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冬雪如锦-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过分了,他简直拿我们家不当数,他竟然敢如此看轻我们顾家,我们家好歹也是世袭罔替的侯爵,爷也是朝廷重臣,那马立祥的官位品阶和爷是一样的,他们家还没有爵位,若不是桢姐儿自己……我还真的不一定看上他们家,他们凭什么如此作践我们家?”

    刘氏越想越气愤,又想到这些天因为马家的态度,她日夜忧心忡忡,就更加不能平息心中的不忿。

    顾邦辰放下手中的书,看着刘氏,叹了一口气,交待道:“你去告诉桢姐儿,这马大公子她就不要再想了,这里以后没她的事了。”

    刘氏不是个傻子,相反她还很精明,听顾邦辰如此说,她有些惊愕,“那马家找的是哪家?”

    见刘氏终于问到点子上了,顾邦辰啜了一口茶,才道:“安成候宋家!”

    “是他家!”刘氏低低的叫了一声,继而却又反应过来,“安成候唯一的千金不是成亲好几年了吗?”

    顾邦辰瞟了刘氏一样,淡淡的道:“那安成候府又不是只有安成候一房。”

    经顾邦辰这一提醒,刘氏心中便瞬时出现了两个少女的影子,她急着追问道:“是二房的宋文兰还是三房的宋文芝?”

    顾邦辰道:“我不知宋家姑娘的闺名,我只知道是排行第三的那个姑娘。”

    “那就是二房的宋文兰了。”刘氏喃喃的道,“若是她的话,无论是品貌才学都不比我们桢姐儿差。”

    “哼,”顾邦辰则冷冷的哼了一声,“即使那宋家三姑娘是个品貌才学都不如桢姐儿的,只要她背靠着安成候府这颗大树,那马家就会低着头前去求娶的。”

    “这样虽然桢姐儿会难过一段时间,可是我们家没有出事,这比什么都好,我这段时间也实在是担忧的紧,就怕家里出了什么事,我们自己却还蒙在鼓里。”

    刘氏直到今日才松了口气,低声叹道,不过顾邦辰却对刘氏的话不敢苟同,他皱着眉头道:“你平日里没事多放些心思在桢姐儿身上,她一个未出阁的闺女,就整天想着一个外男,这是谁家大家闺秀该有的规矩,让外人知道了,我们定康侯府的颜面何在?”

    对于顾邦辰这番说教,刘氏无话可驳,她也明白最近一段日子女儿有些不成样子,像是犯了相思病一样整天茶饭不思,之前她对于与马家那桩婚事十拿九稳,所以并没有阻止顾维桢对马文涛的那番心思,可是现在已经明确知道了与马家那桩亲事是不成了,刘氏已经在心里暗自下定决心明日就要将女儿叫过来好生的说说,务必要让她打消了这个要不得的心思。

    可是知道归知道,下定决心归下定决心,刘氏却不愿意被顾邦辰这么当着面的责问,遂转移话题道:“这件事你问过我爹了吗?我爹怎么说?”

    听到刘氏这句话,顾邦辰那本来还微微皱起的眉头此时皱起的幅度更大了,只是他借由喝茶的动作垂下了头,只专注在谈话中的刘氏并没有注意到,而是等着顾邦辰的回答。

    顾邦辰啜了一口茶道:“这件事我已经请教过岳父了,他老人家也没有说什么,只叮嘱我,既然那马家与安成候府有结亲的意向,即使宋三姑娘不是安成候和长公主的亲生女儿,但是她总是他们夫妻二人的侄女,我们该避让的还是要避让,只要安成候和长公主在一日,安成候府便是大宁朝最惹不得的家族。”

    刘氏点点头,“这个我知道,我们怎么敢去惹他们家,若不是……他们家肯定还能再多繁华个几十年,现在……”

    刘氏说到这里摇了摇头,“可说不准喽,听说长公主的身体不太好,这也不知能不能……”

    “闭嘴!”刘氏话未说完,就被顾邦辰疾言厉色的打断了,“这种事也是你能随便议论的!”

