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公主摄政-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转眼就临近新年了,长安城里张灯结彩,就连宵禁都松了很多。韩府里也开始打扫卫生,挂上各色灯笼,房间里还插上了各色新鲜的梅花,每天都更换。
  海晏的生活一点都不无聊,因为韩老夫人说她是韩家的媳妇,要多管管府里的事,所以戚妈一大早就来等候海晏,让海晏一起去监工。
  海晏跟着戚妈,看着家丁擦拭牌匾,侍女张贴窗花,生活充满了乐趣。
  兴致高的时候,她还跟侍女学剪纸,但剪出来的花样,要么不成形,要么缺了一角,总之,很少有成功之作。
  除夕这天,天一亮,府里的下人都开始忙碌起来,昨夜下了一场大雪,还伴随着呼呼的风声。所以一大早,戚妈就开始召集人扫雪,把刮下来的枯叶也清理干净。
  这新年里,走亲访友是常事,若被人看见韩府一片狼藉,那多丢面子啊。
  海晏白天没有事,只等晚上回宫参加家宴,而且这晚宴,她上一世还经历过,她也想好了应对之策,所以海晏就很轻松地到处看看,打发时间。
  昨晚的风很大,之前被装饰一新的青松翠柏都乱了仪容,盛开的梅花,更是凋零了不少,还有挂好的灯笼,也有几个被吹了下来,或是被雪弄花。
  走廊里,一个家丁搭上梯子,手拿灯笼,慢慢爬上梯子去挂灯笼。梯子旁围了好几个下人,有人甚至还拍手叫好起来。
  海晏远远看着,对听雨说道:“雨姐姐,我想起爬宁泉殿围墙的事了。”
  “我也想起来了。”清韵附和道。
  听雨却苦着脸:“幸好公主现在不住宁泉殿,不然奴婢真会吓出病来。”
  “有什么好怕的,我还要去爬梯子呢。”
  这时,挂灯笼的下人们已经换了一个位置,他们刚把梯子搭上一棵高大的柏树,海晏就来了。
  “参见公主。”
  “起来吧,这里也要挂灯笼?”海晏问。
  其中一个侍女出列答道:“是的,公主,昨夜的大风把这边的灯笼给吹下来了,为了对称,所以还要把这边的灯笼挂上去。”
  海晏看见道路两旁各植了若干柏树,相对的柏树上都挂上颜色相同、图案一样的花灯,如果左边少了一盏,的确有些违和。
  海晏拿过家丁手里的灯笼,这是一盏金黄色的鱼形花灯,鱼头很大,非常可爱。
  “我来挂。”说着海晏就往梯子上爬,吓得听雨、清韵,还有在场的下人们都围过来,拦住海晏。
  “不会有事。”说着海晏还把披风解下来,扔给听雨,兴高采烈地沿着横杆往上爬。
  听雨抱着披风,说不出的担心,她觉得海晏已经成熟了,没想到还“童心未泯”。
  下人们都围成一圈,眼睛都盯着海晏,就怕海晏出事,而且都做好准备,万一海晏落下来,他们还能接着。
  海晏不负众望,成功把花灯挂上,她戳了戳鱼灯圆圆的大头,忍不住笑了起来。
  听雨终于松了一口气,其他人都纷纷拍手,赞美海晏,海晏自己也很受用。
  ………………………………………………………………………………………………………………………………………………………………………………………………………………………………………………………………………………………………………
  因为居高临下,海晏看得也远,她看见韩江从走廊那里过来,她连忙招手。但她一动作,沾了冬雪的鞋子一滑,海晏就从梯子上滑下来。
  韩江脸色一变,连忙一抬脚,飞身接住海晏,然后将海晏安全接到地面。
  “你们就是这样照看公主的?”韩江严厉的声音,让海晏都浑身一颤。
  听雨等人这才反应过来,连忙跪下来请罪。
  “公主没分寸,你们难道就不会拦着?”海晏看得出韩江很生气,连她都不敢开口求情,“要过年了,我也不重罚你们,今年的岁银就别要了。”
  在场的人,在韩江的威压下,像死里逃生一般,磕头叩谢韩江。
  “以后,不准让公主做这些危险动作。”这是韩江专门跟听雨和清韵说的。
  海晏看见韩江离开,她连忙跟上去,问:“你去哪儿?”看韩江不回答,她拉住韩江的衣袖,“你别生气了,我错了还不行。”
  “微臣担当不起。”好半天,韩江才回道。
  “还说没生气?我以后不这样了,行吗?”海晏跟着韩江,看韩江这是要出门,她问,“你要出去?”
