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风流草民京城爷们儿的食色性也-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麻海的老婆赧红着脸,“不害臊,越当着人越来劲!你不是说要赔礼道歉嘛,怎么还不开始啊?”
麻海让老婆说得低下了满是杂毛的脑袋,想起了请人的本意。他诚恳地看着众人,满怀悔恨地说:“哥儿几个,那天我喝高了,装孙子了,你们都是贵人,别跟我一般见识。一句话,我这儿给哥儿几个赔不是了。”他站起来,给大家深鞠了一躬。
金兆枫抢先鼓起了掌。“好,知错能改就是爷们儿。你忘了吧,”他余笑未止地对麻海说:“你喝多了以后还拿手指着思南骂人来着呢。”
“行了兄弟,我正要说呢。”麻海对金兆枫说完,把脸转向左思南,语调郑重而沉痛。“思南,我喝完酒没德性。要不这么着,你抽我俩嘴巴,我决不还手儿。”
小心眼子的左思南也装起了大人大量。“麻哥想得也忒多了。没事儿,谁喝高了都难免的。我根本就没记恨你,再说了,黑子不是替我占便宜了嘛。”他很会说话,当着人家老婆的面并未道明男人在外边酒后挨揍。
“我活该!他是我老板,打死我也不冤。”麻海解气地说,听上去倒像是在说别人。
“话说开了就得了,以后咱们还是朋友。”庄四儿拉住麻海的手。“麻哥,那天我也挺肏蛋的,别往心里去。改日还上我那儿去。”他把目光洒给大家。“我跟麻哥说了,天底下凡是敢跟咱们作对的人就是咱们共同的敌人!”
第二章 满目春光 (16)情潮催人爽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这才是意境啊!”金兆枫又犯上了酸文假醋的毛病。“团结起来,一致对外。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声情并茂地唱上了。
大家又笑起来。
“我给你介绍个女朋友怎么样啊?”麻海的老婆问金兆枫,顾盼生辉的眼睛闪着光。
“行啊,好事儿这是。说说女方的情况。”未待金兆枫开口,虎黑子便应承上了。这几年,他还真是为兄弟的婚事着急,可又没有办法。
麻海老婆的眼神仍停留在金兆枫的脸上。“我在娱乐城有一姐们儿,二十三岁,浙江人,又规矩又漂亮,还不乱花钱。”
“我……我不太喜欢这种环境里的女孩儿。嫂子别介意啊。”金兆枫扭捏地带着歉意说。
“娱乐城里有的是好女孩儿,我能找一个靠卖挣钱的给你当老婆吗?想让我给你找鸡我都不管,我嫌恶心!”麻海的老婆有些恶言恶语了。遭人误解的滋味儿委实不好受。
“嫂子,你多虑了。我的意思是现在太忙,不急着结婚。”金兆枫脸上堆着假意的笑容。“等哪天我急得挠墙的时候儿,一定第一个儿就来求你。以后,少不了会麻烦你的。”
“行,你可真够会说话的,让人听了以后心里舒服多了。其实我知道,你不会找我帮忙的。你也别急,等有人追你的时候儿,你跑都跑不了。”麻海的老婆又开始喜形于色了,浓桃艳李般的的脸上皎若秋月。
“行了。”虎黑子站起来。“水也喝够了,话也聊透了,撤吧,都自己忙自己的事儿去啊。”他又喝下一口茶,对麻海说:“吃饭有的是机会,咱们都且死不了呢。”
众人纷纷站起身来。
麻海两口子把客人们送到院门口,直到车影在视野中消失才得偿心愿地回家。
是夜,麻海的老婆施展浑身解数,尽现妩媚和风骚,与自己的男人早早就上了床,让久未上身的男人在不知疲倦的交合中饱饱地品尝着自己。在她朦朦胧胧的幻觉中,压在身上与自己进行肉体沟通的并不是麻海。当麻海在她身上连哼带喘地奋力拼搏时,她的眼前总是闪着金兆枫的影子。她的意识完全放松了,精神完全投入了,动情的淫液源源不断地急流而下。她不停地含混不清地喊着让身上的男人使劲儿使劲儿更使劲儿,并险些在自己的男人面前喊出其他男人的名字。这种飘在云端的感受让她有了超级好的回报:原本性冷淡的她享受到了难得的性高潮,而且是三次。后话不提。