    刘氏连忙停下话头,半晌见顾邦辰脸色还是阴沉的,这才解释道:“这话我也只敢在家和你说,在外面是万万不敢说的。”

    顾邦辰这才缓了脸色,再一次交代道:“关于那府上的事,不要多加议论,一个不好,让上面那位知道了,我们全家都有可能受到牵连。”

    “我知道,我知道。”刘氏连忙点头,又不放心的问道:“我爹真的也认为马家如此对待我们顾家,就是因为他们家攀上了安成候府?”

    “那你还以为有什么其他原因?”顾邦辰不悦的看着她问道。

    刘氏连忙摇摇头,小声的如自言自语的道:“既然爹都这样认为,那我就放心了。”

    而她的这句话,却让顾邦辰心里更不舒坦,站起身道:“我去书房看会儿书。”

    “哎……”刘氏有些不悦,正想喊住顾邦辰,却听砰的一声,听泉跌跌撞撞的跑了进来。

 第六十七章:将倾

    刘氏眉头紧紧的皱了起来,“做什么?慌慌张张的成何体统!”

    顾邦辰也停下了脚步,疑惑的看着听泉,刚才听泉进门时差点撞到正准备出门的他身上,若不是他躲得快,说不得就被听泉的冲力冲的往后踉跄甚至摔倒了。

    “二爷,二夫人,不……不好了,外面有……很多……很多拿着刀剑的侍卫来了,还有几个太监领头走着,邬管家让人来通知各房的主子快去前院接旨。”

    毕竟在二夫人身边服侍了很久,听泉刚开始的确慌乱的不知如何说,可是越说却越发的冷静了下来。

    听泉冷静了下来,刘氏在听到带着刀剑的侍卫时,心里却一个咯噔,像是一个重重的石块落到了肚子中,压得她几乎喘不过气来,面色也顿时一片惨白。

    至于顾邦辰,他早已大踏步回了内室,对惨白着脸站着的刘氏说道:“还愣着做什么,快换衣服准备接旨……”

    似乎这时候才发现刘氏惨白的脸色,他道:“不一定是坏事,快点……”

    “不……不用了。”只是刘氏还未被顾邦辰这句不一定是坏事给安抚下来,就听到听泉磕磕绊绊的道:“邬管家说,那位传旨的公公说让爷夫人少爷姑娘们赶紧过去,不需要换官服礼服。”

    听泉这话一出,就连本来强自镇定的顾邦辰面色也变了几变,半晌才脸色灰败的对刘氏道:“走吧!”

    说着也不等刘氏,自顾的出了门出了院子,刘氏之前虽然害怕,可是因为顾邦辰还能平静的安慰她,她那害怕也只是一定程度的担心,可是现在,她不是害怕了,而是恐惧,无边无际的恐惧几乎将她整个人包裹,她甚至感觉不到自己身处何方,又将要去何地。

    刘氏不知自己是怎么走过内院悠长曲折的抄手游廊,又是怎么出了垂花门,来到外院迎轩堂的,那乌压压的穿着银白色甲胄的侍卫分站在迎轩堂外两侧,中间只留出三人左右的空隙,即使刘氏是自己一人走在这能够容三人并进的空隙中,此时也觉得压抑的厉害,那两侧的侍卫就像两堵越来越靠近的墙一样,将她往里压得越来越紧,紧到几乎喘不过气来,直至窒息而亡。

    就在这种窒息中,刘氏一步一步的往前走着,原来宽阔明亮、大气齐整的迎轩堂,此时在刘氏眼中却像一个巨兽的黑洞洞的大口,像是瞬间就能将走进去的顾家人吞噬殆尽。

    迎轩堂内闪烁着影影绰绰的烛火,被从外面吹进来的风一吹,那烛火照在正坐在上方一个品着茶拿着明黄圣旨的面白无须的人脸上,无端的照出了几分狰狞来,刘氏一进迎轩堂,几乎不由自主的双腿发软,扑通一声跪在了已经乌压压跪了一片的顾家诸人身后。

    后面又来了多少人,又听见了多少“扑通”声,刘氏已经记不清了,她知道不会太多,因为顾家主子总共就那么多,可是那脚步声在她耳边就像没有断过一样,那一声声扑通跪地声更是绵绵不绝。