  “去军营。”
  “不是没兵权了吗?”海晏心想,但不敢问出来,她拉住韩江:“今天除夕,父皇要在麟德殿设宴。”
  “我知道,不会耽搁。”
  “那我也去好不好?”海晏眼巴巴地望向韩江。
  韩江终于停下脚步:“军营禁止女性出入。”
  “公主也不准?”
  韩江古井无波的脸,终于绷不住,露出一点笑容来,他对海晏淡淡说了句:“一视同仁。”
  海晏立即拉住韩江:“那我去换衣服,我要去,一定要去。”说着让韩江不准走,她很快就过来。~~                    
作者有话要说:  ~~

  ☆、第二十八 共赴军营

  “公主,你真要跟将军去军营啊?”清韵一边给海晏穿衣服,一边问。
  “当然,再说留在府里也没事。”
  海晏看着镜中,穿着一身万字镶边白色锦衣的自己,忍不住左看右看,就怕有什么不妥。
  还好大周风气开放,女子着男装倒没什么奇怪的。海晏的嫁妆里就有两件男装,冬夏各一件,那是高皇后特意为海晏准备的。只是海晏对男装已经失去了最初的兴致,这两件衣服也就搁在了木箱的最底层,急用时,才被听雨找出来。
  “雨姐姐,把我新买的貂帽给我。”
  貂帽本来是灰黑色的,海晏一戴上,越发有贵族公子的风采,忍不住对着镜子照了又照。
  “公主,将军怕是等久了。”听雨提醒道。
  海晏“啊”了一声,拔腿往正门跑去,清韵和听雨跟在后面,直让她小心。
  海晏气喘吁吁来到正门,看见依然等着她的韩江,她终于松了一口气。
  “等久了吧?”
  “走吧,需要安排马车吗?”
  “不用,我会骑马。”看见韩江深藏在眼底的诧异神色,海晏觉得自己终于扬眉吐气了一把。
  海晏这才看见韩江去军营,竟然带了两马车的东西,海晏甚至还看见了好几坛酒。
  等家丁把马牵出来,海晏骑上马,对候在门前的听雨和清韵说道:“你们回去吧,我和将军一起回来。”
  听雨和清韵应了一声,不过仍等在门前,目送海晏等人离开。清韵看着海晏和韩江并排而行,她忍不住又多看了两眼,直到听雨叫她回去。
  …………………………………………………………………………………………………………………………………………………………………………………………………………………………………………………………………………………………………………………
  在长安城里,队伍一直慢行,海晏骑在马上,俯视着来来往往的路人,觉得这是一次新奇的体验。
  海晏看了一眼身旁的韩江,她觉得自己如果不主动说话,韩江可能会一言不发直到军营。
  “你去军营干什么?”海晏率先问。
  “过年,很多士兵没有回家,去看看。”
  “他们可真可怜,在万家团圆的日子,如果不回家,肯定很伤心。”海晏说道。
  “他们这是在护卫大周的天下。”
  然后海晏没有接话,她在皇宫里享受锦衣玉食,对戍守在各地的士兵并不了解,更不了解他们的辛酸苦乐。
  出了城,风就有些大,海晏由于没有合适的披风,索性就没披,现在竟然有些冷了。海晏不得不放慢速度,减小寒风的侵袭,于是渐渐就被韩江甩在后面。
  海晏看着同样没用披风的韩江,不得不感叹自己弱女子的身体,与韩江的体魄根本没有可比性。
  这时,海晏看见韩江招来一个家丁,对他说了什么,然后家丁就跑到队伍的后面,没多久竟拿来一顶披风。
  “公主,这是将军给您的。”
  海晏接过披风,然后披在身上,有些不可思议:“韩江也会关心人?”