却说金兆枫来到钱德风家时,已经过十点了。
“对不起,钱大哥,刚才有点儿事儿,来晚了。”刚一迈进钱家的门,金兆枫便面带歉意地向主人陪着不是。
“哈哈,不晚不晚。咱们也没定死时间,怎么能说晚呢?”钱德风大度地给金兆枫吃着宽心丸。“快坐。喝什么,凉的还是热的?”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txt电子书下载
“凉的。我喝太热的东西打喷嚏。”金兆枫落坐说。“阿姨呢?”他问道。
第二章 满目春光 (17)拜见百事通
金兆枫对钱德风夫妻的称谓有些不着调:他与钱德风以兄弟相论,却称呼钱德风的夫人为阿姨。不过,夫妻二人倒是乐得如此——两口子辈分不均,这也是个乐儿啊。
“她知道你来,买菜去了。”钱德风把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酸梅汤递给金兆枫。“我也来一句你们旗人的话:您得着。哈哈。好喝着呢,这是我几天前特意为你泡的。”
酸梅也叫乌梅,既是果品又是药材,具有生津润喉、祛暑平肝的效用,很久以来就是北京人在炎热的暑伏季节十分钟爱的应季清凉饮料。著名生产厂家有北京的信远斋。
“谢您老恩典。”金兆枫欠起身,接过酸梅汤来。“酸梅汤不是煮的吗,您怎么泡哇?”
“这你就外行喽。煮出来的酸梅汤只酸不香,开水把它原有的香醇都煮飞了,拿热水浸泡几天作出来的浓汁才地道呢。尝尝吧,我在里边儿加了桂花和绵白糖。”钱德风坐下后,美滋滋地看着低头细品的金兆枫,话匣子拧开了。“我小的时候儿,这买酸梅汤的手里还得拿着两个小铜碗儿呢,拿手指头挑着一撞一撞的,又有节奏又清脆,这叫做‘打冰盏儿’,好听!”钱德风回忆起旧日时光,脸上的表情也变得像孩子一样。“那时候儿哇,从春末到中秋,卖酸梅汤的摊子可多了,有的还在镇酸梅汤的冰桶上挂着写有‘冰镇熟水梅汤’的小牌子。这做酸梅汤的也有偷工减料丧良心的,有的人为了省钱,不用乌梅和白糖,拿杏干和糖精糊弄人;有的人兑汤汁不用熟水,直接往里兑生开水;还有的人为了让酸梅汤喝起来凉爽败火,就直接往汤里加河冰。咱比不了人家,我这是真材实料,放心喝去吧。”
金兆枫笑了。
“这阵子都干什么新鲜事儿啦?讲给我听听。”钱德风问道。
“我最近都快成了老农进城了,故宫和什刹海附近几乎让我逛遍了。好多宅门儿大府都让大单位给占用了,站岗的比狼狗还厉害,比死人还严肃,死活就是不让进。要是把这些地方儿变成旅游开放单位,国家还能增加门票收入呢。那些单位在哪儿办公不好,干吗偏在名胜古迹里呀!咱们国家盲目建设花的钱拿出一部分来就够让他们腾地儿的,我在机关干过,我知道。这倒好,想烧香都进不了庙门儿了。说起庙来了,我有一朋友,小学转了三次学,四个学校解放以前全是大庙。北京以前有那么多的庙,干吗都拆得稀里哗啦的呀?佛教又不影响政府的统治!幸亏城里还有法源寺和广济寺,要不然,也只能心中有佛啦。唉,心凉如冰,惨哪!”金兆枫边说边抱怨。
“共产党也不是神仙,也有犯错误的时候儿。解放前,这北京城里有的是庙,甭别的,内城九座城门的瓮城里都有庙,除了安定门的瓮城里建的是真武大帝庙,其它八个瓮城里建的都是关帝庙,其中,前门瓮城里靠西侧的关帝庙最有名儿。在一般的关帝庙里,关公的坐骑都是泥塑的赤兔马,可前门关帝庙里的马是拿白玉雕刻的玉石马。大明的时候儿,嘉靖皇帝信奉道教,他曾经让人给宫里的关帝像占卜,结果是‘主凶’;又让人给庙里的原像占卜,结果是‘主吉’。皇帝再牛,也不敢把神像打碎,所以,嘉靖皇帝命令人把两个神像对换了。那些不知底细的百姓还以为前门的金身关公像是御赐的呢,香火就更旺了。那庙里有一方写有‘灵镇山河’的匾额,是张学良的夫人于凤至敬献的。可惜呀,多好的庙哇,1967年文革期间给拆除了。”钱德风边说边扼腕叹息着。