    迎轩堂内寂静如雪,就连呼吸声都轻微不可闻,偶尔外面传来一两声侍卫的甲胄摩擦声,都会无限制的放大,像是随时能够扯断顾家人本来就紧绷到了极点的神经。

    “咚”的一声清响,是茶杯放到的桌面的轻微碰撞声,然后便是衣物摩擦声,顾家众人知道这是那位皇上身边最得用的皇宫内院大总管福公公站起了身。

    “人……都到齐了吗?”一个略微尖细的嗓音问道,这便是那福公公的声音了,此时福公公的声音没有了以前顾邦辰听过的温和,反而带着一股凌厉之意,这让他那本来就尖细的声音听在人耳中更加的尖利,就像刮过耳膜,直达人的内心,让人的心脏都跟着一阵挛缩,顾邦辰觉得自己的身子一抖,差点没支撑柱的萎顿下去,还是旁边跪着的儿子顾琛扶了他一把,他才勉强跪直。

    “福公公,人都齐了,总共十九人,一个不少。”一个声音谄媚的道。

    顾邦辰猛地抬起了头,那个穿着正三品官袍凑到福公公身边,略微弓着腰回答福公公的话的人不是如今的大理寺卿马立祥又是谁。

    如今的皇上长宁帝励精图治,高瞻远瞩,誓要成就宏图大业,对于宦官是采取压制态度的,宦官顶多也就是传传圣旨罢了,不能参与政事,所以即便这福公公是皇上身边第一内侍,马立祥一个三品的大理寺卿也无需对他如此谄媚,可是马立祥却偏偏将自己的姿态放的如此之低,可见其本性属于逢迎谄媚之辈,这让顾邦辰有些唾弃。

    刚刚想要唾弃,顾邦辰继而苦笑,如今这种情形,他却还能想到这些无关紧要之事,连他都佩服自己。

    “这顾家一大家子,定康候的儿子就有三个,怎么就这么些人?”福公公尖细着嗓子问道。

    “公公有所不知,这顾候的三子顾邦正乃在十年前便去了望青城任职,现在只有一房妾室和一对庶出儿女在这定康候府中,其余诸子女都在望青城中。”

    马立祥赔笑着回答道,福公公点头,“原来如此,那还要派人去一趟望青城传旨,咱家派两个内侍,你们大理寺也派几个人一起跟着吧。”

    “自然,自然,”马立祥连连点头。

    安排好了望青城那端的事,福公公便展开明黄色的圣旨,俯视着下方跪着的顾家诸人,尖着嗓子道:“定康候府顾家一众人接旨!”

    这声音一出,顾家人就像等待着判刑的囚徒一样,纷纷垂下了头,趴在地上一动也不敢动,生怕错过了圣旨上的每一个字,“奉皇上召:定康候顾炜在为官期间,未尽所责,无有所为,玩忽职守,以致酿成大错,此乃对朝廷不忠,今夺去定康候爵位以及顾家诸人所任一切官职,并处顾家一众十岁以上男丁流放南焱之地,十岁以下男丁及女眷流放望青城,责令当地卫所看管处置,钦此!”

 第六十八章:一朝散尽

    随着圣旨上最后两个“钦此”在福公公尖细的嗓音中慢慢消散,就像开了某种符咒一样,本来还静静趴跪在地上的顾家众人,顿时如一盘散沙一样,有不敢置信猛然抬起头的,有无声的流着眼泪的,更有哭出声的,而更多则是那些猛然萎顿在地的。

    半晌,福公公手中的圣旨都没有送出去,顾家竟然没有一个人想着伸手去接圣旨。

    “顾炜,难道你想要抗旨不遵?”福公公尖细的嗓子在诸人头顶响起,带着一股威胁嘲讽之意。

    被点了名的原定康候顾炜,顾邦文顾邦辰顾邦正三人的父亲,似乎已经呆滞了,他就像没有听到福公公的话一样,呆呆的跪在地上,没有抬头,更没有伸手去接那册夺爵流放,让百年定康候顾家毁于一旦的明黄圣旨。