  随后韩江让队伍加速前进,海晏再次与韩江并肩而行,她不得不泄气的想:“他是怕我拖累队伍吧?”
  如今长安驻军虽有一半出征,但仍有十万人留守。
  韩江进军营的时候,不管是巡逻还是守卫的士兵,都纷纷向韩江行礼。
  “将军您来了。”出来迎接的是袁希辉,他现在可是军中的实权人物。
  虽然刘启是这二十万驻军的将领,但他毕竟已经带兵出征,留守的是从关内道调派来的张姓官员,据袁希辉调查,这张将军暗中为木锦宏效力。
  袁希辉是北征的大功臣,刘启怕驾驭不住,就没有让他出征。其实这正合了袁希辉的意,不然他就该学孟成涛等人了,此话怎讲呢?
  原来刘启点将的时候,对驻军中的将领已经有过初步调查。他知道袁希辉有能耐,所以没点他,但像孟成涛这种听话、战斗能力又强的将领,他当然不会放过。
  哪知孟成涛虽然不够聪慧,但他还有一个军师袁希辉啊。
  孟成涛借着对刘启的不满,当着众将领的面,问刘启:“你凭什么指挥我?你若能打败韩将军,我就跟你去打战,不然——滚一边去!”
  这话让刘启火冒三丈,打了孟成涛二十军棍,还罚了三个月的俸禄。
  因为行军在即,刘启哪里知道,孟成涛的二十军棍也就做做样子,打完还能下地走路。至于惩罚的俸禄,孟成涛也不在乎,因为袁希辉会加倍补贴他,这让孟成涛多喝了好几坛美酒。
  除了孟成涛以外,一些忠于韩江的将领以及士兵也纷纷告假、称病,总之是千方百计不出征。
  …………………………………………………………………………………………………………………………………………………………………………………………………………………………………………………………………………………………………………………………
  袁希辉将韩江和海晏领到军营的一处空地上,孟成涛就迫不及待地迎过来:“将军,末将还以为你不会来?”
  海晏看见这里有很多熟悉的面孔,其中一些人出现在麟德殿的宴会上,还有一些人海晏曾在韩府见过。就拿孟成涛来说,海晏可对他印象深刻,毕竟能在她面前说粗话的人,那可真是屈指可数。
  “诶?这谁?长得一点都不男人。”
  袁希辉赶紧踢了孟成涛一脚,笑道:“公主,别生气,老孟就是不会说话。”
  “放心,我见识过了,不会介意。”
  孟成涛这才反应过来:“还真是公主。”对他来说,得罪公主不打紧,但问题是,这个公主还是他最畏惧的韩大将军的妻子。
  海晏跟着韩江来到人群中间,在场的将士纷纷安静下来,排列整齐向韩江和海晏行礼。
  “大家不用拘礼,我已不再是将军,现在只是大家的同僚。”
  孟成涛突然插嘴道:“将军,别人不是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嘛?你一日当我们的将军,就永远是我们的将军!”