第二章 满目春光 (18)唏嘘苦怀旧
“二战的时候,美国军队里每个团以上都配备有文物参谋。别看人家的建国历史不长,可人家在战争期间还时刻惦记着对文物和艺术方面儿的保护,这种意识真是超人一等的。北京也是为了能保护古迹才和平解放的,只可惜,没能真正做到将革命进行到底。士也罔极呀!梁思成1957年写过这样一句话,‘拆去一座城楼像挖去我一块肉;剥去了外城的城砖像剥去我一层皮’,我特别有同感!梁思成和陈占祥1950年曾经拟定过‘梁陈方案’,提出要完整保存北京古城、在古城以外建设行政中心区,结果是方案流产了,人也开始倒霉了,太让人伤心了。祖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遗物,几年的工夫儿就都寿终正寝了,甭说城墙城门楼子,那么多的牌楼、影壁、僧庙道观、老宅子老胡同儿不是也都拜拜了嘛。从解放就开始毁,到现在还是接着毁,大家看到的不是文物保护力度加强了,而是实实在在的老东西消失得越来越快了,北京城现在的格局简直就是一把不值钱的杂拌儿糖!毁人不倦哪,等着挨子孙们的痛骂去吧!这种事情只能发生在偏激落后的中国!我今年夏天和几个民主人士聚会的时候儿碰见一个打算回国落叶归根的老华侨,原来是国民党的大官儿,现在跟美国住呢,这是他离开北京几十年以后第一次回来。我们那天聊北京的时候儿,老头儿特别伤心地哭了,他说,‘北京不该毁成这样儿啊,弄得人和鬼都认不出来了。现在的北京不是原汁原味儿的北京了,城里城外值得留恋的东西全都发送干净了不说,还连我们家的祖坟都给挖没了,我这片儿老树叶子也没地方儿落了,以后也没法儿想再回来了,死了就逮哪儿埋哪儿吧’。您瞧瞧,这就是因爱生恨的老北京!”金兆枫也是有感而发,唏嘘不已。
“唉!当局失误,人民盲从啊。建国初期,刚刚获得解放的劳苦大众太憧憬美好的未来了,他们想象里的社会主义就是万象更新的人间天堂。他们一边儿全身心地建设新中国,一边儿义无反顾地把旧社会的一切都砸得稀巴烂。他们坚守着自己的的信念,却完全忽视了后人的感受。说到底,当局者是其咎难辞啊!当时的人民把毛泽东看成了神,看成了中国的救星啊,你看那些流传下来的老照片,好多老百姓见了日夜思念的毛泽东,脸上都带着因为谦卑和崇拜油然而生的那种谄媚和奴相。共产党领袖受人民爱戴的程度远远超过了新中国以前的所有统治者,于是乎,把人民救出苦海的领导人就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的意志代表了全体人民的意志,再于是乎,就因势利导地利用了人民群众的单纯和热情。实际上,好多知名的高级干部和知识分子也都是反对梁思成保留古城旧貌的提议和做法儿的,朱自清和吴晗就如是。也难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大是大非上也是这样儿。当时的人在思想上都存在那么大的分歧,咱们再拿现在的眼光儿要求当时曾经犯过错误的人,于情于理都不合适,最可气的就是现在的人,明知硕果仅存的历史文化有价值,还争先恐后地毁呀毁呀,就怕自己毁得比别人少,生怕后人记不住他的恶名。拆吧!扒吧!让天底下所有恨老北京的人都开着推土机忙活起来造孽吧,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不寿终正寝就不算完事儿!甭说了,也甭要求别人了,要爱北京就自己悄悄儿地爱吧,什么都没的爱了那是咱们活该!”钱德风恶气难出地絮叨着。
第二章 满目春光 (19)齐念美食经
门开了,钱德风的夫人回来了,手里拎着大包小包的蔬菜和食品。看到与丈夫谈意正酣的金兆枫,十分高兴。
“兆枫来啦!”钱夫人边喘边说。
“阿姨您好!”金兆枫忙站起身来,急行几步,将钱夫人手里的东西接了过来。“瞧把您累的,真不落忍!”