    “呵呵……看来真的不想接旨了。”福公公阴测测的声音再次响起,这时候原定康候世子顾邦文却不能再沉默不动了,他忙推了推跪在自己旁边的父亲,“爹,爹……”

    被顾邦文猛地一推,顾炜猛然回过神来,“啊,文儿……”

    “爹,接旨吧!”顾邦文声音颓然的提醒道。

    顾炜这才知道他刚才想着圣旨上说自己玩忽职守,他在使劲的回忆着到底是在自己任鸿胪寺卿的时候,还是在任工部郎中的时候犯了这四个字,想着回忆着,竟然忘了接旨这一大事,顾家现在好歹还都留着命在,若是因为他的抗旨不遵,顾家一众人再被判个更严重的甚至要人性命的罪名,那他可万死难辞其咎了。

    “哦,好,好……”顾炜慌忙的抬起颤巍巍的手,双手朝着福公公伸去,这时候福公公倒是也没有为难顾炜,而是神色莫测的看了他一眼,那一眼中似乎有厌恶,也含着那么一分同情。

    顾炜跪伏在地上,双手抬高,福公公将那一卷明黄圣旨放在他摊开的双掌中,淡淡的说了一句:“好了,既然事情都办完了,那咱家就回宫了。”

    “公公慢走!”马立祥在身后略带着恭敬的道。

    只是没有等福公公挪步,顾炜便膝行到他身前,拉住他的袍角,小心翼翼的问道:“还请福公公指点一二,这圣旨上……”

    “顾炜,咱家劝你还是用你之后在南焱的日子中好好回忆吧,你为官几十载,做过的错事肯定不只这么一件,可是其他的皇上都可以不追究,或者从轻发落,毕竟早已时过境迁,可是唯有这件事即使你死了,进了棺材,皇上都不会放过你的后人的,你应该庆幸你还活着,让皇上的气有地方发,若是你死了,你的这些子子孙孙们的下场只会比这更惨!”

    福公公长篇累牍的说了一大段话,可是这其中不是告诫便是威胁,一句有用的信息似乎都没有,顾炜有些愣神,他真的对自己所犯之事毫无所觉,而这圣旨和福公公的态度也甚是奇怪,既然已经罪名确凿,却为何如此遮遮掩掩,按照常理来说,圣旨上会明确罪名,宣旨的内侍也不会如此含糊其辞,可是今日的圣旨和福公公的态度都让顾炜百思不得其解。

    福公公看了看一脸困惑的顾炜,甩了甩衣袍,将扒着他袍角的顾炜的双手甩了出去,对马立祥示意了一下,便带着身后的小内侍们走出了迎轩堂。

    “马大人?”福公公走了,顾炜便将目光转移到大理寺卿马立祥身上,马立祥一见顾炜的神色,便知道他要问什么。

    “顾候……顾老,这事你不用问我,因为我什么也不知道,到现在还是一头雾水呢!”马立祥叹息的道,“现在时辰也不早了,皇上的旨意是让你们明日便上路,顾老得罪了。”

    马立祥的神色虽然还算温和,可是行动可谓是雷厉风行,手一招,便将外面那些侍卫们给招了进来,吩咐道:“男丁和女眷分头关押,明日卯初启程,男丁往南女眷往北!”

    和张家一样,直接略过了审讯这一步,罪名一定便直接流放,没有给任何申辩的机会,这和以往皇上亲自判的案子都不甚相同,这让顾炜将自己回忆的方向拉到了张通那一边,既然自己家和张家被抄家的时间前后差距只一个多月,步骤又很相似,那么是不是说他们家所犯之罪与张家有联系?