  将士纷纷喝彩起来,有人还夸耀说:“老孟终于说对了一次话。”弄得孟成涛怪不好意思的。
  等韩府的家丁把酒搬上来之后,就有将领迫不及待地掀开封酒坛油布,开始朝一排大海碗里倒酒。
  海晏看到韩江端起海碗,在将士的围攻下,喝了好几碗酒,但仍谈笑自如,让海晏很是吃惊。
  “将军的酒量大着呢?”袁希辉解释道,又在心里补充了一句,“就是很少沾酒。”
  海晏认同地点了点头,她觉得此时的韩江比在她面前还多表情,也不知哪个才是真实的韩江。
  将士们都介于海晏公主的身份,不与海晏说话,更不可能劝海晏喝酒。他们给海晏安排好位子,上了一桌菜之后,就都走了。
  袁希辉只好留在海晏旁边,给海晏介绍在场的重要将领。
  海晏一边听着一边尝菜,结果这些菜要么偏生,要么少油,与海晏所吃的美味简直没法比。海晏只好停下筷子,听着袁希辉的话,来回观察在场的人,把这当作排遣时间的一种方式。
  海晏看见一个人,坐在最偏僻的位子,慢慢喝着酒,他抬头与海晏对视,那双黑亮的眼睛,让海晏有一种□□的错觉。等看到他身旁的弓箭时,海晏终于想起这人曾和孟成涛等人来过韩府。
  “他是谁?”海晏问袁希辉。
  “他叫金贺西,”似乎担心海晏小瞧这人,袁希辉还特意补充道,“他是位神箭手,射箭上,比将军还略胜一筹。”
  海晏看着金贺西,觉得他眉宇间似乎有突厥人的影子。
  …………………………………………………………………………………………………………………………………………………………………………………………………………………………………………………………………………………………………………………………
  不多久,有将士将一头烤全羊抬上来,那香味馋的海晏口内生津,连忙起身围过去。
  看着香味扑鼻,还滴着油的肉,海晏食欲大开,连忙用匕首去割肉,但她笨手笨脚的,肉没割几块,反倒差点把自己划伤了。
  也不知哪个士兵道:“公主,我来帮你。”说着另外拿了把匕首,开始割羊肉。
  之后,也不知谁说了句:“大嫂,我来帮你!”周围的士兵也开始跟着起哄。
  海晏呆若木鸡,站着一动不动,“大嫂”这个称呼让她感到眩晕,有一种做梦的感觉。
  “我好像……挺想让人知道我是韩江的妻子?因为韩江很出色?哼,他就在打仗上出色,和我在一起的时候,连话都不主动说一句。”
  海晏心里千回百转,等回过神来,韩江已经走到她面前,周围的人也都安静下来。海晏看着韩江,突然有些尴尬,因为她不得不承认,自己内心有那么点窃喜。
  “他们叫我大嫂。”海晏小声说道。
  “听见了。”
  海晏突然笑起来:“既然你们叫我大嫂,那我也不能太拘礼,兄弟们,我敬你们一杯。”
  说完海晏让人给她倒酒,还专门指定用海碗,倒酒的士兵连忙向韩江寻求帮助。
  “倒清酒吧。”
  清酒清亮透明,芳香宜人,绵柔爽口,也不容易醉。正因为知道这些,海晏才嘟着嘴看向韩江,但见韩江一点都不妥协,她只好作罢。或许让她喝酒,就已经是韩江的底线了。
  海晏端起海碗,与士兵们痛饮一杯,她以为自己的动作很豪爽,却在喝完后,当着韩江的面打了个嗝,海晏的脸顿时羞得通红。
  等吃过饭,海晏跟着韩江到军营各处看看,一路上,袁希辉向韩江介绍士兵最近的训练情况,还有要过年了,如何放假,如何改善饮食,都一一简单说了一遍。
  海晏等他们说完了,问韩江:“将军每年除夕这天,都会到军营吗?”
  “差不多。”韩江又接着说,“士兵中,很多人无家可归,或者连家在哪里都不知道,除夕之前,我一般会来一次。”
  海晏听着难免有些感伤,在皇家虽然有诸多不如意,但比很多士兵幸福啊。
  袁希辉连忙转移话题:“公主今天所见到的将士,都跟随将军多年,难免冲撞公主了。”
  海晏立即笑着摆手说没事,没走多远,她看到前方有很多士兵在排队,从房间里直排到外面。
  于是海晏就问袁希辉:“他们这是在干什么?”