“不累。别那么见外,看见你我就高兴,有人儿陪着老头儿云山雾罩了,嘿嘿。”看着金兆枫把东西放到厨房的地上,钱夫人把他推出厨房。“行了。你什么也别管,一心一意地和你钱大哥交流学问去吧。一会儿我主厨儿,四菜一汤。”厨房门一关,独自操练起来。
“哈哈,要是老年间的四菜一汤,那就把兆枫饿瘦喽。”钱德风又发古人之幽思了。
“什么啊?四菜一汤能把我饿瘦吗,为什么?”金兆枫回到原座,不解地陪着笑脸问。
“你知道四菜一汤的来历吗?”钱德风得意地看着金兆枫。看到他茫然地摇着头,便继续道:“四菜一汤是明太祖朱元璋首倡的。明朝初年遇上天灾,在皇后的生日庆典上,贫苦出身的朱元璋为了反腐倡廉,就拿粗茶淡饭招待文武大臣,并要求大臣将来请客的时候儿最多只能是四菜一汤的标准。四菜就是炒萝卜、炒韭菜和两大碗青菜,一汤就是普通的葱花豆腐汤。多好的规矩呀,只是执行的时间太短了。”
“朱元璋还喜欢珍珠翡翠白玉汤呢,我听过刘宝瑞的相声。可那是在南京啊,时间也太早了。江山初定,就应该艰苦朴素,休生养息之后,贪嘴的人肯定越来越多,厨师也有了用武之地,要不然,中国的饮食文化早就断代了。我就想知道满清以后北京有名儿的吃食。”金兆枫说着自己的想法。
“北京啊,行。满清那时候儿,老北京城里还真没有什么纯粹的京味儿饭馆子,也就砂锅居白肉馆还凑合算是京味儿。砂锅居原本叫和顺居,因为擅长砂锅菜,就有了砂锅居的外号儿,时间一长,原名儿到让人忘记了。它是乾隆初年由定王府的更夫和御膳房出来的御厨合作开办的。满族人祭祖祭天必须要用上好的整猪,祭祀之后,就廉价卖给下人了。当初砂锅居卖的白水煮肉用的就是祭祀所用的冷猪肉。白水煮肉也叫白肉,这白肉还是你们满族人的风俗呢,是满族入关以后由宫中传到民间的。当时,砂锅居有一口四尺宽三尺深的大锅,每天就煮一口猪,中午以前卖完了就收摊子,所以,给老北京留下了一句俏皮话:‘砂锅居的买卖——过午不候’。砂锅居最有名儿的是烧、燎、白肉。烧指的是炸肥肠、炸鹿尾之类的油炸品;燎就是拿木炭把肉的外皮燎成金黄色,然后再下锅煮;白肉可以蘸着酱油、蒜泥、辣椒油之类的调料汁吃。放进砂锅的白肉和白菜、粉丝、海米、口蘑一起煮就是砂锅白肉。那儿的砂锅白肉了。那儿的砂锅三白和砂锅下水什么的也好吃。后来有了烩酸菜和烩酸菠菜之类的菜品,倒像是更接近东北风味儿了。”钱德风一面回忆一面细声细气地娓娓道来。
“馋死我了!”金兆枫吸着口水,刨根问底地问。“还有什么呀,好吃的?”
