………………………………………………………………………………………………………………………
  今天木贵妃的确没来,以她今时今日的地位,又何需来和仪殿看高皇后的脸色呢?于是在和仪殿,高皇后左方下首的第一个位子再次空缺。
  本来高皇后对木贵妃早有不满,海晏中毒的事,高皇后就怀疑是木氏一派所为,再加上韩江的兵权被夺,高皇后本就忍无可忍了,虽然海晏告诉她兵权被夺只是暂时的。
  不过高皇后还是抑制住怒火,等嫔妃行完大礼后,她让嫔妃坐下,这才说道:“今天贵妃没来,诸位嫔妃可知贵妃有何事耽搁了?”
  以前木贵妃没来的时候,高皇后提都不提木贵妃,这次高皇后一反常态,让在座的嫔妃感到很诧异。不过她们确实不知木贵妃因何事耽搁了,可以说木贵妃在这皇宫里,除了周帝她谁都没兴趣结交。每次参加宴会,木贵妃几乎都紧跟着周帝,让后宫嫔妃想去巴结都没有机会。
  虽然这样会得罪后宫的很多女人,但却给周帝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认为木贵妃不结党营私,不通人情世故,更显得纯正高洁。
  众位嫔妃说不出个原由,高皇后只好召来守门的太监:“贵妃未到,可曾派人来告知原由?是贵妃身体有恙,还是皇子生病了?”高皇后说的一本正经,低下的嫔妃们却在暗自发笑,高皇后说的两个原由,可是木贵妃惯用的借口。
  “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