  “公主,他们这是排队等着写信。”
  “写信还用排队吗?”
  “公主有所不知,士兵中识字的人不多,所以只有等军营里的先生,给他们写信。”袁希辉解释道。
  “那我去瞧瞧。”
  海晏进入房间,果然看见一个老先生正在写信,他面前的士兵说一句,他写一句。
  在场的士兵几乎都认识韩江还有袁希辉,纷纷向两人行军礼。
  海晏直接来到老先生面前:“老先生,我来写吧。”
  老先生正犹豫,韩江说道:“让她写吧。”
  最后海晏坐上椅子,浏览了一下之前写的内容,忍不住笑起来,弄得她面前的士兵黝黑的脸,涨得通红。
  信上也没什么内容,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比如长安如何繁华,伙食多么好,他同帐的战友不洗脚,如此等等。
  “还有什么要写的?”
  “还有……娘,我……我会努力攒钱,回家娶个媳妇。”他一说完,其他士兵都笑了起来,他更不好意思,拔腿打算离开。
  海晏喊住他:“等一下,地址是哪儿?”
  ……
  韩江和袁希辉站了一会,就出门去了,袁希辉问:“将军,让公主写信合适吗?”
  “她喜欢就好。”看着屋里海晏的笑脸,韩江说道。
  ~~                    
作者有话要说:  ~~

  ☆、第二十九章 除夕之夜

  虽然去了趟军营,但海晏一点都不觉得累,反而心情澎湃,想着以后还要跟韩江去军营。
  回府后,海晏沐浴更衣,然后从头到脚打扮一番,和韩江一起坐上马车,前去皇宫赴宴。
  虽说是家宴,但皇室人口众多,这家宴的规模自然非常宏大。除了长安城的皇族以外,全国各地皇亲国戚也都回到长安,比如派到南部边疆的大皇子,就回长安述职,还有海晏的皇叔——南王李济,也在前几日回到长安。
  海晏对这位皇叔印象不深,她懂事的时候,李济就被排到岭南去了,也就每年过年的时候见上几面。据说这位皇叔在皇位争夺中,败给了她父皇,最后只能黯然到岭南这片穷山恶水担当王爷。
  岭南每年赋税很少,但还要向朝廷上交大量财富,一遇上水旱灾害,更是入不敷出。海晏觉得这是她父皇有意针对南王,以免南王犯上作乱。
  如今重活一次,海晏觉得她父皇或许看到了长远的威胁,却忘了尽在眼前的隐患,这美人一笑的代价,可要山河陪葬。
  麟德殿外灯火辉煌,精致的宫灯,让麟德殿看起来,就像是天上的宫殿,隐在一片祥云华彩里。就连宫殿旁太液池中的仙山,也都挂上了许多灯笼,远远看去,就像是跟随在麟德殿身旁的星辰。
  越走近麟德殿,海晏越有一种难言的感受缭绕在心间。她伸出手,与韩江的手相握,那温暖的掌心,让她莫名安心。
  有时候海晏想,除夕当夜,如果只有父亲、母亲还有她该是多好,现在再加一个韩江也不错啊,但这最终只能是海晏的一厢情愿。或许在周帝心里,他只想和木贵妃还有明熙共度除夕呢。
  “皇妹!”
  突然听到有人喊她,海晏回过头,看见身着黑色大氅,头戴龙纹金玉冠的大皇子,走在他们后面。大皇子走动时,身上的紫色大科金丝蟒纹衣服,熠熠生辉。
  海晏忍不住看了韩江一眼,同样都是黑色披风,不同的人穿上,感觉就是不同。韩江像是隐藏在夜色中的一把剑,看着平常,其实内含锋芒。大皇子就是夜色中的明珠,就怕别人不知道他在何处。
  “大皇兄。”海晏笑着回应道。
  “没想到一年没见,小晏儿都成婚了,这位就是驸马爷吧。”
  韩江拱手:“大皇子。”
  “驸马爷何必客气?你是晏儿的夫君,我们也是一家人了。”大皇子笑道。
  等韩江开口喊了一声“大皇兄”之后,大皇子对海晏说道:“你成婚,兄长也没回来,现在补上不晚吧?”