第二章 满目春光 (20)北京名饭庄
“有,多着呢,不馋死你就不算完!”钱德风像哄孩子似地逗着他。“北京特有的三大名菜是全聚德的烤鸭、烤肉宛的烤牛肉、东来顺的涮羊肉。咱们先说烤鸭。这烤鸭本是南方的吃食,南北朝时期就有了,当时叫炙鸭。南宋的时候儿,炙鸭成了贵贱高低天下皆宜的美餐。元人攻破临安以后,把那儿的能工巧匠迁移到了大都,从那时候儿起,元大都就有了南炉鸭。烤鸭扎根北京以后,成为元明清三朝的御膳。此外,还有人说烤鸭最早是起源于山东的,这也是一家之言,姑且论之吧。老年间,北京人管烤鸭叫烧鸭子,最著名的有便宜坊和全聚德。烤鸭分暗火的焖炉和明火的挂炉两种,便宜坊是焖炉,所用的燃料是秫秸;全聚德是挂炉;所用的燃料是果木。我给你分着说说这两家儿。明朝的时候儿,米市胡同有一座金陵便宜坊专卖焖炉烤出来的烧鸭子,到了大清,便宜坊在全城建了好几家分店,原店成了老便宜坊。等到了同治三年……”
“我知道,同治三年是1864年,比我正好早一百年。”多知多懂的金兆枫在钱德风专注的陈述过程中见缝插针地多嘴多舌着。
钱德风看着他笑了笑,接着说道:“同治三年,杨全仁在前门大街开了全聚德。开始只卖烤鸭和烤炉肉,后来,全聚德重金请来了一位原来在清宫御膳房专烤鸭子乳猪的厨师,把烤肉的烤炉改成了挂炉,于是乎,清宫的挂炉烤鸭技术就全部转入了全聚德。当然,也有人说全聚德的烤鸭方法是从御膳房的烤乳猪演化而来的。全聚德的片鸭师傅能把一只熟鸭子按照天罡地煞的数目均匀地片成薄厚大小几乎一致的108片儿,而且保证每片儿都有肥有瘦有皮。烤鸭必须用北京填鸭,它的饲养历史大概有一千年了。过去,少数民族的皇帝喜欢游猎,无意之间获得了纯白野鸭种,开始是为了游猎而饲养的,经过历代延续,才把今天体肥肉嫩的纯种白鸭给培育出来,因为是拿填喂的方法育肥,所以,这种白鸭就叫填鸭了。烤鸭的制坯阶段比烤炙阶段要复杂多了,又得宰杀又得去毛又得吹气又得抹麦芽糖。反正你也不开烤鸭店,咱们就不絮叨了。和烤鸭相比,烤肉可就简单得多了,北季南宛嘛。烤肉曾经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帐篷食品,明朝末年,蒙古人用牛粪烤牛羊肉,满清入关以后,来北京定居的蒙古人把烤肉就传到了北京。银锭桥的烤肉季烤的主要是西北的绵羊肉片儿;宣武门内的烤肉宛烤的主要是小牛肉。咸丰年间有了真正的烤肉宛,同治以后有了烤肉季。不论是牛肉羊肉,都要先剔净筋膜,然后,切成一分薄厚的肉片儿,配上酱油、料酒、姜末、卤虾油、香菜等等一干佐料,再上炙子这么一烤,嘿,不膻不腻,香气冲天,吃着那叫一个美哟!涮羊肉也叫羊肉火锅,这是满清入关之后才兴起来的。东来顺是丁德山1903年在王府井大街北口创办的,人家的特点是选料精、加工细、调料全。选的羊全都是自蒙古一带的优质小尾绵羊,而且还得是阉割以后的公羊或者是只产过一胎的母羊。东来顺有口蘑鲜汤,还有用白糖和桂花精制出来的甜脆的六瓣糖蒜。它的调料有咸、辣、卤、糟、鲜的特点,是拿天然酱油、芝麻酱、酱豆腐、绍兴黄酒、韭菜花和虾油调成的。你往调料里兑上辣椒油,把又薄又鲜亮的肉片往滚烫的鲜汤里一涮,然后再沾上调料,往嘴里这么一送,啧啧啧,太舒坦喽!你就记着,羊肉是温补的,秋冬两季吃最棒了。羊肉最好的部位是上脑、黄瓜条、磨裆和大小三岔,这些部位的肉鲜嫩可口,肥瘦得当,剔净筋膜之后,烤涮皆宜。完了,这就是咱们老北京的三大名菜。快拿个围嘴儿吧,你那哈喇子都流到下巴啦。哈哈。”钱德风开心地说着笑着。
“是够馋人的,哈哈。”金兆枫虚伪地遮掩着自己的丑态。
第二章 满目春光 (21)满清陈曼生
“别光听我的了,我也有事儿得让你给我说说呢。”钱德风起身,到书房取来一方印章,交道金兆枫手里。复坐落后,一脸神秘。“这是我刚得着的,帮我上上眼。先别看边款儿。”
“是块儿老寿山。挺温润的,字是白文。”金兆枫仔细地端详着。“功力深厚,刀法流畅,不拖泥带水,有秦汉遗风。”他抬起头,十分自信地看着钱德风说:“作者必是大家无疑!从这石头的包浆看,应该到清中期,从风格上看,应该是西泠八家的。我对印章的研究不深,眼力也就到这儿了。
“看看边款儿。”
“嗳。”金兆枫转过手来,看着印章侧面的边款,念出了声儿。“嘉庆丙寅五月廿二日曼生作于蕤凤堂并记。咳,”他长叹出一口气。“是陈曼生的呀,我说呢!”