    只是顾炜做官几十载,手中所经历的事情卷宗数不胜数,他又如何能够一下子想到几年前甚至是几十年前的某个事件呢。

    顾府黑压压的大门在顾家一众人面前被缓缓拉上上锁,贴上白纸黑字的封条,关上了一府的锦绣繁华,关上了一众少爷的肆意飞扬,关上了一干姑娘们的少女怀春,关上了男人们的官场搏争,关上了夫人们的内宅斗法,从此这些都远离顾家所有人,从此陪伴他们的只有苦难和眼泪,以及粗布衣裳和北方的刺骨寒风以及南焱之地无法忍受的酷热。

    顾家一众人在这短短不到一个时辰内,经历了很有可能是人生中最大的坠落,他们神色委顿,他们不敢置信,他们无法呼吸甚至思考接下来的日子到底该怎么度过,他们对眼前的事实感到迷茫,就连顾府门前的那两头原本威风赫赫的石狮子,此时似乎也感受到了颓败的气息,变得没有以前那么骄傲和威风了。

    西侧门缓缓打开,从里面跌跌撞撞的走出一个个顾家的下人们,丫鬟们,婆子们,小厮们,长随们,他们有低声的哭泣,有沉默的等待,更有不住的哀求,这些纷杂的声音与顾家主人那一边几乎无声的安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娘……不,不嘛,我要回家,芳姐儿要回家。”终于一个孩童的哭声打破了顾家十九人的安静,那是顾家二房庶子顾琛的长女,叫顾德芳,今年刚刚两岁。

    然后便是顾琛的妻子陈氏的哄劝声,只是哄着哄着那声音中便也带了哭腔。

 第六十九章:心思

    “大爷,大爷,这是怎么回事啊?我们顾家这是怎么了?”忽然从下人那里跌跌撞撞的跑过来一个身影,那个身影看上去柔弱,可是竟然将本来准备拦住她的侍卫一把推开了,继续连跑带奔的往顾家这边冲来。

    “姨娘?”本来只垂着头默默哭泣的顾莲心终于反应过来了,那哭喊着跑过来的不是她的姨娘蔡氏又是谁呢。

    “回到那里去!”那个被蔡氏一把推开的侍卫走上前来要将她拽回下人那一堆去,只是蔡氏却怎么也不肯,跪在地上爬也要爬到顾家人那里。

    那侍卫道:“他们都是要流放的,像你们有卖身契的妾室和下人,是可以在京城直接发卖的。”

    这便是在提醒蔡氏,若是被发卖,还可以留在京城,而不用去那苦寒之地受苦。

    “这位爷,求求你,求求你,你放我过去吧,我愿意和他们一起被流放,我闺女在那里呀,我这个做娘的怎么忍心让我闺女一个人去受苦,官爷,求求你了,求求你了。”

    蔡氏跪在地上,头磕在青石板路面上,砰砰作响。

    “让她去吧!”就在那侍卫左右为难时,一个身披黑色大氅的男子走过来对那侍卫道,又吩咐道:“你去告诉其他人一声,若有想要跟着顾家人流放的妾室或是下人,仅凭他们自己的意愿,可以跟随。”

    蔡氏一听这话,眼睛一亮,一咕噜的从地上窜了起来,也不理那侍卫和那侍卫首领,连奔带跑的到了顾家一众人面前,双手抓住迎上前来的顾莲心的手,“四姑娘,你还好吧?”

    说着一双眼睛便将顾莲心从头到脚的看了个遍,生怕顾莲心哪里有个不好。

    “姨娘,我没事,你呢,你有没有怎么样?”顾莲心眼中含着泪,也将蔡氏上下打量了一番。

    她们母女二人在这上演着母女重逢的感人大戏,那边侍卫们却已经将顾家众人给分成了两队,十岁以上的男丁一队,女眷和十岁以下的男丁一队,至于那些下人们,倒是的确有几个忠心的,像是俞氏身边的金玲,吴氏身边的明月、明雨,二少奶奶陈氏身边的蔷薇,以及……刘氏身边的听风。

    刘氏看到俞氏吴氏以及陈氏身边都有一个或两个丫鬟投靠过来,而自己身边却一直悄无声息,她不由的将目光投向听泉身上,却见听泉垂着头,看也没有看她一眼,就像根本没有注意到她的关注一样,也没有听到之前那侍卫首领的话,可是以刘氏的精明,她又怎么会不知道听泉一切都知道,只不过在那里装聋作哑罢了,无非是不想跟着自己流放而已。

    刘氏心中怒火难当,又觉得失了面子,一双眼睛像是冒着火,更像是淬了毒,死死盯着垂着头不言不语的听泉,可是听泉定力甚好,在刘氏这样的目光下,仍自岿然不动。

    半晌,就在刘氏认清现实,知道以如今这情势无法拿听泉如何准备放弃之时,却听到身边响起一个怯怯的声音,“二夫人,奴婢……可以跟着您吗?”