  “当然不晚。”
  正说着,麟德殿里传来鼓声,那是皇上皇后快到了的意思,海晏等人只好快步朝麟德殿赶去。
  大皇子也没时间和海晏闲聊,说了句:“赶明儿,我把贺礼送过去。”然后就前往自己的座位,等候皇帝皇后大驾光临。
  …………………………………………………………………………………………………………………………………………………………………………………………………………………………………………………………………………………………………………………
  因为是新年,周帝穿了一身大红黑色滚边升龙纹皮礼服,高皇后也穿的很喜庆,是正红色流云滚边凤凰朝阳礼服。他们一来,大殿里的人纷纷起身,向周帝、皇后行跪拜礼。
  “快起来吧,今天全家团圆,如果拘泥于礼节,哪还有一家人的样子?”
  等回到座位上坐下,海晏这才看见坐在对面的是她大皇兄,而她大皇兄的上首是岭南王。
  岭南王穿着朴素,头上戴的竟然是竹冠,给人灰扑扑的感觉,而且岭南王明明比皇帝小两岁,但看起来反而比周帝还要显老。
  大皇子从不在吃穿用度上亏待自己,治所益州更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所以他一身华服,把很多人都比下去了。
  这两个人放在一起,简直就是两个极端。
  海晏收回视线,把目光转向坐在自己上方的高国公。
  “外公,您今天气色可真好!”
  高国公精神矍铄,一点也看不出曾经重病在身的影子,他笑道:“这叫人逢喜事精神爽啊。”
  “本来我和韩江还说过年来看你……”
  “别嘴上说的好听,真来了才算数。”高国公笑道。
  …………………………………………………………………………………………………………………………………………………………………………………………………………………………………………………………………………………………………………………………………
  今天是除夕,按照规矩,并不先上菜,而是先上饺子。随着周帝一声令下,皇帝的旨意一道道传下去,很快热腾腾的饺子,就被宫女们端上来。
  每人面前都摆放着三阳开泰瓷碗两件,一碗是素馅水饺,一碗是荤馅水饺,荤素搭配,每碗各十二个,这是对一年十二个月的祝福。
  “水饺里有一枚熙盛兴安钱,谁吃到了,今年将交福运。”周帝说道。
  海晏低头吃着水饺,嘴角隐约有讽刺的弧度,这铜钱在谁那里,还不由周帝决定。海晏小时候,天真地以为自己有福气,每年都能吃到唯一的一枚铜钱,当时的铜钱还不叫熙盛兴安,而是清和治世。
  从什么时候开始,铜钱不再出现在自己碗里呢?好像是改元以后吧。
  果然没过多久,就听到明熙的欢呼声:“父皇,父皇,铜钱在我这儿?你看——”
  说着明熙跑到周帝面前,自豪地把铜钱拿给周帝看,周帝高兴地抱过明熙:“熙儿今年有大运啊,你有什么要求,父皇一定满足你。”
  “我能要匹马吗?”
  “你还小,骑马太危险,”周帝语重心长道,但明熙却不高兴了,要从周帝身上下来,周帝只好抱住他,“父皇给你一匹金马,好不好?”
  “金马?”明熙还从未见过这种颜色的马,立即被吸引住。
  “对啊,像黄金一样灿烂。”周帝哄道。
  其实,所谓金马,就是在木马身上涂一层黄金,看起来比木马高端多了。周帝那么宝贝明熙,怎么会让他骑马,如果磕着碰着了,岂不让周帝心疼死?