“有名儿吗?”钱德风嘻嘻地看着他问。
“太有名儿了。满清中早期的篆刻界有西泠八家,陈曼生是后四家之一。他叫陈鸿寿,曼生是他的号。这人可棒了,金石书画样样儿精通,还是有名儿的文人。我特喜欢他,还有一张他画的竹子呢。您知道紫砂壶吧,著名的曼生壶就是他做的。他当县令的时候儿,没事儿就脱了官服和制壶名家杨彭年一起忙活。曼声壶的壶底印章是阿曼陀室,值老了钱啦。这印章要是我的就好了!”说完,他遗憾地把印章还给钱德风。
“给你你要吗?”钱德风嬉皮笑脸地在金兆枫面前晃着印章,有意逗他。年过花甲的人了,看上去倒像是幼儿园中班的小顽童举着心爱的玩具馋人。
“要!”金兆枫的回答不可置疑地非常坚决。
“哈哈,不给,我可舍不得。”钱德风像猫捉老鼠的胜利者一样开心了。
“那我就在内心深处偷偷儿地恨您!”金兆枫故意空虚地装出几分凶狠和恶毒。
钱夫人两手端着盘子走出厨房。“别神聊啦,该吃饭喽。”
金兆枫忙站起来,接过盘子放在餐桌上面。“真香。阿姨,又偏劳您了。”
“都做什么好吃的啦?”钱德风身不动膀不摇地坐在原处。
“葱爆羊肉、木须肉、元爆散丹、西芹百合,外加现出锅儿的热豆汁儿给你们当汤喝。凉菜有拍黄瓜和拌茄泥,兆枫爱吃。”钱夫人笑吟吟地说。“都坐餐桌边儿上来,想聊就边吃边聊,想吃就吃完再聊。来喽。”
“她的手艺不如我,你今天就对付着吃吧。”钱德风对金兆枫说。他说的是实话。“今天不许挑毛病,下次看我的。”
“嘻嘻。老说看你的!我看你的嘴比你的手要勤快多啦。”钱夫人笑道。
稀的干的都摆上了桌面,人也都坐在了餐桌旁。
钱夫人盛出三碗豆汁儿,每人一碗。嘿,桌儿上还有焦圈儿和辣咸菜丝儿呢,够正宗!
“兆枫,想喝酒吗,白酒?”钱德风狡黠地问。
金兆枫想了想。“我陪您喝点儿吧。”
第二章 满目春光 (22)喝酒增知识
“哈。”钱德风取来一瓶五粮液,打开后放在餐桌上,对金兆枫说:“这是我原来的一个学生送的。那个学生现在在国家经贸委工作,刚三十多一点儿就是处级干部了。我看你的品行就不错,要是在机关,说不定也能当上个小领导呢。”
“呵呵。”金兆枫用敷衍的笑声掩饰着内心的不平。他在二十三岁时已经是副处级了,如果当初不离开机关,他现在兴许早就是局级干部了。山脚下的聪明人再高,也不能说自己比山顶上的蒙昧人还高。有苦难言,还是佯装笑脸一听了之吧。
“来一大杯,我知道你的酒量好。”钱德风把一个倒得满满的大玻璃杯放在金兆枫面前。
“不行,钱大哥,太多了,我开着车呢。要不然,我少喝点儿吧。”他把钱德风的小酒杯换过来。“您多喝,我知道您有睡午觉的习惯,正好儿喝完睡觉。”钱德风刚才的一句玩笑话让他的内心隐隐作痛,没了食欲也每了酒兴。其实,他下午根本就没什么事儿。他已经很久没有想过当初的事情了,现在猛一忆起,顿觉恍如隔世。
“那好,我就多喝点儿。少喝也别开车了,走的时候儿打个车。动起来,开吃吧。”钱德风率先挥动筷子,吃上了。“这元爆散丹味道不错。兆枫,趁热儿吃一口。”他喝下一口酒,对金兆枫说:“元爆散丹不但可以当菜吃,还可以当药吃呢。想当初,鸿宾楼的元爆散丹还治过荣禄的胃病呢。”