    刘氏微微一愣,转过头来,却看到她身边的另一个丫鬟听风不知何时已然来到了她身边,小心翼翼的看着自己。

    刘氏的心情顿时复杂起来,她看了一眼听风,目光在她那双一贯沉静的眸子上停留了片刻,半晌才点点头,“你……若是愿意,自然可以的。”

    “谢谢二夫人,谢谢二夫人。”听风连连对着刘氏道谢,可是她那受宠若惊的语气和神态,在众人眼中,就像个傻子一样可笑。

    就连那边一直垂着头的听泉也悄然的抬起了头,疑惑的看着听风,继而露出一个微微讽刺的笑,再一次低下了头,被那些侍卫带着离开了定康候府门前。

    这一日,顾冬雪正听着刚刚出府回来的杨妈妈禀报新宅子的事,“大柱已经将银子付了,房契也拿了过来,就放在宅子中,铺子他们也看了几家,只是不是位置不好,便是要价太贵,现在还没有寻到合适的。”

    顾冬雪虽然有些失望,可是她知道这事并不是那么快就能办成的,既要位置不错,生意能够做的开,又不能太贵,否则他们的银子不够,是既想物美又想价廉,哪里是在短短两三日内就能办得到的,程大柱他们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寻到合适的宅子,就已经算是能干且幸运的了。

    顾冬雪安慰杨妈妈道:“妈妈不要着急,这事是急不来的,你也告诉大柱哥他们,慢慢找,反正他们现在已经是自由身了,即便……出了事,也连累不到他们身上去,以后再办文书顶多麻烦一些,倒也不是办不成的。”

    杨妈妈点点头,她也知道是顾冬雪说的这个理,可是若是事情真的往最坏的方向发展,那么还是一切尽快最好。

    其实一开始杨妈妈是不相信顾冬雪所说的偷听到的那番话会成为事实的,毕竟只是两名夫人私下里的聊天,这外面的事内宅的妇人也大多数是猜测或是从自家男人那里得了个一知半解的,说不准这话传着传着就变了味,将事情传的和事实完全相反也不是不可能的。

    可是这些日子眼见着顾冬雪一步一步的谋算着,筹划着,几乎不遗余力的做着一切能够做的准备工作,就像她已经笃定顾家将会出事一样,这让本来抱着很大怀疑的杨妈妈心里不禁也渐渐重视起来,觉得自己之前是不是太过轻视了,毕竟这种抄家灭族的大事若没有个几分把握,一般人根本不敢乱说的,那两名夫人既然是来参加定康候夫人寿辰的,身份必定不一般,对这些道理只会比她这个下人更明白,既然如此,她们在事情没有发生的时候,就开始谈论了,这事便未必是空穴来风。

    再加上这些日子,杨妈妈总觉得心噗噗乱跳,就像真的会有大事发生一样,不得安宁,她对于顾冬雪所做的这些安排便更加重视起来,现在顾冬雪让她交代程大柱他们不要着急,铺子可以慢慢寻,可是杨妈妈心里已经做了决定,等见到儿子的时候,一定要让他加快速度,真不行自己也告两天假出去帮着一起找,有自己这个年纪大的人在旁边镇着,也省的被人欺瞒了去。

    这样想着,杨妈妈便想开口和顾冬雪告假,只是话还未说出口,就见到帘子一撩,青芽走了进来,“姑娘,裴大姑娘遣了婆子过来,给您送了帖子。”

 第七十章:邀请

    “贤姐姐?”顾冬雪微愣,想着是不是裴贤听说了自己这里发生的事,想找自己过去问问,便道:“让那婆子进来吧。”

    青芽领命下去了,片刻后,领进来一个身材高高大大的穿着一身绛紫色袄裙的中年妇人,那妇人顾冬雪却是认识的,并不是裴家一个简简单单的婆子,却是裴贤的奶娘涂妈妈。

    涂妈妈噙着一张笑脸走到炕前,对着顾冬雪施了一个福礼,“五姑娘好!”