  海晏看着这出闹剧,觉得嘴里的饺子都是苦涩的,她看着碗里剩余的五六个饺子,越发没有食欲,但按规定,她必须要把这些水饺吃完。
  海晏瞧了韩江一眼,拿起玉箸,将所有水饺一股脑儿夹到韩江碗里,美其名曰:“分福给你。”
  韩江看向海晏,就在海晏以为韩江会生气的时候,他转过头去继续吃水饺,把海晏夹过来的水饺也吃了,这时海晏反倒有些不自在了。
  …………………………………………………………………………………………………………………………………………………………………………………………………………………………………………………………………………………………………………………………
  等吃完水饺之后,就该端上酒和菜了,一大家人,暗地里虽然勾心斗角,但在今晚,也都言笑晏晏,互相敬酒祝福。
  木贵妃问明熙:“熙儿,你不是给父皇准备新年礼物了吗?”
  木贵妃很懂得在什么时候表现自己,比如她知道高皇后今晚穿红色,所以穿了件浅黄色流云纹宫装,在一片深重的颜色里,越发显得雅致高洁。木贵妃还有一个儿子,有时她不便出面的时候,明熙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熙儿给我准备了什么礼物?”周帝问。
  “没有礼物,只是新学了一篇文章,想背给父皇听。”
  “哦,背来听听。”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後。所恶于後,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於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明熙稚嫩的声音响起,让周帝听得连连点头。
  明熙背到这儿,周帝就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真不愧是朕的儿子,这么小就会背《大学》了。”
  “明熙把《大学》都背完了,连太傅都赞美他勤勉。”木贵妃适时提醒道。
  “何止勤勉?简直就是神童。”木贵妃一说,周帝更是高兴了。
  海晏听着只是笑笑,神童?前一世海晏或许会信,但如今——不过是赞美罢了。
  海晏看向对面的大皇子,感叹:没想到一向随性而为的大皇兄,也会隐藏情绪了,不过就是不够完美,连我都能看出他心里的杀意。
  海晏憎恨木氏一派,大皇子的恨并不比她少。
  熙盛三年,他灰溜溜离开长安,送行的人屈指可数。出言挑逗木贵妃,成了大皇子身上最大的污点。海晏不知道事实如何,或许大皇子真的被木贵妃美色所惑,又或者事件从始至终都是木贵妃的圈套。
  这时周帝心情大好,赏赐了很多珍贵古玩、名画给明熙,木贵妃还有明熙的太傅也都有赏赐。
  “传令,许太傅教导有方,晋升为太子太傅,赏金百两,贡缎百匹。”
  周帝这道圣旨很耐人寻味啊,连明熙的先生都是太子太傅了,那明熙离当太子的日子还远吗?
  ………………………………………………………………………………………………………………………………………………………………………………………………………………………………………………………………………………
  看着上一世的情景再现在眼前,海晏已经学会了从容应对,她笑道:“父皇,明熙可真聪慧啊,我像他这么大的时候,还只会背个《三字经》。”
  大殿里的人,听到海晏夸张的话都笑了起来,而高皇后和韩江都不约而同地看了一眼海晏,觉得海晏不止为了说笑。
  “明熙,姐姐还没见到过神童呢?敢不敢让我考考你?”
  木贵妃一听到这儿,觉得要坏事,连忙道:“公主殿下,今天除夕,您要考,还是等其他时候吗?”
  “就因为除夕,当然要与大家同乐。明熙是神童,当然不惧考验,对吧?”海晏的后一句话是对明熙说的,明熙没有心计,立即信心十足道:“我当然不怕考验。”
  “那姐姐还是问你《大学》吧。”听说海晏提问《大学》,原本有些担心的周帝,也都放下心来,海晏道,“既然明熙已经背过了,那姐姐问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大学》中完整的出处是什么?”
  其实答案很简单,只要背过的人都能一口说出来,因为答案在《大学》开篇第一章:“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但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