“阿姨炒的木须肉也挺好的。”金兆枫用嘴品着元爆散丹,用鼻子品着木须肉。
“你知道为什么鸡蛋木耳炒肉丝要叫木须肉吗?”钱德风问金兆枫。
“还真不知道,我就没琢磨过。您准知道,告诉我吧。”金兆枫说。这一问题打开了他的一部分食欲和兴趣。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好看的txt电子书
“凡是拿鸡或是鸡蛋做的菜,菜单上全都不能直呼其名,这是自打满清以后流传在北京饮食界的一大奇事儿。过去的饭馆儿忌讳说鸡和蛋,这或许和宫里的太监有关。太监经常出宫采办食品或是借办事之便下馆子解馋,久而久之,就成了饭馆儿的大照顾主儿。阴茎的俗称是*……”钱德风说到这里,钱夫人拿筷子狠狠地敲了丈夫的头一下,但两个男人并未在意。“睾丸的俗称是蛋,这全是那些被阉割的太监们忌讳提到的,所以饭馆儿要避讳这些。民国以后,这些个禁忌才慢慢解禁。以前把鸡叫牲口,现在不这么叫了,可好多有鸡有蛋的老菜名儿到现在还保留着呢,你像……”钱德风抻抻袖子,扳起手指数着。“炸鸡蛋叫炸荷包,炒鸡蛋叫摊黄菜,鸡蛋糕叫黄糕,鸡蛋叫鸡子儿或是白果,鸭蛋叫青果,还有……”他拿手指着桌面上。“咱们现在吃的木须肉,也如是。”
“快喝几口豆汁儿吧,凉了就不好喝了。”钱夫人催促道。
“啊对了,还有这豆汁儿。”钱德风说。他并没有理会妻子的规劝,也许在他看来,传道授业远比吃饭喝酒重要得多。“这豆汁儿是粉坊里做粉皮儿和粉丝滤下来的稀汤,实际就是发酵绿豆浆,它是938年前后从大辽国传入的,味酸微甜,绿豆性味甘寒,入心肺二经,所以呀,喝豆汁儿能消食、祛暑、软化血管。乾隆年间,豆汁儿传入宫中,皇帝皇后在酒肉之余都喝它来排解油腻。过去的老北京尤其是旗人都非常钟爱豆汁儿,甚至把它看成是本命食。豆汁儿必须得熬得滚开才能喝,否则一定会拉肚子。喝豆汁儿一定要就着辣咸菜丝儿才够地道,最好再弄上几个刚炸的脆焦圈儿。还有哇,熬豆汁儿决不能使铜锅铁锅,使沙锅最好了。”钱德风说完,径自举起酒杯,大大地喝了一口。辣得够呛!“交您当朋友真是值透了,现在哪儿还有免费的课外辅导老师啊!”金兆枫感慨道。
第二章 满目春光 (23)古国无文明
钱夫人笑了,看着金兆枫说:“你钱大哥背着你也净偷着乐呢。他跟你交流老年间的民风民俗,你不是也跟他交流了不少金石书画方面的知识吗!你们这叫互惠互利互高兴,多好的事儿啊!现在,肚子里有真学问的人没见多,肚子里有坏水儿的人倒是没见少。像你们俩这样儿情投意合的朋友不多见了,难得呀!”
“哈哈哈哈……”金兆枫和钱德风都笑了,都很满足,都很自尊。
“话说饱了,可饭还没吃饱呢。”钱夫人含笑微嗔地说。“我去给你们热热豆汁儿去。”
“阿姨,别热了。见开儿的豆汁儿凉着喝还败火呢。”金兆枫阻止道。“您陪我们聊会儿,我再呆一会就走了。”
“别价。我今儿个也不睡午觉了,跟你摽上了。你要是没大事儿,就多陪我呆会儿。”钱德风满心诚意地说。
“别人聊美食都犯馋,你们倒好,干聊!”钱夫人打着哈哈儿。“不忍饥挨饿的时候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