    顾冬雪连忙道:“涂妈妈快快免礼,不知贤姐姐派妈妈来所为何事?”

    涂妈妈笑着站直了身子,从袖子中取出一张散发着茉莉花香味的淡蓝色帖子,递给顾冬雪,道:“我们家姑娘让奴婢来给姑娘送帖子,说是明日里请姑娘去城外浅青山的庄子参加她办的赏冬宴。”

    顾冬雪接过了帖子,看了看里面的内容,与涂妈妈说的大致相同,只是多了一句话:“雪姐儿,明日务必要来的哦,否则我会生气的,我让棠姐儿和佳姐儿过来邀你,对了,将信哥儿也带着。”

    顾冬雪看后莞尔一笑,对涂妈妈道:“妈妈回去告诉贤姐姐,就说我和信哥儿到时会和棠姐儿她们一起去的。”

    涂妈妈完成了任务,笑着告了辞。

    “姑娘,宋姨娘会让你出门吗?”阿豆有些担心。

    顾冬雪淡笑不语,问青芽:“青芽,你说宋姨娘会让我出去吗?”

    阿豆不解,不知道顾冬雪怎么好生生问青芽这个问题,青芽又怎会知道这种事。

    没料到青芽却用十拿九稳的口气道:“奴婢想宋姨娘应该会放姑娘出门的,只是这心底大概不怎么高兴。”

    “我们小青芽就是聪明。”顾冬雪笑着夸赞了一句,青芽今年才十三岁,于内宅事物中却很是通透,比之之前的绿草也不差多少。

    见阿豆一脸困惑的模样,顾冬雪一笑,吩咐青芽,“青芽,你和阿豆解释一下吧。”

    “青芽姐姐,你就告诉我吧,我就比你小了两个月,这脑子却像比你小了二十年一样,就是不开窍,你快教教我,否则姑娘看我一直这么笨,若是不要我了怎么办?”

    阿豆也很上道,顺着顾冬雪给的梯子就爬了下去,且话语逗趣,让顾冬雪都不禁心情好了几分,青芽和阿豆自从被顾冬雪从外院要了过来之后,因为顾冬雪是个温和不刁难人的,且她们每日近身服侍,也发现这位五姑娘为人很是宽和,只要尽心尽力,没有坏心,就不会受到责难,这性格上也开朗许多,更是胆大了许多,平日里也敢开开玩笑说说俏皮话了。

    青芽笑着点了点阿豆的额头,“你这丫头,我看你这嘴皮子溜的比我大了二十年。”

    阿豆嘿嘿的笑,也不反驳,青芽也不再为难她,直接解释道:“宋姨娘之前给姑娘说了一门亲事,姑娘和三爷说腊月二十二见过之后再做决定,所以在这之前宋姨娘绝对不会惹姑娘生气的,还有一点就是裴大姑娘是知府家的小姐,知府小姐邀请姑娘去她家的别院参加赏冬宴,宋姨娘即使再不高兴,也不能不给裴大姑娘这个面子。”

    “哦……原来如此,”阿豆恍然大悟的点点头,“不过我想到了宋姨娘为何会不高兴了,因为裴大姑娘只邀请了我们姑娘,而没有邀请六姑娘和七姑娘。”

    “好了,看来被聪明的青芽一点拨,阿豆也变得聪明了。”顾冬雪笑着道,“阿豆,你现在就跑一趟,将这件事告诉宋姨娘一声,顺便再让她派一辆马车。”

    果然,等阿豆从宋氏那里回来之后,告诉顾冬雪:“宋姨娘说知道了,会安排好马车的。”

    见顾冬雪点头,阿豆又道:“只是宋姨娘的确有些不高兴,脸色很难看,六姑娘也在那里,她听了倒是没有什么不高兴的。”

    顾冬雪淡淡一笑,顾其溱即使再不高兴,也不会和宋氏一样,这么轻易的就将自己的情绪外露,她的城府可比宋氏要深许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